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病理 名词解释+简答题

更新时间:2024-01-21 00: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q:313210655

2 病理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病例分析

1.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阐明疾病的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理论学

科,它为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 3.虎斑心:在严重贫血时,可见心内膜下尤其是乳头肌处出现平行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

的暗红色相间排列,状似虎斑,故称。

4.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5.脑软化:因脑组织含磷脂及水分较多,含蛋白质少,坏死后不易凝固,而被蛋白溶解酶溶

解液化形成羹状液体。

6.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

7.淤血: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血

管内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8.心力衰竭细胞:肺泡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红蛋白分解后形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

素颗粒,这种吞噬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心力衰竭细胞

9.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0.水肿:人体血管外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1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大量可

溶性促凝物质入血,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是以广泛微血栓形成以及相继出现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

1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指DIC时可出现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其特征是外周血涂片

中可见形态特殊的变形红细胞,呈盔甲形、星形、新月形等,统称其为红细胞碎片。

13.休克:是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后,出现以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为主要特

征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致使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和结构损害的一个全身性病例过程。

14.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至不想连续的部位,而

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同类型的继发性肿瘤,成为转移。

15.恶病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可发生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全身衰竭、皮肤干枯呈黄褐

色,称为恶病质。

q:313210655

16.原位癌:癌的早期,癌变仅限于上皮层而未突破基膜者,成为原位癌。 17.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倾向的良性病变,如长期未治愈即可能转变为癌。 18.心力衰竭:或称泵衰竭,是指由于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致使血液在静脉系

统淤积,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

19.肺肉质变:也称机化性肺炎,在大叶性肺炎时,由于肺内渗出中性粒细胞过少,释放的

蛋白酶不足,致肺泡内纤维素性渗出物不能完全溶解吸收而由肉芽组织取代并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称肺肉质变。

20.结核结节:由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以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

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21.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肺吸入氧气和(或)排出二氧化碳功能

不足,出现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的病理过程。

22.桥接坏死: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相互连

接的坏死带。

23.蚤咬肾: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如伴有出血性病变,可见肾表面及切面有散在的

小出血点呈蚤咬状,故有蚤咬肾之称,肾切面可见肾皮质肿胀增宽,纹理不清。

24.颗粒状固缩肾:肾包膜与肾实质粘连而难于剥离,肾表面弥散性的细颗粒状,故称。

1.活体组织检查:根据临床需要,用钳取、切取或摘除的方法,从患者病变的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便确立诊断。

2.尸体剖检: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学检查。

3.细胞学检查:采集病变部位的脱落细胞,制成细胞学涂片进行显微镜检查。 4.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⒌增生: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⒍.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体积缩小称萎缩。

7.变性:是指细胞或组织因受损伤后而发生代谢障碍所致,细胞或细胞间质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

8.再生:机体的细胞和组织丧失后,由缺损邻近的同种细胞增生填补的过程。 9.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填补组织缺损后经过纤维化转化为瘢痕组织的过程。

q:313210655

10.肉芽组织:由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11.坏疽:组织坏死后,继发有腐败菌感染。

12.溃疡:皮肤、粘膜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的缺损。

13.玻璃样变性:指细胞内外出现嗜伊红染色、均匀半透明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 14.脂肪变性:指脂肪细胞以外的细胞中出现脂肪滴。

15.修复:是指机体的细胞和组织受到损伤所造成的缺损后,由周围同种细胞的再生或纤维性修复的过程。

16.糜烂:坏死发生在皮肤粘膜的表浅引起表浅的缺损。

17.凋亡:活体内单个细胞/小团细胞死亡,是由基因调控的主动而有序的细胞自我消亡的过程。

18.一期愈合:组织损伤小,坏死组织少,创缘整齐,对合严密,无感染的伤口愈合。 19.二期愈合:组织损伤大,坏死组织多,创缘不整齐,无法对合,有感染的伤口愈合。 20.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状态。

21.栓塞: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某处血管管腔的现象。 22.梗死:因动脉阻塞而侧支循环不能及时建立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23.心力衰竭细胞:肺淤血时,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所形成的含铁血黄素颗粒的细胞。

24.肺褐色硬变:长期的肺淤血、缺O2,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肺变硬,加上含铁血黄素的沉积,使肺呈深褐色而称之。

24.槟榔肝:右心衰时,淤血的肝脏肿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切面红、黄相间,状似槟榔的切面,故称为槟榔肝。

