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4.1种群的特征(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22 18: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4章 第1节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年龄结构有关 C.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A正确;年龄结构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B正确;性别比例也会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能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D错误。

答案: D

2.下列调查活动中,所得数据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 解析: 根据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实验所得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大,A错误;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选择患者家系而不是人群中,可使调查结果偏大,B错误;刻意选择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不符合“随机取样”的原则,统计到的蒲公英数量偏少,会使调查到的种群密度偏小,C正确;把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全部计入,会导致统计数据偏大(正确的方法是只统计相邻两边和其夹角上的个体),D错误。

答案: C

3.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如表所示。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

年龄期 幼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个体数 甲 600 400 200 乙 400 400 400 丙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 1 -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解析: 种群年龄结构根据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由表中数据可判定A项对。

答案: A

4.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解析: 活动范围小的跳蝻、蚜虫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一般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A、B、D错误;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不能受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的影响,C正确。

答案: C

5.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 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答案: B

6.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地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

- 2 -

度的估计值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用样方法进行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样方大小相等,一般取1 m2,以所有样方内的种群数量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答案: B

7.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一次捕捉 第二次捕捉 捕获总鸟数 100 102 麻雀 46(标记后放生) 42(其中6只标记) 黄鹂 43(标记后放生) 36(其中9只标记) 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 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偏小

解析: 标志重捕法中的相关计算: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被标记个体数量。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分母减小,所以计算的结果应偏大,D错误。

答案: D

8.甲、乙两图为某种生物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解析: 据图可知,种群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年龄组成呈增长型;种群乙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年龄组成呈衰退型。

答案: B

9.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采取这种办法引起种群密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A.改变昆虫的性别比例 C.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B.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D.抑制昆虫的性成熟

- 3 -

解析: 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是为了干扰昆虫的交尾,达到降低昆虫的出生率的目的,从而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0.下图为种群年龄组成3种类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各为哪种类型的年龄组成?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种群C的密度会__________,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__图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__________。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__________(填代号)。

(3)濒临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填代号);农业生产上应用________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__________所示类型。

答案: (1)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2)越来越小 A 增加 B (3)C 性引诱剂 C 11.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课外小组的同学对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中的豚草及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种名 豚草 狗尾草 曼陀罗 龙葵 灰绿藜 2007 0.3 10.0 3.0 3.0 3.2 2008 0.6 9.2 2.1 2.0 2.8 2009 1.1 8 1.1 0.4 1.7 2010 1.5 6.8 0.3 0 1.3 2011 2.3 5.5 0.1 0 0.6 (1)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 (2)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

(3)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下图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 4 -

(5)右图是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龙葵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6)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

解析: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为样方法,为了保证客观性,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计算种群密度时要取多个样方的平均值,以减少误差,画图时可采用描点连线法,在样方中统计个数时,一般除样方内的个体外还包括顶点上的个体及相邻两条边线上的个体,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对于合理利用资源和病虫害的防治都有借鉴意义。

答案: (1)样方法 (2)随机取样 (3)计算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4)描点法:

(5)如下图

(6)害虫的防治(或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等) 12.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分析:

(1)材料用具:一瓶未知体积的红细胞稀释液(未知数目)、一瓶未知体积的大肠杆菌溶液(已知数目为a)、盖玻片、载玻片、胶头滴管、显微镜等。

(2)实验目的:测定红细胞的数目。

(3)实验原理:模拟调查种群密度方法中的__________法。 (4)方法步骤

①将大肠杆菌溶液倒入红细胞稀释液中并充分混合均匀;

- 5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计算出红细胞的数目。

(5)结果分析: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接近于实际值,减小实验误差,我们还应该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标志重捕法过程中,在标记完个体重新放回原环境后,需过一段时间再捕获一部分个体,并记录捕获个体总数和被标记的个体数。在本实验中只要取适量混合液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分别测出红细胞和大肠杆菌的数目即可求出总的红细胞数。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以制作多个装片求平均值进行计算。

答案: (3)标志重捕 (4)②用胶头滴管吸取适量混合液制成装片 ③在显微镜下数出装片中红细胞和大肠杆菌的数目 (5)制作多个装片,分别求出红细胞数目,然后求平均值

- 6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计算出红细胞的数目。

(5)结果分析: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接近于实际值,减小实验误差,我们还应该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标志重捕法过程中,在标记完个体重新放回原环境后,需过一段时间再捕获一部分个体,并记录捕获个体总数和被标记的个体数。在本实验中只要取适量混合液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分别测出红细胞和大肠杆菌的数目即可求出总的红细胞数。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以制作多个装片求平均值进行计算。

答案: (3)标志重捕 (4)②用胶头滴管吸取适量混合液制成装片 ③在显微镜下数出装片中红细胞和大肠杆菌的数目 (5)制作多个装片,分别求出红细胞数目,然后求平均值

- 6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nt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