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材料汇编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30 17: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一、关于刘集村太和申请中国传统村落的报告……………1 二、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8 1、村落基本信息……………………………………… 9 2、村落传统建筑………………………………………10 3、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1 4、村落人居环境现状…………………………………12 5、传统村落保护意见…………………………………13 三、刘集村传统村落环境保护措施……………………… 14 四、刘集村传统村落保护领导小组……………………… 15 五、社旗县太和镇传统村落及自然文化遗产部分图片

关于刘集村太和申请中国传统村落的

报 告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厅、文化厅、财政厅:

根据豫建村镇[2013]5号文件通知,我县太和镇刘集村太和自然村符合申报中国传统村落的条件,具体优势如下:

一、 地理位置

太和镇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2°52′,北纬32°51′之间,地处南阳盆地的东边缘,位于社旗县城东南部24公里,东邻饶良镇,北接兴隆镇,西与李店镇隔河相望,南与唐河县源谭镇接壤。总面积61平方公里,地势中部高,东部、西部低。唐河沿西部边缘蜿蜒南流,是与李店镇的自然界河,另有马河、王河、堰河流过。全镇辖8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14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万人,耕地面积5.9万亩。因镇政府驻地为民国时大庄园主李子炎兴建的太和寨旧址而得名。

刘集村辖刘集、太和、宋庄、小弋庄、刘岗、刘庄、魏庄、芝麻张8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730人,1432户,耕地面积8732.17亩。太和自然村为该镇人民政府驻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该村委会所在地。镇政府驻地常住人口 4120人。

二、 环境条件

刘集村境内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102到135米之间,西边纵贯南北的唐河是明清时期至民国末年沟通南北的重要内陆河道。村内的

- 1 -

太和寨,系蒙古族元代开国勋臣木华黎的19世孙李崇德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今社旗县李店镇半坡村迁徙于此,为防匪患而开始建寨,名之曰“太和寨”,取“太平”、“祥和”之意。后经过李家五代人的逐年修缮,至民国初期,太和寨已成为一个东西长1华里、南北宽0.5华里的长方形砖寨,寨墻高二丈五尺,厚约一丈五尺,上面设有垛口和炮楼,寨的外围设有堑壕和铁丝网,易守难攻,固若金汤,驰名中原。解放后,寨墙、寝楼及寨内的部分建筑被拆除,现该村保存的古代、近代建筑有:

(一)、转楼(蔚文中学旧址):该楼系居于此地富甲一方的蒙古族大庄园主、毕业于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的李子炎(1902-1951年),于1937年7月至1946年11月耗巨资历时9年兴建而成的。该建筑原为其私立学校——蔚文中学的教学楼,李自炎亲任首届校长。

转楼的设计别具匠心,完全是中西合璧的杰作。它坐北朝南,砖木瓦结构,平面呈“回”字型,整楼为一天井院格局,由东、西、南、北四楼组成,浑然一体,巧夺天工。该建筑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楼高12.8米,东西长46.7米,南北长40.5米,上下二层,共有房舍126间。楼的顶层带阁楼,雕梁画栋,重檐叠脊;四周廊檐均为精致的砖雕,造型奇巧,美观大方;门窗上镂刻着多种花鸟及几何图案,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松木楼板,杉木横梁,室内用编织花纹的苇席作顶,地面全部蓝色方砖铺就,整洁美观而又能起到很好的防火效果。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南楼的正面和天井院内一、二楼的四侧走廊,分别由26个、48个大型的连环拱圈支撑,上下、左右、前后完全对称,

