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9 11: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绿叶菜类、黄瓜、辣椒 、生长期的化分阶段

樱桃西红柿 黄瓜 苋菜、木耳菜、空心菜 黄瓜、番茄、辣椒、菜豆、茄子 1菠菜 菠菜性喜冷凉,生长适温17~20℃,春天覆膜后温度常超过25℃,易导致菠菜生长速度快,植株长得细高、黄弱,叶柄细长,叶片又小又薄,降低质量和产量。

2是充分利用旧膜,覆盖越冬根茬菠菜后的地膜,只要没变成破烂不堪,就可移到早春小菜、露地春播茄果瓜豆类蔬菜上,用作短期覆盖或作小高畦地膜覆盖栽培用,能节省材料和降低生产成本,挖掘增产潜力 只有认识塑料大棚环境的特点,充分利用其对蔬菜生长发育有利的一面,克服其不利因素,掌握调控方法,才能达到环境条件与蔬菜生长发育规律的统一,获得高产、优质的蔬菜产品。

塑料大棚与露地相比,光照强度较低,温度较高,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土壤水分运动方向由下至上,容易出现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及有害气体危害等现象。

任何蔬菜在栽培过程中的一切农事活动,都是调整光、温、水、肥、气所蔬菜的关系。

一、光照调节。大多数蔬菜的光饱和点为5万Lux,(光照强度超过光饱和点,对作物生长不利),但西瓜、番茄可达7~8万Lux,白菜、甘蓝和豌豆为4万Lux,辣椒为3万Lux,菜用玉米可达10万Lux。要求较强光照的蔬菜有玉米、西瓜、甜瓜、番茄、茄子等,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光照不足时,产量和品质下降;适宜中等光照强度的蔬菜有白菜、甘蓝、萝卜、胡萝卜、大蒜、洋葱、辣椒等;比较耐弱光的蔬菜有莴苣、芹菜、菠菜、姜等。要根据所栽培蔬菜对光照条件的要求选择在棚内种植。需强光的,尽量使其采光好,需中等强光或弱光的,在不同季节可以考虑覆盖遮阳网或间、套作等。

二、 温度调节。影响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中以温度最为敏感,在最适温度下,蔬菜生长发育迅速,光合作用旺盛,制造和积累的碳水化合物最多,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白天阳光透过薄膜射入大棚内使土壤及其它物体的温度升高。这些物体又以长波辐射形式向棚内空间释放热量。由于夜间薄膜、草席等覆盖材料阻止部分长波辐射透过,使这部分热量留在棚内提高了气温,又由于 大棚内被加热的空气不易被风吹走,也是棚增温的原因。每天下午13~14时棚内温度最高,凌晨温度最低。作物在一天内对温度的要求,白天特别是上午要求适温范围内较高的温度进行光和作用;下午到上半夜要求间谍逐渐降低,以便使光合产物运送到植株各个器官,下半夜要求温度在适温范围的低限,抑制作物呼吸作用于对积累的光合产生的消耗。喜温性蔬菜多属一年生蔬菜,采收其生殖器官的种子,如茄果类、瓜类、菜豆、豇豆等,不耐低温和霜冻;耐寒性和半耐寒性蔬菜,如白菜甘蓝、花菜、大蒜、洋葱、菠菜、韭菜、豌豆、蚕豆等。增温和保温措施是冬季大棚管理(特别是喜温蔬菜)的重要环节,首先应保证大棚的严密性,夜间温度最低的几天,棚外可加盖草席等覆盖物,棚内可加炭火防止冻害,栽培的作物要地膜覆盖,提高地瀑,降温措施可用遮网遮降温,也可采取通风、喷水达到降温目的。

三、 水争调节。水分条件主要是空气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不同的蔬菜需水量不同。同一种蔬菜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要的水分也不同。塑料大棚内,由于气密性较好,受外界雨水影响较小。在不通风的情况下,由于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于,棚内相对温度较大。温度过大,容易发生病害,降低空气温度主要通过自然通风换气排温,低温季节要在中午放小风,放顶风,有条件尽量晃要放扫脚风,避免伤亩。高温季节要早放内,大放风。要根据不同作物和作物不同的生育时期对水的要求合理灌水。

四、 土壤条件与施肥。塑料大棚要求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塑料大棚内地温比露地高,地表和作物水分蒸发快,地下水分源源不断地向上运动,同时也将水中溶解的盐离子带到地表,加这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对作物生长不利。要采取深翻土壤或隔一定时期揭膜让雨水冲淋,使其下沉。施肥应注重施用有机肥,有机肥虽肥效迟缓,但营养较均衡,不

易产生土壤盐分积聚,还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起到缓冲和培肥地力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蔬菜产量长期、稳定地提高。在注重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多元复合肥。

五、 气体条件调节。影响蔬菜生长发育的气体主要有O2、CO2和一些有毒气体。O2和适量的CO2对蔬菜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有毒气体是不利的。大棚是一个比较密闭的环境,其气体条件与露地有所不同。长期密闭或施肥不当可能造成有害气体增多,CO2和减少,对作物生长不利。大气中的含氧量为21%,可以满足蔬菜的需要。CO2是光合作用制造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原料,空气中的CO2含量为0.03%,而植物光合作用于所需的CO2浓度可达0.1%以上,增加空气中的CO2含量,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和产量。蔬菜生长旺盛期,植株封行时,植株间空气流动缓慢,会出现CO2的补充速度赶不上光合作用于消耗的需要,影响中下部叶片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采取通风换气、合理密植、摘除基叶、整技打杈、搽架、高矮植株间套作等措施来改善通风条件,加速植株间的空气流动,及时补充CO2,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另外,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是好气性的,土壤空气中O2充足时,有益微生物活动家旺盛,有机物质被微生物迅速而彻底的分解,形成大量速效氮差分,供植物吸收作用。缺氮时,有机质分解缓慢且不彻底,常积累中间产物有害的物质(H2S、CH2等)对蔬菜生长不利。减少土壤积水、中耕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积水、中耕松土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对作物根系生长有利。 一、蔬菜对温度要求的分类

根据各种蔬菜对温度条件的不同要求及能耐受的温度,可将蔬菜植物分为五类,这是安排蔬菜栽培季节的重要依据。 1、耐寒的多年生宿根蔬菜:包括韭菜、黄花菜、石刁柏等。在生长季节,地上部能耐高温、冬季地上部枯死,以地下宿根(茎)越冬,能耐-10℃的低温。

2、耐寒的蔬菜:包括菠菜、芫荽、大葱、洋葱、大蒜等,在15~20℃生长最好,能耐-1~-2℃低温。

3、半耐寒的蔬菜:包括大白菜、小白菜、萝卜、胡萝卜、包菜、豌豆、蚕豆等,在17~20℃生长最好,能耐短期的-1~-3℃的低温。

4、喜温的蔬菜:包括黄瓜、番茄、辣椒、菜豆、茄子等,生长适温20~30℃,不耐霜冻,15℃以下易引起落花,35℃以上生长和结实不良。

5、耐热的蔬菜:包括冬瓜、南瓜、西瓜、豇豆、刀豆、苋菜、空心菜等,30℃左右生长较好,35~40℃仍能正常生长、结实。

喜温与耐热蔬菜欲在冬季栽培,必须采用大棚等保护地栽培,耐寒或半耐寒蔬菜要求在夏季及早秋栽培,要采用遮阳覆盖措施或高山反季节栽培。 二、温周期与蔬菜生产

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对日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称为蔬菜温周期。蔬菜作物在白天要求较高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而较低的夜温可减少贮藏物质的消耗,并有利于同化产物的运输与贮藏。

日夜温差有一定的范围,夜温不能过低,因蔬菜作物在夜间仍进行生长,不断地吸收水分和营养。因此要注意保护地栽培的日夜温度管理,在光照充足的睛天,日夜温差要大些,而阴天日夜温差应小些。

温周期对于指导蔬菜栽培有重要意义,如在确定播种季节时把产品器官的形成时间安排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时期,以利于养分的积累,促进产品器官膨大。又如育苗时通过不同时期日温和夜温管理,采取促进和控制幼苗生长,培育壮苗。在保护地栽培时,常根据天气阴晴,把昼温和夜温分几段进行调控,如晴天的昼温比阴天的高2~5℃,晴天的夜温比阴天的高1~4℃,午后的温度比午前温度低2~5℃,日落后3~4小时温度较高,以利养分运转,其后温度继续下降,使养分消耗维持最低限度。 三、土温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在一定的范围内,土壤温度增高,生长加快。各类蔬菜根系吸收的最适温度不同,喜温性蔬菜根系生长要求较高的土壤温度,根系伸长与穿透土壤的适宜温度为18~20℃,黄瓜和甜椒的根系对低温很敏感。

蔬菜生产上冬春宜控制浇水,以防降低地温,影响根系生长和吸收。通过中耕松土或覆盖地膜等措施提高地温和保墒。冬春无土栽培喜温蔬菜往往由于水温过低而生长不良,因此提高营养液的温度不容忽视。土温太高也影响生长,土温超过25℃时根系吸收能力也减弱,土温30~35℃以上时根系生长受抑,容易感病,引起植株早衰。夏季采用小水勤浇,培土和畦面覆盖办法降低地温,保护根系。此外在生长旺盛的夏季中午不可突然浇水,使根际温度骤然下降而使植株萎蔫,甚至死亡。 四、高温、低温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危害

(一)高温危害

1、高温伴随强光,引起植株失水萎蔫,影响生长,若水分跟不上可能造成植株死亡。 2、高温影响花粉活力,导致茄果类、豆类蔬菜落花、降低座果率,畸形果增多。 3、高温强光易使番茄、西瓜、冬瓜、辣椒果实灼烧。

4、高温强光引起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造成内部养分亏缺,生长不良。

5、影响花芽分化与性别分化:高温长日照往往使黄瓜雄花增多,雌花分化晚。番茄与辣椒花芽分化时,在高温条件下花少,发育不良。

6、影响正常色素形成,番茄在高温下(超过35℃),茄红素难以正常形成,因而果实经常出现黄、红、白几种颜色相间的杂色,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

