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赵老师制作6上青岛版科学电子教案DOC

更新时间:2024-05-20 06: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

1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生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2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 3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六. 各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 3周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3周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3周 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3周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3周

4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常见的动植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基础上编写的,包括《病毒》、《细菌》、《馒头发霉了》和《食用菌》四篇课文。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三节课是并列关系,每一节课都探究一类生物体。《病毒》着重通过搜集和整理有关病毒的资料使学生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对人类的影响;《细菌》借助显微镜的观察认识细菌,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馒头发霉了》通过对物质发霉条件的探究认识真菌,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联系。结合以前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多彩的生命世界由五大类组成,分别是动物、植物、病毒、细菌、真菌。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食用菌》着重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帮助学生识别真菌中的食用菌,以拓展他们的视野。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3、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4、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 5、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 6、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7、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8、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9、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5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课 题 馒头发霉了 课时 1课时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教学目标 2、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二、了解霉的功与过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发霉的馒头、显微镜。 个性化设计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 三、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 11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比实验。 四、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 五、巩固学习: 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板书设计: 馒头发霉了 与温度、水分、空气有关 教学后记:

12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课 题 教学目标 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 让学生思考: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 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观察蘑菇. 二. 蘑菇分为哪几部分?(地下菌丝, 菌丝,柄, 菌褶,菌盖. )是怎样吸收营养的? 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 四. 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在形态特征上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异,不少种类还需要借助于显 微镜观察其孢子的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并参阅有关的科学资料进行核对,才能确定是否有毒。 有的人认为,毒蘑菇色泽鲜艳,外形美观,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有的毒蘑菇有乳汁,毒蘑菇子实体受伤后伤面变色。这些经验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是任何一种毒蘑菇都具有这样的特征。例如,多种牛肝菌的伤面常常变色,松乳菇具有乳汁,然而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有些毒蘑菇吃起来味道也是很鲜美的。 知道真菌的结构, 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个性化设计 食用菌 课时 1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2.知道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13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有人说毒蘑菇能使银器变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长虫,这些说法都是不确切的。事实上,很多种毒蘑菇遇到银器并不变黑,有毒的豹斑毒伞往往会生蛆长虫。 五. 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观察与思考 1.检查家里储存粮食的地方是否通风,环境是否干燥,存放衣物的衣柜是否受潮。在晴好的天气里,晾晒粮食和衣物,防止霉菌的生长。 2.蘑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所以在养殖食用蘑菇时,一方面要保持养殖场所的清洁、温度和潮湿;另一方面要提供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 板书设计: 食用菌 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教学后记: 14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单元总结 一、填空: 1、病毒是一类_____________的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_____________和内部的____________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_________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2、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_____________下才能看到。 3、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__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 4、在土壤、水、空气以及动植物的________,都可以找到细菌,它们_____________。 5、细菌是一类_________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_________才能观察到。 6、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________、________。 7、动植物分解生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 8、细菌对于自然界中___________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9、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发霉的________,用来发酵的________,味道鲜美的________,都属于真菌,真菌是既不属于_______又不属于________的一类生物。 10、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_______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_________进行 15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_______生活的。 二、判断: 1、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措施是注射疫苗。 ( ) 2、病毒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中,从而对这些生物造成危害。 ( ) 3、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它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 ) 4、夏天,鲜肉容易腐败变质,这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 ) 5、细菌能使人致病,因此,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 ) 6、味道鲜美的蘑菇是从湿润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植物。 ( ) 三、选择: 1、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菌的基本形态() A.球形 B、杆形 C、蝌蚪形 2、下列不是单细胞生物个体的是() A草履虫 B病毒 C、细菌 3、下列您种中可以用来发酵造酒的是() A、酵母菌 B、青霉菌 C、根霉菌 {3} 4 A、细菌 B、霉菌 16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课 题 教学目标 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可乐罐、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碱快、白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研究蜡烛的变化 第一个实验 1、仔细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3.汇报交流。 第二个实验 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 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 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个性化设计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 蜡烛的变化 课时 1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体验实验 17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 小结: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三、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 1、谈话: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很多,看看31页都有哪些现象? 小结:在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是属于哪类变化时,最主要的是观察它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 板书设计: 蜡烛的变化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教学后记:

18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课 题 教学目标 食盐和水泥 课时 1 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教学重难点 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1、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搅拌水中的食盐,会看到什么现象?(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说明什么?(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得出什么结论? 向水泥中加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2、认识其他物质的变化。 第一组图片包括玻璃和水的变化。玻璃的变化由三副图片:碎玻璃、玻璃熔化炉、玻璃制品组成。图片与图片之间分别用箭头相连接。(提示学生认识到玻璃也可以像食盐那样,改变形态后还可以恢复原状。水的变化中,通过箭头提示学生水可以改变形态为水蒸气或冰,水蒸气或冰又可以恢复到水的形态。) 第二组图片包括六种物质的变化,分别是花生到花生

