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更新时间:2023-03-20 15: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物联网工程技术 第1章 绪论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2011.9

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第1章1.1 1.2 1.3 1.4 1.5

绪论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的结构与特征 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1.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2008年底IBM向美国政府提出的“智慧地球”战 略,2009年6月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以及 2009年8月日本的“i-Japan”计划等,都是利用各 种信息技术来突破互联网的物理限制,以实现无 处不在的物联网络。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无锡无 线传感网工程研发中心时明确指出,要集中力量 突破核心技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传 感网更好地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从此,“感 知中国”的战略浮出水面。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 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国际电联ITU曾预测,未来世 界是无所不在的物联网世界,到2017年将有7万亿 传感器为地球上的70亿人口提供服务。 一方面物联网可以用于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 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 动力。 中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 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 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 展的政策措施。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1.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1.1.1 物联网与互联网 1.1.2 物联网的相关概念

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1.1.1 物联网与互联网 物联网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

– 广义来讲,物联网是一个未来发展的愿景,等同于 “未来的互联网”或者“泛在网络”,能够实现人在 任何时间、地点,使用任何网络与任何人与物的信息 交换以及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 – 狭义来讲,物联网是物品之间通过传感器连接起来的 局域网,无论接入互联网与否,都属于物联网的范畴。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 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 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

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一种定义)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另一种定义 物联网是由具有自我标识、感知和智能的物理实 体基于通信技术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这些物理 设备可以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条件下实现协同和互 动,为人们提供智慧和集约的服务, 具有全面感 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特点。 定义的两层意思: –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 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 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归纳当今有关物联网的概念,可将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分为四种类型: – 物联网是传感网而不接入互联网,相对独立的两个网 –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包含于互联网之中 –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补充网络,是它的延伸和扩展 – 物联网是未来的互联网,人、物、机器间的信息交换

总之,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概念,物联网都需要 对物体具有全面感知能力,对信息具有可靠传送 和智能处理能力,从而形成一个连接客观世界万 物的信息网络。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全面感知”是指利用RFID、二维码、GPS、摄像头、 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等感知、捕获、测量的技术手段, 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可靠传送”是指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 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 共享。

“智能处理”是指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 计算技术,对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 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 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统一的基础设施 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网络整合为统一的 基础设施,换句话说,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 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 人生活。

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 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通过现有的互 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

类社会与物理世界的整合。 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 整个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 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用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 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 关系。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1.1.2 物联网的相关概念 相近的概念: 1.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2.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3. 泛在网络(Ubiquitous Network)

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1. 物联网– 定义1:把所有物品通过RFID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 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1999 年MIT) – 定义2: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的互联, 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的计算。 (2005年ITU) – 定义3:由具有标识、虚拟个性的物体/对象所组成的 网络,这些标识和个性等信息在智能空间使用智慧的 接口与用户、社会和环境进行通信。 (2008 年EPoSS) – 物联网主要由 定义4: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被 RFID标签、标签阅读器、信息处理系统、 定义为基于标准的和可互操作的通信协议,且具有自 编码解析与寻址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和互联网组成。通 配置能力的、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架构。物联网中的 过对拥有全球唯一编码的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共享, “物”都具有标识、物理属性和实质上的个性,使用 实现开环环境下对物品的跟踪、溯源、防伪、定位、监 智能接口实现与信息网络的无缝整合。 (2009 年欧盟) 控以及自动化管理等功能。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2.无线传感器网络– 定义1: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若干具有无线通信 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自组织构成的网络(1978年CMU) – 定义2:泛在传感器网络(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是由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可 以以“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任何物” 的形式被部署。 (2008年ITU)U S N 体 系 结 构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应用平台 中间件

基础骨干网络 接入网络底层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执行器、RFID)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2.无线传感器网络(续)– 定义3:传感器网络以对物理世界的数据采集和 信息处理为主要任务,以网络

为信息传递载体, 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提供信 息服务的智能网络信息系统。(2009年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的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

由传感器、通信网络和信息处理系统为主构成的传 感网,具有实时数据采集、监督控制和信息共享与存储 管理等功能,它使目前的网络技术的功能得到极大拓展, 使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各种环境、设施及内部运行机理等 成为可能。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3.泛在网络– 指无所不在的网络。最早提出U(Ubiquitous network) 战略的日本和和韩国给出的定义是:无所不在的网络 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他领先 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 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 从ITU、ISO等国际标准组织对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定义 和标准化范围来看,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其实是一个 概念的两种不同表述,其实质都是依托于各种信息设 备实现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无缝融合。 – 泛在网是面向泛在应用的各种异构网络的集合,也被 称为“网络的网络”,更强调跨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和 信息聚合与应用。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第1章1.1 1.2 1.3 1.4 1.5

绪论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的结构与特征 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1.2 物联网的结构和特征1.2.1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1.2.2 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 1.2.3 物联网的特征

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1.2.1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普 适 化 应 用 服 务 支 撑 体 系 政府应用类示范系统 社会应用类示范系统 行业、企业应用类示范系统 应用资源共享平台 物理信息交换平台 云计算平台 高性能计算平台

应用系统信 息 的 处 理 与 应 用

共性支撑平台

应 用 层

融 合 化 网 络 通 信 基 础 设 施

地址管理系统

互联网

标识管理系统

信 息 传 输

网 络 层

机器人控制系统 泛 化 末 端 感 知 网 络 RFID读写器 信 息 感 知

感 知 层

无线传感节点 RFID节点 RFID应用系统

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智能机器人系统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1.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含IC卡、磁卡、一维码等)

和 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多媒体信息设备)、 GPS(实时定位设备)、传感器、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 关以及执行器等。 实现对物体的感知与识别,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 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 2.网络层:实现更加广泛的互连功能,能够把感知到的信 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

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形成的融合网络,是物联网成 为普遍服务的基础设施,有待突破的方向是向下与感知层 的结合,向上与应用层的结合。

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3.应用层: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领域技术相结合,实 现广泛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利用现有的手机、PC、 PDA等终端实现应用,物联网的数据处理与应用。 关键问题在于信息的社会化共享,以及信息安全的保障。 另外,物联网管理中心、信息中心、云计算平台、专家系 统等对海量信息进行智能处理技术亟待突破。 体系结构中的三层分别对应着物联网的三个基本特征: – 全面感知,即利用传感器、RFID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 的信息; – 实时传递,通过各种网络传输手段将物体的信息实时 准确地传递出去; – 全面应用,包括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对海量数据和信 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各种方案实施智能化的决策等。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物联网工程技术绪论

1.2.2 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

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系

《物联网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伍新华 陆丽萍 姚寒冰 程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ql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