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八年级上学期实验探究题汇编(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10 20: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

八年级上学期实验探究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1.(2018?内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mm。 (2)该实验原理是 。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2.(2018?江西)2018年,江西省将全面实现义乌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有一项督导工作就是检查实验报告。以下是小璟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小车、 、 、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的物理量 路程s/cm 时间t/s 平均速度v/(cm?s﹣2) 【实验分析】

(1)小车全程是做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第1页(共54页)

AB段 45 3.0 BC段 56 2.8 AC段 101 5.8 17.4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 斜面的坡度。(选填“增大”或“减小”)

3.(2018?益阳)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 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 (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

(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

4.(2018?齐齐哈尔)简单机械为我们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下面我们就利用它探究我们学习中的疑惑。

(1)小华小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甲所示;

①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 cm,tBC= s。

②让小车从A点自由滑下,经B点到C点,则vAB vAC(选填“=”、“<”或”>”)。

(2)课外实验小组林琳同学安装了如图乙装置想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做了三次实验。通过三次实验林琳小组总结出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受到的阻力不同,速度减小得快慢不同,分析出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改变。从而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 (A.实验 B.实验加推理概括)得出的定律。

(3)林琳小组完成上述实验后添加了一个木块和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又利用装置丙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在此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判断动能大小的。试想如果实验所用的木板绝对光滑,她的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

第2页(共54页)

成功。

(4)上述三个力学实验中均用到了物理学中的同一种简单机械是 ;举出一个日常生活中利用此机械的实例: 。

5.(2017?荆州)小华同学在研究玩具小车A 的运动情况时,描绘出了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象。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小车运动的距离。根据图象可以计算出小车A 在0﹣1s 内的平均速度为 m/s.如果在小车A 开始运动的同时,在A 后方0.9m 处释放一同向匀速运动的小车B,当小车B的速度为1m/s 时,经过足够长时间,两车可相遇 次。当小车B 的速度大小满足 时,两车不可能相遇。

6.(2018?青岛)实验探究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

过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 程 ①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丘乓球也弹结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论 ②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 第3页(共54页)

③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 有关。

7.(2017秋?高新区期末)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声音高低、强弱有关在因素。实验过程如下:

(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现象是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快/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高/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2)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一定,先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再让钢尺振动的幅度大一些。实验现象是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大/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越 (强/弱)。

8.(2018?贺州)利用图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要完成图中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 :在安装器材时最后装的是 (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

(2)为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和缩短实验时间,应选用适量 ℃(选填20℃、40℃或80℃)的水。水沸腾后水面上方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此时若拿走酒精灯,沸騰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立即停止沸腾。

(3)熄灭酒精灯时,不能吹灭,最好盖上 次(选填“1”或“2”)灯盖,否则下次使用时,可能会发生打不开灯盖的现象。

第4页(共54页)

9.(2018?武汉)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先确定 (选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的位置。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 ,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2)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该物质第40min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20min的内能。

10.(2018?桂林)一天,小熊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如下是部分操作过程,

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 (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

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不作处理,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

(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 (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 (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 (选填“变大”成“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 (选填“吸热”成“放热”)造成的。

11.(2018?营口)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

第5页(共54页)

(1)小华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开始实验,请你指出图甲中存在的操作错误是 。

(2)纠正错误操作后,开始计时。第3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 ℃,从记录数据的表格可以分析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温度 ,继续 。 时间/min 温度/℃ 0 90 1 92 2 94 3 4 98 5 98 6 98 … … (3)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当地的气压 (选填“是”或“不是”)1标准大气压。

(4)小华和另一位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其中水的质量较大的图象为 (选填“a“”或“b”)。

12.(2018?荆州)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①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m1 m2

第6页(共54页)

(选填“>”、“<”或“=”)。

13.(2018?常州)小组同学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 ℃

(2)小明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冰是 (晶体/非晶体),理由是 ;0~2min升温比5~10min快,原因是 ; (3)小明实验后,小华重新加冰、温水,也做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丁所示,丙、丁图象的差异是因为小华在实验中 (回答一点即可) 14.(2018?荆门)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第7页(共54页)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此时a处于 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15.(2018?铜仁市)完成下列实验: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①实验时应选 (“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 ②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16.(2018?宁夏)如图所示是小军“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薄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A蜡烛的像,也便于 。

(2)在实验中点燃A蜡烛,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B蜡烛,也不能使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 。

(3)小军解决上述问题后,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移去后面的B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A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4)为证实上述成像特点的可靠性,小军接下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第8页(共54页)

17.(2018?大连)菜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 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窒,在 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填“①”或“②”)。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 。

(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1 3.39 2 5.11 5.22 3 6.39 6.51 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v1= cm。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18.(2018?包头)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第9页(共54页)

(1)他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在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距离玻璃板30cm处,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 cm,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

(3)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19.(2018?福建)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60° 60° 2 50° 50° 3 40° 40° 4 30° 60° 5 20° 20° 6 0° 0° (1)实验时,将光屏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 (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 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 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20.(2018?广西)利用图15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光线EO和OF的轨迹,则E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i是选填 。(“入射角”成“反射角”)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i 第10页(共54页)

∠r

1 2 3 30° 45° 50° 30° 45° 50° 分析数据可得:反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OF (选填“远离”或“靠近”)直线ON。

(3)以直线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B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F,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

(4)实验中,从教室各个方向都能见察到粗糙纸板表面反射的光线,这种反射属于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1.(2018?通辽)某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

(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助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22.(2018?重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峻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接着小峻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

第11页(共54页)

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峻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23.(2018?宁波)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

24.(2018?阜新)小蒙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宄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处不动。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小蒙将蜡烛移动到10cm刻度处,光屏向左移动到55cm刻度处,光屏上得到一个 、 清晰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光屏移动到 cm刻度处时,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在步骤(3)光屏上成清晰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光屏应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5.(2018?赤峰)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20cm

第12页(共54页)

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如图所示。

(1)他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移动(选填“左”、“右”)。 (2)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时,光屏所成清晰的像偏下,要是光屏所成的像移动到光屏中央处位置,应使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下”)。

(3)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 (选填“会有指尖的像、“会出现指尖的影子”、“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26.(2018?南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图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图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下同)承接到像,把光屏放在蜡烛的左侧,移动光屏 承接到像。

(4)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第13页(共54页)

27.(2018?营口)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实验操作规范。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实验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适当调节,才能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

(2)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5cm,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 (选填“大”或“小”)些。

(3)小明近日发现自己看不清黑板,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患上了近视,成像示意图为 (选填“乙”或“丙”)图,近视眼可以使用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加以矫正。

28.(2018?滨州)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

(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 有什么关系?

(2)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镇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cm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

(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

第14页(共54页)

图象,由图象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 。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 (选“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 29.(2018?荆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A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象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是 cm,凸透镜A的焦距 凸透镜B的焦距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 (选填“左”、“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 (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30.(2018?阜新)小元同学在完成“测量某小合金块密度”的实验中,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

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合金块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合金块和水的总体积。

第15页(共54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wu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