- 2 -

既符合了力学原理、满足了室内采光的需要,又节省了建筑材料,更给人以和谐统一、庄重典雅的美感。墙体厚达50厘米,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暖作用,居室冬暖夏凉,均衡设置的对开窗又有利于空气流通,使室内空气清新、气温宜人。最妙的是,楼的四角均有楼梯供人上下,楼的南面和天井院内一、二楼的四侧都设有走廊,前后左右上下,人行楼上可以随意穿廊越室、四通八达,故有“转楼”之称,又因其外型为欧式风格,所以又被当地群众称为“洋楼”, 饮誉四方。2000年9月25日,该建筑被批准为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二)、七间楼:七间楼位于社旗县太和镇政府东侧100米处的太和镇中心小学院内,处在原太和寨东西中轴线上,距东侧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和寨转楼50米,因上下均为七间而得名,属于民国时期建筑,是太和镇刘集村又一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该楼始建于1930年,建筑风格是明清传统建筑风格,座北朝南,砖木瓦结构,青砖蓝瓦,上下两层,每层7间,共14间房屋。楼高13米,墻体厚0.45米,东西长25米,南北宽9米,占地面积323平方米。该楼前后出檐,前面为走廊,设有廊柱和柱顶石,上下共12根(每层6根)红漆圆木柱高耸撑檐,楼房二层为木质楼板,走廊前面是红漆木栏杆,四周为精致的砖雕,重檐叠脊,四角飞檐,气势非凡,式样雄伟壮观。(楼顶上的装饰物在“文革”遭到破坏)。此楼为太和寨大庄园主李子炎所建,曾是李子炎私立“蔚文中学”女子部的图书馆,藏书达万册,当时的具体方位在太和寨东寨内,与东寨外的蔚文中学旧址一一转楼(男生部)仅隔一道寨墻,靠寨墻中小侧门内

- 3 -

外相通。据第二野战军老战士李万峰老人回忆说,1948年间第二野战军将后方总医院设在太和寨转楼,野战军首长刘伯承、邓小平等数次到医院看望伤员,曾数晚住宿在七间楼,为太和寨的革命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龙池庙:龙池庙位于太和镇龙池小学旁,系古宛东八大景之一,始建于唐朝。龙池庙大殿前面有一水井,井口为正八边形,称为“八角琉璃井”。井口下方约一丈八尺的地方,又有三口成“品”字形布局的小井,形成井中有井的奇观。井口铺有八条长方形石条,庙院内有七棵唐朝翠柏,三眼小井套凿于八角井口下,形成了独具匠心的庙院景观,“七百八十三眼井”,实际指的是井周围七棵巨大的柏树和井沿镶嵌的八块石条,三眼井,人们巧妙地运用谐音为龙池庙增加了神秘的色彩。大殿、卷棚上世纪50年代毁于火灾,7棵巨柏毁于大炼钢铁年代。现保存完好的有唐代八角井一眼和明清时期的西廊房7间,大殿3间,配房3间。

该村是全镇群众小商品集散地,人口集中,文化底蕴丰厚,自然风光优美,属最佳居住所在地,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三、转楼历史情况

1930年7月29日夜,中共南阳地下党在中共中央和长江局的直接指导下,在舞阳县下澧河店发动了杨虎城部第一旅兵变,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在前往鄂豫边区同红二十六师会合的征途中,于太和镇王六庄自然村被尾追之敌包围在土寨内,奋战竟日,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血洒王六庄,700多名将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英

- 4 -

勇不屈的赞歌。

1947年12月20日,唐河县城解放,次日傍晚,桐柏军区派解放军十纵二十八旅一个连的兵力,攻打原属于唐河县管辖的太和寨(1965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社旗县,太和由唐河县划归社旗县管辖),盘踞在寨内的唐河县正北区民团,据寨还击,负隅顽抗,英勇的解放军首先抢占东寨外蔚文中学教学楼(转楼)这一制高点,向寨内发起猛烈进攻,经过一夜激战,民团溃败,弃寨西逃,21日(冬至)太和寨解放。解放军开仓放粮,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1947年12月至1949年3月,晋冀鲁豫军区第十纵队挺进桐柏山,建立了桐柏区党委、行署和军区,1947年12月13日,桐柏区第一地委、专署设置桐柏解放区一专区唐北县,县人民政府驻太和寨。1949年4月唐北县与唐西县、唐南县合为唐河县。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后方总医院设在太和寨转楼内,有成百上千的伤病员在这里得到了救治,重返前线。野战军首长刘伯承、邓小平邓小平曾多次到后方总医院看望伤病员,“转楼”的历史也因此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中,在1948年5月解放南阳的宛束战役和1949年1月对国民党战略性进攻的淮海战役中,第二野战军的河北省衡水县籍战士张小多、王金发、崔九思、董大明、胡庆拴,南官县的刘文全,深县的宋新朝和四川省籍的罗光速等29位官兵身负重伤,在此救治无效牺牲,安葬在该村西北面后河岸边的”八路坟”(当地群众的称谓)革命烈士陵园内。目前,太和烈士陵园已成为当地群众及中小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

