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题

更新时间:2024-02-27 05: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医问答题

1、肺脾肾与水肿形成的关系?

答:水液的正常运行,依赖气的推动。水肿的发生,主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表现。就脏腑而言,人体水液的运化,主要与肺,脾,肾有关,但与肾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发病机理上,肺,脾,肾三脏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肺与肾的关系上是母子相传,若肾虚水泛,上逆于肺,则肺气不降,失其通调水道的功能,促使肾气更虚而加重水肿;反之,肺受邪而传入肾时,亦能引起同样的结果。在脾与肾的关系上是相制相助,若脾虚不能制水,水湿壅盛,必损其阳,故脾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导致肾阳亦衰;反之,如果肾阳衰微,不能温养脾土,脾肾俱虚,亦可使水肿更加严重。因此,肺脾肾三脏与水肿之发病,是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制水之脏。 2、胃肠病的发病机理?

答: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不遂,脏腑失调。

一是饮食不节,如饥饱失常,饮酒过度,嗜食肥甘辛辣之品,食物不洁或过食生冷,寒凉药物。

二是情志不畅,忧思恼怒,气郁伤肝,克脾犯胃,使胃肠之阴阳失调,影响脾胃运化和升降,积滞肠胃,湿聚蕴热,变生诸证。

三是其他原因,如药物,应激,放射损伤,机械创伤,免疫,遗传等因素与胃肠病的发病有关。 3、肺病证与脏腑关系?

答:①脾:培土升金。②肝:肝火犯肺,可清泻肝火。③肾:金水相生。④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腑气不通,亦能影响肺之肃降。 4、癃闭与淋证的鉴别诊断。

答:癃闭与淋证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皆有排尿困难,点滴不畅的证候。但癃闭无尿道

1

刺痛,每日尿量少于正常,甚或无尿排出,而淋证则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而每日排尿量正常。但淋证日久不愈,可发展成癃闭,而癃闭感受外邪,常可并发淋证。

5、胃痛的辩证论治,治疗原则? 答:(1)、辩证论治

①寒邪客胃证——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②饮食停滞证——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苔厚腻。脉滑。 ③肝气犯胃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④肝胃郁热证——疏肝理气,泄热和胃——丹栀逍遥散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⑤湿热中阻证——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

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⑥瘀血停滞证——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

胃脘疼痛,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⑦胃阴亏虚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2

⑧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2)基本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6、虚劳

答:禀赋薄弱,劳倦过度,饮食损伤,久病失治等多种原因均会导致虚劳,其共同点是久虚不得而成劳。五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是虚劳的基本病机。辩证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证为目。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故应同时注意气血阴阳相兼为病及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虚则补之\,补益是治疗虚劳的基本治则。应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法,并结合五脏病们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治疗当补中有泻,补泻兼施,防止因邪恋而进一步耗伤正气。做好调摄护理,对虚劳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7、血证的产生,分型,治疗原则?

答:(1)血证是由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肌肤,所形成的病患。而其病机可以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可分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七个血证。 治疗血证,应针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及损伤脏腑的不同,结合证候虚实及病情轻重而辨证论治。

(2)对血证的治疗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

治火——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 治气——气有余便是火,迫血妄行,实证治当清气降气;气虚则不能统

3

摄血液,治当补气益气。

治血——治血应根据各种病证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常用的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活血止血等 8、痞满诊断要点?

答:临床以自觉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 。 9、便秘的分型?

答: 实秘 ①肠胃积热——泻热导滞; ②润肠通便——麻子仁丸加减

③气机郁滞——顺气导滞——六磨汤加减 ④阴寒积滞——温里散

寒,通便止痛—大黄附子汤

虚秘 ①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加减 ②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加减

③阴虚——滋阴通便——增液汤加减 ④阳虚——温阳通便——

济川煎加减

第四部分 类似证鉴别诊断 1、哮与喘的鉴别诊断

答: 共同点 :呼吸急促,困难 。

异同点(1)病机:哮证 痰浊内伏为宿根,遇感外邪为诱因;喘证 邪气壅肺或肺肾亏虚。

(2)临床: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哮以声响言) ;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喘以气息言)。

4

(3)概念: 哮证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证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

病的一个症状。

2、闭证与脱证鉴别诊断。(病性、病机 、症候)

答: (1) 闭证——属实,骤起——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

(2) 脱证——属虚——由闭证恶变转化而成——可见内闭外脱之候 ,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决之候,临 床可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等 。 3、阳闭与阴闭鉴别诊断。(病机、症候)

(1)阳闭——瘀热痰火之象——身热面赤,气粗鼻鼾,痰声如拽锯,便秘溲黄,舌苔黄腻,舌绛干,甚则舌体卷 缩,脉弦滑而数

(2)阴闭 ——寒湿痰浊之征——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沉滑。

4、阳黄,阴黄,急黄的鉴别:(病机,病因,色泽,症状,病史)

答:阳黄—湿热中阻,胆汁外溢―湿热―色泽黄色鲜明―伴身热,口干苦,舌苦黄腻,脉象弦数―发病急,病程短

阴黄—寒湿阻滞胆汁不循道――寒湿――色泽黄色晦暗―常伴纳少,乏力,舌以脉沉迟或细缓―病程长,病势缓

急黄——热毒内迫,胆汁外溢――热毒――色泽疸色如金―― 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 病情急骤

5、阳水与阴水的鉴别(病因,症状,治疗)

答:阳水——风邪,疮毒,水湿――病程短、病势急――浮肿部位:头面部明显――皮肤颜色:光亮而薄―― 凹陷性:按之易复――治疗原则:以祛邪为主,应予发汗,利水或攻逐,同时配合清热解毒,理气化湿等法。

5

阴水——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病程短、病势缓――浮肿部位:下肢为甚――皮肤颜色:萎黄灰滞――凹陷性:按之难复――治疗原则:以扶正为主,健脾温肾,配以利水,养阴,活血,祛瘀等法。 6、痹病的分型,症状特点,及选方。 答:①行痹――痛游走不定,恶风寒――防风汤 ②痛痹――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乌头汤

③着痹――重着而痛,手足笨重,活动不灵,肌肤麻木不仁――薏苡仁汤 ④热痹――肢体关节灼痛,或痛处火欣红,肿胀剧烈,筋脉拘急――白虎桂枝汤 ⑤尪痹―― 关节剧痛,肿大,僵硬,变形,刺痛――独活寄生汤 7、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

答:(1)内伤发热: 起病缓慢 ;病程较长;热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恶寒不恶寒,或虽有怯冷,得衣被则 温;兼症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病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 ;治法为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2)外感发热: 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热势大多较高;恶寒得衣被而不减 ;兼症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病机为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治法疏邪解表 。 8、内科腹痛与外科腹痛的鉴别

答:大腹疼痛,多为脾胃、大小肠受病 。脐腹疼痛多为虫积,胁痛少腹疼痛多为厥阴肝经受病,小腹疼痛多为膀胱病变 。

内科腹痛:先发热后腹痛 ;疼痛不剧 ;压痛不明显 ;腹部按诊柔软

外科腹痛:先腹痛后发热 ;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 ;腹部按诊伴有肌紧张和反跳痛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vl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