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更新时间:2023-10-23 10: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1、为掌握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线路本体、附属设施以及线路保护区出现的(缺陷)或(隐患),并为线路检修、维护及状态评价(评估)等提供依据,近距离对线路进行观测、检查、记录的工作。
2、线路巡视可分为三种:(正常巡视)、(故障巡视)、(特殊巡视)。
3、 采动影响区是指地下开采引起或有可能引起(地表移动)变形的区域。
4、微气象区是指某一大区域内的(局部地段)。由于地形、位置、坡向及温度、湿度等出现特殊变化,造成局部区域形成有别于大区域的更为特殊且对线路运行产生严重影响的气象区域。
5、正常巡视线路巡视人员按一定的(周期)对线路所进行的巡视
6、正常巡视包括对线路(设备)(指线路本体和附属设备)和线路(保护区)(线路通道)所进行的巡视。
7、故障巡视运行单位为查明线路(故障点),(故障原因)及(故障情况)等所组织的线路巡视。
8、特殊巡视在特殊情况下或根据特殊需要、采用特殊巡视方法所进行的(线路巡视)。
9、特殊巡视包括(夜间巡视)、交叉巡视、(登杆塔检查)、防外力破坏巡视以及直升机(或利用其他飞行器)空中巡视等。
10、线路的运行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
11、运行维护单位应全面做好线路的(巡视)、(检测)、(维修)和管理工作。
12、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实行科学管理, 不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掌握规律,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13、铁塔主材相邻结点间弯曲度不应超过(0.2%). 14、运行维护单位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运行、管理人员应掌握设备状况和维修技术, 熟知有关规程制度, 经常分析线路运行情况, 提出并实施预防事故、提高安全运行水平的措施。
15、运行单位应根据运行经验,在线路状态分析评估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线路(状态检修)工作。
16、每条线路应有明确的维修管理界限, 应与发电厂、变电站和相邻的运行管理单位明确划分分界点, 不应出现(空白点)。
17、新型杆塔、导线、金具、绝缘子以及工具等应经(试验)合格通过后方能使用。
18、应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电力设
施保护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加强线路保护区管理,防止(外力破坏)。
19、线路外绝缘的配置应在长期监测的基础上,结合(运行经验),综合考虑防污、防雷、防风偏、防覆冰等因素。 20、对易发生外力破坏、鸟害的地区和处于洪水冲刷区等区域内的输电线路,应加强(巡视),并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 21、线路的杆塔上必须有线路名称、(杆塔编号)、相位以及必要的安全、保护等标志。
22、开展架空输电线路防鸟害巡视期间,应做好线路沿线防鸟害工作宣传,积极发动沿线护线员、信息员等参与线路鸟害(隐患)巡查及上报。
23、同塔双回、多回线路应有醒目的(标识)。
24、运行中应加强对防鸟装置、标志牌、警示牌及有关监测装置等(附属设施)的维护,确保其完好无损。 25、基础表面水泥不应(脱落),钢筋不应外露。 26、铁塔主材相邻结点间弯曲度不应超过(0.2%)。 27、钢筋混凝土杆保护层不应腐蚀脱落、钢筋外露,普通钢筋混凝土杆不应有纵向裂纹和横向裂纹,缝隙宽度不应超过(0.2)m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杆不应有裂纹。 28、拉线拉棒锈蚀后直径减少值不应超过(2mm)。 29、拉线基础埋层厚度、宽度不应(减少)。
30、拉线镀锌钢绞线不应断股,镀锌层不应锈蚀、(脱落)。
31、拉线张力应均匀,不应严重(松弛)。
32、导、地线不应出现腐蚀、外层脱落或疲劳状态,强度试验值不应小于原破坏值的(80%)。
33、导、地线弧垂不应超过设计允许偏差:110kV及以下线路为(+6.0%)、-2.5%。
34、导、地线弧垂不应超过设计允许偏差: 220kV及以上线路为(+3.0%)、-2.5%。 35、导线相间相对弧垂值不应超过:220kV及以上线路为(300 mm) 。 36、导线相间相对弧垂值不应超过:110kV及以下线路为(200 mm)。
37、相分裂导线同相子导线相对弧垂值不应超过以下值:垂直排列双分裂导线(100 mm),其他排列形式分裂导线220kV为80 mm。
38、相分裂导线同相子导线相对弧垂值不应超过以下值:330kV及以上线路(50 mm)。
39、OPGW接地引线不应松动或对地(放电)。
40、瓷质绝缘子伞裙不应破损,瓷质不应有(裂纹),瓷釉不应烧坏。
41、玻璃绝缘子不应(自爆)或表面有裂纹。
42、棒形及盘形复合绝缘子伞裙、护套不应出现破损或(龟裂),端头密封不应开裂、老化。
43、钢帽、绝缘件、钢脚应在同一(轴线)上,钢脚、钢帽、浇装水泥不应有裂纹、歪斜、变形或严重锈蚀,钢脚与钢帽槽口间隙不应超标。
44、盘形绝缘子绝缘电阻330kV及以下线路不应小于(300MΩ)。
45、盘形绝缘子绝缘电阻500kV及以上线路不应小于(500MΩ)。
46、盘形绝缘子分布电压不应为零或(低值)。
47、锁紧销不应脱落(变形)。
48、直线杆塔绝缘子串顺线路方向偏斜角(除设计要求的预偏外)不应大于(7.5°)。
49、直线杆塔绝缘子串顺线路方向偏移值不应大于(300mm)。 50、直线杆塔绝缘横担端部偏移不应大于(100mm)。 51、地线绝缘子、地线间隙不应出现非雷击放电或(烧伤)。 52、金具本体不应出现变形、锈蚀、烧伤、裂纹,连接处转动应灵活,强度不应低于原值的(80%)。
