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一语文10月考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13 17:10: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7级高一(上)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按照西方的礼仪,双方在做面对面的交流时,应该用眼睛直视着对方的眼睛。因为那是你尊重对方的表示,是你在认真聆听对方话语的证明。而中华民族似乎没有这样的谈话礼仪,我们只是一味讲求洗耳恭听。为了这洗耳恭听,那听者竟然常常是低着头的。于是,自然也就无法直视对方的眼睛了。

后来,渐渐地便开始有人非议国人的这种说话习惯,拿他人的礼仪挑剔起自家的礼仪,弄得我们仿佛压根儿就不懂得谈话的礼节似的。其实,相比于西方,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最长于倾听的民族。我们对?宁静致远?的崇尚,对?沉默是金?的信奉,所表达的无不是对倾听的热爱。

听觉的内涵是谦逊的。在拉丁语中,?听?本身就有恭敬、顺从的意思。事实上,若是没有了这样谦逊的情感,听便只能沦为一种外在的形式,即使话语进入了我们的耳朵,它也仍旧难以抵达我们的心灵。总之,真正的倾听永远离不开谦恭的内心。

迎取对方声音的应该是我们的耳朵,而非我们的眼睛。此时此刻,我们的心灵之门正在向对方敞开,我们丝毫没有心不在焉。况且,话语交流过程当中那专注的眼神,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证不分散我们倾听时的注意力呢?

就视觉来说,距离始终是必要的:太远看不清,太近看不成。就因为这距离的存在,招惹得那惯用眼睛的西方人只好借助亲吻和拥抱来弥合彼此身体之间的隔阂。中国人既不喜欢亲吻,亦不喜欢拥抱,那是因为我们彼此的身体之间本来就没有隔阂。要知道,听觉取消距离,声音从一个人的口中直达另一个人的耳朵,随即触动其心弦,进而引发双方身体的共鸣和默契。不用亲吻,也不用拥抱,彼此便可感受到来自你我身体的友爱和温暖。可见,亲吻和拥抱所象征的不能说不是一种热情的关系,但拒绝亲吻和拥抱却也并非就是在刻意传达着某种冷漠。

我们的误解源于我们的无知,倘若我们能深深领会听觉的真谛,还有我们那根深蒂固的倾听习性,我们便不难明白,在听取对方讲话时,我们确实是不愿盯着对方的眼睛或面孔的。毕竟,听觉的谦逊与专注造就了我们高度敏感的心性,而视觉在本质上又是富有好奇与急切的进攻性的,因此,注定我们不好意思将这种目光直对他人的眼睛或面孔。我们与生俱来的腼腆以及含蓄,实际上恰是同我们的这种视听习惯息息相关。所谓的羞感,也只能在这种倾听的过程中得以生成。我们倾听着,我们羞涩着,这羞涩更与我们的心存敬畏紧密相连。

说实话,我们这个民族的许多优点,都是来自于它对耳朵的倚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双方在做面对面的交流时,西方以用眼睛直视对方的眼睛为尊重对方的表示,而我们中华民族则讲求洗耳恭听。

B. 国人长于倾听的习惯本无可非议,如果拿他人的礼仪来挑剔我们的礼仪,会弄得我们仿佛压根儿就不懂得谈话的礼节。

C. 在拉丁语中,“听”本身就含有恭敬、顺从的意思,西方的谈话礼仪忽视了“听”的重要性,可见其偏离了对“听”的内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D. 虽然亲吻和拥抱能够象征一种热情的关系,但感受彼此身体的友爱和温暖的关键是彼此身体之间的无隔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视觉在本质上富有好奇与急切的进攻性,所以要想深刻领会对方言语的真谛,我们便不能看对方的眼睛或面孔。

B. 腼腆以及含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品质,它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点,与我们的视听习惯息息相关,与我们的心存敬畏紧密相连。