25.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所发生的防御为主的反应。 27.假膜性炎:发生于粘膜的纤维蛋白性炎。 28.脓细胞: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29.脓肿:器官或组织内局限性化脓性炎,并有充满脓液的腔形成。 30.蜂窝织炎: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

31.肉芽肿性炎: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的炎症。

32.炎性息肉:局部粘膜组织过度增生及肉芽组织增生向粘膜表面突出形成一个带蒂的肿块。

q:313210655

33.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的变性和坏死。

34.渗出:炎症局部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浆膜腔,粘膜表面及体表的过程。

35.趋化作用:白细胞游出后,向炎区内定向游走。

36.肿瘤: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的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在局部形成肿块。

37.异型性:是肿瘤组织在细胞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38.癌: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39.肉瘤: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40. 风湿病: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41. 风湿小体:发生在心肌间质小血管周围一个梭形小体,又称风湿性肉芽肿。 42. 颗粒性固缩肾:高血压病的晚期,双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布满均匀的颗粒而称之

4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以肺实质与小气道受损,导致不可逆的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总称。

44. 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时,中性粒C渗出过少,蛋白溶解酶不足时,纤维蛋白不能溶解吸收而发生机化形成肉样而称之。

45. 肺心病:由于肺/肺血管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而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和右心室肥厚,扩张为特征的心脏病

46.肝硬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三者反复交替进行,最后使肝脏变小、变硬、变形。

47.桥接坏死:两个肝小叶的中央静脉之间或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及两个汇管区之间出现的融合性肝细胞坏死带。

48.假小叶: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结缔将原来的肝细胞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

49.新月体: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还可有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上成分在球囊壁层呈新月状可环状分布。

q:313210655

50.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症不是一个疾病名,它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最基本的特点是高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临床中称为“三高一低”症成的小结。

51. 结核结节:结核病时,由类上皮细胞、朗罕氏巨细胞、淋巴细胞聚积成的结节状病灶而称之,又称为结核肉芽肿。

52. 肺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时,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炎及肺门淋巴结核三者的合称。 53. 干酪样肺炎:机体抵抗力很差,变态反应很强时,肺组织出现大片的干酪样坏死。 54. 结核球(瘤):一个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直径在2.0cm的干酪性坏死灶。

55. 伤寒细胞:伤寒时,增生的巨噬细胞体积大,吞噬功能十分活跃,胞质内可见被吞噬的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坏死的细胞碎片,称为“伤寒细胞”。 56. 伤寒小结:又称伤寒肉芽肿,是由伤寒细胞聚积成团,形成的小结。

57.梅毒疹:第二期梅毒的主要表现为全身广泛性皮肤黏膜发生梅毒疹。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红斑、丘疹,躯干、四肢、掌心和足心的斑疹、丘疹,口唇、外阴、肛周的扁平湿疣。 58.树胶样肿:树胶样肿为类似结核的肉芽肿,可发生于任何器官,最多见于皮肤、黏膜、肝、骨和睾丸,常见于第三期梅毒。肉眼观,病灶大小不等,大者达数厘米,小者仅能见于镜下,质地硬韧,具有弹性,质地如树胶,故名树胶样肿。

q:313210655

简答+论述:

㈠ 1.简述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点、常见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特点:组织或组织间质中出现均质性红染的玻璃样物质。常见类型有①结缔组织玻璃样变。②血管壁玻璃样变。③细胞内玻璃样变。不同类型的玻璃样变,对机体的影响不同。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可使纤维组织变硬,失去弹性。血管壁玻璃样变,可使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细胞内玻璃样变,影响细胞的功能。

2.概述坏死的病理变化?

坏死组织的镜下特点主要是细胞核的变化,表现为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细胞质崩解,细胞轮廓消失。间质崩解液化。坏死组织变成一片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 肉眼观失活组织的特征是无光泽、无弹性、无血液供应、无感觉及运动功能。失活组织只有及时清除,才能防止感染,促进愈合。

3.简述细胞再生能力分类并举例?

①不稳定细胞:生理状况下就经常进行更新,如表皮细胞。②稳定细胞:生理状况下稳定,受到损伤后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如各种腺上皮细胞。③永久性细胞:缺乏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心肌细胞。

4.简述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肉芽组织是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往往伴有各种类症细胞。肉眼观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肉芽组织的功能有①抗感染及保护创面。②机化坏死组织、血栓等。③填补组织缺损。 5.常见的变性有几种?