抗高温栽培首先要选抗热品种,此外高温期间的早晚可采用浇水降温、水坑栽培降温、遮阳网覆盖或地面覆盖起降温作用,冬春小拱棚、大棚栽培在晴天应注意通风降温避免高温伤害。 (二)低温危害

低温危害可分为寒害和冻害两种情况。寒害又称冷害,是指蔬菜在0℃以上低温下受到的伤害;冻害是指蔬菜在0℃以下的低温,体内结冰而受害的现象。

1、茄果类蔬菜、瓜类、豆类蔬菜遇到低温,常造成落花,影响花粉活力,甚至无粉,影响着果率,产生畸形果。 2、低温常引起二年生蔬菜(如白菜类、甘蓝类、根菜类)在产品器官未形成或在形成过程中抽薹,即先期抽薹。 3、在0℃以下的冻害,常引起组织破坏、脱水干枯,导致植株死亡。

4、低温阻碍了蔬菜正常生长,影响根系吸水,导致水分供应失衡,植株可能萎蔫,抑制叶绿素形成,致使叶片呈现黄色或黄白色,此为喜温蔬菜寒害的典型症状。

5、喜温蔬菜早春播种,常造成烂种,幼苗期遇低温阴雨天,叶片逐渐变黄,根锈褐色,侧根、根毛死亡,地上部萎蔫,俗称“沤根倒苗”。

栽培上可选用抗寒性强的品种,秧苗进行低温炼苗,增施磷、钾肥,防止徒长,提高秧苗或植株的素质都可增强抗寒力,也可以采用灌水或叶面喷水,提高近地面空气湿度的办法减轻冻害。最有效办法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措施或熏烟、地热加温等措施防止低温伤害。 五、低温春化与蔬菜生产

二年生蔬菜(如大白菜、包菜、芹菜、菠菜、萝卜等)在抽薹开花前都要求一定的低温条件,这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期才能抽薹开花的生理过程称为“春化现象”或“春化阶段”。通过春化阶段后在长日照和较高的温度下抽薹开花。二年生蔬菜通过春化阶段时所要求的条件因蔬菜种类不同而异,基本上可分为2类。

1、种子春化型蔬菜:如白菜、萝卜、芥菜和菠菜、莴苣等,它们在自种子萌动起的任何一个时期内,只要有一定时期的适宜低温就能通过春化阶段,尔后经过长日照和较高温度就抽薹开花。大多数蔬菜的春化所需温度0~10℃,以2~5℃为宜,一些蔬菜种类或品种的春化温度可稳定到15℃左右或更高,所需连续低温时间10~30天。这类蔬菜通过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范围较宽,所需的时间较短,生产中容易遇到这样条件,所以品种选择不当,播种期安排不当,比较容易在产品器官形成以前或形成过程中就抽薹开花,这种现象称为“先期抽薹”或“未熟抽薹”。比如春大白菜应选用“阳春”和“春大将”品种,该品种春化阶段所需温度较低,并且持续的时间要长,因此不容易先期抽吉。大白菜是种子春化型,应采用地热线育苗,避免苗期受到低温影响,引起抽薹,此外播种期不可过早且要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对大白菜高山反季节栽培,播种期的选择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夏阳”白菜在高山(海拔800米左右)于4月上旬播种易导致不结球而抽薹开花。

2、绿体(幼苗)春化型蔬菜:如包菜、洋葱、芹菜等,它们须在幼苗长到一定大后,才能感受低温的影响而通过春化阶段,低温对这些蔬菜的萌动种子和过小的幼苗基本上不起作用。

一定大小的植株通常以叶数、茎粗等指标来表示。比如早熟包菜冬性较弱,幼苗直径在0.6厘米以上,在10~15℃下30天以上便可通过春化,作春包菜栽培时过早播种易先期抽薹,播种期应适当推迟。中熟品种冬性介于早熟与晚熟之间,一般茎粗超过1厘米,40~60天的低温才能完成春化,作春包菜栽培时,播期介于早熟和晚熟类型之间,属于这一类型的品种有“京丰1号”。晚熟品种冬性较强,一般植株茎粗1.3厘米以上,经70天以上低温才能完成春化,作春包菜栽培时,播期可适当提早。所以作春包菜栽培应选不易先期抽薹品种。

不同的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时要求苗龄大小,低温程度和低温持续时间不完全相同。对低温条件要求不太严格,比较容易通过春化阶段的品种称冬性弱的品种,春化时要求条件比较严格,不太容易抽薹开花的品种称冬性强的品种。春季作为商品蔬菜栽培时,宜选用冬性强品种,安排好适宜的播种期,避免幼苗长到符合春化大小要求时,遭受长期的低温而发生先期抽薹。

辣椒:

1、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状披针形,花白色。果实大多像毛笔的笔尖,也有灯笼形、心脏形等,青色,成熟后变成红色,一般都有辣味,供食用。6~7月果红时采收,晒干。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1.整地 辣椒生长期长,根系弱,为使其不断开花结果,必须有良好的土壤条件和营养条件,定植前翻地10-15cm深。亩施厩肥5000kg,可掺施过磷酸钙15-20kg,短灌、短排作沟渠,沟沟相通,使雨后田间不积水。 2.定植 适期定植,促早发根。早发苗是掌握定植期及定植后管理的主要原则。辣椒又以沟栽或平栽为宜,定植时浅覆土,以后逐渐培土封垄,定植后只依靠干旱蹲苗会损伤根系,所以辣椒苗期管理要小蹲苗或不蹲苗,一促到底。

3.定植密度 辣椒株型紧凑,适于密植。试验证明,辣椒密植增产潜力大,尤其一直生长到秋季的青椒。适当密植有利于早封垄,由于地表覆盖遮荫,土温及上壤湿度变化小,暴雨后根系不致于被暴晒,起到促根促秧的作用。一般青椒生产密度为每亩3000-4000穴(双株),行距50- 60cm,株距25-30Cm。一般多采用双株或3株1穴。定植方式有大垄单行密植、大小垄相同密植及大垄双行密植等,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4.田间管理 辣椒喜温、喜水、喜肥,但高温易得病,水涝易死秧,肥多易烧根。整个生育期内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定植后采收前要促根,促秧;开始采收至盛果期要促秧、攻果;进入高温季节后要保根保秧,防止败秧和死秧;结果后期要继续加强管理,增产增收。

(1)开始采收前的管理 此期地温低、根系弱,应大促小控。即轻浇水,早追肥;勤中耕,小蹲苗;缓苗水轻浇,可结合追少许粪水,浇后及时中耕,增温保墒,促进发根,蹲苗不宜过长,约10天左右,可小浇小蹲,调节根秧关系。蹲苗结束后,及时浇水、追肥,提高早期产量,追肥以氮肥为主,并配合施些磷钾肥,促秧棵健壮,防止落花,及时摘除第一花下方主茎上的侧枝。

(2)始收期至盛果期的管理 这一阶段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量逐渐增多,病虫害陆续发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为防止早衰,应提前采收门椒,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度,促秧攻果,争取在高温季节封垄。进入盛果期,封垄前应培土保根,并结合培土进行追肥。一般每隔1周喷1次敌百虫,防治虫害;7-10天喷一次1000倍液乐果灭蚜,防止传播病毒;喷代森锌或百菌清500-800倍液,防治炭疽病等病害。

(3)高温季节及其以后的管理 高温雨季易诱发病毒病,落花落果严重,有时大量落叶。因此,高温干旱年份必须灌在旱期头,而不能灌在早期尾,始终保持土壤湿润,抑制病毒病的发生与发展。雨后施少量化肥保秧,还要及时灌溉,防止雨季后干旱而形成病毒病高峰。高温季节应在早晚灌溉。盛花期喷800-1000倍矮壮素3-4次,有较好的保花增产效果。 (4)缩果后期的管理 高温雨季过后,气温转凉,青椒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必须加强管理,促进第二次结果盛期的形成,增加后期产量,应及时浇水,并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性肥料,补充土壤营养之不足 辣椒的种植

辣椒根系不发达,主要表现为主根粗,根量少,根系生长缓慢,直到2~3真叶时才有较多二次侧根。根群主要分布在植株周围45厘米、深度10~15厘米的土层中。露地栽培时株高多为40~60厘米。辣椒花为雌雄同花的两性花,自花授粉,天然杂交率在10%左右,为常异交植物。果实为浆果,圆锥形,但在植株营养不良、夜温低、日照弱、土壤干燥或栽植过密时,果实的肥大会受到抑制,形成小果或僵国果。即使正常果。在土壤干旱、施肥过多,植株吸收水分受到抑制时,果实也会变短。辣椒种子呈扁平状,微皱,肾状,淡黄或乳白色。种子寿命一般性5~7年,但使用年限仅为2~3年。 二、辣椒的生育特点:

辣椒生育初为发芽期,摧芽播种后一般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现第一片真叶,到花蕾显露为幼苗期。第一花穗到门椒坐主为开花期。坐果后到拔秧为结果期。辣椒适宜的温度在15~34度之间。种子发芽适宜温度25~30度,发芽需要5~7天,低于15度或高于35度时种子不发芽。苗期要求温度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温,要注意

防寒。辣椒如果在35度时会造成落花落果。辣椒对条件水份要求严格,它即不耐旱也不耐涝。喜欢比较干爽的空气条件。辣椒被水淹数小时就会焉萎死亡,所以地块选择要平整,浇水或排水的条件要方便。辣椒在中性和微酸性土壤都可以种植,但其根系对氧气要求严格,宜在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和透气性良好的沙性土或两性土壤中种植。辣椒生育要求充足的氮、磷、钾,但苗期氮和钾不宜过多,以免枝叶生长过旺,延迟花芽分化和结果。磷对花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作用,钾则是果实膨大的必需元素,生产中必须做到氮、磷钾互相配合,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搞好追肥,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育苗技术特点:

1、种子处理:育苗一般在春分至清明。将种子在阳光暴晒2天,促进后熟,提高发芽率,杀死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或者用0.5%的磷酸三钠,或300~400倍的高锰酸钾。或1%硫脲浸泡20~30分钟,以杀死种子上携带的病菌。反复冲洗种子上的药液后,再用25~30度的温水浸泡8~12小时。

