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报告

更新时间:2023-12-28 06: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年新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报告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面临当今社会人才众多,参加实习有助于在今后在社会上的立足和增长社会经验。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习报告,欢迎参考!

2018年新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报告【1】 实习的过程中,见识了很多,经历了很多,体味了很多,也提升了很多。

其实要说实习经历,我一般把它分为两个阶段的,一般情况下所说的实习更多地是指2018年春节前在《经济观察报》的实力,而2018年春节之后在《东方早报》的见习我更多的是把它当做一份正式的工作。

《经济观察报》是一家专业的财经类周报,在全国财经类周报里面是数一数二的,过去几年的发展也是特别地快。我对经观的评价就像我在《东方早报》面试时,孙总问我的,对《经济观察报》发表一下你的看法。我当时的回答是:“当胡舒立领衔的《财经》‘倒台’后,我想,就我的了解,在目前的财经界就没有一家财经媒体能像经观那样去做批判揭露性的财经报道了。经观的每一篇揭露性报道都是独家的,要么事实,要么报道角度。”

在经观的实习过程中,首先给我的是冲击,包括视觉的冲击,物质的冲击,媒体理念的冲击,价值观的冲击,无不排山倒海般。

因为经观的定位是高端财经专业人士看的报纸,所以在采写的过程中,采访对象也基本把都是社会有钱有权有名望之人士。参加的会议经常都是省部级的,出入酒店也都是五星级的,这也是首都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是政治中心,信息的集散地,会议多,规格高,所以很多媒体人都选择了北京。坐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宴厅里,与成思危、、李毅中、龙永图、等近距离接触,无不给我以莫大冲击。

媒体人没有性格合不合适,只有会不会交朋友,能不能给人以信任感,能不能给人以平等的信息去交换。经观的记者让我知道,许多采访不是像电视上看到的,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亮出自己的身份,堂而皇之的采访;采访的形式有很多,越危险的就要越隐晦。很多是在饭桌上、办公室里或者其他安静的场所,以朋友的身份吃个饭或者拜访下,在聊天中获得许多重要信息,也交换自己的信息。所以一个财经记者要会交朋友,才能获得信息源,有渊源不断地信息,才有渊源不断的新闻稿。

而对事实的求证是一篇新闻报道里面最重要的,当你自己写的一篇稿件都无法说服你自己时那也是说服不了编辑,更说服不了广大读者。如涉及重大官员或人物报道的事实出了问题,那对记者的职业生涯,对媒体的命运都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我曾经也受到官员的“威胁”,但一般情况下只要事实没问题就不用怕。

在经观的实习,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做媒体的愉悦,它是敢为天下先的一家报纸,提倡揭露性报道,虽然中国有众多体制的不足,但是政治的归政治的,商业的归商业的,市场的归市场的,在体制天花板下面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这也就是平台的力量,越大的平台才能有越大的自由。 其次,实习过程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沉淀下来做些事情。要真正把事情当回事去做;只有做了事,别人是抹杀不了的,才能有机会,这也是经观领导经常对记者说的一句话。因为记者的特质,纷繁世界,人生百态,见得多,经历的多,易让人浮躁,麻木,眼界很快提高,同时受到的诱惑也多,很容易迷失自己。

在经观我始终都以实习生的心态,虚心请教,扎实学习。记得在经观的第一篇稿件,改写一篇证监会的会议新闻花了一个多小时,还写得非常差,不得要点。后面,我每天坚持写网稿,从一开始的我交上去的网稿经常被大刀阔斧的改到后面直接发上去,获得了记者和领导的认可。

电话采访是很普遍的采访形式之一。而如果你不内行,经常会被采访对象“教育”一顿,那是很伤人,也很打击人的。在《月饼不甜了,糖价或将继续上行》稿件的写作中,被采访对象拒绝无数次,自己都没有兴趣了,但最终还好做出来了。

在《开户数疯狂“灌水”,招商证券冲经纪业务排名》

的报道中,顶着凛冽寒风在1月份的北京,跑了上十家不同地区的券商营业部暗访。在黄金T+D的一篇报道中,打了几十个电话暗访,专访了两个业内人士金交所新闻发言人,录音整理上十页,而最终因为我离开经观去东早工作,稿件发表在东早,被和谐掉了,大不如前。第一篇经观报纸上的选题,我跟另外一个实习五天熬了三个通宵,但最终因事实有变没能见报只能发于经观网站。这些是在经观实习期间做稿的点滴回忆总结。

来到《东方早报》后,我已被当做一个正式记者来用了。经观跟东早,是两个风格不一样的报纸。东早是综合性日报,在财经报道方面不追求那么专业,但同样都非常提倡调查性报道。

