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研究

更新时间:2023-09-29 14: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研究(八)——小说及小说

教学

收藏本文

分享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选入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的小说有10篇。这些优秀的小说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当代的。考虑教材的容量,篇幅长的小说,采用节选的方法。为了适合教学,有的还对原文作了改写。小说有三个突出特点。1以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一般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揉合,使之典型化。例如《小英雄雨来》刻画了雨来这个小英雄形象。雨来并非实有其人,而是概括革命时期的少年儿童共同的优秀品质,并加以个性化。小说与故事比较,有其共同的特点,但作为两种文学形式,还是有区别的。区别之一:故事中的人物一般是真人真事,不要求个性化。区别之二: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比故事细致,手法更多。除了用直接描写外,还可以用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等方法刻画人物性格。《小英雄雨来》刻画人物就是如此,通过多种描写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2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小说的情节与故事相比更完整,更复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且别说长篇小说,就是短篇小说刻画人物虽是某一侧面(本文共计1页)......[继续阅读本文]

以真诚的心态自然阅读小说——关于《船长》的解读

分享到:

收藏 推荐

我理解的“语文味”是指“文化语境里的语言味和文学味”。文学在语文现行教材中有其相对独立的地位,不同类型体裁的课文在教学时是有区别的。我们在教学文学作品时应该有“文学意识”,重视文学作品内在的情感性、审美性,用文学的方式阅读文学,使文学作品本有的文学品性在解读中得以彰显。小说是文学诸多门类中极具审美价值的体裁。孙绍振曾说,教学生读小说,当“以真诚的心态,像倾听朋友谈心似的,听其自然的阅读”。阅读小说,其本质就是打破时空的界限,与作者、与世界文学巨匠进行精神对话、心灵交流与撞击的过程。文学教育

的基本目标是把文学当做生活生存的方式,文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的培养,用“艺术的魅力”来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博大的胸怀。《船长》(苏教版六上)的作者是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一生坚持正义,讴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船长》是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细腻生动地描绘了诺曼底号被玛丽号巨轮划了一个大口子后,面对即将下沉的船人们的各种表现,通过人物语言突出描写了哈尔威船长的沉着冷静、果断机

浅谈初中语文小说的教学

一、了解概念、特点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应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小说教学也是如此。所以首先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及特点。小说是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与社会思想。人物、情节、环境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教学的核心,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而服务的。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根据小说的特点,我在小说教学中一般采取三步骤:即先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接进而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在前两者的分析基础上学习小说的环境描写。

二、理清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虽然是小说的核心,但也是建立在一定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的,高尔基说:““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因此,阅读鉴赏小说必须从故事情节这个环节开始,只有细读小说,熟悉故事情节,才能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由小说线索贯穿起来的,所以阅读鉴赏小说的第一步应该是理清小说线索。如鲁迅的《社戏》以“到赵庄看戏”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以“看社戏→看戏中→看戏后”来组织全文的故事情节;大多数小说全文只有一

条线索,而有的小说则有两条线索组成。文似看山不喜平。平辅直叙,简单平淡,读者就会生厌。而跌宕起伏,峰回路转,就会产生无穷的魅力。这就是情节的曲折性。所以有些小说,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委婉动人,展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了深刻的主题。由此可知,小说学习首先必须理清线索,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把握故事情节。而小说的故事情节并非千篇一律地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会有各种不同的结构,这是小说鉴赏必须使学生明确的问题。

所以在具体的小说教学中,我与学生介绍完有关小说的知识后,让学生自由阅读小说内容,注意把握故事情节,在找到小说线索的基础上抓住情节的人物、时间、地点、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大概复述故事情节,这一环节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小说主要是写什么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掌握描写手法,分析人物

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紧接着是走近小说人物,分析人物形象,这是小说教学的核心环节,掌握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而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有哪几种呢﹖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手法多种多样,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手法刻画人物的?如《社戏》中众多的人物,都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后一课》中主要是通过语言、特别是细腻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揭示韩麦尔先生激动、沉痛、依恋、悲愤的复杂心情,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除了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以外,有些小说较多地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如《最后一课》中对小弗郎士主的刻画要运用心理描写,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弗朗士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又真切地反映了爱国主义感情再他幼小心灵中的萌芽滋长,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孙犁白洋淀小说《芦花荡》中刻画的老头子形象也用到了众多心理描写,刻画出老头子的“自信”、“内疚”、“高兴”

的心理,进而体现老头子的爱憎分明、机智勇敢、不畏牺牲英雄精神。在《蜡烛》一文中的老妇人自始自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她的心理活动都是通过她的神态和动作表现出来的。

小说描写人物大多采用正面描写,但有时作者还采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

四、鉴赏环境,分析其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鉴赏不可缺少的环节。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天气等。如孙犁《芦花荡》的开头“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这一自然环境描写既勾勒出黎明前黑暗时刻的特征,同时也渲染敌人的凶残以及斗争危险的紧张气氛。还有结尾“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扬。”这一环境描写刻画了胜利的喜悦,从而揭示了人物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心理。

