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7-10 19: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教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在实施新课改中,我积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对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是,部分学生对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适应。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仍然有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没有进入课改设定的情境,处于无所适从的茫然状态。 二、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本册课本共有六个主题合成单元,分别为“咏物情怀,道德修养,事理说明,小说之林,人生体验,精彩演讲”.围绕着主题词,各单元分别组织了多种体裁样式的课文5篇,全书共收30篇课文.每单元配编同主题的诵读欣赏的古今诗歌2—3首(其中有两个单元选了文笔精华).其中含文言文6篇.
阅读应达到的要求: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4.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从写作方面看,注意了写作材料和文体等方面的写作训练.几个单元的训练重点分别是: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写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写简短的演讲稿.修改作文训练方面,本册教材着重进行语段的修改训练.
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各有三则,穿插安排在六个单元之中.结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调查市场,研讨热点,阐明主张,这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专题活动为两个,专题设计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跨领域学习的课程目标,其内容和目标的设计,以学生语文素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本册书设计了《鸟》和《叶》两个探究式的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
教学过程中要落实以下四点:(1)要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要求全面得到落实.(2)阅读教学中尤其要突出对学生语文学习发现能力的培养.(3)要充分发挥自由读写单元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4)在写作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怎样做到内容具体,学会根据生活的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四、教改措施: 1、 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
1
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广泛博览参考资料,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7、作文采用全批、抽批、面批,学生互批等方法,快捷、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时指导、评价、交流,激发写作动力,同时结合每周两篇随笔指导、交流,用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受感染的学生作品启发,激励学生写作,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8、指导学生读书和写好读书笔记,每周一节交流随笔和读书笔记课,形成丰富、生动的学习过程,避免死读课本和读死书现象。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周次 第1—3周 第4周 第5—6周 第7—8周 第9周 第10周 起至日期 2.16---3.4 3.7—3.11 3.14—3.25 3.28—4.8 4.11—4.15 4.18—4.22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 专题 鸟 第二单元 道德修养 第三单元 事理说明 名著推荐与阅读 《水浒传》 期中考试 第四单元 小说之林 第五单元 人生体验 专题 叶 第六单元 精彩演讲 复习考试专题练习 周课时 4 4 4 4 4 4 4 4 4 4 4 备注 第11—13 周 4.25—5.13 第14—16周 5.16—6.3 第17周 6.6—6.10 第18—19周 6.13—6.24 第20周 6.27—7.
2
旬邑县清塬中学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 授课人:吕阿娟 主备人:吕阿娟
课题 1海燕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第一课时 第1教时 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1、理解海燕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及其象征意义 2、能有感情诵读课文。 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理解海燕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及其象征意义 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诵读法 研讨点拨法 教具 个案补充 教 学 流 程 一、导人 设置情景,投影显示如下画面: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漆黑不见人影。面遇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会怎样面对呢?(同学可能会回答“惧怕”、“躲藏”等)但海燕它不惧怕,它勇敢地面对暴风雨。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乐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最强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勇敢的海燕。(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背景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海燕>,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高尔基的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 2、有感情自读课文 3、朗读点评和指导 《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
3
