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籍英译作为高校英语选修课的需求分析

更新时间:2024-01-28 02: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学典籍英译选读”作为高校英语选修课的理据和需求

李华东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探讨将“国学典籍英译选读”开设为面向全校的高校英语选修课之理据,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学生和老师们对该课需求。调查对象涉及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以及来自国内三十多所高校的英语教师,调查内容涉及课时安排、班级人数、授课时间、教材建设、授课内容、教师素质、授课方式、教学评估等方方面面。结果对开好这门课打下了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并为其他选修课的开设论证和需求调研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关键词:国学典籍英译;选修课;理据;需求分析

1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 as an Selective English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Rationale and Needs Analysis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ationale of opening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Classics into English” for both English majors and non-English major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repor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s on specific needs for this course. The subjects include English majors, non-English majors, and teachers of English from more than thirty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questionnaire covers key issues for opening a course such as class hours, class sizes, class time, textbook compilation and selection, main contents of teaching, teacher qualifications,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course evaluation, etc. The result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opening of this course. The methods adopted in this research can also be applied to research on other selective courses.

Keywords: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 selective course; rationale; needs analysis

1 引言

在典籍英译研究领域,学者们一直把注意力集中于理论建构、翻译过程、文本对比和名家名译等论题,对于典籍英译教学研究缺乏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翻译专业本科、研究生开始招生,翻译学界开始探讨典籍英译教学研究(王宏印,2003; 黄中习,2007; 王丹丹,2009; 王宏,付瑛瑛,2009),并出版了用于典籍英译教学的教材(王宏印编著,2007; 汪榕培,王宏主编,2009)。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和教材撰写,主要是针对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的本科 1

本文部分内容曾作为大会发言于2010年5月7日至9日在河南大学召开的第六届典籍英译全国研讨会上宣读。在成稿过程中,本文曾蒙多人帮助,其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郭已晓和张金云两位老师帮忙收发学生调查问卷,09级英语专业研究生樊晔和张飞鹏同学协助策划问卷和统计数据,第六届典籍英译全国研讨会主席郭尚兴教授也对本文提出宝贵指导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1

及研究生,目的是培养典籍英译后备人才。而对于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典籍英译教学尚未有人探讨。似乎这门课不应该也不可能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这可能来自互相关联的两方面的认识局限性。一是对典籍英译教学目的认识过于狭窄,部分老师认为,典籍英译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典籍英译人才。二是对典籍英译教学对象的划分范围过小,部分教师认为,典籍英译教学对象应该是英语专业学生。

2 “国学典籍英译选读”作为高校英语选修课的理据

实际上,笔者认为,典籍英译这门课,主要目的还不是培养典籍英译人才。它的主要功用可能还是通过典籍英译阅读,普及中华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能够进行中西对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学了这门课,即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将来从事典籍英译实践。但是,以笔者管见,即便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了这门课后,他们肯定有两个能力是大大提高了的。第一个能力是对典籍阅读理解能力,第二个能力是对于典籍和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能力。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学生主要是通过阅读英文去理解中国典籍的。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各个朝代均有大量典籍问世。时代不同,语言写法用法就有差异,很多语言使用方式与今大不相同。这对于今人阅读理解产生了极大的障碍。但典籍英译,却大多用现代英语译出,对于部分英语功底好的大学生,读起来反倒浅显易懂,比之中文原文容易得多。这样,他们对于以前视若畏途的典籍,岂不是没有了恐惧心理?而这些佶屈聱牙的典籍,岂不是通过英译,在大学生中得到普及了呢?中英对照的阅读,他们对于英文理解能力提高的同时,对于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也得到提高了吗?同时,面对外国人的好奇,他们是不是也就有能力解释传播中国文化了呢?