有五种,①细胞水种;②脂肪变性;③玻璃样变性;④病理性色素沉着;⑤病理性钙化。

㈡ 1.简述淤血的病变及后果?

淤血的病理变化:肉眼观,局部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切面湿润;组织颜色暗红,体表皮肤和粘膜出现紫绀;局部温度降低。镜下观,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了血液。淤血的后果有①淤血性水肿和出血。②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③淤血性硬化。

q:313210655

2.简述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特点?

镜下观,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出现水肿液、红细胞、巨噬细胞和心衰细胞,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肉眼观,肺组织质地变硬,呈棕褐色。

3.血栓形成对机体有何影响?

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少数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血栓形成可避免破裂性出血。多数情况下血栓形成对机体是不利的①阻塞血管腔,若阻塞静脉引起淤血、水肿;若动脉阻塞,侧支循环未有效建立时,可引起组织缺血性坏死。②栓塞,血栓脱落后,引起栓塞。③因心瓣膜上的血栓反复形成,反复机化,使心瓣膜变硬、增厚、粘连,从而形成心瓣膜病。④广泛性微血栓形成,并可伴发出血、休克。

4.简述栓子运行的途径?

栓子运行的途径一般与血流方向一致。常见的运行途径有①右心和体循环静脉内的栓子,最终栓塞在肺动脉。②左心和体循环动脉内的栓子,最终栓塞在体循环动脉系统的分支,但以脑、肾、脾和下肢多见。③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一般栓塞在肝内门静脉分支。少见的有交叉性栓塞和逆行性栓塞。

5.简述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的特点?

①贫血性梗死常发生于心、脾、肾等器官,梗死区因含血量少,呈灰白色,梗死灶周围有明显充血出血带。镜下观,早期可见该组织轮廓,晚期呈红染均质状。②出血性梗死多发生于肠和肺,梗死区呈暗红色,有明显出血现象。

6.血栓形成的条件?

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的凝固性增高。

7.试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有何联系?

血栓形成后,栓子脱落,随血液运行,到相应大小的血管发生阻塞,阻断血流,引起缺血性坏死(梗死)。

q:313210655

㈢ 1.常见渗出性炎症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常见渗出炎症有①浆液性炎症以大量浆液渗出为特点。②纤维蛋白性炎症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为特点。③化脓性炎症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④出血性炎以大量红细胞漏出为特点。

2.化脓性炎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化脓性炎有三种类型①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并形成充满脓液的腔。②蜂窝织炎:为弥漫性化脓性炎,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常发生于疏松的组织内。③表面化脓和积脓:前者系粘膜或浆膜表面的化脓性炎,脓液向其表面渗出。后者系浆膜腔或空腔器官的化脓性炎,脓液积存在腔内不易排出。

3.何谓肉芽肿性炎?有几种常见类型及各型的主要形态特点?

即局部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的炎症。常见类型有①感染性肉芽肿:由病原体引起,能形成具有特殊结构的细胞结节。其中的巨噬细胞能转化为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②异物肉芽肿:由各种异物引起,病变以异物为中心形成结节状病灶,即在异物周围形成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异物多核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包绕成结节状病灶。

㈣1.简述恶性肿瘤的异型性?

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异型性,除实质和间质在排列和组合上与起源组织有很大差异外,尤其是瘤细胞的异型性更为突出,表现在①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可出现瘤巨细胞。②胞核大,核染色深,可出现巨核.双核.多核和奇异核,核分裂象多,且有病理性核分裂象。⑧胞浆多为嗜碱性。

2.试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分化高、异型性小 分化低,异型性大 核 分 裂 无或少 有、病理性核分裂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继发改变 坏死出血很少 常有出血坏死溃疡形成

q:313210655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 浸润性外生性及浸润基部 转 移 不转移 可转移 复 发 很少复发 易复发

影 响 小、局部压迫阻塞 大、破坏性,浸润性,恶病质

3.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

区别点 癌 肉 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年龄 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 较少见,多发生于青少年

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大体特点 质较硬,灰白色,切面多 质脆软、灰红色,湿润,

呈粗颗粒状,常伴有坏死 切面细腻呈鱼肉状,常伴有出血

组织学特点 癌细胞呈巢状,实质、间质 肉瘤细胞弥漫分布,实质与

分界清楚,间质常有纤维 间质分界不清楚,间质 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 中血管丰富,纤维组织较少

