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西递解说词

更新时间:2023-10-20 03: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宏 村

牛形古水系建筑群-宏村,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尤其是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

宏村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0年11月30日,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作为“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宏村优美的环境和生态还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宏村特色

宏村位于黟县东北部,距黟县县城11km,村落面积19.17公顷,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38幢。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名叫“弘村”,清乾隆年间改为宏村,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传宏村的汪氏祖先先后在歙县唐模、黟县奇墅湖村居住,但都曾遭遇火灾。后来汪氏举家迁到雷岗山下,最初建十三楼,取名弘村,取弘广发达之意。鉴于以往教训,宏村在规划时十分注重人工水系的安排,提高预防火灾的能力,后历经400余年、数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汪思齐请风水先生勘定环境,对建筑重新布局,宏村的设计、构造最终实现。

在村落的科学布局中,水起着重要的作用。整个村落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南湖

我们眼前的这大片湖面就是“牛肚”-南湖,牛形村的水都流到这里,南湖位于宏村南首,挖凿于明万历年间丁未年(1607年),仿造西湖“平湖秋月”的形式建成南湖。清嘉庆甲戌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

撰文写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

南湖书院

过了画桥我们就来到了南湖书院,书院建于清嘉庆年间(1814年)。1998年南湖书院被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是一座具有浓厚徽州建筑风格的古建筑,面积十余亩,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祗园六部分组成,宽敞明亮,雄伟华丽,坐北朝南,视野开阔。历史上这里也是官吏文人兴会讲学的场所,曾任清内阁中书汪康年,民国时期驻英、日公使,代理国务总理汪大燮幼年曾经在这里读过书。

水圳

看完了南湖书院,我们来到了村中。大家请看,这绕过家家户户、长年清水不断的水圳就是“牛肠”,总长有1200多米,挖凿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3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宏村人的祖先很会利用自然溪水来做文章,他们在宏村的上首浥溪河上拦河建石坝,用石块砌成的数米宽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势落差,把一泓碧水引入村中。水圳九曲十弯,穿堂过屋,创造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这人工水系,丰富了村落景观,和谐、多变、富有灵气,有6大功能。一是防火;二是调节小气候,改善气温和湿度,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三是饮用;四是洗涤;五是灌溉,六是新增的功能-发电。

敬德堂

沿着水圳来到敬德堂,整幢建筑装饰简朴,屋柱为方形,是宏村明末清初民居的代表作,它位于宏村牛肠水圳下游转弯处,建于清初顺治年间(1646年),为H型民居。厅堂背向排列,前后厅均有天井,采光性能好,两侧为厢房,南侧为前院,北侧为厨房,厨房里还有一个小天井,东侧还有一座面西朝东的小偏厅和大花园。

汪大燮故居

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位于宏村街中段南向,占地面积291平米,系二楼前后三间结构,是民国初黎元洪政府国务院总理兼财政总长汪大燮故居,是其少年生活的地方。

汪大燮是黟县宏村人,清光绪十五年乙酉科举人,授内阁中书,后升为户部郎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1919年任巴黎和谈代表,及时与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通报了巴黎和会不平等条款,从而引发五四运动,1922年任代理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取消巴黎和会不合理条款后辞职。

月沼

我们来到了村落的中央,空间豁然开阔,这占地面积数亩的半月形池塘就是“月沼”,老百姓称月塘,这是所谓“牛胃”,老百姓称“牛小肚”。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取“花开则落,月盈则亏”之意。

乐叙堂

月沼北畔正中“乐叙堂”祠堂,又名“众家厅”,为汪氏总祠,也是明永乐年间所建。祠堂是村落中最宏丽的建筑,是徽州人金钱与财富的展示、权威与地位的象征;是宗族的精神寄托、灵魂归宿和人性回归;也是家族中开会、祭祖、议事、惩罚、婚嫁的场所。祠堂是集立法权、审判权、执行权为一体的乡村最高权力机关。

