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

更新时间:2024-05-28 09: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次作业

一、简答题:

答:1.评价分析哲学的局限性

(一)分析哲学由于它重在方法,不考虑哲学思想体系问题,这样必然使方法分析有时陷于困境,不仅无法回答教育哲学中的根本问题,甚至对一些教育概念和术语也很难分析清楚。

(二)分析哲学不仅反对建立本体论、认识论的体系,而且反对回答人生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等问题,因而价值问题和道德问题在分析哲学中是没有地位的。

(三)由于分析哲学只重视对问题进行逻辑的和语言的分析,其结果常常是走向支离破碎或咬文嚼字,成为烦琐哲学的一种形式。

2.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市民阶级的一种社会思潮。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12世纪以前,培养僧侣的修道院是学校教育的唯一形式,神学是唯一的学科。12世纪后,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出现了非教会的世俗学校和教授语言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人文学科”,同“神学”相区别、相对立。所以,人们把14~16世纪欧洲的世俗文化以及其中所贯彻的反封建反神学的新社会思潮称为人文主义。就其主流来说,人文主义代表了新兴市民阶级的利益。它宣扬以人为本,赞美人的力量,讴歌世俗生活,鼓吹个性解放,实质上它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表现形式.

3.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4.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著差异。

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

二、论述题: 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的科学态度

答:1.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以儒学为主并博采众长 中国传统教育哲 学的特点问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特点是:天人合一,政教统一,问道结合,知行一致→塑造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性格。 我们说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不是说儒家思想涵盖了全部,或者说其他各派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没有任何影响,相反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内,在文化教育的各个方面其他各派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由各派的相互之争,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的教育哲学思想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对此需要我们进行缜密的又是全面的研究,需要我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博采众长,为建立具有中国

特色的新的教育哲学体系所用.

2.(1)坚持历史观点 传统都是历史的产物,必然有其历史的特点和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的实际出发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历史的评价事件和人物;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注意,我们尊重历史但不是颂古非今,而是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

(2)坚持科学分析态度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既是历史传统,又是阶级社会中形成的,就难免良莠杂陈,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删选工作,对过去的东西进行缜密研究和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上某些错误的结论中吸取教训,以免再重蹈覆辙,,因此,对于历史遗产,即使是优秀的,也必须持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态度,简单的肯定和否定都不可能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3)要在现代化上下功夫 要做到“古为今用”,就需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接轨,涌现当代的科学观来审视过去,用现代的科学成果来丰富过去和解释过去。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智慧的民族,对人类文化教育曾经做出过卓越的贡献。我们应当根据时代的要求在继承中进行创造和发展,把传统的优秀文化教育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使其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教育服务,这就是我们对待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当采取的科学态度

第二次作业:

第二次作业:

一、简答题:

.答:1.理性主义者都认为单靠经验不能获得真知,甚至认为从经验得来的感性知识是混乱的、不正确的。理性主义者都主张真知的来源是靠“天赋观念”,他们认为从先天得来的范畴或形式是普遍的和不变的,因而也就保证了知识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理性主义者都主张知识的构成靠一定的先验形式,他们把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形式,当成了先验形式,并认为这些先验的形式,如同现成的模型一样,对知识起着规范的作用。

影响:(1)在教育价值上,理性主义的一般倾向是:重知识,轻实践;重视文科教育,轻视实际教育;重视理论学科,轻视实用学科。他们把文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理论学科和实用学科分为高低、贵贱,引起了后来有关教育价值问题的许多争议。在理性主义者看来,为知识而知识的理性教育,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理性主义这些主张,当然越来越不易为人们所接受。

(2)在方**方面,理性主义者偏重理性训练,注意人的内心的活动;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形式训练。他们把理性的训练,看得比传授某些方面的知识更为重要。他们认为记忆许多死的知识是徒劳的。理性主义者注重形式训练,从发展一个人的智力的意义上看,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是,如果完全脱离实际,只在头脑中进行抽象的推理的活动,这种训练也不可避免的要犯形式主义的错误。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分歧,经常在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来。当前在心理学上的认知学派和行为主义之争,也在某些方面不同程度地反映着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争论中的一些问题。

2.1920年,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公布了“七点原则声明”:

⑴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2)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动机。(3)教师是一个指导者而不是一个布置作业的监工。