2、育苗播种:苗床做好后要灌足底水,再喷用绿亨一号3000倍进行消毒。然后撒薄薄一层细土,将种子均匀洒到苗床上,再盖一层0.5~1厘米厚的细土覆盖,最后覆盖小棚保湿增温。

3、苗床管理:播种后白天气温25~28度,地温20度左右。6~7天就可以出苗。70%小苗拱土后,要趁叶面没有水时向苗床撒细土0.5厘米厚。以弥缝保墒,防止苗根倒露。苗床要有充分的水供应,但又不能使土壤过湿。辣椒高度到5厘米时就要给苗床通风炼苗,通风口要根据幼苗长势以及天气温度灵活掌握,在定植前10天可露天炼苗。炼苗要逐步进行,切不可一步到位。如果秧苗徒长,可以喷洒500毫升每千克的矮壮素,或者5毫升每千克缩节胺。秧苗弱黄可喷天达2116定植前用病毒灵或植病灵等灌根带叶面喷洒,对预防病毒又较好作用。 四、田间种植及管理:

1、春辣椒的苗龄在110天左右,有的可达到150天以上,在北方地区,通常在4月中旬、5月下旬才能定植。辣椒本身高产稳定,但是一些地方出现减产现象是因为品种退化。抗病力较差,病害严重造成,种植地块要选择在近几年没有种植茄果蔬菜和黄瓜、黄烟的春白地。刚刚收过越冬菠菜的地块也不好。定植前7天左右,每亩地施用土杂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75公斤,碳酸氢氨30公斤作基肥,按照70厘米行距开沟,整平、起垄、覆膜等待定植。定植可按30公分株距,两个相临行错开放苗,每穴栽一棵。每667平方米2500-3000穴。

2、定植后到出果期是辣椒田间管理的前期,管理上要促根、促秧、促发棵。次间要注意浇水和中耕,在定植15天后追磷肥10公斤、尿素5公斤,并结合中耕培土高10~13公分,以保护根系防止倒伏。进入盛果期后管理的重点是壮秧促果。要及时摘除门椒,防止果实坠落引起长势下衰。结合浇水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磷肥20公斤,尿素5公斤,并再次对根部培土。注意排水防涝。要结合喷施叶面肥和激素,以补充养分和预防病毒。 补充:

辣椒的五个种类 1、长椒类 多为中早熟,植株、叶片中等,分枝性强,果多下垂,长角形,向先端尖锐,常稍弯曲,辣味强。按果形之长短,又可分为三个品种群:一是长羊角椒。果实细长,座果数较多,味辣。二是短羊角椒。果实短角形,肉较厚,味辣。三是线辣椒。果实线形,较长大,辣味很强。可以干制、腌渍或者做辣椒酱。

2、甜柿椒类 植株中等、粗壮,叶片肥厚,长卵圆形或椭圆形,果实肥大,果肉肥厚。按果实之形状又可分为三个品种群:一是大柿子椒。中晚熟,个别品种较早熟,果实扁圆形,味甜,稍有辣味。二是大甜椒。中晚熟,抗病丰产,果实圆筒形或钝圆锥形,味甜,辣味极少。三是小圆椒。果形较小,果皮深绿而有光泽,微辣。

3、樱桃椒类 植株中等或较矮小,分枝性强;叶片较小,圆形或椭圆形,先端较尖;果实朝上或斜生,呈樱桃形,果色有红、黄、紫,极辣。可以制干椒或者观赏。

4、圆锥椒类 植株与樱桃椒相似;果实为圆锥形或圆筒形,多向上生长,也有下垂的,果肉较厚,辣味中等。 5、簇生椒类 枝条密生,叶狭长,分枝性强;晚熟,耐热,抗病毒;果实簇生而向上直立,细长红色,果色深红,果肉薄,辣味甚强,油分含量高。多做干椒栽培。耐热、晚熟、抗病性强。

农业产业化-大棚和温室等保护地蔬菜间作模式

绿叶菜类、黄瓜、辣椒 、生长期的化分阶段在大棚、温室等保护地内,隔畦、隔行间作,能充分利用日光能,有利通风透光,增加复种指数和提高蔬菜产量。典型种植方式如下:

1、大棚、温室黄瓜隔畦与绿叶菜(辣椒)间作 大棚、温室黄瓜隔畦间作油菜、小白菜、芫萎、菠菜、菌香等生长期短的绿叶菜,绿叶菜收后定植辣椒,最后形成黄瓜与辣椒间作。这种方式绿叶菜生长期短,耐低温弱光,既有利于黄瓜通风透光,又可促进绿叶菜生长;绿叶菜收后定植辣椒,辣椒根系忌高温,超过25℃导致根系坏死,造成落花、落果、落叶,与黄瓜间作可降低行间温度,有利于辣椒生长,并可防止辣椒果实受强光照射导致果实日灼。

2、温室、大栩黄瓜、番茄间作 这种方式有利于黄瓜通风透光,增强光合作用;番茄选用有毛品种,如毛粉802,可驱避蚜虫,这种作物互补可明显减轻病虫危害。

辣椒的生长发育分发芽期、幼苗期、开花坐果期、结果期. 辣椒生育初为发芽期,摧芽播种后一般5~

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现第一片真叶,到花蕾显露为幼苗期。第一花穗到门椒坐主为开花期。坐果后到拔秧为结果期。辣椒适宜的温度在15~34度之间。种子发芽适宜温度25~30度,发芽需要5~7天,低于15度或高于35度时种子不发芽。苗期要求温度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温,要注意防寒。辣椒如果在35度时会造成落花落果。辣椒对条件水份要求严格,它即不耐旱也不耐涝。喜欢比较干爽的空气条件。辣椒被水淹数小时就会焉萎死亡,所以地块选择要平整,浇水或排水的条件要方便。辣椒在中性和微酸性土壤都可以种植,但其根系对氧气要求严格,宜在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和透气性良好的沙性土或两性土壤中种植。辣椒生育要求充足的氮、磷、钾,但苗期氮和钾不宜过多,以免枝叶生长过旺,延迟花芽分化和结果。磷对花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作用,钾则是果实膨大的必需元素,生产中必须做到氮、磷钾互相配合,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搞好追肥,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辣椒的生长周期可分为几个阶段

作者:中国农业? 为什么来源:中国农业推广网 点击数:3434 更新时间:2010/4/16

辣椒的生育周期包括发芽期、幼苗期、开花坐果期、结果期四个阶段。

①发芽期,从种子发芽到第一片真叶出现为发芽期,一般为10天左右。发芽期的养分主要靠种子供给,幼根吸收能力很弱。

②幼苗期,从第一片真叶出现到第一个花蕾出现为幼苗期。需50~60天时间。幼苗期分为两个阶段:2~3片真叶以前为基本营养生长阶段,4片真叶以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

③开花坐果期,从第一朵花现蕾到第一朵花坐果为开花坐果期,一般10~15天。此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矛盾特别突出,主要通过水肥等措施调节生长与发育、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达到生长与发育均衡。 ④结果期,从第一个辣椒坐果到收获末期属结果期,此期经历时间较长,一般50~120天左右。结果期以生殖生长为主,

并继续进行营养生长,需水需肥量很大。此期要加强水肥管理,创造良好的栽培条件,促进秧果并旺,连续结果,以达到丰收的目的。

辣椒生长期管理技术要点

【发稿时间:2010-6-8 8:56:09】【作 者:耿著云】【主 题 词:辣椒 管理技术】【责任编辑:宣农信息办】【审核发布:李祥斌】

目前辣椒长势良好,椒苗转入生长旺盛期。为提高产量和品质,须加强田间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摘除门椒、整枝:现已有部分椒苗开始现蕾,分枝较多,必须及时将第一朵花蕾摘掉,并将以下的分枝全部抹掉。 二是中耕培土: 为保证辣椒丰产,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进入雨季,必须培土壅苗,以防止水分从根部进入造成死苗,同时注意理沟排水,防止地块积水造成病害发生。

三是追肥:辣椒大量开花结椒时,每亩用复合肥30公斤。在根旁2-3寸打孔施入,可结合培土壅苗同时进行。

四是病害防治:夏秋季节温湿度变化大,阴雨较多,容易发生根腐病、疫病、青枯病、白粉病等。为预防病害发生,在7月前用40%甲霜灵錳锌25克,72%农用链霉素4克,兑水16公斤进行一次全面的病害防治,每隔10-15天一次。进入8月,每亩用15%粉锈宁100克兑水50公斤,每隔10-15天喷一次防白粉病。喷药时应将药液均匀地喷在叶背,叶面棵脚及枝茎才能起到良好防治效果。

五是虫害防治:根据地块虫害情况,食叶果害虫可用功夫,万灵,敌杀死等防治。蚜虫用抗蚜威防治。

黄瓜、黄瓜不同生长期水分效应及水分生产函数研究

一、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167153—1996中二级以上要求。 二、育苗

(一)、苗床土配制:肥沃田土与腐熟圈肥按6:4混匀后过筛, 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克。 (二)、建苗床:黄瓜育苗床、黑籽南瓜育苗床、嫁接苗移植床。 (三)、种子处理:先用40%盐水将种子漂洗一次,除去种,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然后在常温条件下,黄瓜种浸种8-10小时,黑籽南瓜种浸12小时。 (四)、催芽:将浸泡好的黄瓜种放在25—28℃条件下催芽黑籽南瓜种置于30—31℃下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洗1次。 (五)、播种 1、苗床浇透水,土温20—25℃,气温25—30℃时,于9月上旬播种。 2、播种量:每亩大田黄瓜用种量150克,黑籽南瓜用种量1500克。 3、播种方法:采用靠接法,黄瓜较黑籽南瓜提前4—5天播种,南瓜种密播,黄瓜种应稀播。如果用插接法,黑籽南瓜比黄瓜早播2天,黑籽南瓜按10×10 cm播一粒,或直播于育苗钵中。黄瓜播在育苗床内,或播在沙床,或播于育苗盘中。 (六)、苗期管理 1、温度管理:播种后白天气温30—35℃,夜间23—25℃;出齐苗低,白天气温25—27,夜间15—24;嫁接后白天气温28—30℃,夜间15— 18℃;成活后白天气温20—15℃,夜间12—14℃;定植前低温炼苗,白天气温15—20℃,夜间可降到5—10℃。 2、水分管理:播种、嫁接后栽苗时浇透水,其它时间一般不浇水。 3、嫁接:靠接法的适期,黑籽南瓜两片子叶展开,黄瓜第一真叶伸出。插接法,黄瓜第一片真叶刚露出为宜。嫁接后随即移到小棚,小棚要遮阴, 3—4天逐渐撤掉遮阴物,棚内湿度保持95%以上,靠接的8天后将黄瓜下胚轴切断。 4、壮苗标准:子叶完整,厚而深绿,3—4片真叶,苗高15cm左右,茎粗0.6—0.7cm,嫁接苗龄40天左右。 三、定植

