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继续教育通识模块一讨论四答案

更新时间:2023-05-20 20: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区别是什么

小乘佛法只度自己 不管他人 一个是他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救度他人 一个是他本人也不想救度他人 大乘佛法是自度 度他 既有能力救度自己 又有智慧和力量救度他 佛教本身就不是中国的 他是印度的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创建的 后来传到中国说到释迦学术思想的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谓佛学的概要,依照一般习惯,都以大乘、小乘来区分,中国的佛学与佛教,乃大小乘并列,而且比较偏向大乘,现在流行于西方的佛学,大多数只注重小乘,认为那是原始的佛教,尤其东南亚各国的南传佛教,大体都是以小乘为主的,以下先用比较简要的途径,从思想、实践、与求证方法三个项目来说明小乘佛学。 小乘佛学对于人生世界的观点,正如一般宗教相似,纯粹从出世思想的立场,看世界,是一个痛苦烦恼的世界;看人生,是一个悲观罪恶的人生,因此要求出离世间,要求解脱人生,而求得清净寂灭的涅盘道果;其行为思想,如中国道家的隐士,'其偏向有点类似杨朱,所以也为中国文化中另一类的精神相近,自然而然被承受下来而成为中国佛学的一部分。

大乘的思想 中国的佛学,向来是大小乘兼修并具,显教密教通行不悖的,尽管从大乘佛学的立场来看小乘,并非究竟的佛法,但学习大乘,仍然须以小乘的戒、定、慧三学作为基础,不但如此,如以乘道来说,中国佛学,等于有五乘的阶梯:第一人乘,学佛先要从做人开始,凡人伦道德,应该注重的事,都须一一作到,以期达到为善去恶,而止于至善的境界。 总之,大乘的行为,是身人世而心出世的,是以济世救众生为基础的,是可以牺牲自我而救世救人的大乘的观看一切众生,都是与我同体而发生慈悲的愿力,大乘的慈悲利物,是无条件,无要求的,绝对的自发自觉的救世心肠,综合以上两个观念,便名为"同体之慈,无缘之悲"。 大乘思想的体系,是扩充小乘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法门,构成六度(六波罗蜜)或十度的层次。

2.借鉴佛教师者人格修养的途径,教师怎样进行自我人格修养?

佛教以觉者为师佛教教育家净空法师将佛教解释为“幸福美满的教育”,佛陀对众生的教化构成了佛教中的师者与学者的关系,也是具有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佛陀被称为是众生的本师、释师、导师、法师、调御师等,虽然名称各异,但都表明佛陀是能教导和引领众生走向幸福的 在佛教中,“一阐提”是指那些没有一点善根、无法度化的人,其特征之一就是没有丝毫的惭愧羞耻之心。《大般涅槃经·梵行品》上说:“诸佛世尊常说是言。有二白

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无惭愧者不名为人。”。《佛遗教经》又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惭愧心好似名贵的衣服,最能庄严身心。

其实,从我们自身的体验来看,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果我们做了错事而不知羞愧,必然会一犯再犯,无可就药。更究竟地来说,他人的过错其实无异于自己的过失,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去教导他们。这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那么,在学校教育实践当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羞耻之心呢?我们能不能看到孩子犯了错误就斥责他们呢?如果是那样的话,孩子所感受到的只是恐惧、害怕甚至是叛逆,而不能真正在心中对自己所做的错事感到羞愧。

所谓“童蒙养正”。在小学阶段,必须要从根本处来教:教孩子孝亲,教孩子尊敬师长,教孩子感恩,教孩子仁慈,教孩子礼貌,教孩子诚信。给孩子们讲古今中外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除此之外,教师的言行无疑是最佳的教材。为人师者最要对谨慎自己的言行。我们所教的,我们自己必须先建立信心,我们自己必须先要认真力行。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也要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如此言传身教,孩子们怎能不见贤思齐。

再者,我们还要给孩子们更多道德实践的机会。教孩子孝道,就要鼓励他们做孝子孝女,感念亲恩,多为父母分忧,自觉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教孩子礼貌,就要在学校和家庭生活当中学习体会……等等。

一念惭愧、一念反省,高贵的品格、清净的自性就能升华起来。

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也不是羽衣裳;更不是绫罗绸缎、貂皮大衣,而是“惭耻之服”。惭愧知耻是最美的服装、是最好的化妆品;一个人心中如果懂得“惭愧知耻”,自然能够散发高贵庄严的气质,所以佛经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

所谓惭愧,惭者,怕对不起自己;愧者,怕对不起他人。惭愧就是对自他不好的行为、心念,感觉羞耻,知道忏悔、改正。有了惭耻之心,可以激发一个人奋发向上。曾任六国首相的苏秦,因为“耻”于父母不以其为子、嫂嫂不以其为叔,感到功名无成,因此悬梁刺骨,发愤苦读,终于成就不世伟业。蜀主刘备,因为“惭愧”自己身为汉室宗亲,却无力匡扶天下,因此奋起,号召天下英雄起义兴汉,终于创下“三分天下”的局面。

一念惭愧、一念反省,高贵的品格、清净的自性就能升华起来。一个人如果能够时时仰无愧于天,俯无怍于人,则此人的道德梵行就几近于圆满了。反之,一个无惭无愧、恬不知耻的人,往往因为道德良知被贪心物欲、被瞋恨嫉妒所蒙蔽,因此无恶不作,自然就失去人

格;没有人格的人,则如树木无皮,无皮之树,怎能开花结果?

现在社会上经常听到有人不满国家社会对自己照顾不周、怨怪亲人朋友对自己不好;然而自己何妨想一想:我们对国家又贡献了什么?我们对亲人又有什么样的照顾?假如我们能够懂得惭愧反省,念及国家的保护、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人的关怀、朋友的支持,我们除了“惭愧”外,感恩尚且不及,那敢去怨天尤人?

所以,今日的教学方式,老师也应该以养成学生的自尊心及自我处罚的惭愧方式,来重新评估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x4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