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讲义
更新时间:2024-02-20 07:14: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
目录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 3
第一节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 3
第二节 货币形态的演变....................................................................... 3
第三节 货币的定义与计量 ................................................................... 4
第四节 货币制度 .................................................................................. 6
第五节 国际货币体系........................................................................... 8
第二章 信用 ................................................................................................ 12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12
第二节 现代信用的基础..................................................................... 13
第三节 信用形式 ................................................................................ 15
第四节 信用秩序的维护..................................................................... 18
第三章 利率与汇率 .................................................................................... 19
第一节 利息与利率 ............................................................................ 19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 ............................................................................ 26
第四章 金融市场 ........................................................................................ 31
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概述..................................................................... 31
第二节 货币市场 ................................................................................ 32
第三节 资本市场 ................................................................................ 34
第四节 衍生工具市场......................................................................... 37
第五节 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 41
第五章 风险与投资 ......................................... 43
第一节 风险与投资 ............................................................................ 43
第二节 资产定价模型......................................................................... 46
第三节 资本结构 ................................................................................ 49
第六章 金融中介 ........................................... 51
第一节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 51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 53
第三节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 60
第七章 商业银行 ........................................... 63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63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 65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 ........................................................... 67
第四节 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 68
第五节 金融创新 ................................................................................ 72
第六节 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 ............................................................. 73
第八章 中央银行 .......................................... 74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 74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 76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78
第四节 中国的中央银行制度 ............................................................. 85
第九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 86
第一节 货币需求 ................................................................................ 86
第二节 货币供给 ................................................................................ 93
第十章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 102
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失衡................................................................... 102
第二节 通货膨胀 .............................................................................. 105
第三节 通货紧缩 .............................................................................. 111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 115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115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119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 ........................................... 122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 125
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 127 第十二章 金融监管 ........................................ 130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130
第二节 金融监管内容与方法 ........................................................... 132
第三节 金融监管体制....................................................................... 134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 135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一、货币收支循环
国民经济可以划分为企业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银行部门和国外部门,货币收支把国民经济中的每一个部门都联系在了一起,而且这五个部门之间的货币收支包括了整个国民经济中一切现实的货币收支。
1.以公司、企业等经营性单位为中心的货币收支,即企业部门的货币收支
2.以家庭、个人为中心的货币收支,即居民部门的货币收支
3.以财政及政府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即政府部门的货币收支
4.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即银行部门的货币收支
5.对外的货币收支,即国外部门的货币收支