网状纤维染色 癌巢被网状纤维包绕,但 肉瘤细胞间有网状纤维并包绕

癌细胞间无网状纤维 瘤细胞

免疫组化特点 上皮细胞标记物CK、EMA等阳性 间充质性标记物波形蛋白、结蛋白

等阳性

转移 多经淋巴道 多经血道

4.简述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恶性肿瘤根据其分化程度分为三级,I级,分化较好,低度恶性;Ⅲ级,低分化,高度恶性;Ⅱ级,介于二者之间。根据原发瘤大小.浸润的范围和有无转移将肿瘤分为早晚期。多采用TNM分期,T1—T4,表示原发瘤大小和浸润程度;N为淋巴道有无转移,用N0—N3表示;M为有无血道转移,用M0—M2表示。

q:313210655

1. 试述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答案要点:

(1)常侵犯心瓣膜,以二尖瓣最常见,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 (2)病变早期表现为浆液性心内膜炎,肉眼:浆膜肿胀、透亮;镜下:浆膜疏松,有巨噬细胞浸润,及纤维素样坏死。

(3)其后,坏死灶周围出现Anitschkow细胞,严重者可有Aschoff小体形成,随后在心瓣膜上出现典型改变——疣状赘生物。特点为:灰白色半透明,附着牢固,不易脱落;镜下:为白色血栓(血小板+纤维素);多见于二尖瓣心房面和主A瓣心室面。

(4)病变后期,心内膜下病变和赘生物机化?瘢痕;心壁内膜增厚、粗糙、皱缩,以左心房后壁多见;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瓣膜口狭窄和关闭不全。

2简述引起心肌梗死的常见病因、梗死的好发部位及病理变化。

答案要点:

(1)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占90%。

(2)好发部位:95%发生于左心室。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左冠脉前降支供血区;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右冠脉供血区;左心室侧壁——左冠脉回旋支供血区。

(3)病理变化:

肉眼:属于贫血性梗死,6h后肉眼可辨认――呈苍白色,8-9h后呈黄色或土黄色,干燥、坚硬、失去正常光泽,第4天:坏死灶周边出现充血、出血带,2-3周后:肉芽组织增生,5周后:瘢痕化,呈灰白色。镜下:2h后可见心肌纤维拉长呈波浪状及嗜酸性变,3h后出现肌浆凝聚,4h后细胞核消失,6h后梗死灶及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2-3周后肉芽组织长入,5周后可完全机化形成瘢痕组织。

q:313210655

3简述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后果。

.答案要点:(1)心脏破裂:少见,但后果严重,后果:心包填塞(积血)→急死,室间隔缺损→右心功能不全,瓣膜关闭不全(二尖瓣)→左心功能不全。

(2)室壁瘤:多见于愈合期,心室局部向外膨出而形成(瘢痕组织弹性差所致), 多位于心尖部,可致心力衰竭及附壁血栓形成。 (3)附壁血栓形成:可机化、脱落引起栓塞等。

(4)心力衰竭:可分为左心、右心或全心衰,为最常见死亡原因之一。 (5)心源性休克:当梗死区>40%时,可出现。

(6)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可发生期前收缩、传导阻滞以及心室纤颤等多种心律失常。

4. 晚期良性高血压病可使肾脏发生何病变,形态变化如何?对机体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案要点:

(1)肾脏的病变表现为原发性颗粒状固缩肾,为双侧对称性、弥漫性病变。高血压时肾脏的细动脉、小动脉硬化,肉眼观为肾脏两侧对称性病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有均匀弥漫的细颗粒,称细动脉性肾硬化或原发性颗粒固缩肾。镜下见,叶间动脉及弓状动脉内膜增厚,入球动脉和肾小球呈玻璃样变性,导致部分肾单位萎缩,纤维化或玻璃样变,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相对正常部分的肾单位代偿性肥大,管腔内可见蛋白管型。 (2)随着肾脏血流逐渐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逐渐降低,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5. 简答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 答案要点:

(1)斑块内出血(2)血栓形成(3)斑块破裂(4)钙化(5)动脉瘤形成

6. 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答案要点

(1)变质渗出期 结缔组织基质出现粘液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病灶中少量浆液和炎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少量中性粒和单核细胞)。

q:313210655

(2)增生期 形成风湿性肉芽肿,或称为风湿小体、Aschoff小体--具有诊断意义。多位于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及皮下结缔组织;在心肌间质内者多位于小血管旁,呈梭形或类圆形;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为少量纤维母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3)纤维化期(愈合期)纤维蛋白样坏死物逐渐被吸收,细胞成分逐渐减少,纤维母细胞增加,产生胶原纤维及纤维细胞,形成小瘢痕。

㈥1. 试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部的病理变化。 答案要点:

(1)肺组织病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各种慢性肺疾病的晚期并发症,这些疾病均以弥漫性肺纤维化或肺气肿为共同结局,形成不可逆性肺部病变。

(2)肺血管病变:肺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肺泡壁毛细血管数目显著减少;肺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使血管壁增厚、官腔狭窄。还可发生小动脉炎,有事可见有动脉内血栓形成和机化。

2. 试述大叶性肺炎各期的基本病 答案要点:

(1)充血水肿期 肉眼:肺叶肿胀,重量↑ 暗红,切面可挤出带泡沫的血性浆液。镜下:肺泡壁充血、水肿、肺泡腔内大量浆液性渗出物。

(2)红色肝样变期 肉眼:病变肺叶肿胀,重量↑,色暗红,质实如肝,切面呈粗糙颗粒状。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

(3)灰色肝样变期 肉眼:质实如肝,灰白色,切面干燥,颗粒状。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态;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及大量中性粒细胞。

(4)溶解消散期 肉眼:质地变软,切面颗粒状外观渐消失,可涌出脓样混浊液体。镜下:中性粒细胞变性崩解,肺泡巨噬细胞增多,纤维素被溶解,肺泡内重新含气。

q:313210655

㈦1.请叙述溃疡病的好发部位,肉眼及显微镜下病变特点。溃疡病病人经久不愈和产生疼痛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

好发部位: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靠近幽门处,尤其多见于胃窦部。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

肉眼特点:胃溃疡通常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5cm以内,边缘整齐,形如刀割,底部较深,深达肌层至浆膜层。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小且浅,一般直径在1cm以内。

镜下特点:溃疡底部大致由四层结构组成: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 不易愈合原因:瘢痕层内的小动脉由于炎症刺激出现增殖性动脉内膜炎,使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者有血栓形成,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妨碍组织再生,使溃疡不易愈合。

产生疼痛的原因:溃疡底部的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常发生变性和断裂,神经纤维断端呈小球状增生,产生疼痛。

2.如果胃窦部发现一个溃疡,根据学过的病理知识怎样说明此溃疡是良性溃疡还是恶性溃疡,请列表说明。 答案要点:

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区别: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外 形 圆形,椭圆形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大 小 溃疡直径小于2cm 溃疡直径大于2cm 深 度 溃疡较深 较浅

边 缘 边缘整齐不隆起 边缘隆起呈结节状肥厚 底 部 底部平坦 底部凹凸不平,坏死出血

周围粘膜 皱襞向溃疡集中 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3.为什么门脉性肝硬化时会出现肝功能不全?叙述肝硬化时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答案要点:

门脉性肝硬化时,出现肝功能不全的原因是肝细胞变性坏死,侧支循环的建立,异常吻合支的出现,含有营养物质和毒物的静脉血不能进入肝窦,以上各种原因均不能使肝细胞发挥作用,引起肝功能障碍。 (1)门脉高压症的表现:a脾肿大:脾静脉淤血所至,引起脾功能

q:313210655

亢进;b胃肠淤血:粘膜淤血水肿,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c腹水:晚期在腹腔内聚集大量淡黄色透明液体;d侧支循环形成:主要有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直肠静脉曲张,脐周围静脉网曲张。 (2)肝功能不全的表现:a睾丸萎缩,男性乳腺发育;b蜘蛛状血管痣:体表的小动脉末梢扩张;c出血倾向: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淤斑;d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e肝性脑病:晚期肝功能衰竭引起神经病症状。

4. 简述慢性活动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答案要点:

慢性活动性肝炎病变较重,肝功能持续异常。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更为广泛而严重。肝细胞坏死呈灶状或条带状,并具有以下二种特征。①小叶周边的肝细胞界板受到破坏,界板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崩解,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称为碎片状坏死;②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肝细胞坏死带,称桥接坏死。坏死区可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小叶周边部坏死区纤维组织增生呈星芒状向小叶内伸展,并与小叶内肝细胞坏死处网状纤维支架塌陷而胶原化的纤维条索相连接,形成间隔而分割小叶结构。肉眼观,在肿大的肝表面,上述纤维化明显区呈不平滑颗粒状,质地较硬。

