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更新时间:2024-03-22 08: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一、选择题

1. 1 mol A与n mol B组成的溶液,体积为0.65dm3,当xB = 0.8时,A的偏摩尔体积VA = 0.090dm3·mol-1,那么B的偏摩尔VB 为:

(A) 0.140 dm3·mol-1 ; (C) 0.028 dm3·mol-1 ;

(B) 0.072 dm3·mol-1 ; (D) 0.010 dm3·mol-1 。

2. 对于亨利定律,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仅适用于溶质在气相和溶液相分子状态相同的非电解质稀溶液 ; (B) 其表达式中的浓度可用xB,cB,mB ;

(C) 其表达式中的压力p是指溶液面上的混合气体总压 ;

**(D) 对于非理想溶液 kx?pB ,只有理想溶液有 kx?pB 。

3、在293K时,从一组成为NH3·19/2 H2O的大量溶液中取出1molNH3往另一组

成为NH3·21H2O的溶液中转移,此过程的Δμ的表达式为: ( ) A.Δμ=RTln(2/19) B.Δμ=RTln(1/22) C.Δμ=RTln(21/44) D.Δμ=RTln(44/21) 4. 对于偏摩尔量,指出下列说法错误者( ) (1)偏摩尔量必须有恒温恒压条件;

(2)偏摩尔量不随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3)偏摩尔量不随温度T和压力p的变化而变化;

(4)偏摩尔量不但随温度T、压力p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也随各组分浓度变化而变化。

(A) (2) (4) (B) (3) (4) (C) (2) (3) (D) (1) (4) 5. 下列气体溶于水溶剂中,哪个气体不能用亨利定律:

(A) N2 ;

(B) O2 ;

(C) NO2 ;

(D) CO 。

6. 298.2K,1×105Pa,有两瓶四氯化碳溶液,第一瓶为1dm3(含有0.2mol的碘),第二瓶为2dm3(含0.4mol的碘),若以μ1和μ2分别表示两瓶中碘的化学势,则( )

(A) μ12=μ2 (B) 10μ1=μ2 (C) μ1=μ2 (D) 2μ1=μ2

7. 在恒温密封容器中有A、B两杯稀盐水溶液,盐的浓度分别为cA和cB(cA > cB),

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后:

(A) A杯盐的浓度降低,B杯盐的浓度增加 ; (B) A杯液体量减少,B杯液体量增加 ; (C) A杯盐的浓度增加,B杯盐的浓度降低 ; (D) A、B两杯中盐的浓度会同时增大 。 8. 化学势不具有的基本性质是( )

(A) 是体系的状态函数 (B) 是体系的强度性质 (C) 与温度、压力无关 (D) 其绝对值不能确定

9. 在298.2K、101325Pa压力下,二瓶体积均为1dm3的萘溶于苯的溶液,第一瓶中含萘1mol;第二瓶中含萘0.5mol。若以μ1及μ2分别表示二瓶萘的化学势,则:

(A) μ1 > μ2 ; (B) μ1 < μ2 ; (C) μ1 = μ2 ; (D) 不能确定。

10、已知水的两种状态A(373K,101.3kPa,g),B(373K,101.3kPa,l),则μA与μB的关系为:( )

A.μA=μB B.μA>μB C.μA<μB D.两者不能比较 11. 下列哪个是化学势( )

(A)??U/?ni?T,p,nj (B)??H/?ni?T,p,nj (C)??A/?ni?T,p,nj (D)??G/?ni?T,p,nj 12. 下列各式哪个不是化学势( )

(A)??G/?ni?T,p,nj (B)??A/?ni?T,p,nj (C)??U/?ni?S,V,nj 13. ??G/?ni?T,p,nj( )

(A)只能称为偏摩尔量 (B)只能称为化学势

(C)既可称为化学势也可称为偏摩尔量 (D)首先是B物质的摩尔吉氏自由能 14. 溶剂服从拉乌尔定律及溶质服从亨利定律的二元溶液是( )

(A)理想混合物 (B)实际溶液 (C)理想稀溶液 (D)胶体溶液 15. 由A及B二种液体组成理想溶液,A、B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p*A、p*B,x

(D)??H/?ni?S,p,nj

为液相组成,y为气相组成,若p*A > p*B( * 表示纯态),则:

(A) xA > xB ;

(B) xA > yA ;

(C) 无法确定 ;

(D) xA < yA 。

16. 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形成的稀溶液,溶液的沸点会:

(A) 降低 ;

(B) 升高 ;

(C) 不变 ;(D) 可能升高或降低 。

17、实际气体化学位是μ=μ?(T)+RTln(γp/p ?)=μ?(T)+RTln(f/p ?),则( )

A.f是气体的真实压力 B.p是实际气体校正后的压力

C.f是实际气体校正后的压力,称实际气体的有效压力,即逸度 D.逸度系数γ的数值仅取决于气体的特性,而与温度和压力无关

18. 偏摩尔量集合公式X??XBnB的适用条件是( )

B?1k(A)等温、等容各物质的量不变

(B)等压、等熵各物质的浓度发生微小改变 (C)等温、等容各物质的比例为定值 (D)等温、等压各物质浓度不变

19. 对于稀溶液中的溶质,下列各式何者不正确?( )

(A) pB=kxxB (B) pB=kmmB (C) pB=kccB (D) pB=knnB 20. 拉乌尔定律适用于( )

(A)非理想溶液中的溶剂 (B)稀溶液中的溶质;

(C)稀溶液中的溶剂 (D)稀溶液中的溶剂及溶质

二、判断题:

1.溶液的化学势等于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之和。 2.系统达到平衡时,偏摩尔量为一个确定的值。 3.对于纯组分,化学势等于其吉布斯函数。