这五大部门之间你收我支,你支我收,连绵不断,货币收支不断循环,这一过程就称之为货币流通,也就是经济生活中现实运动着的货币的集合、总和。
二、货币的职能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的职能是指货币可以用于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指的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一职能。
3.支付手段
只要当货币存在着单方面的价值转移时,货币就是在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
4.储藏手段
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货币就发挥着价值贮藏的职能。
5.世界货币
货币在国际市场上所发挥的作用称为世界货币。
第二节 货币形态的演变
一、实物货币
货币的形态从其诞生之日开始,便不断经历着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几千年来,货币大体经历了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的这几种形式。
最原始的货币是以实物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如前所述,在物物交换时代,人们在进行交易时,某些商品能够广泛而普遍的被人们接
受和使用。一旦某种商品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里得到人们的认可,开始充当交换的中介,那么这种商品就成为了货币。我们称呼这种实物形态的货币为实物货币,或是商品货币。
二、代用货币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发现金属货币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进一步扩大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选用纸张来代替金、银行使货币的职能,这些纸做的货币通常是由政府或银行发行,被称为银行券。银行券可以在市面上流通,持有者可以随时向政府或发行银行兑换成金属铸币或金、银,其效力与金属货币完全相同,因此又被称为代用货币,或者是兑现纸币。
三、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又称为不兑现纸币,是指货币本身价值低于货币价值,而且不能兑换成贵金属的货币。信用货币是代用货币进一步发展的产物,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采用这种货币形式。
目前我们使用的信用货币主要有以下几种:
1.辅币
在进行小额或是零星交易时,我们往往会使用辅币。辅币一般采用铸币的形式,由铜、镍等贱金属铸造的,其本身所含金属价值低于其货币价值。目前,世界各国辅币的铸造权都由政府或中央银行掌握。
2.钞票或纸币
钞票或是纸币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说到的现金,其发行机关各国不同,但多数国家都指定发行权归中央银行所有
3.银行存款
现代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就是为客户开立支票存款账户,客户可以据此向银行签发支票。所谓支票,就是银行存款户根据协议向银行签发的即期无条件支付命令。
四、电子货币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货币形态又开始发生改变,出现了电子货币。所谓电子货币,就是采用电子形式的货币。换而言之,此时货币的形式不再是纸(纸币)和金属(硬币),而是电子载体中所包含的信息。
第三节 货币的定义与计量
一、货币的一般界定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货币一词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代表的含义也很广泛。有的时候,我们会说“我的钱花光了”,此时货币代表的是通货;有的时候,我们会说“这个人很有钱”,此时货币代表的是财富;有的时候,我们会说“这个月我挣了不少钱”,此时货币代表的收入。
二、货币的理论定义
1.从职能角度归纳的货币定义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商品世界中排他性的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定商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的统一。
2.从法律角度归纳的货币定义
货币是法律规定的具有无限偿付能力的事物
三、货币的计量
在具体操作中,人们往往选择流动性指标,作为计量货币的标准。流动性指的是迅速转换成现实购买力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的大小取决于如下几个因素:第一,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第二,变现时发生的交易成本大小。第三,该资产价格的稳定性。根据流动性这个标准计量出来的货币供应量,对于观察经济状况、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
1.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及其层次划分
从1994年10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按季度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经2001年6月第一次修订后,其具体划分层次为:
0 M=流通中现金;
10 狭义货币M=M+单位活期存款;
21 广义货币M=M+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2002年初,第二次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将在中国的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分别计入到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2.IMF组织推荐的货币供应量及其层次划分
0 M=本币流通中现金;
10 狭义货币M=M+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
21 狭义货币和准货币M=M+一定期限内的(三个月到一年之间)单位
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存款+CD
32 广义货币M=M+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
3.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及其层次划分
123 美国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由M、M、M三个层次组成,同时公
布大口径货币范围的流动性资产L的数字。
1M=流通中现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
21 M=M+小面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居民份额(MMDAs)+隔日回购协定+隔日欧洲美元;
32 M=M+大面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机构份额(MMMFs)+定期回购协定+定期欧洲美元;
3 L=M+短期财政部证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
4.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及其层次划分
12 货币供应量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分别是狭义货币M,中间货币M
篇二: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
第一节 什么是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探讨的是金融经济运行的一般形式、规范、原则、操作程序。
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既具有宏观性、综合性、战略性,又具有微观性、个别性、适用性。它既是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和深化,又是金融经济本身运行规律、规则及经营管理方法的概括与升华。
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
逻辑的线索: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联系
历史的线索: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节 为什么要学习货币银行学
1、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依靠金融供给。
2、市场经济的资本再分配通过金融市场完成。
3、金融业的发展制约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
4、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也要运用金融政策。
5、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也离不开金融业。
第三节 货币银行学学些什么知识?
1、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章)
2、货币供求与均衡(第十章)
货 币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一章)
4、货币政策(第十二章)
1、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二章)
信 用2、利息与利息率(第三章)
货币银行学 1、金融体系概述(第四章)
金融体系2、商业银行(第五章)
3、中央银行(第六章)
4、其他金融机构(第七章)
金融市场 ---- 金融市场(第八章)
国际金融 ---- 国际金融(第九章)
1、金融创新(第十三章)
金融发展2、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
3、金融与经济发展(第十五章)
第四节 怎样学习货币银行学?