(一) 整地施肥作畦,深翻30cm,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磷酸二铵30kg,硫酸钾30kg,耙平整细,起垄双行栽植。

(二)定植时间:10cm地温稳定在12℃以上,9月下旬—10月上旬。 (三)密度:行距60cm,株距26—27cm,每亩定植4000株左右。

(四)定植方法:按株距明水放苗后覆土盖膜,栽苗宜浅不宜深,避免嫁接苗接口处与土壤接触产生不定根。85%嫁接

苗三叶一心为定植适宜苗龄,大小苗分开栽,按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28厘米划沟浇水,定植后并覆盖地膜。

四、定植后管理

(一)、定植初期要控制水分,以诱导根系向纵深发展。缓苗后选晴天上午浇水。 (二)、结瓜期,白天温度一般控制在25—30℃,夜间12—15℃,空气相对湿度白天50—65%,夜间80—85%。棚内温湿度可通过放风,由小到大来调节。结瓜初期应适当控制浇水,根瓜采收后可根据天气、植株情况浇水,结果盛期因气温升高,应适当加大浇水量和次数。结瓜初期追肥可随水追肥,一般亩施复合肥25kg或尿素15kg,盛瓜期亩施复合肥35kg,也可适当加大氮素。 (三)、定植缓苗后至苗高30厘米卷须放开时,用塑料绳进行吊蔓,固定植株,绑蔓时要调整好瓜高度,注意及时打杈,摘去雄花和卷须,减少养分消耗。摘去病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蔓延。 五、病虫害防治

无公害黄瓜生产农药防治时按DB3707/T007无公害蔬菜农药合理施用规范执行,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一)、黄瓜霜霉病

1、症状:初期叶面出现水渍状斑点,渐变为黄绿色,病斑扩大后受叶脉制呈多角形,最终变黄褐色,病斑连片后,叶片枯死。空气湿度大时,病叶背面生成一层黑霉。 2、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生育前期少浇水,阴天不浇晴天浇。适当通风排湿,降低棚内湿度。(2)、高温闷棚:浇水后,晴天中午密闭大棚,使瓜秧上部气温上升至42—45℃,保持2小时。

(3)药剂防治: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霜脲锰锌600— 800倍液或安克锰锌800—1500倍液,隔6—7天喷1次,连喷2—3次,采摘前7—10天停药。 (二)、黄瓜角斑病 细菌性圆斑病

1、角斑病症状:子叶和叶片上产生水浸状陷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成多角形,病斑淡黄色,潮湿时叶背病斑上出现白色菌脓,干燥时破裂 、穿孔。瓜条和茎蔓病斑初期也是水渍状,后出现溃疡或裂口,并有菌脓益出,病部干枯后呈乳白色并有裂纹。

2、细菌性圆斑病。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叶背现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1—2毫米,周围具水浸状晕圈。

3、防治方法:用72%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1000万单位新植霉素2000倍40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600倍液。每隔6—7天喷1次,连喷2—3次。采摘前7—10天停药。 (三)、黄瓜白粉病

1、症状:初期病部产生白色粉状霉,以后变成灰白色,病势蔓延,叶片枯黄变脆,后期病部出现小黑点,最后叶片变黄干枯。

2、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合理用水,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2)药剂防治:喷施20%粉锈宁乳油2000—3000倍液、施宝灵1000—1500倍液、粉必清200倍液防治。 (四)、黄瓜灰霉病

1、症状:被害黄瓜多从开败的花上开始腐烂,长出灰色霉层。然后向幼嫩瓜条扩展,小瓜条变软、腐烂和萎缩,病部长有灰褐色霉状物。烂瓜烂花落在叶牌和茎上,可形成大型枯斑,使茎节腐烂,瓜蔓折断,植株枯死。茎叶患病部位长出灰褐色霉状物。 2、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阴天不浇,宜晴天下午小水勤灌。及时放风,控制湿度,认错温保持在10℃—14℃,摘除病果、病叶,清出深埋或烧掉,防止病原扩散。(2)药剂防治:可用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6—7天喷1次,连喷2—3次。 (五)、白粉虱防治

1、结合整技打杈,摘除带虫老叶田外处理,避免棚内蔬菜混栽。

2、药剂防治:在白粉虱低密度时早期喷药防治,10%吡虫啉1500倍、10%扑虱灵1000倍、灭杀毙4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3次。采摘前7—10天停药。 (六)、蚜虫防治

1、药剂防治。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7天1次,连喷2—3次。22%敌敌畏烟剂,每亩0.5kg,傍晚收工前密闭熏杀,省工高效。

2、物理防治:发生初期,将黄色板涂上机油,悬挂在棚内,置于行间植株上方,诱杀成虫。 六、采收

一般雌花开后10—15天,黄瓜瓜条达到商品成熟、瓜条基本达到该品种特征时,应及时采收。生长过程中出现脱肥现象时,可提前采收。根瓜应早收,以免引起坠秧。

无公害大棚黄瓜秋延后栽培技术

一、生产基地环境条件:秋大棚黄瓜无公害生产的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5010的规定。大棚应选建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沙质壤土,且与瓜类作物不连作的地块。

二、 品种选择

选择结瓜性能较好的品种。在青县种植情况表现良好的品种有:博耐7、博耐3、津选冠丰、津优11、津春4、津春5、津优10等。

三、 播种

1、播种期确定:播种过早,苗期赶上高温多雨,病害严重,前期产量虽高,但于露地秋黄瓜同时上市,既不利于延后供应,也影响产值。播种过晚,生长后期气温急剧下降,影响中后期产量,降低产值。本地区播种适期一般为7月25日至8月5日。

2、整地、施肥:大棚前茬蔬菜收获后,应及时清除枯枝烂叶并抓紧整地并消毒,消毒可在整地前或整地后。整地前棚内熏蒸消毒:将架材一并放入,扣严薄膜,密闭棚室,每667m2硫磺粉2kg~3kg,加80%敌敌畏乳油0.25kg,拌上锯末,分放数处于铁片上点燃后密闭棚室熏一夜,可消灭地上部分害虫及病菌。施肥应“重头控尾”、“重底肥轻追肥”,根据蔬菜生长发育的营养特点、需肥规律、土壤养分含量和目标产量,利用专家施肥系统,确定蔬菜的施肥量,进行平衡施肥,保证土壤中养分平衡。中等肥力水平的菜地一般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5000kg,并增施过磷酸钙50~100kg,磷酸二铵等复合肥20kg及硫酸钾10~15kg。深翻细耙,做宽1.2米宽平畦。再利用太阳能密闭大棚高温灭菌、灭卵5~7天。

3、播种定植:本地秋延后黄瓜栽培一般采用扣棚直播。直播采用干籽直接播种,最好进行种子消毒。扣棚可防止幼苗受热雨冲刷的危害和病虫的危害,避免造成缺苗断垄的现象。秋延后生长期短(100天左右),一般要比春茬黄瓜适当密些,每 667m23200~3600株。直播一般按行距60cm、穴距30~35cm,每穴放两粒种子。当长到2叶1心时,两株中选择健壮的留下,进行间苗。同时进行补苗,保全苗。之后开始锄划、“扶垄”,由浅及深、由近及远进行多次锄划(至少3次),促进根系深扎。一般经过2次锄划后扶垄、培垄,使垄高达15~20cm,形成小高垄栽培。为促进雌花分化一般在幼苗长至一大叶一心时,早晨应使用浓度为100ppm的乙稀利喷黄瓜植株,隔2天喷一次,共喷3次。

四、 温湿度调节及水肥管理

以下追肥均每667m2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30kg或钾宝10kg和尿素5kg,或硫酸钾10kg和尿素10kg。本地正常年份四次追肥即可(时间如下)。

1、高温期:从播种到9月上、中旬,黄瓜正处在幼苗期至根瓜共长阶段。在根瓜收获前一般不需追肥浇水,防止黄瓜秧徒长。一般40天左右采收根瓜,此时,黄瓜基本满架,即主蔓留22~25片摘心。当根瓜采收90%以上时(9月10日左右),要结合浇水进行追肥。这次浇水特别注意的是严禁大水漫灌,否则会因水和根部温差过大,造成落花、化瓜严重。此期间,高温多雨,除棚顶扣膜外,四周敞开大通风,起到凉棚降温防雨作用,下雨时可将薄膜放下来,雨停后立即打开,并注意苗期及时排水防涝,防止畦内积水,造成根系窒息而死,积水或遭雨水冲刷处应尽快锄划、透气。

2、适温期:从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是秋延后大棚黄瓜生长量旺盛时期。这是生产的最关键时期,更应注意防病、护秧,为黄瓜生产创造适宜环境。大部分病害发病适温在20℃~25℃,因此大棚的具体管理方法为:日出前放风20-60分钟排除废气、湿气。然后闭棚使气温迅速提高到25℃以上,结合放风使气温维持25-28℃,滴灌棚和地膜棚注意保持棚内湿度,避免高温灼烧。下午当棚温降25℃左右时,加大放风量使气温降至18~20℃。外界最低气温高于15℃时整夜放风。阴天光照较弱时需全天放风,并注意防雨溅入棚室内。浇水宜在清晨和上午进行,浇水后需闷棚提温使棚温达32℃以上,维持1小时后放风,若2小时棚温降至25℃以下可再次提温,提温后需加大放风排湿。在这个阶段,由于空气湿度大,实际栽培中一般只有两次浇水施肥(9月20日、10月初左右),施肥量远远不够,必须进行叶面喷肥,特别是连续阴雨天,叶面追肥可补充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结合喷药加入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及各种营养素如富万钾、爱多收等。

