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6-17 06: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课程要求的是: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释,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的第一课的内容《蒙昧中的觉醒》,本课是本单元的起点,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点。在整个专题中起着开头和启下的重要作用,并且这一课直接和必修一雅典民主政治产生关联,在整个高中历史体系中有着显著的地位,因而此课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时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提高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理解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这一观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导入,学生引发关于人的思考。通过举例说明,理论联系现实解释普罗塔戈拉的主要思想,学生能够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含义。通过图表对比,学生能够认识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深刻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普罗塔戈拉的观点具有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从而学会

对所有问题采取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体会知识对于完善一个人美德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二者在看待“人”自身这个问题上的共同之处及其差别。 教学难点:

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和人文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武林外传》电视剧片段导入新课,指出人文主义的几个问题,我是谁,来之何方,去往何处?强调视频的中心思想即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强调人认识自己,认识人的价值。而人文主义是从智者学派开始的,以人为万物的尺度,在这之前分别是以神为万物的尺度和以自然为万物的尺度。完成了万物的尺度由神到自然到人的转变。 新课教授 1、

智者运动

问题1: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的古希腊为什么会出现智者学派?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必修一所学知识,归纳出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原因,培养学生的树立历史的整体思维的能力,将必修一和必修三的知识联系在一起。

智者运动兴起的原因:1、希腊的自然环境(客观条件),2、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参见必修Ⅰ)(根本原因)3、民主政治的发展(主要

原因),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希波战争中希腊获得的决定性胜利,希腊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雅典的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发展起来,伯里克里时期达到高峰期。4、平民地位的提高。5、个人主义的成长。6、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体现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哲学家们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穷理析微,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密切相关的问题。代表这种新知识倾向的是“智者”,他们的出现标志着希腊人的思想已从对神秘浩渺的宇宙探索转向喧嚣的人类社会。

那么什么是智者?“智者”意为哲人,指非常聪明的人物。由于民主政治的需求,公民要想在公共事务中有所作为,就需要有在公众目前演说的能力和知识。因此人们需要学习。智者就是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而出现的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问题2:归纳分析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熟读课本的习惯,通过阅读教材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普罗塔戈拉,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戈拉说出了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把人自身当作评判万物和世界以及一切知识的唯一标准。传统哲学关于知识、真理、善、神、正确和正义等问题的论证和解释,在智者学派看来是不足和不够的,他们的这种怀疑主义思想和观念,实际上包含了一个重要的看法:哲

学思考必须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才能进行。智者学派的这种思想和学说,导致了古代希腊哲学的一种转变,即把哲学家的注意力从自然世界转向人本身,从理论批判转向理论思维本身。

影响:是将人从宗教和自然束缚下解放出来的人的第一次自我意思的觉醒,是西方人文净胜的滥觞,他也成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问题3:怎样去评价智者运动?(或者是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从课本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积极方面:这种思想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局限性: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问题4:仔细阅读材料归纳总结苏格拉底的思想由哪些?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归纳总结苏格拉底的思想,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归纳概括中寻找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各自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深刻的记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各自的思想主张以及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思想主张: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②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③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④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

由。

其中,最主要的思想观点就是“美德即知识”以及“认识自我” 问题5:什么是美德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让学生发出思考?什么是美德即知识,它的含义又是什么?将原本深奥难懂的哲学思想通过故事的形式有趣的呈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以及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活跃了氛围,增加了课堂的灵气。 《熊与隐士》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德即知识”。

有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要好的朋友。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下去?? 熊品德好不好?为什么会做出“蠢事”?

熊品德是好的,但由于无知,酿成了恶果,这说明知识的重要性。 应该如何理解美德与知识的关系?