一、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方法
1、端正学习态度,学以致用。
1
2、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3、充分吸取古今中外管理学理论精华,吸取精华,弃去糟粕。
4、在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理论时,既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也不崇洋媚外、全盘西化。
5、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
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一、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一)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2、商品体内包含着多对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3、解决上述矛盾的方法是:交换。通过交换,一个商品的价值就通过另外一个商品表现出来,这个商品就具有了价值的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
(二)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产物
1、简单的价值形式:含义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优点 缺点。
1只绵羊= 2把石斧
2、扩大的价值形式:含义 优点 缺点。
= 2把石斧
=10斤茶叶或
1只绵羊 = 1袋小麦或
= 5斤烟叶或
= 2克黄金或
=其他商品
3、一般的价值形式:含义 优点 缺点。
2把石斧
或10斤茶叶
或 1袋小麦 =1只绵羊
或 5斤烟叶
或 2克黄金
或 其他商品
4、货币形式:含义 优点 缺点。
2把石斧
或10斤茶叶
或 1袋小麦 = 2克黄金
或 5斤烟叶
或 1只绵羊
或 其他商品
二、从实物货币到电子货币
1、实物货币:自然物或劳动产品充当货币,如盐、毛皮、农具、贝等。
2、金属货币:贱金属货币 贵金属 铜金、银 称量货币铸币。
金属称量货币:以金属的块状流通,交易时要称其质量,估其成色,如镑、铢等。铸币:国家证明、具有规定重量和成色、铸成一定形状的金属块,如秦始皇时期的“半两”铜钱,清代的银铸等。
2
篇三: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精粹
名词解释
1、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即 M0:现金,或流通的货币;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 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
2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的一种心理因素。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所以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3、单一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规则货币供应”的政策主张。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弗里得曼认为,货币数量的范围应该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2;货币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不能任意变动。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它包含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增贬值的影响。而实际利率则是指名义利率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是债务人使用资金的真实成本。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5、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的高低,从而对信贷起着限制或鼓励的作用,并同时影响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6、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种类根据期限可分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短期利率是指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利率一般是指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会同时升降。但短期利率一般都低于长期利率。
7、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保险金的责任。
8、货币市场:是指一年或一年以下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等子市场。这一市场的金融工具期限一般都很短,近似于货币,因此称为“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金融机构调节资金流动性的重要场所,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基础。
9、资本市场:一般指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财政赤字的需要。由于交易期限长,资金主要用于实际资本形成,所以称为“资本”市场。
10、金融工具:又称金融资产,它是一种能够证明金融交易的金额、期限以及价格的书面文件,对于债权债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上的约束意义。
11、货币政策:指货币当局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类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一般包括货币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具体执行所达到的政策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12、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套用于货币政策决策框架;其基本含义是,一国当局通过将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或唯一目标,迫使中央银行通过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测来把握通货膨胀的变动趋势,提前采取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使通胀率控制在事先宣布的水平或范围内。
13、汇率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或一个经济区域对于确定、维持、调整与管理汇率的原则、方法、方式和机构等所做出的系统规定。
14、金本位制:是指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黄金是货币体系的基础,直接参与流通,包括金铸币本位、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三种形式,但在不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即指金铸币本位。在该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充分发挥实际货币的职能;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汇率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其幅度不超过两国间的黄金输送点,否则,黄金将取代货币在两国间流动。
简答题
1、简要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1)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前者为MV=PY,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后者为M=kPY,这里,PY是名义收入,k是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在Y中所占的比率。K的大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取决于其他类型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2)两个方程虽然在形式上相近,但实质上有很大差别。①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着手,而剑桥方程式则从货币的价值储藏手段功能着手,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②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前者也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被称之为现金余额说。③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从宏观角度,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将货币需求看作是一种资产选择的结果,这就隐含地承认利率因素会影响货币的需求,这种看法极大地影响了以后的货币需求研究。