在东早,有的时候编辑会给你任务,但更多的要自己去找选题,从构思到采访写作,全由你自己,保持跟编辑的沟通交流。在东早的一大优势就是,我有了自己的名片,出去采访也就方便多了,同时可以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而不用拿着带你记者的名片去跟人解释一番。不管在东早还是经观,做新闻的本质是一样的。

刚到东早时,虽然分配给我的任务不多,但是我非常主动地向编辑要来公告来写,虽然很简单,一篇公告几十字到三四百字,但是要做好还是挺锻炼人的。后面我开始报了些选题,并参与重大选题的策划写作。股指期货推出时,我写

了一个私募的专访,在完全空白的情况下完成了主任给我的任务。

在东早给我的最深的感受就是,很多东西你都要有自信,很多时候你都要硬着头皮上,并且要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给你一个全新的东西去做,你一定要恶补功课,所以就像别人说的东早是一个逼人的地方,它不会管你能不能,只会问你做好没做好,没做好就要挨批,做好了才有可能得到认可,每一个在东早坚持两年的人都不用担心自己以后的出路。 当然,不管在东早还是在经观,还有一点感受颇深就是,一定要处理好人事关系,包括领导,同事,朋友,采访对象等等一系列关系。

2018年新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报告【2】 学习新闻专业刚好一年的时间,在这不算短也不算长的一年里,我也从一个觉得从事新闻事业对我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中女孩,成长为觉得以后能从事新闻事业是非常荣幸的大学生。对于新闻,这个从现在到以后要一直跟我接触的词,我是满怀崇敬的,甚至可以说是更多的满怀憧憬。在大一阶段,我通过对一些新闻相关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了实践的理论是不完美的,有时甚至只能是空谈。而在人才泛滥的当今社会,更是不会接受空有理论,没有实践的我们。于是,在大一的暑假期间,我开始了我大学第一个阶段的实习——认识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可以在社会实

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2018年8月10日,我怀着信心与梦想,带着一丝丝的好奇与忐忑,来到了兴化市沙沟镇广播电视站,开始了我为期两个星期的实习生涯。在有关领导的带领下,我一一地和他们打了招呼。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免有些拘束和紧张,但通过一个上午的熟悉之后,我也开始和另外几个实习生一样,融入了这个群体。 对于实习,感触还是满多的,当中我经历了太多的挣扎,记得才开始做的第一天,带我的老师分配给我的任务就是负责将他们手写的稿件用电脑打出来,有时也会将当地的一些新闻通过电脑传送到市里。一开始我觉得挺无聊的,便想放弃。但又想到:其实校对文字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而且通过这项工作,我也可以看看老师们是怎样写新闻稿的。考虑到这些,我又坚持了,现在想想,还真得夸夸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在习惯了自己的工作之后,以后每天早上不到八点,我便会第一个来到办公室,进屋后,首先将办公室的卫生打扫一遍,这样做一是为了有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大家可以心情愉悦的工作。其次也让自己在老师们眼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让他们觉得“这个学生挺好,将来可以用”。打扫完之后,也将近八点,办公室里的老师也都到齐了,我便会来到临时属于自己的办公桌前,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找出稿件中的错别字,语法错误的也加以修改。虽然这份工作看上去确实很枯燥,但当你爱上这份工作

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的每一天过得还挺充实的。 通过这两个星期的实习,我将自己从学校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使我学会了一些光靠理论知识是不可能学到的东西。这次的实习,也加强了我对新闻工作者的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了我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使我对自己所学的新闻学专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让我对大二的再次选修专业有了一定的选择,更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实习的同时也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进一步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人才,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以做一名高素质的新闻人为目标,全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在实习期间,我也深受单位领导的照顾和关怀,并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新闻工作,完成任务要求,做一名合格的新闻人。

来广电站之前,听实习过的同学讲里面的关系很难处。虽然我对于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有把握的,不过,我一开始做事的时候仍是小心翼翼的。后来才慢慢发现,根本没有这种必要。只要你真心诚意的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同样的和你相处。在那里,老师们也交给我一些必要的社交礼仪,比如握手的原则,饭桌上的原则等等。我想,这些在书本上学不到

的东西,对我在以后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有很大的帮助,会使我一生受益。

在这两个星期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里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很多从事新闻的人并不是新闻专业出身,有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也在做新闻、做记者,而他们很多人做的要比文科生优秀,去市里的电台发现,电台的高层领导也很少是新闻专业出身的。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这就给我这个新闻专业的人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因此,我就更得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才能面对这迎面而来的挑战。