53、防振锤、防振阻尼线、间隔棒等金具不应发生位移、变形、(疲劳)。
54、屏蔽环、均压环不应出现(松动)、变形,均压环不得反装。
55、OPGW余缆固定金具不应脱落,接续盒不应松动、(漏水)。 56、OPGW预绞丝线夹不应出现疲劳断脱或(滑移)。 57、多根接地引下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出现明显(差别)。 58、接地引下线不应断开或与接地体(接触不良)。 59、接地装置不应出现外露或腐蚀严重,被腐蚀后其导体截面不应低于原值的(80%)。
60、线路运行单位对所管辖输电线路,均应指定(专人巡视),同时明确其巡视的范围和电力设施保护(包括宣传、组织群众护线))等责任。
61、线路巡视以(地面巡视)为基本手段,并辅以带电登杆(塔)检查、空中巡视等。
62、正常巡视包括对线路设备(本体、附属设施)及(通道环境)的检查,可以按全线或区段进行 63、巡视周期相对固定,并可(动态调整)。
64、线路设备与通道环境的巡视可按不同的(周期)分别进行。
65、故障巡视应在线路发生(故障后)及时进行,巡视人员由运行单位根据需要确定。
66、特殊巡视应在气候剧烈变化、自然灾害、外力影响、(异常运行)和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特殊要求时进行。 67、线路发生故障时,不论(开关重合)是否成功,均应及时组织故障巡视。
68、故障巡视中巡视人员应将所分担的巡视区段(全部巡完),不得中断或漏巡。
69、特殊巡视根据需要及时进行,巡视的范围视情况可为(全线)、特定区段或个别组件。
70、故障巡视时发现(故障点)后应及时报告,遇有重大事故应设法保护现场。
71、故障巡视时对引发事故的证物证件应妥为(保管)设法取回,并对事故现场应进行记录、拍摄,以便为事故分析提供证据或参考。
72、线路巡视中,如发现(危急缺陷)或线路遭到外力破坏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以便尽
快予以处理。
73、对巡视中发现的可疑情况或无法认定的缺陷,应及时(上报)以便组织复查、处理。
74、设备巡视应沿线路(逐基逐档)进行并实行立体式巡视,不得出现漏点(段)。
75、设备巡视巡视对象包括(线路本体)和附属设施。 76、设备巡视以(地面)为主,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带电登杆(塔)检查,重点对导线、绝缘子、金具、附属设施的完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77、通道环境巡视应对线路通道、周边环境、沿线交跨、(施工作业)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掌握通道环境的动态变化情况。
78、对交通不便和线路特殊区段可采用空中巡视或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等。
79、运行维护单位应根据(线路设备)和通道环境特点划分区段,结合状态评价和运行经验确定线路(区段)巡视周期。 80、对通道环境恶劣的区段,如易受外力破坏区、树竹速长区、偷盗多发区、采动影响区、易建房区等应在相应时段加强巡视,巡视周期一般为(半个月)。
81、新建线路和切改区段在投运后(3)个月内,每月应进行1次全面巡视,之后执行正常巡视周期。
82、运行维护单位(每年)应进行巡视周期的修订,必要时
应及时调整巡视周期。
83、线路检测是发现设备隐患、开展设备状态评估、为(状态检修)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手段。
84、所采用的检测技术应成熟,方法应(正确可靠),测试数据应准确。
85、维修工作应根据(季节特点)和要求安排,应及时落实各项反事故措施。
86、维修时,除处理缺陷外,应对杆塔上各部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87、维修工作应遵守有关(检修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 88、更换部件维修(如更换杆塔、横担、导线、地线、绝缘子等)时,要求更换后新部件的强度和参数(不低于)原设计要求。
89、运行维护单位应建立健全(抢修机制)。
90、运行维护单位应配备(抢修工具),根据不同的抢修方式分类配备工具,并分类保管。
91、运行维护单位应根据线路的(运行特点)研究制定不同方式的应急抢修预案,应急抢修预案应经过专责工程师审核并经总工程师的审定批准,批准后的抢修预案应定期进行演练和完善。
92、运行维护单位应根据事故备品备件管理规定,配备充足的(事故备品)、抢修工具、照明设备及必要的通信工具,
不应挪作他用。
93、事故备品备件应按有关规定及本单位的(设备特点)和运行条件确定种类和数量。
94、事故备品应单独保管,定期(检查测试),并确定各类备件轮回更新使用周期和办法。
95、线路维修检测工作应广泛开展(带电作业),以提高线路运行的可用率。
96、对(紧凑型)线路开展带电作业应计算或实测最大操作过电压倍数,认真核对塔窗的最小安全距离,慎重进行。 97、线路维修工作应逐步向(状态维修)过渡和发展。 98、状态维修应根据运行巡视、检测和(运行状态)监测等数据结果,在充分进行技术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开展,确保维修及时和维修质量。
99、输电线路的特殊区段是指线路(设计及运行)中不同于其他常规区段、经超常规设计建设的线路区段。
100、大跨越段应根据环境、(设备特点)和运行经验制订专用现场规程。
101、大跨越段维护检修的周期应根据实际(运行条件)确定。
102、大跨越段宜设(专门维护)班组。
103、大跨越段在洪汛、覆冰、大风和雷电活动频繁的季节,宜设(专人监视),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装自动检测设备。
104、大跨越段应加强对杆塔、基础、导线、地线、接线、绝缘子、金具及防洪、防冰、防舞、防雷、测振等设施的(检测和维修),并做好定期分析工作。
105、大跨越段应定期对导、地线进行(振动测量)。 106、大跨越段应适当缩短接地电阻(测量周期)。
107、大跨越段应做好长期的气象、覆冰、雷电、水文的(观测记录)和分析工作。
