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四区东西海朝语文一模汇编

更新时间:2024-05-31 18:00: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北京市东城区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

2013.4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内敛 各抒己见 干涸(h?) 岿(kuī)然不动 ..B.沉缅 伶牙俐齿 恪(ɡa)守 一蹴(cù)而就 ..C.诙谐 大放獗词 媲(pì)美 远见卓(zhuō)识 ..D.蜇伏 迥然不同 蜕(tuì)变 泰然处(chù)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有关部门在中国管辖的海域设置浮标,目的是进行海上气象观测,此举无可非议。 ....B.在城市的公厕供给量还未能满足老百姓需求的情况下,部分地区过分追求定量化的公厕卫生考核标准,这种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 ....C.针对我国一些地方炫耀消费蔚为大观,造成粮食大量浪费的不良现象,一些网友自发....组织起“光盘行动”,号召人们杜绝餐桌上的浪费。

D.因为没有统一标准,各家电影院对儿童观看电影的优惠幅度不一,对这种各行其是的....做法,许多家长希望能有一个规范的标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育专家提醒家长不要经常训斥孩子,这样时间久了,会使孩子感到厌烦并产生抵触情绪,等真正需要讲明道理时,反而产生不良后果。 B.日前,“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评选揭晓,获奖者中既有人们熟悉的英模,也有基层的平凡百姓,他们的事迹都强烈引起了社会反响。 C.为家乡的先贤撰写人生传奇故事,是作者长期酝酿并为之奋斗的心灵感悟和强烈愿望,也是孕育在作者心中多年的夙愿和未了的情结。

D.鉴于PM2.5只是一个字母词,不易被公众理解,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广泛征求意见,准备为其定一个科学恰当的中文名称。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唐时期是唐诗创作的高峰,名家辈出,既有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王维、孟浩然,也有边塞诗的代表高适、岑参,更有被誉为“诗仙”“诗圣”的李白、杜甫。

B.一般认为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北宋的柳永和苏轼分别是这两派的创始者,南宋的李清照、辛弃疾分别是这两派的继承者和成就最高者。 C.夏衍的《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组织材料,真实地反映了包身工的悲惨命运。

D.十九世纪的法国出现了两位文学大师,一位是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另一位是现实主义文学家巴尔扎克,代表作是《人间喜剧》。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对红外辐射有着非常强的吸收能力。 ②地球向外辐射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被“截留”下来。 ③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上,部分被大气层或者地面反射。 ④地球表面以及靠近地面的大气层,变得有如温室一般。 ⑤地球被照射后会以红外的长波方式向外辐射能量。

1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A.①②③⑤④ B.③⑤①②④ C.①④③②⑤ D.③④①⑤②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①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雄,十五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而曳之,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日之暮,二十一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去于庭中,直上有.木三十余尺,鼓翅哀鸣,飞而栖其树颠。

②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畏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里东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必长鸣命侣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③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④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取材于李翱《李文公集》)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貌若营群 营:迷惑 .B.而延颈喔咿 延:伸长 .C.义而介焉者 介:独特 .D.尚不与俦焉 俦:做伴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而又狎乎人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其一曰见食命侣 // 其孰能讥之乎 .D.客鸡义勇超于群//师不必贤于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已而竞还啄其粟 赶走(它)之后争着回来啄食那些粟米 B.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

难道不受它的好处就可以背叛它的情义吗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 D.昔日亦犹是焉 以前也是这样的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截冠雄鸡因外形独特而招人喜爱,受到群鸡的妒忌,不愿与它同食。

2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B.截冠雄鸡虽然勇猛好斗,但势单力孤斗不过群鸡,总是被群鸡孤立。 C.虽然被群鸡孤立,但截冠雄鸡在见到食物后还是招呼同伴一起享用。 D.作者由截冠雄鸡的遭遇联想到人世间一些类似的事情不禁发出感叹。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10. 作者认为这篇文章“可以作鉴于世之人”,意思是“可以给世人提供借鉴”。你认为世人可以从中借鉴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4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凤栖梧 兰溪 宋·曹 冠 桂棹悠悠分浪稳,烟幕层峦,绿水连天远。赢得锦囊诗句满,兴来豪饮挥金碗。 飞絮撩人花照眼,天阔风微,燕外晴丝卷。翠竹谁家门可款①?舣②舟闲上斜阳岸。 注:①款:敲打,扣。②舣:使船靠岸。 1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中“悠悠”和“稳”表面上写行船缓慢稳当,实际是写乘船人的心境悠闲。 B.“烟幕”二句写词人放眼所见:碧水连天一望无际,重峦叠嶂的山峰若隐若现。 C.“赢得”二句写出了词人触景生情后,雅兴顿起,边豪饮边吟诗的狂态和情致。 D.末二句写出词人因沉醉于山水忘归,只好停船靠岸,不知到谁家借宿的惆怅。 12.有评论者称“飞絮撩人花照眼”一句为词人作品中的佳句,请对此句作赏析。(4分) 答: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智 而 用 私 不 如 愚 而 用 公 故 曰 巧 伪 不 如 拙 诚 学 问 不 倦 所 以 治 己 也 教 诲 不 厌 所 以 治 人 也 所 以 贵 虚 无 者 得 以 应 变 而 合 时 也 冠 虽 故 必 加 于 首 履 虽 新 必 关 于 足 上 下 有 分 不 可 相 倍 一 心 可 以 事 百 君 百 心 不 可 以 事 一 君 故 曰 正 而 心 又 少 而 言。(取材于《说苑》)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于嗟鸠兮, !于嗟女兮, !(《诗经〃氓》)

②宗庙会同, ?赤也为之小,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③《谐》之言曰:“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④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去来江口守空船, 。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王安石《游褒禅

3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山记》)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①乡土小说的现代审美特征,决定于现代乡土小说的内质。对现代乡土小说内涵与外延的不同厘定,会对其现代审美特征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论概括。“乡土文学”虽然至少包含着广义的(指文化意识范畴)和狭义的(指题材范畴)两种,但就乡土小说而言,惟能明确狭义的规范,才能标识乡土小说文体的边界,凸显其现代审美特征,从而能够准确地叙述出它的历史性状态。

一、乡土小说的题材阈限

②典范意义上的现代乡土小说,其题材大致应在如下范围内:其一是以乡村、乡镇为题材,书写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生活;其二是以流寓者(主要是从乡村流向城市的“打工者”,也包括乡村之间和城市之间双向流动的流寓者)的流寓生活为题材,书写工业文明进击下的传统文明逐渐淡出历史走向边缘的过程;其三是以“生态”为题材,书写现代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区别乡土小说的题材阈限,就是明确乡土小说的外延,从而确定乡土小说文体的边界。如果没有较为明确的题材阈限,乡土小说便名存实亡。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所勾画的题材阈限还会有所变化。

二、乡土小说的基本形态

③有着较为明确的题材阈限的乡土小说,通常有三个不同的书写侧重点:一是揭示乡村文化的氛围,二是描写农民的文化性格,三是深刻地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本质特征,达到改造国民性的高度。就这三个侧重点而言,由于实际情形不同,我们不能说因为选择了哪个侧重点就决定了作品的质量。由三个侧重点可以概括出乡土小说的三种基本形态:乡土文化小说,乡土性格小说,乡土精神小说。这三种形态的乡土小说的共同点,除了要有较为明确的题材阈限之外,就是要致力于“风土人情”的描写。如果忽视用“地方色彩”和“异域情调”来规范乡土小说的基本特征,乡土小说就很难与农村题材小说划清各自的边界。

三、乡土小说的外形内质

④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和落差性,深蕴艺术的魅力与生命力,也就永远是乡土小说表现的广袤空间。“地方色彩”与“异域情调”交融一体的“风土人情”,可以展开为差异与魅力共存的风景画、风俗画和风情画。“三画”既是乡土存在的具体形相,同时也是描绘乡土存在形相的的乡土小说的文体特征。乡土小说书写浓墨重彩的风景画、风俗画与风情画,将之与奇诡无常的人生结合,不仅能给人以审美享受,而且可以实现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如果说“三画”这一美学形态主要呈现为现代乡土小说的外部审美要求,是现代乡土小说赖以存在的底色,那么,作为“三画”内核的自然色彩、神性色彩、流寓色彩和悲情色彩这一美学基调,便是现代乡土小说的精神和灵魂之所在。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幻,现代乡土小说的“三画四彩”审美特征都将在演变中保持着自己的基本形相,成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比较恒定的内在质素与外在叙述模态。

(取材于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

注:阈,yù,泛指界限或范围。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乡土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含义,而现代意义的乡土小说只有狭义一种的含义。 B.乡土小说的题材阈限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所变化,但仍然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边界。 C.不同的书写侧重点,形成了乡土小说的不同形态,也决定了它们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D.表现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和落差性,是乡土小说的基本创作要求,也是其最终目的。 16.把文章第③、④两段的小标题填写完整。(每空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

4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17.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请概述什么是“乡土小说”。(5分)

答:

五、本大题共4道小题,27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当人遇见猫

朱天心

①一年前此时,我正疯狂地四下找寻走失的麻瓜。我先逐栋逐户按遍屋后数栋十五层大楼公寓社区的对讲机,询问有没有捡到一只黄虎斑、短尾的小公猫。绝望之余,第一次拜托友人利用公器处理这猫狗小事,在他们的广播节目,网站,报纸……那一段时日,熟不熟的人见面第一句都是:“麻瓜找到了吗?”于是我开始十分不安,认为占用了也许更该用来寻找失踪小孩的渠道——当然,对很多视猫狗为子女的人来说,此二者并没什么差别,对我而言却复杂得多。

②除了麻瓜,其实家中同时另还有五只猫九只狗,多年下来,大约维持这数量——这大约是我们生活品质容忍的极限,因为无论季节晴雨,猫狗皆与我们同处一室——与其说是因为喜欢而收养,不如说是因为同情。路边墙角被丢弃的冻饿着的生命的恐惧张皇的眼神,永远比任何抱在怀里、收拾打扮得像填充玩具的宠物更能哐啷一声击动我的心脏,副肾上腺素急速升高,恨不能立即统统带回家。

③通常,猫不占空间,不需考虑太多,我也没有什么收留标准,各种品种、各种遭遇的猫都收养。有邻人用垃圾袋装来的奶猫,也有连猫带箱子偷偷放在我们家门口,附上一包猫饼干和一纸条,上写着“我叫kiki”的黑成猫,养了七八年,至死我们都不知道它的性别和年岁……

④麻瓜也是这样来的。暑假中,邻人小女孩单手握抓着猫肚皮,猫震天鬼叫地老远上来,我们闻声出门探看,小女孩说,学校传达室的母猫生了四只小猫,小女孩和同学一人勉强带一只走,估计爸爸会在她明天去上才艺班时偷偷扔掉,所以拜托我们收养。

⑤麻瓜头两天沉静地在沙发椅背高处目不转睛地观察,不再害怕也不盲动,且很快弄清了居家的地形地物。我每每遥远地与它四目对上,它立即发出只有我一人听得懂的猫言:“你,出来一下。”通常我推门到院子时,它已等着了,以我当练习捕杀对象,展开它的早课。

⑥麻瓜并不与其他猫厮混,也不给人抱。

⑦我爱上的猫,长大了便像狼一样地独来独往,往往离家不知所终,毫无例外。对此,我岂没做过努力?尤其一到我最害怕的春天,便日日陷入挣扎:到底要不要把门窗关上暂不让它们自由出入?