小说除自然环境描写之外还有社会环境描写。如《最后一课》中写到小弗朗士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的场面,渲染了时代特征,表现了人们对布告的关心,暗示了事件的重大。

由此可知,小说的环境描写起着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揭示主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烘托人物性格形象的作用。

综上所述,小说鉴赏应紧紧围绕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环节展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或预习课文时,必须按照这三个环节进行;在指导学生写鉴赏小说作文时,要求学生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小说的某个方面进行读后感或评论性文章的写作。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拓展引伸

1、畅所欲言

教师将教材中的某一关键的语句,可能会产生不同观点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认真钻研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辩论。 2、创造想象

这种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改动小说中的某些情节,或续写小说,进行一种再创作的思维训练。

小说是学生普遍喜欢读的文学样式,但我们老师要教会学生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阅读,不能就看故事来读故事,不能就好玩来读。更应教会学生如何要目的的阅读,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来读,从不同方面的阅读分析中得到收获,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还要从人物形象上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将知识教学与兴趣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语文课。

浅谈高中小说教学现状

张广涛

摘要:高中小说教学能够提升个性个性解读能力,丰富感情体验,完善人格修养,升华人生境界,深化对民族、国家等重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但是,高中小说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文体知识归纳陈旧,小说作品梳理简单,缺少文学形象还原,主题诠释要么教条僵化,要么肤浅随意,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小说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小说教学;小说知识的组织;小说形象的鉴赏;小说主题的诠释

小说以反映生活的广阔性、深刻性赢得读者的普遍喜爱。小说教学能够提升个性解读能力,丰富感情体验,完善人格修养,升华人生境界,深化对民族、国家等重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小说教学的意义深远。但是,高中小说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笔者从找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的角度,尝试分析高中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说教学教什么

学生通过高中小说课程的学习,应该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呢?

笔者结合三维目标理论谈一谈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小说课程目标的理解。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具体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大概复述故事情节,这一环节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小说主要是写什么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掌握描写手法,分析人物

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紧接着是走近小说人物,分析人物形象,这是小说教学的核心环节,掌握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而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有哪几种呢﹖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手法多种多样,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手法刻画人物的?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中作者着力描写了哈尔威船长、《社戏》中众多的人物,都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后一课》中主要是通过语言、特别是细腻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揭示韩麦尔先生激动、沉痛、依恋、悲愤的复杂心情,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除了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以外,有些小说较多地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如《最后一课》中对小弗郎士主的刻画要运用心理描写,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弗朗士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又真切地反映了爱国主义感情再他幼小心灵中的萌芽滋长,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孙犁白洋淀小说《芦花荡》中刻画的老头子形象也用到了众多心理描写,刻画出老头子的“自信”、“内疚”、“高兴”的心理,进而体现老头子的爱憎分明、机智勇敢、不畏牺牲英雄精神。在《蜡烛》一文中的老妇人自始自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她的心理活动都是通过她的神态和动作表现出来的。

小说描写人物大多采用正面描写,但有时作者还采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如《药》中华老栓和康大叔两个人物属正面描写,而夏瑜这一人物则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刻画的。文中刑场上及狱中的描写都属侧面描写。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夏瑜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四、鉴赏环境,分析其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鉴赏不可缺少的环节。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天气等。如孙

犁《芦花荡》的开头“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这一自然环境描写既勾勒出黎明前黑暗时刻的特征,同时也渲染敌人的凶残以及斗争危险的紧张气氛。还有结尾“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扬。”这一环境描写刻画了胜利的喜悦,从而揭示了人物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心理。

小说除自然环境描写之外还有社会环境描写。如《最后一课》中写到小弗朗士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的场面,渲染了时代特征,表现了人们对布告的关心,暗示了事件的重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作者从不同角度写风雪: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有通过人物动作、感觉写风雪,既写出了大雪的气势,也衬托了林冲这个落难英雄的处境。同时作者也以风雪的变化层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料场才会被摇振、压倒;正因为草料场被压倒,林冲才会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在山神庙安身,林冲才会暗中听到陆谦三人的话,促使林冲杀敌报仇,使林冲走上反抗的道路。

由此可知,小说的环境描写起着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揭示主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烘托人物性格形象的作用。

综上所述,小说鉴赏应紧紧围绕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环节展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或预习课文时,必须按照这三个环节进行;在指导学生写鉴赏小说作文时,要求学生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小说的某个方面进行读后感或评论性文章的写作。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拓展引伸 1、畅所欲言

教师将教材中的某一关键的语句,可能会产生不同观点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认真钻研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辩论。例如教学《伟人细胞》

时,我抓住课文中贾里的一句话:“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各自阐明自己的看法,最后,我再根据各方辩论的情况予以正确的小结,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做大事需从做小事起的道理,也有利于学生的辨析能力、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2、创造想象