108、多雷区的线路应做好综合防雷措施,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值,适当缩短检测周期。
109、雷季前,应做好防雷设施的(检测)和维修, 110、雷季前,应落实各项防雷措施,同时做好雷电定位观测设备的检测、维护、调试工作,确保雷电(定位系统)正常运行。
111、雷雨季期间,应加强对(防雷设施)各部件连接状况、防雷设备和观测装置动作情况的检测,并做雷电活动观测记录。 112、应做好被雷击线路的检查,对损坏的设备应及时更换、修补,对发生闪络的绝缘子串的导线、地线(线夹)必须打开检查,必要时还须检查相邻档线夹及接地装置。 113、 结合雷电定位系统的数据,组织好对雷击事故的(调查分所),总结现有防雷设施效果,研究更有效的防雷措施,并加以实施。
114、处于(重冰区)的线路应进行覆冰观测,有条件或危及重要线路运行的区域应建立覆冰观测站,研究覆冰性质、特点、制定反事故措施。特殊地区的设备要加装融冰装置 115、经实践证明不能满足重冰区要求的杆塔型式、绝缘子串型式、导线排列方式应有计划地进行改造或更换,做好记录,并提交(设计)部门在同类地区不再使用。
116、覆冰季节(前)应对线路做全面检查,消除设备缺陷,落实除冰、融冰和防止导线、地线跳跃、舞动的措施,检查各种观测、记录设施,并对融冰装置进行检查、试验,确保必要时能投入使用。
117、覆冰季节应有专门(观测维护)组织,加强巡视、观
159、线路运检单位明确输电线路的设备主人为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由其负责协调输电线路保护区内外力破坏隐患治理工作,建立(外力破坏)隐患档案,并及时更新。 160、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工作推行(属地化)管理,建立线路运检单位、属地供电公司、群众护线组织相结合的三级护线组织。
161、一般输电线路外力破坏隐患按其风险程度和发展趋势分为(四)级。
162、,重要输电线路及重要输电通道外力破坏隐患风险等级在一般输电线路外破隐患风险等级标准上调(一)级。 163、I级风险:是指不(立即制止),有可能立即或短时间内发生外力破坏事件的隐患。
164、I级风险隐患在现场当即处置,对危及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行为立即(制止),事后组织现场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防控策略。
165、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重在事前防范,而做好(护线宣传)和设置完善的警示标识是事前防范的重要举措。 166、通过宣传营造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沿线群众、大型车辆(机械)操作人员对(输电线路)的防护意识。
167、输电线路杆塔及其保护区内结合防外力破坏工作的特点,依法安装、配齐有关(警示)标识,并符合《国家电网
公司安全设施标准》(国家电网科[2010]362号)的相关要求。
168、在施工工地、鱼塘等外力破坏隐患点,必备的警示标识是重要的防护措施,也是运检单位在发生输电线路防力破坏而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后规避相关法律责任的保障。
169、深入到道路施工、建筑工地、采矿工地等危及(输电线路)安全区域,提供上门服务,加强沟通,主动对接,形成长效联络机制。
170、积极向输电线路保护区内违章建筑所有者和违章超高树木产权单位和个人,宣传相关的法律责任、潜在(危害)和可能引发的后果。
171、开展防爆破作业专项宣传,培训施工单位安全人员、爆破作业人员,在工地现场张贴、发放宣传资料,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等形式加强防爆破影响宣传。 172、每基杆塔须配置杆号标识和悬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标识。
173、输电线路(杆塔)附近有堆积杂物、砂石、垃圾、倾倒矿渣和起重作业风险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在邻近杆塔上配置“严禁堆放杂物”、“严禁倒矿渣”和“严禁起重作业”的禁止标识。
174、道路中央和道路外沿(1m)内的杆塔下部,配置黄、黑相间的杆塔及拉线防撞警示标识
175、在公路弯道边、有机械作业区域和耕地内的杆塔及拉线,配置(黄、黑)相间的杆塔及拉线防撞警示标识和防撞墩
176、输电线路跨越池塘河流、附近有高大建筑物、导线两侧300m内有广场公园等情况下,存在线路异物短路跳闸风险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合适位置配置“(禁止垂钓)”、“禁止向线路抛掷”“禁止放风筝”的禁止标识。 177、输电线路跨越道路、施工等区域存在超高车辆、超高施工机械等误碰导线风险时,设置(限高)装置和警示标识,标明限高距离。
178、建立警企联合打击盗窃的工作机制,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及司法部门严厉打击(破坏)、盗窃、收购输电线路器材的违法犯罪活动。
179、健全和完善护线网络,积极动员输电线路沿线群众参与打击盗窃输电线路的行动,大力推广通道属地化管理,及时发现和阻止(盗窃)事件发生。
180、发现和举报盗窃、破坏输电线路行为的人员进行适当(奖励),激发广大群众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81、在重要保电时期及“春节”、“国庆”等重要节日,需指定(专人)在重要线路、重要区段不间断看守,缩短巡视
检查频次,防止盗窃及人为蓄意破坏导致严重后果;在一般时段可结合普通线路日常巡视进行,一般每月至少1次。 182、重要输电线路对其塔材、拉线(棒)采取安装防盗螺母、防盗割护套、防盗报警装置等防盗措施,可在盗窃易发区(段)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183、结合线路(巡视检查),补充完善输电线路特殊区段防盗窃、防蓄意破坏的安全警告标识。