3、低温期:进入10月中旬后,外界气温逐渐降低,逐渐减少放风量。尽量提高温度,白天保持25℃左右;夜间维持在15℃左右,低于13℃时,夜间不留风口。一般10月15日前浇最后一次肥水,浇后及时中耕。中耕可使土壤保墒、提高地温气温、增加土壤含氧量、划断地表老根,减少营养消耗。此阶段特别要注意初霜和寒流的侵袭。本阶段主要工作是修补棚膜,压严底风口,清洁棚膜。及时扣上两边的裙膜,在夜间在大棚四周围盖草帘。

五、 植株调整

前期温度高,植株生长快,应及时引蔓上架,防止相互缠绕遮光。当秧苗长至30cm即可上架,最好用撒裂膜或吊绳代替架材,即节省材料,省工省力,又不影响通风透光。一般在20—25节时摘心,以利回头瓜的产生,并及时打掉底部老黄叶和病叶。对于侧蔓,一般10节以下的要尽早除去,防止养分分散,上面的侧蔓留一条瓜,瓜上留一叶摘心,最后一个瓜上留2~3片叶摘心。

六、 采收

及时采收,进行分级、包装、标识销售。根瓜尽早采收,防止坠秧。生长旺盛时期要一天一摘,10月中旬后可两天一摘。

七、 病虫害防治

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针对不同时期、温湿度条件和不同病害采取农业栽培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方法,改善和优化大棚生态环境,及早确定病虫害,抓住病虫发生初期对症用药,优先采用粉尘法、烟熏法,交替使用不同类别的无公害型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物理防治: 使用遮阳网控制温度,保护作物不受强光侵害,大棚消毒后,在大棚通风口用20—30目防虫网密封,阻止害虫迁入。每15 m2挂一条18cm×8cm涂上机油的黄板,诱杀白粉虱。

生态防治:白天控制温度25—30℃,夜间控制温度12—15℃,禁止大水漫灌,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尽量要使叶片不结露,减少结露时间。

化学防治;蚜虫用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20%速灭虫净乳油2000倍液防治。美洲斑潜蝇用40%乐斯本1000倍液防治,霜霉病用50%雷米多尔500~800倍液,25%甲霜灵600倍液交替喷施。细菌性角斑病用77%可杀得500倍液,灰霉病用50%农利灵1500倍液防治。

黄瓜定植后不同阶段要求适宜温湿度是多少?

发布日期:2012-06-27 来源:晋州农业信息网 作者:晋州农业信息网 浏览次数:228 黄瓜定植时的要求最低温度为12℃,定植至缓苗白天28-32℃,夜间18-20℃,缓苗后生育期间,白天25~30℃,夜间16~18℃,最高温度控制在35℃以下,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以下,阴天最低温度不低于10℃,低于10℃应采取其它措施升温。

温馨提示: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中国特色植物网(http://www.zgtszw.com)--种植行业门户提醒网友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科学、合理采用本资讯。

黄瓜定植时的要求最低温度为12℃,定植至缓苗白天28-32℃,夜间18-20℃,缓苗后生育期间,白天25~30℃,夜间16~18℃,最高温度控制在35℃以下,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以下,阴天最低温度不低于10℃,低于10℃应采取其它措施升温。

黄瓜不同生长期适宜灌溉土壤水分指标试验研究

【摘要】: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于大田作物,灌溉是补给土壤水分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对于设施农业而言,灌溉是农作物获得水分的唯一途径。本文以黄瓜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试验,模拟膜下滴灌条件,通过在其各生长阶段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上、下限处理,研究黄瓜各生长期的耗水特点和规律,以及不同土壤水分上、下限处理对黄瓜生长指标、生理指标、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对黄瓜耗水规律及水分生产函数的分析,以期确定各生长时期适宜的土壤水分上、下限,为日光温室条件下黄瓜的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提供科学、可靠的灌溉技术参数。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不同生长期水分处理对黄瓜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花期开灌前的土壤含水率(灌溉下限)可以适当的低一些,土壤含水率以田间持水量的55%为下限。对于生长初期,适度的水分胁迫有利于促进黄瓜根系发育,扩大黄瓜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范围,提高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对后期的株高增长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复水后株高的补偿效益较明显。在黄瓜各生长期内,适度的水分亏缺均有利于茎杆直径的增长,而初瓜期较高土壤含水量有利于叶面积的增长,盛瓜期过低的土壤水分会拟制黄瓜叶面积生长。

2)不同生长期水分处理对黄瓜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阶段内,光合速率较强时,其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大,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与光合速率呈现基本相同的变化规律。黄瓜叶片在初花期和盛瓜期各光合参数的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并在12:00时达到最大值。初瓜期各光合参数的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并在12:00时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两个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光合速率14:00的峰值略大于10:00的峰值,但是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14:00的峰值比10:00的峰值大很多。初花期和初瓜期较低的土壤水分下限处理比较有利于黄瓜初瓜期光合参数的提高,盛瓜期过高或过低的土壤水分下限处理均会降低光合参数值,盛瓜期土壤水分保持在75~90%田间持水量时可以提高光合参数值。

3)各生长阶段不同土壤水分下限处理的黄瓜品质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各指标均随各时期设定的土壤水分下限的降低而增加,即适度控制水分供给而产生的水分亏缺可以提高果实的品质。各处理的地上茎叶部干重、地下根系干重及根冠比均随着设定的土壤水分下限的降低而增大。从株高与地下根系干重及根冠比的关系上看,在初花期和初瓜期基本上呈现株高越大,地下根系干重及根冠比逐渐增大的规律,说明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4)在初花期保持55~90%田间持水量、初瓜期75~90%田间持水量、盛瓜期75~90%田间持水量(即处理A3),不但可以满足黄瓜全生长期的耗水需求,还可以获得最高产量(0.834kg/株)和最大水分利用效率(39.36g/kg),同时达到高产和高效的目的。在整个生长期内黄瓜耗水量呈先缓后急的增长趋势,这与黄瓜的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规律相吻合。各处理的耗水强度均表现为盛瓜期初瓜期初花期,且随着生长期的不断延长,各处理的日均耗水量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5)利用Jensen模型对试验结果模拟的结果表明:黄瓜水分生产函数中产量对各生长期水分的敏感指数为盛瓜期初瓜期初花期,分别为0.635、0.290、0.275。盛瓜期水分敏感指数最大,说明此阶段如果土壤含水率偏低或土壤水分不足,将对最终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将造成严重的减产损失。初花期敏感指数最小,说明初花期适度的水分亏缺对后期的产量影响不大,在初花期允许短时间适度的水分亏缺。初瓜期是黄瓜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度的关键时期,黄瓜的需水量逐渐增加,适当的水分胁迫对黄瓜最终的产量影响不是很大。

6)以90%田间持水量作为灌溉上限处理条件下,黄瓜植株不论生长指标、光合参数指标、果实品质还是地上茎叶部干重、根干重和根冠比,均优于以田间持水量作为灌溉上限的处理。以90%田间持水量作为灌溉上限处理的单株产量仅比田间持水量灌溉上限处理的单株产量减少0.9%,但水分利用效率却提高了16.84%。所以90%田间持水量为黄瓜较适宜的节水灌溉上限指标。

7)对于(春夏季)日光温室黄瓜,不同生长阶段开始灌溉的控制下限土壤含水率分别为:初花期55%田间持水量、初瓜期75%田间持水量,盛瓜期75%田间持水量。在整个生育期灌溉水量控制上限土壤含水率以田间持水量的90%为宜。

绿叶菜类蔬菜

绿叶菜类种类繁多,包括葛苣、菠菜、蕹菜、芹菜、茼蒿、苋菜、芜茜、落葵等。主要以柔嫩的叶片供食,有的以茎部部供食如莴笋,或以叶柄供食如芹菜。绿叶菜类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绿叶菜类一般生长期较短(除西芹外),也没有严格的采收标准,自幼苗至成株随时可采收供食,有利土地安排。植株一般较小或瘦小,种植密度较大,适于作为其它高大蔬菜的间作作物。一般以近市郊种植,解决当地消费为主,不宜长途运输(除西芹外)。

绿叶菜类对于蔬菜周年供应,调节淡季起着重要的作用。

绿叶菜类虽种类繁多,但按它们对环境条件要求,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喜欢冷凉不耐炎热的蔬菜,如菠菜、葛菜、茼蒿、芜荽等,生长适温为15℃-20℃,可耐短期霜冻,其中以菠菜耐寒力最强,可忍耐短期—5℃-l0℃低温;第二类是喜欢温暖而不耐寒的,如苋菜、蕹菜、落葵等;绿叶菜类多数根系浅,生长快速,种植密度高,对土壤和肥水条件要求较严格。要求土壤较肥沃,保水、保肥力强,栽培上肥水供应要做到勤施薄施。

喜冷凉的绿叶菜类属低温长日照作物,而喜温暖的绿叶菜类属高温短日照作物。绿叶菜类食用部分是营养器官,因此越境上要尽量避免早期开芽分化,防止早熟抽苔,促进营养休的充分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绿叶菜

培的绿叶菜有10多个科30多个种。

编辑摘要

绿叶菜是一类主要以鲜嫩的绿叶、叶柄和嫩茎为产品的速生蔬菜。生长期短,采收灵活,栽培十分广泛,品种繁多,我国栽

目录

[隐藏 ]

1 概念及特征 2 栽培技术 3 食用方法

绿叶菜 - 概念及特征

绿叶菜是一类主要以鲜嫩的绿叶、叶柄和嫩茎为产品的速生蔬菜。

绿叶菜 由于生长期短,采收灵活,栽培十分广泛,品种繁多,我国栽培的绿叶菜有10多个科30多个种。北方地区栽培比较普遍的分属于以下几个科:①藜科,包括菠菜、叶慕菜等;②伞形科,包括芹菜、芫荽、茴香等;③十字花科,包括油菜、荠菜等;④菊科,包括莴苣、茼蒿等;⑤苋科,有苋菜等;⑥旋花科,有蕹菜等。此外,在南方地区落葵、番杏种植也比较普遍。

