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1、2)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对外汉语

更新时间:2024-06-11 17: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学习要求

了解19世纪初期社会文化背景,掌握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及其特征,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简况和代表作家作品。

着重雨果创作的人道主义特点和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第一节: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浪漫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1789年法国大革命

自由主义思潮 雨果:“文学自由正是政治自由的新生女儿” ,“浪漫主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

德国古典哲学:

天才,灵感,自由、创造、想象、情感,直觉

空想社会主义

名词解释: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概念源于中世纪的“罗曼司”(Romance),来自拉丁语,指中世纪的骑士生活、骑士传奇、英雄美女的爱情和风流韵事等。 罗曼司在17世纪中叶转为“浪漫的”(Romantic),具有“想象的”、“传奇般的”、“不切实际的”、“忧郁的”多重含义。

“浪漫主义”( Romanticism)是指19世纪初在英、法、德三个主要国家出现的文化环境,共同的特点是崇拜感情,崇拜大自然,反对古典主义的权威和传统。19世纪初期政治、哲学、音乐、绘画、文学都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点,结成了一个统一的浪漫主义文化环境,展示了浪漫主义时代的风貌。

名词解释: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18c90s-19c30s,首先在德国产生,影响到英法,很快在欧洲各国流行起来,并波及美洲和其他地区的文学思潮。它是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封建制度开始崩溃、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劳资矛盾日益尖锐以及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

作为创作方法的浪漫主义古已有之。

德国文学 分期 简况 代表作家 早期: 1798年,施莱格尔诺瓦利斯:诗集《夜的颂歌》、 耶拿派 兄弟在耶拿创办《雅长篇小说《亨利希·封·奥夫特典娜神殿》杂志,宣丁根》 传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 后期 加强了对现实的讽霍夫曼:《谢拉皮翁兄弟》 刺、揭露,与现实主沙米索:《彼得·施莱米尔的奇义结合 妙故事》 海涅:抒情诗《诗歌集》 海涅

海涅在德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既是德国浪漫主义的“幻想之王”,又宣告了浪漫主义的结束。1833年他发表了《论浪漫派》一文,对德国浪漫派进行全面抨击,宣告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中的统治地位的结束。之后他转向了现实主义。

海涅抒情诗的语言音乐性强,许多音乐家从中取材谱曲。《一棵松树在北方》被谱成77种不同的歌曲,《你好像一朵鲜花》有250多种曲谱,仅舒曼一人就谱了《诗歌集》中的数十首诗为歌曲。

《一棵松树在北方》

一棵松树在北方

孤单单生长在枯山上。 冰雪的白被把它包围, 它沉沉入睡。

它梦见一棵棕榈树, 远远地在东方的国土, 孤单单在火热的岩石上, 它默默悲伤。

《你就象一朵鲜花》

你就象一朵鲜花, 温柔、纯洁而美丽, 我一看到你,哀伤 就钻进我的心里。

我觉得,好象应该 用手抚摩你的头, 愿上帝保持你永远 纯洁、美丽而温柔。

英国文学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

第一代:“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

第二代:拜伦、雪莱、济慈、司各特

法国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早期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

3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雨果、乔治·桑、缪塞和大仲马。

俄国文学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与十二月党人革命联系在一起。1812年俄国反对拿破仑侵略战争取得胜利,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1825年12月,俄国贵族革命家,十二月党人发动反对沙皇的武装起义,希望废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由于脱离人民,起义失败。但它给后来的俄国解放运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有茹科夫斯基、雷列耶夫、普希金和莱蒙托夫。

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享誉世界的伟大诗人,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在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下,他写了许多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诗篇,著名的《自由颂》、《高加索的俘虏》,讴歌自由与个性解放,谴责上流社会,否定沙皇专制,为此遭到流放。

30年代开始转向现实主义。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他们有一定教养,自命清高,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缺乏生活目标,远离人民,精神空虚,无所作为。“多余人”与“世纪病”一样,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美国文学

整个19世纪,美国作家都在创建自己的民族文学,摆脱英国文学影响。美国民族文学的建立,是以浪漫主义文学为发端的。他们受西欧浪漫主义作家的影响,采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表现建立民族文学的热情与理想,描写美国人的奋斗,努力挣脱殖民地时期的旧形式的束缚。 代表作家有华盛顿·欧文、库柏、埃德加·爱伦·坡、霍桑、惠特曼、朗费罗、梅尔维尔。

霍桑《红字》

霍桑出身新英格兰破落贵族世家,清教徒意识严重,以宗教善恶观看世界,把社会矛盾归结为抽象的“恶”,“恶”的观点决定了他的创作倾向,偏爱描写超自然的、怪诞的、恐怖的现象和阴暗的心理,挖掘隐秘的“恶”。

代表作《红字》(The Scarlet Letter,1850)体现了他的清教思想和“恶”的观点。小说描写两个犯了戒的清教徒海丝特·白兰和狄姆斯台尔的故事。这部小说重在探讨抽象的罪恶,“罪恶在哪里?”“谁是真正的罪人?”,结论是罪恶根深蒂固,与人类社会共存。人们必须正视它,“要诚实”。

