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重点

更新时间:2023-12-06 00: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政府经济学

单选

1. 政府经济学在学科上应该属于政治学科。

2. 斯蒂格里兹把公共部门经济学当做一种经济学。

3. 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 公共经济学的内容被全部包括在政府经济学中。 5. 公共经济学是政府经济学的前身。

6. 福利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是政府经济学的出发点。 7. 政府经济学吸取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8. 财政学与政府经济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9. 发展经济学近年来的发展也对政府经济学的建立有所贡献。 10. 政府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是个政治问题。 11. 重商主义强调国家在经济中的地位。

12. 18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近代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亚当·斯密被公推为西方经济创始人。 13. 亚当·斯密的政府观也成为政府经济学的政治哲学基础。 14. 凯恩斯主义提倡国家干预。

15. 以詹·布坎南为代表的弗吉尼亚学派与专注于政府行为研究,认为滞涨源自政府缺陷,

被称为公共选择学派。

16.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转型国家。

17. 经济学家把买方处于信息劣势的情况称为逆向或反向选择,卖方处于劣势,称为道德风

险。

18. 效率具有天然的反平等性。

19. 人的生产积极性在高效率的情况下才能得到长久、持续的保证。 20. 合成谬误是造成经济宏观波动的主要原因。

21. 政府对市场的介入是从维护市场,而不是取代市场的角度出发的。 22. 市场缺陷的存在证明了国家干预的合理性。 23. 自然垄断是规模经济的自然结果。

24. 自然垄断行业的经营包含大量的“沉淀”资本。

25. 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某种程度的保护就是必要的。 26. 最直接的管制办法是国有化。

27. 美国自1890年《谢尔曼法》之后,先后出台一系列反垄断法规。

28. 对于逆向选择,解决的基本思路是让消费者在交易之前了解足够的关于商品的信息。 29. 政府的介入是对市场的保护。

30. 国家在寻求公平时所造成的另一种非效率被称为“漏桶效应”。

31. 由于用来再分配的是公共品,所以难以避免“搭便车”问题,在西方出现了“懒汉现象” 32. 效率是市场的核心原则。

33. 相机抉择宏观政策的作用方向总是逆经济景气潮流而动。

34. 美国经济学家“钱颖一”针对中国的改革历程认为,中国应选择有限且有效的政府,以

取代过去的无限又无效的政府。政府应该在功能上“有进有退”。

35. 政府行为是一种集体行为,政府的决定要通过“公共程序”集体得出,政府的决定是一

种集体决策。

36. 集体选择是个人选择无法替代的,但它最终仍是由个人做出的。 37. “一致同意规则”在现实中是最为理想的,但适用范围有限。 38. 一致同意规则的出发点——政治平等。

39. 标准是议案得以通过时“决策成本”与外在成本之和最低。

40. 按美国公共选择学派的政治经济学家布坎南和塔洛克两个标准最优多数应高于半数。 41. 政治实践中最经常使用的大概要算过半数规则了,即一人一票大思想。

42. “单峰理论”是杜·布莱克提出的,用于解决著名的“孔多塞”的投票悖论问题。 43. 美国经济学家阿罗结论:无法找到一种能保证效率,尊重个人偏好并且不依赖程序的多

数规则的投票方法。

44. 一个是个人的偏好加总难题,上面提到的投票悖论被美国经济学家阿罗发展为“阿罗不

可能定理”。

45. 一致同意规则的目的在于保护每个人的平等权利,最优多数规则的优点在于降低决策成

1

本以及保护少数,过半数规则的出发点在于提高决策的效率。 46. 一致同意规则的落脚点是全体成员利益的一致。 47. 个人利益也是分析集体利益的出发点。 48. 政治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公共选择”。 49. 政治人的主要角色是“政治家和选民”。 50. 选民的主要政治活动是“投票”。 51. 只有经过“成本-收益分析”,个人才会决定是否参加革命。 52. 集体行为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是“集团” 53. 政治中最常见的团体是“利益集团”。 54. 集体物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

