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N G 项目的储气调峰作用

更新时间:2023-07-18 20: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30卷第7期                 经济管理与安全环保              1

LNG项目的储气调峰作用

张 薇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兼论LNG项目建设理念的转变

张薇.LNG项目的储气调峰作用———兼论LNG项目建设理念的转变.天然气工业,2010,30(7):107‐109.

摘 要 如何解决天然气储气调峰、应急供应问题,国内外一些成熟的做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面对一个高速增长的天然气市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定的超前性,需要保证一定的备用供应能力和一定水平的储备量。在不具备建设地下储气库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是实现储气调峰、应急供应目标的有效措施。结合国际项目的同时,适当提高LNG接收站的处理(储备)能力,强化其储气调峰功能。这样不仅可承担起部分储气调峰、应急供应任务,还可以此为契机,争取进口天然气定价的话语权;从长远角度来看,有利于促进输气管道、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的公用化。

关键词 LNG 储气调峰 建设理念 转变 处理能力 储备能力 进口天然气介格  DOI:10.3787/j.issn.1000‐0976.2010.07.028

LNG贸易流动性增加等新特点,应转变建设理念,从落实LNG资源、市场,转变到落实处理能力,在合理规划建设LNG

1 我国储气调峰能力建设滞后

截至2009年底,我国国内天然气管道已近3.6×104km,总供气量约1000×108m3[1]。随着国内进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天然气用户主要为城市民用、工业和电厂,基本负荷市场发展迅速。这种消费结构峰谷差明显且不可中断,加之北方地区季节性峰谷差非常大,要求供应方必须具有较强的储气调峰能力。

2004~2005年冬季,发生过类似2009年冬季的供气危机

[2]

2 国外主要储气调峰措施

2.1 欧美靠地下储气库、日韩靠LNG实现储气调峰及应急功能

美国共有386座地下储气库,总储存能力为239218%。西欧一些国家由于主要依靠进口天然气,所以对建造地下储气库十分重视。西欧共有66座地下储气库,总库存能力为862×10m,其中有效气量407

LNG项目陆续建成投产,LNG成为我国天然气供应

×10m,其中45%为有效气量,约为天然气消费量的

,促使政府主管部门和天然气供应方迅速

气库建设项目约为30个,完成后可增加有效气量300

×10m,相当于45d的天然气消耗量。欧洲新的储×10m。德国、英国、法国分别有47d、17d、110d

[3]

作出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决策并付诸实施。但由于受我国具备建造地下储气库条件的地质构造有限或者远离用气负荷中心,加之地下储气库建设周期相对较长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气供应系统应急调峰能力建设滞后。急需建设一批能够大规模承担储气调峰任务的基础设施,包括具备储气调峰功能的LNG接收站。

的天然气储备量。

按照日本、韩国等LNG消费国的运营经验,考虑到各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等,天然气储备天数一般在30~45d。日本东京瓦斯公司在东京湾建设了3个LNG接收站,共有36个储罐;大阪燃气公司在大阪附

作者简介:张薇,女,高级工程师,本科,工学学士;现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石油天然气处处长,主要从事油气管道、LNG、国家石油储备等项目的工程咨询工作;作为项目经理,主持了国内广东大鹏LNG项目等10余个LNG项目的核准评估工作。地址:(100048)北京市车公庄西路32号中咨大厦。电话:(010)68733199。E‐mail:syw@ciecc.com.cn

近建设了3个LNG接收站,共有30个储罐,而这些主要供应城市燃气的储罐,其年周转次数平均为5.5左右,均具备一定的储气调峰及应急供应功能[4]

2.2 建设多气源互补的安全供应网络是发达国家的

成功经验

许多发达国家都建设了多气源互补的安全供应网络。在一个地区建多个接收站,不仅为该地区的供气安全服务,同时还为外地区供气安全服务的做法,世界上早有先例,美国最为典型。

美国现有以及已获批准建设的LNG接收站项目集中分布在几个特定的区域,包括在得克萨斯州与路易斯安那州交界地区;另一个是在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再有就是南加州。这几个地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站的附近都有发达的跨州以及州内管线的交汇设施,非常便于天然气接入。

3 国际天然气市场发展趋势为LNG接

收站建设理念带来变化

世界LNG市场在过去几年的发展,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短期和现货市场。在本世纪初,LNG短期和现货贸易占LNG全球贸易量的5%~8%。到200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0%

[5]

。近10年间,LNG贸易量的

年增长率为7.5%,而短期和现货贸易量的增长每年都达15%。据剑桥能源研究所(CERA)的测算,在2008~2010年间增加的LNG液化能力有50%可以供应现货市场,即没有跟任何长期合约挂钩;到2010年,全球液化厂处理能力中有25%的液化能力(大约6400×104