感的油画.。文笔粗犷,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朗 读时候要注意体会,朗读语速不可太快,虽感情起伏而定,要有激情。 4.思考讨论:本文以大海为背景,请大家注意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的变化,考虑一下,大致可分为几个画面? 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1)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1—6)节。 (2)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7—11)节。 (3)暴风雨就要来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12-16节。 (一)研读第一画面 1、指定学生朗读(1—3)节,要求学生思考:在暴风雨到来前,周围的 环境怎样?海燕有什么表现? (学生讨论,回答并明确: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说明一 场暴风雨正在孕育。就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乌 云和大海之间高傲地飞翔,表现了海燕勇敢无畏的矫健姿态。) 2、教师追问:作者为什么用黑色的闪电来比喻海燕?又为什么用“高傲” 来修饰“飞翔”? (讨论明确:这里的“黑色”不是贬义词,是写海燕本身的颜色。用 “闪电”既可以写出海燕的矫健姿态,又可以在乌云密布、大海苍茫的 背景上出现一点亮光,使人们在沉闷的空气中从海燕身上看到光明,看 到希望。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说的自以为了不起,而是褒义词, 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3、学生轻声朗读(1—3)节,体会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追求。 作者紧扣“高傲地飞翔”用“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 地直冲向乌云”来描写海燕飞翔时的气势,突出了海燕搏击风云、无所畏 惧的性格,在描写海燕“飞翔”的同时,又着力写了海燕的叫喊声,并 通过乌云听出这叫喊声的含义,从反面衬托了海燕的战斗力量和胜利信 心。而这一切,都说明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追求,同时暗示暴风雨将 必然来临。 4、指定学生朗读(4—6)节。把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词语划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呻吟、飞窜、恐惧、掩藏;呻吟、吓坏;胆怯 、躲藏。 教师追问:这些词语表现了这三种海鸟怎样的共性? (学生回答明确: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了俄国第一次革命前夕胆小 的机会主义者和软弱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共性是害怕革命、逃避革命。 为了揭示这个共性,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根据海鸟的不同特点,让“恐 惧”、“吓坏”、“胆怯”三个意义相近的词反复出现,从而对他们害 怕革命的丑态进行漫画式的勾勒和无情的揭露。) 5、指定学生朗读(4—6)节,要求认清三种海鸟在暴风雨到来之前的丑态。 学生读完后,提问:作者为什么在对三种海鸟作了无情的揭露后,又 转换语气热情赞扬海燕? (学生讨论明确: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与开头呼应,可以让海鸥、 海鸭、企鹅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另一个是承上启下,原来大海苍茫
4
一片,这时已经“泛起白沫”,由于背景的变化,画面也就变化了,这 样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二段。 6、朗读第一部分。指定一女同学读1—3节,一男同学读4—6,全班同 学从“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起齐读。要求爱憎分明、读出感情来。 “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状;海燕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 作者把海燕的活动放置海面上暴风雨来临的典型环境中,以此来烘托海燕的性格。海面上自然景象的变化愈来愈险恶,而海燕的战斗情绪愈来愈高涨。当暴风雨在酝酿之中时,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对暴风雨的渴望和欢乐,热切地迎接新生;当暴风雨逼近,海燕在风吼雷鸣中飞舞着,欢笑着,号叫着;当暴风雨即将爆发时,海燕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海燕是矫健勇猛、心情欢快、斗志昂扬、无所畏惧形象。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号:号码( ) 号叫( ) 卷:卷集( ) 答卷( ) 2、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咆哮( )骄傲( )胆小( )震怒( )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3、在暴风雨将要来临的画面中,其他海鸟和海燕形成鲜明对比。请发挥 想像,深入体味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会有什么想法,它对海鸥海鸭、 企鹅会说些什么,试心“海燕的宣言”为题说一段话,充分展示海燕的心 理活动(不少于50字)。 提示:海燕的心理活动应包括以下几点:(1)欢乐之情;(2)对暴风雨 的热情和渴望;(3)无畏和战胜暴风雨的信心。 作业布置 见《练习册》1、2、3题 本体 象征体 相似点 大海波浪: 人民群众 歌唱、冲、迎接 板书设计 海燕: 革命先驱者 渴望、敏感、深信 海鸥海鸭企鹅:机会主义者、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窜、呻吟、躲藏 风云雷电: 沙皇的反动势力 压、恶狠狠 暴风雨: 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 激烈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审查意见
5
旬邑县清塬中学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 授课人:吕阿娟 主备人:吕阿娟
课题 1海燕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第二课时 第2教时 1、 理解海燕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及其象征意义。 2、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 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习对比、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诵读法 研讨点拨法 教具 个案补充 教 学 流 程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激情的时代前奏曲,去感受凝结着高尔基敏锐艺术感悟力的“海燕”形象。 二、课堂探究 (一)研读第二画面 1、指名学生读7—11节 ⑴、思考:环境起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朗读后,讨论明确: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 来,雷声轰响、狂风肆虐,把波浪抱起,甩到悬崖上,摔成尘雾和碎末。 大海呢,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波浪还在愤怒的飞沫中呼 叫。) ⑵、教师追问:这一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明确:说明俄国当时白色恐怖严重,反动势力猖獗,革命与 反革命的斗争激烈。特别在第8节作者在写狂风与巨浪搏斗时,用了“紧 紧”、“恶狠狠地”、“把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等词句,进一步 说明当时革命与反革命斗争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程度。但是,尽管反动 势力猖狂一时,敏感的精灵——海燕已听出了它们的“困乏”。这告诉 我们革命正在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转化。) 2、提问:在这险恶的环境中,海燕的表现怎样? (学生讨论明确:海燕不畏强暴,它飞舞着,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 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它面对猖狂的反动势力充满信心地大笑,还大声号 叫,它为暴风雨的迫近而欢乐,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革命是必胜的。) 3、在险恶的环境里,海燕如此英勇,决不是偶然的,让学生齐读11节, 思考:海燕,为什么如此敏感,如此英勇? (学生读后回答。明确:那时马克思主义已在俄国人民中广泛传播,无 产阶级革命先驱——海燕在险恶环境中用马克思主义的望远镜观察斗争 形势,已经听出了“雷声”的“困乏”,已经看出“乌云遮不住太阳”,
6
