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有效生成小练笔的实施策略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8 12:38: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阅读教学有效生成小练笔的实施策略

结题报告

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沈娟美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据报载,当今信息时代平均每35秒钟就有一篇论文发表,每分钟就有一部图书出版。人类文明的成果,都以文字的形式载入了史册,以泽后世。针对三四年级起步作文阶段,加强课堂上的小练笔,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是目前语文教师最需研究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大多数学生作文干巴空洞,白话连篇,或一味抄袭,缺乏情感。学生普遍存在无话可说、文章空洞、缺少细节描写的窘境。学生手握笔,似有千斤重,写什么?怎么写?孩子们万般苦恼,教师更是心急如焚。虽然教师千方百计想办法,授写法,可是收效甚微。习作,似乎成了学生无法逾越的大山。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习作教学要求过高;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僵化;而学生常常处于被动作文,思维受阻;语言积累不足,入不敷出,造成言之无物,或有物难言,或言而不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这一股春风,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练笔以其短小、灵活、速效的优势迅速挤进了语文课堂,且大有安营扎寨之势。它给语文习作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注入了一泓活水,使我们大家耳目一新。近几年来,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都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小练笔。于是,各种赛课、公开课中,小练笔成了必要的点缀,各种各样的小练笔蓬勃发展、层出不穷,真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教师对小练笔缺乏正确的、理性的认识,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对此过热追捧,导致语文课上对小练笔价值取向的曲解或误解,使得“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训练小练笔时,存在着以下现象:1、目标不明,雾里看花。2、思考不足,生搬硬套。3指导不细,千篇一律。4、时机不当,画蛇添足。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课堂小练笔,怎么样才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语文教学中的这一弊端,笔者提出“阅读教学有效生成小练笔的实施策略”这一课题,意在让课堂小练笔真正发挥它的有效性,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纵观教育界对有关课堂小练笔的研究,笔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下,很多学校对这方面有研究。据了解,有下面这些研究课题:

邳州市八义集镇中心小曹春果的《因“课”制宜 读中学写——从阅读教学中寻找小练笔》;铜山县郑集实验小学解秀芳的《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小练笔”的研究》;铜山县徐庄镇薛湖小学贺雪花的《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

笔者针对当前新课改下阅读教学中小练笔存在的状况,通过大量阅读有关这方面的书籍,深入了解这方面的研究,提出本课题,旨在吸取别人的长处,补充其存在的不足,以文本为出发点,从进行练笔的最佳切入点和小练笔的创生方式两方面进行研究,意在挖掘练笔训练的内容,探索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习作教学搭建基石,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 课题的界定

“课堂小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促进读写结合的有效措施。小练笔,顾名思义它是就文取材,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小篇幅的写作练习。它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一般篇幅短小,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切入口小,训练点广,难度低,学生没有畏难抵触的情绪,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省时有效的途径。这种练习兼具人文感悟和语言表达的功能,是一种方便操作的读写结合新形式。阅读教学中结合进行相应的课堂小练笔,不仅是通向作文之路的一座桥梁,而且打开了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的局面。小练笔与阅读“结伴而行”具有深化阅读、训练表达、锻炼书写等多重功效,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取得读与写的“双赢”。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养成随文练笔的习惯,表达独特感受,提高小练笔的质量,为习作积累素材。

2、增强教师阅读教学中渗透小练笔的训练意识,善于挖掘练笔训练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搭建高质量的练笔平台。

3、探索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习作教学搭建基石。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堂小练笔就像一种“催化剂”,激活孩子对文本、对生活的敏感性和领悟力,唤醒沉睡的素材,让孩子从文本中找到真性,找到感动,让童心得以坦露,让童趣得以挥洒,让童真得以释放。让笔尖的滑动,从容地记录学生自己思想的轨迹,审视揣摩自己的体验与理解、创造和延伸。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从进行练笔的最佳切入点和小练笔的创生方式两方面进行研究,充分挖掘练笔训练的内容,探索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生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获得了练笔的成功喜悦,从而充实了文本、拓展了文本、延伸了文本。实践证明,小练笔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六、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研究过程

1、深入挖掘,掌握课堂练笔的教学时机。

课堂小练笔是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或预设或随机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否把握时机,顺势而练,是课堂小练笔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把课内小练笔的训练当做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宜。“写”要有生长点,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才能“写”出语文课的精彩。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与文本真真切切地对话、畅谈,寻觅一个最佳的切入点进行练笔。

(1)、意犹未尽时练笔。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创新始终是其关键所在。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在他们意犹未尽处适时设计了小练笔,激起了他们创新的欲望,再及时予以了热情地鼓励,高度地赞扬,真诚地赏识,学生大胆地进行了创造,生成了无限的精彩。

