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课件WORD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10 09: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讲、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解题: 报或报纸、新闻、传播等词的出现 一、先秦至唐代新闻传播活动概述

1、口头新闻传播,手写新闻传播(因载体不同而分成几个阶段) 2、最早的报纸出现在什么时代? [1]关于“报纸”的几个条件: ⑴ 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

⑵ 必须是机械手段生产的(有别于手写的“新闻信札”);

⑶ 凡是愿意付费者,不问属于什么阶级或是有什么特殊兴趣,都一概可以买到;

⑷ 必须刊登为一般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情,有别于某些宗教性的或商业性的出版物; ⑸ 必须对只具备普通文化水平的公众有吸引力;

⑹ 必须及时,至少就当时技术发展的水平来讲是相对及时的; ⑺ 必须具有稳定性。

[2]关于“古代报纸起源”的几种说法:(先秦说、汉代说、唐代说) 二、古代报纸(从“开元杂报”至清末邸报)

1、唐代 《读开元杂报》 2、宋代 3、明清 三、古代民报

1、宋代小报 《论禁小报》 2、京报 四、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基本特征

概括:1.官报出现最早且居垄断地位 2.民报与官报的同质化 3.无言论版块

第二讲、近代新闻媒介之输入与近代报业之确立 解题:1、本讲所涉及的时空关系

2、外人在华办报的总体情况(人员构成、职业 、国籍、合流、报刊构成) 一、传教士早期的办报活动

1、 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2 、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附<新闻纸略论>) 3 、林乐知与<万国公报>

1868~1874 <教会新报> 1874~1883 <万国公报> 1889~1907 <万国公报> (广学会) 二、上海成了近代商业性报纸出版基地 1、比较上海、广州和香港

(1) 上海与广州 (2) 上海与香港 2、《北华捷报》(英文)

(1)奚安门创办 (2)字林洋行接办 (3)字林西报与上海新报 3、申报

(1)《申报》简史(1872.4.30~1949.5.27)

1872 ~ 1889 1889 ~ 1909 1909 ~ 1912 1912 ~ 1934 1934 ~ 1941 1941 ~ 1945 1945 ~ 1949

(2) 美查对《申报》的经营 4、其他

(1)字林沪报(1882) (2)新闻报(1893) 小结: 十年左右出一张名报 中国化过程,形成产业(望平街)

三、国人早期的办报尝试 1、由注意到利用之:译报

2、由协办到自办:沈毓桂、陈言

3、最早一批:昭文新报、汇报、羊城采新实录、新报等 4、王韬与《循环日报》

第三讲、政治家办报

解题:1、政治家(政客、政治活动家、政治领袖) 2、政治家办报与政治新闻学(陈力丹) 3、第一期为康梁办报

一、从“乙未三报”到《时务报》 1、 《万国公报》(1895.8.17 北京) 《中外记闻》(1895.12.16 北京)

《强学报》 (1896.1.12 上海) 2、 康有为的办报策略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 后易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等,世称“南海先生”。 3、《时务报》

三巨头: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 二、梁启超新闻思想评述

1、中、后期办报活动2、新闻思想总评3、新闻思想分述(上)4、新闻思想分述(下) 新文体:时务体、新民体、报章体、梁体、启超体

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主要作品一览表:少年中国说、变法通议、戊戌政变记立宪法议、中国史叙论、 新史学 。 三、激进报刊的演进 1、慈禧禁报及其反动 2、苏报案

陈范、章士钊、章太炎、陈撷芬

上海 :大陆报 →少年中国报→国民日日报→俄事警闻→ 警钟日报→神州日报→ 竖三民 (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3、民报与新民丛报之大论战 民报 主编:胡汉民、章太炎

主要撰稿人名单:章炳麟、陈天华、胡汉民、汪精卫、 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等 论战的三点中心:要不要革命; 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改变土地制度。 3、上海与汉口:长江流域的紧张局面 小结:

1、新党与新新党;康党与孙党(革党、 乱党、革命党) 2、报刊业务变化

3、三位一体的媒体角色

第四讲、民初至五四时期的新闻业 解题:1、本讲的时间下限 2、本讲的主要内容:政府与新闻媒体之关系;自由新闻体制之确立 3、全新的变化:新闻专业主义(职业与专业;新闻本位与政府本位) 一、民初政府与新闻界 1、报业发展:“暴兴暴跌” 2、暂行报律风波

“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除停止其出版外,其发行人、编辑人并坐以应得之罪。”

该报律规定了三条管理办法:

①已创刊或今后创刊的报纸,需将发行人、编辑人姓名向官方注册。

②如散布流言或破坏共和国体,则报纸停止出版,发行人、编辑人也将受罚。

③如调查失实、损害个人名誉,受害人有权要求更正,如不更正而受害人提起诉讼,报纸将受罚。

3、袁政府对新闻业的管理与操控 政府与媒体关系图:

4、报界之反应

“横三民” 、 时报、 申报 二、民初记者群

1、政论地位下降与埠外新闻采访增加:通讯社大量出现,电讯稿大量出现 2、新闻报人类型及其群像

刘少少、丁佛言、徐彬彬、林白水、邵飘萍、胡政之、张季鸾等 3、黄远生 (1885.1.15~1915.12.27)

原名黄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九江人 主要作品:《远生遗著》; 喜日日记; 外交部之厨子;本报之新生命等作品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闻舆论界 1. 《新青年》、青年杂志

独办时期(上海) 同仁办报时期(北京) 机关报时期(上海) 2、 新闻职业教育与新闻研究之开始

3、新闻界与五四学生运动

4、新闻出版的变革(1920年教育部下令教科书用白话文编写) 第五讲、国民党的新闻统制主义

解题:1、政党新闻史(党报史与中国近现代新闻史) 2、政党性质与地位的变化对其新闻宣传的影响 3、对比中共与国民党的新闻宣传活动之异同 一、全国新闻网的建立与扩张

1、中央社:萧同兹 (1895~1974) 原名异,字同兹,号涵虚,湖南省常宁人 曾虚白(1894~1994)原名焘,字煦伯,笔名虚白,江苏常熟人 2、中央日报:程沧波(1903~1984) 原名中行,字晓湘,江苏武进人 马星野 (1909~1991) 原名允伟,又名马伟,浙江平阳人 3、中央台:陈果夫(1892~1951) 原名祖焘,字果夫,浙江吴兴人 二、新闻统制主义的内涵及其配套措施

国民党新闻宣传重心转移之轨迹:见图 附:

三、台湾地区的新闻事业

第六讲、20~40年代民营新闻业 解题:1、民营与私营

传教士所办报刊属于机关报(教会系统) 2、民营媒体在中国大陆的最后辉煌 一、概述

1、新闻评论界(南陈北颜)

陈布雷(1890~1948)原名训恩,字彦及,又字曰彦,别署畏垒,浙江慈溪人

颜旨微,名泽祺,字旨微原籍山东,世代居北平。早年留学日本,习法律,国学造诣甚深。 北平《益世报》主笔 2、青萍白水(邵飘萍、林白水)

邵飘萍 (1886~1926) 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浙江东阳人 林白水 (1873~1926) 名万里,字少泉,笔名白水,福建侯官人 3、新民报系(陈铭德、邓季惺) 4、文汇报与“四社”(徐铸成、张竹平)

四社:时事新报、大晚报、大陆报、申时电讯社 5、储安平与《观察》 二、史量才时期:《申报》

史量才 (1880~1934) 名家修,祖籍江宁 三、新记大公报公司

张季鸾(1888~1941) 字炽章,陕西榆林人 吴鼎昌(1884~1950) 字达铨,原籍浙江吴兴县

胡政之(1889~1949) 名霖,字政之,以字行,四川成都人

张季鸾著名社评选:三骂、反共须知、致西安军界的公开信、获奖感言、还乡记 1926年9月1号,《大公报》复刊第一天,张季鸾总编发表《本社同人之志趣》。宣布“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被国人称之为“四不主义”。 总之一句话,文人论政,不受约束,《大公报》言论独立,不依靠任何财阀,不依靠任何政党。

四、成舍我的“世界报系”与邹韬奋的“生活系列”

第七讲、中共早期的新闻宣传活动 解题:1、重点是延安时期 2、示意图:略

一、创党前后至国共分裂(1920~1927) 《向导周报》、《热血日报》、《中国青年》、政治周报 蔡和森、李达、瞿秋白、恽代英、萧楚女 1、创党前后 2、国共合作

二、苏区的新闻宣传活动 1、上海的非法新闻宣传活动 2、中共苏区 3、其他苏区

三、解放日报之创刊与改版 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秦邦宪),以后是廖承志。历任总编是杨松、陆定一、余光生。 1947年3月27日终刊,共出2130期。 四、中共新闻宣传理论与特色 一组重要的理论文章列表: 毛泽东、刘少奇、陆定一等。

晋绥日报、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

第八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 1、对旧媒体的改造(关、停、并、转) 2、新的新闻体制的确立;(新闻出版署、宪法)3、人民日报改版;(1956年)

二、混乱与非常态的20年(1956~1976年) 1、反右开始;(人民日报) 2、“大跃进”放卫星 3、“我的一张大字报” 4、文革体典型版面

5、二报一刊(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红旗) 6、文革小报

三、当代新闻业简介 (附:香港)

梁效写作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u9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