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课导学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03 16: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课导学案

课题: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备课:蒋碧云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事业改革。 学习难点:乡镇企事业“异军突起”;民营企业的勃兴。 学习过程: 一、课前小测:(温故知新)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 ”的错误方针。为 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重新确定了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 的总方针;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二、新知探究(在书上相应地方画记并背记)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坚持 的前提下,实行 改革,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发展商品经济。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 展开,安徽 县等地农民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实行包产到户。包产到户逐步完善为 。

意义:极大地解放了 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农村改革的方向: 化、 化、 化。 (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在农村经济改革中, “异军突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各地办起了大批 企业,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三)、城市的改革

1、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关于 改革的决定》,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 基础。

2、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改革成为重点。 (四)、民营企业的勃兴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 、 蓬勃兴起。个体、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基础演练

(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的政策是

A.集体经营责任制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公私合营 D.农业合作化 ( )2、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 )3、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个行业开始:

A、商业 B、农业 C、工业 D、交通运输业

( )4、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方向不包括

A、专业化 B、民主化 C、商品化 D、社会化

( )5、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6、1958年,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预计当年粮食产量可达3—3.5亿吨,结果未能实现。198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这个水平,主要原因是

A、进行土地改革 B、实行三大改造 C、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7、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是 A、北京 B、深圳 C、安徽凤阳 D、上海 ( )8、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乡镇企业 B、国有企业 C、民营企业 D、个体企业 ( )9.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行股份制改革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右图是“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

材料二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1978年中国出现的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

请回答:

(1)这个纪念馆应建在何处(写出具体地点)?协议书中划线部分的内容,后来成为国家的什么政策?

(2)上述协议书中“我们分田到户”的依据,是摧毁了什么制度后实行的什么制度?

(3)当时“我们分田到户”是为了纠正什么运动的错误?

(4)“分田到户”有什么意义?

2、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回答:

(1)列举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的三次重要运动。

答: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2)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

答: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

五、教学反思(只有反思才会进步)

能力提升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内改革的目的是 A.冲破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的束缚 B.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

C.利用外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D.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解放生产力

2.右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D.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3.1958年,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预计当年粮食产量可达3—3.5亿吨,结果未能实现。198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这个水平,主要原因是

A.进行土地改革 B.实行三大改造 C.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我国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表明 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惟一途径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5.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从1959年开始到现在,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亲身体验,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半个世纪农村的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下午分田。”对他日记中所记内容的理解符合当时史实的是 A.此次“分田”废除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B.此次“分田”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所有权,可以随意转让或买卖 D.“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使用权,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6.“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是指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该“一号文件”着眼于

A.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B.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C.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制

8.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农民加入合作社 ②人民公社食堂 ③土地改革 ④小岗村“分田到户”字据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实行乡镇管理体制 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多种经济成分并举

9.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进行的农村改革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是

10.1984年3月24日,55位国企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四、整合提升(材料题)

1、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1978年安徽凤阳很出现的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 请回答:

(1)协议书中划线部分的内容,后来成为国家的什么政策? 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上述协议书中“我们分田到户”的依据,是摧毁了什么制度后实行的什么制度? 答: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农民土地所有制

(3)当时“我们分田到户”是为了纠正什么运动的错误? 答: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中央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等。(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 材料二 凤阳县粮食产量表

年 份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看,这种变化与农村改革的什么制度有直接关系? 答:这种变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直接关系。

(2)根据凤阳的变化,说说农村经济改革的作用?

答:农村经济改革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推动了城市的经济改革。

(3)按此趋势,农村改革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答:按此趋势,农村改革将日益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70亿千克 7.15亿千克 材料一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ux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