(2)、情到深处时练笔。“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捕捉文章的

“动情点”,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时,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实践证明,笔者利用课文的情节,让学生进入情境,与文中的人物会面,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品中的丰富情感,学生思维的琴弦被触动,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学生入情入境,被文中人、事、物、景所感染,这时,笔者安排了小练笔,学生一吐为快。 (3)、发人深思处练笔。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产生了新的思想认识、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有一种表达、交流的欲望时,笔者适时地选择一个写的话题,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在生长言语的同时也积蓄了精神生命的源流。实践证明,这样的小练笔能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和情感体验深度,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程度。 (4)、积极探究时练笔。鲁迅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出天空,他想钻入蚁穴。”课文中往往留有好多的“空白”之处,给孩子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无限空间。笔者以这些“空白”为切入口,充分利用了这种有利空间,将它作为读写拓展训练点,学生在想象中,在补白中,探究到了文字背后的意蕴,享受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喜悦,尽情释放了那倾泻而出的思想与情怀。 2、读写结合,探索课堂练笔的教学方法。 笔者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设计了有效的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内容,让学生与文本逐步走向和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作文状态,使其作文时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之目的。事实证明,练笔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所以,练笔结合了课文内容,充分“利用”了文本,“挖掘”了文本,考虑文本的“缺口”和可供“再造”的空间,在文本中有比较大的空间或空白处安排了练笔,让学生一展思维、想象的羽翼。 (1)、立足文本——迁移时仿写。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课文是最好的写作范文,这些课文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段落描写都向学生传递着最精彩、最准确的语言和方法。因此,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从典型句式、构段方式、写作顺序、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仿写。 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这样的文章,给学生比较合适的角度或适于迁移的局部进行模仿,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时机指导学生进行练笔。笔者和其他课题组成员就三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些典型课文进行了仿写,效果很好。 仿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写方式 典《槐乡《荷花》 《火烧《牧场之型句式 的孩子》 云》 国》 构《富饶《翠鸟》 《白鹅》 《桂林山段方式 写作顺序 文章结构 写作方法

的西沙群岛》 《美丽《珍珠《颐和的小兴安岭》 泉》 园》 《秋天《争吵》 《猫》 的雨》 《赵州《太阳》 《长城》 桥》 水》 《记金华的双龙洞》 《乡下人家 》 《生命 生命》 ①句式仿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精彩句式,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片断用了特殊句式,学生完全可以仿写。如《荷花》中有这样一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特别是对白荷花的描写,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写出了白荷花的各种各样美丽的姿态。在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学校里的植物,然后让学生仿造这样的句式写下来。

②构段仿写

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模仿文中的精彩句子,更要模仿文中的精彩段落,让学生有习作的思路,掌握写作技巧。例如教学《白鹅》,有这样一段;“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总结写法(总分段落,先总后分)。接着,让学生模仿这一构段方式围绕“课间,操场上真热闹啊!”写一段话。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畅所欲言,写得精彩极了。

③顺序仿写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写,有的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有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还有的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的,这些都可作为让学生模仿的对象。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作者是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写的。教学中,在学生体会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不同美景后,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来仿写。有的学生写了《家乡的田野》,有的学生写了《美丽的乌镇》,学生仿写的文章相当精彩。

④篇章仿写

篇章仿写是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内容,向生活实践延伸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相似版块,通过学习将课文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依照文本的表述方式记录生活、描绘生活。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我要求学生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仿篇成了孩子摸索写作之路的一个拐杖,被搀扶着坚强地站了起来,最终学会了自己攀登。

⑤写法仿写

许多文章的立意独具匠心,是值得学生模仿学习的。教师要有机地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作者确定主题和表达中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立意能力。在平时的教