2、简述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按照微观经济学需求函数分析方法,主要考虑收入与持有货币的各项机会成本,构建了一个描述性的货币需求函数,该函数可以简化为:Md/P=f(Yp,(rb-rm),(re-rm),(πe-rm)),其中,Md/P是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Yp为永久收入; rm,rb,re分别为货币、债券、股票的预期回报率;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
弗里德曼认为:第一,在货币需求中,利率的影响很小,因为利率变化后,rm与rb,re,πe发生相应的变动,相互之间有抵消作用,或者说,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各项机会成本会保持相对稳定。第二,由于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因此,货币的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可以预期的。依据经验,它与收入水平保持“正的一致性”。第三,永久收入是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所谓永久收入意指预期未来年度的平均收入,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变量,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短期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因此,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也是相对稳定的,要保证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平衡就必须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据此弗里德曼提出了“单一规则”货币政策。
3、如何理解和度量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该定义: ①定义考察的对象是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而非股票等金融资产价格; ②定义强调的是货币价格总水平,即以货币标记的商品和服务的整体价格水平波动情况; ③定义重点表达持续上涨的意思,即物价上涨并非偶然而是过程或趋势。
1
通常,我们可以使用三个指数来度量通货膨胀: ①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其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变动之后的CPI是核心CPI 。②批发物价指数(WPI):其是反映全国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批发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价格指数;应用更为广泛的是反映工业企业原材料和燃料动力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生产品价格指数(PPI)。③GNP冲减指数或GDP冲减指数:是将GNP或GDP的名义值化为实际值所使用的价格指数。公式为:GNP冲减指数 =报告期价格计算的GNP/不变价格计算的GNP。
4、简述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包括:(1)强制储蓄效应:政府以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引起货币增发这种办法筹措建设资金,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投资需求,结果将是物价上涨。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部分则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的强制储蓄的部分。(2)收入分配效应: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极不相同,因此,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些人的实际收入会下降,有些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反而会提高,这种由于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3)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也称财富分配效应,是指由于物价上涨带来的家庭财产不同构成部分的价值有升有降的现象。(4)菲利普斯曲线效应:菲利普斯曲线是概括表示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通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的置换关系的曲线。它说明的是当一国物价上涨发生通胀的时候,失业率往往较低;反之亦然(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滞涨——经济停滞即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同时发生,告诉我们菲利普斯曲线也并非万能)。
5、简述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
通货紧缩一般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往往伴随着经济萎缩。其经济效应包括:①通缩对投资的影响:通缩一般会使实际利率提升进而增加投资的成本,并降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因此,发生通缩时,投资活动会有所减少。②通缩对消费的影响:通缩对消费产生两种效应,一是价格效应,即物价下跌使消费者可以用较低的价格购买此前同量同质的商品和服务,但因预期价格还会下跌,其又会推迟当期消费;二是收入效应,消费者预期未来经济继续萎缩,自身收入也趋于下滑或可能因失去工作而没有收入,故会缩减消费支出。 ③通缩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通缩时的实际利率会高于通胀时期,因此,对债权人有利,对债务人不利。④ 通缩对工人工资的影响:如果工人名义工资收入的下调滞后于物价下跌,则实际工资不会下降;但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企业往往会为生存而下调工人工资。⑤通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通缩会造成经济萎缩,但也有少数例外。
6、简述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①负债业务: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存款货币银行的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也称权益资本,包括发行股票筹集的股份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和吸收的外来资金(包括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银行间拆借等)两部分,后者是主要资金来源。 ②资产业务: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这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主要通过贷款和证券投资等方式加以运用。③表外业务: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7、简述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类型及发展趋势
2
按经营模式划分,商业银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①职能分工型银行,其基本特点是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从事相关业务;职能分工型模式也可称为分业经营或分业监管模式②全能型银行,又称综合型商业银行,即在经营各类银行业务的同时,亦可经营证券、保险等业务;全能型模式可称为混业经营或混业经营监管模式。
商业银行类型的发展变化趋势: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前,各国基本是混业经营;大萧条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推行分业经营模式,要求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彻底分离,德国、瑞士等国依旧实行混业经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竞争的加剧,分业经营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压力越来越大,开始进行业务创新,90年代末期美国、日本等国家逐渐放开分业管制,混业经营重新占据主要市场。