也就是说,看到历史的必然规律,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沙皇政府 必将灭亡,人民必定胜利,因此海燕就在暴风雨迫近时特别欢乐,无比 英勇,表现出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者用了“敏感的精灵”、“早 就听出”、“深信”等词语来描写海燕,不仅使我们从外在形象上了解 了海燕,而且使我们从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感受到了海燕这一形象的高大、 可敬。) (二)研读第三画面。 1、教师读12—16节。要求学生讲一讲看到的是怎样一幅图景。 学生口述第三幅图画中乌云、雷电与大海搏斗的情景。明确:这是一幅 暴风雨就要来临的图景,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乌云像火焰,闪电像火 蛇,而大海呢?勇敢迎战,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 里,并且越战越勇,终于怒吼了。这一切说明,革命的形势迅猛发展, 一切反动势力终于陷落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这里从“狂风怒吼”到“大 海怒吼”,既表明了斗争的激烈残酷,又说明了革命发展的趋势,预示 着旧世界必将被人民摧毁,新纪元必将由人民来开拓。 2、学生齐读12—16节,思考:在这革命高潮中,作者怎样描写海燕? 学生讨论明确:作者让我们先闻其声,后见其形,最后再闻其声。这 里着重写了海燕的叫喊,三次出现“暴风雨”,一是说明暴风雨即将来 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号召人民要迎接暴风雨,敢于斗争,敢 于胜利。二是表明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表现了人民对沙皇反动政府的 强烈仇恨,迫切地要求推翻沙皇政府。三是加强了文章的气势,表明人民 群众一旦起来以后,其势如急风暴雨,锐不可当,从而热情地歌颂了人民 的力量 3、读12—13节,全班齐读14—16节,进一步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作业布置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结合自己实际,想一想,《海燕》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有益的启示? 课后一、二题 正面描写(海燕) 英勇无畏(飞翔、叫喊) 海燕 侧面描写(海鸥 乐观豪迈(飞舞、号叫) 海鸭 企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审查意见
7
旬邑县清塬中学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 授课人:吕阿娟 主备人:吕阿娟
课题 2白杨礼赞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第一课时 第 3教时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使学生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1, 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 2, 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3,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象征的艺术手法。 朗读法 问题法 教 学 流 程 教具 图片 个案补充 一、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提问: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写 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 和 ,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 ,点明了主题。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 ,赞美白杨树收尾。 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8
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三、教师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后点拨: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对白杨树崇敬、赞美的强烈感情。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何在,我们留在下堂课再研究。 现在请同学们朗读文章的第三段(第5、6自然段),边朗读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下面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写 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2)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下面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直;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涵义十分深刻。 在刻画白杨树的性格时,作者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由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 课堂小结 1, 给下列字注音: 错综 毡子 外壳 昔 主宰 垠 砥 恹 逸 晕圈 倔强 虬枝 婆娑 楠木 颀 2, 解释下列词语: (四音节合成词要求说出结构) 视野 黄绿错综 妙手偶得 锤炼 主宰 垠 坦荡如砥 倦怠 潜滋暗长 恹恹 旁逸斜出 参天 婆娑 伟岸 纵横决荡 秀颀 课堂检测 作业布置 朗读全文,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总:力争上游,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性格: 干:丈把高?? 板书设计 分: 丫枝:向上,靠拢?? 倔强挺立, 叶:向上?? 不屈不挠, 皮:光滑,淡清色?? 力争上游,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审查意见 9
旬邑县清塬中学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 授课人:吕阿娟 主备人:吕阿娟
课题 2白杨礼赞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第二课时 第 4教时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3、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4、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使学生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1, 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 2, 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3,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象征的艺术手法。 朗读法 问题法 教 学 流 程 教具 图片 个案补充 一、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倔强挺立——顽强不屈,不可动摇或摧毁。 参天耸立——高高地立着,耸入空中。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二、指名学生朗读第四段(第7、8自然段),并思考:(1)作者写了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后,又进一层以树比人。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要求学生划出重点词语)?(2)下面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排比反问句,进一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四句的含义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学生朗读、议论后,教师归纳: 作者先运用比喻、对比的方法,并一连用了“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七个词语(与第5自然段呼应),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下面又一连用了四句排比反问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第8自然段,作者再直接地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一是“极普遍,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两个“象征”,写出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主题。 三、指导学生朗读第7、8自然段。为了帮助学生朗读好四个反问句,可先要求学生把四个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并加以比较,以体会运用反问句的作用。