184、建立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专职护线队,加强线路巡视检查和宣传。一般(5-11)月为施工密集期,重点区段通道巡视每天不少于1次,护线员每日巡视不少于2次。 185、定期主动与(施工单位)联系,了解工程进度,必要时进行现场驻守和夜巡。
186、与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协商,在每年大型机械年检及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试时,将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内容纳入考试范围。
187、通过主动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联系,走访建设管理部门、召开现场会等,预先了解各类市政、绿化、道路建设等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情况,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188、建立并完善政企联动机制,通过对隐患单位采取安全告知、签订协议、中止供电、经济处罚、联合执法、挂牌督办等有效的手段,对外破(隐患)进行综合治理。 189、对电力设施保护区附近的彩钢瓦等临时性建筑物,运
行维护单位应要求(管理者)或所有者进行拆除或加固。 190、架空输电线路保护区内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顶端与导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符合有关设计和运行规范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拆除。 191、线路运检单位与鱼塘主签订安全协议,加强安全教育,告知在输电线路下方钓鱼的危害性和相关法律责任,督促鱼塘主加强管理,共同防范(钓鱼触电)事故的发生 192、线路运检单位按照规定在架空输电线路保护区附近的鱼塘岸边设立(安全警示)标识牌。
193、结合线路巡视,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及周边可能造成输电线路故障的各类火灾隐患,与相关管理部门、单位及个人签订(安全协议)并建立档案。
194、加强输电线路通道运行维护管理。杆塔周围、线路走廊内的树木及杂草要清理干净,对线路走廊内不满足规程要求的树木,要坚决(砍伐)。
195、全面清理线路保护区内堆放的易燃易爆物品,对经常在线路下方堆积草堆、谷物、甘蔗叶等的居民宣传火灾对线路的危害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并要求(搬迁)。
196、防止塌方破坏措施:加强通道附近大型深挖施工现场的巡视,结合周期性巡视情况,对施工现场进行风险评估,并据此调整(巡视周期)。
197、台风大雨易引发塌方天气情况、系统处于特殊运行方
个工作日
461、运维单位应编制防风害应急预案和杆塔损坏、断线、绝缘子掉串等现场处置方案,应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应急预案
462、在山区线路中,由于地势起伏高差大,垂直档距往往(大于)水平档距较多,会出现垂直荷载超过绝缘子串允许荷载的情况,必须对绝缘子串所受荷载进行校核
463、运维单位应积累风速监测数据,根据风速数据和运行经验,动态更新《电网风区分布图》、《电网风区分布图使用导则》,为输电线路(防风)设计提供技术基础数据支撑。 464、风害易发区段的线路空气间隙适当增加裕度,宜采用(V)”型串。
465、加强沿海地区跳线防风偏设计,跳线应按设计风压的(1.2)倍校核。
466、跨越下方线路时,设计要校核下方避雷线上扬的安全距离,应留有足够(裕度)。
467、设计部门应尽可能减少大档距设计,如特殊地段需要大档距设计,要做好导线对本体和周围物体(风偏)校核。 468、对于特殊地形、极端恶劣气象环境条件下重要输电通道宜采取(差异化)设计,适当提高重要线路防风设计水平。 469、防振锤能够(吸收)导线微风振动的能量。 470、当输电线发生振动时,防振锤上下运动,重锤的的(惯
性)运动使钢绞线产生内摩擦消耗振动能量。 471、阻尼线又称(防振)线。
472、钢芯铝绞线平均运行张力为其拉断力的18%~22%时,导线应采用安装(护线条)措施,以达到防止或减少振动的危害。
473、在分裂导线中,一般采用安装(间隔棒)防止导线相互鞭击损伤
474、导、地线的平均运行张力增大,会使导、地线阻尼作用下降,致使导、地线发生疲劳(断股)故障。 475、导、地线平均(运行)张力对振动影响很大。 476、线路(风偏)故障后,应检查导线、金具、杆塔等受损情况并及时处理。
477、更换不同型式的悬垂绝缘子串后,应对导线(风偏角)重新校核。
478、定期对风口区线路杆塔螺栓进行紧固,必要时全塔安装(防松)螺栓。
479、在腐蚀严重地区,(定期)检查导地线腐蚀情况。 480、加强杆塔基础的(检查)和维护,对取土、挖沙、采石等可能危及杆塔基础安全的行为。
481、对于220kV单回老旧干字型耐张塔单支绝缘子绕跳风偏,可采用双绝缘子串加装(支撑管)改造
482、防风偏绝缘子适用于高压输电线路(耐张塔)硬跳线
使用,能有效的防止跳线风偏和导线随风舞动,保证了引流线与地电位之间的绝缘距离,有效降低了线路风偏故障率 483、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设备额定电压之比叫泄漏比距。
484、照片应能正确清晰反映该档导线与通道地面的关系。拍摄时宜在主题杆塔侧(后方)进行,照片中需显示主题杆塔、前方杆塔、档距内导线及地表等信息。
485、照片应能正确清晰显示所摄杆塔全塔所有绝缘子及金具组合情况,不能出现绝缘子及金具相互遮挡现象,宜在(线路侧)方拍摄,遇有跳线的耐张塔,跳线情况也应能够清晰准确显示。
486、所拍照片能正确清晰反应现场四个基础的实际情况(所处环境信息),原则上4个基础应在同一张照片中显示。若由高低腿等原因无法在一张照片中将四个基础全部显示的,应拍摄好基础全景照片后,对未摄入其中的塔腿(分别)拍摄。