⑧春天出太阳的日子,往往我与坐在窗台上望远的猫肩并肩,偷偷打量它的侧影。它

的眼睛肃穆极了,看了胆怯起来,不以为有权利干涉它的“天赋猫权”。天人交战的结果,总是打开窗子,随它。

⑨我早早察觉麻瓜的野性,便狠心给它做了结扎,但是春天照样强烈吸引它。偶尔彻夜不归,那夜我一定轻易被远近的猫凄厉高亢的打斗示威声惊醒,努力分辨其中可有麻瓜的挨扁声。

⑩麻瓜爱尾随我出门,企图跟我去我要去的地方,如同夜间我极想知道它的去处。 ?我希冀以吃来留住它。只要我在家的时候,每隔几小时总要望空喊它回来吃食,有时

5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见它吃得起劲,我便一旁趁机进言:“我看我们还是不要去当野猫的好,是吧?”

12我介入它的生活过多,○理性地这样劝慰自己,感情上,却完全无法想象日后可能再看不到它一眼。

13但我猜想,一定也有人会想,有那么多的失业人口、被弃养的老人……甚至非洲、印○

度、阿富汗的饥童,类似我等这么做太妇人之仁。

14面对质疑,○我甚至是有意地让自己不坚硬起心肠。我想把自己的心养得像丰子恺说的,“连一层纱布都不包,我看见常是赤裸裸而鲜红的。”但愿这些倒霉透顶生在我们这里的猫狗能在它们生命中有限的和人的接触中,至少有那么一次,是温暖的,和善的。

15在麻瓜出走半年后的台风前夕,○一个小女孩又从学校抓了一只灰色虎斑小狸猫,我们给它取名纳莉。 16纳莉年纪小小,眼神好似老虎,我偷偷喊它麻瓜妹妹,因为它所有行为模式与麻瓜一模一样,野归野,但因为是女生,春天过了一半,窗户开着,它并没有打算出走的迹象。 17我心存感激,感激这些如此狂野独行的生灵,愿意不时与我暂处同一个屋檐下。 (取材于作者同名散文,有删改)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的麻瓜是一只沉静温顺、聪明可爱的猫咪,作者因为喜爱而收养了它。在它走失之后,作者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之中。 B.相比那些被精心喂养、按照人类意愿打扮起来的宠物,作者更加关注街头的流浪动物,并因同情其遭遇而收养它们。 C. 文章第13段中,作者提到人类的种种不幸,为自己收养猫狗进行了辩解,也讽刺了邻居、小女孩父亲这些人的冷漠无情。 D. 作者带着对猫的深情,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了自己和爱猫麻瓜的生活,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动物生活习性的尊重。 E. 文章结尾处写到“纳莉”的出现,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和猫的“情缘”将会继续下去,也起到了呼应题目的作用。 19.第14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面对质疑,我甚至是有意地让自己不坚硬起心肠”?(5分) 答: 20.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以“当人遇见猫”为题目有何深意。(6分) 答:

21.文章结尾说“我心存感激,感激这些如此狂野独行的生灵,愿意不时与我暂处同一个屋檐下”,结合文本,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这句话带给你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2

分)答:

6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在大自然中,每当冬天来临,有的动物就会吃饱喝足躲进洞穴,度过这寒冷的季节;有的动物会成群结队地迁徙,到一个温暖的地方过冬。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7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语文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A 2.C 3.D 4.B 5.B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6.A 7. D 8.B 9.A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10. (4分)答案示例:世人应明白不要嫉妒才能超过自己的人;遭人忌恨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操守。

11. (3分)D

12. (4分)答案示例: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柳絮漫天飞舞的情态,用“照”字表现出花朵色彩艳丽。动静结合,共同组成了春天美景的画面,表现出作者对眼前美景的喜爱。 13. (5分)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冠虽故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上下有分/不可相倍/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故曰/正而心又少而言。 14. (8分)①无食桑葚无与士耽②非诸侯而何 孰能为之大③鹏之徙于南冥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④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⑤绕船月明江水寒 梦啼妆泪红阑干⑥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以上答案以课本所取版本为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5.(3分) B

16. (4分)答案示例:①基本形态 ②外形内质

17. (5分)答案示例:乡土小说是以农耕或游牧生活、流寓者的流寓生活、自然生态为题材,通过描摹乡村的风土人情,揭示乡村文化氛围、农民性格、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小说。

五、本大题共4道小题,27分。 18.(4分)A C

19.(5分)【答案要点】是为了让自己仍然保有一颗赤子一样柔软和真诚的心。是为了让被人类抛弃、伤害的动物得到一点儿温暖和善意。

20.(6分)【答案要点】给读者一种人与猫偶然相遇的美妙感觉。以此为题,告诉人们应该善待动物,给它们温暖和善意。以此为题,显示人类和动物是平等的,人类不是动物的主人。 21.(12分)略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2.作文(60分)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来到零口的北面,看到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在啄食有的在饮水,又与人很亲近。我觉得很有趣,便捧出粟米扔到地上叫鸡群(来吃食)。有一只公鸡,被人截去了鸡冠,看起来好像是统领这群鸡的,(它)向着我跑过来,看到粟米就发出长长的啼叫,好像在招呼其他的鸡。鸡群听到叫声一起朝粟米跑过来,来了以后(它们)却都讨厌(那只)被截去鸡冠的公鸡,鸡群向它发动攻击,拖拉着它,将它赶走。赶走(它)之后(再)争着回来啄食那些粟米。天色已晚,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厅堂前的梁上。被截去鸡冠的公鸡又来了,好像依恋着伴侣一般,想要飞上梁(和鸡群)一起栖息。(它)抬起头看了看,回转身望了望,低声叫了叫,又高声的鸣叫,然后伸长脖子发出喔咿的叫声,它的声音(听起来)非常悲哀,然后就离开了。(它)来到庭院之中,院中有高三十余尺的大树,(它)张开翅膀悲伤地鸣叫着,飞上树顶栖息。

8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我觉得非常奇怪,问道:“鸡,本来是养于家中的一种禽鸟。具有五种德性。其中一种是看见食物就呼唤同伴来吃,这就是义,被截去鸡冠的公鸡就是这样,其他的鸡不都是听到它的呼唤才来的吗?为什么来了以后又都厌恶召唤它们的鸡而要将它赶走呢?这难道不是得到它的好处却背叛它的恩惠吗?这不怕丧失了见到食物就呼唤同伴的德性吗?而且为什么其他鸡在一起栖息却又不让它一起做伴呢?”有个人告诉我说:“那只被截取鸡冠的公鸡是一只外来的鸡,是我们东边一个姓陈的村夫家里养的鸡,与它一起的母鸡死了,姓陈的人就将他寄养在我养的这一群鸡中。(它)很勇猛而且很会打架,我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和它较量的,因此这一群鸡都讨厌它不愿与它同吃同睡。(它)虽然勇敢善斗,(但)也打不过那么多鸡,因而常常独来独往。但是(它)发现食物从来不自己先吃,一定要呼唤其他的鸡来。那一群鸡虽然依靠它的呼唤,(但)来了之后,反而将它赶走,以前也是这样的。这只被截取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回报,但他的行为未曾改变过。” 我听了这番话,感到很迷惘心中又很感伤说:“禽鸟是微小的动物,其中也有单独承受天地精气,重义而与众不同的。这只外来的鸡义气和勇气超过其他的鸡,群鸡嫉妒它,尚且不愿与它做伴,何况人呢?何况朋友呢?何况亲戚呢?何况同乡呢?何况同事呢?由此看来,天地之间鬼神、禽兽、以及万物变化的状况,难道可以躲避(这种遭遇)吗?”