55. 著名集团行为的研究者,美国经济学家曼·奥尔森认为集团中集体行动需要“选择性激

励”。

56. 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陷入滞胀的困境,失业率上升和高通货膨胀并存。 57. 在政府过程中也存在着类似市场中的“双边垄断”现象。 58. 不列入预算的国家财政支出称为“预算外支出”。

59. 在供求常态下,公共品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不论边际消费怎样变化,边际成本始终等

于零。

60. 政府解决外部性问题,达到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平衡。 61. 科技越发达,社会风险就越大。 62. 国防是纯粹的公共品。

63. 国防支出的预算,决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64. 教育属于准公共品。

65. 如果收入效应强于替代效应,会增加劳动供给。如果收入效应弱于替代效应,会减少劳

动供给。

66. 对于高收入者来说,税收容易产生替代效应;对于低收入者来说,税收容易产生收入效

应。

67. 约翰·罗尔斯认为:最佳税收应该是能使“贫困者”福利效用最大化的税收。

68. 在税率提高的情况下,劳动供给越多,收入减少得就越多,收入的边际效用减低得就越

多。

69. 通过分析,商品课税所造成的效率损失(超额负担)将随着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增加

而增加。

70. 弹性无限大时,不论各商品的需求是否相互依赖,最佳税收应该使每种商品需求下降的

“百分比”相同。

71. 在实行西方代议制的国家中,这种过程表现为“利益集团”的院外活动。 72. 为了追求更大的政绩,地方领导人不惜以“机会主义态度”对待中央政策

73. 部门所具有的“自由裁量权”是他们曲解、变通、改变上级政策的权力基础。

74. 政策执行过程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下级可以对上级部署的任务采取一定

程度的变通。

75.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到1993年秋党的十四大和八届人大的召开,中国确定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

76. 政府属于公共权力机构,财政所处理的钱财属于公共资金,所以财政又称“公共财政”。 77. 财政政策从内容上说是经济性的,但是制定过程却是一个“政治过程”。

78. 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财政政策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国家经济大萧条时期。 79. 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扩张性财政政

策”的理论观点。

80. 为了达到预算规定的收支标准,政府在预算执行中就必须努力平衡预算收支。 81. 自动稳定的经济调控功能是财政政策的基本功能。

82. 扩张性财政政策也称为“积极财政政策或赤字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增大财政支出以

刺激提高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83. 在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往往选择“扩张性财政政策”。 84.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过旺的财政政策。

85. 由于中国政府1994年成功地进行了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改革,具有稳定作用的税收政

策保障了财政收入的连年增长。

2

86. 中国曾经出现过三次较大的失业高峰 多选

1.公共部门经济学即研究应该用多少社会资源来生产公共品;什么时候政府应该对这些公共品的生产负有直接责任,什么时候政府从私人企业中挑选这些公共品;什么公共品应该生产,谁从公共品中受益。

2.政府的经济行为主要有:①政府的收入与支出;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主要包括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对微观经济行为的规制,对国际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控制;③政府对市场经济后果的校正,主要有政府的再分配措施,社会保障制度等;④规范性内容,即关于政府在选择,制定和调整经济体制以及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时受政治因素影响的分析。

3.对政府的经济行为进行比较分析:首先把政府的经济行为定义为公共选择;探讨公共选择的性质及规制;分析政府行为的基本特点;讨论政府支出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效果;政府税收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效果

4.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在公共经济学中是两项重要内容,也是政府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不仅是公共经济学的主要出发点,也是政府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5.在西方的经济学中,与政府经济学有关的有宏观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财政学,福利经济学等。

6.行政的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

7.代表近代政府经济学学派的是:重商主义学派;城邦学派;重农学派;自由放任主义学派。

8.代表现代政府经济学学派的是:凯恩斯主义学派;自由主义学派。

9.市场失灵的原因来自市场自身的缺陷,包括垄断,外部性问题,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

10.对市场经济的结果不加干预,会造成以下结果:社会成员之间在财富和收入分配上出现不公平;社会中所需的公共品供应不足;市场运行自身难以避免经济出现波动。

11.造成个人之间收入差距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财产。二是个人能力。三是环境,比如教育。 12.像界定产权,制度和实施法律制度,确保合同的执行,维护竞争状态,保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确保最低生活等最起码的制度环境都是由政府提供的。

