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与交通安全

更新时间:2023-07-27 07: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人的因素与交通安全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刘秀清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重点)1、驾驶员的反应特性(重点)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重点)

3、驾驶员的生理特性(了解)

驾驶员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重点) 驾驶员行为与交通安全 (重点) 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交通特性(自学了解)

第一节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人是交通系统中的关键要素。(人) 用方向盘、制动器等进行控制 驾驶人员 计量仪表、振动等 道路环境 坡度、凹凸不平、各种交通管理标志等 机动车 (机)

一、驾驶员的反应特性车内环境 车外环境

信息 输入

感 受 器

记 知 忆 判 觉 思 别 考

意 志 决 定

反 应 器 动 传出 作 分析判 神经 器 断阶段 官

反映 输出

车辆 行驶

环境

感 信息感知阶段 觉 传入 器 神经 官

中枢神经 心理、生理影响

操作反映 车辆 阶段

信息处理过程: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通过感觉器官 从交通环境中获取信息,经过大脑进行处理,做出判断和反 应,再支配手脚操纵汽车,使其按驾驶员的意志在道路上行 进,这就是信息处理过程。

1、信息感知阶段收集并理解信息的阶段。信息 输入

车内环境 车外环境

感 受 器

知 觉 映 像

记 意 忆 判 志 思 别 决 考 定

反 应 器

反映 输出

车辆 行驶

信息感知阶段

感知迟缓:因某种原因使的这一 过程变慢。感知错误:在大脑中产生的映像 出现错误。

刺激信息:信息过于突然、隐 蔽,刺激强度过强\复杂。心理:注意力不集中等 生理:感觉器官或大脑机能不 健全或不正常。如色盲、酒后 或疲劳驾驶等。

2、分析判断阶段驾驶员把感知到的信息与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对照, 分析判断路况、车况(前后车的车速、意图)及行人走向 等,并根据自驾车的技术状况,自身的健康、心理状况,

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知 觉 映 像 记 忆 思 考 判 别 意 志 决 定反 应 器 反映 输出 车辆 行驶

速度判断 距离判断

分析判断阶段

3、操作反应阶段 手脚按大脑决策后的指令进行具体 操作,并产生效果的阶段。知 觉 映 像 记 忆 思 考 判 别 意 志 决 定反 应 器 反映 输出 车辆 行驶

操作错误造成的事 故量虽然不多,但后果 严重。

操作反应阶段

4、反应时间的特 性:1)与刺激种类相关:触觉(0.11-0.16s)

听觉(0.12-0.16s)视觉(0.15-0.20s) 嗅觉(0.20-0.80s) 2)与反应运动系统种类有关:手(0.144-0.147s) 脚(0.179-0.174s)

3)与刺激强弱有关4)与性别、年龄有关 5)与刺激的复杂程度有关

二、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的比例视觉 80% 听觉 10% 触觉 2% 味觉 2

% 嗅觉 2%

1、视力:眼睛分辨两物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1.1静视力:裸视力0.4,矫正视力0.7,无色盲。

视力的国际测定方法

1.2动视力:驾驶员行驶中的视力

动视力与车速、年龄的关系

降低幅度在10-40%,60km/h——240m, 80km/h——160m

1.3、夜间视力:认知和确认距离与对比度大小的关系 1、 驾驶人员夜间视力与光照度的关系 0.1 —1001LX:两者呈线性关系,黄昏更易发生事故 光源 距离/m对比度88% 对比度35% 20.3 视标

2、 驾驶人员夜间视力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认知距离A 70.4A—B 9.9 4、驾驶人员夜间视力与物体对比度的关系 认知距离A 43.3 夜间汽车开头灯行驶: 能确认有视标的距离为 认知距离 小光灯 确认距离 B 25.5 能确认视标缺口方向的距离为确认距离。 A—B 17.8

3 .驾驶人员夜间视力与物体高度的关系 (夜间会车 大光灯 确认距离B 60.5 17 )3.3 9.7 8 1.7

1.4.夜间行车时,驾驶人员对行人的辨别夜间行车

夜间会车

2、视觉适应视觉器官对于光亮程度突然变化而引起的 感受性适应过程。暗适应: 3-6min基本适应, 30-40min完全适应

明适应:1min内完全适应 进入没有照明隧道内大约要经历10s的暗适应时间。因此,在隧 道入口处应设有缓和照明,或在路旁设立“隧道内注意开灯”的 标志,以唤起驾驶员注意。

3 炫目炫目: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使人的眼睛产 生不舒适感, 形成视觉障碍。生理性炫目:受对向车灯强烈照射而引起的间断性炫目

心理性炫目:由路灯照明引起的连续性炫目消失:某一物体因同时受到对向车与自己车灯照射,而 在某一相对距离内完全看不清该物,呈消失状态。一 般站在路中心线的行人当双向车距约50m时,呈现消 失现象,驾驶员将辨认不出行人。为此在黑夜横穿过 马路时,站在中心处是很危险的。

4 视野

静视野:在静止状态下,头部不动 两眼注视前方某个目 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 动视野:头部不动,眼球可以转动时所能看见的范围。 1)动视野与速度的关系:

速度为40km/h时,视野低于1000;70km/h时,视野低于650; 100km/h时,视野低于400。

2)隧洞视:随着车速的增加,驾驶员的注意视点前移、 视野变窄,只注意景象的中心而置两侧于不顾的现象。注意:道路催眠。道路设计时应限制直线长度,加入曲 线,强制的促使驾驶员变换注视点,避免打盹肇事。

5 错觉

错觉 : 由生理和心理原因引起的当前的知 觉与过去的经验相矛盾,或者思维推理上的 错误,不同分析器提供的信号不一致都能造 成错觉。 我们可以从错觉产生的机理出发,利 用错觉为提高道路交

通安全服务。

车道上画 v形线

说明:在弯道前100m涂上V形标线,然后在弯道上再 使V形标线的夹角逐渐加大,经直线,再涂上人字标线, 行车时使驾驶员有道路变窄错觉,从而使其降低车速。 实验表明:使用标线前,平均车速降低了6.4km/h,使 用标线以后,平均车速降低了11.7km/h

400m

40m

6cm

3cm

说明:从高等级公路驶入一般公路的交叉口前400m 内,在环行交叉口的路面涂上由疏到密间隔不等的黄 色横线,距环越近横线间隔越小,当驾驶员看到这些 黄线后,首先产生警觉刺激随后降低车速,并适应路 面标线的视觉变化情况,把车速降到合理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vm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