华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生人数及结构

更新时间:2023-11-30 10: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人数及结构

学 院 专 业 学历 人数 总人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自动化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光学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物理电子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电气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135 100 64 501 78 43 81 7 9 9 11 61 6 3 4 12 二、 华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生人数及结构

学院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计算机学院 网络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学历 本科 本科 本科 硕士 硕士 人数 71 85 76 21 总人数 232 25 4 三、 信息学院简介

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0年5月,由创办于1983年的电子工程系和创办于1989年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组建而成。目前学院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

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6个本科专业;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学科;有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光学、光学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10个硕士学位专业;有电子与通信、电气工程2个工程硕士。2003年9月和2005年3月,物理电子学学科先后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学科和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20名,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26名,高级实验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名;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200多名,研究生近200名。

学院具备了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研究方向稳定明确的学术梯队。多年来,围绕光传输与非线性光学、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图像编码与传输、图像图形处理与模式识别、信号检测与智能控制、系统建模与优化、电子电路系统及设计自动化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若干研究领域已处于国际前沿水平。2000年以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参与申请和共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3项,国家支撑计划课题1项;承担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多项。同时,紧紧依托产业背景和区域经济优势,承担厦门、泉州2市地方政府科技项目和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广泛开展横向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形成了明显的研究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其中被SCI 、EI收录400多篇,被引用1000多篇次;出版专著、教材10部;取得专利20多项。

学院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活动,近年来先后派出多名教师赴美国、德国、日本开展合作研究。目前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迈阿密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几位教授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或合作研究的关系。2007年11月承办信号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2008年11月承办全国光学学术年会。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化教学改革,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建设、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不断进步,获得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多门福建省优秀课程;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被评为福建省首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实验室被确定为厦门市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学院与厦门、泉州多家企业联合建立产学研基地,在厦门软件园建立嵌入式技术实验室,试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实践平台。 四、计算机学院简介

华侨大学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80年,是福建省最早设立计算机专业的高校之一。1982年成立计算机系,2008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1994年获得福建省首个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权,同年被确定为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目前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4个本科专业;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位授予点以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点,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为部级重点学科。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78名,硕士研究生120多名,另有工程硕士近百名。学院现有教职工80名(含1名外籍教师),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8名,高级实验师2名,20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计划”2人。

学院具备了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研究方向稳定明确的学术梯队,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智能数据管理及应用、软件工程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学院坚持面向地区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凝练科技目标,整合科研力量,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科学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大与重点项目、厦门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若干科研项目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院长期致力于服务本省的经济与科技发展,结合福建省信息与计算机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应用研究,如软件工程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等。为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研制项目30多项,一批科研成果已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承担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重大课题研究。

近年来,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9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教学团队1项,福建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人,公开出版专著和教材11部。

学院拥有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高性能计算平台、图像图形、数字媒体、数据管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普适计算和计算机外设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综合实验中心2008年被评为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多家福建省计算机行业重点企业合作,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作为产学研窗口和平台,在厦门软件园建立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研究生专业实验室、嵌入式技术实验室等一批学科创新基地,试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制度,并与入住园区的用友烟草软件、中软海晟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的科技研发合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xh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