C. 在双方面对面交流时,取消距离的听觉似乎比视觉优势更明显,声音可以触动听者的心弦,进而引发双方身体的共鸣和默契。

D. 在话语交流过程当中,迎取对方声音的应该是我们的耳朵而非眼睛,因为专注的眼神可能会分散我们倾听时的注意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林黛玉在听贾宝玉说话时,不会一直目不斜视地盯着他的眼睛,因为低头旁顾的娇羞更能表达出旷世的深情。

B. 徐志摩的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描绘的正是一种倾听离别话语时的缱绻和羞涩。

C. 我们民族的许多优点都来自对耳朵的倚重,倾听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习性,它使我们的羞感得以形成。 D.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国人崇尚“宁静致远”,信奉“沉默是金”,而在西方人看来,这些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的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7版,有删改)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B. 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 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D. 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 )(5分)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 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 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 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

E. 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6.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讹 诈 梁晓声

老会计半年后退休。

他供职的一家国有公司正在改制。几天来公司经理忙碌又亢奋,老会计却觉得自己似乎是局外人。但他期待着经理找他,因为公司有一笔?小金库?资金,近百万。只有经理和他知道。经理常对他说:?等积累多了,全公司来一次公平分配,每个员工都有份儿!?老会计很感动。

经理陪客都带上他。他不善言谈,也不能活跃气氛。每当经理默默无言地将一只手亲昵地拍在他肩上时,他简直就有点儿暗觉得宠了……

经理终于找他了。他想请经理对?小金库?做出指示,但见经理一副费心劳神的样子,未开其口。经理却主动说:?今晚到我家!别忘带着账本。?经理的一只手在他肩上拍了拍。

晚上。经理与老会计隔桌相对而坐。聊着聊着,经理把两万元钱放在老会计面前,让老会计收好,并说:?给你个人的钱。?老会计一愣。

?别多虑。是从‘小金库’里出的钱……?想起经理曾说过?每个员工都该有份儿?,老会计不再孤疑。他确乎心安理得地收下了。经理笑了。接下来按照经理的指示,他一笔一笔地将?小金库?的钱从账上高明地转移了。

一觉醒来,老会计回忆昨晚的全过程.渐渐地不那么心安理得了。?不好?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和钱打了一辈子交道,却从未在钱上动过歪念。如果有朝一日……他还可以在法律面前替自己辫护。

第二天,老会计拎着手提包,径直走到经理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前,把两万元钱轻轻放在桌上,以极低的声音说:?经理,我不能接受这两万元钱……?经理一惊,神色慌.张地去插上办公室的门。 ?嫌少是不是?!?

?经理,我……我不是……我真的不是……我只不过……?老会计口拙舌笨起来。 ?你,你嫌少也不能这样啊!?

?经理,我发誓我不是嫌少……?老会计面红耳赤了。

经理又拿出一万元,连同老会计放在桌上的两万元一齐替老会计收进了手提包。

经理在老会计的耳上悄语:?你我之间.难道还不能开诚布公么??经理不容老会计再说什么,左手从背后按在老会计左肩上,右手从背后拍拍老会计的右肩,将老会计亲亲密密地?送?出了办公室……当夜,老会计失眠了。

几天后的中午,老会计在公用电话亭拨响了经理办公室的电话。?经理吗?您现在说话方便吗??经理正独自在办公室午休,他心虚地用另一只手捂上了话筒。 ?方便。可你在哪儿给我打电话?!?

?公用电话亭……经理.您误解我了。我不是嫌少。请您耐心听我解释,我……我……?

?公用电话?……得啦得啦。别解释了!有话当面说!?经理啪的一声挂了电话。老会计在那头手握着话筒发愣。

第二天,老会计收到经理给的一个存折。上面竟然存着10万!