- 5 -

2008年太和被补划为革命老区乡镇。 四、村庄规模

刘集村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3公里,总面积 9平方公里。分26个村民小组,实有人口5740人,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集镇上的古建筑群周围。蔚文中学旧址主建筑---转楼已经修复完毕,恢复了原貌,七间楼、西花园仓房和龙池庙等古、近代建筑,基本保存完好,这些集中成片的历史建筑和历史遗迹清晰地展现了村落自身的历史发展脉络。

五、建设情况

社会要进步,村落要发展,而传统民居集落亦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太和镇刘集村十分重视村落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古村落保护意义、作用、方法等内容的宣传,提高村民对古村落保护意识。加强对村内的历史建筑保护,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规划保护在先,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对村内的所有建筑的格调、体量、高度等做出严格的限制和管理,留住村落的优势和文脉,留住其原有的文化积淀,在继承和发展的形势下,让传统村落续写自己的历史。同时对于需要建房的群众,该村结合新集镇建设和开发,在该村以南兴建新农村社区时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施工,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村落。

六、社会经济

太和镇刘集村主要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生产小麦、玉米、烟叶等。林果种植、畜牧养殖、劳务输出也成为了该村发展经济的有

- 6 -

效手段,近年来,农民纯收入稳步提高,村民年经济收入人均达5500元左右。

七、交通情况

该村距离县城25公里,现有社(旗)——太(和)县级柏油路连接,往返公交车20分钟一趟;李(店)——丁(庄)路穿境而过,每天有2班跨县班车发往南阳市;太(和)——源(潭)路与唐河县相连,每天有2班跨县班车发往唐河县城;每天有长途客车直达省会郑州,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完整的古村格局,极富特色的古典建筑与村周朴实的农业景观构成了刘集村充满传统美感的古村落形象。刘集村文物古迹丰富,保存完好,特色鲜明,体现出了明清时代和民国中西合璧典型的建筑艺术风格。从文化内涵、人文景观、自然环境、风土人情、交通运输等方面,均符合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的申报中国传统村落的条件,现予以上报,请予审批。

社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社旗县城乡规划局

社旗县广电新闻出版局 社旗县财政局

2014年5月30日

- 7 -

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

村落名称:刘集村太和自然村(本村属于:√自然村、行政村) 所属镇(乡):太和镇

所属县(区、市、旗):社旗县 所属市(地区、州、盟):南阳市 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河南省

调查负责单位(盖章):社旗县城乡和住房建设局 调查负责人签字:

调查负责人联系电话:0377-67741006 填表日期: 2014年 5月 30日

- 8 -

(一)村落基本信息

□元代以前 □明代 √ 清代 □民国时期 □建国以后 村落形成年代 村落形成原因 清中叶蒙古族李崇明因防匪患建寨 村域面积 2平方公里 村庄占地面积 28亩 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 村集体年收入 290人 地形地貌特征 145人 6 万元 村民人均年收入 5500元 1、养殖业 2、农业 3、商贸 平原 主要民族 汉 族 列出产值较高的2-3个主要产业 村落是否列入各级保护或示范名录 列入历史文化名村: □国家级 列入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国家级 列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示范:□ 是 其它,请注明名称及由哪一级认定公布: □省级 □省级 √否 保护规划 □有,规划名称是:社旗县太和镇刘集村太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规划批准单位是:社旗县城乡规划局 □无规划 □闲置废弃 √照常使用,没有特别的保护措施 √发展旅游和服务业 □以博物馆形式进行保护 □其它,具体为: 保护规划及保护利用状况 保护利用状况(可多选) - 9 -

