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文论

更新时间:2024-05-06 13: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奠基之作:《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艺术的定位:意识形态。三、艺术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点 一、《手稿》美学思想 1.

“劳动创造了美”。2.

美感的生理基础和审美的本质问题3. 美感的本质。4.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 二、艺术定位:意识形态。 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将艺术定位于社会结构的意识形态之中。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种区别开来:一种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神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2.

明确提出社会三大结构:《< 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 (1

)明确提出社会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文艺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2

)把艺术视为一种不同于理论的把握世界的方式。 三、艺术规律 1.

“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规律”。2. “世界文学”。3.

“资本主义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诗歌相敌对”。4. 悲剧和喜剧理论。5. 文学艺术的社会职能。6.

艺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点 1.

坚持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和文论原则。2. 强烈的阶级性与实践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俄苏的发展演变

一、列宁文论思想 1.

党的出版物的原则.2. 两种文化论.3. 反映论美学.

二、普列汉诺夫文论思想 1

.劳动说。2

.艺术形象的特质。3

.艺术与社会生活、政治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三、斯大林文论思想 1

.作家、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 民族文化与无产阶级文化的结合3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四、高尔基文论思想 1

.劳动在文艺创造起源上的意义2 .艺术形象思维3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4 .文学艺术创作具体问题的阐释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一、毛泽东 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 《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3.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二、周恩来 1.

《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2. 《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题》3.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4. 《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 三、邓小平 1.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2.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3.

《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话》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西方的发展演变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征: 1

、都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2

、都以马克思的某种论述、观点、立场、方法作为出发点。 3

、都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全面发展人和解放人的学说。 一、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一)卢卡奇 一、总体性理论 1. 异化 2. 总体性 3. 阶级意识

二、现实主义理论 1.

现实主义是伟大的,是任何真正的伟大的作品的基础。 2. 现实主义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与现实的总体性密切相关。3. 伟大现实主义出自作家的真诚和正直。4. 伟大现实主义的主要范畴是典型。5.

伟大现实主义的另一个标志是人民性。 6. 坚持现实主义,反对表现主义和现代主义。 三、审美特性 (1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的艺术反映论。(2 )审美反映( 艺术反映)

的发生学原理。(3 )审美( 艺术)

反映的本质特征:拟人化(4 )艺术( 审美)

的社会作用—陶冶。(5

)艺术社会作用的发挥过程——感受体验的后续过程。(6 )艺术( 审美)

社会作用的特征。 (二)葛兰西 1.

“文化霸权”思想。2. “民族一人民的文学”思想。3. 文学产生于社会生活。4.

艺术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5.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6.

美学批评与道德、情感的批评的统一。7. 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 (三)布莱希特 1. 史诗剧2. 陌生化3.

戏剧的审美娱乐效果4. 开放的现实主义5. 现代手法、技巧的探索

二、盛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一)本雅明 1

.艺术是一种社会生产的形式。2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3. 寓言美学 (二)阿多诺 1

.文化工业论。2 .否定性艺术理论。3 .艺术社会学。 (三)马尔库塞 1

.解放“单面人”和建立“新感性”艺术论。2 .审美和艺术的特征。(1 )艺术的否定性。(2 )艺术的自律性。(3 )艺术的感性性。3

.艺术的社会政治功能的发挥。 (四)萨特 1

.作品是作家的“介入”。2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一种吁求。3 .艺术品是一种非现实。 (五)阿尔杜塞 1.

艺术与意识形态。2.

艺术的审美效果的“症候式阅读”。3 .审美效果的揭示。4

.美学和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而不是意识形态。 (六)马歇雷 1

.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2 .文学作品的言语来自某种沉默。3 .文本与意识形态的离心结构。4 .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 (七)戈德曼 1

.作品就是一个有意义的结构2

.文学与社会同构关系、平行发展关系3 .文学是人们的自我超越。4

.对文学艺术进行历史和社会的分析。5 .文学作品与集体意识的关系是复杂而辩证的。 (八)威廉斯 1.