“乐叙堂”,又名“众家厅”,座落于村中“月沼”北侧最突出位置,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祠堂由门楼厅、前院、议事厅、享堂等组成。

敬修堂

这是宏村典型的一处清代民居-“敬修堂”。

它坐落在月沼北侧西首,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它占地面积286㎡,建筑面积452㎡,进入庭院,只见粉墙左右回抄,庭院内靠墙石砌花坛,置石鱼池;院内西侧这二株百年牡丹,每年花开季节百朵簇拥;正厅

为前后二单元、三间二楼结构,厅内两侧莲花门雕饰端庄别致,左右对称,雕刻的有“福在眼前”、“平安富贵”、“福寿双全”、“草龙托寿”等图案。整个厅堂基本保持原貌,从八仙桌、八仙椅、茶几以及楹联、字画等摆设中可看出主人的文化素质和经济实力。厅堂摆设有花梨木古桌,坚硬沉重,乌黑明亮,造型独特,保存完好,实属民间罕见。

承志堂

出了敬修堂,请大家顺着水圳往前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大型古民居就是“承志堂”,承志堂位于村中上水圳,建成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是清末宏村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整幢建筑精雕细刻、朱柱金梁,有“民间故宫”之称。

概况

承志堂的建筑特色是整体结构非常协调,三雕精美,“尊卑位序”特征明显,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承志堂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有136根柱,60道门,60扇窗,寓意六六大顺。承志堂有9个天井,7座楼阁,前后两进,占地面积2100㎡,建筑面积3000多㎡,整幢大院不走雨路可四通八达,据说建房共用去黄金100两,白银60万两,光是堂屋里的描金对联就用去金粉5斤,全屋木雕由20个工匠雕刻了4年。

承志堂以中门、前后正厅堂为中轴线,南北纵深一进庭院,二进厅堂,东西两侧对称布局。正厅西侧从前至后设有鱼塘偏厅、庭院厢房、小天井、水井、小偏厅、厨房附属建筑,正厅东侧有书房、东前天井、东偏厅、吞云轩、东后天井、排山阁等。整栋建筑饮水有井、养鱼有塘、薪火有厨房,娱乐有内房、储粮有粮仓,养花有花园,读书有书房,招待宾客有厅堂,雨天行路有长廊。

前堂

前堂也称大堂、前厅,是“承志堂”的精华部分,无论是厅堂摆设、悬挂的楹联、字画都非常讲究,整个厅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显示出当时房主的豪华和气魄。

承志堂木雕精美绝伦,以密集型劳动为代价的徽州木雕艺术精湛,展现了新安画派和徽州版画深厚的艺术根基,也展示了徽商在当时中国无与伦比的财力和

物力。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木雕图案。天井下檐四根支柱,雕有“渔樵耕读图”;前厅中门之上,有一长幅图案“百子闹元宵图”,雕刻着100个小孩全是男孩,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把徽州民间闹元宵的喜庆画面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

大家再看额枋上的木雕图案,这是“唐肃宗宴官图”。在长约2米,高0.33米的木雕图案上,四张八仙桌一字摆开,众官员围着正在弹琴、下棋、看书、作画。

前堂左右是卧室,外有过厢,卧室厢房是双扇莲花门,门上雕有万事如意图案,图案有两对鱼,意思是吉庆有余。莲花门胸板上有四个图案,两边共八块,雕的是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等八仙人物,每个仙人旁有一道童,共16人;中间裙板雕唐诗宋词意境图;下端还雕有福、禄、寿、禧四星高照图。

后厅

后厅为长辈老者居住的地方,结构和前厅基本相同,木雕内容与前厅明显不同。额枋雕的是“郭子仪上寿图”,正中雕的是郭子仪夫妇,两边是来贺寿的文武百官,跪着拜寿的是儿、媳下辈;下枋雕的是“九族共荣图”(或“九世同堂图”),也叫“百忍图”;支柱上南寿星老、北寿星老,上枋八个小支柱上雕的是仙鹤长寿等图案。天井四周有锡制“百天受禄”四个大字。“天”指君王,百天指朝朝代代,即世世代代有人在朝里做官受禄,永远富贵的意思。

