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更新时间:2024-02-13 00:17: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练习题

两栖动物练习题

知识点;1.两栖动物的概念

2.青蛙的发育特点

随堂反馈

一、画龙点睛

1.雄蛙与雌蛙不同,雄蛙的口角有一对 ,鸣叫声音洪亮。

2.雌雄蛙虽有抱对现象,但它们的受精方式却属于受精。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中进行。

二、慧眼识珠

1.都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

A.乌龟、青蛙、鳄鱼 B.大鲵、小鲵、乌龟

C.蝾螈、大鲵、蟾蜍 D.蟾蜍、鳄鱼、水獭

2.下列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B.体内受精,土中发育

C.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D.体外受精,土中发育

3.对蝌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非常像鱼

B.外部形态像鱼,内部结构与鱼类根本不同

C.蝌蚪在成长的过程中,先长出前肢

D.有很多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夭折

4.两栖动物是指( )

A.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B.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D.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三、明辨是非

1.水质污染可导致畸形蛙的出现。( )

2.所有两栖动物的幼体都必须在水中发育。( )

3.所有两栖动物的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 )

4.雄蛙和雌蛙都能鸣叫。( )

课后勾通

上表数据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课外阅读

不吃田鸡,保蛙护农

田鸡即青蛙,常被见利忘义之徒从水田中捕捉后到市场出卖,使之成为一些人的下酒菜。蛙类是益农动物,一只青蛙一个夏天可消灭害虫上万只。中国有一句农谚:“蛙满塘,谷满仓。” 另外,吃田鸡有碍身体健康。蛙肉中常常寄生一种曼氏裂头绦虫,其幼虫可随着人们食用蛙肉而进入人体的软组织和内脏,三周后便能发育成一米左右的成虫,使寄主腹痛、呕吐,软

组织发炎、溶解、坏死,严重的还能导致瘫痪或失明。另外,由于农田中施用了大量农药,毒素在昆虫体内聚集,蛙吃虫后,又进一步将其富集于蛙体。

据卫生部门测定:蛙肉内的有机磷含量是猪肉的31倍,农药残存物毒性大大超过猪肉,以致近年频频出现畸形蛙。因此,不论从保护动物、农业生态,还是从身体健康方面看,食用田鸡都是错误的。

答案:

随堂反馈

一、画龙点睛

1.鸣囊 2.体外 3.水 4.水 5.变态

二、慧眼识珠 1.C 2.C 3.B 4.D

三、明辨是非 1.√ 2.√ 3.× 4.×

课后勾通

一、资料分析

上表说明,两栖动物由繁盛到衰弱,与环境的变迁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而成体需要在潮湿的陆地上生活,随着气候向干燥方向的变化,使得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缩减,这直接影响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

二、走进自然

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在蛙的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蝌蚪生活在水中,具有外形像鱼、用鳃呼吸等特点,说明生物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还保留着水栖祖先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2.①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境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水中最好放一些水草。②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饲喂蝌蚪。还应饲喂煮熟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料。还应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③当蝌蚪长出四肢时,应在水中放置一块石块或木板,以便蛙能登陆到陆上生活。

篇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说课材料

八年级《生物学》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稿

息县曹黄林乡初级中学

教师:何明喜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我叫何明喜,来自息县曹黄林乡初级中学。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次说课主要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生,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按照课程标准突出人和生物圈的思路,在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生殖过程和特点的同时,突出生殖和发育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在本节课里,要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故此,本节课要以青蛙为例来讲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青蛙的鸣叫、抱对、排卵、体外受精和蝌蚪的发育过程等现象,讲述了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及水质的优劣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影响。最终使学生理解两栖动物的基本生殖方式、生殖发育的过程及生殖发育的意义;认识到保护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资料分析,能总结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分析、判断和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道德意识,关注生物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

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突破

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度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的发育还不能摆脱水的束缚,只有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故而,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来展示或说明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首先要使学生认识青蛙的生殖行为(如鸣叫、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