当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渗透到各个领域和各个人群层面。今日大学生将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难免要跟外国人打交道。以前我们所受的教育,总是要求学生了解西方文化,适应西方文化。长此以往,受过多年英语教育的中国大学生,对于西方文化典故,如圣诞、情人节、宗教等,莫不了若指掌,而对于中国文化典故,如春节、清明节、佛道儒学说等等,用汉语也不一定说得上来,遑论用英文。殊不知,中国人讲究“入乡随俗”,外国人也说“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便是中文“入乡随俗”的意思)。我们出国固然需要适应外国文化,在国内却是人家来适应我们的。倘若人家不知如何适应,向我们学生询问起来,我们学生就有义务向外国人解释清楚我们的风俗习惯,礼仪出处。而这些往往跟典籍有关。即便是出国期间,也肯定有很多外国人与我们打交道。人家断乎不会喜欢我们向他们传授他们自己的文化,而一定是希望听听我们的文化与他们有什么不同。这时候,我们学生又会是抓耳挠腮,痛苦不已了。这种痛苦部分源于我们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的缺失,比如在多数中国大学里,竟然没有这样一门国学典籍英译选读的通识课。

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典籍英译不是他们的专业,断不能逼迫他们学习。但笔者认

2

为,对于英语能力好且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同学来说,这门课作为选修还是很有必要的。笔者假设,非英语专业这个极为庞大的学习群体中,肯定存在这样一部分学生,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英语技能丝毫不逊英语专业学生。因此,笔者提出,将“国学典籍英译选读”开设为全校公共选修课,不仅供英语专业学生选择,也向感兴趣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开放。

这种提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要求。具体依据如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指导思想部分提出,教育需要\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在工作方针部分又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而在高等教育部分又提出\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教育部,2010)这些描述为国学典籍英译选读作为选修课的开设提供了政策指导。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提到:“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该大纲对英语专业本科生文化素养要求如下:“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较多的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具有较强的汉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该大纲对教学原则的要求之一是:“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外语界编辑部编,2000) 国学典籍英译选读课,无疑是可以帮助英语专业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熟悉中国文化传统、扩大知识面、增强文化差异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其中,对翻译能力的要求如下:“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可见,非英语专业学生也需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也需要翻译介绍中国国情和文化。国学典籍英译选读课对于提高学生这些能力也是有帮助的。

这种提法,也符合近年关于两类学生的对比研究。如蔡基刚认为,目前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第一,进入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专业学生的起始水平已经拉近,现在不少英语能力突出的高中毕业生都纷纷考入非英语专业学习。第二,毕业生的出口水平也有接近的趋势。这是因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在不断延长,除了前两年基础英语,还有后两年的各种能力选修课和专业英语。各学校尽量在向“四年不断线”努力。不少院校(如上海交大、四川大学、华中科技

3

大学等) 都在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出英语专业的第二学位课程。应当说,他们的英语水平已经接近(某些甚至超过) 英语专业学生的水平。第三,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考试难度等都在趋于一致。(蔡基刚,2007)可见,非英语专业中有一部分学生,其英语技能能够达到英语专业学生水平。这部分学生是有能力学习国学典籍英译选读课的。

这种提法也吻合笔者一年前做的一项高校英语选修课需求调研结果。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校英语选修课需求调查项目组曾对学生的英语选修课需求进行调查。此次问卷调查涉及英语专业243名在校学生,非英语专业539名在校学生。共收回学生有效问卷782份,有效问卷率为100%。为了看出学生对于国学典籍英译选读这门课的欢迎程度,我们将这门课的调查结果与最受学生欢迎的八门课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见表1。 表1:高校英语选修课需求调研结果(含前八门最受欢迎课型和国学典籍英译选读课) 课程(教材) 高级英语口语 英语影视欣赏 高级英语听力 旅游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歌曲欣赏 英汉互译 英语小说欣赏 国学典籍英译选读 英语专业(243人) 人数 147 144 110 163 134 114 123 119 68 百分比 60% 59% 45% 67% 55% 47% 51% 49% 28% 非英语专业(539人) 人数 433 335 342 216 244 251 229 224 50 百分比 80% 62% 63% 40% 45% 47% 42% 42% 9% 合并(782) 人数 580 479 452 379 378 365 352 343 118 百分比 74% 61% 58% 48% 48% 47% 45% 44% 15%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国学典籍英译选读选修课在英语专业学生中选择比例为28%,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选择比例为9%,平均比例为15%。这份调查,也基本奠定了国学典籍英译选读这门课的地位。那就是,一方面,这门课是有需求的。如果师资条件具备,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这种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这门课是一个小众课型。学生选课多数还是选那些对就业有帮助或者娱乐性强的课程。在学生选课日益受到就业导向和娱乐导向的时代,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能期望“国学典籍英译选读”成为一个热门的覆盖面大的课型。