487、线路防振锤、阻尼线、间隔棒等防振金具无脱落、疲劳、(位移)。
488、输电线路(每侧)通道宽度不得小于导线在最大风偏时与树木之间的安全距离和林区主要树种自然生长最终高度之和。
489、高塔跨树段线路导线在最大(弧垂)时与树木之间的
安全距离应满足设计及运行规范相关安全距离要求。 490、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无违章建筑、违法施工现象,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和化学物品。
491、耐张型杆塔、分支杆塔和换位杆塔及前后各一基杆塔上,均应有明显的(相位)标志。
492、接地引下线及(接地体)不得断裂、锈蚀、缺失、接地体外露、连接部位松动或有雷电烧痕等情况。 493、接地引下线与杆塔连接应可靠,(接触良好),并应便于断开测量接地电阻。
494、金具无变形、锈蚀、烧伤、裂纹现象;金具连接处转动灵活,不应磨损;开口销和弹簧销无(缺损)和脱出。 495、标准化线照片属性应带GPS坐标(可不在照片上显示)和时标信息(每张照片上应显示),照片从“PMS图纸资料”上传,每5年更新一次,线路(异动)后应及时更新照片。 496、标准化线路照片格式采用JPG、BMP、TIF、PSD,容量应在(1M--5M)之间,但总容量应符合PMS系统要求,一般不大于20M。杆塔基础和绝缘子及金具照片放大后应能清楚的观察到基础、绝缘子串型等实际情况。
497、标准化线路照片规格要求:所有拍摄照片宜参考以下规范,并应(正确命名),若同内容需多张照片的,则在名称后加序号“**-1”、“**-2”等。
498、标准化线路照杆塔号牌及警示牌:照片应能清晰显示
所拍摄杆塔的杆号(线路双重名称)及(警示牌)所示内容。 499、标准化线路照杆塔全景:照片应能将杆塔全景摄入其中,采取在线路正面偏左(右)(15°-45°)内拍摄,能全面反应所拍摄杆塔的塔型特征,宜竖向拍摄。
500、标准化线路照片规格要求:长边不小于(1600)像素、短边不小于(1200)像素。
1、接续金具不应出现那些情况? 接续金具不应出现下列任一情况:
a) 外观鼓包、裂纹、烧伤、滑移或出口处断股,弯曲度不符合有关规程要求;
b) 温度高于相邻导线温度10℃,跳线联板温度高于相邻导线温度10℃;
c) 过热变色或连接螺栓松动;
d) 金具内部严重烧伤、断股或压接不实(有抽头或位移); e)并沟线夹、跳线引流板螺栓扭距值未达到《运规》表3相应规格螺栓拧紧力矩。
2、不同区域线路(区段)巡视周期的一般规定?
(a)城市(城镇)及近郊区域的巡视周期一般为1个月;
式及重点节假日保供电期间,开展(特殊)巡视,实时掌握现场情况
198、输电线路发生外破故障后,线路运检单位结合输电线路受损严重程度和现场综合情况,确定故障(抢修)方案及安全组织措施,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线路的常规运行方式,最大限度降低系统异常运行方式下的安全风险。 199、参与灭火的人员必须经过灭火技能培训并合格,熟练掌握灭火装备使用,清楚火场危险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200、架空输电线路及电缆由于外破事件导致部件失窃、受损、车辆损坏、财产损失等情况涉及保险公司(经济赔偿)时,线路运检单位在报警的同时,还应第一时间报险,配合保险公司开展现场工作,并收集和提供相关报险理赔材料 201、要做好重大外力破坏事件的媒体记者接待和新闻报道处置工作,引导舆论关注保护输电线路的重要性和破坏输电线路给社会、用户和电力企业带来的(危害性)。
203、线路舞动的危害主要有(机械损伤)和电气故障两类。 204、影响输电线路舞动的因素很多且其之间会相互影响,一般归纳为(气象条件)因素、地理因素、线路自身因素等方面
205、(覆冰)与风是导线舞动的主要外激励源,它们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产生,且彼此影响
206、当大气层中存在大量微小的过冷水滴而没有足够的凝
结核时,(水滴)在下降过程中遇到输电导线时就有可能附着在导线表面,形成覆冰。
207、当大气层中存在大量微小的过冷水滴而没有足够的凝结核时,水滴在下降过程中遇到输电导线时就有可能附着在(导线表面),形成覆冰。
208、导线覆冰最快时的风速为(3~6)m/s。
209、在覆冰过程中,(风)对导线覆冰形状起着重要作用 210、地形与地势对舞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对(风速)和风的流态影响
211、平原开阔地区的塔线越(高),导线上承受的空气动力愈大,更易于诱发输电线舞动。
212、一般来说,各种截面模型的空气动力学试验都是按照风向(垂直)于模型轴线的方向来进行的。
213、许多国内外的观测资料都表明,在同样的地理与气象条件下,(分裂)导线要比单导线容易发生舞动。
214、分裂导线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间隔棒将各子导线连在一起,其扭转刚度大大(高于)相同截面的单导线,在偏心覆冰后很难绕其自身轴线扭转,偏心覆冰状况得不到缓解 215、大截面的导线比小截面的导线(易于)产生舞动。 216、导线张力越大,弧垂就越小,发生舞动和相间碰线的可能性就越(小)。
217、档距越大,导线吸收的能量就越大,舞动的幅度就越
(大)
218、应在易舞区尽量(减小)档距。
219、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耐张塔、紧邻耐张塔的直线塔,重要交叉跨越段杆塔,应全塔采用(双螺母)防松螺栓。 220、舞动发生(后)应复紧铁塔螺栓。
221、输电线路防舞(设计)应根据舞动区域分布图,结合工程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防舞技术方案。
222、选择线路路径时应加强舞动区域的勘测和调查,宜(避免)路径横穿风口、垭口等舞动微气象、微地形地带。 223、线路通过平原开阔地带,宜(减小)线路走向与冬春季节主导风向夹角,一般宜小于45。
224、线路通过山区,宜沿覆冰背风坡或山体阳坡走线。经过水库、湖泊等水域附近,宜选择主导风向(上风侧)走线。 225、在2级和3级舞动区,宜适当缩小档距、降低杆塔(高度)。
