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翠园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原题)

更新时间:2024-01-16 16: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综合测试

高三语文试题

2018年9月5日

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邓析、墨子、惠施、公孙龙等人就以“辩”为研究对象深入系统地探讨了与“辩”有关的诸多问题,在此时期,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派——名家。产生于中国先秦时期、名之曰“名辩”的中国逻辑植根于中华文明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之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独创性。

中国逻辑注重概念分析。汉语是以象形符号作为基本元素的独立表意文字,这与表音文字不同,需要更多的符号单位来表达丰富的概念并描述其细微的语义差别。以表达最为基本的逻辑关系的“否定”为例,早在先秦典籍《诗经》中就有“不”“弗”“靡”“否”“蔑”“彼”“非”“匪”“亡”“罔”“莫”“未”“微”“毋”“勿”“无”等十余个之多,并且这只是单独表达的否定,还不算组合式的否定,这在其他语言中是极其罕见的,充分体现了汉语在否定表达方面的丰富和精微。

中国逻辑强调概念的辩证转化。与西方逻辑强调概念的确定性、重视概念独立性的静态分析不同,中国逻辑重视概念内涵的生成和变动发展、重视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及其相互转化,重视对概念进行动态分析。这与中华文明的传统密切相关。在《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阴阳五行”学说更是重视概念的相互生发和矛盾转化。

中国逻辑是基于汉语自然语言的逻辑。因为语言因素,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三段论研究就大量使用了符号语言;近代莱布尼兹更强调要使用人工语言进行逻辑研究;现代数学逻辑产生之后,形式化的人工语言更是成了西方逻辑的“母语”。同样因为语言的因素,中国逻辑始终基于汉语的自然语言。不仅对象语言始终是汉语自然语言,而且作为元语言也都使用的是汉语文字。中国逻辑中,在元语言中表达基本逻辑关系的一元连接词否定是“不”“非”“无”等,表达基本二元关系的连接词是“并且”“或者”等,表达量词关系的是“皆”“都”等,表达时态的是“将来”“曾经”等,表达抽象模态的是“必”“可”等,均使用的是汉语自然语言。

中国逻辑是形义结合的逻辑。典型的如“白马非马”,若仅仅从语形分析,“白马非马”显属诡辩,但若从语义来分析,则自有其道理:“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这里的“非”是“不等于”的意思。作为中国逻辑的易学系统更加典型地体现了形义的结合,强调“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中国逻辑特质的理解和再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意蕴,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复兴中华文明。

(摘编自杜国平《中国逻辑的特质》,《光明日报》2018年7月2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 1 页 共 8 页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综合测试(语文)

A.《诗经》中大量表达否定的词,体现了汉语在否定表达方面的丰富和精微。 B.祸福相倚、五行相生相克等学说体现了古人对概念相互生发与转化的认识。 C.与对象语言不同,中国逻辑中表达基本逻辑关系的元语言是汉语自然语言。 D.从语义分析,“白马”是对颜色和对形状的命名,在概念上并不等于“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辩”为研究对象,以名家学说为前提,论证中国逻辑的唯一性。 B.文章多处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中国逻辑与西方逻辑不同的特质。 C.文章先总后分,以并列方式,从四个方面多维阐释中国逻辑的不同特点。 D.文章在论述中国逻辑的特质时,始终结合汉语言与文化的特点进行阐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逻辑的独创性,与中华文明独特的语言、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 B.西方逻辑一直采用形式化的人工语言,与中国逻辑采用自然语言不同。 C.“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意思是言、象、意三者是分离的,难以融合。 D.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意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陈官庄的枪声 李士民

这是我大舅爷讲的故事。我的大舅爷叫双喜,今年88岁。 1948年冬天,大雪纷飞。

纷飞的大雪,让陈官庄的冬天分外寒冷。

其实,淮海战役之前,陈官庄还不出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而已,不过,双喜熟悉陈官庄,就是闭上眼睛,捂住耳朵,也能从陈官庄村子里穿过去,因为,双喜的村子叫刘庄,离陈官庄很近,近得一嗓子就能喊到陈官庄。