13.市场经济的转轨不仅要求改变人的道德标准,而且涉及资源和权力的再分配,而剥夺另一些人的传统的特权,威胁其他人的生活,还会造成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会将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平衡打破,这样会引起社会冲突和政府斗争。

14.通过政府干预,可以限制垄断,解决外部性问题,保证公共品的供给,减少不完全信息对公平交易的破坏,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15.国家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不是作为增长的直接提供者,而是作为合作者,催化剂和促进者而体现出来的。

16.通过政治权力的介入,以解决不完全市场条件下所造成的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经济效率低下和出现垄断等问题。

17.供电,供水,通信,交通等公共部门都可能产生自然垄断。

18.根据相机抉择的原理,政府的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两类。 19.政治决策是1最高决策;2不留余地;3有惩罚能力。 20.集体选择是实现有争议的,非一致的决定的非暴力方式。

21.集体决策的规则主要有一致同意,最优多数,过半数(简单多数)等。 22.决策时最优多数的确定以成本作为依据,包括决策成本和外在成本。

23.在个人独裁的情况下,决策成本最小而外在成本最大。若使用一致同意规则,那么决策成本最大而外在成本最小。

24.确定最优多数受以下因素的影响。第一,是集体的规模。第二,是政策的后果。第三,是最优多数的确定还取决于议案的信息成本和成员偏好的差异程度。 25.美国公共选择学派的政治经济学家布坎南和塔洛克提出了两个标准:①应按一致同意规则来选定最优多数规则,②在制定此规则时,参与者应处于对未来无知的状态。 26.政治人的主要角色是政治家和选民。

3

27.公共选择理论家认为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在于:1这种假设反应了人们的基本行为特点,是社会中所有个体(无论是经济个体,还是政治个体)行为特点的统计表现。2经济人假设可确保在分析人的行为时的一致性。3经济人假设为制度分析提供了一致的基础。

28.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与保障,爱与归属,自我尊重和他人的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几个层次。

29.政府官员有可能利用垄断地位,有意抬高服务价格,降低服务质量,变相的谋取个人利益。这是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

30.如果按照经济性质分类,以政府支出是否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为标准,可以将政府支出分为购买支出,转移支出和税收支出。

31.税收支出一般包括免税,税率优惠,税收退还,税收抵免,特别减税等。 32.通过财政支出要能够明显地体现政府的分配职能与市场调控职能。

33.公共卫生保健事业之所以出现政府干预,1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国民身体素质问题,2另一个原因是调控市场,3卫生保健领域也存在着严重的外部性问题。

34.按照支出项目分类,中国的国防费用包括以下几项,第一,人员生活费;第二,活动维持费;第三,装备费。

35.按照支出范围分类,中国的国防支出费用包括现役部队的支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支出和社会性支出。

36.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教职工的工资,教学科研费用,办公费用,教职工住房的改善等最基本的教育经费支出。

37.非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教育基本建设支出,改善现有教学条件等。

38.政府能够征税的前提条件:一是国家政治权力的建立,二是客观经济条件的存在。 39.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降低边际税率可以在三个方面扩大税基:第一,消减边际税率,在市场上运行的资本为赚取更高的利润就会从低效率活动转入高效率生产,不需要增加产量就可以扩大税基;第二,消减边际税率,可以使更多的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扩大产量,增加税基;第三,降低边际税率,可降低人们避税的成本,减少逃税行为的发生,从而保障税收。 40.税收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41.征税公平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

42.税收公平原则的核心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机会均等;二是结果公正而非结果相等等;三是促进社会公平。

43.税收成本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和社会经济成本。

44.税收效果的综合体现:1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可以引起人们在多种能够相互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进行选择,以一种经济行为替代另一种经济行为的决策变化;2收入效应是指随着税收收入目标的实现而付出的代价。 45.税制结构最明显地体现在税收体系中各项税种的配置,多种税源的选择和不同税率的安排上。