我对这件事感到悲哀,于是记下这件事,用来提醒我自己,也可以作为世人的借鉴。 断句参考译文:

聪明只用于自身,不如愚笨为大家着想,所以说:聪明虚伪不如愚笨忠诚。勤学好问不知疲倦,是提高自己的方法;教诲引导不怕麻烦,是帮助别人的好方法。所以崇尚谦虚的人才能够应付各种情况并且很合时宜。帽子虽是旧的,一定要戴在头上;鞋子虽是新的,一定要穿在脚上。上下是有分别的,不能违背。一颗忠心可 以侍奉众多的君主;百颗不同的心不可以侍奉一个君主。所以说:你的心要正,你的话要少。 诗歌鉴赏:

开头一句说,船儿分开波浪,平平稳稳地前进,用“桂”修饰“棹”,说明这是一只装修精美、小巧玲珑的游艇;“悠悠”,说明船儿走得不紧不慢,反衬出船上人悠闲自在的情景。“烟幕层峦,绿水连天远。”这是词人在船上看到的景物,烟雾缭绕中群山起伏连绵,湖上荡漾的绿水一望无际,一直伸向远远的“天边”。风光美好,景色宜人,词人心旷神怡,不免诗兴大作,“赢得锦囊诗句满,兴来豪饮挥金碗。”美好景致的感染,使他灵感顿至,得到了不少优美的诗句。“赢得”,获得、得到;“满”,极言其多。创作的收获,使他得意之极,于是挥动“金碗”,开怀畅饮。“挥”字生动地写出饮酒时踌躇满志,兴高采烈的神态。诗句盛满“锦囊”,不免有些夸张,但这种夸张手法用得恰当,“莫不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也。”(《文心雕龙夸饰》),所以读起来自然贴切,绝不会感到“言过其实”。 过片之后,继续写景,同时表达词人的感受,曲折回环,极其细密。“飞絮撩人花照眼”,“撩”字和“照”字,把漫天飞舞的柳絮和五彩缤纷的花朵写活了。本来,“撩人”也罢,“照眼”也罢,是人的主观感觉,此句中的“人”,反而变成了被动者,“飞絮”和“花”反而成了“使动者”,似这样构思奇特、新颖的句子,可谓神来之笔。“天阔风微,燕外晴丝卷”两句,进一步写出天晴朗、风和日丽的时令特征,辽阔的天空,细微的云丝,本是静境描写,但有微风吹拂,燕子飞舞,又使静中有动,“外”字分明地勾勒出景物的层次,放眼望去,燕子是在“卷”着“晴丝”的碧蓝的天下飞翔的,因此才说是“燕外”这两句用字恰到好处,颇见功力。另一方面,也说明词人观察细致,因此能用了了数字,绘出符合生活真实的画面。 “翠竹谁家门可款?舣舟闲上斜阳岸。”一边观赏风景,一边饮酒赋诗,可知时间过得很快,夕阳西下,该回去了,遥望岸上,于是他想到,那绿竹掩映的人家,谁家可以款待我呢?想必那其中有他的熟人和亲友住居的处所,大概他已经考虑成熟,于是驱舟上岸。尾句与首句相呼应,从内容来说,叙述完了整个游程。由小船“分浪稳”起,到小船在“斜阳”中泊岸止,这样写就人的审美心理看,顺乎常情,且使

9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全词上下贯通为浑然一体,结构更臻完善。

北京市西城区2013年高三一模试卷语文及答案

2013.4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撕杀 无事生非 祈祷(qí) 乘人之危(chang) B.妥帖 再接再励 发酵(xiào) 沐猴而冠(guàn) C.涣散 有恃无恐 框架(kuàng) 卓有成效(zhu?) D.联袂 众志成诚 倾轧(zhá) 牵强附会(qiǎ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要防止出现“高考移民”现象,影响社会稳定,扰乱教育秩序。

B.近年来,原创剧本少、主题雷同、过度追求票房和频遭盗版等原因,将导致中国电影的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C.随着出境游人数迅速增加,中国人海外购物量持续增长。中国游客的“全球购”在有力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高了部分商品的价格。

D.实验显示,燃放鞭炮产生的PM2.5平均浓度约为正常空气浓度的5倍,最高可以达到66倍左右,约等于堵车时汽车尾气的排放浓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学校设定教学课程及其内容,要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学生出现因学习内容过多而造成的粗枝大叶、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等现象。 B.原以为莫言这次去斯德哥尔摩能脱稿“裸讲”,一展中国文学老青年的风采,结果莫言老师却四平八稳地念起了稿子,这实在深孚众望.... 。

C.过年过节,花销多些是应该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收入身体力行....,千万不要过度消费,那样不符合我国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D.每次考完试,在讲评试卷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总是特别善于小题大做,旁征博引....,从而使我们可以准确深刻地理解这道题。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动物,尤其是高级动物有没有思维?过去,很多人都认为思维只是人所具有的, ,它们没有语言能力,而离开语言何谈思维呢。绝大多数动物的确傻得不能再傻, ;但有些动物确实明显地聪明, 。人们一度认为只有人能够制造并利用工具, 。谁能说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思维的成分呢? ①若只用条件反射来解释是非常困难的 ②动物只是简单的条件反射 ③要证明它们没有思维是非常容易的 ④现在发现某些动物也有这种能力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 ④③①②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陆游,南宋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品中,既有表现他政治生活感受的《书愤》,也有表现他不幸的个人情感生活的《钗头凤》。

B.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一般来说,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都是元曲的代表作家。

10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C.《三国演义》是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它既一定程度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面貌,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艺术加工。

D.俄国作家契诃夫的《项链》和中国作家鲁迅的《孔乙己》,都是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主人公的命运都折射了其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上勤而抚之,民虽东西就食,未尝嗟怨。五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河内人李好德得心疾,妄为妖言,诏按其事。大理丞张蕴古奏:“好德被疾有征,法不当坐。”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蕴古贯在相州,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情在阿纵,按事不实。”上怒,命斩蕴古于市,既而悔之,因诏:“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刑。”

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但未有著令。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贞观五年十二月)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唯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

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于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上皆赦之。(取材于《资治通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行旅不赍粮 赍:持有,携带。 B.诏按其事 按:按照,依据。 C.虽情在可矜 矜:哀怜,同情。 D.上尝与侍臣论狱 狱:案件,官司。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上勤而抚之 而不敢违法 B.流散者咸归乡里 见应死者

C.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 期以来秋来就死 D.君为之彻乐减膳 行刑之日 8.下列全都能体现太宗政绩的一组是 ①民虽东西就食,未尝嗟怨

②上怒,命斩蕴古于市,既而悔之 ③朕庭无常设之乐 ④由是全活甚众 ⑤闵之,纵使归家

⑥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⑥ 9.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贞观五年出现的太平景象固然与粮食丰收有关,朝廷的政策也起了很大作用。 B.唐太宗一怒之下错杀张蕴古的事件直接促成了死刑五覆奏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11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C.五覆奏指的是死囚刑前二日两覆奏,行刑当天还要三覆奏,以保证不错杀人。 D.唐太宗慎施死刑一则是吸取亡隋滥杀无辜的教训,一则也说明他有怜悯之心。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天 下 不 诉 而 无 冤 不 谒 而 得 其 所 欲 此 尧 舜 之 盛 也 其 次 不 能 无 诉 诉 而 必 见 察 不 能 无 谒 谒 而 必 见 省 使 远 方 之 贱 吏 不 知 朝 廷 之 高 一 介 之 小 民 不 识 官 府 之 难 而 后 天 下 治。 12. 野人送朱樱 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霑门下省②,早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③。

[注] ① 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霑:即霑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 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以西蜀村民送朱樱为由,表达了作者寄寓蜀地时较为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全诗用语总体平易,寓意耐人寻味。 B.“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作者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C.“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作者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的弱点,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D.“万颗匀圆讶许同” 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2)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此日尝新任转蓬”一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4分) 实用文阅读 在“门”的背后

取象于物,以字形与物象的相似为理据,是汉字造字法的特点之一。这样造字的好 处是,直观、易识。面对一个就像画一样的生字,即使不能精确识读,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比如认得“水”,就大致知道凡以水为偏旁的字,比如江、河、湖、海等,都与水有关系;认得“木”字,就可知松、柏、桃、柳这些以木为偏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于是每一个汉字仿如一个家族,有始祖,有子孙,记住源头,便知结果。

“间”初生时,是被写成像画一般的“”,其形就像月光从两扇门中透入。后来篆文将月移到门中,遂变为“閒”,再后来,改月为日,又至简体,就成我们今天看见的“间”了。间的本义指门缝,后引申为“中间、空隙”,再后又引申为动词“隔开、间离”,再后来,其意与其他汉字一样,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得到衍生。“间”就是因门而生的,可谓门之子。每个以“门”为部首的字,再与另一个字组合,又会生成无数的词语,正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语言文字会影响人的思维,这已经是学界的一种共识。象形文字,因其字与形与意的高度一致,导致中国人善于形象思维。拼音文字因其抽象性,培养了使用者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以形象思维为思维方式的人,会有由此及彼、由象生意、由个体代整体的文化特点。我们还以与门有关的字为例。古时没有门锁,但是在门内安装一根可以活动的横木,把两扇门拴牢在一起,就可以代替锁关门了。我们来看“关”的金:“關”,正是两根门闩各自插进栓孔里

12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的样子,因此关的本意就是门闩。一扇门是否能关严实了,门闩是关键,因此延展开来,“关”就有了“控制出入的要害部位”和“控制出入的人”之意,比如关隘、关卡、关口、守关等等。于是过关与守关,都变得极不寻常,有了英雄和浪漫的色彩,比如“过关斩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样的言语,谁听了都会景仰佩服。而“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诗句,读来就更令人心生豪情。“关”还有更绝妙的联想:但凡要害部位都是不易通过之地,不易度过的时日,于是“关”字一族又添了新成员:年关、鬼门关、牙关。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在他的《语言论》一书中有一句很精辟的话:“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汉字直观、易识,能使我们精确识读每一个生字。 B.汉字的意是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而不断演变发展的。 C.由图画发展而来的汉字能培养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D.一个汉字的本来意思和后来衍生出的意思差别不大。 15.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汉字造字法取象于物的特点说明汉字字形都和物象相似。 B.许多汉字可以从字形联想到它的字义,特别是它的本义。 C.从“关”字可以看出,有些汉字延展后会令人心生豪情。

D.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的话可以说明汉字是具有文化内涵的。

16.请运用文中提到的观点及分析方法,在画线处填上相应的内容,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6分)

大地清明 周伟

又是一年清明时,我和许多人一样,总是如期而至。

我们一起向杨里塘的老祖坟山上走去,向青草更青处走去,去赴一场人生的盛宴。祖先们,仿佛都从泥土中醒来,长幼有序,排排坐定,喜笑颜开,把酒话桑 麻。谈起去年土里的收成,今年的新打算。问起猪牛鸡鸭好不好养?娃儿出息没出息???主事的,就一五一十向祖先们禀告,生怕漏掉一丝春天的讯息,大地上的 甜美。

我们做晚辈的,依次,一一跪拜下来,跪成一地嫩绿生鲜的蔬菜瓜豆。祖先们见了,一起好欢喜呀。我偷偷地抬起头来,一眼瞥见奶奶端坐对面。奶奶,还是那般清和、安详,比安详还安详,比温暖还温暖,与清明更清明,与美好更美好。