临床病理联系:由于肝细胞坏死,释出细胞内的酶类入血,故血清谷丙转氨酶等升高,同时还可引起多种肝功能异常。肝细胞坏死较多时,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分泌发生障碍,加上毛细胆管受压或胆栓形成等可引起黄疸。除肝外,患者还有脾肿大等全身改变,如不及时治愈大多转入肝硬化。

5.患者女性,60岁,进行性上腹部疼痛伴消瘦4月余,加重伴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月余,钡餐检查发现胃小弯充盈缺损,B超发现肝脏多发性占位,双侧卵巢肿大,表面有肿物,请分析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其原发病灶在什么地方?那些是转移病灶?转移途径有那些? 答案要点:

最有可能的诊断为胃癌晚期,其原发病灶在胃小弯。 肝脏及卵巢是转移病灶。

转移途径有:直接扩散、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q:313210655

1.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答案要点:

病理变化:病变为弥漫性,两侧肾同时受累。病变进展较快,主要变化为肾小球内细胞增生。早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肿胀增生并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可以滤过而进入肾球囊。因此,病人的尿液中常有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增生的细胞主要为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细胞压迫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肾小球呈缺血状。此外,肾小球内有多数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中性粒细胞。镜下,肾小球内细胞数量增多,肾小球体积增大。病变严重时,毛细血管腔内可有血栓形成,毛细血管壁可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的毛细血管袢破裂出血,大量红细胞进入肾球囊及肾小管腔内,可以引起明显的血尿。

临床病理联系:这种肾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尿的变化,水肿和高血压。

1.尿的变化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故常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 (1)血尿:血尿常可反映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的情况。轻度血尿需用显微镜才能发现。严重的血尿,肉眼可见尿呈鲜红色。

(2)蛋白尿:蛋白尿的程度不同,一般不很严重,但少数病人尿中可有大量蛋白质。 (3)管型尿:在肾小管内凝集形成的管型随尿液排出,尿液内可出现各种管型,称为管型尿。

(4)少尿:由于肾小球细胞增生肿胀,压迫毛细血管,致管腔狭小,肾血流受阻,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肾小管再吸收无明显障碍,可引起少尿,致水钠在体内潴留。严重者并可有含氮代谢产物潴留,引起氮质血症。

2.水肿病人常有轻度或中度水肿,往往首先出现在级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水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减少,而肾小管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引起水钠潴留。此外,也可能与变态反应所引起的全身毛细血管痉挛和通透性增加有关。

3.高血压病人常有轻至中度高血压。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水钠潴留引起的血量增加有关。严重的高血压可导致心力衰竭及高血压性脑病。

2.患者女性,28岁,已婚。畏寒发热5天,腰部酸痛及尿频尿急2天,每天排尿20余次。尿液检查:蛋白(+),红细胞少许,白细胞(+++)。 请问:患者所患疾病的最大可能是什么?并简述其病因及病理改变。

q:313210655

答案要点:

患者最可能患急性肾盂肾炎。肾盂肾炎的病因:①血源性感染②上行性感染:下尿道的炎症,如尿道炎或膀胱炎时,细菌可沿输尿管或输尿管周围的淋巴管上行到肾盂。病理改变为:急性肾盂肾炎主要病变为肾间质的化脓性炎和肾小管坏死。肉眼观,肾肿大、充血,表面散在多数大小不等的脓肿,呈黄色或黄白色,周围有紫红色充血带环绕。肾盂粘膜充血、水肿,可有散在的小出血点,有时粘膜表面并有脓性渗出物覆盖,肾盂腔内可有脓性尿液。

3.男性,61岁,主诉无痛性血尿。膀胱镜检查见膀胱粘膜表面有典型的乳头状突起。组织学检查见乳头表面被复的细胞较正常的移性上皮层次增多,细胞大小不一,核大深染,但极性无明显紊乱。请问考虑病人患的疾病是什么? 答案要点:

考虑病人患的是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 ㈨

1.简述慢性子宫颈炎的病理变化。

答:慢性子宫颈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宫颈粘膜充血、水肿,固有膜纤维组织增生,有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子宫颈上皮细胞有变性、坏死、增生等变化。依据临床病理特点可分为几种类型:子宫颈糜烂,子宫颈腺体囊肿,子宫颈息肉,子宫颈肥大。

2.子宫颈癌的肉眼形态分哪几种?各有什么特征?

