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马原练习题(2017春季)

更新时间:2024-01-16 07: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一、 单选题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B. 达尔文 D. 牛顿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

A. 19世纪40年代 B. 19世纪50年代 C. 19世纪60年代 D.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这三大思潮不包括( )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 古希腊罗马哲学

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这三大发现不包括( )

A. 牛顿力学 B.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C. 细胞学说 D. 生物进化论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

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一元论

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 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C. 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D. 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

下列观点属于错误理解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是( )

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主观世界 B.主观世界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C.主观世界派生客观世界

D.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辩证统一的基础

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 A.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 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C. 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

D. 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

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 )

A. 主观联系 B. 必然联系 C. 因果联系 D. 本质联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 ) A. 唯物辩证法 B 形而上学 C. 相对主义诡辩论 D. 主观唯心主义

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 A. 运动的衡量尺度 B. 运动的内在原因 C. 运动的普遍状态 D. 运动的存在方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 ) A. 相对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折衷主义观点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再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为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 A. 注重量的积累 B. 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 坚持适度原则

D. 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 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 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A. 肯定中包含否定 B. 量变引起质变

C.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 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 否定之否定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 辩证否定的原理 C.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 对立统一的原理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 )

A.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 B.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C.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 D.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 )

A. 客观性 B. 变动性 C. 社会性 D. 能动性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的 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

A. 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 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C. 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 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史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 A. 前者是唯物辩证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B. 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 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 )

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

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

A. 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 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 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 D. 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A. 实践是人类知识的基础和来源 B. 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 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 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说明任何真理都具有( )

A. 绝对性 B.相对性 C.全面性 D.客观性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不包括( )

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 A.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 唯意志论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 宿命论观点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其原因不包括( )

A.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 地理环境不能影响生产的发展

D.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方式制约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 )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 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风俗习惯 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 )

A. 社会形态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A.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统一 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统一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

生产力反映的是( )

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 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血缘关系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是否具有思想意识 B.是否具有自然属性 C.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D.是否具有宗教信仰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划分经济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 ) A.生产力的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社会意识的内容 D.政治制度的状况

判断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 )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民主程度的提高 C.自然环境的改善 D.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C.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有其历史继承性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有多种,但最基本的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社会改革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政治标准 B.经济标准 C.道德标准 D.社会标准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直接动力 B.根本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 )

A.由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 B.由思想观念的分歧引起的 C.由政治主张的差异引起的 D.由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的

科学的发展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

A.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 B.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意识形态的先进或落后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坚持“科技优先”的方针,其哲学依据不包括( )

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D: 科学技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C.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D.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

A.根本的政治路线 B.根本的思想路线 C.根本的组织路线 D.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样只有因为无论谁穿( )

A. 上衣都起到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B. 上衣都起到着价值的作用

C. 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D. 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社会形态是(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为了提高原奶中蛋白质的含量,不法分子王骏凯往奶中添加了三聚氰氨;为了让猪长得更快瘦肉更多,无良养殖户王原给猪喂食了瘦肉精;为了让米面更白更好看,黑心商家易千玺使用了吊白块。以上所作所为均令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遭受到严重威胁。下面对这些被加入了三聚氰氨、瘦肉精和吊白块的问题食品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是商品,因为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 是商品,因为用于消费

C. 不应成为商品,因为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 D. 不是商品,因为不具有价值

不属于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的是( )

A.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 C.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 )

A. 人与人的关系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生产关系 D. 交换关系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A. 马克思 B. 亚当·斯密 C. 大卫·李嘉图 D. 威廉·配第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

A. 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 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 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 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一般不包括( ) A. 生存资料 B. 生产资料

C. 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费用 D. 教育培训费用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10万元)。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 ) A. 20% B. 50%

C. 100% D. 20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

A. 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B. 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 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D. 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2011年9月,美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级表示不满。当今美国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严重,99%的老百姓与1%的富豪之间贫富差距加剧,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

A. 劳资冲突的集中体现 B. 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 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 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 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 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 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

A. 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 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C. 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 D. 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得的利润是1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 ) A. 15% B. 75% C. 100% D. 125%

某企业投资汽车生产,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该汽车的生产价格是( )

A. 20万元 B. 20.5万元 C. 21.5万元 D. 22万元

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 价值如何增值 B. 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 C. 剩余价值的实现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职能形式是( ) A.生产资本、流通资本和银行资本