方圆几十里,谁都知道奶奶。只要一提起她,总有人接茬:喔,善塘铺里的奶奶??不管大人、小孩,大家都喊她奶奶,盛赞她的种种美德,传说她的许多善 事。我家的房子紧靠路边那口荷塘,塘边几棵大树,枝繁叶茂,像一道绿色的屏障。一条阡陌小路,载着浓浓的绿荫,晃晃悠悠地伸到我家的门前。阳光下的走廊 上,总是坐着和蔼慈祥的奶奶。这无疑是个好去处。过路的,闲聊的,认识的和不认识的,见了奶奶都亲热地喊一声,便能喊出奶奶的笑声,和奶奶的茶水与坐凳。 要借个物什,或者手头短缺点油盐钱,有奶奶在,只要一开口,都不会落空。碰上吃饭时刻,还会被硬拽着坐到饭桌上??我问奶奶,你这样有求必应,救苦救难, 不就是大家敬奉的观世音菩萨吗?奶奶瞬即用眼神制止我,说,可不能乱说,哪敢比啊?奶奶说,我们是善塘人,善字当头,一心向善才是。你们长大了,不管走到 哪里,都要记住自己是善塘人,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只有这样,你们一生,才能坐得住,站得稳,行得正,走得远。

奶奶还说,你们都是农家娃,切莫忘了出身,切莫忘了归家的小路和乡下的禾田。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在一块块禾田间走走。走进禾田,你们就会感受到春 天的脚步。一田汤汤的白水,随着清新的泥土哗啵哗啵地翻转着;一蔸蔸嫩绿的秧苗,莳下去,莳下去,星

13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星点点地起绿??荷锄一杆烟的功夫,只见一块块禾田, 拔节,铺成齐腰深的一片片绿毯,你连我,我连你,放眼望去,无边的绿毯接到天边去了。到秋天里,落下满地的金黄,乡亲们个个兴高采烈,村庄上空飘荡着和和 美美的气息。有一天,我边走边语:禾禾禾,和和和??我忽然发觉:乡下的禾田,熟悉的禾田,原本一直都是那么的和谐!齐齐整整也好,累累垂垂也好,绿汪汪 也好,黄澄澄也好,抑或是冬天的一片空旷也好,铺在乡村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幅乡村最美的画图,美得自然天成,美得无言、无缺。这禾田,这和谐,是不是 一直在向我们昭示着什么?奶奶没有说穿,奶奶只要我们常回家看看,在禾田间走走。也许,只有如此,我们一颗浮躁喧嚣的心,才能宁静、清醒、觉悟、明慧。和 谐心灵。心善就是天堂。

奶奶一生,吃苦、耐劳,能干,聪慧,虽然文化不高,认不得多少字,却把一切都看得清明。每天大清早,奶奶都要我去村头老井挑水,把家里挑得缸满桶满。 奶奶常说,越早水越清,越早水味越正。小时候挑水的情景,我记忆犹新。第一回挑水,挑了大半桶,水总是免不了淌出来。第二回,少挑了许多,想是不会淌出来了。 挑起来,一路轻快,欢喜到家。回过头一看,哟,星星点点,湿漉漉的,怎么淌了一路?第三回,奶奶要我把桶子里的水满上,再看看。我依了,竟然没再淌出 来。奶奶满意地摩挲着我的小脑袋,说,看,看看,一桶水不淌,半桶水淌得厉害。挑回来,一身汗,我伸勺一舀,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干,手一抹嘴上的水珠,骄 傲地看着奶奶。奶奶又笑着问我,甜么?我一回味,果真甜,以前咋没觉出井水的清甜来呢?奶奶看着我一脸的疑惑,说,就是嘛,自己挑的就是甜哩!??星光、 月色、青草、露水、虫鸣、狗吠、鸡叫、鱼肚白,天天一天,奶奶总是吱呀一声第一个推开大门,看得很远、很远,然后,清清朗朗地大声告诉我们:山青水清,人 勤水甜,大地清明?? 小时候,奶奶还跟我讲,奶奶是伟宝(我的小名)的奶奶,也是大家的奶奶。奶奶这样说,果真也是这样做。有好东西吃,总是这个一点,那个一点,一个小孩 不漏地散发着。谁家小孩听话了,奶奶就轻轻地摩挲着他的脑袋,不停地夸奖;若是哪个犯错了,也从不偏袒哪个,对我也一样。那个时候,我很是不解,别人的奶 奶就是别人的奶奶,我的奶奶就是我的奶奶,怎么也是大家的奶奶呢?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奶奶还总是那样絮絮叨叨,对我们小孩说:你们还小,要懂事。本事不是娘肚子带出来的,要靠一分一分地积攒起来,攒鸡屁股(鸡蛋)一样,攒足本钱了,心 里有底,就会遇事不慌、处变不惊。本事,是壮身的,多了,不压身;少了,挠头掏手心都不行,手心上哪能煎出个鸡蛋来?本事,少不得,也虚不得。虚了,再 装,打肿脸也充不上个胖子来??其实,奶奶对我们并不是太严格,对我们的玩耍也只是适当地加以管束。很多时候,她都是由着我们一班细伢子蹦蹦跳跳,带着我 们一起去看热闹、赶场面。

有时候,奶奶还会带着我们去爬屋后晒谷坪边的小山头。爬山时,她又絮絮叨叨,说,要昂首,要挺胸,眼要看前方;向上,向上,再向上,不得停歇。做人做 事,都得这样!??我们站在山巅,一齐向山那边喊,喊得群山响应,林海阵阵。眺望远方,满目翠绿,万物迎春,千山时花。静下来,我们躺坐在软绵绵的山坡 上,看着弯弯曲曲上山的路,一阵绿色的山风拂过,心身清怡。奶奶说,你们以后要爬的山还会很多很多,要一直保持今天这样向上的好心情。我们一个个似懂非 懂,鸡啄米般的头点个不停。现在,体味体味、琢磨一下,那时的心情,是不是应该就叫“向上的绿色心情”呢。若真是如此,在今后人生的爬坡中,我们一定要时 刻保鲜着这份“向上的绿色心情”。

奶奶说,春天了,春天了,大地迎春,大地仁春。奶奶认得“仁春”二字,我也从小认得“仁春”二字。奶奶就叫王仁春,她有一个小小的印章,字虽小,笔划 也细,却一笔一画,清清楚楚。奶奶常常拿着这个小小的印章,三不三(家乡土话,意即不时)地又拿回一张手掌宽的纸片片(汇票)。然后,奶奶郑重其事地戳下 一个个红砣砣后,我们一班细把戏

14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就会有好吃的、好玩的。那个时候,我们围着奶奶,踮脚看着那张小纸片,全神贯注地盯着那个小小的红砣砣。奶奶笑了,笑得很 开心,用手指指着,说这是个“仁”字,说这是个“春”字。“仁”字是什么?是一个人正直地立着,说一不二。“春”字是什么?是三个人过好日子哩!我们一个 个不解。奶奶要我们一个个伸出手掌,用手指头在我们每个人的手心里一笔一划写着,肉肉地,痒痒地,温温地。奶奶说,仁嘛,左边是个立人旁,右边是个“二” 字;春嘛,分开来,上边是“三”、“人”,下边是个“日”字。我们一个个恍然大悟,都跳起来,一个个像中了彩一样,连声说,就是嘛,就是嘛。奶奶说,三个 人过好日子,就是你们的爹,你们的娘,还有你们这些小把戏。讲文一点吧,就是男人、女人和孩子;讲大一点吧,就是天、地、人,泛指天上的神仙、地下的鬼魂 和大地上的生灵。我们听不了这许多,一个个都急急地问:奶奶,奶奶哪去了?奶奶笑着说,我在看着你们,你们一家家在过着好日子就好。别管我,我开心还来不 及哩。

后来,我们一班细把戏一个个都离开了乡下。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回乡下去看奶奶。奶奶很高兴,絮絮叨叨说她敬过神的,神灵的保佑!她说神灵得很,不然你 们都身体硬邦邦,精神兴旺旺,工作顶呱呱,平安无事的一个个!奶奶送我们走时,要送好远,一程又一程,看着我们说:你们赶上好时候了,要攒起劲!别老想着 奶奶。边说边回过脸去。我问:奶奶,你怎么了?奶奶擦着眼睛,爽朗地一笑,说:奶奶高兴着呢!走,走好!奶奶会敬神保佑你们的。奶奶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疑 惑,说,傻小子,你们记着,神就是自个儿!这样,啥都不怕,啥都不愁。又很响地拍着胸脯,让人不能怀疑。是啊,春来自意,月安于心!

奶奶的絮絮叨叨,就如同她的那架纺车,咿咿呀呀地,悠扬而绵长,一直唱到火塘边的油灯快干的时候,还是那样地好听,令人动情。奶奶要走的时候,把我叫 到她的床前,絮絮叨叨:“人嘛,一生一世,就两个字,一个是生,一个是死。生就好好地生,死就静静地死。心存清明,一世淡好。”奶奶还说,“想奶奶了,有 什么好事,有什么委屈,有什么疑惑,清明那天,都要一古脑儿告诉奶奶,让奶奶放一百个心。”奶奶说得平平淡淡、安安静静,眼角竟还露出浅浅的一丝笑意。听 到这里,我心酸了一下,眼里簌簌地掉下几滴热泪。我动情地品 味着奶奶的絮叨,心海汹涌。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山青水清人更亲,故乡星星亮晶晶,雨相心想梦清明。 也许有人会问:众生芸芸,置身尘世铅华中,人生看得几清明?

