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

更新时间:2023-10-27 20: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

1.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是( )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三大改造 D.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2.如下表所示,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

人均产量 钢产量 发电量 中国(1950年) 2.37Kg 2.76Kwh 美国(1950年) 538.3Kg 2949Kwh 印度(1950年) 4Kg 10.9Kwh 为改变上表中这种现状,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三年经济恢复计划的实施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

3.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5.有人认为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 ③基本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各项任务 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普遍建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7.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仅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四川是泥石流多发地区 B.中共“八大”提出的总任务失策 C.无计划地盲目垦荒 D.“大跃进”运动的毁林炼钢

8.“人财物各有所管,产供销互不见面”。这幅对联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盛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9.宣传画形象而又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面是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10.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教训是( ) A.上层建筑改革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B.生产关系的改革必须依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C.经济政策要与广大人民的愿望相一致 D.经济发展指标要与人力物力资源相适应

11.我国在制订“二五计划”的目标时,对粮食、棉花、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了反复修改。下表是从1955年夏到1956年夏的三次修改。从中可以看出 修改方案提出时间 1955年夏(第一方案) 1956年初(第二方案) 1956年夏(第三方案) 粮食产量(亿斤) 4600 6400 5000 棉花产量(万担) 钢铁产量(万吨) 4300 7000 4800 1100 1500 1050—1200 A.三个方案都是不可行的 B.只有第一个方案是可行的 C.第二个方案有冒进的倾向 D.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

12.“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14.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15.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

??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16.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17.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18.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隔近30年后,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许多人来说,1978年12月18日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下列对这段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后者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C.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19.现在,人们把发邮件叫作“伊妹儿”,歌迷自称为“粉丝”,上网留言叫作“灌水”,这反映了( )

A.人们的思想发生变化 B.人们的流行语言发生变化 C.我国因特网发展迅猛 D.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20.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人民可以及时了解大会盛况的传媒有( )

①报纸 ②广播 ③电视 ④互联网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

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 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22.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

?

??

A.春耕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小块土地上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引人瞩目

D.充满梦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 ③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24.当今我国开放中的“走出去”战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 A.资金问题 B.管理经验问题

C.开拓市场的问题 D.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问题

25.1999年中国有5家大型企业集团首先进入美国《财富》杂志排出的1999年全球500强企业。2000年中国内地共有9家企业进入500强企业。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下列政策有关的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国有企业改革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6.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他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他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1)罗斯福挽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2)在中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情况下,邓小平为首的共产党人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3)从两位伟人的改革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答案:

1-5 BBADA 6-10 DDACB 11-15 CCCAA 16-20 CDCBA 21-25 BCBCC 26.(1)整顿银行;复兴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实行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①任何国家要向前发展,必须依据国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命力。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③面对社会危机,应当制定出可以使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⑤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社会文明演进的根本推动力。

?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sq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