可是现在,双喜就是睁大两只眼睛,支起两片大耳朵,也无法穿过陈官庄,因为陈官庄里,驻扎着国民党军队,而且,是红了眼睛的国民党军队。

那天,双喜的眼睛也红了。双喜家的一只鸡,被双喜杀了。双喜家的那只鸡,是他家仅有的一只鸡。双喜每天伺候它,比伺候闺女还上心,捉了虫子给它,撒了稻谷喂它,还专门搭了一个鸡窝。双喜搭建的鸡窝,是复式的,下层,是住的地方,上层,是下蛋的地方。红影已经怀孕了,双喜早就盘算好了,等孩子出生的时候,这只鸡也该下蛋了。

就是这个寒冷的早上,就是这个炮声隆隆的早上,双喜在院子里扫雪,他心里也像炮声一样起起伏伏。陈官庄凌乱的枪炮声,让双喜担心。这会儿,红影就要走到鸡窝前了。

双喜黑着脸问,捉了鸡,干什么? 红影说,杀了它。

双喜苦着脸问,杀了它,干什么? 红影说,你听,这枪炮声。

双喜皱着眉说,是啊,这枪炮声。

红影说,这枪炮声停下来,我们的日子才会好。 双喜说,是啊是啊。

双喜就帮着红影,杀了那只鸡。 双喜的眼睛就红了。

双喜心里疼,可是,他还是收拾了锅灶,准备把鸡炖了。

家里没有水,双喜就去收集积雪,墙头上的,树枝上的。家里也没有柴火,双喜就去抽房顶上的秸秆,房顶都漏了洞,双喜还在抽。一边抽,双喜一边想,村东的大成家,房上落了一颗国民党的炮弹,房子都烧完了呢。

于是,双喜把火烧得很旺。很快,双喜家就飘出了鸡汤的香味。双喜还在烧火,他不舍得停下来。火苗儿,像红灯笼,把双喜的脸映照得通红;火苗儿,像红辣椒,把双喜的心烤得疼疼的。锅里还翻着花,双喜往上头撒了一捧葱花儿,鸡汤的味儿,更浓了,更鲜了。

第 2 页 共 8 页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综合测试(语文)

双喜拿了最大一个瓷碗,盛得满满的,他想着,第一碗鸡汤,是给丈母娘送的。可是,丈母娘家在茴村,远着呢,这边还打着仗,送过去,是不成的,再说,丈母娘的心,像村前的那条小溪,柔柔细细的,不送,也不会生气的。双喜的眼睛红红的,他把那碗鸡汤倒进锅里,又重新盛了满满一碗。第二碗鸡汤,是送给爹的。

双喜捧着那碗鸡汤,就出门了。路上,双喜想着爹的事儿,就是昨天,双喜去爹那,正好遇见气喘吁吁的爹扛起一袋小麦,双喜知道,那袋小麦是爹准备过年用的,这是扛到哪里去?双喜还没问,爹就说了,解放军,他们的粮食有些紧张。那会儿,双喜想不通,别过头,悻悻地走了。

拐过一个胡同,穿过三户人家,就到了爹的门前,双喜看见,爹正在啃一个凉窝窝头。双喜把热气腾腾的鸡汤端到爹面前说,爹,这碗鸡汤,你趁热喝了吧。说话的时候,双喜的眼睛红红的,双喜看见,爹的眼睛也红红的,爹哽咽着说,这碗鸡汤……爹不喝了……爹没说完,就说不下去了,于是,爹指了指村外。

双喜回到院子里,他把那碗鸡汤倒进锅里,又重新盛了满满一碗。 第三碗,是给媳妇的。

双喜捧着那碗鸡汤,端进屋里。红影正缝鞋垫儿,细细密密的针脚,却被泪水打湿了。双喜说,别难过了,这碗鸡汤你喝了,补补身子。红影的眼睛红红的,她推过碗,抽泣着说,这碗鸡汤……我不喝了……红影没说完,说不下去了,于是,红影指了指村外。