想想,其实,如奶奶说的一般,简单明了——心路静好,大地清明,九天敞亮。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篇,用一个“总是如期而至”,表明清明祭祖这件事在家乡人们心中的重要。 B.奶奶通过挑水一事巧妙地告诫“我”,只要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就可以做好一切事情。 C.第9段中,写奶奶的絮絮叨叨如同她的纺车的咿咿呀呀,旨在表现奶奶为人的勤快。 D.文章采用倒叙手法,中间辅以插叙,由清明祭祖引出对奶奶生平和处事原则的回忆。

E.文章使用比喻、排比和想象等手法,使表达生动,文章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18. 结合文章,说说文章第三段画线语句使用的妙处? 19.文章为何以“大地清明”为题?(6分)

20. 结合文章,解释“置身尘世铅华中,人生看得几清明”的含义。联系你的生活体验或其他阅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2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 “我”,是每个人在考虑具体问题乃至面对整个人生时常常顾及的概念。对自我的淡化或强化,表现在生活的 诸多方面,我们常常面对“无我”与“有我”的拷问。 ??请以“‘无我’还是‘有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5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2013北京西城高考语文一模试题 参考答案

1. C 【A.厮杀 乘人之危(ch?ng)B.再接再厉(再接再砺)发酵(jiào) D.众志成城 倾轧(yà)】

2. C【A.语序应为“扰乱教育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且调整后,应在“扰乱”前加主语。 B.“将导致”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矛盾。D.“最高可以达到”与“左右”不搭配;“约等于堵车时汽车尾气的排放浓度”具体指向不明 】 3. A 【B.深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此处应为“令人大失所望”。C.身体力行:亲自去做,努力实行。此处应为“量力而行”。D.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 】 4. A 【从第一空前面文字的表述看,第一空填入的内容应该是动物没有思维能力,或与前面的“过去”相对,写出“现在”的新看法,所以只能选②或④,但第一空后的内容与④矛盾,故只能选②。第四个空前面的“一度”和④中“现在”照应,其中的“动物也”与上文“只有人能够”对应。综合考虑四个句子,故选A 】

5. D 【文学常识。在时代上,本次涵盖的是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中外短篇精品。在内容上,内容理解,常识识记,对应。】 二. 6B 7 B 8 D 9B 文言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关中地区闹饥荒,一斗米值一匹绢;(贞观)二年,全国闹蝗灾;(贞观)三年发大水。皇上勤于政事,加以安抚,老百姓虽然到处觅食,却不曾叹息抱怨。 (贞观)五年,全国大丰收,背井离乡的人全都回到乡里,一斗米(价值)不过三四钱,全年判决死刑的才二十九人。东至大海,南到五岭,家家都不用关院门,旅行的人不用带粮食,在路上就能取得给养。

河内人李好德患精神疾病,胡说蛊惑人的话,皇上下令追查这件事。大理丞张蕴古奏报:“李好德得了病有征兆,依法不应当治罪。”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举报说:“张蕴古籍贯在相州,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任相州刺史,(张蕴古是在)阿附纵容讨人情,查办此事不符合实情。”皇上大怒,下令将张蕴古在市中斩首,不久又后悔了,于是下诏说:“从今以后有死罪的,即使下令立即处决,仍然要三次回奏才能够行刑。” 皇上对近侍大臣说:“我认为死刑极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打算深思熟虑的缘故。可是负责的官吏在片刻之间就完成三次回奏。另外,古代处决犯人,君主为此撤掉音乐演奏,减少膳食。我的宫庭里没有常设的音乐,然而常常为此而不吃酒肉,只是没有制定法令。再者,百官断案,只依据法律条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违法,这当中怎能完全没有冤枉的呢?”(贞观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诏:“判决死刑犯,二天之内要五次回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许上酒肉,内教坊和太常寺不许奏乐。(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督察。有依据法律应当处死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处决前一二天(两次回奏),到处决当天还要三次回奏。只有犯恶逆罪(恶逆是十恶之一)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 太宗曾跟近侍大臣讨论诉讼案件,魏征说:“隋炀帝时曾发生盗窃案,隋炀帝命令于士澄逮捕窃贼,稍微牵连是非难断的,全都拷打审讯迫使服罪,总共二千多人,隋炀帝下令全部处斩。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窃贼如此之多,试着查究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都是平民百姓;(可是)(张元济)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

16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人都杀掉了。”皇上说:“这岂只是隋炀帝无道,那些大臣也没有尽忠。君臣全都这样,怎么能够不灭亡!你们应该以此为鉴戒!”

皇上亲自审查在押囚犯,见到应该判处死刑的人,怜悯他们,放他们回家,约定来年秋季回来接受死刑。所放回家的全国的死刑犯共三百九十人,没有人监督带领,全都按期限自己回到朝堂,没有一个人逃跑藏匿。皇上全部赦免了他们。

10.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窃贼如此之多,试着查究(寻找)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做过盗贼,其余都是平民百姓。(可是)(张元济) 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

11.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此尧舜之盛也/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察/不能无谒/谒而必见省/使远方之贱吏不知朝廷之高/一介之小民不识官府之难/而后天下治。 翻译:在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安定太平方面,最看重的是什么?(首先是)天下没有人申诉,没有冤情,人们不用拜谒(上级)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是尧舜盛世的景象。其次,有申诉,申诉了就一定能得到明察,要拜谒(上级),拜谒后一定能得到关怀;让远方地位卑微的小吏,不认为朝廷是高高在上的;而普通的百姓,不认为官府是难打交道的,这样天下就太平了。

12.(1)C(2)①“尝新”(村民赠樱桃一事),既有尝樱的喜悦又有由此产生的对村民的感激之情。②“此日”一词,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朝廷的思念,有抚今追昔之感。 ③“任”字表明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若理解成洒脱之情也可以)。 [评分标准:本题4分,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14、B 15、A 16、“闹”的本意是嘈杂、喧扰,就是市场上的争吵、喧闹,因此延展开来,“闹”就有了“争吵”的意思,如吵闹、又哭又闹等。争吵情绪就会出现波动,就有了“引发情绪或发泄情绪”之意,比如闹情绪,闹别扭、闹矛盾。情绪一不好,就容易引发混乱,小则身体不舒服,于是有了“得病”的意思,如闹病、闹肚子;大则会扰乱周围的人,于是有了“扰乱”的意思,如闹乱子、闹翻了天。“闹”还能使人产生更绝妙的联想和想象,在文学作品中 “闹”又有了“热闹、浓盛”之意,如 “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春》)”“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玉楼春》 )”等诗文名句。[评分标准:本题6分,①-④每空1分,第⑤空2分]

17、A、E18、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村清明祭祖时,后代人丁兴旺的情景,将一个非常肃穆的场景写得妙趣横生,富有生活情趣。/照应了上文祭祖时和祖辈谈说“土里的收成”、“大地上的甜美”,想象自然合理,使文脉连贯。

[评分标准:本题5分,点出修辞手法1分,解说2分;指出照应上文1分,解说1分] 分析准确,逻辑思维严谨

19、①“清明”是文章的线索(形式,表象):作者对奶奶的追忆由清明祭祖时写起;奶奶把世间一切看得清明; 大地清明是奶奶每日清早常说的话;奶奶临终遗言是“心存清明,一世淡好”。 ②“清明”是奶奶的处事原则(实质,内涵),是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主旨。 ③“大地清明”更是一种期盼(实质,内涵),寄托了作者希望与读者达到的共鸣。 [评分标准:本题6分。点出线索并分析2分;点出主旨并简要分析2分;点出期盼并分析2分]

20、从全文看,这句话在于告诫人们,在尘世铅华中,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心存清明,知止承福,不去追名求利,只求于心无愧,只有洞悉社会自然的规律,才能活得明白透彻。获得内心的清明(A看淡金钱财物;B洞悉许多人间道理;C处事公平、认真、公正等都可以理解为正确)(从全文看,此处“清明”并非时节上的清明,不可以理解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而应属于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 联系阅读经历或生活体验分析(他这么说,你怎么看?可以围绕“只有这样,才可以??”展开,也可围绕“芸芸众生中多少人可以看明白,

17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又可以看明白多少呢,但求无愧于心”展开。也可以持反对态度,何必事事看得那么明白呢?难得糊涂。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当然也可以围绕“含义”中的一点展开分析)。 【评分标准:含义的理解2分;联系阅读经历或生活体验分析6分,其中观点2分,材料和分析4分;语言表达4分(层次清晰2分,语言准确2分)】

“‘无我’还是‘有我’” ??

“‘无我’还是‘有我’”是个选择。 ?? 这是对人生、对现实的思考: ??

是现实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以及如何做人,都将面临的思考 ?? 是90后孩子们所作所为在人们心目中印象所导致的思考 ??

是在写作,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将融入的一种什么态度的思考。 ?? ?? ??

对自我的淡化或强化: ??

也告诉人们:有与无,在这里不一定是完全对立的,只是人们要去突出或抑制的

常见切入角度 ??

首先:要解词,我代指什么?利益?荣誉?个性??? ?? 有我:贬义: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为了自我 ?? 褒义:个性的张扬,个人价值的体现。 ?? 有我不等于自我 ??

有我推动历史的发展,自信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肯定 ?? 做任何事情都要投入:歌星的歌声中,乐曲中是否有我? ?? 无我:在利益与荣誉面前, ?? 无我不等于丧失自我 ??

无我中有我---外在无我,内在有我(统一的服装;规矩—表达自我) ?? 文学作品中的

王国维自己的解释 ??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 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 “有我”、“无我”主要是从主体的情感状态表达的显隐来区分的, ??

“有我之境”中主体的情感状态调动得较为充分,表达得也比较情绪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渲染意味,所 以一般呈现为“宏壮”的境界。 ??

而“无我之境”则主体的情感表达得较为深曲,心态较为平和,所以一般呈现为“优美”的境界。 ??

“有我之境”还算容易理解:我今天很高兴,于是看花花在跳舞,看鸟鸟在唱歌;如果今天我很苦闷,于是看花花在溅泪,看鸟鸟在啼血,这就是现代美学所谓的移情作用。

无我之境 ??

王国维的“无我之境”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说,作者的情感表达得相对隐蔽,作者的心态闲静,融身体于外物, 忘记自我,完全沉醉于外界的良辰美景之中,极力用白描的手法刻画外物的形态情势,让人能在悠闲的外物身上玩味出作者心中的那种淡淡的丁香般的香气,让读者折服于造化的独特魅力。正所谓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

所谓的“无我”,不是真的说“我”已经不在诗中,诗的创作与创作者无关,最主要的含义是“我”在作品中 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特殊心境,我与物在这种特殊的心境中“神会”。

18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诗人以一种纯客观的高度和谐的审美的心境,观察出外物的一种最纯粹的美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仿佛是两个“自然体”自始至终静静地互相观照,契合无间,这样凝结而成了一种属于优美范畴的艺术境界。

2013年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

文 2013.4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缜密 怨天由人 曝(pù)晒 曲(qǔ)径通幽 ..

B沉缅

中流砥柱 不啻(chì) 奴颜婢(bēi)膝 ..

C涅槃 鞭辟入里 朔(shu?)望 嘉言懿(yì)行 ..D.诟病 破啼为笑 剽悍(biāo) 风驰电掣(cha)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些人在和别人交谈时,如果对方的想法与自己的南辕北辙,就不太愿意接受,而不....去认真思考对方说的是否有道理。 B梁启超的子女们都很有教养,他们富有同情心、感恩心,处事礼数周到,这与梁启超 先生对他们的耳提面命分不开。 ....C 为表明自己曾“到此一游”,有人在故宫的铜缸上刻字,有人在天坛的回音壁上签名, 如此笔走龙蛇,应受到严厉谴责。 ....