学中,我就在思考如何运用好课后小练笔呢?除了小练笔是课文内容的延伸,情感的深化或迁移之外,在

写作能力方面该如何落实呢?经过对教材的研究,我发现凡是安排小练笔的文章大多在写作方法上都有可取之处。如:《小摄影师》一课对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动作描写非常细致,《玩出了名堂》一课重点写了列文虎克是如何发明了显微镜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从一年四季抓住小兴安岭树多的特点进行了描写,还大了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所以在教学时特别重视这些写作方法的渗透,在布置小练笔时也特意提醒学生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这样实践下来,发现学生的习作水平还真有了明显的提高。 (2)、拓展文本——空白处补写。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有时出现在故事情节中,有时出现在人物的对话中??这些空白是文章内容的深化,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在教学中,笔者抓住时机,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让学生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了出来,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从而更好地理解了作者表达的意图。文本中的“空白”存在的地方很多,笔者抓住那些高度概括或者省略了的空白,精心设计,启发学生想象,指导学生对作品空白处进行挖掘、填补。归纳起来,文中进行补白的地方有:省略号处补白;人物内心补白;课文插图补白;突破重难点补白。 笔者和其他课题组成员就三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些典型课文进行了补白,效果令人满意。 补写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内容 省略《盘古开《荷花》 《巨人《夜莺号补白 天地》 的花园 的歌声》 人物《陶罐和《争吵》 《跨越《中彩内心补白 铁罐》 海峡的生命那天》 桥》 课文《秋天的《一个《搭石》 《自然插图补白 雨》 小村庄的故之道》 事》 重难《给予《太阳《呼风《生命 点补白 树》 是大家的》 唤雨的世纪》 生命》 1省略号补白

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也表示引文中省略的部分或话语中没有说完全的部分。如果说许多文章的空白处没有明显的文字告诉我们这儿有话,让我们觉得很难把握,那么省略处就以省略号为标志明确向读者昭告:这里有话,只是未讲。面对这种补白的空隙,教师要及时利用,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所隐含的内容或包含的深意,联系己有的知识,进行言语拓展,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时,讲到盘古倒下后,他身上的器官都变成了自然界的万物,最后以省略号收尾。先让学生明白,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学生知道,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盘古身上还有另外的器官变成世界万物,说说还有什么,再写下来。这样的补写,水到渠成。

2人物内心补白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内心旅途,是一个生命的体验和感悟的历程。学生的内心的体验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它带着生命烙印,涌

动着生命的激情。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时,父亲得知中到了一辆奔驰牌汽车时 “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悬念。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想父亲中了大奖为什么神情那么严肃?他到底在想什么?以次引领学生给人物内心补白,让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更丰满。这一承接段式的训练以父亲的心情变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入角色,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学生在心灵地交流中体验文本,得到感悟,从而感受父亲诚实守信的可贵。

3课文插图补白

小学课本图文并茂,但有些图画的配文只一笔带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给插图配文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使用得当,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欲,丰富学生的习作材料。《自然之道》一文中,让学生看着课文插图,想象大家是怎么样抢救幼龟的?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绘出来,有利于理解中心。

4重难点补白

小语教材强调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有助于对文章中心的感悟,也注重人文思想的渗透,注重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因此,很多课文都震撼人心,能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是学生写“读后感”的好教材。只要引导得法,学生的“作品”会是相当感人的。如学习《穷人》一课后,我们可以这样安排练笔“你从桑娜和渔夫身上学到了什么?联系身边的人和事写下你的读后感。”或者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与文中的主人公进行心灵的对话,设计练笔:“你想对桑娜和渔夫说些什么?”学生在完成这两道练笔题时,必定会对文章再一次进行解读,再一次感受桑娜和渔夫那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收养孤儿的美好心灵。

(3)、挖掘文本——延伸处续写。教材中有的课文言虽尽但意无穷,结尾留有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练笔的大好机会。这时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抓住结尾进行延伸。在教学中,笔者挖掘出其联想的功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心灵体验中感悟语言文字的妙趣所在,让学生头脑中蓄满的灵性放飞出来。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课文《风筝》,结尾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文章以省略号结束了,留给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有的孩子觉得在那里能找到“幸福鸟”,有的则认为不行。他们对故事后来的发展都饶有兴趣,抓住这份兴趣,抓住这份空白点,请孩子们续写故事结局。又如,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的结尾时,笔者这样设计了一个情景:“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隔不断血脉亲情,或许他们永远也不能见面。但是,有一天,他们相遇了,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把感受写了下来。这样的小练笔,意在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绘就了一个个有个性的、鲜活的画面。

(4)、再造文本——转换处改写。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将课文中的语言经二次创作转化为学生的语言。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近旨远。据此,笔者要求学生把握原诗的内容,打破其语言简洁、内容跳跃的框架,借助插图充分发挥想象,把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具体地描述出来。教学中,将古诗的韵律美转换成一幅画、一个记叙文或剧本等,

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出了对古诗的深刻体验。这样的练笔,可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理解课文,还能锻炼其写作能力以及表演能力。四年级下册古诗《乡村四月》,描写的是一幅非常美丽的乡村山水图。在教学中,笔者这样设计一次练笔,抓住古诗的内容“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结合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去想象,进行扩写加以改写。这样,有了对诗句的理解,再来写,就顺手多了。实践证明,用成语故事改编成小故事的形式,也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改写方式,像“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成语都可以改编成故事。这样的练笔首先让学生从《成语词典》中了解成语的典故,然后充分发挥想象,编成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和理解。