绿叶菜 - 栽培技术

(一)对温度的要求

绿叶菜 绿叶菜对温度的要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产于温带的绿叶菜,喜温和气候,耐寒性比较强,如菠菜、莴苣、芜荽、芹菜、茼蒿等,可在华北地区露地过冬,在东北地区则需加以简单的保护设施,才能安全过冬,是解决冬淡季和春提前、秋延

后的重要蔬菜;另一类是原产于热带的绿叶菜,喜温怕寒,如苋菜、蕹菜、番杏等,生长适温一般在20℃~25℃,10℃以下就停止生长,不能经受霜冻,但较耐高温,可以春季播种,夏、秋收获,对解决早秋淡季有重要作用。 (二)对光照的要求

大多数绿叶菜植株矮小,在低温冷凉条件下生长良好,对光照要求不严格,适合与其他作物套种,也适合在温室边缘地区种植,可以节省空间,充分合理利用温室土地,提高蔬菜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产值。

绿叶菜 - 食用方法

绿叶菜的正确吃法应该是先洗后切,如果先切后洗,蔬菜切断面溢出的维生素C会溶于水而流失。切好的菜也要迅速烹调,放置稍久也易导致维生素C氧化。

绿叶菜

其次是急火快炒,否则维生素C会因加热过久而严重破坏。急火即使温度高,但时间短,可使蔬菜中的氧化酶迅速失活,这样维生素的损失相对就较少。

再是用淀粉勾芡,烹调中加少量淀粉,能增加鲜嫩,而淀粉还有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

最后切记不要加醋,对非绿色蔬菜,可加少量醋,有保持维生素C相对稳定作用。但对绿叶蔬菜,酸性环境会破坏叶绿素,使菜叶变黄或褐色,并降低食用价值。

相关文献

[转载]绿叶菜类 蔬菜

(2012-11-30 23:12:28)标签: 杂谈

转载

原文地址:蔬菜\绿叶菜类蔬菜作者:长征

绿叶菜类是主要以柔嫩的叶片、叶柄或嫩茎、嫩梢为食用器官的一类蔬菜,这一类蔬菜在分类上复杂,生物学特性差异也较大。主要包括菠菜、芹菜、芫荽、莴苣、茼蒿、茴香、苋菜、蕹菜、冬寒菜、荠菜、落葵等。绿叶菜类分属近10个科,其形态、风味各异,起源复杂,栽培特性差异较大,适应性广、生育期短,在周年供应、品种搭配,增加夏种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①多数绿叶菜类植株矮小,生长期短,没有严格的采收标准,有的播种后1个月即可收获。因此,适于插空抢种。同时它们多适于密植,或作为高大蔬菜的间、套作物,并可排开播种分期供应。

②绿叶菜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粗分为两大类。一类喜冷凉湿润,如菠菜、芹菜、莴苣、冬寒菜、芫萎、茼蒿、荠菜等,生长适温15~

20℃,能耐短期的轻霜。另一类喜温暖而不耐寒,如苋菜、蕹菜、落葵等。生长适温为20~25℃。

③一般认为喜冷凉的绿叶菜属低温长日照类型作物,但很多绿叶菜如菠菜、莴苣等的花芽分化并不需要经过严格的低温条件,可是其抽薹开花对长日照却较敏感,在长日照下伴以高温便迅速抽苔开花,影响叶的生长,因而降低品质。相反在短日照下

伴以冷凉条件,则促进叶的生长,有利于产量及品质。喜欢温暖的绿叶菜属高温短日照作物,如苋菜、蕹菜、落葵等,春播条件下发育晚,收获期长,秋播条件下,因日照渐短,发育早、收获期短。

④多数绿叶菜根系较浅,生长迅速,单位面积上株数多,故对土壤和肥水条件要求较高。 ⑤绿叶菜类的产品柔嫩多汁,不耐运贮。 第一节 芹 菜 芹菜(Apium graveolens

L.)为伞形科芹菜属二年生植物,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沼泽潮湿地带。由于它适应性强栽培较易、产量较高,所以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在绿叶菜中占重要地位。芹菜含有较多的矿物质,维生素和挥发性特殊物质,并具有降压等功效。 一、 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性 1.根

芹菜为浅根性蔬菜,主要根群分布在土表10cm土层,不耐旱、也不耐涝。主根较发达、被割断后能产生较多的侧根,所以较适于育苗移栽。 2.茎

芹菜营养生长时期短缩,生殖生长阶段抽生花茎。 3.叶

芹菜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具较长的叶丙(80~100cm)着生于短缩茎上,绿色,在整个营养生长时期可陆续生出12~15片叶,收获时约保留5~7片。叶柄扁粗,多为绿色,有空心及实心两种,叶柄为主要食用器官。本芹株重最大达0.5公斤,洋芹可为其几倍。

4.花、果实与种子

为复伞形花序,花小黄白色,虫媒花异花授粉,自花也可结实。果实为双悬果,心皮内各1粒种子,种子褐色,有香味、粒小,0.4g/千粒。果实内含挥发油,外皮革质、透水性差、发芽慢。 (二)生长发育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芹菜耐寒性蔬菜,要求较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生长不良。种子4℃以上缓慢发芽,适温为15~20℃。光对促进芹菜发芽有显著作用。幼苗能忍耐-4~-5℃低温、成株可耐-7~-10℃。生长适温为15~20℃,26℃以上生长不良。

芹菜属于低温长日照植物。在一般情况下,幼苗2~5℃低温下,经10~20天可完成春化,10℃以下也可缓慢春化。芹菜春化感应受日历苗龄影响大。春芹菜由于幼苗期处于低温条件下,生长期又处在长日照条件下,故易抽薹开花,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芹菜为浅根系蔬菜,吸收能力弱,加之栽培较密,所以,对土壤、肥水条件要求较高。要求富含有机质,保肥保水的土壤 ,适应的土壤PH6.0~7.6。芹菜要求营养充足,特别是N肥,缺N造成生长不良,品质下降。P的含量不宜过多,否则易使叶片细长、纤维多。钾肥在后期作用更大些,它可使叶柄加粗。另外,硼在芹菜生长中也极为重要,缺硼时叶柄发生褐色裂纹。

二、类型与品种 1.洋芹

为芹菜的一个变种,从国外引入。叶柄宽、厚而扁、纤维少、多实心、味淡、高产、单株重达数斤。如意大利实心,康乃尔619、佛683、北京细皮白、开封西芹等。 2.本芹

本芹即在我国长期选育而成,分春芹和白芹两类型。如北京棒儿芹菜、北京大糙皮、天津白庙芹菜、保定铁杆、春丰、津南实芹、无丝芹菜。 三、栽培季节与栽培制度

芹菜在我省可露地栽培也可保护地栽培,保护地温室、塑料拱棚、地膜等均可,周年生产。

露地栽培分早熟春芹菜(大簇芹菜)(2月下旬~3月上旬播种,4月中下旬定植,6月上旬收获)、大垄芹菜(4月中下旬播种,7~8月收获)、沟子芹菜(4月中旬播种,7月中旬收获)、漫子芹菜(4月上中旬播种,6月下旬~7月中旬收获)、夏芹菜(5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9月下旬收获)、秋芹菜(6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上旬收获)等。

塑料棚中可以分春、秋两季,日光温室可以冬季、春季及秋季生产,并可以采取与黄瓜间、套作制度。 四、栽培技术

(一)早熟春芹菜(大簇芹菜)栽培 1.播种育苗

春季一般选用空心品种,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播于温室,4月中下旬定植于露地,苗龄50~60天,5月下旬~6月上中旬收获。 ①处理

由于芹菜种子发芽困难,一般在播前10天即行种子处理。先搓种子,除去杂质,用湿水浸泡一昼夜,洗去粘液,晾至半干后,催芽保持20℃,7~10天可发芽结束。 ②播种

在温室内采用撒播。播前浇透水,撒后覆土③管理

播种后温度昼20℃、夜15℃,出苗后3~4天内降温,昼20℃以下、夜10℃左右。以后20℃/15℃管理,定植前进行秧苗锻炼。 2.整地施肥

整地深度15~18cm,一般在4月上旬扬粪、翻地、耙平作畦,畦宽1.2m。每畦栽6行,行距12~15cm,株距9cm。对穴栽大簇苗,每穴5~10株。定植时间在4月下旬。为了提高温度,促进早熟,可挟风障。 3.田间管理

芹菜喜湿怕涝,栽苗后土壤要经常保持适当的水分,这样有利于迅速缓苗和生长。定植缓苗时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株高6cm时为促进快长早熟,需及时追施速效性N肥。可结合浇水亩施NH4NO3 20公斤。以后每隔15天,结合浇水再追1~2次。 春芹菜一般病害较轻,一般不防治,但要防治蚜虫。 6月上中旬收获,一般亩产2500~3000公斤。 (二)漫子春芹菜 1.整地播种

选排灌方便的地块,4月上旬施肥整地,然后作畦、畦宽1~1.2m。选用空心品种,在4月中旬直播。播前浸种催芽。播前取掉表土堆放一边,灌透水,水渗后撒播已发芽的种子,再用表土覆盖1cm。播后表土阴干时,轻镇一次,7~8天可出苗。亩播量2~2.5公斤。 2.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前后,保持土壤湿润,苗高3cm时间苗,苗距5cm。苗高6cm适当灌水,保持7~8天灌一次水,随水追硝铵2~3次,每次每亩15~20公斤。注意防除杂草和蚜虫。

播后60~70天,6月下旬~7月中旬即可收获,亩产2000~2500公斤。 (三)夏芹菜(沟子芹菜) 1.整地播种

在伏葱、根菠菜,小白菜等收获后,5月上中旬进行整地,催芽直播。一般用空心品种。畦作,1~1.2m宽,每畦5~6沟,沟沟灌水后播种,亩用种2~2.5公斤。播后表土稍干镇压。 2.田间管理