承志堂整体设计协调,聚合性强,雕饰也很精美,充分显示了徽派大幢民居的艺术特色。从承志堂我们看到当时徽商资本的雄厚,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徽州卓越的建筑艺术,看出儒家思想的巨大影响,更可以看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一座承志堂就是聪明智慧的古徽州劳动人民的一座丰碑,也是宏村古民居的一个缩影,无怪乎游客中盛传:“明清两朝500年的皇家生活看北京,明清两朝500年的民间生活看徽州。”

树人堂

树人堂,建于同治元年,距今140多年历史,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房主汪星聚是清政府5品奉政大夫,后因政府腐败无能辞官回家。

房屋正门八字开,象征官家的威严与排场,代表了曾经的显赫地位。正厅面积不大,雕刻寓意深远。东西厢房各雕有“暗八仙”图,窗上则雕有“孝感动天”

的故事和“周文王访贤”的典故。

房屋天花板色彩艳丽,保存完好,上方画有牡丹与蝴蝶,寓意蝶恋花喜相逢,希望后代有美满的归宿。

桃园居

桃园居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因房东曾于院内植一稀有品种的桃树而得名。

桃园居虽说规模不大,但门楼砖雕和室内木雕堪称精品。

室内木雕花样繁多,技法多变,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大厅房门及窗户和书厅雕花门上。

红白古树

我们现在来到了宏村村口,一眼望去,就可见到两棵有500年树龄的古树。这两棵大树,一棵叫枫杨树,当地叫红杨树;一棵叫银杏树,当地叫白果树。北侧的红杨树高19米,围6米,南侧的白果树高20米,形如利剑,直刺天空。这两棵大树是这牛形村的“牛角”,宏村的“风水树”,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按照这里过去的风俗,村中老百姓办喜事,新娘的花轿要绕着红杨树转个大圈,这预示着新人百年好合,红福齐天;高寿老翁辞世办丧事,要抬着寿棺绕着白果树转个大圈,寓示着子孙满堂,高福高寿。

结语

宏村枕山、环水、面屏,北有雷岗可抵御北面之风,东南面有长年不息的山溪河流,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景色各不相同,人、建筑、山水相融,“天人合一”,人在画中游,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几百年前,这里就构建了和谐的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负责人大河直躬博士赞叹宏村是威尼斯、阿姆斯特丹之外世界上最美丽的水乡。这里也是一百多所大专院校的实习基地和著名影视拍摄基地,《卧虎藏龙》等影片的许多镜头就取景于此。“中国环境之父”曲格平先生是这样评价宏村的,“宏村的规划建设值得城市学习,在这里有人类最合理,最文明的物质循环,是一种文明生态的缩影。”

各位游客,到此为止,宏村的参观就告一段落。祝大家万事如意。谢谢!

西 递

各位游客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西递参观游览。

西递坐落于皖南黟县境内,以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朴实纯美的民俗风情闻名。西递380余幢民居中明清时期的有224幢,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24幢,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世界上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

西递与同县的宏村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全国5A级旅游区,2000年11月30日,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作为“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荣获中央电视台“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称号。“要了解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请到北京故宫去;要了解中国古代民间建筑,请到古黟西递来!”