3、讲评总结,建立课堂练笔的评价机制。 《新课标》将教师的作用定位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决不能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和毫无价值取向的中立者,当学生完成小练笔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及时交流,作出准确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激励与启发,以优化“练笔”的效果。随文练笔的评价是学生又一次体验与交流。教师的作用是以一定的评价体系参照学生的小练笔,引导、渗透作文写作方法和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以肯定优点为主。小练笔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平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小练笔中的个性,使评价实施多元化、立体化。评价要有重点,评价要有弹性,评价要有反思,并在点评中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给他们开辟出发挥聪明才智的天空。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细化评价模式:全员参与,主体互动,以获得练笔的最佳效果。

1.教师评价——权威型评价模式

改变评价模式,并不是说一味地甩手,放任学生自由批阅,传统的教师评价仍然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只是教师要从原来的篇篇过目的繁重劳动中改变观点,选择性的进行批阅,让其他主体也有参与评价的体验和乐趣。比如一学期20篇练笔,教师评价占1∕5,其他部分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评价效果的提升。

2.自我评价——自助型评价模式

自我评价是一种主动参与型很强的评价模式,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自我评价这种自助型模式正好真实再现了作品原有的风格,保留了作品原貌。同时,自我评价也促进了学生养成“文章不厌百回改”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反复修改中得到提升和进步。

3.同伴评价——沟通型评价模式

同龄人最懂彼此的想法,也是最容易沟通的群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巧妙利用他们平时就喜欢互相交流习作的特点,采用同伴评价不失为一种评价的好方法。分别采用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班级互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跳出自己看问题,走近他人长学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加主动地自我建构,从而正确的认识自我,起到了教师评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研究成果

通过一年的课题实践,我们在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摸索到了课堂练笔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与我校教学实际相结合,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

1、课堂小练笔,促教师教学相长。

(1)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课题实验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

更新,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的观念,在课题的带动下,每位实验教师都能够做到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认真积累各种资料,及时书写教学反思。教师能够站在全面发展学生的高度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训练价值,能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乐于表达。教师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时间,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2)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创造教育实验,并能撰写科研经验总结和小论文。我们组成员在教学活动中,都能立足课堂,把课内小练笔的训练当做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把握时机,因文而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组老师经常撰写论文、教学随笔、心得。沈娟美老师的论文《立足文本话练笔》获得了桐乡市2011年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论文《兴趣是写话最好的老师》获桐乡市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在学校网站上

发表。陈惠庚老师的《让小学生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和《多角度挖掘作文资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均在校级交流。钱佩蓓老师的《小练笔在写作中的运用》和《让评价点亮小练笔》获校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吴佳英老师的教学随笔《对于课堂小练笔的几点思考》在校园网站交流。陈惠庚老师在组内开设了课题研讨课《介绍我自己》,钱佩蓓老师也开设了课题研讨课《“水果”宝宝写话设计》,两节研讨课都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2、课堂小练笔,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1)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实,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也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我班级学生设计了“拓展阅读记录册”,里面要填写的内容: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最重要的动力。随文小练笔,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情抒发。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即使是程度稍差的学生也能写得像模像样。小练笔,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能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

(3)积累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阅读课堂上的每课一练笔,每课一得,则成为学生习作的练兵场。我们见证了学生的成长:积累的多了,背诵量大了,不但强化了学生的记忆,而且学生在习作中也有话可写,有事可叙,写作能力确确实实提高了。

(4)现场作文赛上大丰收,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课题组老师的努力下,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各级各类的作文比赛中,喜获佳绩。其中,在2012年迎“六一”即“节约压岁钱,读一本好书”读书征文活动中,我班高舒扬同学以“阅读,妙不可言”为主题,撰写的《阅读的味道》荣获桐乡市二等奖的好成绩,为学校荣获的桐乡市“优秀组织奖”贡献了一份力量。高舒扬同学的《共产党好》获市读书教育征文三等奖。在6月份的桐乡市作文现场赛中,我们五年级真是大丰收,一等奖6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鼓励奖2个。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

1、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仍然值得关注

课堂随文练笔的出发点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也并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很顺利地参与到课堂练笔活动中来。怎样激发他们的潜能,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引导与激励他们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中来,促进他们自身的进步,值得我进一步思考。

2、有关练笔训练的方法仍要探索。今后可进行创造性的习作训练方法研究,使形式更为多样,使学生更乐于习作,使学生的习作能力能够更有效地提高。

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教学研究》

3、《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4、《我们怎样教作文》 李白坚 张赛琴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ta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