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邑大学文学院902语文综合之古代汉语考研题库

更新时间:2023-04-15 00: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五邑大学文学院902语文综合[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题库(一) (2)

2017年五邑大学文学院902语文综合[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题库(二) (6)

2017年五邑大学文学院902语文综合[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题库(三) (10)

2017年五邑大学文学院902语文综合[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题库(四) (14)

2017年五邑大学文学院902语文综合[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题库(五) (18)

第1 页,共21 页

2017年五邑大学文学院902语文综合[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题库(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包过学员内部使用资料。涵盖了历年考研常考题型和重点题型。——————————————————————————————————————————一、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1.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伐木》)

【答案】于:介词,引进处所,略等于现代汉语中的“到”。

2.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答案】怀:思念。

3.许子以釜甑爨。

【答案】爨:炊,烧火做饭。

4.夫子式.而听之

【答案】通“轼”,车前横木,这里用如动词。扶轼,古时乘车,遇有应表敬意的事,乘者即俯身扶轼。在这里,孔子是表示对妇人哭墓的注意和关怀。

5.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答案】有:表示所属。

6.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

【答案】“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在一个分句的主谓谓语之间,表示语意未完,让听者或读者等待下文。

7.對日:“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封贼,非子而谁?”

【答案】(1)亡:逃亡。

(2)竟:国境,边境,后来写作“境”

8.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答案】(1)为:研究。

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答案】(1)鄙:边邑,用如动词。

(2)陪:增加(土地)。

10.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答案】爱:吝音;吝惜。

第2 页,共21 页

二、名词解释

11.词义的更替

【答案】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的一种词义演变现象。例如“脚,’,本义为小腿,变为指“足”后,就不再指小腿了。

12.平仄

【答案】平仄是指诗文的韵律。它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13.三平调

【答案】三平调是指诗句中句尾连用三个平声字的现象,又称“连三平”、“三平式”或“三平脚”。三平调是古诗的典型,尤其是在平韵诗里,三平调最多。近体诗平仄协和要求严格,三平调在近体诗中是写格律诗的大忌,是决不允许出现的。但在古体诗中,三平调却频频出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别。例如杜甫的《岁晏行》中的诗句:“莫徭射雁鸣桑弓、汝休枉杀南飞鸿、割慈忍爱还租庸、好恶不合长相蒙、此曲哀怨何时终”,最末三个字都是平声字,这就是三平调。

14.拗救

【答案】拗救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为解决不合格律问题的一种方法。中国的古代的近体诗诗律中平仄都有严格要求。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称“救平”,但注意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律诗的拗救主要分为三种类型:①仄平脚句型的孤平自救,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平平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仄仄平平仄平”;②仄仄脚句型的相邻拗救,即五言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为“平平仄平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③平仄脚句型的对句拗救,即五言的双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双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15.脱文

【答案】脱文是训话学中的一种注解术语,简称“脱”,也称“脱字”。这个属于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例如《诗经·周南·桃夭》孔颖达疏:“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阮元《校勘记》:“‘犹妇’上当脱‘人’字。”

16.本义

【答案】本义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从字面上讲,也就是本来的意思。一个词

第3 页,共21 页

往往不只一个意义,当它们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是引申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而来。如“年”字,它本来是指谷子熟了,后来才引变成为计时的单位。有的时候也指词的基本(常用)意义。“红”的基本意义是红的颜色,后又派生出成功、受人赞赏、赏识的意思,如:“这出戏(这首歌)唱红了。”

17.之言,之为言

【答案】之言,之为言是古书注解的术语。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如《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郑玄注:“萧之言肃也……”,“萧”与“肃”双声。又如《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

18.异体字

【答案】异体字是指在同一时期内,读音和意义都一致,但是字的形体不一样的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如“峯”和“峰”。异体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如“泪”与“淚”;

(2)改换意义相近的意符,如“嘆”和“歎”;

(3)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如“線”和“線”;

(4)变换声符和意符的位置,如“和”与“咊’,有的改变了声符或意符的写法,如“花”与“芲”。

三、分析题

19.解释语法现象。

(1)齊侯曰:“豈不榖是爲,先君之好是繼。”

(2)我之懷牟,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3)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4)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5)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答案】(1)两个分句中的宾语“不榖"、“先君之好”前置,古代汉语中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复指宾语,“是”也要放在动词之前。

(2)分句“其我之謂矣”中宾语“我”前置,古代汉语中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之”复指宾语,“之”也要放在动词之前。

(3)分句“一言以蔽之”中宾语“一言”前置。

(4)远: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远。

第4 页,共21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m9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