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6月) 数学(理)试题(w

更新时间:2023-04-05 17: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20届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6月)数学(理)

试题

一、单选题

(★★) 1. 设集合,集合,则()

A.B.C.D.

(★) 2. 已知复数z满足,则复数的虚部为()

A.B.C.D.

(★★★) 3. 已知,,,则()

A.B.C.D.

(★) 4. 若 x, 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A.2B.4C.6D.8

(★★) 5. 函数 y=的图象大致为()

A.B.

C.D.

(★★★) 6. 如图是一边长为8的正方形苗圃图案,中间黑色大圆与正方形的内切圆共圆心,圆

与圆之间是相切的,且中间黑色大圆的半径是黑色小圆半径的2倍.若在正方形图案上随机取一点,则该点取自黑色区域的概率为()

A.B.C.D.

(★★) 7. 已知是非零向量且满足,,则与的夹角是()A.B.C.D.

(★★) 8. 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体积为()

A.B.

C.D.

(★★) 9. 设等差数列的前 n项和为,若,,,则的值为()

A.2020B.4032C.5041D.3019

(★★★★) 10. 已知抛物线 C方程为, F为其焦点,过点 F的直线 l与抛物线 C交于 A,B两点,且抛物线在 A, B两点处的切线分别交 x轴于 P, Q两点,则的取值范围为()

B.C.D.

A.

(★★★) 11. 已知函数,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1)不是周期函数

(2)是奇函数

(3)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4)在处取得最大值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A.(1)(3)B.(2)(4)C.(1)(3)(4)D.(1)(2)(4)

(★★★) 12. 已知三棱锥中,,, E是 BC的中点,点 A在平面 BCD上的射影恰好为 DE的中点,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B.C.D.

二、填空题

(★★) 13. 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为,则________.

(★★★) 14. 记为正项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若,,则______.

(★★) 15. 某次知识竞赛规则如下:在主办方预设的5个问题中,选手若能连续正确回答出两个问题,即停止答题,晋级下一轮.假设某选手正确回答每个问题的概率都是0.8,且每个问题的回答结果相互独立,则该选手恰好回答了4个问题就晋级下一轮的概率等于().

(★★) 16. 如图,已知双曲线的右顶点为,为坐标原点,以为圆心的圆与双曲线的某渐近线交于两点,若,且,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 17.

如图,在三棱锥中, 侧面与侧面均为等边三角形, 为中点. (Ⅰ)证明:平面

(Ⅱ)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 18. 在中,,其中角的对边分别

为;

(1)求的值;

(2)若,,求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

(★★★) 19. 《山东省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规定:从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的新生开始,不分文理科;2020年开始,高考总成绩由语数外3门统考科目和物理、化学等六门选考科目构成.将每门选考科目的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共8

个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选考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至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某校高一年级共2000人,为给高一学

生合理选科提供依据,对六个选考科目进行测试,其中物理考试原始成绩基本服从正态分布.

(1)求物理原始成绩在区间的人数;

(2)按高考改革方案,若从全省考生中随机抽取3人,记表示这3人中等级成绩在区间的人数,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附:若随机变量,则,,

(★★★★) 20. 已知椭圆 C: ()的离心率为,且椭圆 C的中心 O关于直

线的对称点落在直线上.

(1)求椭圆 C的方程;

(2)设 P , M、 N是椭圆 C上关于 x轴对称的任意两点,连接交椭圆 C于另一点 E,

求直线的斜率取值范围,并证明直线与 x轴相交于定点.

(★★★) 21. 已知函数,其中k∈ R.

(1)当时,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当k∈[1,2]时,求函数在[0, k]上的最大值的表达式,并求的最大值.

(★★★) 2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为,的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和的极坐标方程;

(2)直线与交于点,与交于点(异于),求的最大值.

(★★★) 23. 已知函数.

(1)解不等式;

(2)当,时,证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td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