实习期间勤快和积累人脉很重要。作为一名实习生,我所欠缺的,就是社会经验、职业素养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所以实习生必然会从接电话、发消息这种基本的工作做起。想要真正地学到东西,不仅要从点滴开始累积,更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多观察,不断地发现、发掘自己能做的工作,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体系。要利用实习的机会,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趁着实习多听多看多认识人,提高求职的综合素质。正如站里的老师们说的那样,人际关系的处理是头等大事,在实习中,我们常常能得到一些宝贵的人脉资源,这些都要好好的把握,对于以后的求职可能有帮助。 作为地方电台,我们报道的内容仅为当地的社会经济服务,作为政府和民众的传声筒。通常都是一些政府会议,或

是市领导慰问、下乡之类,有时也会报道一些政府或某些单位的通知。在报道一些政府会议时,我 向老师了解到,领导的名字不能有差错,甚至领导的排列也要按照职位的大小来排,否则就可能弄出颠倒主次的笑话。可想而知,新闻报道是一件多么严谨的事情。

理论中的新闻是真实、客观的,在现实中也是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有很高的职业素养,把真实的事情反映给人民群众,为社会负责、为他人负责、也为自己负责。决不夸大事实,不编造虚假新闻。我们也要多报道一些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新闻,积极反映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做好政府和民众的传声筒的工作。

实习经历告诉我们,新闻专业的学生不能仅仅靠啃书本,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锻炼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作好准备。

实习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当我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份工作和这里的生活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有好多东西都需要去学习,好多人都还来不及感谢。我从一个只有满腔热情的新闻专业学生到一名初步了解新闻制作的实习

生,这里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毫无保留的老师,刚刚熟悉的朋友和那永远弥漫的笑声和欢乐,还有知识和经验。我要带着对新闻的了解和热爱,从这里出发,继续去探寻新闻的世界,完成我做一个优秀新闻人的梦想!

2018年新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报告【3】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前身为范长江、胡愈之1938年成立的国际新闻社。现在员工1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在国内设分社或记者站。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等。

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 中新网秉承中新社“国际视角+亲和力”的报道风格,新闻资讯内容准确、丰富、时效强、文风轻松活泼,受到广大网友,特别是公务员、新闻界、文化界和商界专业人士的欢迎。

中国新闻社广西分社主要负责广西各地新闻、东盟新闻、泛北部湾新闻、大湄公河合作新闻、华商新闻的采写。写稿要求,准确、迅速、凝练、稿件要求中新风“国际视角+亲

和力”。

我在中国新闻社广西分社实习主要是负责新闻稿件的采写和菲律宾《商报》、柬埔寨《华商日报》等外报版面的排版。期间,参加第五届泛北部湾论坛,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大型活动报道,并多次独立出差采访,让我获益匪浅。我共发表稿件77篇,其中通讯15篇(独立作品8篇,合作7篇),消息62篇(独立作品33,篇合作29篇),制作外国报纸版面30个(独立排版8个,合作22个)。单独完成的任务几乎占60%。

大部分稿件被凤凰、搜狐、网易、腾讯等网站转载,其中《新闻观察:“泛北”国家密切合作增进各方互信 》、《广西“英雄帖”激发世界500强北部湾“淘金欲”》《中国东盟博览会展位供不应求 台企近百展位秀农业 》等被外国媒体菲律宾《联合日报》、泰国《亚洲日报》、柬埔寨《华商日报》等多家中外媒体采用,其中参与现场采写的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专题稿件获得中新社总编辑一等奖。按照学院实习分数计算达到400多分(合格要求至少50分),已经超额完成实习任务。 写稿:

中新社广西分社是一个管理自由的单位,作为采编记者不必按行政班时间上下班,但是每周星期一开例会交流心得,布置下周的任务以及大事。也正是这样的管理给了记者更多

的时间去考虑如何发现新闻、分析材料并选择最佳报道角度。作为实习生我们也有了更多自由,同时也意味着我们除了完成领导和老师布置的任务外,需要更多的自己去找新闻点,然后写出报道。

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学校的纪律和单位的规定,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并关注最新的社会动态,自己积极找选题、跑新闻。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戴上自己的记者证,参加第五届泛北部湾论坛,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大型活动报道,并多次独立代表中新社广西分社去来宾、防城港等地出差,并获得领导、老师的认可。

第五届泛北部湾论坛。在广西来说,这应该是东盟博览会、“两会”之后的又一大报道内容。而且对于中新社来说,更是一件大事。我成为了唯一参加泛北论坛的实习记者,倍感欣慰。之后与其他的实习生一起参加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广西民歌艺术节“两会一节”的大型报道以及网络直播活动。