西递名称由来(停车场到走马楼)

西递原名西川,又名西溪,取村中前边溪、后边溪、社屋溪3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后因村西3里处设有徽州府的“铺递所”递送邮件而改称西递。古徽州人在村落选址时十分讲究建筑风水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西递胡氏的先祖就是发现西递山形有“天马涌泉之胜,犀牛望月之奇”,并根据风水学中“东水西流,其地主富”的观点,选定两递为胡氏安身立命的生存之地。

走 马 楼

村头的长廊庭院叫凌云阁,俗称走马楼,建于清乾隆丁未年(1787年)。当时,西递村江南六大首富之一、正三品通议大夫胡贯三为了迎接自己的亲家——一品官员、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宰相曹振镛耗巨资兴建。曹振镛是歙县雄村人,在嘉庆皇帝出外巡视时曾代君执政3个月,歙县流传着“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说法。曹振镛至此,登楼远眺,心旷神怡,赞不绝口,不禁说道,我女儿能嫁到这么美、这么好的地方,真是前世有福啊!此楼又长又宽敞,连马都可以在上面走呢。因此,后人又称凌云阁为走马楼,也叫跑马楼。

以前,这儿曲径通幽,建筑与景物皆佳,但是在“文革”时期被毁。后来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予以修复。跑马楼分两层,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楼上建

有美人靠,登楼远眺,可看见西递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当年,胡贯三在捐资修建歙县河西桥时,结识了一位家境贫寒但很有才华的文人曹文埴,也就是曹振镛的父亲,胡贯三大力资助他进京殿试,曹文埴不负所望,一举高中第二甲第一名,官拜一品户部尚书,曹文埴深感资助之恩,临终留下遗训,嘱托要厚报明经胡氏。曹振镛遵从父命,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嫁给了胡贯三的小儿子胡元熙为妻,与胡贯三结成了儿女亲家。清朝乾隆五十三年,即1788年,曹振镛返省亲之际,专程来西递会晤亲家。)

西递选址和布局(走马楼至牌楼)

黟县众多古村落的选址、布局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众多村落环境都很相似,即枕山、环水、面屏。村落后面的山称来龙,山势起伏如同行龙;村落面对有案山、朝山,林木郁郁葱葱寓意人丁兴旺;溪水环绕村落,青龙白虎围绕左右,这种空间模式顺应自然规律,又符合人们的各种需要,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典范。

西递布局独特,村落平面依山形随地势呈船形,迎合了胡氏家族外出经商、扬帆远航之意。西递村地处山中小平原,村四周是百亩良田,村人称湖田,好像是平静的港湾;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峦好似波涛巨浪;村中心的祠堂是船的中心,把握着宗族的发展方向;村头耸立的牌坊恰似桅杆,作为礼教的旌表,规范着族人的行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好比一进又一进的船舱,胡氏家族撑着这条大船在学海、宦海和商海中航行了几百年。

胡文光刺史牌楼

徽州古建筑艺术中,民居、祠堂、牌楼被称为“徽州三绝”。迎面矗立就是三绝之一——牌坊,牌坊旌表封建价值观所认定的优秀人物,有贞节坊、仁义坊、功德坊、科第坊、慈孝坊、百岁坊等,这座叫胡文光刺史坊,是表彰官员政绩的功德牌坊。(飞檐翘角的牌坊又被称为牌楼)据考证:西递村在历史上共有牌坊(楼)15座。明清时期,村口直溯两华里,共建牌坊(楼)13座。13座牌坊(楼)中,9座贞节牌楼,1座圣旨孝字牌楼,3座功德坊,此外在清朝中叶东生坞和西递湾两处还建了两座功德牌坊。

胡文光(1521-1593)西递人,是明经胡氏18世祖,为官32年,如同牌楼上32面圆形镂空花盘一样前程锦绣,官运亨通。胡文光在明嘉靖乙卯年(1555年)登科中举,历任江西万载知县、山东胶州刺史,在任期间他处理积案,兴办学校,建仓贮粮,驱逐海盗,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至今老百姓中还流传着一首顺

口溜:“文光刺史美名扬,重视教育办学堂。兴修水利仓满粮,勉励繁殖牛马羊。防御倭寇逐东洋,捍卫江山保吉祥。”后来官升到湖北荆州王府长史,有“奉直大夫”、“朝列大夫”的头衔,被誉为“荆藩首相”。胡文光入选《古徽州官吏勤廉史迹》。