3 “国学典籍英译选读”作为高校英语选修课的需求

为有的放矢地安排课教学,解决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面的实际问题,本文针对“国学典籍英译选读”课,通过问卷的方式,在学生群体和老师群体中,对需求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

4

3.1 研究方法

3.1.1 ESP教学一般程序

如果把所有英语课按照教学目的划分,可分为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EGP)和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从这个角度看,国学典籍英译选读可看作ESP课程。因而该课程的教学应该遵循ESP教学的一般程序,大体分为六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语言描述、大纲设计、教材选编、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估。(LI, H,1999)其中,需求分析是第一步骤,它决定了其余步骤的实施。 3.1.2 拟研究问题

本文拟解决的是一些课程设置中的具体操作问题,如课时安排、班级大小、上课时间、授课语言、教材选编、教学内容及顺序、教师素质、授课方式、教学目的、教学评估方式等。 3.1.3 方法描述

本论文撰写前,笔者先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然后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处理,最后根据调查数据得出结论。 3.1.4 被试样本

此次问卷调查包括学生样本和教师样本。学生样本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语专业61名学生,非英语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134名学生。共收回学生有效问卷195份。调查时间为2010年4月底。教师样本来自于2010年5月8日至10日在河南大学参加第六届全国典籍英译学术研讨会的老师,调查时间为5月9日上午。一共收回有效教师问卷49份,有来自复旦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三十多所高校教师。其中,职称一项,除了11份问卷教师未填,在其他的38份中,助教4人,讲师18人,副教授10人,教授6人。在学历一项,有10人未填,其他的39人,拥有本科学历的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6人,博士研究生12人。 3.2

结果与讨论

对于195份学生问卷和49份教师问卷统计结果和讨论如下:

5

3.2.1 课时量安排

第2题:您认为此选修课的课时量多少为比较合适? A. 2课时/周 B. 4课时/周 C. 6课时/周 D. 8课时/周 表2:调查结果:课时量安排 选项 A B C D 英语专业 42 16 2 1 百分比(%) 68.8 26.2 3.3 1.7 非英语专业 88 35 5 6 百分比(%) 65.7 26.1 3.8 4.4 合计 130 51 7 7 百分比教师 (%) 66.7 26.1 3.6 3.6 34 14 0 0 百分比(%) 69..4 28.6 第2题调查的是教师和学生对国学典籍英译选读的课时量安排方面的意见。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专业选择一周2个课时的占到68.8%,非英语专业为65.7%。教师卷中,选择一周2个课时的34人,占总人数的69.4%。此项调查结果,教师和学生意见趋于一致。 3.2.2 班级人数