双喜回到院子里,他把那碗鸡汤倒进锅里,然后,他端来一个瓦盆,把锅里的鸡汤全盛进瓦盆里。双喜稳稳地端起一瓦盆热腾腾的鸡汤,朝着村外走去,他的脚步很有力,也很豪迈。

村外,就驻扎着咱们的解放军。

(节选自《百花园》2017年第8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交代“这是我大舅爷讲的故事”,表明小说是对“我大舅爷”讲述的故事的转述,小说叙述的语言风格与“我大舅爷”的农民身份有关。

B.在双喜与红影的第一场对话中,双喜从“黑着脸”“苦着脸”“皱着眉”到“眼睛就红了”,神态的变化,表现了他对杀鸡的不解和对媳妇的心疼。

C.小说最后一句既照应了前文“爹”和“媳妇”所指的“村外”,又强调解放军并不扰民,“咱们的”表现军民一家的情谊,点明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以双喜杀掉家中唯一的、将下蛋的母鸡炖汤慰劳解放军一事,从一个侧面反映解放军在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本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5.小说叙述双喜一次又一次盛鸡汤送人,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这篇小说还有一个题目“1948年的鸡汤”,与“陈官庄的枪声”相比,你更喜欢哪个题目?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记者余晓洁、胡喆)时隔11年,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迎来“双响”——唐本忠院士为第一完成人的“聚集诱导发光”和李家洋院士为第一完成人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双双折桂。其中,“聚集诱导发光”研究被学界评价为香港和内地科研交流融合的典范。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8年1月8日在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1999年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以来,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秉持“慎之又慎、宁缺毋滥”的高标准原则,曾9年空缺,距2006年产生两个一等奖已有11

第 3 页 共 8 页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综合测试(语文)

年。“值得关注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都有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问世。奖项从较为集中的基础物理学领域,扩展到化学、生物学,呈现‘多点开花’之势,创新引领领域更加多元。”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01月8日)

材料二:

制备发光性能优异的先进材料,一直是科学家的追求目标。然而,很多发光材料只有在溶液中才有较高的发光效率。早在20世纪中叶,德国科学家就发现,发光分子在稀溶液中可高效发光,但在浓溶液中或聚集态下,发光能力大大减弱甚至消失,这就是传统的“聚集淬灭发光”(ACQ)现象。

分子越多,发光能力反而越弱,怎么办?那就避免让它们聚集在一起,这正是大多数科研究的方向。

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分子自发的聚集过程来提高发光效率?2001年,唐本忠和他的学生在实验中,意外发现了一种与ACQ截然相反的现象,即分子在聚集状态下发光反而更强。唐本忠把这一现象定义为AIE,从而推开了发光材料领域一扇全新的大门。AIE开辟了有机发光材料的新领域,是我国科学家原创和引领的研究前沿。据了解,全世界已经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500家科研机构的科学家进入该领域,所发表的论文总引用次数已经超过10万次,近两年每年新增的SCI级相关论文数均超过1000篇。2016年,AIE材料及相关研究先后被英国《自然》杂志、美国权威媒体进行亮点介绍,AIE纳米材料被认为是“支撑即将来临的纳米光革命的四大纳米材料体系之一”。“概念创新是科学追求的圣杯。”唐本忠说,历史证明,原创概念可以引领前沿、开辟新领域。业内专家表示,AIE研究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未来甚至可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喻思南、毛慧灵《创新,在科学的源头》,《人民日报》2018年1月9日)

材料三:

近年来,纳米发光材料的科研和应用日益受重视。纳米发光材料兴起于量子点。量子点是一种无机纳米材料,其发光颜色可简单地通过尺寸调控。量子点越大,发光颜色越红移。但量子点毒性大、种类有限,常需用紫外光激发。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上转换点登场。用长波激发,上转换点可在短波处发光,由此可避免紫外光激发所产生的生物毒性。但上转换点多为稀土金属材料,稀少而昂贵。