8、简述金融创新的原因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即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的考虑而对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金融创新的原因包括: ①规避风险: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金融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通胀引发的利率巨幅波动使银行业收益极不稳定,为了稳健经营,银行开始通过金融创新创造出如可变利率债券等债权债务工具,并通过开展远期、期货等交易来规避风险。②技术进步推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为银行结算、清算系统和支付制度的创新奠定了技术基础,为各类复杂金融工具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并使金融交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③规避行政管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规避不合理、过时的金融行政管制,创造更多的利润,金融机构也热衷于金融创新。
9、简述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在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本质是将贷款或应收账款转换为可流通的金融工具的过程;资产证券化的意义(适当展开): ①降低发行成本②减少信用集中的风险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规模经济④增加流动性⑤ 提高资本比率。
10、简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基础与模式。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基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都是需求管理的政策;需求管理政策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调节总需求,使之与短期内难以调节的总供给达到均衡,从而达到市场均衡,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等终极目标;由于市场需求的载体是货币,所以调节市场需求也即调节货币供给,换言之,需求管理政策的运作就是对货币供给的调节(或使之增加,或使之缩减),而这也就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基础(只不过二者的调节方式不同:一是通过银行系统,一是通过财政系统;一是运用金融工具,一是运用财税工具;一是由金融传导机制使之生效,一是由财政传导机制使之生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模式:通常分为四种,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紧缩的财政政策配合;二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与宽松的财政政策配合;三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宽松的财政政策配合;四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与紧缩的财政政策配合。
11、简述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
3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 包括:(1)货币政策时滞(指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假定政策的大部分效应要在较长的时间才会显现,那就很难证明货币政策的预期目标是否恰当;货币政策时滞包括两部分:内部时滞(从货币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的这段期间)和外部时滞(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2)微观主体预期的抵消作用。当一项货币政策提出时,微观经济主体会立即根据可能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预测,从而很快地做出对策;面对微观主体的对策,推出的货币政策可能归于无效或效果大大折扣。
(3)货币政策决策的透明度。货币政策决策的透明度,对于政策效应的发挥至关重要。如果决策过程不透明,就难于树立公众对货币当局的信任,就难于使公众领会决策者的行为准则和意向。12、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是指国际间的货币安排,具体而言,包括国际汇率体系,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资产,国别经济政策与国际间经济政策的协调。其作用包括: ①建立相对稳定合理的汇率机制,防止不必要的竞争性贬值;②为国际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清偿力,并为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提供有效的手段,防止因个别国家清偿能力不足而引发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③促进各国的经济政策的协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框架内,各国经济政策都要遵守一定的共同准则,任何损人利已的行为都会遭到国际间的压力和指责,因而各国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协调和相互谅解。
论述题
1、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沿着货币持有动机和货币需求决定因素这一脉络,经历了传统货币数量学说、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学派货币需求理论的主流变革。
(l)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传统的货币数量分为早期货币数量学说和近代货币数量学说。由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组成的近代数量理论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影响更为深远。
现金交易数量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费雪提出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 MV=PY,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 现金余额数量说是由剑桥派经济学家马歇尔、庇古等人创立的。他们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了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并提出了如下的剑桥方程式:M=kPY。(此处需适当展开,详见二者比较)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将人们保持货币的动机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这样三类。其中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存在稳定的关系。所谓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则是指人们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这一货币需求的大小也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可把这两种货币需求函数合二为一而以下式表示:M1=L1(Y),其中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Y代表收入水平,L1代表M1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的某一适当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这种投机活动最典型的就是买卖债券。如果整个经济中有着许多投机者,且每个投机者所拥有的财富对于所有投机者的财富总额是微不足道的,那么,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就成了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若以M2代表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r代表市场利率,L2代表M2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有:M2=L2(r)。结合前述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的函数关系,可将货币总需求函数表示为:M=M1+ M2=L1(Y)+ L2(r)。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分析方法上对传统货币理论的突破,主要表现在它把货币总需求划分为出于各种动机的货币需求,并明确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至于交易需求则不受利率的影响。
4
正在阅读:
货币银行学讲义02-20
心脑健康有奖问答08-14
初中易错成语大全06-07
大庆油田历史事件10-14
浙江省2011年10月自学考试普通话语音与发声试题05-19
招生培训心得体会06-02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06-20
2017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发电工程05-10
留言板网站实习报告 - 图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