第3题:您认为选修课一个班的人数多少为合适? A. 20-40人的小班教学 B. 41-60的小班教学 C. 61-100的大班教学 D. 101-200的大班教学 表3:调查结果:班级人数 选项 A B C D 英语专业 40 16 4 1 百分比(%) 65.6 26.2 6.5 1.7 非英语专业 50 52 20 12 百分比(%) 37.3 38.8 14.9 9.0 合计 90 68 24 13 百分比(%) 46.2 34.8 12.3 6.7 教师 百分比(%) 81.6 14.3 4.1 0 40 7 2 0 第3题调查的是学生对于班级人数的意见,英语专业有65.6%的学生选择20-40人的小班教学。非英语专业也是选择小班教学的学生占了大多数,只是小班的具体规模是20-40人还是41-60人之间没有太大差别。学生之所以选择小班授课,原因可想而知。小班授课,每个人参与课堂活动的几率会上升,学习效果会好一点。教师卷中,选择20至40人小班教学的有40名,占81.6%,选择41至60人的小班教学的7人,占14.3%,选择61至100人大班教学的有2人,占4.1%。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选择小班教学的还是占到大多数。大班课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受限,学生上课的时候注意力易分散,学生课堂参与少,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6

3.2.3 上课时间

第4题:您认为此选修课的上课时间何时为比较合适?(可多选)

A. 上午(周一至周五) B. 下午(周一至周五) C. 晚上(周一至周五) D. 周末 表4: 调查结果:上课时间 选项 A B C D 英语专业 22 11 28 0 百分比(%) 36.1 18.0 45.9 0 非英语专业 23 31 72 8 百分比(%) 17.2 23.1 53.7 6.0 合计 45 42 100 8 百分比(%) 23.1 21.5 51.3 4.1 教师 百分比(%) 46.9 4.1 34.7 8.2 23 2 17 4 第4题调查的是选修课上课时间。表4说明,不管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选择周一至周五晚上上课的人数都是最多的。也许他们主要为了选课方便,学生往往晚上有空,可以选修课程。然而,教师对于此项的选择和学生有一定的出入。在49份问卷中,有3份问卷此项未填。其余的46人,有23人选择周一至周五上午,占46.9%,而选择晚上的是17人,占34.7%。可能由于教师住宅离校较远,下班之后要照顾家人和处理别的事情,部分教师也许认为晚上上课效果不好,故而不选晚上。具体到各个学校,学校可以依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适当安排授课时间。 3.2.4 教材建设

第5题:您认为此选修课应使用以何种语言为主的教材? A. 以中文为主(国内教材) B. 以英语为主(国外教材) C. 中英文并重(提供相应译本)

D. 若没有合适教材的情况下,你的意见是: 表5:调查结果:教材语言 选项 A B C D 英语专业 11 1 47 2 百分比(%) 18.0 1.7 77.0 3.3 非英语专业 36 22 74 2 百分比(%) 26.9 16.4 55.2 1.5 合计 47 23 121 4 百分比(%) 24.1 11.8 62.0 2.1 教师 百分比(%) 14.3 2.0 81.6 2.0 7 1 40 1 第6题:您认为教学内容(教材)编排顺序应当以什么为主? A. 按照文章体裁编排,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 B. 按照传统学科分类法,分为经﹑史﹑子﹑集等 C. 按照现代学科分类,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等

7

D. 按照作品历史年代编排,分为先秦、汉??清朝等 表6:调查结果:教学内容编排顺序 选项 A B C D 英语专业 15 11 11 24 百分比(%) 24.6 18.0 18.0 39.4 非英语专业 44 17 47 26 百分比(%) 32.8 12.7 35.1 19.4 合计 59 28 58 50 百分比(%) 30.3 14.4 29.7 25.6 教师 百分比(%) 49.0 20.4 16.3 16.3 24 10 8 8 第7题:您认为此选修课的内容应涉及哪些领域? A.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的英译

B.文学作品为主,同时涉及哲学、法律、历史、农业科学等社会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作品的英译

