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真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22 06:39: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政治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有哲学家认为,万物瞬息万变,没有相对静止,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3.长期脱离人群、在狼群中长大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4.下列选项中,包含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 ) A.实践的观点 B.唯物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认识一实践一认识 B.实践一认识一实践 C.感觉一知觉一表象 D.概念一判断一推理

7.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态度的哲学基础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理 D.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

8.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血缘亲族关系 B.地缘政治关系 C.物质生产关系 D.思想文化关系

9.在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因素中,属于渗透性因素的是(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自然科学

) D.经营管理

10.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 A.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B.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

C.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1.下列各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资本圭义社会 D.工业社会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1911年辛亥革命 B.1919年五四运动 C.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D.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队伍中,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软弱性的阶级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4.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是( ) A.周恩来

B.朱德 C.毛泽东 D.瞿秋白

15.在毛泽东建军思想中,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 ) A.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B.执行严格的革命纪律 C.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6.毛泽东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 A.思想建设 B.政治建设 C.组织建设 D.作风建设

17.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A.稳定 B.发展 C.创新 D.开放

1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 A.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13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C.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邓小平指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 ) A.改革 B.阶级斗争 C.物质文明建设 D.精神文明建设

20.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对原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修补 D.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21.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计划和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 C.建立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建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22.在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党的十七大指出( )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3.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uu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