第三天,经理又接到了老会计的电话。老会计在电话里又作解释,说他怎么还会嫌少呢?女儿女婿至今住在一间老平房里,13万元快够他们买套两居室的商品楼房了呀!但事情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啊! ?老流氓!?此时的经理。不是似乎感到,而是确信自己被讹作了。 他恼怒地扯断了电话线……三天后.老会计收到了一份专递信件,其中只有一把缠着纸条的钥匙。纸条上,打印着一处地址。

又过了几天,经理被宣布为新成立的股份公司的总裁。当人们纷纷围向经理碰杯祝酒时.秘书将经理请到一旁,低声说办公室里有电话在等他接。来电话的正是老会计。

?经理,您也会收到一份专递信件。其中有属于你的房子的钥匙,还有那存折。您前两次给我的3万元钱,我存入存折了。容我最后一次解释,我并不嫌少。?‘?喂.喂!?轮到老会计将电话挂断了。

?妈的!?经理咬牙切齿地挤出两个字,心里感到一种将被牢牢地拈住并被步步紧逼地讹作着的恐俱,身体不由得抖了一下。

不久老会计遇害了。

老会计遇害不久.经理被推上了被告席。原因是?雇凶杀人?。在事实面前,他供认不讳。 他的律师替他请求减刑。理由是他杀人的动机受到了一次接一次的讹作。于是律师娓娓讲述讹作过程……站在被告席上的男人双手梧脸哭了。他原本企图将?小金库?的钱以个人的名.义买入公司的股份,10年后会使他成为千万富翁……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一个自己一向认为言听计从的人所讹作。 听众席上也有人在哭。是老会计的儿子、女儿和女婿……他们想不通他们的父亲何以会变得那么贪。 那一时刻法庭极静。

高一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中的老会计最后被谋害是必然的,究其原因,固然是老会计性格不足、表达不明确,但经理的贪婪才是最根本的。

B. 小说以“三次电话”为线索,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一波三折,表现了老会计是如何一步一步讹诈经理、最后使经理“雇凶杀人”的故事。

C. 小说注重在细微之处表现人物,.从“神色慌张地去插上办公室的门”等细节描写可以看出,经理是一个很擅长演戏且老谋深算的人。

D. 小说构思精巧,当经理说”给你个人的钱”时,“老会计一愣”.这句话与后文“从未在钱上动过歪念”形成对比,颇显作者的匠心。

8.小说刻画了老会计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9.小说中三次提到经理拍老会计的肩,请分析经理这样做的目的和老会计当时的心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程桓,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桓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桓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 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桓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桓诏狱。已,刑部坐桓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桓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桓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桓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程练劾嵩,嵩疑与桓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桓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桓无子,为臵妾潘氏。 比至京师,桓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桓前,桓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桓还其家。

桓还父已前卒桓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桓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桓还/父已前/卒桓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桓还/父已前卒/桓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桓还/父已前卒/桓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桓还父/已前卒/桓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11.下列有关文史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激愤,羽声声调悲凉。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中的“竖子”是对人的蔑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程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程练是程桓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程练的手脚铐起来。

B.程桓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程桓。 C.程桓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D.程桓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比至京师,桓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注】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②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一、二句对仗工整,选用“紫塞”“白云”“明月”等意象,渲染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 B.三、四句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芳樽夜”刨设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的场面。 C.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描写,透露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 D.七、八句作者临行时表明心意,化用了典故,既委婉含蓄,又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 E.本诗语言畅达优美,诗篇虽略带感伤色彩,但基调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的感受。 15.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共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以“ ”一句,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3)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4)《荆轲刺秦王》中“ , ”两句,是荆轲在易水诀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表现了他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

高一语文试卷第3页,共6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属国西周的国势却如日中天,在公刘、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下,周的国力迅速强盛起来。

②人们常常怀着极大的热忱渴望得到某一本书,一旦到手之后,便会如坐春风地阅读起来,这说明“读....书”是一种高级智力活动。

③受环境污染、脑外伤、吸烟等因素影响,年轻人也有可能患上帕金森病,所以,年轻人也要提高警惕,发现蛛丝马迹要义无反顾到医院就诊。 .... ④获得本届奥运会女排最有价值球员称号的朱婷,面对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掌声,安之若素,展示出了难....得的冷静。