10
如果按照陈述句的语句来读,语气就要软弱得多了。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因此,要求学生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同时,还要注意重读和停顿。(教师作示范,学生反复朗读。) 四、要求学生朗读第二段(第2—4自然段)和第五段(第9自然段),并思考:文章如果只写第一、三、四段,也是一篇完整的散文。那么为什么要写第二和第五段呢?在表达上具有什么作用? 教师归纳:第二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起两方面的衬托作用:一是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作者抓住了黄土高原的特点——“黄绿错综”的色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它的“雄壮”、“伟大”,对描写白杨树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又起了反衬作用。意思是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 第五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再次赞美白杨树,其作用是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最后,全文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结,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回应开头,十分有力。 五、听朗读唱片(或教师范读),并引导学生归纳写作特点。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作业布置 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见《练习册》基础题 完成“思考和练习五、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审查意见
11
旬邑县清塬中学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 授课人:吕阿娟 主备人:吕阿娟
课题 3石 榴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第一课时 第5 教时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1.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2.体会文中优美语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3. 1、体会状物的形神兼备。 2、体会形象生动、凝练的语言。 体会形象生动、凝练的语言 自读法 讨论法 教 学 流 程 教具 多媒体 个案补充 (一)导人新课 ,激发兴趣 。 1、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2、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石榴的图片或实物,一边让学生说出有关石榴的。 3、教师补充石榴的有关知识。(课件展示) 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等。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果在秋季成熟。石榴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喜欢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根据花的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榴、玛瑙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观赏。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o 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主要作品有:《女神》(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o《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 (三)检查预习 1.词汇积累(结合注释,明确一些词语的音或义)。 奇崛 枯瘠 犀利 辟易 金垂 安普刺 忍俊不禁 骨朵 柔媚 争妍斗艳 古味盎然 光嫩 潜溢 2.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试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整体感知
12
1.朗诵全文(配以轻松愉悦的古筝音乐)。 (1)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听老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情感的把握和处理)。 (2)学生朗读2--9自然段(每人读一段),然后让其他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点评。(教师稍加评价,意在指导朗读) 2.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可以讨论、交流) 在刚才的听和读的过程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石榴的什么感情?请告诉大家。 参考答案: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作者按什么思路结构全文?可分几部分?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参考答案: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具体描绘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7--9自然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本文抓住“最可爱”这三个字依次描写了石榴的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依次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和“子粒”。 枝叶:(与梅、柳比较)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花:深红色;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比作夏季的心脏。 骨朵:“小茄形”,“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像玛瑙琢成的花瓶。 果实:似“破口大笑”。 子粒:“透明光嫩的皓齿”,丰腴,有酸甜两种o (五)朗读、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1.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在小组内探讨、交流,说出喜爱的理由。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在班上交流。 2.请你用下面的词语各造一个句子,最好使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枯瘠 柔媚 争妍斗艳 忍俊不禁 本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见《练习册》1、2、3、4 诵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二题,并领会作者所托之志。 石榴 颜色: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样子:有的?? 有的?? 味道:酸溜溜 甜津津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审查意见
