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15 20:00: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片璀璨的星空,那么中国古典文学就是最具东方韵味的耀眼明星;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座花园,那么“香草美人”这一文学印象就是其中最神秘的一朵。“香草美人”意象源于生活,是楚国地方文化与屈原精神的最美艳遇,使沉睡的性灵得以浪漫发声,是《离骚》艺术成就里如烈火般张扬的光芒。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片璀璨的星空,那么中国古典文学就是最具东方韵味的耀眼明星;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座花园,那么“香草美人”这一文学印象就是其中最神秘的一朵。“香草美人”意象源于生活,是楚国地方文化与屈原精神的最美艳遇,使沉睡的性灵得以浪漫发声,是《离骚》艺术成就里如烈火般张扬的光芒。《离骚》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遭遇不公待遇之后的惊世之作,全诗文词哀婉缠绵,感情十分强烈。屈原由于受“党人”的诽语所迫害以及君王的摇摆多变,使自己蒙冤受屈,然而他的爱国热情并没有因为这样而冷却。追寻开明政治上下求索不遂其愿,只有借助“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美政理想以及抒发自己彷徨失落的苦闷心情。
一、“香草美人”意象的起源发生研究
1.最早追溯到诗经
香草美人意象流传至今,已经有了相当系统完整的含义。香草意象作为一种单独的象征符号,它一方面指德行和人品的高洁;另一方面是相对于恶草而言,意味着政治斗争的两边。美人的意象多被解释为比喻君王或者是自喻。香草美人,象征和意境,这一意蕴丰富的原型印象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不断继承发展的过程。
(1)依诗而兴之说
很多人听到香草美人会想到《楚辞》、《离骚》之文,但其实香草美人这一观念并不是从这里产生的。不能否认的是这一观念的形成与楚国地方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受民间生殖巫术和宗教祭祀活动的影响。刘怀荣教授在其著作《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中第八章第三节中有比较详细的考据论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艺术,香草美人这一传统艺术形象可以说是先辈们文学智慧的结晶,那么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登上的文艺舞台?毫无疑问,香草美人是屈原对传统文学在理解并吸收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独特审美体验,进而形成更深入人心的香草美人意象。可是它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2)比兴风格的形成
据资料记载,早在《诗经》中香草美人意象就初具形态。例如《周南·桃夭》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片璀璨的星空,那么中国古典文学就是最具东方韵味的耀眼明星;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座花园,那么“香草美人”这一文学印象就是其中最神秘的一朵。“香草美人”意象源于生活,是楚国地方文化与屈原精神的最美艳遇,使沉睡的性灵得以浪漫发声,是《离骚》艺术成就里如烈火般张扬的光芒。
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1起兴,以繁花盛放的样子映衬新娘美艳的容貌以及热闹非凡的新婚场面。《蒹葭》一诗中提到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2凄迷恍惚,耐人寻味,不过这些诗歌内涵比较单一,景物与伊人之间象征暗示的关系,也只是起到了简单的比兴作用。除此之外,《诗经》中还有大量以草木作为抒情表意的意象,比如《郑风·野有蔓草》第一章里面写到的:“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逢,适我愿兮。”3这里面的起兴之句与下文存在着隐隐约约的内在联系,比和兴都是以间接地形象抒发感情的方式。
2.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
诗体本身随着年代的变化不断变化着,我觉得准确来说,香草美人意象的形成是一种多元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产物。上文谈到的实际上就是历代学者对香草美人比兴风格“依诗取兴”观念,这种观念形成于汉代,淮南王刘安《离骚传》中有说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4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有云:“楚襄信谗而三闾忠烈,依《诗》制《骚》,讽兼比兴。”5《离骚》之兴与《诗经》之兴有着某种隐约的内在联系,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离骚》的兴是在忠于《诗经》的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香草意象并非作为单纯的植物的存在而存在,而是另有作者的寄托和而深长内蕴。楚辞与楚地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毫无疑问,丰富灿烂的楚地风俗文化事物本身,对香草美人之兴象有着必然的渗透作用,可以说楚地风物是比兴中的象事物现实来源。
二、“香草美人”之抒情模式研究