与无机材料相比较,有机纳米发光材料具有种类多、加工易、毒性小等优势。目前,全人类在能源、环境和健康等领域面临巨大挑战,高效纳米发光材料有助于解决这些挑战所带来的问题。在能源方面,面对能源匮乏,各国都在寻找节能材料。用AIE材料制备的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综合测试高三语文试题第6页(共10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外量子效率可高达20%,远高于“传统”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效率(最高约5%)。高效率带来低能耗,用AIE材料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因而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在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是水污染监测治理方面,AIE亦有用武之地。利用水溶性AIE材料,可轻易地将痕量污染物(汞、镉、氰化物等)特异性地“揪出示众”。在健康领域,AIE探针可高效识别癌细胞或恶性肿瘤,帮助医生准确地切除肿瘤组织。

(摘编自唐本忠《拔得头筹领跑世界》,《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月13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项目从基础物理学领域,扩展到化学、生物学,创新引领领域多元化,带来了科研成果的井喷。

B.“聚集诱导发光”是唐本忠院士提出的原创概念,目前吸引了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500家科研机构的科学家进入该领域,具有国际影响。

C.AIE材料被认为是“支撑即将来临的纳米光革命的四大纳米材料体系之一”,有助于解决目前全人类在能源、环境和健康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

D.用AIE材料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比“传统”有机发光二极管高效节能,利用水溶性AIE材料、AIE探针等,可以较为容易地识别某些对象目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 4 页 共 8 页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综合测试(语文)

A.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曾9年空缺,但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都有一等奖项目问世,可见近年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比较突出。

B.传统上,人们认为发光分子在浓溶液中或者聚集状态下,发光能力就会大大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这样的认知局限影响了此前多数科学家的研究方向。

C.唐本忠是在实验中意外发现了发光分子在聚集状态发光反而更强,说明意外不一定是科学研究的敌人,深入研究意外现象可能带来科学理论的创新。

D.纳米发光材料经历了从无机纳米材料、稀土金属材料到有机纳米发光材料、AIE材料等一系列的发展过程,新型材料比之前的材料具有明显的优势。

9.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从什么角度介绍“聚集诱导发光”这一科学研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般字伯兴,宣帝之玄孙也。般数岁而孤,独与母居。王莽败,天下乱,太夫人闻更始...即位,乃将般俱奔长安。会更始败,复与般转侧兵革中,西行上陇,遂流至武威。般虽尚少,而笃志修行,讲诵不怠。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必,不宜苦精若此,数以晓般,般犹不改其业。建武八年,隗嚣败,河西始通,般即将家属东至洛阳,修经学于师门。明年,光武下诏,封般为甾丘侯,奉孝王祀,使就国。后以国属楚王徙封杼秋侯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太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帝闻而嘉之永平元年,以国属沛,徙封居巢侯,复随诸侯就国。数年,扬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无怨恶,宜蒙旌显。显宗嘉之。十年,征般行执金吾事,从至南阳,还为朝侯。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是时下令禁民二业,又以郡国牛疫,通使区种增耕,而吏下检结,多失其实,百姓患之。般上言:“郡国以官禁二业,至有田者不得渔捕。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夫渔猎之利,为田除害,有助谷食,无关二业也。又郡国以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故诏敕区种,增进顷亩,以为民也。而吏举度田,欲令多前,至于不种之处,亦通为租。可申敕刺史、二千石,务令实覆,其有增加,皆使与夺田同罪。”...帝悉从之。般在位数言政事。年六十,建初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卷六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以国属楚王徙/封杼秋侯/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太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帝闻而嘉之

B.后以国属楚王/徙封杼秋侯/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太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帝闻而嘉之

C.后以国属楚王/徙封杼秋侯/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太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帝闻而嘉之

D.后以国属楚王徙/封杼秋侯/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太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帝闻而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夫人”即大夫人、嫡妻,是人生中第一次娶的妻子,也称为结发之妻。 B.“行执金吾事”指代理执金吾的事务,“执金吾”是汉代禁军统领的名称。 C.“郡国”中的“郡”指行政区划,直属朝廷;“国”是指诸侯、王的封地。 D.“二千石”为汉官秩,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又为郡守(太守)通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 5 页 共 8 页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综合测试(语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sf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