226、路跨越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跨越物时,应采用(独立)耐张段跨越方式,跨越物两侧的杆塔宜采用直线塔。 227、在舞动区,线路(导线)选择应从允许温升、无线电干扰、电晕噪声等电气性能,结构、强度、阻尼性等机械性能,以及全寿命周期费用等方面综合考虑。
228、在3级舞动区,当满足输送容量、电磁环境等条件时
o
可选择导线分裂根数(少)的组合方式及能减轻覆冰的导线型式。
229、安装或预留防舞装置时,应根据导线荷载增加情况校验导线安全系数及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230、在3级舞动区,一般线路宜适当(加大)瓷或玻璃悬垂绝缘子串的联间距,
231、在2级和3级舞动区,耐张绝缘子串采用双联及以上串型,宜(水平)方式布置。
232、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耐张塔跳线及跳线(金具)应考虑加强设计。
233、在2级和3级舞动区,应适当提高联接金具的设计安全系数,一般线路安全系数不宜小于(2.75),大跨越线路不宜小于3.3。
234、在2级和3级舞动区,导线悬垂线夹应采用预绞式或加装预绞丝护线条,(减小)线夹对导线的磨损。 235、在3级舞动区,单回路(导线)宜采用水平布置。 236、在3级舞动区,对于导线非水平布置的线路,根据舞动幅值的计算情况,可适当(增加)相间距离。
237、在3级舞动区,不宜采用(紧凑)型等相间距较小的杆塔型式。
238、在3级舞动区,500kv及以上线路重要交叉跨越段(耐张塔)宜选用钢管塔。
239、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耐张塔(横担)与塔身连接处,宜采取构造措施,提高节点平面外刚度。
240、在3级舞动区,杆塔横担部位受拉构件设计长细比限值不宜大于320。导线横担部位的节点采用(焊接)连接时,宜考虑疲劳影响。
241、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钢管塔的节点宜采用(法兰)连接或U型、十字、槽型等插板连接;特殊节点可采用球节点。 242、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杆塔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6mm,螺栓级别不宜低于6.8级。
243、在2级和3级舞动区,耐张塔导地线挂点、横担与塔身连接处等重要节点的(螺栓)数量宜比计算值增加1~2个,其受力材的螺栓不宜少于2个。
244、在3级舞动区,应根据(舞动)校验工况校验耐张塔地基及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245、在3级舞动区,对于重要交叉跨越和重要区段线路,宜适当提高耐张杆塔基础的设计裕度,增加基础柱箍筋的(直径)或数量。
246、在3级舞动区,杆塔(宜)采用地脚螺栓式基础。 247、输电线路一旦发生(舞动),将储存着大量的动能,一般难以有效制止
248、目前线路的舞动防治技术尚不清晰,部分已经采取(防舞)措施的线路可能还会发生舞动
249、对于已经发生的舞动灾害,甚至已经造成舞动损失的线路。在每次停电后,运维单位应尽快组织(停电)检查 250、虽然线路舞动是薄覆冰引起的风灾害,一般难以通过(融冰)的方法有效的解决。
251、舞动是风和(冰)共同作用的灾害,及时有效的监控风和冰信息,有利于及时发现舞动线路灾害,及时采取措施 252、线路运检单位及属地供电单位结合线路特点、地域特征、季节变化,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日常巡视计划,系统摸清所辖线路杆塔运行情况和周围地理环境情况,重点对输电线路易发生舞动的区段和线路防舞动装置安装情况进行排查,根据排查结果建立(防舞动)档案。
253、线路发生舞动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最短的时间抵达现场,
254、舞动过程的录像:要求录像资料画面尽可能的稳定并(持续)一定时间段、覆冰照片清晰
255、输电杆塔联接的排查,宜采用(扭矩)扳手、选择杆塔的主要部位进行紧固件的联接排查。
256、相间间隔棒端部均压环不得与(导线)碰触。 257、应正确安装均压装置,注意安装到位,不得(装反),并仔细调整环面与间隔棒轴线垂直
258、对于开口型均压装置,注意两端开口方向(一致)。 259、运行单位必须利用停电检修机会对相间间隔棒进行抽
检,检查端部金具和导线是否有磨损、相间间隔棒本体按照(复合)绝缘子抽检原则进行试验检测。
260、特定的(气象条件)是引起导线舞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261、气温低于0℃或在0℃左右,遇有冻雨或雨夹雪,导线上很容易覆冰,随之产生(舞动)易发的气象带。
262、发生舞动的覆冰厚度一般在(2~25)mm范围内,且为偏心覆冰。
263、(线路覆冰)是舞动发生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 264、通常,线路舞动时风速一般在(4~25)m/s内
265、导线的分裂数越(多),越容易发生舞动,而且舞动产生的机械破坏越严重。
266、集中防振锤(适用于单导线)的防舞原理是压重防舞,压重防舞是限制压重点的振幅,形成节点,从而(抑制)导线的振幅与振型,以达到控制导线舞动的目的。 267、集中防振锤防舞的优点是取材(容易),安装简便 268、。防舞设计中应注意重锤质量的设计,避免质量过大,导致(线路)微风振动超标。
269、相间间隔棒包括:(刚性)相间间隔棒和柔性相间间隔棒。
270、刚性相间间隔棒与普通(复合)绝缘子类似
271、刚性相间间隔棒又分为整只和(分段)相间间隔棒。 272、(柔性)相间间隔棒是一种基于尼龙弹性纤维材料所研
制开发的新型相间间隔棒。
273、相间间隔棒的安装位置要尽量(避开)导线舞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波形的波节点
274、防舞动用相间间隔棒配套金具主要采用(环型)连接或槽型连接