⑤成功的演讲者,总是苦心孤诣,字斟句酌,选用那些能够准确表现思想内容,蕴含着炽热情感的语言,....带着感情来叩动听众的心扉,引起共鸣。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④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今天,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本着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为原则的,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B.备受青睐的“天价”学区房可谓当今教育环境下诞生的“怪胎”,其不仅暴露出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同时也折射出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C.就扑朔迷离的中东局势而言,达成伊核全面协议,就如同拔除一个潜在火药桶的引信,缓解了地区紧张局势,降低了冲突。

D.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孩子上学后,父母应及时向他们讲述如何管理和使用零花钱。__ ①__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消费欲望渐趋强烈,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这时__ ②__不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就可能会乱花钱。__ ③__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以免孩子过度消费__ ④__产生某种不良后果。一般情况下,家长__ ⑤__可救“急”,不必救“穷”,比如当孩子遇上非用钱不可__ ⑥__又无钱可用的情况时,可让孩子预支一部分零花钱,但是一定要跟他说清楚:预支的部分必须在下次的零花钱中扣除。 A B C D ① 因为 / 但是 毕竟 ② 如果 假如 / 要是 ③ / 所以 于是 因此 ④ 而 从而 而 / ⑤ 只 应该 不 仅 ⑥ 而 却 却 但是

四、作文(60分)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高中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而我们自己正在悄悄地改变着。谈谈你的变化。注意:不得抄袭,不得套题,不得出现班级、姓名。

要求:(1)字数:800字左右。

(2)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2017级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答案和解析

1.C试题分析:C“偏离了对听的内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于文无据。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往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综合梳理。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2.A试题分析:A“我们便不能看对方的眼睛或面孔”说法过于绝对。

技巧点拨: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那就要找出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地方。明确要求之后,应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文字,然后进行比对辨析。找到这些内容的所在区域之后,一定要抓住关键的地方进行分析。A项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维码已经很常见,扫码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的同时, ① ,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比如把信息卖给不法分子进行电信诈骗。另一个更大的风险则是,如果该二维码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病毒,只要扫了, ② ,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您的资金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 ③ 。

21. 下面是“育才中学学生体育器材归还流程图”,请将其用一段文字表达出来。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5个字。(5分)

高一语文试卷第4页,共6页

中的“不能看对方的眼睛或面孔”与原文最后文段中“注定我们不好意思将这种目光直对他人的眼睛或面孔” 不符。

3.D试题分析:D “而在西方人看来,这些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无中生有。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往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综合梳理。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文章第二段“其实,相比于西方,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最长于倾听的民族。我们对“宁静致远”的崇尚,对“沉默是金”的信奉,所表达的无不是对倾听的热爱”只谈到我们对倾听的崇尚,没有谈到西方对此的态度。D项属于无中生有。

4.C试题分析:A项,材料二未提到“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材料三不仅“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也提出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B项,材料二显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都缺乏;D 项,“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无中生有。

5.CD试题分析:A项,“迫在眉睫”于文无据; B项,没有调查数据,不能证明“客观性略为欠缺”;E项,没有显示“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

6.①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②提高书法教师地位。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书法专职教师“入职名额编制”。③提高书法地位。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④寻求社会支持。与书法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试题分析:注意从“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书法教师地位”“提高书法地位”“寻求社会支持”的角度提出建议。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的观点,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

7.A试题分析:B项,线索概括不正确且曲解了文意。小说以“小金库”为线索而非“三次电话”;老会计并不是想讹诈经理,只是想退钱并解释清楚。C项,“擅长演戏且老谋深算”概括不准确,“插上办公室的门”是经理吃惊且心虚的表现。D项,“形成对比”错,“老会计一愣”说明老会计非常惊讶,与后文的“从未在钱上动过歪念”是照应关系。

8.(1)清廉正直。与钱打了一辈子交道,但对金钱没有动过歪念。(2)为人谨慎,做事执着。当意识到自己参与了经济犯罪时,为划清界限,一而再,再而三地把钱退给经理。(3)性格懦弱,明哲保身。当意识到经理可能独吞“小金库”里的钱时,只想到退钱来保全自己,却不敢揭发。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与钱打了一辈子交道,但对金钱没有动过歪念”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清廉正直”的性格特征。