46.著名税收学家希克斯和约瑟夫分别在《价值与资本》和《间接税的额外负担》两本著作中对所得课税和商品课税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得出了所得课税优于商品课税的结论,从而成为西方国家所得税制设计建立的理论依据之一。 47.直接税可以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保险税,工薪税和财产税等税种。 48.间接税可以包括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货物税,关税),资源税,行为税,特种目的税等税种。

49.税制结构模式:1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2以企业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3以社会保障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发展模式。

50.间接税税制结构:1周转税税制模式。2销售税与消费税结合模式。3增值税同消费税结合模式。

51.经济政策的政治性体现在;1政策是统治阶级或集团意志的表现;2政策带有公共权威性;3政策用于协调利益冲突;4政策与局部利益联系密切。

52.政策时统治阶级或集团意志的表现:首先,政策代表统治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意志和利益。其次,政策是为维护统治者的统治服务的。第三,政策随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变化而调整。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原则中体现着社会统治势力的利益和意志。

53.决策者得价值观对政策产生影响体现在:1决策是一种主观活动,2决策者的主观因素也都会影响政策抉择,3决策层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决策内容中的价值成分,4大众的价值取向也对政策产生方向上的影响。

4

54.政策执行中的政治权衡体现在:1政策宣传和分解中的政治考虑2上级与下属的政治博弈。

55.政策执行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协调监控等环节。

56.从政治上来说,财政政策的特征可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与民众的统一;第二,多元的层次性;第三手段的多样性;第四,主动性与计划性。

57.选择财政政策目标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适合国情原则。第二,时空统一原则。 第三,多目标协调原则。 58.财政政策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税收手段,保障充裕的财政收入。第二,交替使用扩张性财政手段和紧缩性财政手段,抑制过度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第三,利用税收手段,保障收入分配合理。第四,利用政府支出手段,实施公共项目,满足公共需要。第五,利用政府投资,保障国家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59.税收主要通过税种选择,税率确定,税收优惠及税收惩罚等环节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60.公债对于经济发展和利益调节的作用,主要通过债务规模,归还期限,债券持有人结构,利息率等环节体现出来。

61.公债的调节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替代效应”;第二,“货币效应”;第三,“收入效应”。

62.政府投资主要针对基础性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63.政府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各种方式的减税和增大财政支出规模。 64.政府推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用各种方式增税和缩小财政支出规模。 65.一般的说,金融体制是由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构成的。

66.中国相继建立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隐、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

67.货币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政策目标,中介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

68.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础货币2利率3货币供应量。 69.被称为中央银行三大法宝的存款准备金,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是主要的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

70.产业政策有以下明显特征:第一,客观性。第二,引导性。第三,动态性。第四,协调性。

71.产业政策的构成:1产业结构政策2产业组织政策3产业布局政策4产业技术政策 72.具有特殊地位的产业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第一,“瓶颈”产业;第二,先导产业;第三,支柱产业。

73.产业政策的政治作用:1明确产业发展重点,2加快资源配置的优化过程,3保护和扶植弱势产业,4促进市场机制不断完善。

74.价格政策手段可以包括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等。

75.从政治角度着手分析价格政策是一个很贴切的切入点:1价格政策时稳定社会秩序的工具,2价格政策是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工具,3价格政策可以改变社会利益的分配格局,4价格政策时政府的财政收入手段,5价格政策时捍卫国家主权的工具。

名词解释

1.有的经济学家把买方处于信息劣势的情况称之为“逆向选择”或“反向选择”;把卖方处于信息劣势的情况称之为“道德风险”。

2.公共品是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3.“合成谬误”指的是个人理性行为的累加效果可能是集体行为的非理性

4.“转型国家”指的是从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国家,特别是原计划经济国家,面临着建立市场制度的任务。

5.相机抉择: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中持“ 逆现实经济风向而动”的立场,这种方式被称为“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

6.政策时滞:一项政策从决定到实施再到效果完全显现的这段时间被称做“政策时滞”。政策时滞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内部时滞,主要是由立法程序和行政协调等因素而造成的;另一种是外部时滞,主要是有政策过程本身所需的时间造成的。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sr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