在“两会一节”前一个月,我就多次与东盟博览局联系,采写了多次新闻发布会。在正式活动中,在众多的国外领导面前,真正见识和深刻体会了什么叫“国际”视角。其次,新闻的“实效性”也在这些大型活动中集中凸显,每当其他报纸、电视媒体走了,中新社的老师都要发完稿件再去吃饭。

这就是实效,这就叫敬业。我在东盟期间写的稿件近30篇。我们参与现场采写的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系列稿件获得中新社总编辑一等奖。

没有任务的时候,还是不想停下自己的手,我怕自己的手会生锈发钝。于是自己找新闻。《“左撇子”庆祝国际左撇子日 无需刻意纠正》《南方人隆重过中元节 鬼节变成“团圆日”》等完全自己采写的稿件得到了领导老师的表扬,而且转载率极高。老师认可了我单独采访的能力,并开始单独派我出差。来宾、防城港、上思、马山等地的采访让我懂得如何与当地领导以及其他媒体的记者打交道。 排版:

除了采写新闻,我还负责广西分社对外报纸供版的排版工作(菲律宾《商报》、柬埔寨《华商日报》每周一期,泰国《暹泰日报》等其他国家不定期)。广西分社给外报供版也是从今年5月份刚开始的,排版老师也还是一个新手,作为一个已经专业学习了一个学期并多次在学校作版的学生,这里成了我与老师合作交流的一个绝佳舞台。

因为是给外报供版,所以在排版之前,必须把握外报的特点。初见外报令我大吃一惊。《商报》古板得出奇,字体字号、排版样式几乎都没有任何变化,有的版面甚至没有一张图片,还有竖排消息。而《华商日报》日报与之相比就像另一个极端,花哨得难以用言语相容,头版头条标题都会出

现五种颜色,领导照片也有谩骂、横目的,大弧线、小波浪、闪电等各式各样的小花样,让你眼花缭乱,甚至还刊登“喜结良缘”之类的通版结婚广告。在国内,要见到这样的报纸,实属难事,至少在广西是没有的。

但是广西分社他们供应的版面都是聚焦东盟、自贸区等经济类的版面,不可能走“党八股”和“黄色新闻”路线。在我排版之前。老师和领导已经定下了庄重、大气、典雅的版面风格,我也还算欣赏。但是在按照他们的模板排了几期之后,我开始想寻找一种变革,来增加版面的活力,正好外报的编辑也在给中新社提意见,我的想法就与之不谋而合了。于是开始慢慢改革,在彩板大胆运用照片,做成专题式的通栏巨幅横图,在适当的文字里面增加简易的背景和颜色,在黑白版汲取《广西日报·花山》的黑白灰绝妙搭配,做活了不少版面。“小廖来了,我们的版面就是不一样了。”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我乐在心里。实习期间,我一共制作外报纸版面30个(独立排版8个,合作22个),并在老师不在的时候,单独与外报取得联系,把最终的版面发到报社。

实习工作已经结束,但是在实习中获得的知识将会引领我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努力,鞭策我继续在新闻道路上前行。 在写稿方面要真实、迅速、简练,注意使用平民化的视角,同时注意结合国际化视野来看问题。这是中新社稿件的要求,也是“中新风”的体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

是每一个记者必须遵守的,中新社要求来源、出处、采写必须真实;新闻讲究的就是一个“新”字,“迅速”是必须的,中新社要求活动结束后3小时之内必须发稿,而且拒绝签发隔夜稿;“简练”就是要用最短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通稿要求消息不超过800字,通讯不超过1200字。中新社是一个民间媒体,一个国际化单位,“亲和力”“国际化”是其与其他媒体的区别。

在为人处世方面,要积极大胆、热情主动。实习锻炼的不仅仅是业务能力更多的是为人处世的能力。记者不仅仅要采写,还要懂得如何与处理好与人民的关系。积极、热情,领导、其他记者、老百姓就会觉得你没有架子,愿意跟你交往,并慢慢信任你,这对以后的采访还是其他工作都是十分有利的。

在工作中,要肯吃苦、有责任感、有敬业精神。记者的生活是最没有规律的,出差在外经常半夜赶稿,黑白颠倒是常有的事情。这是一种敬业,同时也是记者的责任之一。 其实,要做好一个新闻人,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用更多知识的积累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把自己练成一个“杂家”,学会感恩,不管是领导老师还是其他记者或者一个通讯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sn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