19

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 个性化设计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油的变化、种子发芽的变化、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泥土到砖块的变化、树到椅子的变化。(提示学生进一步探究生活中更多类似水泥变化的事例。) 3、归纳。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归纳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二、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结合三幅图片(分别森林大火、污染的水域、废品收购站)引导讨论,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利弊。 三、自由活动: “自制胶水” 四、拓展活动: 生活中还有哪些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现象?课下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变化。 板书设计: 食盐和水泥 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教学后记: 20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钉生锈的实验 教学过程 1、许多金属都会生锈。 (1)在我们身边有哪些金属生锈的现象? (2)会生锈的这些东西是什么材料做的? 归纳:铁生锈这锈叫做铁锈。 (3)还有什么金属会生锈? 通过观察铜上面绿色的物质,得出“铜绿”是铜生锈形成。 (4)那么,铝、铅等金属会不会生锈呢? 归纳:许多金属都会生锈。 2、金属为什么会生锈? (1)出示生锈的铁钉,问:铁钉上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生锈?(学生讨论) (2)教师归纳小结得出:锈是金属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作用的结果。 (3)学生观察自己面前的潮湿试管中的铁钉和比较干燥试管中的铁钉,两个铁钉有什么区别? 个性化设计 铁生锈 课时 1 1、知道金属有生锈的现象;2、以铁生锈为例,说出金属生锈的原因;3、说出一些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锈铁块、铜绿以及一些不锈钢制品,课前一星期布置学生预做铁 21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4)说明了什么呢? (5)日常生活中什么金属最容易生锈?铁锈有什么特点? 3、怎样防止金属生锈? (1)怎样才能防止生锈呢? (2)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金属放在干燥的环境中;金属的外面加一层保护层;金属与空气隔绝;在一种金属中加入另处一些金属制成不易生锈的合金。 (3)出示一些用合金作的制品让学生观察。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铁生锈 怎样才能防止生锈 教学后记:

22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活中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搜集和整理一些典型的有关牛奶变化和引用牛奶方面需要注意问教学准备 题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你知道为什么要喝牛奶吗?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牛奶有关的知识,看一看牛奶和一些物质混合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过程 1.牛奶的变化 (1)提出问题:在牛奶中加入橘子汁、苹果汁、砂糖、食盐、咖啡、醋、酱油、味精、啤酒、白酒,会有什么变化? (2)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可选择2—4种物质加入牛奶) (3)小组实施探究。将活动中观察到的发现及时记录在表格中 (4)汇报交流

23

牛奶的变化 课时 1课时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体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得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个性化设计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2.牛奶的变化与生活关系 (1)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教师补充牛奶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自由活动 1.学生用脱脂牛奶制作胶水 2.学生试验自己制作的胶水的效果 (四)拓展活动 课后学生根据教材图示做酸奶。 板书设计: 牛奶的变化 牛奶的变化与生活关系 教学后记:

24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课 题 静止和运动 课时 2课时 能提出探索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教学目标 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知道教学重难点 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境再现,提出问题 播放一组录像:校园内景物、正在活动的学生们。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4.学生模拟实验。

25

课本、橡皮、文具盒 个性化设计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5.师生交流并小结。 6.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三)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 板书设计: 静止和运动 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教学后记:

26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课 题 教学目标 的记录;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秒,而一万米跑世界冠 军的成绩大约是28分钟,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二)探究活动 距离和时间 课时 1课时 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皮尺,秒表 个性化设计 1.到室外测量并做好记录:小组内百米跑的成绩或赛车测量记录表 2.分析: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把时间和距离的关系表示出来。 3.分析图表并描述物体运动中的变化,小组间交流。 27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4.根据测量图表进行预测,然后再实际测量,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三)拓展活动 根据自己5秒钟走的距离和从家到学校用的时 间,估计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板书设计: 距离和时间 教学后记:

28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课 题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课时 1 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认识物体的惯性;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教学目标 息源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惯性现象;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知道物体具有惯性,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有关教学重难点 现象。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玻璃杯上放一隔板,板上放着一个正对着杯口的鸡蛋,猛击隔板,鸡蛋落入杯中。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小组自行探究 1.用尺子击棋子,其他棋子跟着动吗?它们仍然保持什么状态? 2.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3.交流,小结 (三)组织集体研讨 1.运动着的物体有没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象棋一摞,尺子,小车,木块,玻璃杯 个性化设计 29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呢? 联系骑车在 2.学生假设,交流。 3.教师演示小车遇障碍实验。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四) 归纳总结 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特有的性质。 (五)巩固拓展 学生交流活动中的惯性。 (跳远、泼水、下坡骑车、安全带、奔跑中绊倒、添炭、掸灰尘、固定锤头……) 板书设计: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特有的性质。 教学后记: 30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物体的运动方课 题 式 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教学目标 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能够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式认识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 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教学准备 可乐罐、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碱快、白糖。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由玩入境,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是怎样运动的。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出示小木块、易拉罐、钢尺、纸风车、橡皮筋、单摆装置等简单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研究方法。3.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