D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课外补习蔚然成风,孩子们失去了节假日,背上了 沉....重的课业负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市旅游局透露,今年本市将以抓住《国民休闲计划》的出台为契机,要为市民规划 出不少于八条郊野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全民旅游发展。

B_我国每年因商品过度包装造成价值高达4000亿元的废弃物,其中的80%同生活垃圾 一起被填埋,这让人不禁感叹:铺张浪费何其严重!

C 央视“3? 15”晚会专门揭露知名企业的不诚信问题,为防止这些能量巨大的企业进 行“危机公关”,播出前剧组人员对晚会所有内容严格保密。

D 李安执导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全球热映,其同名小说也备受关注,它惊险 的情节和奇特的想象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4. 在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长时间使用手机耳机,声音全部进入耳内,这种高频率的声音很容易使体内血管发 生紊乱,________。复旦大学附属医院迟放鲁教授做出了解释:用手机耳机听音乐,1O分贝左右,时间长了,_______,轻度会听觉迟铫,中度以上就会耳聋。

①会对耳膜造成伤害 ②容易造成听觉疲劳

③从而导致听力受损 ④会对听神经的末梢产生刺激 A 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体诗又称“古风”,《诗经·氓》《归园田居》都是其中的名篇,近体诗在唐朝达到

19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鼎盛,二者都对平仄和押韵有严格的限制。

B 纪传体史书以为人物立传的方式来记叙历史事件,反映史实^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开创了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C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同为诗序,前者骈散相间,清新质朴,后者以骈句为主, 辞采华美,都是文质兼美的千古名篇。

D 《高老头》《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作者分别是法国 的巴尔扎克和俄国的契诃夫。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庄氏有二子。其伯曰文美,予字之曰德实。其仲曰文华,予字之曰德诚。且告之曰:文.太美则饰,太华则浮。浮饰相与,敝之极也,今之时则然矣。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巧不如拙,辨不如讷,富不如贫,贵不如贱。欲文之美,等若德之实;欲文之华,莫若德之 诚:.以文为文,莫若以质为文。质之所为生文者无尽也。一日节缩,十日而赢。衣不鲜好,可以.常服;食不甘珍,可以常飧。 吴在东南隅,古之僻壤。泰伯、仲琅之至也,予始怪之,而后知圣人之用心也。彼以圣 贤之德,神明之冑,目睹中原文物之盛,秘而弗施,乃和于俗。若入裸国而顾解其衣,以其 .民含朴,而不可以漓之也。洎通上国,始失其故。奔溃放逸,莫之能止。文愈胜,伪愈滋,.俗愈漓矣。 闻之长老言,洪武间,民不粱肉,闾阎无文采,女至笄而不饰,市不居异货,宴客者不..兼味,室无高垣,茅舍邻比,强不暴弱。不及二百年,其存者有几也?予少之时所闻所见,.今又不知其几变也!大抵始于城市,而后及于郊外;始于衣冠之家,而后及于城市。人之欲,何所底止?相夸相胜,莫知其已。负贩之徒,道而遇华衣者,目睨视,啧啧叹不已。东邻之.子食美食,西邻之子从其母而啼。婚姻聘好,酒食晏召,送往迎来,不问家之有无。 曰:吾惧为人笑也。文之敝至于是乎?非独吾吴,天下犹是也。 .庄氏居吾里中,独以朴素自好。务本力业,供役于县,为王家良民。德实自树立门户,.而德诚赘王氏,皆以敦厚为人所信爱。此殆流风末俗所浸灌而未及者。其可不深自爱惜,以.即其所谓实,而勿事于饰;求其所谓诚,而勿事于浮!礼失而求之野,吾犹有望也。 . (取材于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

注:①上国:指文化较为发达的中原各国。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太美则饰 文:外在形式 .B 洪武间,民不粱肉 粱肉:吃精美的食物 ..C 相夸相胜,莫知其已 胜:美好 .D以即其所谓实,而勿事于饰 .

事:追求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莫若德之实 莫之能止 ..

B 质之所为生文者无尽也 其存者有几也 ..C 以其民含朴,而不可以漓之也 独以朴素自好 ..D吾惧为人笑也 皆以敦厚为人所信爱 ..

8. 下列语句中括号内补充出来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一日节缩,(然)十日而赢

20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1.C 2. B 3.C 4.D 5.A 二、 6. C 7.D 8.A 9.A

三、 10. ①自从(这个地方)与中原各国交往,才失去它旧有的民风。(2分) ②人有欲望,哪里是尽头呢?(2分) 11. ① B(3分)

②答案示例:示例1: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内容上看,全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比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 示例2: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用字不同凡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再如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豪迈之情(角度明确,1分;结合原诗分析,3分) 12.(5分)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 哉// 国 乎 /郁 郁 蓁 蓁 /使 古 无 死 者/ 则 寡 人 将 去 此 而 何 之 /俯 而 泣 沾 襟/ 国 子 高 子 曰/ 然 /臣 赖 君 之 赐/ 疏 食 恶 肉 可 得 而 食 也/ 驽 马 柴 车 可 得 而 乘 也/ 且 犹 不 欲 死/ 况 君 乎!”又俯而泣。晏子曰:“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吾君方今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惟事之恤,何暇念死乎!” (“/”必断句处,“//”可断可不断。每答对2处得1分。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译文]齐景公在牛山上游玩,向北望着齐国,感叹道:“多美的国家啊,草木茂盛,郁郁葱葱!假使自古以来没有死,那么我还离开这儿去哪里呢?”说着便低头哭泣,泪水沾湿了衣襟。国子、高子说:“是啊,我们依仗君王您的恩赐,尽管吃的是粗茶淡饭,乘的是驽马柴车,尚且还不想死,何况是君王您呢?”(景公听了)又低头哭泣。晏子说:“可笑啊!晏婴今日游玩,见到了一位怯懦之君,两位谄媚之臣。倘若自古以来没有死,那么太公今天还活着,我们君王当今可能正披着蓑笠站在田间地头,考虑的只有眼前的事,哪有工夫念及死啊!” 13. ①一鼓作气 三而竭 ②带长剑兮挟秦弓 终刚强兮不可凌 ③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④哀吾生之须臾 挟飞仙以遨游 ⑤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⑥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只合把清浊分辨 四、14.C(3分) 15. 评分要点:人与自然合为一体,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1分);人不能违反自然的运行规律,要顺应天时(2分);对自然要取之有度,不能恣意妄为。(2分) 16.评分要点:有一定的礼制(制度)规定,在各方面须有度有制,不得逾越(1分);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崇俭去奢,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1分);加强监督,对违规者有相应的舆论谴责和制度惩处(2分)。

26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五、17. C D(4分)

18. 评分要点:第4段把运河与长城的特点进行比较,强调了大运河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性(2分);又把二者今天的情形进行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对今天大运河衰落的遗憾与惋惜之情(2分);为后文对“运河文明”的叙写做好铺垫(1分)。

19. 因为大运河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交通、城市、军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灿烂辉煌的运河文明,而这一文明在今天衰落了,让人留恋的同时又满怀惋惜遗憾(3分);“大运河”的衰落也代表着一种延续千年的传统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让恬淡闲适、与自然相融的诗意生活不再,令人惆怅失落(3分)(每个要点3分) 20.“悠哉游哉”是指与自然相亲相近,能够欣赏、感受自然之美而获得心灵愉悦,使心灵受到滋养的一种生活。(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答案略。(联系现实,2分;体会和思考,4分;语言4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庄氏有两个儿子。那个大儿子叫文美,我给他取字为德实。那个二儿子叫文华,我给他取字为德诚。并且告诉他们说:外在形式太漂亮就会夸饰,太华丽就会虚浮。如果虚浮和夸饰相加在一起,弊病就极大啊,现在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聪明而用于私,不如愚笨而用于公。(从这个意义上说)灵巧不如拙笨,善辩不如言语迟钝,富有不如贫困,高贵不如低贱。想要外在形式优美,不如品德诚实;想要外在形式华丽,不如品德真诚:用外在形式来作装饰,不如用内容来作装饰。着眼于内在修养可以生成无尽的外在形式啊。一天缩减用度,就可以十天宽余。穿衣服不追求新鲜漂亮,就可以经常有衣服穿;吃东西不追求甘美,就可以经常有饭吃。

吴地在东南一角,是古时候的偏僻之地。泰伯、仲雍到了那里。我起初对此很奇怪,后来才明白了圣人的用意。他们凭着圣贤的品德,圣君后代的身份,目睹了中原文化的繁荣和物产的丰盛,(到了此地之后却)隐秘在心而不表现出来,反而同当地风俗相融。好比进入了裸身之国就特意脱掉自己的衣服,因为当地的民众心怀质朴,所以不可以使风俗变坏了。自从这个地方与中原各国交往,才失去旧有的民风。古风崩溃,百姓放纵,没有什么能够制止。外在装饰越华美,虚伪越滋长,风俗越败坏啊。

听长辈们说,洪武年间,百姓不吃精细的食物,居民住家不装饰,女孩子到了成年也不修饰打扮,市场上不囤积奇货,宴请客人不吃两样菜,屋室没有高墙,茅屋彼此相邻,强者不欺凌弱者。不到二百年,那存留下来的(民风)有多少呢?我年少的时候听到的、看到的,现在又不知道变了多少!(这种变化)大概是从城市开始,然后影响到郊外;从有身份有名望的人家开始,然后才影响到城市的。人有欲望,哪里是尽头呢?大家都彼此夸耀,相互争胜,不知停止。挑担子的小贩,走在路上遇到穿着华丽的人,就会斜着眼睛看他,啧啧赞叹不已。东家的孩子吃美食,西家的孩子就会追着母亲哭闹。结婚出嫁下聘礼,用美酒宴请宾客,饯行接风,不问家里是不是有足够的财力。说:(如果太简陋)我害怕被别人取笑。追求外在形式的害处到了这种程度了吗?不仅仅我们吴地,全天下都是这样啊。