答:①糜烂型:肉眼见与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相似,粘膜面粗糙或细颗粒状,组织较脆,触之易出血。②外生菜花型:癌肿突出于宫颈表面和阴道部,呈乳头状或菜花状,质脆易出血。常伴有继发感染和组织坏死,可见溃疡形成。③内生浸润型:癌组织主要向宫颈管壁侵袭,早期宫颈一侧增厚变硬,以后宫颈呈不均匀增大或呈结节状突起。晚期若癌组织坏死严重,脱落可形成较深的溃疡。

3.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的病理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答:①葡萄胎:肉眼观,绒毛肿大呈半透明的水泡,大小不等。水泡之间有结缔组织相连成串,状似葡萄。镜下见:绒毛间质高度水肿,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增生。

q:313210655

②恶性葡萄胎:肉眼观,子宫壁肌层内可见局限性水泡状绒毛浸润,形成暗红色结节。镜下见:子宫壁肌层破坏伴出血,高度水肿之绒毛结构,滋养层上皮细胞增生明显,有一定的异型性。

③绒毛膜上皮癌:肉眼观,子宫不规则增大,癌肿呈结节状,紫蓝色或暗红色,质较软。镜下见,子宫肌层内可见两种高度异型增生的滋养层细胞。癌细胞排列紊乱,成片状或条索,无绒毛结构。

4.乳腺癌的扩散和转移有什么特点?

答:①直接蔓延 癌组织可直接侵袭乳腺实质、乳头、皮肤、筋膜、胸肌及胸壁等。 ② 淋巴道转移 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发生也较早。最早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晚期可转移至锁骨上、下淋巴结,乳内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

③血道转移 晚期乳腺癌可发生血道转移,癌细胞侵入体静脉,首先发生肺转移,继而转移至肝、脑、骨等处。

四、问答题

1. 肠伤寒与肠结核均有溃疡形成,两者病变有何不同 答:

肠伤寒 肠结核 部 位 回肠下段 回盲部

肉 眼 溃疡,长径与肠轴平行 带状溃疡,其长径与肠轴垂直 镜 下 溃疡边缘可见伤寒肉芽组织 溃疡底部为结核肉芽组织

结 局 愈合后不引起肠腔狭窄 愈合后常因瘢痕形成和收缩而致肠腔狭窄 临 床 常出血、穿孔 肠梗阻

2. 结核性脑膜炎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肉眼和镜下的特点是什么? 答: 流脑 结核性脑膜炎

肉 眼 灰白色渗出物积聚,血管高度充血 多量灰黄色、浑浊脓样渗出物, 偶见粟粒结节

镜 下 表面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少量纤维素 渗出物由纤维素、巨噬细胞常见

q:313210655

干酪样坏死 部 位 以额叶、顶叶明显 以脑底最明显

3. 比较急性菌痢和肠伤寒的好发部位及炎症性质有何不同?答: 急性菌痢 伤寒 部 位 结肠 回肠淋巴结

性 质 急性纤维素性炎 增生性炎,分四期:髓样肿胀期、坏 死期、溃疡期、愈合期

4. 原发肺结核中原发综合征形成的机制和过程?

答:结核杆菌被吸入肺内,首先形成的病变叫原发灶,一般1-2个位于肺上叶下部,下叶上部,右肺多见,病变开始为渗出性,继而为干酪样坏死。由于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机体抵抗力缺乏而不能有效的防止细菌扩散,结核杆菌很快进入淋巴管,并到达所属肺门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结核。即原发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形成的原发综合征。

5. 比较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病变有何不同点? 答:

原发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 (1)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 再次感染结核杆菌 (2)形成原发综合征 有6种类型 (3)病变从肺下叶开始 病变从肺尖开始

(4)发展迅速,易血行播散 病程长, 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和形成结核结节

6. 乙型脑炎病理变化如何?

答:肉眼:软脑膜充血,脑回扁而宽,切面充血水肿,点状出血或软化灶形成。 镜下:脑内血管明显扩张充血,淋巴细胞浸润,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筛网状软化灶形成,胶质细胞增生。

q:313210655

7. 简述伤寒肠道病变各期变化特点?