义;其次,通过字面解释、直观解释和分析对比等方法来描述蛙卵的受精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适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第三,两栖动物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进化观点看,两栖类是从水生到陆生过度的一个类群,二是从个体发育观点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经过变态发育后的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只有具有这一特征的动物才能成为两栖动物。以免学生误认为两栖动物就是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通过这些步骤,在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与学是统一的,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管理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和帮助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思想,我采取比较法来进行教学。通过与其它动物类群生殖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两栖动物生殖和发展的过程。从比较中发现问题,从解决问题中学到知识。教学中,要营选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检视自我和反思自我,唤醒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索和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真正掌握终身受益的学习本领;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内容的实际意义,维持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因素;帮助教育学生如何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课堂上,随时捕捉、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学法

1、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之一是比较法,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相比较,青蛙发育过程中,蝌蚪时期很像鱼,与成体有很大差异,这样的发育是变态发育。通过比较,明确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只用在昆虫的发育上,不能用在两栖动物的发育上。

2、对于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要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来获得结论。根据资料分析和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地区。环境变迁(如干旱)不仅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环境,同时也会影响两栖动物的生存和分布。

3、本节课的另一个学习方法是观察法,如青蛙在生殖季节有抱对现象,这对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只是不理解青蛙抱对的实际意义。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抱对是青蛙排卵和排精的行为,抱对时,雌雄蛙的泄殖腔相互接近,有利于精液直接排在卵上,提高卵的受精率。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利用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来导入。陈述:“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童年里少不了童话故事伴随大家一起成长。《小蝌蚪找妈妈》想

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那谁能说说小蝌蚪没能找到妈妈的原因是什么?”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上课伊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景,不仅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预示着两栖动物发育方式与其他许多动物类群的发育方式不同。然后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以激励性的评价:“同学们的答案揭示了小蝌蚪与青蛙的关系,其实,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各种生物为了更适应环境,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学习和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板书课题: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预习阶段,自我认知,构建知识体系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积累,我将本节重点内容概括出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弄懂了这些问题,就完成了本节课的认知目标。1)两栖动物的含义是什么?你现在知道了那些是两栖动物了吗?2)在什么时间,什么环境中你能听到蛙的叫声?这对青蛙的生殖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会有两只青蛙抱在一起?3)青蛙的受精过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样的受精方式与那些动物相同,与哪些动物不同?4)青蛙的一生要经历那几个过程?这样的发育方式叫什么发育?5)你能归纳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吗?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说出来与大家共享,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激发了学生与生活中积累知识的热情,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对知识搜集、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既活泼了课堂,吸引了学生,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提升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陈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中描述的是:有蛙的叫声,农民就有播种的希望,就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我们已经知道蛙的叫声和生殖有关,但与农民的播种和收获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就这个问题,每小组阅读教材第14页“资料分析”考以下几个问题,并就这几个问题开展课堂研讨。1)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什么影响?2)现在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的原因是什么?3)部分地区出现畸形蛙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从资料显示的事实中你受到哪些启示?5)如果你就餐的桌子上有“田鸡”肉,你会怎么办?现在请各小组发挥你才聪明和才智,并通过联想和想象,一起来探讨吧。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阅读教材和提出问题的环节,给学生创造发表自己见解,提出不意见的机会,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知识,不好的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而获得的知识最牢固,印象最深刻。这一意图的实施,不仅使学生从资料收集中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完成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还能培训学生收集分析资料,整理接收信息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寓意和渗透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态学观点。

4、归纳总结,纳入系统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把教材中零星,分散的知识组成一个知识结构网络,便于整体了解,整体构建,整体利用。这主要通过板书来完成。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既要表现出来本节重点,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同时还要反映出本节课知识体系的构建。我设计的板书如下所示: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生殖

育雄性排精雌性排卵类型:变态发育 受精卵 发育 过程:受精卵→蝌蚪→幼体→成体

举例:青蛙、蟾蜍、大鲩、蝾螈 特征:幼体在水中生活,用腮呼吸 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生殖发育与环境 生殖和幼体发育离不开水 水域环境影响生殖、发育、生存

爱护青蛙,保护环境

反思:

本节课要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较多,我在本节课中注意典型问题的设计,以问题为中心吸引学生积极思考。每个问题之间环环相扣,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连续性,使学生不易走神。注重教学过程活动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交流等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还运用肯定和激励教学手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研究平台。不足之处就是没能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如录像、光碟、幻灯片等,虽然这与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不足有关,但也足以让本节课逊色许多。其次就是实验材料准备不足。

篇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u1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