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环境风险评价

更新时间:2024-05-03 22: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章 环境风险评价

10.1 概述

所谓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灾难事故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事件,它具有危害性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同时风险发生的概率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倘若一旦发生,其破坏性极强,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严重破坏。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的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10.2 环境风险识别

10.2.1 化学品危害特性识别

拟建工程产品是食用酒精、CO2、杂醇油(主要含有丁醇、丙醇等)。各化学品的特性见表10-1,危害因素分析见表10-2。

表10-1 主要物料特性一览表 序物料空气中爆炸极限V% 上限 111.0 -- 13.7 11.2 5 下限 3.3 -- 2.0 1.4 15 闪点 ℃ 12 -- 15 35 -66.7 沸点 ℃ 78.3 -711.5 (升华) 117.1 117.5 -161 毒物危害程度 轻度危害 -- 中度危害 轻度危害 轻度危害 火灾危险分类 甲 戊 甲 乙 甲 第3.2类 中 闪点易燃液体 第2.2类 不燃气体 第3.2类 中 闪点易燃液体 第3.3类高 闪点易燃液体 第2.1类 易燃气体 危险性类别 号 名称 1 2 3 4 5 酒精 二氧化碳 丙醇 丁醇 甲烷

表10-2 主要物料危害因素分析一览表

序介质号 名称 主要健康危害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1 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乙醇 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2 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作燃料使用。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甲烷 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 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二氧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化碳 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3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4 丁醇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本品刺激和麻醉作用。主要症状为眼、鼻、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分丁醇 喉部刺激,在角膜浅层形成半透明的空泡,解)产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与氧头疼,头晕,手部可发生接触皮炎 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10.2.2主要事故因素分析

1、酒精车间

在蒸馏、酒精提纯过程中,若蒸馏塔、管道、阀门或容器发生酒精泄露,酒精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高温、雷电、静电等能引起燃烧爆炸。

在酒精储存过程中如果不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或者储罐及其辅助设施发生故障泄露、运行泄露,或管道长期使用、腐蚀、损伤等原因,出现泄露,不能及时发现,采取措施不当等,酒精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等极易燃烧爆炸。

2、CO2车间

本项目在生产液态CO2的过程中使用液态CO2钢瓶等,属于压力容器,由于压力容器承受一定的压力,存在超压爆炸的危险。

3、污水处理站

污水站设1个200m3的沼气罐,由于沼气是易燃气体,存在爆炸的危险。 4、运输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拟建工程的产品为汽运和船运。各类危险品在装卸、运输中可能由于碰撞、震动、挤压等,或由于操作不当、重装重卸、容器多次回收利用,强度下降,垫圈失落没有拧紧等,均易造成物品泄漏、固体散落,甚至引起火灾、爆炸或污染环境等事故。同时在运输途中,由于意外各种原因,造成危险品抛至水体、大气,造成较大事故,因此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环境风险。

综合以上分析,项目主要危险源为厂区内的酒精储罐、蒸馏塔、二氧化碳钢瓶、沼气罐以及运送产品的车辆、船只。 10.2.3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A.1规定,拟建项目无重大危险源。

10.3 源项分析

10.3.1事故统计及最大可信事故

对拟建项目来说,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利用相关型装置发生事故的类比统计资料,确定事故发生的频率。 10.3.2事故树分析

新建项目风险事故主要是火灾、爆炸事故及泄漏对环境的影响。项目顶端事故与基本事件关联见图10-1,储罐、管道系统事件树见图10-2。

泄漏事故 燃烧爆炸事故 顶端事故发生 +

机 泵 损 坏 槽 车 损 坏 · 火源 液体泄漏 + + 罐 体 破 裂 阀 门 破 裂 管 道 破 裂 + · 产 生 明 火 静 电 雷 电 撞 击 摩 擦 表示逻辑或门 表示逻辑与门

图10-1 顶端事故与基本事件管理图

从图10-1中可知,燃烧爆炸是由两个“中间事件”(设备泄漏、火源)同时发生所造成的。防止设备物料泄漏是防止发生燃爆事故的关键。另外,加强储罐区安全管理,采取避雷和防静电措施,严禁吸烟和动用明火,防止铁器撞击,防止产生静电火花以及罐区内电气设备要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等,也是防止燃爆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图10-2 储罐管道系统事件树示意图

从图10-2中可知,槽车、罐、槽、管道等设备物料泄漏,可能引起燃爆危害事故或扩散污染事故。风险事故对环境的影响与泄漏时间及各种应急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10.3.3最大可信事故类型及概率

据统计资料表明,国内贮罐物料泄漏的事故概率在0.5~1×10-4。新建项目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管理规范、并有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抗事故风险能力较高。因此,确定最大可信故为酒精储罐破裂造成的化学品泄露,概率确定为5×10-5次/年。

10.3.4主要风险事故源强计算

新建项目危险源为贮存乙醇的储罐。因此,本次评价计算乙醇的事故源强。

乙醇储罐进出料管道连接处(接头)发生损坏,损坏尺寸按100%管径计。事故发生后,迅速采取木条堵漏等措施,在10min内泄漏得到控制。乙醇发生泄露后,液体迅速布满整个围堰,并挥发。在10min内对泄露储罐进行维修堵漏,并采用喷洒消防泡沫等方式,使泄露乙醇与空气隔绝,防止引起火灾和乙醇挥发。10min后乙醇停止泄露,同时泄露出的乙醇也停止挥发。