庄氏居住在我们村里,独自凭借朴素而自我完善。致力于根本而尽力本职,在县里供职,是国家的良民。德实自己建立门户,德诚入赘王家,(他们)都因为人敦厚而被人们信赖喜爱。这大概是流行的不良风俗还没有影响到他们吧。他们怎能不深深地自我爱惜,来达到他字中的“实”,而不去追求外在装饰;追求他字中的“诚”,而不去追求浮华呢?礼节丧失了就到民间去寻找,我还是抱有希望的。

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27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7页。答题纸共5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收回机读卡和答题纸。

第一部分(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缘份 美轮美奂 肖(xiāo)像 惴(zhuì)惴不安 ..B. 雾霾 独占鳌头 羁(jī)绊 挥斥方遒(qiú) ..C. 伏法 众志诚城 聒(guā) 噪 博闻强识(zhì) ..D. 博弈 张灯结采 游弋(yì) 按捺(nài)不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国内创下13亿元电影票房纪录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在海外却遭遇窘境,在北美3天的票房仅为19万元人民币,这真令人叹为观止。 ....B. 在本赛季中,CBA上届冠军北京队惜败山东队,遗憾地止步于半决赛,但马布里和队员们已经尽力,广大球迷们不应求全责备他们的表现。 ....C. 母亲节即将来临,正在紧张准备高考的学生何一舟为表爱心,去购物中心给母亲买礼物,面对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商品有些不知所措。 ....D. 从事市场研究的某公司发布消息称,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在全球手机市场约占三分之二份额,传统的非智能手机已成明日黄花。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针对目前打车难的问题,北京市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建议采取电话叫车、网络平台预约和站点候车等多种新方式加以推广,以方便广大市民出行。

B. 自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诗歌日”以来,为世界各地人们举办诗歌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推进了诗歌运动的发展。

C. 据媒体报道,2013年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加入世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已有127个城市参与。

D. 为了倡导节俭之风,京城多家餐饮公司纷纷推出避免浪费的新举措,顾客把菜吃光或剩菜打包,商家都将给予打折优惠,对此消费者表示赞同。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8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读书同生活是分不开的。 ; 。 ; 。 ; 。 这样将读书和生活熔为一炉,我们就可以领略到布莱克“一粒沙里一个世界”的境界。 ①生活应当用书籍来陶冶,使它美化并充实 ②生活,我们才可以接受它们给予的恩惠 ③一方面不要空着脑袋过生活

④一方面不要做书呆子,将脑袋里装满了死书 ⑤读书,我们可以接近古今中外的良师益友 ⑥读书应当是生活的一种享乐,不是令人头疼的工作

A. ③④②⑤①⑥ B. ⑤⑥②①④③ C. ④③⑥①⑤② D. ⑥⑤③④②①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晋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恬淡悠远的诗风对王维、孟浩然和陆游等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着深远影响。

B.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作品充满瑰丽神奇的浪漫主义色彩。 C.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都是通过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揭示19世纪欧美的社会现实。 D.鲁迅创作的小说《祝福》具有冷峻、尖锐、深刻的艺术风格,根据历史传说改编的《铸剑》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同乡江乐峰世玉,以傲上为胡文忠公所劾,谓其恃才使气也。经唐义渠中丞复知县,严.渭春中丞委署黄安县事。 .

壬戌十二月中旬始抵任,其钱漕一切规费已为前任一网而尽。江自筹薪水理县事,誓不取民间分文。明年二月,部议不准,撤任,江怡然就道。然自初莅任至交谢,已亏欠库款千.零十金。

盖江自正月八日襆被携二役,一负案卷,皆历任令尹所未结者,一持笔砚诸物。遍历四乡,怀干粮,或市饼饵,与二役共食,杯茗不扰于民。至则查阅团练,勉以忠义,奖其勇者..以花红布帛,而策励其余。讫事,即就各乡为了积案。江本治刑名家,断事若神,明通公正。.一时皆云:“不费一文,了数十年难判之案者,二百年所未见也。”

二月中,豫省捻匪陈大喜闯入楚境,白雀杨朝林方守麻城,兵败,贼益张,分扰各县。时江已去任,新令某闻风大骇,闭门不敢出。江方未出境,即率诸练勇堵御,三战皆捷,斩

29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首八百余人,而勇只伤十余人。贼遁去。新令大惭,禀江欠库款数目。

其民闻之,曰:“此吾慈父母也,其欠项皆战费、练费也,可以此累之乎?”其县分四十八社,社出银二十五金为之偿,尚余百九十金以为赆。江受而转输之公,为修理圣庙费。黄安人益感之。

严中丞行部闻之,叹曰:“古闻是语,今乃有是事乎?”即檄江长营务。其民闻之,走.相送者至罢市,五十里中,花爆、彩红、茶、酒相续。江不能舆,亦步行,数日方出境,而.民皆垂泪相别。

噫!孔子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于此见之。 (取材于汪士铎《记江乐峰大令事》)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渭春中丞委署黄安县事 署:代理 .B.江怡然就道 就:踏上 .C.讫事,即就各乡为了积案 讫:完结 .D.即檄江长营务 檄:声讨 .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傲上为胡文忠公所劾 B. 或市饼饵 ..纵一苇之所如 或异二者之为 ..C. 至则查阅团练 D. 走相送者至罢市 ..故木受绳则直 今者项庄拔剑舞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经唐义渠中丞复(其)知县 B.勉(之)以忠义

C.不费一文,(故)了数十年难判之案者 D.新令大惭,(遂)禀江欠库款数目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江乐峰到黄安上任时,税费已被前任捞空,他自筹资金料理公事,不收取百姓一分一毫。 B.江乐峰不仅断案如神,而且作战勇敢,曾率领士兵堵截防御贼匪,并亲自斩首八百余人。 C.黄安百姓十分爱戴江乐峰,全县出资为他偿还所欠库款,江乐峰将余款转送公家修圣庙。 D.江乐峰离开时,许多百姓带着礼物前来相送,以至集市停业,走了好几天他才走出县境。

30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0. 把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古闻是语,今乃有是事乎 ②江不能舆,亦步行

1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5分)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国语〃鲁语下》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 ①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 。(《诗经〃氓》) ②云无心以出岫, 。景翳翳以将入,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王勃《滕王阁序》) ④嘈嘈切切错杂弹, 。 ,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 ,归去, 。(苏轼《定风波》)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①—②题。(8分)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

②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①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

31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B. 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仿佛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 D. 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已作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 ②“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5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我国陶瓷的发展向来是注重色彩、纹饰的。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到汉唐的彩绘、釉下彩等,装饰手法可谓丰富多彩。可是到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则以其素雅的装饰著称于世。宋代是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的时期,这为瓷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宋代对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提拔,使得青白瓷的地位有了更大的提高,青白瓷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玩赏饮酒时不可缺少的器具。

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宋代景德镇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以青色为主色调,这主要是受到当时文化思潮的影响。宋人崇尚道教,有“灿烂至极归于平淡”的说法。朴素来源于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青白瓷以其特有的青色体现了这种天然的不加修饰的朴素之美。在儒家的色彩理论中,孔子讲正色。“君子不以绀饰服,红紫不以为亵服。”绀为青红色,为间色而非正色,故正装不宜;红紫亦非正色,即使私居如亵服也不宜采用。从对服装色彩的规定上可以看出孔子对于颜色的要求,他讲求着装不能太过艳俗,应以正色为宜,这也是儒家对当时修身复礼的一种规定。孔子所说的正色是周朝之五色,即青赤白黑黄,青色为五色之首。五色分别代表着君臣民上下关系,在当时的社会指导下,色彩的这种象征意义不可混淆和颠倒。宋代青白瓷作为上层阶级、文人雅士的器具,必然会受到文人雅士的喜好,上层人士也必然受到儒家色彩观的影响,视“正色”为规范色,从而体现“礼”、“仁”之思想。

宋代青白瓷所呈现出的色彩美学特征并非单方面成因或偶然得之,它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宋代儒、释、道并崇,促进了宋代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受理学影响,宋代文人士大夫长于思考,与唐代的恢弘激烈相比,宋人的精神面貌变得沉静内敛。宋代文人士大夫们大都主静,因此追求平淡也就成为宋代艺术居于主流的审美理想。宋代青白瓷的色彩正是在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

尽管在宋瓷之后的元、明、清各代,随着烧瓷技术的提高,才烧制出了斗彩、粉彩、五彩等不同的瓷器,丰富了中国陶瓷的技术和艺术,但从艺术美学的视角看,宋代青白瓷所具

32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有的含蓄、典雅、温润之美是独树一臶、难以超越的,而其中,以“青”色系所统括的色釉、色质等因素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取材于姜丽《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之青》)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汉唐之前,我国的陶瓷色彩、纹饰丰富多彩,而宋代之后只崇尚朴素的青白瓷。 B.宋代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儒释道并崇,为青白瓷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C.儒家认为红紫色的衣服不宜在日常家居时穿着,但可以作为正装在正式场合采用。 D.元、明、清烧制出的瓷器,各有特色,但其技术和艺术都无法超越宋代的青白瓷。 15.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青白瓷成为宋代文人玩赏饮酒不可缺少的器具,寄托了他们的审美理想和情趣。 B.青白瓷作为宋代上层阶级的器具,体现了当时对于儒家“礼”的思想的遵循。 C.青白瓷具有朴素自然之美,用自然天成的单纯的釉色烧制而成,没有技术要求。 D.宋代尽管能烧制出独树一帜的青白瓷,但尚不能烧制斗彩、粉彩、五彩等瓷器。 16.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以青色为主色调,主要受到当时哪些文化思潮的影响?请根据文意分条概括,每条不超过15字。(6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一生都付母亲河

冯骥才

生命缘于水。 无论一棵小草还是一片森林,一只蝼蚁还是一个物种,一个村落还是一座城市,皆源自于水和依赖于水。因之,大地上任何民族皆缘起和受惠于一条大江大河。当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逆时序地上溯到一个民族的源头时,最终一定迷醉在一片无比壮美的水域间。

人类的源头在江河的源头里,人类的历史在江河的流淌中;一旦人类离开了江河就必然消亡,所以人们称这些最本源的河流为母亲河。而古老中国的母亲河就是我们生于斯念于斯的长江、黄河。

中华民族感恩于赐予并养育自己生命的母亲,但谁把这无限大的报恩之情及其使命交给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摄影家,并叫他心甘情愿地几乎付出了一生?