1.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抒情模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大类。直接抒情即为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事物抒怀快意而不掩饰。《离骚》中不乏直接抒情的句子,比如:“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6将自己愿为国家引导开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情毫不掩饰地抒发,强烈且坚定,大快人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7流着热泪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是多么的艰难,言辞真切,感人肺腑。间接抒情则是通过多种修辞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态度,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即事感怀等。间接抒情能够使情感的抒发愈加婉转蕴藉,耐人寻味。香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片璀璨的星空,那么中国古典文学就是最具东方韵味的耀眼明星;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座花园,那么“香草美人”这一文学印象就是其中最神秘的一朵。“香草美人”意象源于生活,是楚国地方文化与屈原精神的最美艳遇,使沉睡的性灵得以浪漫发声,是《离骚》艺术成就里如烈火般张扬的光芒。
草美人抒情模式属于后者,《离骚》中出现的大量繁草佳木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并非其实物本身,而是饱含了人具有的的性灵品行。诗人借用香草美人婉转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思所感,以香草美人原本生命形态作为感情落脚点,倾注自身独特情感体验,使之具有独特内涵以及明确的象征性,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寄托,也是一种情感的升华,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引人联想,意味深长。
2.借香草寄意
纵览全诗,《离骚》通篇中出现的香草共有十八种,这些缤纷各异的植物作为“香草”大多具有高洁美好的品性。它们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8中江离芷草秋兰这些平常普通的植物都被赋予了美好的德性。然而后代研究者所持观点不同以致于对诗句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何所独无芳草兮,
9尔何独怀乎故宇。”中的“芳草” 东汉著名文学家王逸认为是比喻君王,而清代“书
痴” 林云铭则认为这里的“芳草”是指修洁之人。再如王逸认为“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11此句中的“众芳”应是比喻群贤,而清代楚辞重要注家蒋骥则认为这里的“众芳”是比喻君王。针对这些富有争议的解释,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刘怀荣教授指出:“《离骚》香草美人的符号系统,事实上包括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指义功用,但详细说来语句中的香草或美人的象征意义到底是何种意思,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评注者之间难以达成共识,甚至连基本划一的准则也难以找到。”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解读,即对于《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的具体含义是难以有统一明确的解释的。但是《离骚》中香草美人“譬喻说”仍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离骚》中品种众多的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它具有两层寓意:一是指人的品性高洁,第二点则是作为恶草的对立面,它意味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3.美人喻君王
美人的意象我认为应解释为比喻。比喻君王或者是自喻,在诗中都能找到理据。“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0中的美人形象就是暗指君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11此句则为诗人自喻。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经由自拟弃妇来抒发情愫的,以男女关系来比喻君王和臣子关系,把君王和夫君、臣子和妻子放在一样的地位,以婚约来比喻君臣的遇合友好,这里我们可以把它解读成为一种政治关系的借喻。《离骚》里面提到了三次求女而未得的悲剧,这正好暗暗吻合了屈原不被君王欣赏重用的真实遭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2这是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片璀璨的星空,那么中国古典文学就是最具东方韵味的耀眼明星;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座花园,那么“香草美人”这一文学印象就是其中最神秘的一朵。“香草美人”意象源于生活,是楚国地方文化与屈原精神的最美艳遇,使沉睡的性灵得以浪漫发声,是《离骚》艺术成就里如烈火般张扬的光芒。
一个艰辛痛苦的过程,屈原独自一人上下求索,先求宓妃,无奈遭遇“虽信美而无
13礼兮,来违弃而改求。”第二次求女也以媒母阻挠失败告终,以致于诗人心灰意冷,
后来取消了求亲行为,感叹:“闺中既以遥远兮,则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嫣能忍与此终古。”14其实这些美人并非求之不得,只是屈原在求女的过程中渐渐明白了自己想要寻求的到底是哪一类型的女子,渐渐清晰起来的美人形象因现实压力根本无从实现。以此借喻通向美政之路漫长而遥不可及。美人虽说深受屈原喜爱,但是其不能安定散漫随性的性格特征不足以作为屈原理想的人格寄托。