《草叶集》

惠特曼的代表诗集《草叶集》,用草叶象征生命力、自我、祖国、民主和自由的理想。描绘了新世界的轮廓,反映了整个美国一个时代的形象。

诗集主题是歌颂民族自由,在诗歌形式上创造了“自由体诗”,这是美国独立文学的一个标志,也是对世界诗歌的一个贡献。

《白鲸记》 Moby Dick

全书讲述了捕鲸船长亚哈和南太洋上一条名叫莫比·迪克的白鲸之间的故事。被白鲸咬掉了一条腿的亚哈船长心中燃烧着复仇的怒火,他指挥着航船行遍世界大洋,只为追踪这条令人闻之色变的巨鲸,甚至不惜以命相搏??整个故事以惟一得以逃生的水手伊希梅尔自叙的方式展开,不仅详述了捕鲸人在大海中追击白鲸的经历,而且对生命的现象、人生的光明和阴暗、大自然的神秘莫测、生与死的哲学等亦有探讨。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1、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浪漫主义的成就主要是诗歌,这些诗作都是因诗人充满激情的创作,是诗人自己的情感体验,读来特别富有感染力。

2、讴歌大自然

3、重视中世纪民间创作和民间文学。

4、离奇的情节,夸张的手法

第二节 拜伦

生平与创作

拜伦(BYRON,1788-1824),毕生为民主自由而战,是西方文学史上用生命去殉从理想的著名代表。

出生伦敦破落贵族家庭,天生跛脚,常常受人欺负。从小养成忧郁、孤独、反抗的性格。10岁继承男爵爵位,成年后以世袭议员的身份进入上议院。

拜伦中学开始写诗,处女作《闲暇时刻》(1807)表现对现实的不满。

大学毕业出国到欧洲旅行两年,回国根据旅游日记写作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1809-1817)。诗作出版,风靡全英。拜伦说:“一夜醒来,发现自己成了名人。”

1812年拜伦在上议院发表演说,为暴动工人辩护,不见容于英国政府。

1815年与贵族小姐安娜贝拉结婚。由于志趣不合,一年后分居,拜伦受到社会舆论攻击,愤然离开祖国,从此终生侨居国外。1816年 在日内瓦结识雪莱,结为终生好友。1817年移居意大利,参加烧炭党的革命活动。

1823年希腊反抗土耳其奴役的斗争高涨,拜伦放下写作,去希腊参加斗争,当选希腊军总司令,1824年4月19日在军中病逝,年仅36岁。

“拜伦式英雄”

拜伦塑造的一系列叛逆者形象,主要有异教徒《异教徒》、康拉德《海盗》、莱拉《莱拉》、阿尔普《柯林斯的围攻》、曼弗雷特《曼弗雷特》。

特征:

1、 反叛性。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相抗衡。 2、孤独性。高傲不羁,惟我独尊,鄙视一切。 3、浪漫性。大都有热烈奔放的爱情,为爱复仇。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长诗,共四章,4700行。

第一章:哈罗尔德离开英国,游历葡萄牙、西班牙,赞扬了西班牙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斗争,呼吁: “起来吧,西班牙的儿郎,前进前进!”

第二章:哈罗尔德在阿尔巴尼亚和希腊的游历。诗人写了土耳其总督的残暴,也写了阿尔巴尼亚山民的勇敢和彪悍,以此和希腊的懦弱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缅怀希腊辉煌的过去,抨击其屈服于土耳其奴役的现状:

你的子孙还不奋起,只是空口咒骂 他们在土耳其的皮鞭下呻吟得可怜 只好做一辈子奴隶,言行都一样卑贱

第三章:滑铁卢战场述怀发,对拿破仑失败以后欧洲命运的担扰。新旧暴君更替,这不过是“打倒狮子又向豺狼施礼”。诗人回顾了法国大革命,想到了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伏尔泰、狄德罗,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封建暴政。

第四章:游历意大利缅怀了意大利古代光荣的历史,提到了塔索、但丁、彼特拉克、薄迦丘等意大利著名作家的名字。诗人看到这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国家如今在奥地利统治下一片衰败的景象,他感到万分痛心 同时,他也坚信,人民终将会获得自由。

《游记》最后以歌颂大海作为结束。大海,象征着自由,它永远不可征服而最终却要征服敢于和它抗衡的力量,这表明自由必胜,暴政必败。

双主人公形式 塑造了恰尔德·哈罗尔德和抒情主人公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人物形象:以哈罗尔德来串连长诗的情节线索,用抒情主人公构成诗人主观感情的内在脉络。

哈罗尔德受过民主主义思想教育,不满现实,愤世嫉俗,苦闷忧郁,成为当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中著名的“世纪病”形象;抒情主人公实际上是拜伦自己的主观抒情,表达作者反抗压迫、热爱自由的民主主义思想。

第三章:滑铁卢战场述怀发,对拿破仑失败以后欧洲命运的担扰。新旧暴君更替,这不过是“打倒狮子又向豺狼施礼”。诗人回顾了法国大革命,想到了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伏尔泰、狄德罗,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封建暴政。

第四章:游历意大利缅怀了意大利古代光荣的历史,提到了塔索、但丁、彼特拉克、薄迦丘等意大利著名作家的名字。诗人看到这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国家如今在奥地利统治下一片衰败的景象,他感到万分痛心 同时,他也坚信,人民终将会获得自由。

《游记》最后以歌颂大海作为结束。大海,象征着自由,它永远不可征服而最终却要征服敢于和它抗衡的力量,这表明自由必胜,暴政必败。

双主人公形式 塑造了恰尔德·哈罗尔德和抒情主人公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人物形象:以哈罗尔德来串连长诗的情节线索,用抒情主人公构成诗人主观感情的内在脉络。

哈罗尔德受过民主主义思想教育,不满现实,愤世嫉俗,苦闷忧郁,成为当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中著名的“世纪病”形象;抒情主人公实际上是拜伦自己的主观抒情,表达作者反抗压迫、热爱自由的民主主义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vr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