13
旬邑县清塬中学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 授课人:吕阿娟 主备人:吕阿娟
课题 3石榴 知识目标 课型 略读课 课时 第二课时 第 6教时 认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能在人们习见的事物上发现新意,或寄寓深刻的哲理,或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 1.准确把握所写事物的某些特征,领会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体会描写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状物记叙文的一般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努力使学生成为关注自然的“有心人”和“有情人”。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准确把握所写事物的某些特征,领会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自读法 讨论法 教 学 流 程 教具 多媒体 个案补充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分析了石榴的形象,初步感知了石榴的美。本节课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借石榴所托之志。 (二)局部品味 1.齐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第一段主要运用什么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对比写法,点出了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 2.学生品读第二、三部分。 (1)文中揭示了石榴什么样的内在特征? (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3、7自然段) 参考答案:揭示了石榴毫不辟易阳光的直射——敢于对抗骄阳,毫不示弱的精神;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品格。 (2)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 参考答案:第一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比喻;第二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热烈”、“充满活力”、不受束缚这一内在特征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品格。“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上相似),因而把石榴比作“夏天的,b脏’’。 (3)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作者喜欢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下抗争,毫不示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无畏精神和品格,而这精神正好与作者性格特征相契合,所以喜欢石榴。 (三)主题探究(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讨论、交流后归纳) 作者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了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
14
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 (四)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通过质疑互助互学,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互动一起解疑。 (五)小结本文写法上的特色 1.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本文既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来写,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使读者能对所写事物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同时还赋予了石榴“内在”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开头部分概写,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围绕中心,分层展开,写得细腻传神。结尾部分简略生动,照应开头,点明文意。 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作者之所以喜爱石榴,是因为石榴的“内在”特征正好与作者的性格特征相契合;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方法。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奇崛(ju?) 枯瘠(jí) 辟易(bì) 犀利(xī) 玛瑙(nǎo) 柔媚(mai) 金罍(l?i) 丰腴(yú) 唾津(tu?) 潜溢(qián) 争妍(yán) 皓齿(hào) 盎然(àng) 锈彩(xiù) 束缚(fù) 二、词语积累 奇崛:奇特突出。 枯瘠:这里形容植株干枯、瘦弱。 辟易:退避。 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犀利:锋利。 玛瑙:一种矿物,有各种颜色,多呈层状或环状,质地坚硬耐磨,可做贵重的装饰品。 妙幻:巧妙奇异的变化。 金罍:殷周时代一种盛酒的青铜器皿,形状像壶。 锈彩:指古铜、铁器年久生锈的斑驳纹理。 丰腴:丰满。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柔媚:柔和可爱;温柔和顺,讨人喜爱。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唾津:唾液。 1.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 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审查意见 15
旬邑县清塬中学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 授课人:吕阿娟 主备人:吕阿娟
课题 4马说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第 1课时 第 7教时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1.有步骤的诵读训练。 2.托物寓意的写法。 托物寓意的写法。 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 学 流 程 教具 多媒体 个案补充 (一)导入新课: 述:同学们请看屏幕,屏幕上画的是什么?(马),你们能列举出有关马的成语吗?(一马平川、马到成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快马加鞭。伯乐相马 等)那么,我们把能日行千里的马称为什么呢?(千里马) 同学们听说过“伯乐相马”的故事吗? (投影出示)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相信学习本课,大家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一定会有进一步的认识。(投影出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说”这种文体的有关常识以及我们学过的“说”有哪些。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似。我们学过的“说”有《爱莲说》、《捕蛇者说》等。 2.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作者韩愈的有关情况。 韩愈,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世称韩昌黎。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3、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