4.香草与恶草相对暗喻敌我关系
香草在与恶草相对时,香草主要是暗喻当时的贤德之人,或是指古代的贤人,而恶草主要是指当时的奸妄小人。这些历代研究者给出的结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离骚》里:“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15申椒蕙茝都是香草,在这里可得出香草均是比喻贤能的人才。“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16诗中所提到的兰、蕙、留夷、揭车、杜衡、芳芷,王逸都解释为“香草”,并以此比喻各路贤德的人才,此之谓“众贤志士”。屈原在创造此诗是心路是跌宕起伏的,草木的枯荣,日月的交替,都会影响他的心境,颇具慧根的屈原将自然界的兴盛衰落与自己悲痛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他会痛心写下“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17,“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18兰草和芷草失去了芬芳,荃草和蕙草也变成了茅莠。为何过去的这些香草,如今全都变成了杂蒿野草?似乎没有什么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世界一切都在变化着,除了变化本身,绝望之情油然而生。前人洪兴祖《补注》有云:“萧艾贱草,比喻不肖。既于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固时知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哀香草之易变,叹恶草之茁壮。
5.以荷自喻不忘初心
屈原用来自喻自身高洁品性的大概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了。“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19芙蓉即是荷花的意思,王逸并未将荷花解释为香草。仔细研读《离骚》全诗我们还可以发现,诗中所提到的繁多的香草,或是用于点缀佩饰物品,或是用来装载精致香袋,而缝制成衣裳的只有荷。我们都知道,佩饰香袋等都属于可有可无的装饰性物品,但是衣裳是不可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片璀璨的星空,那么中国古典文学就是最具东方韵味的耀眼明星;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座花园,那么“香草美人”这一文学印象就是其中最神秘的一朵。“香草美人”意象源于生活,是楚国地方文化与屈原精神的最美艳遇,使沉睡的性灵得以浪漫发声,是《离骚》艺术成就里如烈火般张扬的光芒。
或缺的,对于守礼节重视美的屈原来说这一点他比谁都明白。朱熹《集注》有云:“此与下章即所谓修吾初服也。”荷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恰好符合屈原身正不屈的伟大形象,屈原也意在表达自己不愿改道而行的用心。这里的荷并非香草,生于泥淖中却自强不息努力绽放,不忘初心,正好是屈原自寄理想的绝佳意象。
6.香草美人抒情效果
屈原屡次写到将香草作为自己的装饰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20包括自身衣冠佩戴都有香草来点缀修饰,集众美于一身。文人墨客乐于借助日常生活中或者自然界中的某物本身具备的特质,来表达某种感情、志气和节操。这些香草作为美好的事物让作者不断去追求探寻,同时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意象。 比方“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21可以看出诗人为了采集喜爱的香花香草不顾朝夕替换,如此的辛勤劳苦,亦无所怨言。“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22诗人早晨饮木兰上的露滴,晚上以菊花残瓣充饥,如此天然精纯的饮食,后面又说“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23诗人强调我的情感就是这样坚贞不移的啊,形消骨立没有什么关系呢。近乎孤傲高洁的情怀可见其信念的执着。诗中多次提到的兰、桂、芷、菊等等香草可以作为一组独立意象群体,用来表白诗人自身的人格魅力,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洁独立品性。屈原《离骚》是在遭受小人诬陷以至被贬的情况下创作的,那时候诗人心中一定有很多复杂的心情需要倾诉,有很多积郁需要抒发,有很多想法想要表达,情感到达了一定的点上,即已经到非说不可的时候了,那个时候所说的所写的东西往往是真的。现代人们常说的真善美,情到深处说的东西往往是真的,而真的东西往往激发向善的社会效果,善和美又是分不开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香草的最终目的就是映衬了诗人至善至美的高尚道德情操。
三、“香草美人”抒情模式对后世文学影响研究
1.影响概况
“香草美人”抒情模式对后世文学创作渗透面及其广阔。从横向文学体裁看来,后世诸多的诗词歌赋,小说等文学领域对香草美人都有着继承和发扬。纵向年代特征看来,随着朝代更替时代变迁,香草美人却并未世事难料的社会洪流遗忘在沙滩上,而是随着社会洪流的波涛自成绵延不绝的文学传统,经过不断的吸收融合和创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片璀璨的星空,那么中国古典文学就是最具东方韵味的耀眼明星;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座花园,那么“香草美人”这一文学印象就是其中最神秘的一朵。“香草美人”意象源于生活,是楚国地方文化与屈原精神的最美艳遇,使沉睡的性灵得以浪漫发声,是《离骚》艺术成就里如烈火般张扬的光芒。
新,已经褪去了它最初天马行空颇具无厘头特色的不着调个性,这些遥远而深邃的凝聚先辈们智慧与灵感的原始意象,犹如华夏大地奔腾的骏马,充满了蓬勃的朝气,更是一种深藏于血液中的力量之源。