这位摄影家便是郑云峰。中等偏矮的个子,天生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这些都适合于他所痴迷的摄影专业。特别是他天性豪爽,富于激情,故而头一次见到长江黄河,即刻与

33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这奔腾咆哮的大地上的苍龙一拍即合,成为知心与知音。他与母亲河结缘是上世纪中期。那年他四十岁吧。从那时起,他一边造小舟,入江心,搏巨浪,寻找母亲河最为动人心魄的姿容;一边背着相机徒步而行,逆江而上,历尽艰苦与危难,最终进入三江源——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他不止一次讲述他第一次进入三江源的震撼,在那片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罕见人迹的世界里,一如天国庄严而瑰丽的圣地上,他被净化了。 于是他大彻大悟,到底是怎样的天地和境界才能创造人类与生灵?

他几乎是用跪拜的姿态拍他当时眼前的一切。摄入他胶片暗盒的第一组三江源的画面是1986年。随后便激情难捺地一次次奔往那里。自费、徒步、高寒、缺氧、车祸、遇险、饥饿、迷路、生病、孤独,但这些艰辛,比起步入天国的感受与发现,不如九牛一毛。他早期拍摄的三江源是:纤尘未染的蓝天,夺目而通彻的阳光,峥嵘的雪山,玻璃般纯净的冰川与湖泊,海一样黑压压的森林,肥软的草甸子间丰沛的清流,成群的珍禽与异兽,原住民天人合一的习俗和人文……这一切都被他的长短镜头珍藏下来。 他早期的作品更像一首颂歌,惊喜的、兴奋的、激情的、明亮的;他要做的是把他在天国里寻觅到的中华大地母亲的模样,告诉给我们。

他做得既单纯,又虔诚,又快乐。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末叶及至本世纪,郑云峰眼前的天国变了。

他每一次千辛万苦到那里,恶化的现实都令他惊愕。冰川开始消融,绿草出现枯黄,湖水污染变色,沙漠气势汹汹扩张起来。这缘故除去全球变暖,更多来自人为的破坏。随着经济开发的热潮而来的是淘金热、虫草热、伐木热、开矿热和对鱼鸟的疯狂猎杀。这些变化让他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疼痛。

然而,他没有挎着相机掉头而去,把绝望的现实扔在背后,相反他举起相机把这一切真实地记录下来。他像当年不遗漏任何一处美一样,如今他决不放过一处丑。

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摄影阶段。他从唯美的、激情的、情感的,变为审丑的、冷峻的、理性的;他用镜头证实和批判现实的荒谬,同时警示世人难逃的厄运与悲剧。

这一阶段,他在长江的拍摄,也从大自然的赞歌转向对即将逝去的山水的挽留;他十分清醒地为长江水库化的过程留下了视觉的档案。

这样,他便从一个理想主义者转型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者。

前不久见到郑云峰,我刚问道:“最近三江源情况怎么样,有改进还是更糟?”

34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谁想到他竟哭出声来!

哭声是回答,更象控诉。控诉我们这一代的无知、野蛮与贪婪,也哭出一位真正知识分子与艺术家的心声。

我在本文开篇时说:“谁把这(对大地母亲)无限大的报恩之情及其使命交给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摄影家?”

其实没有谁,完全出于他的自愿与志愿,出于良知与使命,可是为什么如今我们的良知这么少而偏偏使命又这么重?

郑云峰今年七十二岁,至今依然独自一人端着相机在母亲河边流连。他可以把一生都付给母亲河,但他不可能永远站在那里。地球是不会完结的,人们还要一代代生存和繁衍下去,可是他身后谁是来者?

(有删改)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郑云峰天性豪爽,富于激情,这种性格让他和奔腾咆哮的母亲河一见如故,从那时起他便把一生都献给了母亲河。

B.“自费、徒步??孤独”这 10个双音节词连用,强调了郑云峰拍摄三江源的艰辛,目的是突出三江源环境的险恶。

C.文中“然而,??郑云峰眼前的天国变了”一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使文章前后形成对比。

D.郑云峰早期拍摄的三江源作品,记录了纯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天人合一的人文习俗,是对母亲河的一曲颂歌。

E.郑云峰进入全新摄影阶段以后,不再拍摄三江源,转而专注于对长江水库化过程的拍摄,流下了丰富的视觉档案。

18.文章开篇说“生命缘于水”,请简要说明这句话的作用。(4分)

19.文中写道“谁想到他竟哭出声来”,请联系上下文,简要概述郑云峰失声痛哭的原因。(6分)

20.文章以“可是他身后谁是来者”作结,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和你的阅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200字)(1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在骑车上学途中,不小心碰坏了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

35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他在原处等待了近半小时后,留下一张表达歉意和联系方式的纸条,表示承担责任。受损车主知情后深受感动,当即放弃索赔。当地一家汽车修理公司获悉后,表示愿意免费修理受损车辆。

请围绕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北京市朝阳区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3.4

第一部分(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B(A缘分,肖像xiào C众志成城,聒噪guō D张灯结彩,按捺不住nà) 2.D.( A.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B. 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C. 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D. 明日黄花: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3.D.(A. 搭配不当; B.主语缺失; C.句式杂糅) 4.C(选自李霁野《读书与生活》) 5.A(陆游是宋代诗人,且非山水田园诗人)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D(檄:征召、晓谕)

7.C(C连词,表承接。A“为??所”表被动;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B有时;或许。D代词,??的人;放在时间词后,不译。) 8.C(“故”有误) 9.B(“亲自斩首”有误)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0. (4分)

①听说古代有这样的说法,现在竟(真)有这样的事吗

36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②江乐峰不能乘车,也只好步行

【评分参考】共4分,一个句子2分,“是”“乃”“舆”“亦”为给分点,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11.断句(5分)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评分标准:标记“/”处,共10处,每断对2处,得1分;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为可断可不断。]

【断句翻译】

过去圣贤的国王为老百姓安臵居所,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好办法);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美好的品行就会产生邪念。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劳动水平不高,是因为过度享乐。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讲道义的,是因为他们勤劳。 12. ①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②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③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④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⑥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共8分。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学生如多写,选前4道题评分) 13.(8分) ①(3分)D ②(5分)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1分),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分析诗句2分),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1分),使客观的自然充满了人的情趣(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4.(3分)B(A“宋代之后只崇尚”有误,C“但可以作为正装在正式场合采用”有误,D“但

37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其技术和艺术都无法超越宋代的青白瓷”有误) 15.(3分)C(“没有技术要求”有误) 16.(6分)

①道家道法自然崇尚朴素(2分) ②儒家以青色为正色反对艳俗(2分) ③受理学影响宋人追求平淡(2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17.(4分)B(“目的是突出三江源环境的险恶”有误)E(“不再拍摄三江源,转而专注于对长江水库化过程的拍摄”有误)

18.(4分)强调“水”(母亲河)对于“生命”和“民族”的重要意义(生命与水是不可分割的)(1分);引出下文有关母亲河的阐述(1分),为写郑云峰一生都付母亲河的壮举做铺垫(1分);暗示每一个人(生命个体)都应当担负起保护母亲河的责任(1分)。

19.(6分)答案要点:①三江源是母亲河的源头,曾经如天国般庄严瑰丽,让他深受震撼(2分);②现在却遭到人为破坏,环境日益恶化,让他感到极度痛苦(2分);③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郑云峰因此悲愤不已(2分)。

20. 句意理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期待有更多像郑云峰这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把保护母亲河的事业继续下去,同时也表达了对郑云峰身后没有后继者的深深忧虑。 句意理解2分,阐明自己的观点2分,联系事例说明4分,语言表达4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1.作文(60分)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的同乡江乐峰世玉,因为对上倨傲被胡文忠公弹劾,认为他自负有才而意气用事。经过唐义渠中丞恢复他知县官职,严渭春中丞委任他代理黄安县事。

江乐峰在壬戌年十二月中旬才到黄安县就任,县里的税赋漕钱等一切收取的费用已经被前任县令全部捞走了。江乐峰自己筹集资金料理县里公事,发誓一分一文不从民间收取。第二年二月,吏部审议江乐峰的任职没有被批准,撤销了任命,江乐峰平静地离开职务上路。可是从他到任至谢任,已经亏欠了财政一千零十两银子。

38

百度热心网友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江乐峰是从正月八日带着被褥及两个仆役到县的,一个仆役背着案卷,这些案卷都是历任县令没有结案的,另一个拿着笔砚等物品。他走遍四乡,怀揣着干粮,有时从市上买来饼,与两个仆役一起吃,连一杯茶水都不打扰百姓。每到一地就查阅团练,用忠义去勉励他们,用花红布帛奖赏其中勇敢的人,来鞭策激励其余的人。事情完结,为了结积案就到各乡去。江乐峰本来就是处理刑案的名家,断事如神,明通乡情判案公正。一时人们都说:“不花费一文钱,却能了结几十年难判的案子的事,这是二百年来所没有见到过的。”

二月中,河南省捻匪陈大喜闯入湖北境内,白雀人杨朝林正守麻城,结果兵败,贼人的势力更加扩大,分别骚扰各县。这时江乐峰已经离任,新任县令某人听到消息非常害怕,关上大门不敢出去。江乐峰正好还没有出县境,他就率领各处团练兵勇堵截防御贼匪,作战三次都取得胜利,斩首贼匪八百余人,而兵勇只伤了十几个人。贼匪逃走了。那位新县令非常羞惭,于是就向上级禀告江乐峰欠库款的数目。

当地百姓听说了,他们说:“这人是我们仁慈的父母,他欠下的款项都是打仗、练兵的费用,怎么可以因此受连累呢?”这个县分为四十八个社,每社出银子二十五两为江乐峰偿还欠款,还多出一百九十两作为他的路费。江乐峰接受了而又转送给公家,作为修理圣庙的费用。黄安百姓更加感动。

严中丞下来视察听说了这件事,感叹道:“听说古代有这样的说法,现在竟(真)有这样的事吗?”就征召江乐峰去主管军营事务。当地百姓听说了,都带着礼物前来相送,以至集市停业,五十里路中,花爆、彩红、茶、酒连续不断。江乐峰不能乘车,也只好步行,走了好几天才走出县境,而百姓都落泪跟他告别。

啊!孔子说:“这个人,就是三代能沿着正道行走的原因啊”,在这里可以看到。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ss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