C.文学、哲学、法律、历史、农业科学等社会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作品的英译均匀分布 表7:调查结果:授课内容 选项 A B C 英语专业 8 36 17 百分比(%) 13.1 59.0 27.9 非英语专业 27 71 36 百分比(%) 20.1 53.0 26.9 合计 35 107 53 百分比(%) 17.9 54.9 27.2 教师 百分比(%) 16.3 57.1 26.5 8 28 13 第8题:鉴于很多典籍有多个译本,您认为所选教学材料应该: A. 选定一个比较权威的译本 B.提供多种译本供读者比较鉴赏 表8:调查结果:译本选择 选项 A B 英语专业 28 33 百分比(%) 45.9 54.1 非英语专业 78 56 百分比(%) 58.2 41.8 合计 106 89 百分比(%) 54.4 45.6 教师 百分比(%) 24.5 75.5 12 37 第5-8题主要想调查一下教师和学生对于教材的需求。教材语言方面,从表5可以看出,英语专业有77%的学生选择中英文并重的教材,非英语专业选择此项的也是大多数,占到55.2%,教师中也有81.6%的绝大多数人选择中英文并重的教材。表6表明,教材章节编排顺序,学生比较欢迎按照文章体裁编排或按照现代学科分类的教材。教师中有49.0%的人选择按文章体裁编排。为此,我们可以选择汪榕培、王宏主编的《中国典籍英译》(按文章体裁为主编排),或是王宏印编著的《中外文学经典翻译教程》(按学科分类为主编排)。如果教师有兴趣,也可以自己编写部分教材。第7题调查授课(教材)内容。国学典籍包含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文学作品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学生大部分选择的是文学作品为主,同时涉及哲学、法律、历史、农业科学等社会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作品的英译也是合

8

情合理的。而教师在这一项的选择中与学生也是不谋而合,有28人选择以文学作品为主,同时涉及哲学、法律、历史、农业科学等社会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作品的英译,占到教师总数的57.1%。笔者也很赞成这样的教材内容设置。第8题关于译本选择,英语专业更倾向于教材能够提供多种译本,供读者比较鉴赏,非英语专业却更倾向于选择一个比较权威的译本。考虑到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这样的差异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学习目的是不同的。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多方面的,比如提高翻译对比鉴赏能力,学习翻译技巧等等,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能力;非英语专业学生更多的是学习知识,最佳的译本已可满足他们需求,至于去比较分析鉴赏译本优劣并不是他们的目的。教师也有高达75.5%的人选择提供多种译本供读者比较鉴赏。 3.2.5 教师素质

第9题:您更注重担任此选修课教师的哪些方面素质?(可多选) A. 职称 B. 学历 C. 教龄 D.幽默风趣等个人讲课特色 E.语言表达能力等语言修养(包括语言的顺畅、组织等) 表9:调查结果:教师素质 选项 A B C D E 英语专业 2 21 7 52 53 百分比(%) 3.3 34.4 11.5 85.2 86.9 非英语专业 7 14 21 109 87 百分比(%) 5.2 10.4 15.7 81.3 64.9 合计 9 35 28 161 140 百分比(%) 4.6 17.9 14.4 82.6 71.8 教师 百分比(%) 16.3 42.9 16.3 55.1 91.8 8 21 8 27 45 第9题调查学生对老师素质的要求,是一个多项选择题。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刘兰福,2007)从统计结果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最关心的并不是老师的职称,教龄或是学历,而是老师讲课是否幽默风趣,是否有个人讲课特色或是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等语言修养(包括语言的顺畅、组织等)怎么样。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还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对于此问题选择人数较多的分别是语言表达能力等语言修养(包括语言的顺畅、组织等)、幽默风趣等个人讲课特色以及学历。教师选择学历的也比较多,这是由于教师的自身经历让他们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学历高的人,对学科了解有一定的深度,他们的视界相对来说更宽,更广。 3.2.6 授课方式

第10题:您希望此选修课采用何种授课方式?

