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探讨

更新时间:2023-09-23 02:19: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处理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探讨

团堡小学 汪孟东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接受的阀限,使个体感官饱和后产生一种相反体验或行为。这种逆反心理在课堂教学上表现为:在思想上怀疑教师讲授内容的正确性,在情感上与教师对立,在行为上故意破坏课堂纪律,与教师为难。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好奇心的驱使、心理需求的反映,也有师生关系紧张、情绪抵触的行为表现。学生只要出现逆反心理,轻者影响他自身的学习;重者,对教学有不同程度的扰乱性和破坏性,给师生关系带来对立、紧张、敌视等后果。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巧妙地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教师自制

学生对老师有意见,产生逆反心理,往往不会采取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而是故意与老师作对,甚至会侮辱教师的人格,往往使教师难堪、困窘、恼怒。遇到这类事情,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克制冲动,保持冷静,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随时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是教育者,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几十双眼睛盯着,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决不能凭一时的情感冲动,意气用事;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训斥、责骂、处罚,而应冷静、机智、迅速准确地判明情况,巧妙、艺术地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控制课堂,驾驭教学过程,改善师生关系。当然,自制决不是向学生示弱,更不是教师无能为力的表现。它是教师良好个性品格的表现之一。它能使教师用理智控制情感,使教育活动始终处于理智的调控之下,博闻强记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因此,能使教师更明确清楚地正确认识、对待处理和调控教育活动和师生关系。 二、学会宽容

宽容是教师的美德,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学生下处于尚未定型的发展阶段,其心智能力和知识经验都还很差,往往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对待和处理问题,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失和错误。不犯过失和错误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在对待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上也不例外。作为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以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特点;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应有大海一样的胸怀,给予宽容和谅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同时积极一、艺术地引导、教育学生改正错误,克服缺点。当然,宽容不等于掩饰学生的过错,无视学生的缺点,不等于无能为力或做“好好先生”,更不等于迁就或放纵学生的过失和错误。宽容应当适度,在原则前提下的有分寸和灵活性。它是教师的责任心和对学生的关怀、爱护、尊重和对学生的人道态度的一种表现。宽容应服从于教育这个前提。只有当宽容是为了教育,有利于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时才是有实际意义的。 三、适度幽默

为人师者,人之楷模,学生效仿之对象。为人处事应当严肃认真,但严肃认真绝不是呆板生硬。课堂上,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时,最不科学且最有害的办法莫过于板起面孔大声斥责。一个成天板起脸面昂首阔步、不苟言笑,学生稍有不顺眼就动辄训斥、挖苦的教师,决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亲近。教育的机制和艺术

往往寓于幽默之中。多一点幽默,少一点生硬,是学生的普遍愿望。在教学中,当矛盾发生时,只有那些缺少幽默感的人,才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僵。而幽默者能使教学变得更顺利,更自然。有位老师是课时,发现一个学生起立没站直,他没生气,而是这样做的,他说:“全班除了六分之一的同学站立姿势欠端正外,其他的同学均已具备了军人风度。”在一片掌声中那位学生立即站得笔直,学生们愉快地坐下,开始学习。从此以后,每当这位老师上课,学生起立又快又站得直。幽默的神奇可见一斑。 四、装装糊涂

教师应当了解和掌握儿童的心理,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去理解和处理学生捣蛋、恶作剧等过错行为。他们做出过错行为时往往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其后果的严重性。他们的动机有时出于开玩笑,有时出于好奇,有时是为了表现自己,有时是为了帮助同学或“讲义气”等等。教师为能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学生受到教育,有时,可采取装装糊涂的办法,以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使学生的过错行为终止于萌芽阶段,并使学生受到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教师装装糊涂的妙处在于能够因势利导,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损害师生关系和情感的前提下,使学生不露痕迹地、自然而然地接受正面教育,同时也不致使事态扩大给教学带来影响,但它决不是掩饰学生的过错行为,也不是对学生的过错行为睁只眼闭只眼,而是教师教育艺术和机智的表现。 当然,由于学生是不断成长变化中的个体,他们在课堂上的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是复杂多样的,而且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条件也是各不相同的,以上几点做法也难色有它的局限性,毕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才是教育规律的主旋律,无论什么方法,教学中教师只有灵活地掌握分寸,机智地、创造性地实施相对有效的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少走弯路,快乐、健康地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rc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