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与编辑加工练习

更新时间:2024-07-07 10: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请审读下列短稿,并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

编辑与印刷(复制)、发行同为出版的要素,作品则是出版的前提和结果。(作品不是出版的结果,只是出版的前提),如果没有出版活动,所有作品就不可能长期传世(长期传世的作品也有不以出版为载体的),所以出版活动对于社会的文化成果积累具有重要作用。在整个出版过程中,作品创作是起始环节(作品创作不是出版过程环节之一),编辑工作是中心环节,因为出版物虽主要由作者提供(作者提供的不是出版物,而是出版物的内容或者作品),但要通过编辑的设计、组织、审读、加工等,才能完善、提高。由此可见,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

编辑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中包括思想素质(从下文来看,讲的不是思想素质,而是“文化素质”。)。该素质的特点之一,是对各种知识的掌握能够广、博结合(“广”、“博”意义相同,应是“专、博结合”),能够在工作实践中切实贯彻“百花怒放、百家共鸣”的“双百方针”(应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努力推动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作品的创作,为艺术界、科学界的特定主题讨论(自由讨论)创造条件,让不同的学术观点和不同的文艺、学术流派的成果都有出版的机会。编辑人员还要切实贯彻“他为我用、外为内用”(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的方针。这也是我国出版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

(1)“印刷”范围过窄,应为“复制”。

(2)作品不是出版的结果,只是出版的前提,既为前提又为结果的提法有矛盾。

(3)长期传世的作品也有不以出版物为载体的。 (4)“作品创作”不属于出版过程的环节之一。

(5)作者提供的并不是“出版物”,而是“出版物的内容”或“作品”。 (6)从下文来看,讲的不是思想素质,而是“文化素质”。 (7)“广”、“博”意义相同,应是“专、博结合”。

(8)“百花怒放、百家共鸣”应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9)“特定主题讨论”应为“自由讨论”。

(10)“他为我用、外为内用”应为“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11)“为社会服务”应为“为社会主义服务”。

审稿题:审读短文,改正错误,弥补缺漏

出版工作由编辑、出版( 复制)、发行三大环节组成,其中发行(编辑)工作是中心环节。通过各种方式,将出版物向公众广泛发行,是出版活动的内在动机和目的。编辑过程可以按时间顺序的前后和工作内容的重点分成若干基本环节。这些基本环节主要包括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签订出版合同、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排版、校样处理、印制、样品检查、出版物宣传、反馈信息收集等(去掉“排版、”,“印制、”,排版、印制不是编辑过程基本环节的内容)。编辑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而又各自独立(相互联系)。其中,信息采集(选题策划)在编辑过程中的各环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选题策划要以信息采集为基础,信息采集要以选题策划为中心。信息采集是组稿的依据,组稿是选题的落实和具体化。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的关系不是(去掉“不是”)十分密切,重要的(去掉“重要的”)稿件必须经过审稿环节才可以进入编辑加工整理环节,而一般的稿件无须经过审稿环节就可以直接进入编辑加工整理环节(“而一般的稿件无须经过审稿环节就可以直接进入编辑加工整理环节”的提法是错误的,这句话应去掉)。审定发稿及其后续工作,如校样处理、样品检查等,也是编辑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出版工作成果的出版物,具有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双重属性,而物质产品属性是其本质属性(“物质”应为“精神”,精神产品属性是出版物的本质属性)。

答案要点:

(1)“出版”应为“复制”。 (2)“发行”应为“编辑”。

(3)去掉“排版、”,排版不是编辑过程基本环节的内容。 (4)去掉“印制、”,印制不是编辑过程基本环节的内容。 (5)“各自独立”应为“相互联系”。 (6)“信息采集”应为“选题策划”。 (7)应去掉“不是”。 (8)应去掉“重要的”。