4.在同一稀溶液中组分B的浓度可用xB、mB、cB表示,因而标准态的选择是不相同的,所以相应的化学势也不同。

5.水溶液的蒸气压一定小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

6.将少量挥发性液体加入溶剂中形成稀溶液,则溶液的沸点一定高于相同压力下纯溶剂的沸点。溶液的凝固点也一定低于相同压力下纯溶剂的凝固点。

7.纯物质的熔点一定随压力升高而增加,蒸气压一定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沸点一定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

8.理想稀溶液中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只有非常小的作用力,以至可以忽略不计。

9.在一定的温度和同一溶剂中,某气体的亨利系数越大,则此气体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也越大。

10.物质B在α相和β相之间进行宏观转移的方向总是从浓度高的相迁至浓度低的相。

三、计算题

1. 在373K时,己烷和辛烷能形成理想混合物,己烷的蒸气压为245.0kPa,辛烷为47.10kPa。若某组成的该液态混合物,在标准压力下,于373K时沸腾,问: (1)液相的组成为多少? (2)平衡气相的组成又是怎样?

2. 25℃时,溴(2) 在CCl4(1) 中的浓度为x2 = 0.00599 时,测得溴的蒸气压p2 = 0.319kPa,巳知同温下纯溴的蒸气压为28.40kPa,求:

(1)以纯溴为标准态,溶液中溴的活度与活度系数是多少;

(2)以无限稀CCl4溶液中x2→1符合亨利定律的状态为标准态,求溶液中溴的活度与活度系数,巳知亨利常数为Kx = 53.86 kPa 。

3. 60℃时乙醇A.和甲醇B.的蒸气压分别为4.70×104Pa和8.33×104Pa。今有质量

百分数位为50%的乙醇和甲醇的混合物(看成理想溶液),求该温度时液面上方蒸气的组成。

4. 293K时,NH3与H2O按1:8.5组成的溶液A上方的蒸气压为10.64kPa,而

按1:21组成的溶液B上方的蒸气压为3.597kPa。

(1)293K时,从大量的溶液A中转移1molNH3到大量的溶液B中的ΔGm为多少?

(2)293K时,若将101.325kPa的1molNH3溶解于大量的溶液B中,求ΔGm为多少?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C 3.C 4.C 5.C 6.C 7.A 8.C 9.A 10.A

11.D 12.B 13.C 14.C 15.B 16.D 17.C 18.D 19.D 20.C 二、判断题答案:

1. 错,对溶液整体没有化学势的概念。 2. 错,不同相中的偏摩量一般不相同。

3. 错,纯组分物质的化学势应等于摩尔吉布斯函数。

4. 错,化学势与标准态、浓标的选择无关。 5. 错,当溶质不挥发时才一定成立。

6. 错,因加人挥发性溶质,沸点不一定升高。凝固点是否降低要看溶质是否析出。

7. 第一个结论错,如水的熔点随压力增大而降低。后两个结论都正确。 8. 错,两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和同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都较大,不可忽略。 9.错,当压力一定时,溶解度与亨利系数成反比。 10.错,相变的方向是以化学势的大小而不是以浓度的大小来判断。达平衡时,两相的浓度一般不相等。

三、计算题

1. 解:己烷在液相的物质的量为X,则正常沸腾时有 245.0X+ 47.10(1–X)=101.3

解之,X=0.274,故X(己烷)=0.274; X(辛烷)=0.726 蒸气压p(己烷)=245.0×0.274=67.1 p(辛烷)=47.10×0.726=34.1 气相组成X(己烷)=67.1/101.3=0.662 X(辛烷)=34.1/101.3=0.338

2. 解: (1) 以纯溴为标准态,用拉乌尔定律:

a2?p2p*?a0.3190.0112?0.0112,??2??1.8728.40x20.00599

(2) 以假想态为标准态,用亨利定律: p2 = Kx a2

a2?p20.319a0.00592??0.00592,??2??0.988Kx53.86x20.00599

3. 解:

xA=nA/n=(WA/MA)/n, xB=nB/n=(WB/MB)/n

∴xA/xB= MB/MA=32/46=0.696 ∵xA+xB=1

∴xA=0.41,xB=0.59

pA=pA*xA=4.70×104×0.41Pa=1.927×104Pa pB=pB*xB=8.33×104×0.59Pa=4.915×104Pa p=pA+pB=6.842×104Pa

yA=pA/p=1.927×104/(6.842×104)=0.282,yB=0.718 4. 解:

(1)?Gm??B(NH3,g)??A(NH3,g)?RTln(pB/pA)

??8.314?293ln(3.597/10.64)?J·mol?1

??2642J·mol?1

(2)?Gm??B(NH3,g)??*(NH3,g)?RTlnpB/p*(NH3,g)

??8.314?293ln(3.597/101.325)?J·mol?1

????8312J·mol?1

∴xA/xB= MB/MA=32/46=0.696 ∵xA+xB=1

∴xA=0.41,xB=0.59

pA=pA*xA=4.70×104×0.41Pa=1.927×104Pa pB=pB*xB=8.33×104×0.59Pa=4.915×104Pa p=pA+pB=6.842×104Pa

yA=pA/p=1.927×104/(6.842×104)=0.282,yB=0.718 4. 解:

(1)?Gm??B(NH3,g)??A(NH3,g)?RTln(pB/pA)

??8.314?293ln(3.597/10.64)?J·mol?1

??2642J·mol?1

(2)?Gm??B(NH3,g)??*(NH3,g)?RTlnpB/p*(NH3,g)

??8.314?293ln(3.597/101.325)?J·mol?1

????8312J·mol?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pa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