9

A. 教师讲课为主的理论结合练习的授课模式 B. 教师简要讲解、学生做练习后提问为主的授课模式 C. 典籍英译赏析、疑点难点讲解为主 D. 教师学生互动讨论为主的授课模式 表10:调查结果:授课方式 选项 A B C D 英语专业 14 4 19 24 百分比(%) 23.0 6.6 31.1 39.3 非英语专业 19 17 36 62 百分比(%) 14.2 12.7 26.9 46.2 合计 33 21 55 86 百分比(%) 16.9 10.8 28.2 44.1 教师 百分比(%) 8.2 10.2 44.9 40.8 4 5 22 20 第10题主要调查学生对授课方式的意见。学生选择最多的是“教师学生互动讨论为主的授课模式”。在这一项教师选择较多的是典籍英译赏析、疑点难点讲解为主和教师学生互动讨论为主的授课模式,前后两者的选择比例分别为44.9%和40.8%。 3.2.7 教学目的

第11题:假如您选择了这门课程,那么您选此课程的目的在于:(可多选) A. 学习国学典籍的英译基本翻译理论和技巧

B. 了解掌握国学典籍原文及英译本,弘扬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C. 加深对两种语言异同点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外语 D. 加深对两种文化异同点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E. 学习了解某一特定学科典籍的英译方法,加强自己的专业修养,有助于日后求职 表11:调查结果:教学目的 选项 A B C D E 英语专业 18 19 15 31 16 百分比(%) 29.5 31.1 24.6 50.8 26.2 非英语专业 38 62 57 80 35 百分比(%) 28.3 46.3 42.5 59.7 26.1 合计 56 81 72 111 51 百分比(%) 28.7 41.5 36.9 56.9 26.2 教师 百分比(%) 44.9 83.7 51.0 69.4 24.5 22 41 25 34 12 第11题调查教学目的。英语专业学生倾向于加深对两种文化异同点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掌握国学典籍原文及英译本,弘扬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加深对两种语言异同点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外语。非英语专业倾向于加深对两种文化异同点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掌握国学典籍原文及英译本,弘扬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学习国学典籍的英译基本翻译理论和技巧。这与我们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不谋而合,也是我们

10

很高兴看到的。教师中选择比较多的是了解掌握国学典籍原文及英译本,弘扬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加深对两种文化异同点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加深对两种语言异同点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外语等。 3.2.8 课程评估

第12题:您认为此选修课的评估方式怎样较为合适?

A. 闭卷考试 B. 开卷考试 C. 考察1(平时做各类课外作业)D. 考察2(写课程论文) 表12:调查结果:课程评估方式 选项 A B C D 英语专业 3 8 35 15 百分比(%) 4.9 13.1 57.4 24.6 非英语专业 11 25 58 40 百分比(%) 8.2 18.6 43.3 29.9 合计 14 33 93 55 百分比(%) 7.2 16.9 46.7 28.2 教师 百分比(%) 2.0 18.4 34.7 38.8 1 9 17 19 第12题是调查课程评估方式。学生选择比较多的还是C和D两项。大家更喜欢将它作为考查课程来对待。教师选择较多的也是这两项,有38.8%的人选择写课程论文的考查方式,34.7%的人选择平时做各类课外作业的考查方式。 3.2.9 课程前景

第13题:您对开设此选修课程的前景看法如何? A. 能够逐步形成稳定发展的态势 B. 保持相对稳定

C. 由师资队伍决定此选修课前景 D. 不看好典籍英译选修课的发展前景 表13:调查结果:课程前景1 选项 A B C D 英语专业 24 10 23 4 百分比(%) 39.3 16.4 37.7 6.6 非英语专业 44 24 49 17 百分比(%) 32.8 17,9 36.6 12.7 合计 68 34 72 21 百分比(%) 34.9 17.4 36.9 10.8 教师 百分比(%) 40.8 6.1 53.1 0 20 3 26 0 第13题调查对课程前景的看法。选择比较多的是“能够逐步形成稳定发展的态势”和“由师资队伍决定此选修课前景”。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这么课程并没有很强的排斥心理,典籍英译选修课的前景还是不错的,当然,有好的师资水平也是决定它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中53.1%的人选择“由师资队伍决定此选修课前景”,40.8%的人选择能够逐步形成稳定发展的态势。