答:(1)髓样肿胀期:巨噬细胞大量增生及伤寒肉芽肿形成,回肠下段淋巴组织明显肿胀,状似脑回。

(2)坏死期:肿胀的淋巴组织中心发生小灶状坏死。

(3)溃疡期:坏死组织崩溃脱落,呈椭圆形,其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 (4)愈合期:坏死组织脱落干净,长出肉芽组织将溃疡填平。

8. 试述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

答:(1)基本病变:为特殊性炎,但仍具有一般炎症的渗出、坏死和增生三种基本变化,可以其中之一为主。①渗出为主,浆液性或浆液纤维蛋白性炎;②增生为主,具有诊断意义的结核结节;③坏死为主:干酪样坏死。

(2)转化规律:结核病的发展和转归取决于机体抵抗力和结核杆菌致病力之间的关系。①转向愈合:病变的吸收、消散,纤维化、纤维包裹和钙化;②转向恶化:病灶扩大和溶解播散。

9. 试述继发性肺结核病常见类型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答:(1)局灶型肺结核:①位置和病灶数量:肺尖下2-4cm处,一个或数个病变;②病变性质:增生为主,也可以渗出和中央有干酪样坏死;③临床表现:常无明显自觉症状;④转归:病人免疫力低时可发展为浸润型肺结核,免疫力强时则纤维化、钙化而痊愈。 (2)浸润型肺结核:①位置和病变数量:肺尖或锁骨下区域;②性质:渗出性炎,中央常有干酪样坏死;③临床表现:结核中毒症状,咳嗽、咯血、痰中查出结核杆菌;④转归:A.治愈;B.恶化成急性洞,干酪样肺炎等;C.转变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①位置和病变数量:多在肺上叶,多个、新旧不一的病变;②性质:厚壁空洞及肺内新旧不一、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结核病灶;③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大咯血等;④转归:A.窒息而死;B.肺心病;C.治愈一开放性愈合。

(4)干酪样肺炎:①位置:广泛,一个肺叶或几个肺叶;②性质:干酪样坏死及大量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③临床表现:危重;④转归:预后差。

q:313210655

10. 简述伤寒的病理特点及其常见的并发症。

答:(1)病理特点:①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尤以回肠淋巴组织为甚;②伤寒细胞及伤寒小结,不伴中性粒细胞浸润;③典型的肠道病变,如髓样肿胀、坏死、溃疡、愈合;④其他器官如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和骨髓等处伤寒小结和坏死形成。 (2)并发症:①肠出血和肠穿孔;②支气管肺炎;③其他:胆囊炎、关节炎等。

11. 简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部位及病变特点。

答:(1)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部位:主要发生在大肠,尤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 (2)病变特点:①初期为急性卡他性炎;②进一步发展形成假膜性炎;③假膜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地图状的浅表性溃疡。

12. 试列举三种能引起肠道溃疡的传染病,并简述其溃疡的形态特点。

答:(1)肠结核:①好发于回盲部;②溃疡呈带状,其长径与肠的长轴相垂直;③溃疡边缘不整齐呈鼠咬状,底部有干酪样坏死,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2)肠伤寒:①好发于回肠末端;②溃疡呈椭圆形,其长径与肠的长轴相平行;③溃疡边缘略隆起,底部不平坦,可被胆汗染成黄绿色,溃疡可深及黏膜下层,甚至肌层。 (3)急性细菌性痢疾:①好发于大肠,尤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重;②溃疡形状不规则,如地图状。③溃疡浅表、大小不等。

五、病例讨论

患者,男,18岁,因发热、头痛、呕吐急症人院。患者于25天前因淋雨后头痛、发热,体温38.5℃-40℃。起病3天后头痛加重,15天后开始出现喷射状呕吐,呕吐物为食物。给予APC、SMZ、伤风感冒胶囊治疗,症状无改善。2天前患者感双下肢麻木,乏力,急症入院。 既往病史:3岁时患过麻疹。

查体:T 39.5℃,P 112次/分,BP l9.2/9.6kPa(114/72mmHg)。患者痛苦重病容,神志恍惚,嗜睡,颈硬,瞳孔对称等大,对光反射良好。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平有压痛。神经系统检查:浅反射及腹部反射减弱,浅感觉存在,深反射减弱,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未引出,颈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WBC 9.2×10/L(正常:4-10×10/L),L

9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ra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