2.对后世赋的影响
屈原辞世以后,文人墨客们对赋的喜爱并未因此衰减。香草美人意象单薄的浪漫主义色彩经过屈原不凡人生经历以及超凡的人格魅力的融合,变得浓郁而极富现实感。以男女喻君臣正好与仕途失意的文人心中感觉相似,影响最为深远,这里不得不提到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他的代表作《洛神赋》“感宋玉与楚王说神女之事”而作,深受香草美人之影响,并且使传统陈旧的美人意象获得新的发展,冲破了只是把美人视为一种文化标记或符号的限制,将其变为一种全新规范化的艺术形象,使其面目神彩和内心世界同时得到了充裕的显现。作者与洛神之间的人神殊途以及人神恋爱暗示了其与理想的断裂,畅快地宣泄了自己的失意与孤独,“常系心于君王”的鲜明形象令人叹惋。
3.对诗词领域的影响
在诗词领域,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是诗歌常见表达方式。香草美人意象将草木注入了人的情感体验使之人格化,常以香花香草来比喻清高孤傲特立独行的高洁品性。东晋诗人陶渊明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承继并发展了香草美人象征系统。陶渊明诗中著名的菊花的意象明显是受此影响,菊花在屈原《离骚》中已有了固定的象征意义,即它象征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不屈不饶,亦充满了恬淡隐逸气息。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容彰显其不随流俗的独立人格。文人墨客对香草美人意象都有普遍的认同感,迫于政治压力,或者是都表达倾向的转移,相较之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他们更愿意在原型意象中寻找寄托,这种隐约含蓄的表达方式往往营造出朦胧诗意美,更添诗词之文采。
4.小说领域的影响
小说领域我想重点谈谈它对蒲松龄和曹雪芹文学创作的影响。《聊斋志异》里面出现了大量的神鬼,“人神恋爱”模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超脱和追求时常是混在一起,《离骚》中的失意情绪在这里得到了解脱和满足。所以人神恋爱这一传统模式并非是一层不变的,它是一种情感宣泄的载体,而失意文人对爱情的追求都可以说是受到了“香草美人”的影响。《红楼梦》的伟大不用多说,但是那上百个人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片璀璨的星空,那么中国古典文学就是最具东方韵味的耀眼明星;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座花园,那么“香草美人”这一文学印象就是其中最神秘的一朵。“香草美人”意象源于生活,是楚国地方文化与屈原精神的最美艳遇,使沉睡的性灵得以浪漫发声,是《离骚》艺术成就里如烈火般张扬的光芒。
物形象的塑造就堪称一绝。文中有颇多对女性的精彩描写,典型人物如潇湘妃子林黛玉,林黛玉住在潇湘馆,潇湘馆里面有竹子。竹子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就是清高、气节、坚贞的形象,这正与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气质相吻合。我们有这样的意识,是因为它的理念隐藏在我们内心的最深处,在现实的世界无法依存,在文艺的舞台却能自然复苏。而文人们细腻灵敏的心思一旦捕捉到这些原型,也就是捕捉到了流传已久并且日益深厚的集体情感,就会把个人情感转化为集体情感,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常常会有这种千里之外的共鸣感,这种无法言喻的情感最让人觉得意味深长,似乎很近,但又无法触及。也许这就是香草美人最终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黄凤显.楚辞[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2]童一秋.屈原[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
[3]常森.屈原及其诗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李炳海.离骚抒情主人公的配饰象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47):5.
正在阅读:
《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05-15
最新公司户外烧烤、生日活动策划方案03-15
我国电子商务企业产融结合比较分析10-18
档案法规知识基础-测试101-26
201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答案03-11
35kV降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05-04
精简翻译版10-14
高楼林立图片02-09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香草美人
- 离骚
- 抒情
- 模式
- 研究
- USBKey中国报刊出版网及中国记者网专用加密终端安装使用手册
- 网上邮局电子邮件
- 102窄告创造三嬴格局
- 【STAR】MIMO检测算法研究及其在WIMAX系统中的应用
- 投资意向协定TERMSHEET(草案)
- 互动探究课堂实施策略探析
- 插画分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2
- 中空玻璃生产工艺规程
- 2004园林绿化工程质量评定资料使用说明
- 考研时政经济新常态相关题型解析
- 网上商城项目小结
- (2)附件:建筑工程材料审核要点(2014版)
- 《基础英语》课程教案首页
- 基于PID算法的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
- 小学数学奥数题六年级
- 光纤连接器检验技术标准1
- 改A-6(综合治理管理制度)
- 会计月末结账怎么弄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