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工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0825

更新时间:2023-03-09 18: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宁波市工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摘 要

本课题简要分析了宁波工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阐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内涵和主要任务,概括了国内外地区工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和举措,从企业策略、政府抓手和主要工业行业做法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宁波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宁波工业发展成就:工业经济实力逐步提升;工业质量效益持续改善;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层次演进;工业创新能力快速增强;工业产业空间布局更趋集约化和合理化。宁波工业发展存在问题:发展素质有待提升,工业附加值较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工业增加值率持续低位运行;创新能力有待突破,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较低;发展后劲有待加强,工业投资年均增长率长期低迷。

宁波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宁波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劳动力、要素等成本倒逼的客观要求;是应对节能减排严峻形势的现实举措;是宁波工业顺应新技术产业革命发展的内在要求。

宁波工业转型升级内涵:第一层次是工艺升级;第二层次是产品升级;第三层次是功能升级;第四层次是价值链升级。宁波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临港工业循环化发展;传统产业集群化发展;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新加坡、韩国、深圳、江苏等地推进经济和工业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对宁波的主要启示:科技创新是工业转型升级的主动力;新兴

产业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活力;集约化循环化发展是工业转型升级的保障;大项目大企业是夯实工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政策、服务、人才等是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

宁波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策略。充分利用规模市场需求推 进企业转型升级,创造和利用市场需求“高地”优势,大力发展高新高端产业;利用新兴技术突破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把握新一代网络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低碳等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抢占先机;利用国际海港、空港建设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参与“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利用开放合作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与国内外重点城市开展产业基地合作,在外设立原材料基地、加工基地和市场开发基地;以现代都市建设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资源配臵和发展环境,带动基础设施类大项目、新兴产业项目的建设;利用创新型城市、人才强市建设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引进人才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助推转型升级;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推进宁波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狠抓好项目、大项目,大力培育和引进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主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好一批新兴产业项目,瞄准替代进口来发展高水平好项目,瞄准临港大工业的延伸和循环经济“补链”来寻找好项目;狠抓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发展一批代表大产业发展高度的标志性企业集团,发展一批“专

精特新”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和引进内外开放体系完善的总部型大企业;狠抓新基地、新园区,加快“低产田”改造,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推动园区整合提升,纵深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产业基地;狠抓硬投资、软投资,积极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的结构更加重视“软件”的投资,创新投资的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狠抓强创新、高支撑,强化创新驱动,促进科技人才支撑水平提升,深入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狠抓好政策、优服务,更加注重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倾斜,完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为转型升级建好平台、创造条件、改善环境、优化服务。

宁波重点工业行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服装、家电等传统制造业的总体转型路径是集群化发展,主要内容包括产品、企业、行业和块状经济等转型升级;宁波临港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路径是循环化发展,一是要走循环发展之路,把临港工业的产业基地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临港大工业循环发展新优势,二是要走系统的安全生产之路,重点要实施基地园区化监控生产和管网式一体化式安全生产,三是要要走延伸发展的高增值之路,重点是提升临港工业价值链;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路径是规模化发展,完善产业链,促进集群化,加快自主创新,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扩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集聚、提升核心竞争力;四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路径是基地化,当前的发展路径是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突出区域特色,打造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产业集聚基地。

目 录

引言 .................................................... 6 一、宁波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转型升级重要性分析 ............. 7 (一)宁波工业经济发展成就 .............................. 7 1、工业经济实力逐步提升 ............................... 7 2、工业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 7 3、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层次演进 ....................... 8 4、工业创新能力快速增强 ............................... 9 5、工业产业空间布局更趋集约化和合理化 ................. 9 (二)宁波工业发展存在问题 ............................. 10 1、发展素质有待提升 .................................. 10 2、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 10 3、创新能力有待突破 .................................. 10 4、发展后劲有待加强 .................................. 11 (三)宁波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11 1、转型升级是宁波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 11 2、转型升级是应对劳动力、要素等成本倒逼的客观要求 .... 12 3、转型升级是应对节能减排严峻形势的现实举措 .......... 12 4、转型升级是宁波工业顺应新技术产业革命发展的内在要求 13 (四)宁波工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和主要任务 ................. 13 1、宁波工业转型升级内涵 .............................. 13

1

2、宁波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 ........................ 14 二、国内外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举措和经验借鉴 .............. 15