9.第一次,经理暗示老会计,自己很器重他,老会计受宠若惊。第二次,经理暗示老会计,不会亏待他,老会计因期待已久而如释重负。第三次,经理暗示老会计不要背叛自己,老会计因退钱失败而无奈。

试题分析: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小说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此题注意分析人物的心理。

10、B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唯??”;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通读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父”“桓”“世宗”“穆宗”等代词断句。本题主要根据意思进行断句。断后要通读,一检查意思是否讲得通;二是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C

12、C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C项在原文为“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选项把周尚文、董旸、江瀚混为一谈,应该是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所以C项错误。A项在原文第三节“后同邑程练劾嵩,嵩疑与桓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B项在第三节后面可以归纳出来;D项的依据在文章最后一段。此题难度适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1)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疆界,又想扩大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等到达京师,程桓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中“东”译为“在东边”;“封”译为“使??成为疆界”;“肆”译为“扩大”;“焉”译为“哪里”。第二句中“比”译为“等”; “系狱”译为“被拘囚下狱”; “不他适”译为“不改嫁他人”。

14、AD(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A项“凄清的氛围”错,这里是一种想象,且表现出一种空明自然的景致.D项“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错,此处无中生有.

15、答案: ①与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第四句直接写到“离忧怅有余”,五、六句渲染离别时凄清寂静的环境来表达离别的悲伤.②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诗歌七、八句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一句突出与朋友难以分离的不舍;“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这是一种渲染,凸显出离别时的无奈和伤感;“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表明自己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伟大豪情. 译文:

紫色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 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赏析:

写宴会上的情景,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后首诗开头“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二句写景,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此联形式上为对仗,内容上既点明诗题的“春夜”,又可见一种高迈的情怀.接着“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二句,是说虽然处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这个充斥着离情别意的场面上,一切都变得黯然,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五六二句“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这两句与前首五六两句意境相通,寓情于景,从景物描写中可见人物心理,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最后二句作者自豪地向友人宣告:“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表明作者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本是为了政治事业.因此他对友人没有什么世俗礼品可赠,只愿他们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这次远行.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因而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任何低徊悲抑之感.

16、(1)万类霜天竞自由(2)到了颓圮的篱墙(3)在星辉斑斓里放歌(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7. A ①正确,日薄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符合语境;

②不合语法,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得到教益.不能用作状语;

高一语文试卷第5页,共6页

③不合语境,义无反顾:指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句中与“道义”无关;

④不合语境,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与句中“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掌声”不符;

⑤正确,苦心孤诣: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只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符合语境; 该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18. B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A项,句式杂糅,“本着??原则”或“以??为原则”。C项,搭配不当,“降低”与“冲突”不搭配。D项,语序不当,“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应改为“五年以后,甚至两年以后”。故选B。

19. A第①处内容和上文构成倒置的因果关系,所以此处可填“因为”“毕竟”,排除B、C两项;第②处所在句的内容和下文构成假设关系,句中可填“如果”“要是”;第③处由果及因后另说一件事,无须加关联词语,所以排除D项;

20. .①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隐患)②就会泄露许多(相关)个人信息③切莫轻易(胡乱)去扫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题目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推断。第一处空格,根据“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语境,可知扫码有风险,前面阐述了方便,所以应填“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隐患)”; 第二处空格,根据“如果该二维码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病毒,只要扫了”和“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语境,可知应填“就会泄露许多(相关)个人信息”; 第三处空格,“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这是告诫我们“切莫轻易(胡乱)去扫”。

21. 学生归还器材时,如没有损坏则直接归还入库;如有损坏,教师需根据《学校公物管理规定》定损并开具缴费单,学生持缴费单到财会室缴费并领取收据,持收据将器材归还、入库。

此题考查图示转化为文字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兼顾图示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示的标题注释,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找出图示中每一个重点环节,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按照箭头方向用文字转述出来。注意,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语一定要简洁、连贯、准确。本题是学生体育器材归还流程图,学生可根据箭头所指,从上往下介绍。 22. 参考例文:

改 变

走过轰轰烈烈的初中后,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回忆,我进入了梦想中的高中。

高中的色彩是充满浓郁的紫色,紫色的天空,紫色的楼房,紫色的树木,甚至,连早晨的雾都弥漫着梦想的紫色。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仿佛吐出的亦是梦想的每一步。那条路,紫色的路,我们不知不觉,已走得好远??