16
常有”的感叹。 (三 )初读课文,把握字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 2.字词:A。注音:祗(zh?) 骈(p?an) 食(sì)马者 其真无马邪(y?)伯乐 槽枥 一食或尽粟一石 策 B.通假字:食-----饲(喂养) 材-----才(才华) 见-----现(表现) 邪-----耶(语气助词,“吗”) 3.学生对照注释大声朗读两遍。 4.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5.学生齐读。 (四)、学生自学,二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根据注释练习口译。(投影出示相关注释) 要求: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运用注释解释重点词,练习翻译,看谁做得最好。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效果。⑴述:自学暂停,根据课下注解和屏显字词注释串译课文。 辱:只 骈:一同 称:著称 一食:吃一顿 能:能够 是:这 能:能力 才美:才能 见:通现, 等:等同 安:怎么 策:鞭打 道:正确的方法 材:通才,才能 执:拿着 临:面对 其:难道 请三位学生翻译,学生依次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错,请帮忙纠正学生不会,教师更正。(2)学生快速对照相关译文,自我检查。 (五)概括段意: 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第3段: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嘲讽。 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a、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通____ ____通____ b、才美不外见 ____通____ c、其真无马邪 ____通____ 2、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________比作“伯乐”,将________比作“千里马”,文中集中抨击了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 1、完成课后第二题。2、完成《练习册》的基础知识部分。 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 (无限痛惜)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食马者无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怒谴责) 天下无马 其真不知马也 (深刻嘲讽)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审查意见
17
旬邑县清塬中学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 授课人:吕阿娟 主备人:吕阿娟
课题 4马说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第 2课时 第 8教时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问题法 讨论法 教 学 流 程 教具 多媒体 个案补充 (一)、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讨论。(要求:用原句回答)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其真不知马也。) 2.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 (二)三读课文,推究文理 1、齐读课文 2、理解文章结构 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作者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最后又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屏幕显示版书) 3、理解文章的深层寓意 提问: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18
明确:不是,“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慧眼识才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无知的统治者。文章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屏幕显示版书) 4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愤懑不平 原文“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 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声情并茂 6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三) 拓展延伸 讨论: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 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2、是金子总会发光,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金。 3、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 4、既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拥有真本领,又要积极寻找机会,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可联系实际来谈,如飞人刘翔和教练孙海平。一代影后章子怡和张艺谋等) 鼓励学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刻苦勤奋,努力学习,成为一匹千里马。策马扬鞭,马到成功。 1.策 2.之 ①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①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指马) ②执策临之 (马鞭子)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在主谓之间)3.其 ①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马) ②其真无马邪? (句中语气词) ③其真不知马也。 (其实)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一、二、三题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审查意见
19
旬邑县清塬中学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 授课人:吕阿娟 崔刚红 主备人:吕阿娟
