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部分多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更新时间:2023-03-18 03: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年哈尔滨新东方政治试卷

1. 恩格斯在晚年告诫人们不要生搬硬套马克思和他的话,“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词才有存在的理由。”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所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2. 唯物辩证法认为,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矛盾的形式也不尽相同。矛盾解决的基本形式有

A.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

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矛盾双方所代替 C.矛盾双方的调合,达到绝对同一

D.矛盾双方通过斗争达到对立面的融合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不同矛盾不同解决方式的理解和确认。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多

种多样的,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解决矛盾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根据矛盾的性质,大体有几种情况: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是较为普遍的、大量存在的形式;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同归于尽”,为新的矛盾双方所代替,比如在人类历史上奴隶和奴隶主的斗争最后同归于尽,被地主和农民阶级所代替;有些矛盾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通过矛盾双方各自让步最后达到“融合”,即融合成一个新的事物,使矛盾得到解决。据此分析题中的四个选项,ABD项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形式,是正确答案。由于矛盾双方不可能达到绝对同一,更不可能无原则的调合,所以C项是错误的选项。 3.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D.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答案】ABCD

【解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4. 泰戈尔说:“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这说明 A.正确的认识也会导致失败的实践 B_正确的认识必然获得成功的实践

C.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使失败变为成功的重要条件

D.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失败也能变为成功 【答案】ACD

【解析】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

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从而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5.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地理环境却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面临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 A.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 B.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

C.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D.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 【答案】CD

【解析】地理条件、人口条件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三个主要因素,

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对社会的发展能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及其发展。答案为CD两项。

6. “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这个命题 A.夸大了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 B.忽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D.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荒谬的判断 【答案】ABCD

【解析】客观事物有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现象,人们可通过

感官感知,事物的内在联系是本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很清楚,亲眼所见的,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必须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以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判断真假,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

致主观唯心论,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荒谬的判断。A、B、C、D全对。

7.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说明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D.必须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答案】ABCD

【解析】正是因为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做到“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如果我们“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就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因此要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答案为AB-CD四项。

8.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整体性是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以下正确反映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是 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

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C.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

D.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生成和转化 【答案】BD

【解析】系统的主要特征是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整体性质只能存在于各个部

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而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特性;部分的性质和功能受整体的影响和制约,离开了整体,其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整体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整体的部分的性质,更取决于部分的组成方式即结构,所以,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可见,B、D是正确选项。A是机械整体观,C是机械整体观的另一种表述。

9. 马克思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表明 A.任何事物内部都孕育着否定的因素 B.任何事物都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灭亡

C.事物只有到了失去了存在条件的时候才能够被否定掉 D.正在成长中的新事物也应当被否定掉 【答案】ABC

【解析】马克思的这个观点体现了任何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会转变成旧事物,新事物当中

亦存在着否定的因素,任何新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展,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就会被新事物所取代,不可避免走向灭亡的道路。因此,正确答案选ABC。

10.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之所以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是因为

A.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 B.它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C.它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

D.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答案】ABCD

【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因而也是任

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答案为ABCD四项。

11. 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其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据是 A.关于人口发展与社会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

B.超过生产发展所提供的消费保证的过高人口增长,会延缓社会发展 C.适度的人口数量司以加速社会的发展

D.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与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的规律 【答案】ABC

【解析】人口发展必须与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应,适度的人口数量能加速社会的发展,而超过

生产发展所提供的消费保证的过高的人口增长,则会延缓社会发展,这是人口发展与社会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答案为ABC三项。D项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12. 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由于剥削阶级已不复存在,阶级矛盾已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阶级斗争规律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这说明 A.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B.规律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离不开人的意志 【答案】BC

【解析】A和D认为“规律是可以改变的”或者“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离不开人的意志”,

显然是唯心主义观点。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是其存在和发生作用却是变化的,有条件的。这种条件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构成规律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这类条件不存在了,该规律也就不起作用或者退出历史舞台了;一是只影响规律起作用的范围、形式和特点的条件,这类条件发生了变化,该规律仍起作用,但作用的范围、形式和特点发生了变化。因此,选项B和C的说法正确。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本身则要受规律的支配。

13. 事物的质变采取爆发式或非爆发式形式取决于 A.事物主要矛盾的发展 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C.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事物本身的性质和事物所处的具体条件 【答案】 BD

【解析】事物的质变采取什么形式,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和它所处的具体条件决定的,也就

是说,取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事物主要矛盾的发展只能决定事物在矛盾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不能决定事物质变采取何种形式。事物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但是,客观规

律只能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却不能决定事物质变的具体形式。故正确答案选BD。

14.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讲过:将来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增长,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候几乎后悔我自己出生过早,以致不能知道将要出现的新事物。他的话说得不错。近100年来,电视、尼龙、塑料、青霉素、飞机、计算机、互联网、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相继发明,人类的科技只能用突飞猛进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与此同时,科技发展造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各种公共危机、各种丑恶现象泛滥。这些现象说明( )。 A.科技直接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社会,也能危害人类社会 C.直接改变思维方式和政治结构

D.现代科技的发展,最终会使人在科技面前无能为力 【答案】A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入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运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结合材料和选项内容,可知,选项A、B符合题意。选项C的说法是不科学的,科技革命可以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但不能直接改变政治结构。因此,该项不符合题意。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技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在科技面前无能为力。因此,选项D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正确答案是A、B。 考生在考试中一定要善于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选出正确答案。

15. 下列做法符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有 A.“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C.“集中优势兵力”,反对“两个拳头打人”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答案】ABD

【解析】本题的题干中明确给出了考点,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所以,解答

此题要紧扣考点进行选项分析。关于A选项中的“解剖麻雀”,毛泽东曾经说:“搞调查研究要像解剖麻雀一样。研究麻雀,只需解剖一两个麻雀,就可以知道所有麻雀的情况。搞调查研究,掌握了一两个地方的情况,也就对所有地方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生动地揭示了个别反映一般、特殊体现普遍的哲理。抓好典型也是这个意思。选项B、D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体现。选项C体现的是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即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B、D都体现了题干要求,为正确答案。C选项所反映的哲学原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6.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qr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