文化唯物主义。2

.文化唯物主义注重文化和文学创造性本质。3 .化唯物主义要对文化进行总体性分析。4. 文化唯物主义是一个完整的“历史符号学”。5

.文化唯物主义在进行艺术研究时,也必须考虑文化霸权的历史消长过程在艺术上的体现,它与艺术的关系。6.

文化唯物主义对现实主义进行文化学分析。 三、晚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一)杰姆逊 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方式最终决定着文化和文学艺术。2 .政治无意识理论。3 .审美行为就是意识形态的。4 .“内在形式”理论。5 .解释学的“辩证批评”。6 .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 (二)伊格尔顿 1

.审美意识形态论。2 .艺术生产论。3

.文化批评。 (三)哈贝马斯 1

.“光晕艺术”和“后光晕艺术”。2

.要求美学和艺术论证“交往行为的合理性”。3 .坚守美学现代性,抵制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冲击。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

第一章 概说

一、马克思生平 二、恩格斯生平 三、马恩合作 第一章 艺术性质论

第一节 艺术生产论

一、艺术生产概念的提出 二、 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异同 1

.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统一性 2 .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区别 三、艺术生产力和艺术生产关系 四、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

第二节 艺术意识形态论

一、 艺术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马克思:“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

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

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二、艺术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否定性的,也即带有价值评价的色彩 描述性的,也即不带价值评价的色彩 三、艺术和经济基础的关系 1

.经济基础对艺术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2.

艺术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第三节

艺术掌握论

一、艺术掌握的提出二、艺术掌握的特征 1.

形象性。2. 情感性。3. 个体性。4. 审美性。

三、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四、艺术的倾向性和形象性

第四节 艺术发展论

一、艺术发展与社会分工 二、艺术发展和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三、艺术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 四、民族的文学和世界的文学

第三章 文艺创作、鉴赏、批评论

第一节

现实主义论; 第二节 悲剧创作论; 第三节 文艺作品论; 第四节 文艺鉴赏论;第五节 文艺批评论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在俄苏的发展演变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俄国的传播

一、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俄国历史环境与特点;二、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俄苏阶段传播的特殊性;三、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不同话语系统;四、俄国学者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全面深入;五、基本术语;六、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的基本特点;七、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传播中的贡献。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列宁主义阶段的新发展

一、列宁的文艺思想 1

.能动的反映论2 .党的出版物原则3. “两种民族文化”的学说4 .文艺批评实践的光辉范例 二、斯大林的文艺思想 1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问题;2 .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问题;3 .关于文艺批评问题; 三、高尔基的文艺思想 1

.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2 .关于形象性和真实性;3 .关于典型人物和典型化;4 .关于形象思维;5 .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四、沃罗夫斯基的文艺思想 1

.关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2 .关于文艺批评问题。 五、卢那察尔斯基的文艺思想 1

.捍卫列宁主义,倡导列宁文艺思想的研究;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倡导者。

第二章 列宁的文论思想

第一节 能动的艺术反映论

一、文学艺术源于社会生活;二、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的能动反映,并且参与社会的改造与发展;三、现实主义文学观。1 .真实性2 .典型性

第二节 文艺批评

一、“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1 .“美学的观点”;2 .“历史的观点”。

二、列宁文艺批评的方法: 1

.运用能动的艺术反映论;2

.坚持认识的辩证法,从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去把握作家思想。

第三节

文学的党性原则与美学问题

一、文学的党性原则提出的历史条件;二、文学的党性原则

第四节 文化与文艺

一、“两种民族文化”学说:1. 每个民族里都有两种文化。2. 两种民族文化的地位不同。3. 两者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二、文化遗产与无产阶级文化建设:1

.无产阶级文化是全部人类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2 .只有了解、改造文化遗产,才能建设无产阶级文化

第三章

普列汉诺夫的文论思想

第一节

艺术起源论一、游戏说;二、劳动说 第二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nt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