泄漏速率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T169-2004)附录A中推荐的液体泄漏速率计算公式和汽体泄漏速率计算公式进行估算,公式如下:

液体泄漏速率

式中,-液体泄漏速度,kg/s; -液体泄漏系数,取0.64;

A-泄漏口面积,按100%管径计,乙醇储罐为7.85×10-3m2; -泄漏液体密度,乙醇为790kg/m3; -容器内介质压力,乙醇储罐取0.1MPa; -环境压力,0.1MPa; -重力加速度,9.8m/s2;

(4)专业救援队伍

企业内设不脱产的专业救援队伍,由各部门职工经培训后组成,分为抢险抢修队、医疗救护队、义务消防队、通讯保障队,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10.7.3应急程序

①一级预案启动条件

一级预案为厂内事故预案,即发生的事故为各危险源因管道阀门接头泄漏仅局限在厂区范围内,对周边及其他地区没有影响,只要启动此预案即能利用本单位应急救援力量制止事故。

当企业发生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后,事故的当事人或发现人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向指挥领导小组报告。指挥领导小组指挥专业救援队伍对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按本单位应急措施进行处理。

②二级预案启动条件

二级预案是所发生的事故为各危险源贮罐破裂或爆炸造成泄漏,泄漏量估计波及周边范围内居民,为此必须启动此预案,并迅速通知周边社区街道、派出所及地方政府,在启动此预案的同时启动一级预案,不失时机地进行应急救援。 10.7.4应急设施

①抢修堵漏装备 .

抢修堵漏装备种类:防酸衣、常规检修器具、橡胶皮、木条及堵漏密封装置。卸料罐区配置砂土、木屑等吸附物,收集废物的专用容器。 装备维护保管:由检修组及库房分别维护保管。 ②个人防护装备

个人保护装备种类:防尘口罩、防毒口罩,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手套、胶鞋、护目镜等。

装备维护:防尘口罩,手套、胶鞋、护目镜由班组个人维护保管。 氧气呼吸器由库房维护保管。 ③灭火装备

种类:雾状水、泡沫灭火器、CO2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砂土。 维护保管:由各个小组维护保管。 ④通讯装备

通讯设备种类:直拨和厂内固定电话、手机。

维护保管:直拨由办公室保管,厂内固定电话由各事故小组保管;手机由领导小组成员和救援队伍负责人维护保管,并保证24小时待机。 10.7.5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措施 (1)储罐、管线泄漏

①根据泄漏部位,确定堵漏措施生产过程发生泄漏,采取关闭阀门、停止作业等方式,在切断物料来源后堵漏。储罐泄漏,可采取倒罐方法,尽量将发生泄漏的储罐内物料转移至备用储罐(或槽车),在此基础上堵漏(如采用软木塞等)。 ②生产装置区域发生泄漏,要用砂土等筑堤堵截;储罐区发生泄漏,要及时关闭围堰的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污染水体。

③事故处置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根据其性质进行安全处置,不得随意倾倒;消防废水收集至事故池,再分批送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2)火灾、爆炸事故的处置

①发现起火,立即报警,通过消防灭火。首先采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器灭火,也需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②切断火势漫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同时,关闭输送管道进、出阀门。

③储罐可能发生爆炸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 10.7.6安全防护

(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2)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①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②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 企业需要编制项目区3km范围内单位的分布图,指定各单位的联络人,并有联系电话,当发生比较大的事故,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组织大家撤离。撤离过程中要请求环保、公安、民政等部门协助,妥善安排撤离人员

的生活。撒离后要对影响区进行环境监测,当环境恢复到功能区划的要求,并经过环保、卫生等部门的同意,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可以安排撤离人员返回。

10.7.7应急终止

(1)应急终止的条件

①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②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③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④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⑤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2)应急终止的程序

①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经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批准; ②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①有关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②对应急事故进行记录、建立档案。并根据实践经验,组织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

③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10.7.8应急演习和应急技术培训

对于环保管理人员和有关操作人员应建立“先培训、后上岗”、“定期培训安全和环保法规、知识以及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理技术”的制度。应急机构应定期对机构内成员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应急技术培训和考核,并每年进行一次模拟演习,以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并积累经验。

每一次演练后,企业应核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规定的内容是否都被检查,并找出不足和缺点。检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运作; (2)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

(3)应急服务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 (4)能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5)企业应把在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6)企业应在危险设施和危险源发生变化时及时修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把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修改情况及时通知所有与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有关的人员。

10.8 评价结论

拟建工程有利于地区的经济发展,但随着工程的建设,环境风险将增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事故防范以减少环境风险。

为了及时发现和减少事故的潜在危害,确保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有必要建立风险事故决策支持系统和事故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在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形成风险安全系统工程。

从环境控制的角度来评价,经采取相应应急措施,能大大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并且如一旦发生事故,能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减小对环境污染。其潜在的事故风险是可以防范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mi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