(4)进行有关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5)对于儿童身体的发展给予很大的注意。(6)适应儿童生活的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7)在教育运动中,进步学校是一个领导。

3.述新型课程管理的建构

(1)课堂管理目标的确定,任何有效的课堂管理都是从明确目标开始的。

(2)课堂管理的环境建设,课堂管理的环境建设包括有形的物质环境建设和无形的心理环境建设两个方面。

(3)课堂管理手段的运用――沟通:

沟通是信息的交换。良好的师生沟通是课堂管理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沟通这一管理手段,采用简单、有效的图像、符号等作为载体,使沟通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当中;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保持一种真诚、信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此外,教师还要主动积极地创造利于沟通的良好气氛,并对学生的沟通行为做出及时的反馈。

(4)课堂管理有效进展的保证――激励:

激励的方式有利用物质剌激作为鼓励手段的物质激励;有利用精神因素作为鼓励手段的精神激励;也有利用人际间的情感联系作为鼓励手段的情感激励。教师要善于综合利用这三种激励方式,使其产生有效的效果。

4.简述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

答:现代教师的素质应包括思想**素质,职业素养和能力素养三大方面的内容。

(1)思想**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我国人民教师的思想**素质主要表现为坚定的**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勇于坚持真理等内容。

(2)教师的职业素养应主要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能力素养。教师应具备如下基本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第三次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经验主义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经验主义者的观点,在知识论上主持如下主张:感觉是人们认识的起点。经验主义者一般否认先验的原则,不承认有普遍的必然的理性原则。在认识过程中,经验主义者只承认心灵的被动性,否认主动性。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如下:第一,经验主义者把知识看作经验的产物,因而特别看重教育的效能。第二,经验主义者否认先验的理性,不承认有超经验的一般原则,因而也就不崇拜权威。第三,由于经验主义者重视感觉经验,便重视感官训练和直觉教学。

2.存在先于本质”的哲学信条对教育实践行为的影响。

答:“存在先于本质 ”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中心命题。它所讲的 “存在” 是指 个 人 的 存在 “本质 ” 是指个人的特殊本质 。 “存在先于本质 ”就是说个人的本质是由个人的存在自由选择决定的。

(1)在教育目的上。(2)在师生关系上。(3)对于知识的看法 (4)在道德教育方面

3.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

答:《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其主要教学原则有:

(1)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即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预防措施。

(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即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学生适时而学,教师要适时而教。否则就会“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学”。

(3)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即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

(4)学习观摩原则:“相关而善之谓摩”,即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

(5)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6)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即教学要注重启发,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

(7)藏息相辅原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是说既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

4.简述班主任的教育机智。

答: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指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实践中,面对突发情况,能够透过纷繁的表面现象抓住关键环节,正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班主任的教育机智,归结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其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能力达到娴熟地步的表现,是智慧、理智、胆识和意志四者的独特结合和巧妙运用。二是对平时积累的教育经验深思熟虑的结果。如果没有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长期而深刻的了解,如果没有把握所带班级学生的心理脉搏,班主任就不可能当机立断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三是其职业的特殊要求。一个班主任必须具有高度健康而稳定的情绪,他应当有能力把自己个人不健康的情绪消除在情感之外,他必须高度重视自己言行的后果。因而,讲求“教育分寸”并做到恰如其分,是教育机智能否得以有效发挥的关键。

二、 论述题

1.结合现实试论述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影响。

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观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包括: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育三层。

通过教育立法促进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是通过教育立法,促进教育持续、稳定、平衡、协调地发展。包括完成教育立法、制定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划、选择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确定可行的教育培养目标、建

构合理的建议结构体系、安排合理的教育内容、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教育过程实施依法治教等方面。

学校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育---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设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轴,根据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特别是使得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享受、学会工作、学会交往、学会做事;通过教育使得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发展自己;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全面的发展基础,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使得学生能够为适应职业的需要、享受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地学习。

社会要个体可持续发展而推进教育终身化,学校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通过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才是促进人类个体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第四次作业答案

1、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2、评价分析哲学的局限性。

答:(1)、分析哲学由于它重在方法,不考虑哲学思想体系问题,这样必然使方法分析有时陷于困境,不仅无法回答教育哲学中的根本问题,甚至对一些教育概念和术语也很难分析清楚。

(2)、分析哲学不仅反对建立本体论、认识论的体系,而且反对回答人生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等问题,因而价值问题和道德问题在分析哲学中是没有地位的。