11

对教师卷的调查还有另外三个问题,分别涉及授课对象、是否开课和是否愿意开课。结果表明,这些老师目前的授课对象大部分是英语专业;其中已经开设此选修课的是南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两所高校;选择愿意开设此选修课的占到93.9%。 表14:调查结果:课程前景2 选项 A B 授课对象 28 14 百分比(%) 是否已经开课 57.1 28.6 3 40 百分比(%) 6.1 81.6 是否愿意开课 46 1 百分比(%) 93.9 2.0 在调查学生对这门课前景的看法时,有平均36.9%的学生认为由师资队伍决定此选修课前景,学生对这门课发展前景的看法与46个老师选择愿意开课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4 结语

通过上述对国学典籍英译选读选修课的理据分析和问卷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开设国学典籍英译选读作为高校通识类选修课还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和古汉语阅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符合《纲要》、《大纲》和《要求》的有关叙述,也符合老师和同学们的需求。 2. 国学典籍英译选读可以基本定位为一个小众课程,它适合的对象是少数英语基础好并对

国学典籍感兴趣的同学。

3. 要开好这门课程,要把教学内容裁剪到每周两课时,最好采用小班授课。

4. 教材应中英文并重,内容编排应按文章体裁、现代学科分类和历史年代相结合的方式编

排,以文学作品英译为主,同时涉及哲学、法律、历史、农业科学等社会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作品的英译。教材应选定一个比较权威的译本的基础上,提供多种译本供读者比较鉴赏。

5. 老师应该讲课幽默风趣,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而职称、学历和教龄等因素则不是那么重

要。在授课方式方面应该加强师生互动。 6. 在课程评价方式方面,该课程应以考察为主。

7. 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程并没有很强的排斥心理,典籍英译选修课的前景还是不错的,当

然,有好的师资水平也是决定它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论文的意义在于从实证角度明确了国学典籍英译选读作为一门小众选修课的可行性,并为课程安排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各项指标依据,为这门课的成功开设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他选修课的开设论证和需求调研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方法。

但是本研究至少存在两个局限性。我们在对教师的调查卷中知道,国内已有个别高校开设了此门选修课,但是我们对这些高校未做调研。另一个局限课程开设后学生需求有可能有变化,我们欠缺这方面的跟踪调研。笔者对于下一步研究有两个建议:一是对于已开设该课

12

程的高校进行调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二是进行课程跟踪调研,了解课程进行中和完成后学生需求变化。

参考文献

[1] 王宏印. 探索典籍翻译及其翻译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规律[J]. 中国翻译, 2003,24(03):48-49. [2] 黄中习. 文化典籍英译与苏州大学翻译方向研究生教学[J]. 上海翻译, 2007(1):56-58. [3] 王丹丹. 怎样建设完整的典籍英译教学体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25(11):46-47. [4] 王宏, 付瑛瑛. 试论典籍英译教材的编写——以本科翻译专业教材《中国典籍英译》为例[J].

中国外语, 2009,6(2):105-108.

[5] 王宏印编著. 中外文学经典翻译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 汪榕培, 王宏主编. 中国典籍英译[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7] 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30)[3].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8] 外语界编辑部编.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9]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0] 蔡基刚.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39(1):27-32.

[11] LI H. REFLECTIONS ON AN ESP COURSE:PRACTICE AND LIMITATIONS[J].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1999,9(3):30-36.

13

作者简介:

李华东,男,1970年1月出生,汉族,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戏剧文体学、英语教学、英语测试。现在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二路195号文欣苑1幢2单元102室,310012 手机:15314609622

Email:lihuadongcn@foxmail.com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wn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