苗高3cm时间苗。苗距6~7cm。苗高6~9cm后结合灌水追硝酸铵1~2次。其它同漫子芹菜。

一般芹菜收获两次。首次7月中下旬劈收或割收,第二次在9月下旬~10上旬收获。首次收后要结合灌水进得追肥。亩产3500~4000公斤。 (四)秋芹菜 1.整地播种

秋芹菜多用实心品种,一般用倒茬地不重复施肥,于6月中下旬整地播种(同夏芹菜)。秋芹菜播种正值高温,往往不利于发芽,需及进灌水降温。

。保温保湿。一般亩播量2.5~3公斤,每平方米播种50~100g。

2.田间管理

苗高6cm前要注意防止畦面干燥 ,需适时浇水,保持湿润。苗高3cm时间苗,每沟按4~6cm距离间成双行、成每畦10行~12行。苗高6~9cm时,开始追肥,结合灌水亩追硝酸铵15~20公斤。苗高15cm时,再追 肥。一般每隔7~8天灌一次水。收前10天停水。

一般在10月上中旬收获,亩产5000公斤。 (五)日光温室春芹菜栽培 1.育苗

可利用果菜类生产的温室或蔬菜育苗用的温室东西两侧、前底脚温度较低处进行育苗,一般在11月份播种,苗期60~70天。 育苗方法用撒播,此期正值冬季,温室基本不放风,湿度较大,一般不用浇水和追肥,防止徒长。 2.定植

定植前施肥整地(1月中、下旬),亩施5000公斤有机肥,作成1~1.2m的宽畦,每畦栽5~6行,每穴栽3~4株,穴距8cm。 3.管理

定植后由于光弱,温度低,水分蒸发少,一般不需浇缓苗水。白天保持15~20℃,20℃以上放风。前期防止徒长,促进根系生长。随着外温提高,逐渐放风,避免高温引起病害。当植株已有6~7片叶时,追1次N肥,以后保持湿润,并提高昼温至20~25℃。

一般定植后45~50天可收获,始收劈外2片叶,最后全收。 (六)日光温室秋冬芹菜栽培 1.育苗

冬芹菜一般用实心品种。在露地播种育苗(一般可7月中下旬~8月下旬播种)晚秋定植,霜前覆盖前屋面。苗龄50~60天。 ①苗床准备,选排灌方便地块,做成宽1m,长5~10m的育苗畦,每畦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50公斤,然后翻耙整平。一般按1:10比例备床。

②播种: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将畦面踩一遍,再用耙子搂平,灌足底水,渗水后将发芽种子 撒播于畦面,上盖一层1cm厚的土或细沙。播后可用草、帘遮荫保湿降温。 ③苗期管理:注意浇水并防涝排水。 2.定植

①整地施肥 按每平方米施农家肥10公斤 ,并深耕细耙,作畦整平畦宽1~1.2m。 ②栽苗

定植前一天将苗畦浇水,起苗时进行选苗。每畦栽5~6行,株距8~10cm,每穴3~4株。栽后灌大水。 定植时间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 3.管理 ①缓苗期管理

未覆盖的温室应注意浇1~2次缓苗水,保持湿润,缓苗后及时中耕松土。覆盖的温室,定植后需大放风降温,并浇水。 ②缓苗后管理

覆膜与温度

霜前覆膜,根据处温逐渐缩小放风面积,霜时夜闭昼开。白天保持20℃、夜5~10℃。5℃以下时盖草苫。

肥水管理

缓苗水后约20天内一般不浇水蹲苗。定植30天左右开始追肥灌水。追肥可随水流施,也可撒施后浇水。20天后第二次追肥,一般每次每平方米40~50g硫铵。灌水次数要少。

一般播后120~150天达采收标准。采收办法是劈收,7月中旬播种者,11中旬收一次,12月下旬收完,8月下旬播种者,12月下旬收一次,2月下旬收完。 (七)大棚黄瓜套春芹菜

1月上中旬播种,3月上中旬定植,1米畦,每畦5行,隔畦栽植,株距8cm,双株。 五、病虫害防治

1.斑枯病(晚疫病)冷凉多湿易发病,防治上:①用2年以上陈种子;②2~3年轮作;③环境控制;④百菌清、多菌灵、

代森锌等。 2.斑点病(略)

3.主要虫害有茴香凤蝶和胡萝卜微管蚜等。 第二节 菠 菜

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别名:赤根菜、角菜。为藜科菠菜属。一、二年生植物。原产于波斯(现伊朗一带),唐朝传入我国开始栽培,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称之为“波斯草”。

菠菜适应性强,产量高,是解决早春淡季供应的重要越冬菜之一,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菠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Vc、蛋白质及Ca、Fe等矿物质。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1.根

菠菜为直根系。直根似鼠尾,红色,味甜可食,侧根不发达,宜移栽。主要根群分布在土表25~30cm处。不耐干旱。 2.茎

营养生长时期茎短缩,生殖生长时期抽生花茎,花茎嫩时可食,称“筒子菠菜”。 3.叶

叶在抽苔前簇生于短缩茎上,花茎上的叶小。叶有圆叶与尖叶之分。为主要食用器官。 4.花、果实及种子

花单性,有时也可出现两性花,一般为雌雄异株,少数为雌雄同株,雄花无花瓣,雌花无花柄或有长短不等的花柄,无花瓣,为风媒花。花萼包被子房,子房一室,成熟时形成一个“胞果”,从花萼上伸出2~4个角状突起,形成“刺”,也有无剌者。千粒重9.5~12.59g。 5.性型 一般有四种

(1)绝对雄株:植株较矮,基生叶较小,茎生叶不发达或呈鳞片状。在花茎上仅生雄花,位于先端,为复总状花序,抽苔最早,花期短,常在雌花未开前凋谢,为低产株,采种者应及早拔除,以防种性退化。有刺种绝对雄株较多。

(2)营养雄株:植株较高大,叶较大,雄花簇生于茎生叶的叶腋中,茎生叶较发达。抽苔较晚,供应期长,为高产株型。无刺菠菜这类较多。

(3)雌株:植株较高大,生长旺盛

,叶片发达,叶丛大而直,供应期长,为高产类型。仅在叶腋中簇生雌花,抽苔较晚。

(4)雌雄同株:植株较高大,叶片发达,为高产株型。在同一株上着生雌花和雄花。还有在同一朵花内具有雌蕊和雄蕊的两性花。 (二)生长发育 1.营养生长时期

指从播种出苗到将已分化的叶片全部长成为止。

菠菜的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2片真叶出现,此期生长缓慢。真叶展开后,进入幼苗期,这时叶数、叶面积、叶重迅速增加。大约在播后30天左右,苗端开始花芽分化,以后叶数不再增加,已分化的叶片陆续长出,面积及叶重不断增长,直至全部长成为止。

2.生殖生长时期

花芽分化到抽苔、开花、结实与种子成熟。前期与营养生长时期有一段重叠,重叠时间长短与气温、日长有关。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与日照

菠菜为耐寒性蔬菜,而且是绿叶菜中耐寒性最强的一种。种子在4℃以上可缓慢发芽,发芽适温为15~20℃。生长适温亦为15~25℃。成株耐寒力强,在最低气温-10℃左右的地区可以露地越冬。耐寒力强的品种,4~6叶株可耐短期-30℃低温。根株

可在-30℃以下越冬。

萌动的种子或幼苗在0~5℃条件下5~10天可通过春化。但低温并非花芽分化的必要条件。菠菜为典型的长日照作物。长日照下抽苔开花。圆叶菠菜对光照不太敏感,其耐寒力差,不能在我省越冬。刺菠菜可以越冬,但易抽苔,需注意播期。 2. 水分

菠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在空气湿度80~90%,土壤湿度70~80%条件下,生长旺盛

,叶肉厚,品质好,产量高。缺水则生长慢,组织老化,品质差,尤其在高温、干旱、长日照下,叶生长不良,加速抽苔。

土壤与营养

菠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以保水、保肥力强的肥沃壤土为好。沙壤土能促早熟,粘质壤土易获高产。越冬栽培以“夜潮土”较好,这样土壤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湿润,冬季地温变化小,早春返青可以少浇水。 适宜的土壤PH为6~7。

菠菜是需要N肥较多的蔬菜,应在N、P、K全肥基础上多施N肥。缺N时植株矮小,易抽苔。 二、类型与品种 (一)类型 1. 有刺种

在我国栽培较久、分布广。其质地柔嫩,涩味少。叶片狭小而薄,戟形或箭形。

又称“尖叶菠菜”。但也有先端较圆的。一般耐寒力较强,耐热力较弱,对日长较敏感,宜作秋播栽培。 2. 无刺种

叶片肥大,卵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先端钝圆或稍尖,基部截断形、戟形或箭形。叶柄短,又称“圆叶菠菜”。耐寒力一般,但耐热力较强,对日长不太敏感。春季抽苔较晚。 (二)品种

主要品种有双城尖叶(有刺)、青岛菠菜(有刺)、大圆叶(无刺)、法国菠菜(无刺)、东北圆叶(无刺)、陕西春不老、光头、诸成菠菜(有刺)、日本大叶等。 三、栽培季节与栽培制度

菠菜在我省栽培,可四季栽培,露地和保护地都有生产。各种菠菜栽培季节表 种 类 播 期 收 获 期 春菠菜 3/中~4/上 5/下~6/中 伏菠菜 6/上~7/中 7/中~8/中 秋菠菜 8/上中 10/上中 秋根 8/下~9/上 翌年5/上~5/下 埋头 11/初 5/下~6/上

大棚套复 3/中 4/中 四、栽培技术 (一)越冬菠菜栽培

选地、整地、施肥

要选择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质肥沃的壤土或粘壤土,切忌跑风地、低洼易涝地、翻浆地。土壤要深翻细耙,不可粗糙。一般前茬为黄瓜,架豆角或茄果类。要施足底肥,底肥少, 冬前生长不良,不利于越冬。翌年返青养分不足也会造成早抽苔。

播种

(1)要选择抗寒的有刺品种 (2)适期播种

播种早晚关系到冬前秧苗的大小,也是秧苗能否抗寒耐旱,安全越冬的关键。播种过早,植株过大,虽然根子粗,但根茎发糠,不抗寒,翌春返青又易抽苔。播种过晚,苗小根细,耐寒性差,易冻死。一般播期为8月25日~9月5日,约10天内播完。 (3)播种方法