为了弘扬胡文光的政绩,光宗耀祖,明万历六年(1578年),明神宗批准胡文光的乡亲在此建了这座牌坊。它高12.3米,宽9.95米,三间四柱五楼,通体用质地细腻的“黟县青”砌成,雕琢精绝,巍峨高耸,为我国石筑牌坊之瑰宝。

胡文光刺史坊与徽州各地的牌坊式样不同,如歙县的牌坊大都是四根大柱直冲云霄,叫“冲天柱式”;而眼前的这座牌坊有五个层次分明的楼阁,有顶有檐,叫“楼阁式”,所以准确地说应该称它为“牌楼”。

大家请看,牌楼顶端3对龙头鱼尾的动物是传说中龙的第九个儿子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式固定之。《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辟火。(还有一种说法是牌楼顶端的3对龙头鱼尾的动物是鳌鱼。相传在远古时代,金、银色的鲤鱼想跳过龙门,飞入云端升天化为龙,但是它们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只能变成龙头鱼身,称之谓鳌鱼。雄性鳌鱼金鳞葫芦尾,雌性鳌鱼银鳞芙蓉尾,终日熬游大海嬉戏。如果说是鳌鱼就不能说是龙的第九子。)正楼龙凤牌上刻是“恩荣”二字,意思是皇恩使荣,皇上恩赐的荣誉。两旁盘有浮雕的双龙。双龙图下西边雕刻有“胶州刺史”、东边写有“荆藩首相”,两边雕刻有两个人物,手持朝笏的是文官,手持宝剑的是武将,寓意安邦定国。下面有人物象八个,便是通常所说的“八仙”,这些人物的雕像集中反映了胡氏祖先对后人的殷切希望,如果不能达到“学而优则仕“的理想境界,就应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会一技之长来自立自强。中间横梁东西两面刻有”登嘉靖已卯科朝列大夫胡文光”和“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胡文光”的字样。

牌楼上还有许多生动逼真的图案,工艺精湛、寓意深刻。既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嬉逐图”,象征福禄双全的“鹿鹤同春图”,象征封建权势的“虎豹呈威图”,象征五子登科的“五狮戏珠图”等,都是取吉祥的图案,雕刻艺术堪称一绝。

牌楼中间的两柱前后分别雕有四只石狮,狮子高2.5米,造型逼真,威猛传神,世人罕见。狮子前爪朝下呈俯冲式,雄狮怀抱绣球,雌狮搂着小狮子,一方面为了美观,另一方面增加了牌坊的稳定性。

这座牌坊雄伟挺秀,几经沧桑,仍屹立于村口,宛如一名忠实的守卫者,

也是这个古村历史的见证。1999年,昆明世博会安徽展区就是按1:0.77比例仿建这个牌楼作为安徽园的大门。

西递概况(圆门洞到旷古斋)

西递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境内,黟县历史悠久,始建于秦,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历史上有“古黟”之称。黟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又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有人考证,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记述的就是黟县。唐代大诗人李白游览黟县曾赋诗:“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西递初建于北宋年间(1047年选址量土测水,1049年村庄初见规模),发展于明朝,鼎盛于清朝初期,近千年的历史。由于历史上西递较少受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西递人杰地灵,培养出了明代荆藩首相胡文光,清初江南六大首富之一、正三品胡贯三和清代二品官胡尚赠等一批国家栋梁之材和儒商。

西递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从高处俯瞰,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体似一船形。村落面积12.96公顷,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有居民354多户,居住着1100多人。

西递虽然被称为“中国古民居博物馆”,但是这里是明清时期居民生活的缩影。与一般静态的景点不同的是,古村落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村民传统的生活、劳作方式与古建筑融为一体,因为居民的存在,古村落是开放的、鲜活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徽州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高高耸立于墙头,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还有“雀尾式”和“吻兽式”等。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徽派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古徽州人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mb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