(二)村落传统建筑

注:传统建筑是指历史建筑,乡土建筑,文物古迹等类建筑。 如村落无传统建筑可不填写此栏

建筑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认定为历史建筑的模(平方数量 数量 米) 太和转楼 1937.7 2300 国家级: 处 省级: 1处 七间楼 1930 323 市级: 处 县级: 处 龙池庙 唐朝 300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市级政府认定: 基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本处 数量: 6处 信 文保单位是否为古建县级政府认定: 息 注:建筑名称填写民居、祠堂、庙宇、筑群: 处 书院、牌坊等,以及乡土建筑名称, √是 如徽派民居、XX故居,吊脚楼、土 □否 楼、窑洞等。如传统建筑较多,可按表格内容另加附页。 建筑名称 (见注释) 建筑年代 全部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45(%) 太和寨原名李夭庄,系蒙古族元代开国勋臣木华黎的20世孙李崇德于清朝中叶,为防匪患而开始建寨,至民国初期,太和寨已成为一个东西长1华里、南北村宽0.5华里的长方形砖寨,寨墙高二丈五尺,厚约一丈五尺,上面设有垛口和炮落楼,寨的外围设有堑壕和铁丝网,其南门正门仿北京前门,高大巍峨,气派壮观。简围绕太和寨周边建有西南北三个花园和一些仓房院和佃户院,寨内主要有正房院介 (堂屋院)、七间楼(蔚文中学女中部)、小仓房院组成,寨外主要有转楼院(蔚文中学男中部),茅屋院(蔚文中学初中部)等附属建筑,具有丰厚的人文教育和革命历史传统。 图纸及照片 要求:提供村落平面位置图,并标明传统建筑位置,提供反映村落整体风貌保持情况的照片,提供传统建筑连片分布照片,提供各类重要代表性建筑主体和细部(如建筑材料和工艺)照片,作为本栏附页。每张照片需注明拍摄对象和时间。 - 10 -

(四 )村龙池庙又称“大龙池”,在龙池小学附近,始建于唐朝,是佛教圣地,现存

大殿6间,西厢房7间,为民国时期重修,现有居士2名,奉戒诵经,烧香燃灯。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注:如村落无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不填写此栏。 如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复制本表,作为续表,逐项登记。

- 11 -

(五)村落人居环境现状

居住在传统建筑的居民数量: 120人 现有设施状况√入户自来水 √垃圾收集设施 √排水设施 √入户煤气 □公交(有即可勾选) 站点 √卫生室 √有线电视 □消防设施 √已改造电网 已建成 14年 √全村有 □局部地段有 上次维修为 4年前 村内道路 公共照明 □无 路面:√沥青或水泥路 □土路 □传统石、砖路 □其它 □村内集中处理 □公用 √单户或多户分散处理 √分户 污水处理设施 厕所 □无处理 □旱厕 □水冲厕所 垃圾处理方式 □卫生填埋 □简易处理 □直接焚烧 √送往镇(县)处理 要求:简介村庄内部和周边环境现状。 太和寨内排水设施完备,寨外渠沟渠相连,后河、幸福渠环绕周边,排水系统畅通,、泰源路、太兴路贯穿东西,交通十分便利。 基础资料 村落环境状况简介 要求:对村落自然环境、居民居住条件、给水、排水、道路、垃圾收集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等现状拍照记录,作为本栏附页,并注明拍摄对象和拍摄时间。 照片 - 12 -

(六)传统村落保护意见

村民保护意见 刘集村全体村民一致同意保护好古村落 村委会盖章: 日期: 2014年5月30日 县级保护意见 同意保护 盖章: 日期:2014年5月31日 省级意见 专家意见 专家组长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 13 -

刘集村传统村落环境保护措施

我村古文物建筑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属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是现存已有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位,必须进一步加强保护,希望每个村民都应有保护意识,积极尽义务参加保护行动。 经村民委员会会议研究,决定如下:

1、在古文物建筑四周外围50米内划定为重点保护区,另外四周外2 0米为一般控制地带。

2、在古文物建筑院落内,不允许堆放柴草、杂物,易燃易爆物品,预防火灾发生。

3、不允许乱搭衣物、乱接电线影响村容村貌。 4、不准在保护范围内乱倒垃圾、粪便,对出现的脏物等垃圾一律清运集中村垃圾场处理。

5、不准在保护范围内栽植林木,开耕菜园,种植蔬菜,破坏原址。

6、禁止在保护范围内拆旧建新,乱搭乱建,改变原貌。

刘集村村民委员会 2011年4月26日

- 14 -

刘集村传统村落保护领导小组

组 长:李金山(村支部书记) 副组长:郭振坡(村副支书) 成 员:魏道祥(村委委员)

马群鹏(刘集村民)黄保林(刘集村民)李明阳(刘集村民)薛书才(刘集村民)

- 15 -

2011年4月26日

刘集村传统村落保护领导小组

组 长:李金山(村支部书记) 副组长:郭振坡(村副支书) 成 员:魏道祥(村委委员)

马群鹏(刘集村民)黄保林(刘集村民)李明阳(刘集村民)薛书才(刘集村民)

- 15 -

2011年4月26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vm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