这种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改动小说中的某些情节,或续写小说,进行一种再创作的思维训练。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假如你就是哈尔威船长你将怎么做?在《伟人细胞》中,假如你是贾里的朋友,听贾里说“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后,你会对贾里说些什么话?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训练,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六、表演

对一些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的课文,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伟人细胞》等,教师可引导学生改编成课本剧,并组织学生排练表演。在前篇课文中,我让学生按课文第十六段以后的部分,抓住哈尔威船长的形象与紧张的环境气氛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表演。后篇课文中讲了有关贾里的四个小故事,正好有四个组,我让每组在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以恰当的方式展开表演。这是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相互结合。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进一步巩固了第一课堂的教学成果,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使学生的读、写、听、说、做等多种语文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使之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小说是学生普遍喜欢读的文学样式,但我们老师要教会学生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阅读,不能就看故事来读故事,不能就好玩来读。更应教会学生如何要目的的阅读,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来读,从不同方面的阅读分析中得到收获,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还要从人物形象上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将知识教学与兴趣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语文课。

小说教学能够提升个性解读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完善人格修养,升华人生境界,深化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小说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性文体,在教学中小说文体的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认识教材中的小说与生活的关系

小说是体现生活的一种手段,是人类为了赞美或贬低生活而创造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艺术,而艺术又来源于生活,所以说小说也是源于生活的。小说家们写作的初衷往往是为了创造出一种自己所喜欢或向往的生活,但却往往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所以说小说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但我们永远不可能在小说中找到真正的生活,而生活却不同,你永远不可能猜到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生活多变又多元,有无限种可能,每个人又都是不同的,如果把每个人的一生比作小说的一个章节,那么生活这本大书永远没有终结。 二以人物品读为中心展开小说教学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解读人物的方法一般有

1加强诵读,品味人物,感悟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的细微之处,使学生产生心理和情感的共鸣。

2揣摩细节,认识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丰富性,复杂性,体会人性的多维性。 3剖析小说的环境`人物肖像描写和作者的叙述性语言,探究任务性格的社会性 4认识小说中对比`呼应`悬念`铺垫`穿插等手法对表现人物的意义。 三在想象和联想中感受小说的艺术之美

想象和联想必须借助形象思维来完成,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可以从情景再现,延伸揣摩,和情感融汇三方面入手。

1情景再现。设置情境、场景、人物、情节,或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某一刻的细腻心理与行为;或磅礴地描写伟大人物某一历史性的壮丽场景;或诗意地再创造古典诗词意境;或刻画著名文学形象的某一事件等等,表达自己对生活与生命的感受,这都叫情景再。

情景再现包括重大历史事件的情景、典型历史人物的情景、著名文学形象的情景、诗词意境的情景四种情况。前三种可归为同一类,统称为历史情景,后一种称为诗词情景。

我们先看历史情景的再现。

写陶渊明的隐逸生活。有人这样再现陶翁的乡居情景: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绽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写王昭君出塞后怀乡。这样再现昭君月夜弹奏琵琶的情景:月华如练,一轮相思独悬在藏蓝色的夜空,洒下万般愁绪。你身着一袭水绿色的长裙独坐在清冷的光辉下,娟影萧疏,纤纤素手弹奏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万般离愁,空灵而又落寞。茫茫苍穹,凝眸仰望,那广寒宫里的嫦娥独自守着孤寂的岁月,一年又一年,一守就是一千年。片断让我们直观地感受了历史情景再现法的强大魅力。 再看诗词意境的再现。

对王维的《渭城曲》,著名作家余秋雨这样再现原诗意境: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

沈逸然这样再现王维《山居秋暝》的意境:明月松间照,万籁俱寂,孤月当空,流光似水,浸渍了一片松林,葱葱。枝间杈中,浮起一片薄薄的青雾。淙淙,汩汩,丁丁,冬冬,泉明可鉴,那可是月光的液化吗?然而,夜半三更,市井凡夫们正是个个酒足饭饱,鼾声如雷,又有谁会独具闲情逸致,跑到这荒山岗野地里来枕泉漱石呢?有!王维!虽是古今一气,孔方兄乌纱帽令人神魂颠倒,却幸哉总还有这么一群真正的诗人,一群浪漫中有着一点现实的人,他们寄身田园,躬亲示范。倘若人人皆“采菊东篱下”,世间又何来恩怨纷争。可惜,他们的心血每每只是显贵们附庸风雅的工具,悲哉!

对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人这样再现其意境:秋色入天,黄沙弥漫。西风凄厉,犹如鬼哭。古驿道的尽头,苍黄的夕阳就那么一点一点地跌落下去。 前方有一座客栈,毫无生气地在大漠中摇晃,随时都能倒下。碣石拉了拉背上的行囊,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拖着马向那儿走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mh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