每天,似乎千篇一律:早自习、跑操、上课、午饭、上课、晚饭、晚自习。一天的活动基本上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让我想到初中数学老强调了又强调的三角形好稳定!每天最欢快的时间,是吃饭的时间。三 五成群的被束缚的鸟儿争相逃离那个有四口大窗户提供光明的教室。可是,那光明,可望不可即??我感受到了高中生活的紧张与压力。

每天走在规定的行程上,思想着停止它的办法,无解。此程序框图的无限循环最终将终止在高考的战场上。我渐渐地适应了现在的生活。

原来,高中真的能将尖利的峰角磨光磨亮。不管你在曾经是多么的盛气,多么的自我,终究会改变自己,完全适应这高中环境的选择。可能,正是这种无可选择的选择,让每个经历了高中的学子都有了成熟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曾经的我,只好轻轻地一笑而过。

就在每天必走的食堂与教室的连线上,我思考着,我有了我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沉默。阳光正茂盛,映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愈加刺眼??我似乎看到了前景一片光明。

我仍像初中时一样,喜欢下雨的天空,也喜欢雨滴打在衣服上的声音,喜欢看着嬉戏的雨珠儿汇成一条弯弯的小河,它在描绘美丽的图画;不过我不再像初中那样喜欢跳进雨中踩一脚水,淋一身雨,惹妈妈一阵抱怨??我改变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喜欢上接水的时候先逃出的第一缕温暖的水汽,似乎她在溢出杯沿的一瞬也在书写着她的思念,或许,她有她的思想,她有她的文字??老同学说我像诗人了。

现在高中的自己,愈来愈习惯了自己把玩孤独。我会经常独自站在池塘边,看蹦蹦跳跳的鱼儿在水中欢呼雀跃,似乎将我带入他们的世界。直到微微的脚步声擦过耳边,才恍然惊醒。抬头远眺,往往看到的是那望不断的晚霞,在风中摇曳。

高中啊,让我在冲动欣喜的时刻不再那么透着孩子气。高中的生活,我已中意,教我如何把玩自己,教我慢慢我改变,教我渐渐成长。

全文紧紧围绕“改变”行文,抒写了作者进入高中生活的独到感受,表达了作者对高中生活改变的态度,饱含深情,颇为感人。意蕴丰厚,能与读者眷恋往昔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共鸣,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则材料加命作文,审题难度不大,材料提示了立意的方向,命题是审题的关键。从所给材料看,考生最好是写进入高中后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这个变化应该是对新环境的适应,是对自我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调整,是由稚嫩向成熟的变化,是成长的变化。从题目来看,“变化”要突出“变”字,可以写自己的变化,也可以写群体的变化,立意一定要积极向上。选材最好是在高中生活,或初中生活向高中生活过渡这个大范围之内。从文体上看,本题限定是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要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高一语文试卷第6页,共6页

③不合语境,义无反顾:指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句中与“道义”无关;

④不合语境,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与句中“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掌声”不符;

⑤正确,苦心孤诣: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只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符合语境; 该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18. B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A项,句式杂糅,“本着??原则”或“以??为原则”。C项,搭配不当,“降低”与“冲突”不搭配。D项,语序不当,“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应改为“五年以后,甚至两年以后”。故选B。

19. A第①处内容和上文构成倒置的因果关系,所以此处可填“因为”“毕竟”,排除B、C两项;第②处所在句的内容和下文构成假设关系,句中可填“如果”“要是”;第③处由果及因后另说一件事,无须加关联词语,所以排除D项;

20. .①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隐患)②就会泄露许多(相关)个人信息③切莫轻易(胡乱)去扫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题目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推断。第一处空格,根据“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语境,可知扫码有风险,前面阐述了方便,所以应填“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隐患)”; 第二处空格,根据“如果该二维码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病毒,只要扫了”和“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语境,可知应填“就会泄露许多(相关)个人信息”; 第三处空格,“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这是告诫我们“切莫轻易(胡乱)去扫”。