(9)“而一般的稿件无须经过审稿环节就可以直接进入编辑加工整理环节”的提法是错误的,这句话应去掉。

(10)“物质”应为“精神”,精神产品属性是出版物的本质属性。

审读短稿,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并予以改正或弥补。

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精神产品生产和物质产品生产两个(“由精神产品生产和物质产生产两个”改为“由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基本阶段组成。其中,精神产品生产阶段包括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审定发稿、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副本(删除“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复本”)等内容。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出版工作由编辑、印刷(复制)、发行三大环节组成,其中编辑工作是中心环节。编辑工作具有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普及性(删除“、普及性”)等专业特点。一个合格的编辑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文化和职业素质,必须认真处理好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一般来说,编辑离不开作者,作者离不开编辑,编辑可以随意修改作者的稿件(“编辑可以随意修改作者的稿件”改为“但编辑不可以随意修改作者的稿件”)

作为出版工作成果的出版物,大体可以分为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六大类,这六大类出版物应该说是同时产生的(“这六大类出版物应该说是同时产生的”改为“这六大类出版物并不是同时产生的”)。其中,期刊和报纸都是非连续性出版物(“期刊和报纸都是非连续性出版物”改为“期刊和报纸都是连续性出版物”)

它们与图书相比,有很多相区别的特点,如期刊和报纸由众多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内容上讲究系统性和稳定性(删除“内容上讲究系统性和稳定性、”)、一般可再版或修订(“一般可再版或修订”改为“一般不可再版或修订”)等。

答案要点:(1)“由精神产品生产和物质产生产两个”改为“由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

(2)删除“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复本”

(3)“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改为“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4)“印刷”改为“复制” (5)删除“、普及性”

(6)“编辑可以随意修改作者的稿件”改为“但编辑不可以随意修改作者的稿件”

(7)“这六大类出版物应该说是同时产生的”改为“这六大类出版物并不是同时产生的”

(8)“期刊和报纸都是非连续性出版物”改为“期刊和报纸都是连续性出版物”

(9)删除“内容上讲究系统性和稳定性、”

(10)“一般可再版或修订”改为“一般不可再版或修订”

审读短稿,并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并予以改正或弥补。

图书编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加工整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做好编辑加工整理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图书成品的质量,而且编辑和校对人员(“和校对人员”应删,因校对人员不参与编辑加工整理)在工作实践中也能够发挥创造性。

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整理,必须遵循两项原则(“两项原则”有误,应是三项原则,漏“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的原则):一是“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二是“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

编辑加工整理是对书稿正文(“正文”应为“正文、辅文”)的内容(“内容”后应加“和形式”)作进一步审视并加以完善。

编辑加工整理首先要消除稿件中思想性(“思想性”前漏“政治性”)方面的差错,更改作者观点。虽然在审稿环节已经从微观(宏观)上注意防范和消除了这类差错,但难免遗漏个别细微之处,因而编辑加工整理时还要特别从宏观上注意审改。一般而言,涉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政治理论观点、民族关系、宗教信仰、统战工作、港澳台问题和对外关系的论述以及外国国名、地图中有关国界线的画法,都比较容易出思想(政治)性差错;在分析社会思想状况、评述伦理道德、论证价值观念等方而,较容易出现政治(思想)性差错。原稿若出现这些方面的问题,编辑要立即动手一一改正,从而使稿件中的基本观点能够准确地

表达。

答案要点:

(1)“和校对人员”应删,因校对人员不参与编辑加工整理。

(2)“两项原则”有误,应是三项原则,漏“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的原则。 (3)“正文”应为“正文、辅文”。 (4)“内容”后应加“和形式”。 (5)“思想性”前漏“政治性”。 (6)“更改”应为“完善”。 (7)“微观上”应为“宏观上”。 (8)“宏观上”应为“微观上”

(9)“思想性差错”应为“政治性差错”。 (10)“政治性差错”应为“思想性差错”。

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规范进行编辑加工。

没有出版的作品尚不是(删除“尚不”)精神文化成果,而一旦出版,它便成为既是精神产品义是物质产品的出版物。保证出版物产生正面社会效用,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目的。因此,做为(做为→作为)编辑人员.应当具备政治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策划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语言文字能力、信息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自审稿(审稿→信息采集)起至样品检查(样品检查→反馈信息收集)止的编辑工作全过程,是编辑充分展现自己素质和能力的舞台。

内容质量上乘的优秀出版物,往往是作者和编辑共同劳动的结晶。所以,编辑人员必须善于做好作者工作, 其工作内容包括:

一是发现作者。编缉(编缉→编辑)要善于发现适合出版单位需要的成熟作者和有发展前途的新作者。

二是选择作者并进行组稿。编辑要根据出版单位的性质、任务、专业分工和出版重点,选择符合出版单位需要的、最合适的作者,组织相应的稿件。

三是建立作者数据库。编辑应该把有关作者的各种信息一一输人数据库中并保持不变(保持不变→经常进行整理),以保证作者资源在稳定中篷(蓬)勃发

展。

四是与作者保持经常联系。编辑不仅在某一具体出版物的编辑过程中要与相应的作者保持经常联系,及时交流稿件处理意见,而且在平时也要与基本作者保持经常联系。五(“五是??进行的”→[另行起])是为作者服务。为作者服务主要是围绕作品的出版上作进行的。

六是维护作者权益。在作者与编辑(与编辑→与出版单位)签订出版合同的过程中,编辑要把维护出版社权益与维护作家(作家→作者)权益结合起来。

答案要点:

(1)尚不→也[或删除] (2)做为→作为 (3)审稿→信息采集

(4)样品检查→反馈信息收集 (5)编缉→编辑

(6)保持不变→经常进行整理 (7)篷→蓬

(8)“五是??进行的”→[另行起]或:从“发现作者”起连排至文末。 (9)与编辑→与出版单位 (10)作家→作者。

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

图书组稿是根据选题设计方案发现、选择、组织作者完成作品创作的活动,是图书编辑工作的开端(开端→重要)环节。组稿的方式有个别约稿、社会征稿和群体集稿等。编辑收到所组织的稿件后,如经初审认为其差强人意(差强人意→可以接受出版),便可以开始(便可以开始→并经复审和终审通过,在签订出版合同后,便可以开始)加工整理。编辑在加工时必须消灭各种差错,对稿件内容和观点进行增删,(对稿件内容和观点进行增删,→[应删])规范、统一各种用语,修改润湿以提高其质量,还要查对资料、核对引文、推敲标题、处理页面余缺(处理页面余缺→[应删])等。加工完毕的稿件,责任编辑应该按“齐、请、全(定)”的要求进行整理,然后附上审稿意见、编辑加工整理记录和发稿单、征订单、装帧设计单、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申报单等相关的格式文件,发往有关部

门按排(按排→安排)整体设计和排版。

图书的整体设计是对图书的外部装帧和内文版式进行设计。

外部装帧设计包括形态设计、美术设计和表面整饰设计。表面整饰设计主要是对装帧工艺材料和相应整饰加工工艺的选择(表面整饰设计主要是……选择。→[转移到本段末])。形态设计是对图书开本和(开本和→开本、结构和)装订样式的选择确定。譬如,设计者要选择确定采用多大的开本,是否设置环衬或衬页,版本记录安排在底封还是附书名页正面(版本记录安排在底封还是附书名页正面,→[应删]),是平装还是精装或硬平装(或硬平装→[应删])等。美术设计师从美术角度对封面、护封、环衬、扉页、插页等图书结构部件进行艺术形式设计和加工。

内文版式设计有若干要素,设计人员要善于综合运用这些要素确定图书的版式。例如,版心尺寸多大为宜,翻口和订口是否要设置(翻口和订口是否要设置、是否等宽→翻口和订口是否等宽)责的审稿、编辑加工整理和富有创意的整体设计,是保证图书内容质量和形式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参考答案:

(1)开端→重要(或“一个”等) (2)差强人意→可以接受出版

(3)便可以开始→并经复审和终审通过,在签订出版合同后,便可以开始 (4)对稿件内容和观点进行增删,→[应删] (5)处理页面余缺→[应删]

(6)应该按→应该先送交复审者和终审者审阅通过,再按 (7)齐、请、全→齐、清、定 (8)按排→安排

(9)表面整饰设计主要是……选择。→[转移到本段末] (10)开本和→开本、结构和

(11)版本记录安排在底封还是附书名页正面,→[应删] (12)或硬平装→[应删] (13)

(14)认真负责……条件→[应另行起]

翻口和订口是否要设置、是否等宽→翻口和订口是否等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w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