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霍去病死之谜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8 12: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破解千古一将霍去病死之谜

茂陵博物馆 魏乾涛

座落在陕西省兴平

市南位镇茂陵村东南的霍去病墓,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驰名中外的著名旅游观光胜地。墓的主人霍去病,公元前140

年出生在河津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西南),西汉武帝时期著名军事将领,杰出的抗击匈奴名将。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不幸病逝。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在同样年龄段有他这样的如此成就,17岁两出定襄,19岁三征河西,21岁纵横漠北,官至大司马高位。然而,历史总是让人感到遗憾,上天将这位千年难得的奇将匆匆召唤了回去。他的突然离去,给中华历史上留下了一段难以摸清的迷案。关于他是怎么死的,来茂陵参观的众多游客和景区的讲解员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除过《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有过这样一段记载:“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司马迁也没说是什么病。这样一个风华正茂的将军逝世,却没有提及原因,也许是有难言之隐吧!至于野史也罕有记载,我们今天看的电视剧,那也是演绎而已,基本属于臆测,没有任何史实作根据。不过,我还是想阐

- 1 -

述一下自己对霍去病死因的看法。

死因一:患病无治,英年早逝。

患病无治而死之说,是最广为流传的,也是官方的说法。此说法最早出自西汉时的褚少孙,他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有一段补记,借霍光之口说霍去病是病死,但没记载是啥病。这就让后世的猜测更玄乎。

霍去病小时候受其舅父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影响下,自幼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不屑于象其它的王孙公子那样,呆在长安城里放纵声色享受长辈的荫庇。他渴望杀敌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在战场上,霍去病再三请战,卫青便给了他八百骑兵。霍去病凭着一腔血气骁勇,率领着自己

的第一批士卒,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独创的“长途奔袭”遭遇战首战告捷,斩敌二千余人,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个被活捉。而霍去病的八百骑兵则全身而返。大喜过望的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这也是霍去病第一次带兵打仗。霍去病一生六出匈奴,六战六捷。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

- 2 -

颜色。”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十九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尤其是河西之战,使汉王朝的版图上,从此多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汉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对外虏的受降,不但为饱受匈奴侵扰之苦百年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更从此使汉朝人有了身为强者的信心。在完成了这样不世的功勋之后,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顶峰:大司马骠骑将军。然而由于霍去病长期在游牧地区疲劳做战,条件艰苦,环境恶劣,饱受岁月洗沥,患病不治,终在元狩六年(公元前117),英年早逝。但值得我们惊醒的是,霍去病年纪青青,武将出身,出征万里都没问题,何况一个小病。不过猝死的证据倒是有的——霍去病的儿子霍嬗也是年轻猝死。但这种可能性到底多大,谁也说不清楚,或许考古学能给我们答案。

死因二:饮食不慎,感染瘟疫。

饮食无非两种,一种是饮水,一种是吃饭。前一种说法虽然没有文献确切记载,但今天我们看到的电视、电影里,普遍以这种说法为准。《汉武大帝》里更是有这样的一个镜头:漠北一战,霍去病率领五万铁骑,长途奔袭7000余里,给匈奴造成致命打击。要说这匈奴也够窝囊的,在战前就把病死的牛羊抛入河中,等着汉军来饮马。未战,就准备逃走,真窝囊!结果霍去病直捣匈奴腹地,还真就在那河边命令全军饮马休息,自己更是狂饮了几大碗已被污染的河水。结果留下病根,回去两年之后,病发身亡。

然而,当我们试想的时候,发现瘟疫这一说法是有明显漏洞。如果匈奴确实传播了瘟疫,在当时军队中,肯定有不少将士也可能难以幸免,不说大面积传染吧,至少死的人应该也不在少数?——历史上但凡有瘟疫的军事事件其数亡人数都不计其数? (《通鉴》

- 3 -

记东汉桓帝延熹五年春三月,皇甫规伐羌之战,“军中大疫,死者十之三四。”可知流行疫病对当时军队战斗力影响之大。)但史书上无论是霍去病列传,还是匈奴列传,为何找不到大面积死亡的相关记载?一起出征漠北的将军们也没有一个有得传染病而死的记录。如果发生了但没有记载,那就是司马迁的不对,但这不太可能。最重要的漏洞是这类瘟疫潜伏期一般不会长,而霍去病是在漠北大战后两年才死去。这期间的时间差,用瘟疫一说显然很难解释清楚,可能性非常之低。

另一种说法是吃饭。在《汉书》本传记:“骠骑将军登临瀚海,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他的部队不带粮草,完全依靠掠食匈奴牛羊,则在胡巫施术后,部属必多染疾疫。这位年轻将领一向体魄壮健,剽勇过人。远征归来后,突患暴病而夭折。现在看来,很可能与匈奴的“生物战”有关。