21. 学生归还器材时,如没有损坏则直接归还入库;如有损坏,教师需根据《学校公物管理规定》定损并开具缴费单,学生持缴费单到财会室缴费并领取收据,持收据将器材归还、入库。

此题考查图示转化为文字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兼顾图示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示的标题注释,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找出图示中每一个重点环节,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按照箭头方向用文字转述出来。注意,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语一定要简洁、连贯、准确。本题是学生体育器材归还流程图,学生可根据箭头所指,从上往下介绍。 22. 参考例文:

改 变

走过轰轰烈烈的初中后,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回忆,我进入了梦想中的高中。

高中的色彩是充满浓郁的紫色,紫色的天空,紫色的楼房,紫色的树木,甚至,连早晨的雾都弥漫着梦想的紫色。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仿佛吐出的亦是梦想的每一步。那条路,紫色的路,我们不知不觉,已走得好远??

每天,似乎千篇一律:早自习、跑操、上课、午饭、上课、晚饭、晚自习。一天的活动基本上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让我想到初中数学老强调了又强调的三角形好稳定!每天最欢快的时间,是吃饭的时间。三 五成群的被束缚的鸟儿争相逃离那个有四口大窗户提供光明的教室。可是,那光明,可望不可即??我感受到了高中生活的紧张与压力。

每天走在规定的行程上,思想着停止它的办法,无解。此程序框图的无限循环最终将终止在高考的战场上。我渐渐地适应了现在的生活。

原来,高中真的能将尖利的峰角磨光磨亮。不管你在曾经是多么的盛气,多么的自我,终究会改变自己,完全适应这高中环境的选择。可能,正是这种无可选择的选择,让每个经历了高中的学子都有了成熟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曾经的我,只好轻轻地一笑而过。

就在每天必走的食堂与教室的连线上,我思考着,我有了我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沉默。阳光正茂盛,映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愈加刺眼??我似乎看到了前景一片光明。

我仍像初中时一样,喜欢下雨的天空,也喜欢雨滴打在衣服上的声音,喜欢看着嬉戏的雨珠儿汇成一条弯弯的小河,它在描绘美丽的图画;不过我不再像初中那样喜欢跳进雨中踩一脚水,淋一身雨,惹妈妈一阵抱怨??我改变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喜欢上接水的时候先逃出的第一缕温暖的水汽,似乎她在溢出杯沿的一瞬也在书写着她的思念,或许,她有她的思想,她有她的文字??老同学说我像诗人了。

现在高中的自己,愈来愈习惯了自己把玩孤独。我会经常独自站在池塘边,看蹦蹦跳跳的鱼儿在水中欢呼雀跃,似乎将我带入他们的世界。直到微微的脚步声擦过耳边,才恍然惊醒。抬头远眺,往往看到的是那望不断的晚霞,在风中摇曳。

高中啊,让我在冲动欣喜的时刻不再那么透着孩子气。高中的生活,我已中意,教我如何把玩自己,教我慢慢我改变,教我渐渐成长。

全文紧紧围绕“改变”行文,抒写了作者进入高中生活的独到感受,表达了作者对高中生活改变的态度,饱含深情,颇为感人。意蕴丰厚,能与读者眷恋往昔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共鸣,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则材料加命作文,审题难度不大,材料提示了立意的方向,命题是审题的关键。从所给材料看,考生最好是写进入高中后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这个变化应该是对新环境的适应,是对自我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调整,是由稚嫩向成熟的变化,是成长的变化。从题目来看,“变化”要突出“变”字,可以写自己的变化,也可以写群体的变化,立意一定要积极向上。选材最好是在高中生活,或初中生活向高中生活过渡这个大范围之内。从文体上看,本题限定是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要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高一语文试卷第6页,共6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ve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