课题 5紫藤萝瀑布 课型 略读课 课时 一 课时 第 9教时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1、掌握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1.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感悟生命的永恒。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l)学会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自读法 问题法 教 学 流 程 教具 个案补充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词的音。 迸溅出beng)忍俊不禁(jin)仙露琼浆(qiong)盘虬卧龙(qiu)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生词。 (l)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2)繁密:多而密。 (3)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4)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5)酒酿;江米酒。 (6)挑逗:逗引,招惹。 (7)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8)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9)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3.阅读全文,思考预习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入 自然景物是丰富多彩、婀娜多姿的。它会令人心旷神怡,会令人浮想联篇,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读完《紫藤萝瀑布》我们一定会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命。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2.提问:请给课文分段,看看各段写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分成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想摘一朵\\'。写作者偶见一树茂盛的紫藤萝。 第二段:从\\'但是我没有摘\\'到\\'流向人的心底\\'。写作者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第三段: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到完。写作者由此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3.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 讨论并归纳:从三个方面写。 (1)色:一片辉煌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2)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
20
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3)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4.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讨论并归纳:先写每一穗花,再写每一朵花。先写花趣的色彩,\\'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然后写花的形状,\\'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最后写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5.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讨论并归纳:这里运用了通感。即人的感觉相通,如花香是嗅觉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运用通感使语言更加清新、活泼、灵动。 6提问: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 (1)比喻:\\'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2)拟人:\\'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才知那是每一条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用拟人法,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7.提问: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气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8.提问: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讨论并归纳: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而死,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9.提问:本文的倒叙第二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这些花也正如人,人类社会也正如花一样由每一个一朵组成,虽然某些花或某个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1
10提问:\\'本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并归纳:说明作者从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本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中心思想)文章写景抒情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作业布置 见《练习册》课内阅读 课后练习一、二、三、四。 树 色:辉煌淡紫色焦虑和悲痛--宁静和喜悦 形:瀑布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状:流动、欢笑、挑逗、推、挤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花 色:上浅紫、下深紫 写景抒情 形:帆一舱一舱内 香:嗅一视一幻(通感) 穗 上盛开浅紫 下待放深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审查意见
旬邑县清塬中学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 授课人:吕阿娟 崔刚红 主备人:吕阿娟
清楚连贯表课题 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课型 口语交际 课时 一课时 第10教时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使学生认识到谈话时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交际不离话题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学会谈话时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认识到谈话时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交际不离话题的注意事项。 学会谈话时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情景训练法 教 学 流 程 教具 个案补充 22
一、导入新课 人类是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人际交往中,运用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传递信息时,必须做到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交际不离话题,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内容画下来,同桌之间交流。 2.怎样才能做到“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交际不离话题”? 三、反馈交流 要“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交际不离话题”要注意三点: 1.必须有明确的中心。 2.言之有序。 3.用词造句要规范。 四、技能操作 1.假如让你围绕“网络与中学生”这个话题谈其好的一方面,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展开? 明确:(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有利于知识的学习。(2)有利于人际的交流。(3)有利于信息的储存等等。) 2.分析下面的事例,说说李瑞环的讲话好在哪里? 事例:(有一段时间,天津有些地区煤气压力不足,做饭都困难,有些地区检修时,事先不通知,结果造成居民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有些用户表坏了,收费人员乱收,居民意见很大。当时担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知道后,召集公用局局长和群众代表开了个座谈会。