说了这么多,霍去病到底是如何的感染温疫的?有史料记载:“匈奴闻汉军来,使巫埋羊牛,于汉军所出诸道及水源上,以阻(诅)汉军。”那些巫羊巫牛都是被胡巫“施过法”的,汉军饮用甚至接触过被巫牛巫羊尸体污染的水源,就很可能会染上疫病,甚至夺取生命,如果疫病流行,汉军的战斗力就会大大下降。 既然有死去的巫牛巫羊尸体,也就不排除被霍去病掠夺的牛羊等军资没有被施过“巫术”的。 由此看来,霍去病在对匈奴凌厉千里闪击中,很可能吃了匈奴人“巫术”过的食物,不幸成为匈奴人“生物战”的受害者。但这种可信度又有几分呢?其一,以匈奴大单于伊雉邪的性格,虽然凶狠毒辣,但绝不屑于用这种小人的手段来暗算对手。这一点,在匈奴单于与汉朝军队最后决战中明知自己要败,还不顾一切地冲过去要跟卫青一决雌雄的气概就能看出来。其二,匈奴人对自己的生存

- 4 -

环境相当熟悉,不可能不知道河水是流动的,只要霍去病不在下游喝水,你就是往里倒砒霜也毒不死他。那么如果是湖呢?哪条湖,根本无从考证!如果此说法为真,难道这么多年就没有史学家去找找那个杀死英雄的“罪魁祸湖”么?其三,霍去病钢筋铁骨,又有名医侍候,岂能没有一点前兆就去逝?当时喝水的人不只霍去病自己,5万将士人人下马休息,如果真的因为河水的问题,那么班师回朝之后,在军营里一定会流行瘟疫。那样的话,就算当时的医术无法对付瘟疫,霍去病起码也不会那么突然的就死掉,《史记》也一定会说,骠骑将军因疫病不治而死。

死因三:射杀李敢,忧郁而终。

据《史记》记载: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居岁馀,去病死。” 从这一段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漠北大战结束后,李敢获封为关内侯,出任郎中令,“顷之”李敢因父仇击伤卫青。这一年是公元前119年。李敢因为父仇所以不顾性命的去找卫青拼命,这符合一个刚从沙场上下来的军人的身份,也符合李家人质朴的个性。卫青事后并没有声张而是将此事隐瞒,也完全符合他一向仁善退让的个性。但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霍去病却是一个敢说敢作的将军。谁都知道, 李敢击伤卫青,就是侮辱了霍去病,伤害了卫家荣誉,以霍去病心高气傲的个性不能容忍。所以,霍去病听说此事以后非常的生气,因为年轻气盛,就在一次汉武帝组织的打猎活动中把李敢给杀了。

有人说漠北大战后,霍部得到了极高的封赏,卫部日渐衰落。卫霍之间在利益上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武帝又尊霍抑卫,卫青作为

- 5 -

卫氏家族的保护神,身上承载着太多的家族利益。霍去病的崛起,得利的全是外人,卫氏家族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因此卫氏家族的得利者是绝对不愿意看到霍去病取代卫青地位,反而会拼尽全力保住卫青。所以卫氏家族中的人就设计了让霍去病射杀李敢以此打击霍去病。但是,并不代表卫氏利益的霍去病却也是出自卫氏的分支啊,卫青是他的舅舅,卫子夫是他的姨妈。难道他们就不怕汉武帝迁怒吗?要知道武帝可是最会搞株连了,天子之怒难道他们就有办法平息吗?难道霍去病是个傻子,他就那么容易会被人煽动?并且还被煽动去做一件非常愚蠢并且对谁都没有好处的事。但霍去病的性格决定他做了,还是当着最高审判官汉武帝的面将李敢射死了。

也有人说霍去病射杀李敢是因为和李敢争风吃醋。完全错!对于能够说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样的话的霍去病,他心中应该是把国家放在第一位的,对于他来说不可能为了儿女私情而作出这种蠢事。

不管怎以说,霍去病因为年少,射杀李敢回到长安后被汉武帝贬往到了朔方。现在看来,这个事件,霍去病也许是遭人陷害,也许是为舅父报仇,但如果他知道是被人利用还要射杀李敢,那绝对是他人生一个无法磨灭的污点。之后的一年里,或许是因为政治上多方面的压力、汉武帝问责和“担心”、还有他人的陷害和利用,对于只会着眼于战场而毫无政治斗争经验的霍去病来说,是何等无奈、无辜,是何等的压抑,何等的苦闷。在这一年里,年少的霍去病是无法承受的,最后可能忧郁而亡。