踏步地迈向流动性市场t)不受长期合约约束。上游项目以及融资方开始放。LNG贸易正在大

松上游项目开发的市场落实要求。比如,卡塔尔大约有4500×104

长期的固定买家的销售与购买协议t的新增液化能力未签订传统意义上的

;同时,LNG运输市场也出现大规模的没有固定服务对象的投机造船现象。美国及欧洲的若干新建和扩建LNG项目在做出投资决策时,没有落实具体的天然气销售协议,但是,这些项目都引进了一个新的考查指标———LNG接收站(设施)的处理能力,这些处理能力基本上都已售出。而购买处理能力的商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即不仅包括LNG的卖家和买家,还包括从事投机的纯粹贸易商甚至是银行[5]

。由此可见,LNG接收站

作为一个投资项目,其回收投资并实现盈利的渠道有

了相当大的变化。

4 我国LNG设施的储气调峰作用

4.1 转变建设理念,将关注重点由落实长期资源和市

场,转向落实处理能力,促进基础设施公用化

自国内第一个LNG项目———广东大鹏LNG试点项目建成投运以来,评估建设LNG接收站项目的重要考察指标是落实长期资源和用气市场。这种要求是建立在LNG产业传统的链系特点及交易刚性基础上的,也是过去几十年来LNG产业界的通常做法。但是,一方面,从优化投资与储备效用的角度看,按照市场容量的一定比例建设LNG接收站是不尽合理的,因为LNG接收站不仅投资巨大,而且忽略了LNG作为一个气源接入口的特点,即LNG接收站可以一边输出,一边接入新的供应来源;另一方面,我们以往锁定资源和市场相匹配的项目开发思路,在政策层面上限制了储备和调峰设施的开发建设。

对于定位于储气调峰和应急供应的LNG项目,首先,应对其长期资源和市场落实情况有特殊的考虑:应该考虑以落实接收站处理能力为商务上的必备条件,而不应以签订长期购销合同为商务上的必备条件。因此,只要有人愿意购买接收站的处理能力,无论是中海油、中石油,还是壳牌、埃克森,售出的处理能力能帮助接收站的投资者收回投资并获取盈利,那么这个项目在经济上就是成立的;其次,在市场开发思路上,以开发季节性不明显的用户为主,承担平稳供气义务为主,使得项目在经济上能独立成立,并给予优惠气化费率待遇。

从落实资源、市场,到落实处理能力,这种LNG项目建设理念的转变,会促进基础设施公用化,也代表了4.2LNG 及时补充现货市场格局的发展方向LNG,实现增加气量目标的运行。模式,降低长输管线的供气和调峰压力

国内一个常规300×104

在40×108m3

左右,通常按3t+的接收站1模式装备气化器,年供气总量

,即3台常用,1台备用,单机处理能力为200t/hLNG。

40×108天然气(约m3年供气总量,平均每天为1100×1048300tLNG),是3台气化器约14h的处m3

理能力。而4台气化器满负荷运转,能把每天的供应

能力提高到2500×104m3

天然气,供应能力能提高1倍多LNG。可气化资源的接替问题但这种调峰供应不能无限制地进行)。可以通过多(即始终要保证储罐中有,原因是建储罐,加大LNG库LNG存来实现。

考虑到投入、产出效益,通过及时增加现货采购量

来满足市场需要,可以将库存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及时补充现货LNG,通过供应安排,起到增加气量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大规模长输管线的供气压力。中国石油通过上海LNG接收站进口LNG现货以减缓其西气东输一线的供气压力,就是这个理念最新也是最真实的实践。广东大鹏LNG项目自投产后,LNG现货采购量快速增长,也带给我们新的经验与启示。若新建LNG项目也按这样的理念去设计其运行模式4LNG.3 ,在地区储气调峰方面将发挥建设性的作用。接收站

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兴建与管网互联互通的  一个成熟的天然气市场,为了保障其供气的安全可靠性,应尽可能增加供气来源,做到气源多元化。因此,从长远看,应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渤海经济圈考虑建设多来源的天然气供应、交割和交易系统,大力推动长输管线交汇中心以及LNG接收站群的形成。鼓励开发、兴建LNG接收站,并与跨省和省内管网互联互通,由点及面,形成天然气供应体系,进而发展具有成规模的天然气交易中心。

我国已在沿海规划建设了多个LNG接收站,相当于布置了同样数目的供气点和气源。今后,在各方协调和在一定的商务条款下,向我国运送LNG的船有可能灵活调度,而且,在这些接收站之间也可以用小型LNG运输船互相调剂和补充。  LNG接收站的调峰能力(设施),除了要具备一定规模的气化能力外,其LNG储备量以及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的新的LNG供应是必备条件。全球LNG贸易向流动性市场发展的方向决定了依靠短期和现货供应来满足调峰需求是可靠的。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地区是我国最有条件发展成为天然气交易中心的潜在地区,既是负荷中心,也是天然气供应和交易中心。而这些地区基本不具备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地质条件,因此,解决储气调峰问题要依靠LNG设施。目前这些地区天然气输气干线及LNG接收站均已具规模,具备发展成为主要交易中心的潜力。