275、相间间隔棒虽然对导线的起舞风速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它能够显著的抑制三相导线中舞动最严重的相的幅值,也能显著的抑制导线挂点处的(张力),即能显著抑制舞动导线对杆塔的拉力。
276、过冷却水:指温度低于零度的(液体)水。
277、具有充足的暖湿空气和弱降水的稳定天气形势、上空存在逆温层、地面处在-5至-1℃”是导致发生线路覆冰的(主要)原因。
278、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华而成,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279、直流融冰装置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
280、地(市)公司调控中心在防冻融冰期前,组织调度人员培训融冰装置操作和线路融冰方案,熟练掌握融冰操作,熟悉所辖线路的融冰典型操作票,熟悉所管辖的各条线路在融冰情况下变电站的(负荷)转供方式,熟悉调度在冰冻期间的应急预案。
281、输电导线覆冰:指过冷却(水滴)凝结在输电线路导线上,造成输电线路导线被冰包住的现象。
282、直流融冰:指利用交流电源,通过直流融冰装置将交流转化为直流,对输电线路导(地)线施加直流电流进行短路(发热)融冰的方法。
283、根据覆冰表观特性不同,线路覆冰可分为(雨凇)、雾凇、混合凇和湿雪等4种
284、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285、导线覆冰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厚度、(密度)及单位长度覆冰量等的差别上。
286、影响导地线覆冰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气象条件)、地形及地理条件、海拔高程、凝结高度、导线悬挂高度、导线直径、风速风向、负荷电流等。
287、当过冷却在0℃及其以下的云中或雾中水滴于输电线路导线表面碰撞并冻结时,(覆冰)现象产生。
288、处于过冷却水滴包围的输电线路导线与气流过冷却水滴发生碰撞,冰冻结在导线表面形成(覆冰)
289、导线覆冰是由气象条件决定的,是受温度、(湿度)、冷暖空气对流、环流以及风等因素决定的综合物理现象 290、线路覆冰与线路走向有关,东西走向的导线覆冰普遍
较南北走向的导线覆冰(严重)。 291、覆冰又可能会诱发(舞动)事件。
292、导线悬挂高度越高,覆冰越严重,因为空气中液态水含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293、风速越大、液态水含量越高,单位时间内向导线输送的水滴就越多,覆冰也越(严重)。
294、覆冰随导地线悬挂高度的(升高)而增加。 295、覆冰厚度是随导线直径的增加而(减小)的。 296、过荷载是指导线覆冰会增加所有支持结构和金具的(垂直)荷载;
297、当覆冰积累到一定体积和重量之后,输电导线的重量倍增,弧垂(增大),导线对地间距减小,从而有可能发生闪络事故
298、输电线路水平荷载会随着导线迎风面覆冰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299、导线未覆冰而发生舞动的情况较为罕见,通常情况下舞动均是在导线覆冰情况下发生的,经典舞动理论认为导线覆冰是输电线路发生舞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300、大风:气象上,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2)米/秒(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为大风。 301、绝缘子表面的自然污秽物有(两)类
302、绝缘子表面污秽积聚过程,一方面是由空气尘埃微粒
运动接近绝缘子的力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微粒和绝缘子表面(接触)时保持微粒的条件所决定的。
303、作用在微粒上的三种力为风力、(重力)和电场力 304、空气运动的速度和绝缘子的外形决定了绝缘子表面附近的气流特性。
305、无风时污秽物主要沉降在绝缘子(上)表面,有风时污秽物主要沉积在绝缘子的(下)表面。
306、粗糙表面上积聚的污秽量比光滑表面上多,在(干净)绝缘子表面上积污较慢,当表面上形成一薄层污秽后,积污速度加快,所以不应该根据新绝缘子在短期内的运行情况,对其积污能力作出匆忙结论。
307、同种污秽度条件下,污秽物越均匀,污闪电压(越低),污闪风险越大。
308、高海拔地区的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要选择(较高)的绝缘水平。
309、复合绝缘子和防污闪涂料表面具有良好的憎水性,其防污闪能力明显(高于)瓷绝缘子和玻璃绝缘子 310、完成污闪必须经过(四)个阶段
311、外绝缘配置应符合输电线路所处地区污秽等级的要求,考虑大气环境污染的情况,外绝缘配置到位,并适当(留有裕度)。
312、输变电设备外绝缘配置主要取决于绝缘子的耐污闪能
力,配置的方法有污耐受电压法和(爬电比距)法。 313、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外绝缘应进行海拔修正。重要线路、主力电厂主要出线、电网重要联络线等绝缘配置适当(提高)。
314、不同形状尺寸绝缘子和普通盘形绝缘子之间的有效爬电比距换算关系,可根据各地区的长期(运行经验)来确定 315、根据几何爬电比距确定的外绝缘配置常常导致绝缘水平不足。
316、一般情况下,外伞型绝缘子按标准盘形绝缘子串长的(80%)考虑。但如具有明确的绝缘子污闪特性曲线,可采用污耐受法直接选择串长。
317、当配置不满足污区要求时,可使用(RTV涂料),提高输变电设备的防污闪性能;
318、对于新建输电线路,中重污区的外绝缘配置宜采用(硅橡胶)类防污闪产品。
319、输电线路外绝缘隐患日常巡视排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瓷质绝缘子有无裂纹、破损、(闪络)放电痕迹、烧伤等 320、防污闪特殊巡检通常采用(登塔)巡检、红外检测、望远镜观测的方法来进行.