死因四:功高振主,武帝割爱。

霍去病是人们心目中的战神,无往不生,是汉武帝亲自培养、一手提拔起来难得的“帅才”,包括“去病”这个名字也是汉武帝给起的。他对霍去病的宠信,似乎超过了所有的大臣。这其中固然不

- 6 -

乏裙带关系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因为霍去病具有一种强烈的忠君报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气势。所以“由此上益重爱之”。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去病正是因为具有为国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够屡建奇功。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拒绝收下,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

霍去病在漠北大战后一连串的动作(射杀李敢、劝封王子等),这就让汉武帝汉感到不安,觉得借霍去病平衡卫青势力的初衷很难实现,如果霍去病大力维护卫青,不但不能制衡,反而会结成政治同盟,进而影响自己的绝对集权,对皇权造成致命威胁。二虎相争还好,若二虎同盟,最惨的就是汉武帝了,于是武帝起了杀心。虽然心里很痛很爱,但那爱是在军事上的,而不是在政治上的,即使面临匈奴大战,唯一不能丢的,只有他的江山、他的雄才大略。

汉武帝是一个会玩政治的人。不舍得当众处死自己的爱将,也更不愿背上狡兔死走狗烹的骂名,所以让霍去病出去避风头,在半路对其暗下杀手。这种说法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根据,因为武帝一朝,皇上不容许任何人对自己的皇权构成威胁,所以不管你怎么出色,怎么有功绩,被武帝用过之后,除了卫青得到善终,没一个有好下场。在高祖刘帮时期,韩信大将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死因五:完成史命,乍死隐居。

这是笔者的大胆想象,也不是没有可能,更是霍迷们的最大愿望。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霍去病少言多行,从不说空话。汉武帝曾经想亲自教他孙吴兵法,他回答道:“打仗应该随机应

- 7 -

变,而且时势变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适了。”当年他凯旋而归,汉武帝派人赐给他几坛美酒,他没有独享,而是把酒倒泉水与众将士共饮,同享胜利后的喜悦,这就是今日甘肃“酒泉”地名的由来。他虽战功盖世,却从不提任何要求,汉武帝要为他建造一幢豪宅,霍去病向来寡言少语,这次也毫不例外,他甚至连一句感谢的话都不会说,只说了八个字:“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 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而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二岁。河西战役之后,也就是收复河西四郡(武威、敦煌、张掖、酒泉),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这对匈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从此,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对汉朝西部的威胁彻底解除,通往西域的道路完全畅通了。

在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的感召下,青年霍去病不屑于像通常的王孙贵族那样养尊处优,积极投身疆埸。

他六次驰骋西北大漠,所向披靡,攻无不克。他以军功先后受封为“冠军侯”、“骠骑将军”,与舅父卫青齐名。我们今天看到的霍去病墓也正好与卫青墓并列。《史记》司马贞索引:“姚氏案:冢在茂陵东北,与卫青冢并,西者是青,东者是去病。冢上有竖石,前有石马相对,又有石人也。”

- 8 -

霍去病自认已经消除了匈奴对中原的隐患,加之他对汉武帝生性多疑我性格颇为了解,也就想出了乍死隐居的招术,来保全了自己。霍去病考虑到早死可以让汉武帝十分悲痛,万分怀念,也就引来了后人的尊崇和敬仰。因为自己从来没有战败过,勘称长胜将军,千古一将,孤独求败。高祖时期三杰之一张良也是在功成名就时隐退。只不过霍去病可能比张良想得更多一些。

在现在的霍去病墓(当地人俗称石岭子)上有以马踏匈奴为代表作的石雕17件,其中12件是国宝,成为千古绝品,用来纪念骠骑将军一生的丰功伟绩。更为特别是每年农历六月初一、正月十七,周围方圆百里老百姓都来这里进行祭拜,祝吉祈福。霍去病的巍巍祁连,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二十四个春秋,生命是如此的短促,犹如一颗慧星划过长空,给

历史的天幕上撒下了一道灿烂的光华。金戈铁马,打出了汉家的威风;大漠黄沙记着你纵横驰骋的身影。

至今当人们谈起“霍去病赶匈奴倒看北斗星”时;当人们看到霍将军墓前“马踏匈奴”石刻雕像时;不禁从内心涌出深深的崇敬。就是这样,霍去病凭着爱国无私的一颗丹心,志在边陲的一腔热血,赢得了一座万世不倒的祁连山峰,谁知它有多高,有多重。“大气磅礴汉武帝,英雄俊杰冠军侯”。深沉博大的汉武雄风,奏响了华夏大地上时代的强音,激昂澎湃;谱写了中华民族史册上光辉的篇章,永昭后人。 电话:13689189293 魏乾涛

- 9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um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