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目前供应气源以广东大鹏LNG为主,中海油的近海气为辅。但是,未来几年内,供应广东的天然气包括西气东输二线、近海气等将大大增加,形成LNG、西气东输二线管道气及近海气等的多气源供应格局。基本负荷供气量也将增加到2015年预测的约350×108m3。如此大规模的基本供气负荷需要配套相当水平的储气和调峰能力。从目

前可用的调峰手段看,广东大鹏LNG项目一期对珠江三角洲沿线用户和香港地区在内的城市燃气仅够维持7d的应急储备,对深圳乃至广东地区的电厂则根本没有能力考虑应急储备。如果按世界平均标准来算,储气调峰储备量约占市场容量的20%,按此计算,

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地区需要70×108m3

的储备,大致

相当于4.4 加快发展2个3004

LNG×10项目等天然气基础设施t规模的LNG接收站。,争取进口天然气定价话语权是未来的方向

当一个市场的价格信号能够反映这个市场天然气供应与需求的基本形势以及买卖双方各自的出价,就意味着买卖双方掌握了天然气定价的话语权。  以美国天然气市场为例,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美国天然气市场格局是市场化与政府规管的有机结合,它既考虑了供应安全的战略因素,又在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的环节充分发挥了市场调节作用,其重要标志就是天然气定价的主导权。这一主导权意味着,无论是位于何处的供应商,只要想进入美国市场,就要遵循美国市场当时供、需平衡所决定的价格平衡点,参与美国市场的竞争;在美国市场,不仅可以随时凭借市场价格信号来调节市场流量,也以其世界第一大容量的空间,为天然气供应商提供了市场,同时也对美国天然气供应战略安全提供了保障。

美国对天然气定价的话语权是以其国内天然气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发达的天然气基础设施(管线和储存设施)为物质基础的。美国天然气市场硬件非常发达,以管道气为主供气源,LNG接收站起调峰和补充作用,包括大量的陆基LNG调峰站,加上大量的地下储气设施。  目前,我国进口LNG价格是与一揽子日本原油进口价相挂钩的价格,没有反映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经过近10年来的快速发展,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应该是借鉴成熟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的经验,争取天然气定价的话语权。有了定价的话语权,就意味着我们支付的天然气价格,反映的是我国市场的供需情况,同时,刺激国际供应商对中国市场进行竞争,最终使得我国消费者获益。我国的市场容量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交易量在未来10年会有更大的发展,但是这同样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一个为国际所接受的交易平台。在国家大力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的同时,在主要的负荷中心地区及天然气管网交汇地分别建设一批LNG接收站,增加天然气气源点非常必要。  从整体能源战略角度出发,我国发展管道气是最基本的选择。但LNG以其生产与交付的灵活性,以

10多个LNG接收站加若干个储气库以及目前已经发展到近500个LNG卫星站为支点,通过小型LNG运输船和液态陆运槽车连接成大站加小站的供应网,也将是基本选择之一。

从国家能源战略的角度考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是最主要的消费负荷中心,也是最有条件形成全国性跨区域的管网交汇中心。以目前的发展速度,以上述3个区域为中心最终形成全国性的天然气交易市场是指日可待的。但是,作为这样一个交易中心,大量的、相对无限制的接入能力和设施是必备的。因此,与国家的天然气主干管网相配套,在上述地区建设一定数量的LNG接收站,形成大站加小站的LNG供应网络非常必要,也是市场快速发展所必需的超前投资。

参 考 文 献

[1]鄢银婵OL].(2010‐3‐18.中国天然气管道未来)[2010‐05‐06]12http年延伸:∥www30万公里.[EB/

[2]com骆毅.cnchinanews..备战气荒.中石油拟建十大储气库[N].21世纪经济

报道(2010‐02‐24)[2010‐05‐15]http:∥www.21cbh.com/.[3]徐博,傅建湘.加快天然气储备库建设势在必行[N].中国经济导报(2009‐08‐05)[2010‐05‐20]http:∥baike.baidu[4]com李健胡/view,萧彤/612058.日本.htmLNG?fr接收站的建设=ala0_1..[J].天然气工业,

2010,30(1):109‐113.

[5]JEANVERMEIRE.GlobalDynamicsofLNGBusiness

[R].维也纳: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协会2009年年会,2009.

(收稿日期 2010‐05‐05 编辑 赵 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tp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