(3)、由于分析哲学只重视对问题进行逻辑的和语言的分析,其结果常常是走向支离破碎或咬文嚼字,成为烦琐哲学的一种形式。

3、简述教育属性的内容。

答:人们从教育的历史事实、现实存在中抽象出诸多教育属性。

第一、教育的永恒性。

第二、教育的生产性。

第三、教育的历史性。

第四、教育的继承性。

第五、教育的相对性。

第六、教育的长期性。

第七、教育的民族性。

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4、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1)劳动任务的综合性。首先教师需要同时完成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的任务上。其次在每一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和指导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第三,教师要善于协调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影响,以指导学生良好发展。

(2)劳动对象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客观上影响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劳动手段的主体性。首先教师的劳动手段一方面是由人类智慧结晶的教材来充任,另一方面是由教师自身的学识、能力、人格来施行。其次教师必须理解消化教材才能有效的传递人类文化的精华。再则其示范作用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4)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教师要有极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有效的完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完善学生个体,帮助学生实现内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都需要教师灵活的运用其智力水平。

(5)教师劳动的长效性。首先从人的整体发展来看,人才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次就学生某一具体、局部的发展来看,也往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论述题

1. 结合我国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评价实用主义知识观(个人在回答中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现实展开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答: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曾一度大行其道,引来了许多崇拜者和追随者。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实践产生过直接渗透,且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学术的理论建设。但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本质上乃是美国社会的产物,显然不可以拿来直接套用,而要求结合中国实际国

情进行理论再创造。这方面我国近现代的经验教训对本次新课程改革应该是具有很实用的启发意义的。

其一,引进外来理论要准确理解其体系,不可无原则地\照单全收”,盲目崇外。杜威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本身并非尽善尽美。且不论它在理论上的一些致命缺陷

(如期望通过教育改良社会这一内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质的区别等),也不论其教育无目的在表述上的难以自圆其说,只看它实际上是社会改良派却被理解为\儿童中心论者”这一点所产生的危害就已经很严重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不加评判地将杜威教育思想奉为行动指南,

必然在实践上造成混乱,同时也不利于学理上的再创造。其二,引进外来理论要结合本国国情,服从和服务于本国的实际需要。任何一种文化教育思想都是特定社会条件的产物,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

上适应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猛发展的需要,有其存 在的合理性。这一思想对于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价值。但另一方面,中国当代教育仍受封建弊病严重影响,现在考学在某些方面仍如同过

去的科举,家长、学生一心寄望于通过学习而促使向上层流动,这一点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与科举时代的教育没什么两样。学子毕业以后寻求的出路无非是以下几种:要么出来做公务员,吃官饭;要么进外资企业,挣高薪;要么进事业单位,求稳定;否则只能待业在家,成为累赘。学生学无所用,他

们只能寄生于家庭或社会。这种状况决定和制约了当前社会对教育的实用取向。例如,尽管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毕业意味着失业,但另一方面许多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初中毕业生却仍然愿意排长队、托关系、交大钱要求上普通高中 而不愿上职业学校。这说明了造成应试状况的社会原因,也表明了如今教育不符合社会所需,当今中国社会所需要的除了知识精英外,还有正如美国20世纪初时所需要的一样,是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而我们的教育却未能满足

此需。因此,盲目照搬美国资本主义教育思想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陈鹤琴曾明确指出,美国固然有很好的教材与教法,但\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在我们用起来未必都是优良的”;强调要 \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的条件。与之相应,陶行知认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广大农村的教育需要,主张根据中国近代社会国情的发展需要,将其改造成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并最终把\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到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中去,实现了杜威理论的中国转型。其三,引进外来理论要结合本国国情,开展自主的实验再探索。一种外来文

化教育思想是否适合本国国情,不能靠主观臆断,而应该通过实验进行检验与再探索。这就如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离不开其芝加哥实验学校、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离不开其晓庄实验师范学校、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离不开其南京鼓楼实验幼稚园与江西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一样,陶陈二人都像杜威那样能够结合国情开展自主的实验探索,从而创造出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相

结合的教育理论,为后人的教育探索留下了宝贵经验。反之,缺少自主的教育实验再探索,则必然不可能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复杂情况及其发展方向做出理性判断,这是近代教育改革为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w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