播法有两种,即条播和撒播,以条播为多。一般宽1~1.2m的畦播5~6个沟,开沟深6cm,复土2~3cm。 (4)播量亩播量12.5公斤左右。播量过大苗密苗弱,叶发黄,根系小,抗寒力差,播量小产量也不高。

灌水 (1)齐苗水

播种时如旱,为保适时出苗,在播种后要及时少量灌水,保持湿润至出苗。 (2)封冻水

灌封冻水可以封闭土层,防涝保墒,减少死亡。灌水时间要严格掌握,早了,水分蒸发掉,晚了冻地浇不进。一般在立冬(11月上旬)前后中午时间灌较适宜。 (3)返青水

为保墒保苗,春天化冻10~12cm以上时,灌一次返青水。一般在4月20日前后浇 。浇早了地温低,易沤根;晚了影响生长。

追肥

根据底肥情况追肥。一般在秋季封冻前灌粪水一次”春季返青后追一次硝铵(40公斤/mu)。

挟风障

为保菠菜安全越冬,春季生长快,应在封冻前挟好风障。每20排畦挟一道腰障。四周挟圈障。

清雪

如雪积过多,春季雪水渗不下去,易造成沤根或窒息。要及进清雪。

收获

可一次收获,也可分期收获。先收靠近风障的,后收矮者。约在5月上—下旬。 (二)大棚菠菜栽培要点

目前我省大棚栽培均不作为主茬,而是作为棚前茬或越冬茬。

越冬栽培

春扣棚膜的大棚进行越冬菠菜生产时,播期同露地越冬菠菜相同。秋扣棚者,一般在秋茬黄瓜或番茄拉秧后立即播种。冻前扣好新膜使菠菜出苗生长。

春天地表化冻后,追一次N肥并灌一次大水。白天超过20℃放风,降到15℃时闭风。 根据市场需要陆续上市,定植果菜类前一次收完。

春播栽培

一般春播菠菜在大棚中30~40天即可收获上市,作为棚前茬在土壤化冻后即可播种。 第三节 芫 荽

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别名:香菜、胡荽。伞形科2年生蔬菜。芫荽为古老蔬菜,原产地中海沿岸,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引入我国,在我国南北方栽培均较普遍。以鲜嫩茎叶为食用部分,一般作为调料或腌渍之用,并能入药。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根为直根系,主侧根分明。随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的不同,根系发育差异很大。春芫荽因密度大,气温低,根系发育差,入土浅。而秋芫荽由于播量小,株距大,生长期间气温较主,根系发育良好,入土较深(10~15cm)。 2. 茎

营养生长时期茎短缩成圆柱状,抽苔后茎高达25~30cm。采种者可达80~100cm。 3

基生叶簇生,叶小深裂,互生。下部叶为单或二回羽状裂,裂片阔,上部叶为二回羽状裂,裂片狭长。叶柄较长,在同一植株上,下部的叶片叶柄长,上部叶和茎生叶叶柄短。

花、果实与种子:花为复伞形花序、花小、白色。果实为双悬果,果实圆形,上有10条纵棱突起,顶部具明显的萼片残痕,内含2粒种子,具香气,可做调料。千粒重5~5.5g。播种时需将圆果搓开。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

芫荽为耐寒性蔬菜,耐寒能力强。发芽适温为20~25℃,生长期间适宜温度为17~20℃、30℃以上,易发生抽苔开花、烧膛腐烂、品质变劣等现象,所以我省多以春秋栽培为主。

芫荽可以忍耐短时间的-8~-10℃的低温,低温条件下叶和叶柄颜色变紫,升温后可恢复常态。可进行低温冻贮。

光照

芫荽属长日照蔬菜。在短日照条件下,花期推迟,不易获得种子。只有在14小时以上日照才能完成发育。芫荽要求中等光强。

水分

芫荽生长要求较充足的水分,以获的鲜嫩的产品。不耐干旱。

土壤及营养

芫荽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保水保肥的土壤为宜。 芫荽对N肥要求较高。 二、品种

芫荽的品种依叶型分为大叶品种和小叶品种。大叶品种植株较高大,叶大,缺刻少而浅,产量高;小叶品种植株矮小,叶小缺刻深,香味浓,耐寒,适应性强,但产量较低。 主要品种有山东大叶、京芫荽、莱阳芫荽。 三、栽培季节与栽培制度

我省芫荽在保护地、露地都可栽培,由于其适应性较强,可四季栽培。

露地栽培依播期不同可分为春芫荽、夏芫荽、秋芫荽、贮芫荽。保护地中可随时播种、间套作。 四、栽培技术

整地施肥

实行秋翻春耙,耕深为22~23cm。同时施入底肥,然后作宽1~1.2m的畦。

种子处理

包括两项内容:一是碾破果皮,搓开种子;二是浸种催芽。 搓种子可用小磨碾子,也可有用砖等。

浸种催芽方法:先用清水浸种12~24小时,浸后捞出,控净水,以果皮为半湿不干状态为宜。

种子催芽可装入麻袋里或铺在席子上,放于20~25℃条件下,每天翻动1~2次,3~4天后勤翻动,并投洗一遍,8~10天可发芽。发芽后种子的香味消失。

春播多行直播不催芽。

播种

春芫荽一般于4月上旬畦作条播。土壤墒情好,播时可不浇底水,播后踩好上格子,以保墒。

我省常春旱,一般播前需先浇透水,再行播种。播种量为每亩15~20公斤,有的高达25~30公斤,每畦5~6行,开沟宽行播覆土1cm。

田间管理 (1)除草

春季温度较低,播量大,杂草一般不多,一般在苗期只薅草1~2次,不中耕。播后苗前也可用除草剂,亩用25%除草醚750~1000g,扑草净100~150g,或播前土喷氟乐灵100~150g。 (2)浇水

春芫荽生长期地温低,如浇水过勤过大,降低地温,影响生长。原则上不旱不浇,前期少浇,后期多浇,同时掌握浇小水浇慢水,否则易造成土壤板结。 (3)追肥

春芫荽密度大,耗肥多,全生育期须追 肥1~2次,以N为主,亩施7.5~10公斤硝铵。 (4)收获

春芫荽从播种到收获约50天,一般株高12~15cm。要适时收获,晚了抽苔多。一般亩产1500公斤 左右。 (二)夏芫荽栽培

播种

夏芫荽播种期较春芫荽晚30~40天,约5月下旬开始。多用畦作条播,1~1.2m宽畦5~6行,可干籽直播。

由于夏芫荽生长季节正值炎热多雨季节,所以要严控播种量,亩用种5~7.5公斤。播量大易“烧膛”腐烂,降低产量与品质。为防除杂草,可用除草剂。

田间管理

出苗后结合除草拔掉过密的秧苗,这样不但可以防止苗密烧膛,而且可以使单株生长粗壮,提高产量和品质。 夏芫荽田间管理的关键是浇水,不能缺水,整个生长期须浇水5~6次。

收获

夏芫荽生长速度快,7月下旬一般在播后50~60天便可收获,亩产1250公斤左右。 (三)秋芫荽栽培

播种

适宜播期为7月下旬~8月上旬,畦作条播,亩播量7.5~10公斤。

田间管理

秋芫荽株距应适当大些。尤其作为贮藏栽培的,更应稀些。与夏芫荽相比,要适当控制浇水,防止徒长。追1~2次肥。

收获

在10月1日前后收获,亩产2000公斤。 (四)大棚春芫荽栽培

大棚春芫荽栽培一般与黄瓜间套作。采取隔畦间作,先播芫荽。一般在3月中上旬播种,5月初收获,生长期间昼18~20℃、夜10℃,出苗后浇一次水,以后保持见干见湿。

春播多行直播不催芽。

播种

春芫荽一般于4月上旬畦作条播。土壤墒情好,播时可不浇底水,播后踩好上格子,以保墒。

我省常春旱,一般播前需先浇透水,再行播种。播种量为每亩15~20公斤,有的高达25~30公斤,每畦5~6行,开沟宽行播覆土1cm。

田间管理 (1)除草

春季温度较低,播量大,杂草一般不多,一般在苗期只薅草1~2次,不中耕。播后苗前也可用除草剂,亩用25%除草醚750~1000g,扑草净100~150g,或播前土喷氟乐灵100~150g。 (2)浇水

春芫荽生长期地温低,如浇水过勤过大,降低地温,影响生长。原则上不旱不浇,前期少浇,后期多浇,同时掌握浇小水浇慢水,否则易造成土壤板结。 (3)追肥

春芫荽密度大,耗肥多,全生育期须追 肥1~2次,以N为主,亩施7.5~10公斤硝铵。 (4)收获

春芫荽从播种到收获约50天,一般株高12~15cm。要适时收获,晚了抽苔多。一般亩产1500公斤 左右。 (二)夏芫荽栽培

播种

夏芫荽播种期较春芫荽晚30~40天,约5月下旬开始。多用畦作条播,1~1.2m宽畦5~6行,可干籽直播。

由于夏芫荽生长季节正值炎热多雨季节,所以要严控播种量,亩用种5~7.5公斤。播量大易“烧膛”腐烂,降低产量与品质。为防除杂草,可用除草剂。

田间管理

出苗后结合除草拔掉过密的秧苗,这样不但可以防止苗密烧膛,而且可以使单株生长粗壮,提高产量和品质。 夏芫荽田间管理的关键是浇水,不能缺水,整个生长期须浇水5~6次。

收获

夏芫荽生长速度快,7月下旬一般在播后50~60天便可收获,亩产1250公斤左右。 (三)秋芫荽栽培

播种

适宜播期为7月下旬~8月上旬,畦作条播,亩播量7.5~10公斤。

田间管理

秋芫荽株距应适当大些。尤其作为贮藏栽培的,更应稀些。与夏芫荽相比,要适当控制浇水,防止徒长。追1~2次肥。

收获

在10月1日前后收获,亩产2000公斤。 (四)大棚春芫荽栽培

大棚春芫荽栽培一般与黄瓜间套作。采取隔畦间作,先播芫荽。一般在3月中上旬播种,5月初收获,生长期间昼18~20℃、夜10℃,出苗后浇一次水,以后保持见干见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oa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