他请公用局局长当场解答群众的问题,结果回答了很多,群众并不满意。这时李瑞环讲话了:“局长同志讲了??不然就换班子,直到搞好。”) 、 明确:(李瑞环同志紧扣话题中心,“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出了问题,要改?。表达清楚连贯,这番话没有拿腔作调,表达出共产党人对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群众十分满意。) 五、拓展训练 围绕“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连贯地表达你的观点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们认识到谈话时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交际不离话题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并进行训练。 围绕“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连贯地表达你的观点 见《练习册》 1.必须有明确的中心。 2.言之有序。 3.用词造句要规范。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审查意见
23
旬邑县清塬中学课时教案
课型 不忘根本。 1、 杨柳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 2、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 科目:语文 授课人:吕阿娟 崔刚红 主备人:吕阿娟
课题 杨柳 文笔精华 课时 一课时 第11教时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说出作者喜爱杨柳的原因:不求索取,能力目标 3、能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精神和品质,使表达的主题更为深刻。 情感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作者对杨柳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1、杨柳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 2、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 能理解作者借杨柳表达的人生哲理:做一个象杨柳一样朴实无华、甘于奉献、不忘根本的人。 赏析法 教 学 流 程 教具 个案补充 一、导入 1、自由描述各人眼中的杨柳。 2、介绍《杨柳枝词》(白居易)和《咏柳》(贺知章)。 3、散文,历来被誉为“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风情”。散文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三种类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杨柳》的节选,作者是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丰子恺。 二、作者简介 要点设计:简介作者丰子恺 方法设计:讲授法 思路设计:先由学生就网上资料做交流,再由教师补充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曾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作品有画册《子恺漫画》,散文集《率真集》《子恺近代散文集》,主要译作有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和日本古典巨著《源氏物语》。 三、范读或由学生朗读《杨柳》全文。 杨柳,是一种平凡的树。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也没有白杨的伟岸。更没有百花的娇媚。但古往今来它却成为文人笔下不衰的颂歌。人们或歌其潇洒飘逸的姿态,或因其“柳”、“留”同音而用它表达离愁别绪之情。丰子恺 24
先生想借杨柳告诉我们什么呢?在朗读时可体会作者对杨柳怀有的感情。 1.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多媒体播放乐曲,调整情绪。 2.作者对杨柳的感情是? 明确:喜爱、赞美 四、仔细阅读节选部分,讨论: 1)本文的柳与前人的柳有什么不同。 明确:作者认为杨柳的下垂美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因此它是春的代言人。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以杨柳为题来赞美春天,作者却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杨柳为春”加以阐释,那就是杨柳的“下垂”所显现的谦逊,它懂得大地是其生命的源泉,因而它“高而不忘本”,最能象征春天的神意。 2)本文“美”在何处。明确: A、美在作者的独具慧眼。选段从“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一种主要题材”的原因说起,突出杨柳“下垂”的姿态,接着用对比手法提出问题并加以回答,然后用画龙点睛之笔点出自己的感悟所在。 B、美在歌颂了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 五、探讨:我们从杨柳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中受到哪些启迪? 这部分作者借描写杨柳的“贱”和“下垂”来赞美杨柳的不求索取,只是奉献,饮水思源,不忘根本的精神和品质,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作威作福、腐化堕落的人的嘲讽。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生命力顽强的杨柳的身上还包涵了深刻、朴实的人生哲理。人类的智慧不仅在于赋予自然界生课堂小结 物以丰富的内涵,更在于人类能从中找到自己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动力。希望咱们师生一起,都来学习杨柳,做一个朴实无华、乐于奉献、不忘根本、回报社会的人。 课堂检测 作业布置 1.课余搜集有关杨柳的著名诗句,整理在笔记本上,熟记成诵。 结合杨柳生命力顽强、甘于平凡、不求索取、乐于奉献等特点,以“生命的萌发”或“生命的价值”为题,写一篇感想,在班内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审查意见
25
正在阅读:
八年级下册教案 - 图文07-10
第5课时牛顿第二定律、传送带模型08-24
2014湖北省上半年软考网络工程师上、下午考试答题技巧06-07
承德市水利工程验收档案资料整编04-17
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步骤01-08
2002年日语能力测试4级试题及答案08-30
高考英语考前培训答题技巧 主题六 语法填空+短文改错组合练(一)01-11
古蔺麻辣鸡图文详解做法05-19
最新HSE考试题库11-25
VB程序设计作业(一)答案03-0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下册
- 教案
- 年级
- 图文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答案 W
- 浙江工商大学04-05(一章乃器学院)微积分(上)选拔考试卷解答
- sj(17)市场营销试卷及答案
-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归纳 - 图文
- 南宁市互联网零售商名录2018版151家 - 图文
- 学校食堂人员考核细则
- 浅谈企业文化的建设
-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后习题参考_向晓汉
- 中考英语必备400个词组
-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图文
- 幼儿美术教师培训心得
- 八年级生物上册 5.2.1 动物的运动课时训练(无答案)
- 高速公路绿化现状与对策概要
-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 图文
- 18春《公共关系学》作业 - 1
- 聚乙烯的改性
- 2005-2012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估测题
- 酒店改造工程部建议
- 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标准通知 江宁政
- CMNET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