B.生产资本、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属于资本周转过程中的( ) A.生产时间 B.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 D.停工时间

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指( )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 A. 劳动补偿 B. 价值补偿 C. 实物补尝 D. 增殖补偿

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A. 生产相对过剩 B. 需求绝对减少

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是( )

A. 私人资本所有制 B. 法人资本所有制

C. 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D. 垄断资本私人所有制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 )

A.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B. 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C. 全面私有化与放松金融监管 D. 去工业化与大力发展现代化服务业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

A.其社会性质已发生本质改变 B.其基本矛盾已得到彻底解决

C.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D.其社会主要矛盾得到了根本缓解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 A. 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B.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C.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社会条件是( ) A. 社会化大生产 B. 现代无产阶级

C. 马克思主义理论 D.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

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E.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其代表人物有( )

A. 培根、洛克 B. 斯密、李嘉图 C. 黑格尔、费尔巴哈 D. 傅立叶、欧文

20世纪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

A. 德国 B. 奥地利 D. 中国 D. 俄国

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

A. 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 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

在苏维埃俄国领导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负责人是( ) A. 列宁 B. 斯大林

C. 布哈林 D. 托洛斯基

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初期,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其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B.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C. 在所有制上,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D.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最后苏联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 ) A. 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

B. 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 为俄国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D.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

列宁晚年在被人们称为“政治遗嘱”的文章和书信中对十月革命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这些思想不包括( )

A. 用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B. 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C. 实行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 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表明( )

A. 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工人阶级本身 B. 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

C.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是其先进性的根本前提 D.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 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 实现共产主义

人的“自由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社会状态是( )

A. 原始社会 B. 资本主义社会 C. 社会主义社会 D. 共产主义社会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

A. 是矛盾的 B. 是两回事 C. 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 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 )

A.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 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斯大林

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 )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C. 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 D. 促使国家自行消亡

二、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人类解放包括( )

A. 从自然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B. 从客观规律的制约下解放出来 C. 从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D. 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A. 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

B. 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角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是( )

A. 最根本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

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下面观点错误的有( )

A. 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B.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C. 世界统一于存在 D. 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

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下列诗句中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A.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B.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D.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长江的年龄到底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以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

A.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 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 时间和空间是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迚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土壤生成过程说明( ) A. 亊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B.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 亊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 D. 亊物的产生总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 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 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 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

A. 精确把握亊物的度 B. 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 C. 善于协调亊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D. 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下列词汇中体现了适度原则的有( )

A. 解剖麻雀 B. 过犹不及 C. 祸福相依 D. 掌握火候

下列表述中能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D.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拔苗助长”说明了( )

A.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B. 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D. 规律是不能改变和消灭的

一个人闻到鲜花的芳香,看到鲜花的颜色,这种认识形式属( )

A. 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 B. 感觉

C. 知觉 D. 认识的初级阶段

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确实“一沙一世界”。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

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在显微镜下也会展现神奇而充满美丽的一面。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 )

A. 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 B. 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的认识的变化而改变

C. 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 人们可以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

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格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题工程完后,格罗培斯格暂停修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走出了不少宽窄不一定的小路,格罗培斯格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格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是( ) 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B.要尊重群众的实践需求 C.不要对自然事物作任何改变 D.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应

生物学史,可以说是显微镜的发展史。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此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和成像质量不断提升,人类对细胞的认知也随之深刻和全面。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晶体学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我国科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背后,也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冷冻电子显微镜。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 ) A. 实践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B.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正是依靠中介系统才能够相互作用 C. 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 D. 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主要缺陷是( )

A. 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B. 至多是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对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未加考究 C. 没有揭示社会的阶级斗争

D. 没有说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活动

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

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 ) A. 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 B. 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C. 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D. 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

A. 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的绝大多数

B. 从质上说是社会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 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 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

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 ) A. 杰出人物能修改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 B.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C. 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与其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密不可分 D. 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

唯物史观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前提下,高度重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下列关于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正确认识是( )

A. 历史人物不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B. 历史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等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

C. 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往往能够首先发现或提出历史进程中新的历史任务 D. 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都是积极的

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

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的作用的启示有( ) A. 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B. 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C. 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D. 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 ) A. 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B. 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C.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D. 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