31

课时 1 个性化设计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并画在黑板上。 木块——移动 纸风车——转动 易拉罐——滚动 单摆——摆动 5.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1)教师出示图片:下落的雨滴、跷跷板、转椅、水车、锯木头、火车在直直的轨道上行驶、开启的电风扇、滑滑梯、被反复按动的键盘、玩漫步机等。(2)学生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三)拓展活动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运动时存在着多种运动方式? 板书设计: 物体的运动方式 木块——移动 纸风车——转动 易拉罐——滚动 单摆——摆动 教学后记: 32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课 题 动物的运动 课时 1 1.能用各种感官对物体的运动进行观察,能用图或文字表述;能教学目标 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动物运动的方式2.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去思考、回忆不同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 (二)小组自行探究 1.陆地动物的运动方式。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运动。你曾经见过的陆地上的动物都有哪些运动方式? 小组内先自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师: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小结。 2. 水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师: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呢? 生:游泳 师:对,但是它们游泳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谁能模仿几种鱼类的游泳方式? 学生交流 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 个性化设计 33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3. 空中飞行动物的运动方式。 4. 了解蠕动。 想一想,为什么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运动方式都不一样呢? 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为了扩大活动空间,有利于它们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和迁移,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5.研究动物的运动规律。 (三)归纳交流 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跳跃、飞行、游泳、蠕动 (四)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研究不同动物的运动速度。 板书设计: 动物的运动 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跳跃、飞行、游泳、蠕动 教学后记: 34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课 题 白天与黑夜 课时 1 1、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教学目标 的自转形成的。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月球绕着地球运动。那么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什么运动造成的呢?教师演示三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 (2)讨论:你认为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于什么运动造成的?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2、提问: (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 (2)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3、谈话: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1)谈话:科学家们很早以前便对昼夜变化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研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1页。 日出或日落的挂图。 个性化设计 35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分组讨论: ①我们知道,地球以外的月球、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说明什么?(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②由此可以推测,我们在地球上的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在作什么样的转动而形成的? 小结: 我们每天看到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西向东对着太阳自转。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一次昼夜变化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板书设计: 白天与黑夜 地球自西向东对着太阳自转 教学后记:

36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课 题 教学目标 夜行为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 研究生物昼夜行为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活动1 完成没有画完的画 1.本活动建议用25~30分钟的时间完成。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了解图中的生物行为与昼夜变化的关系。如:一些小鸟、蝴蝶喜欢在白天活动;猫头鹰、蛾子却喜欢在夜间活动。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列举更多的例子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绘画时需要注意:一是首先要判断自己发现的实例属于喜欢在白天活动的,还是喜欢在夜间活动,分别画在左栏和右栏中;二是要尽量形象地表现动物或植物的活动或休息状态。 此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绘画和想像能力。 3.教材中的图为强调白天和黑夜的对比,显得过高过窄。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自备画纸上绘制,也可用示意图的上面部分。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画向同学展示,并用简练的语言做必要的说明。 活动2 对昼夜行为变化的研究 1.本活动可在课上布置,小组内分工明确后在课下

37

昼夜与生物 课时 1课时 1.能发现生物行为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有兴趣研究生物昼各种生物变化的图片 个性化设计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完成,完成后在课上交流总结。 2.本活动重在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活动要求不宜过高,更不能求全,只要学生略有发现即可。如学生可以只研究猫眼的瞳孔在白天黑夜是怎样不断变化的。 3.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鼓励学生尝试查找资料、现场观察或请教咨询的方法,要求不可过高。 4.鼓励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新的发现等。 5.“科学在线”相当于对学生探究活动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活动与昼夜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以及在利用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 拓展活动 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板书设计: 昼夜与生物 教学后记:

38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课 题 教学目标 四季更替 课时 1课时 知道四季的不同特征。知道气象部门对四季的判别标准 教学重难点 太阳高度与气温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关于四季变化的教学,教师也可以先请学生想一想:四季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学生可能作出许多不同的回答,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是气温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而昼夜长短变化也影响气温变化,因此,四季不同的原因可以从气温变化的因素中去找。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集中从气温这一点上来研究四季成因。 2.先启发学生回忆太阳高度与气温的关系。太阳高度大时气温高,太阳高度小时气温低。教师可以用电简直射在黑板上和斜射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黑板上的光斑。直射时光斑面积小,斜射时光斑面积大。直射意味着太阳高度大,斜射意味着太阳高度小。电筒发出的光和热是相同的,直射时分布在较小的面积上,斜射时分布在较大的面 积上。从而使学生明白:太阳高度大时,阳光直射地面,同样大小的地面受到的光、热量多,因此气温高;太阳高度小时,阳光斜射地面,同样大小的地面受到的光、热量少,因此气温低。如果教师画一幅太阳直射、斜射活动图,就能形象地说明阳光直射、斜射时,地面受到的热量不同,气温也随着不同。 3.学生明白了气温高低的原因以后,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四季变化的成因。 总结 (1)什么是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什么现象? (2)什么是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什么现象?

39

地球仪、电灯。 个性化设计 店子镇化村小学 电子教案

(3)一天24小时是根据什么定的? (4)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同时自转多少周? (5)为什么一年有365天? 观察与思考: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南天的星座(猎户座或其他任意一个星座)在天空中的方位有什么变化?(随着日期的推移,自东向西移动。)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这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与周围星座相互运动的现象。) 板书设计: 四季更替 教学后记: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ti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