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作文

更新时间:2023-10-09 18: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作文

阅读

现代文阅读

一、议论文 (一)文体简介

1、概念: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2、种类 (1)立论文

①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 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②要求:A、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 B、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 C、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2)驳论文

①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 阐述己方的观点。

1

②方式:A、提出论点 B、证明论点 C、总结论点 (二)阅读方法 1、把握论点

(1)明确: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分论点可有 多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先在文章题目、开头、中间、结尾处找,找不到 的话,则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3)注意:A、分清论题和论点。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 题,它是一个范围。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看法和主张。 论点应该是一个表述完整的判断句或表态明确的句子。B、 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材料包括道理、事实、数据、图表 等,是用来阐述观点、为观点服务的,要么是由材料引出观 点,要么是观点统率材料。所以,可以由二者的关系归纳概 括论点。当然,有的议论文既有中心论点,还有分论点,那 么有些材料就有可能是用来阐述分论点的,但所有的分论点 都是阐明中心论点的。 2、分析论据

2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 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 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 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 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 结果。道理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 理分析。阅读道理论据,应该从道理论据出发联系和道理 对应的事实,来验证这些道理如何证明论点。

3、掌握论证方法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证方法有一下几种:

(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 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 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 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 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

3

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 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全面地论证观点(主论点或分论 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 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 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 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 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 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 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 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 性,吸引读者下读。)

(6)归纳论证:也就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 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7)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 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 的论点。

4

(8)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 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9)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 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 还可以因果互证。

4、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1)思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 决问题(结论)

(2)结构:常见的论证结构表现为?纵式?和?横式?两种。 分析结构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循着作者的思路逐段 研讨归纳,理清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二是注意文章中的过 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性的词语,从中研究作者的思路;三 是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5、体悟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内蕴丰富、概括性强,在阅读的过程中 要结合文本深入体察,才能理解其涵义。还要注意体会议论文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哲理与情感统一的特点。议论文的语言 准确、鲜明、简洁、概括、严谨等等。可以从逻辑的角度体悟 其用词的准确、严密;从说理的角度体悟其叙述的概括、简洁; 从修辞的角度体悟其用词的鲜明、生动。

5

(三)常见题型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 的事例通俗易懂、有说服力地证明了……的观点。

(2)道理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 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 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和……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引用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 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增强论 证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分析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类型。答题要点:(1) 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性质是考 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就是证明与被证明 的关系。所以,规范答题格式为:这是……论据,在文中证

6

明了……的论点。

3、找文章的中心论点

方法:(1)看标题:有些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2)看开头:多数文章在文章开头(第一段)便提出 中心论点。

(3)看中间:文章中间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就是中心 论点。

(4)看结尾:有些文章在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5)自己归纳: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 终围绕……展开论述。

4、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两个角度:(1) 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 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 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 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 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 析。

5、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7

(1)修辞手法角度:要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并结合具 体语境来分析。

(2)论证方法角度:要掌握常见论证方法的作用,并结合具 体语境来分析。

(3)写作手法角度: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 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 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 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文句、文段结构上的作用 (1)总领全(下)文,引出下文; (2)总结上(全)文; (3)承上启下(过渡)。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回答。如开 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 参考下面的两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 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 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 论点……(或引出……的论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 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8

7、某个事例或名言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案就是事例或名言开始前的一句表明观点的话。 二、记叙文 (一)文体简介

概念: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 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 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阅读方法

1、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 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 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在写 人、记事、绘景、状物中,到底是以哪个为主。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 特点决定的。因为记叙文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 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 素。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 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 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辨叙术方式?,即辨析志读

9

文章的主要采用顺叙、倒叙,有无间有插叙、被叙或追叙等 叙述方法。

5、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挖中心思想?,目的是?理 解作品的意义?,这是记叙文在思想内容方面要达到的一个 终极目标。

6、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 特点方面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为自己的习作寻求 借鉴。这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语文表达方 式,象片、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文学手段,锤词炼 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记 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阅读时间有限,因此一般宜 结合记叙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特征.。 (三)常见题型

1、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 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 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 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 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 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 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

10

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举例子:列 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 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 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 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 么一回事,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3、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说?着作者的情感 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奇妙的克 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写的一篇科普文章。学习这篇课文, 既要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更要从中学习科学家在科学 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还要在此基础上, 对科学这把?双刃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精心组织材料,把?克隆 是什么??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克 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介绍得清清楚楚。但是作者又不限 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是融入自己的赞赏之情和严肃思 考。具体地说,本文既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科学知识,又展 现了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科学精神?,同时又引领读者 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阅读时,我们就要从课文中 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

16

句子,加以体味。

(三)常见题型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 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 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 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 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 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 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 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 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3)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 明更有说服力。

(4)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

17

影响等)。

(5)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 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 的特征/事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 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7)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 事物的××特点。

(8)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 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 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 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 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 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 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 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

18

的文章。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 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 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 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 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 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 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 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 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 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 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 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 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 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 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臵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

19

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 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 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 ?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 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 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 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 ?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 ?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 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 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 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sz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