A. 劳动者技术的平均熟练程度 B.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应用程度 C. 自然条件 D.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美国导演迈克尔·穆尔在他的最新记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关注。“资本主义”为何与“爱情故事”联系起来呢?穆尔解释说,这是一种“贪欲之爱”,喜爱财富的人不仅爱他们自己的钱,也爱你口袋中的钱??很多人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真见鬼,就说出来吧。这就是“资本主义”。对金钱的“贪欲”与资本主义连为一体,是因为( ) A. 资本家就是人格化的资本 B. 赚钱体现了人的天然本性

C. 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值

D. 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 C. 价值尺度 D. 贮藏手段

马克思指出,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

A. 用资本手段获取市场暴利 B. 用剥削手段榨取剩余价值 C. 用野蛮手段进行殖民掠夺 D.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关于资本的阐述正确的是( )

A. 资本是一种物

B. 资本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C.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

D. 货币、机器设备、商品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揭示了( )

A.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B. 剩余价值的源泉 C.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D. 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

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有( )

A.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 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C.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 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使用,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然而就一般意义而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实际上是( )

A. 一个社会增长财富和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 B.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趋势 C. 社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D. 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化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上述论断表明( ) A.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

B.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 C.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 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马克思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段论述表明( )

A. 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B. 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 资本积累与无限扩大生产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D. 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贫穷及消费能力受到限制有关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有( )

A. 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B. 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 C. 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 D. 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统一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干预也更加深入。其中,微观规制的类型主要有( ) A. 社会经济规制 B. 公共亊业规制 C. 公众生活规制 D. 反托拉斯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 A. 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 B. 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 C. 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 D. 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原创性主要是( ) A. 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 提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 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 强调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分割的世界经济体系也随之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大大加强,世界进入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促使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有( ) A.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B. 出现了适宜于全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C. 企业不断进行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D. 各国经济体制变革供给出的有利制度条件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有( )

A. 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B. 经济全球化主要受益者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有积极效应和消极后果两方面 D. 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

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及阶级关系调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为缓和劳资关系所采取的激励制度有( ) A. 职工参与决策制度 B. 职工终身雇佣制度 C. 职工选举管理制度 D. 职工持股制度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A. 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B. 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关于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除了从社会形态更替规律上作了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外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实证的剖析,科学地论证了( ) A. 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 B. 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否定的趋势

C. 资本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D. 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 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 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 A. 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B. 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C. 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 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 ) A. 阶级斗争说 B. 劳动价值论 C. 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论

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其主要内容包括( )

A.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可以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B.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C. 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D. 可以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时间告诉我们( ) A. 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要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 B. 发展社会主义,不等于不认可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C. 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 D. 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 )

A.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 B. 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C. 建立在个体高度自觉基础上的发展 D. 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三、论述题

1、有观点认为:资本创造利润,劳动获得工资。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2、有观点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当拒绝全球化。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3、有人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会发生质的改变。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为什么?

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5、如何正确评价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

6、结合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历程,谈谈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四、有关说明

上学期学校已开始试行网上阅卷,思修考试的答题和阅卷就是这样的一次尝试。本学期学校打算逐渐推广,所以前八周的马原和近现代史纲要都是采取网上阅卷的模式。因此,还请同学们注意以下说明。

(1)学生填涂答题纸个人信息时,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工整地书写学院、姓名、学号等信息,必须用2B铅笔规范准确地填涂学号和试卷类型。对于不填涂试卷类型的,答题纸无效;试卷类型填涂错误的,按照实际填涂情况阅卷。

(2)学生作答前必须将所有答案严格按照题号顺序写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区域内,不

按规定作答(在试题纸上作答或不按题号作答)的答案无效。

(3)作答过程中,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答题纸,不准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4)新的答题纸的模板展示,说明。

此外,根据教务处张处长的建议,考试题型尽量向考研政治题型靠拢,故本学期的马原考试重新加入了多选题。但其他题型保持不变。因此,如今马原考试的分值分布是:单选题仍然是10道,每道2分,共20分;多选题5道,每道2分,共10分;论述题变为只有1道,20分;材料题不变,仍旧是2道,一道20分,一道30分。随信附上的马原练习题含有单选题100道,多选题50道,论述题6道,其中多选题的大部分和单选题的半数以上均来自近年的考研政治原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qd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