(美德:人和任何事物具有的优点长处,如智慧、正义、勇敢、自制等;知识:对美德本性的认识,懂得什么是美德。)知识是美德的基础,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要想获得美德就需要相应的知识做基础,不知道道德的本性就不能做到道德(“无知即恶”)。知识的获得需要接受教育,“德行可教”。 什么是“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

发光。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人总是追求幸福的。而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来好处,邪恶则总会给人带来坏处 。

认识:“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做人的道理,是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思考,体现了对理性的尊崇、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和道德的重视,丰富了人文主义的内涵。针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氏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评价:“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苏格拉底之死:

公元前399年,哲学家苏格拉底(时年70岁)被控犯有“不敬国神”、“另立新神”和“败坏青年”的罪行而送交审判。在法庭上,苏格拉底为自己辩护,并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哲学观点。由鞋匠、裁缝、游手好闲的和看好戏凑热闹的组成的501位陪审团法官投票表决,以略过半数的281票通过有罪判决。苏格拉底拒不认罪,结果,第二次表决以360票通过了死刑判决。

问题6:从这段材料能够得出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这段材料能够了解学生必修一的学习情况以及关于必修一知识的记忆,检查学生出高一教学的效果,以及培养学生历史的时空感官,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是相

互之间彼此紧密联系的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时空敏感性。

从这段材料能够得出必修以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陪审法庭,公民大会,陶片放逐法以及相关的克里斯提尼相关的改革吗,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这并不代表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是克里斯提尼而是处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伯里克里时期。 面对死亡,其实苏格拉底有四种逃生的办法? 1、 承认错误请求宽恕。 2、 带着家人哭诉哀求博得同情。 3、 越狱逃跑。

4、 煽动叛乱,颠覆政权从而解放。

问题7:思考,为什么苏格拉底没有原则这四种方法而是选择从容赴死呢?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探讨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以及他的伟大,进一步是学生理解苏格拉底的主张以及以死去实践自己思想主张的伟大精神。

答案:不承认错误是因为坚持思想自由的主张。不带着家人哭诉博同情是因为坚持人的尊严的主张,不越狱逃跑是坚持法制的主张,不煽动叛乱是因为坚持理性的主张。

问题8:那么到底是感性重要还是理性更重要?

(设计意图)通过强调感性和理性都重要,是平等的,既回顾了提出感性的智者学派的内容又回顾了苏格拉底相关知识,更引出了本节课

的第三个子目,也就是人文精神成熟的重要体现,以及对文艺复兴以及启蒙运动影响极其深远的“天赋人权”以及“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即斯多亚学派。

评价:第一次论证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问题9:比较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以及斯多亚学派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

(设计意图)即锻炼了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也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以及达到教学应该有的良好效果。

相同点:以人为研究对象,都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作用。体现人文精神。 不同点:

研究重点不同:人文精神不同,评价不同。

研究重点分别是:社会问题、人的内心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 人文精神不同:感性、理性、超越性的阶段。

评价不同: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古代西方是人文精神的起源;认识到人的理性与智慧,第一次哲学意义的觉醒,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升华;第一次认识到人生而平等,古代西方人文精神发展顶峰。 问题10:什么是人文精神?

(设计意图)小结全课多学知识,阐释本课核心内容和中心思想。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强调人的价值,尊崇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主张人生而平等。

核心:肯定人、人性和人的价值 板书 智者学派: 1、 背景 2、 内涵 3、 特点 4、 代表人物 5、 思想主张

6、 评价:A、积极 B、局限 苏格拉底: 1、 主张 2、 特点 3、 评价 斯多亚学派: 1、 主张 2、 代表人物 3、 评价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以及斯多亚学派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 相同 2、 不同 总结:

人文精神的内涵:强调人的价值,尊崇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主

张人生而平等 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在于思想家们的哲学观点,难点仍然也是在抽象的哲学观点,教师和学生在这一领域中几乎没有知识的交汇点,很难产生共鸣。本课虽然能够让学生对古希腊哲学观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在学生讨论的时间和课程进度上没有找到平衡点。同时,本课ppt制作比较仓促,内容粗糙,不够细致精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rs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