321、对鸟巢类故障高发区段,运检班组每(半个)月应至少巡视1次,护线员每周应至少巡视1次。
323、对施工安装的绝缘子应进行外观检查,瓷绝缘子应按
GB50150所规定的试验方法,逐只用不小于50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在干燥情况下其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500) MΩ。
323、红外诊断技术是对(运行)中电气等设备的一种非接触无损检测和故障诊断的技术。
324、固体表面的憎水性状态由材料的(表面)张力决定,而目前尚无直接准确测定固体表面张力的方法。
325、凡爬距不够又未采用RTV和增爬裙的输电设备均应坚持“(逢停必扫)”。
326、人工带电水冲洗,需要高压水泵、储水罐等相关工具,此外还需要提高水的(电阻率),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及线路的运行安全。
327、防污闪涂料,包括常温硫化硅橡胶及硅氟橡胶(RTV,含PRTV)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成分均为硅橡胶,主要应用与喷涂(瓷质)或(玻璃)绝缘子,提高线路绝缘水平。 328、
329、在绝缘子表面施涂RTV硅橡胶防污闪涂料后,所形成的涂层包覆了整个绝缘子表面,(隔绝)了瓷瓶和污秽物质的接触。
330、采用防污闪辅助伞裙的同时应注意合理布置防污闪辅助伞裙的(分布)间距。
331、硅橡胶伞裙套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纹、缺胶、杂质、
突起,伞套边缘无软挂、塌边等现象,合缝应平整,安装成型后的伞裙套上表面要求具有(18°)左右的下倾角。
332、在同样的爬距及污秽条件下,复合绝缘子防污闪能力明显(高于)瓷绝缘子和玻璃绝缘子
333、将线路原有的瓷质绝缘子或玻璃绝缘子更换为(复合)绝缘子是防污闪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
334、复合绝缘子杆径小,同污秽条件下表面电阻比瓷、玻璃绝缘子要大,污闪(电压)也相应要高
335、复合绝缘子除了具有优异的防污性能外,其机械强度高、体积小、重量轻,运行维护简便,经济性高。复合绝缘子属于不可击穿型结构,不存在(零值)检测问题。 336、除开展线路例行巡视外,防鸟害工作还需根据鸟害多发区段、时段等特点开展(状态)巡视。 337、复合绝缘子(也会)发生污闪故障
338、硅橡胶伞裙表面为低能面,(憎水性)良好,且可迁移,使污秽层也具有憎水性,污层表面的水份以小水珠的形式出现,难以形成连续的水膜。
339、污染环境可分为四类:沙漠型、沿海型、(工业)型和农业型。
340、输电线路雷击过电压可分为感应雷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
341、感应雷过电压是雷击线路附近大地由于(电磁感应)在导线上产生的过电压
342、直击雷过电压则是雷电(直接)击中杆塔、地线或导线引起的线路过电压。
343、对35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架空线路,感应过电压可能引起(绝缘闪络)。
344、对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由于其(绝缘)水平较高,一般不会引起绝缘子串闪络
345、对输电线路造成危害的主要雷击过电压为(直击)雷过电压
346、由于线路暴露在自然之中,所经之处大都为旷野或丘陵、高山,且线路距离较长,杆塔高度较高,因此遭受(雷击)的概率很大
347、输电线路的雷击形式大致可分为(绕击)和反击。 348、对于常规型杆塔,雷击地线或杆塔后,雷电流由地线和杆塔分流,经(接地装置)注入大地。
349、雷击线路杆塔顶部时,由于塔顶电位与导线电位相差很大,可能引起绝缘子串的(闪络),即发生反击。 350、紧凑型线路由于采用了(负)保护角,防绕击性能明显优于常规线路。
351、紧凑型线路反击跳闸在总跳闸数中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常规线路的反击比例。
正在阅读:
题10-23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大数的读写教案04-14
中学校长年度工作述职报告04-19
金融企业会计实务复习重点10-18
2014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各科答案 - 图文01-15
《地方政府学》期末考试选择题整理版解析12-14
江西中考政治分析评论题标题及角度汇总(考场速查-标注清楚)[精品04-11
旋流器在我厂的成功改造与运用10-23
关于长征诗词朗诵串词参考范文08-0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小儿急诊
- acgis
- 让课堂提问走向高效丁玉生
- 中国铅精粉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中国身体按摩器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目录) - 图文
- 2017-2022年中国纤维素纤维原料行业规模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动向预测报告(目录)
- 班级自主管理实施方案及细则
- Mastercam 的后置处理文件 设定方法
- 治理者沟通风格诊断和改善
- 《综合机械化掘进机械》课程标准 - 图文
- 小升初数学脱式计算
- 商务谈判教学案例
- 土方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 图文
- (完整版)小型立体仓库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饰品店实习报告
- 高二英语单句改错专练
- 2017专技天下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
- 高中化学基础化学方程式
- 工程热力学课后思考题答案(沈维道 - 童钧耕主编)
- 网络安全建设与网络社会治理试题库 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