(一)国内外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举措与经验 ......... 15 1、新加坡 ............................................ 15 2、韩国 .............................................. 16 3、深圳 .............................................. 17 4、江苏 .............................................. 19 (二)对宁波的几点启示 ................................. 21 1、科技创新是工业转型升级的主动力 .................... 21 2、新兴产业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活力 ...................... 21 3、集约化循环化发展是工业转型升级的保障 .............. 22 4、大项目大企业是夯实工业转型升级的基础 .............. 22 5、政策、服务、人才等是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 .......... 23 三、宁波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策略...................... 25 (一)充分利用规模市场需求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 25 (二)利用新兴技术突破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 26 (三)利用国际海港、空港建设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 27 (四)利用开放合作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 27 (五)以现代都市建设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 29 (六)利用创新型城市、人才强市建设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 29 (七)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 30

2

四、推进宁波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 ...................... 32 (一)狠抓好项目、大项目 ............................... 32 1、大力培育和引进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 .............. 32 2、主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好一批新兴产业项目 .......... 32 3、瞄准替代进口来发展高水平好项目 .................... 33 4、瞄准临港大工业的延伸和循环经济“补链”来寻找好项目 33 (二)狠抓大企业、大集团 ............................... 33 1、着力发展一批代表大产业发展高度的标志性企业集团 .... 33 2、发展一批“专精特新”行业龙头企业 .................. 34 3、大力培育和引进内外开放体系完善的总部型大企业 ...... 34 (三)狠抓新基地、新园区 ............................... 34 1、加快“低产田”改造,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 34 2、推动园区整合提升,纵深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 35 3、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产业基地 .................... 35 (四)狠抓硬投资、软投资 ............................... 35 1、积极扩大投资规模 .................................. 36 2、优化投资的结构更加重视“软件”的投资 ............... 36 3、创新投资的模式 .................................... 36 4、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 36 (五)狠抓强创新、高支撑 ............................... 37 1、强化创新驱动,促进科技人才支撑水平提升 ............ 37

3

2、深入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 .......................... 37 3、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 37 (六)狠抓好政策、优服务 ............................... 38 1、更加注重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倾斜 ................ 38 2、完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 .................... 38 3、为转型升级建好平台、创造条件、改善环境、优化服务 .. 39 五、宁波重点工业行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 40 (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 40 1、纺织服装产业 ...................................... 41 2、电工电器产业 ...................................... 42 3、模具产业 .......................................... 42 4、文具产业 .......................................... 43 (二)临港大工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 44 1、石化产业 .......................................... 44 2、钢铁产业 .......................................... 45 3、汽车产业 .......................................... 46 4、船舶产业 .......................................... 47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 48 1、新材料产业 ........................................ 48 2、新能源产业 ........................................ 49 3、新装备产业 ........................................ 50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51

4

(四)四大新兴产业培育 ................................. 52 1、节能环保产业 ...................................... 52 2、生命健康产业 ...................................... 53 3、海洋高技术产业 .................................... 54 4、设计创意产业 ...................................... 55

5

宁波市工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引言

转型升级是时下的热门词汇和时髦话题,是宁波“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工业作为宁波经济的“中流砥柱”,推进转型升级,是应对外部环境新变化的客观要求,是现阶段宁波工业发展内在所需,也是新一轮城市竞争所迫。本课题简要分析了宁波工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阐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内涵和主要任务,概括了国内外地区工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和举措,从企业策略、政府抓手和主要工业行业做法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宁波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企业路径政府路径行业路径宁波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策略推进宁波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宁波重点工业行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国内外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举措和经验借鉴 宁波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问题、重要性分析、内涵及主要任务图1-1 研究技术路线

6

一、宁波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转型升级重要性分析

(一)宁波工业经济发展成就

宁波是国内历史悠久的工商业城市,城市工业发展起源可以追溯 到19世纪中叶的美华书馆。改革开放后,宁波凭借着早期技术和资本的有效积累,依托深水良港和民营经济的独特优势,从真正意义上步入了工业化的“快车道”,工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工业经济实力逐步提升

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城市加快现代化建设和综合竞争力显现的主要支撑。上世纪90年代以来,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基本稳定在55%左右。从绝对值上看,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570亿元,是1978年(8.6亿元)的近300倍,完成工业总产值13171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近几年来,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多达到55%以上。目前,全市60%以上的税收来自工业,200多万个就业岗位来自工业,40%以上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务工收入。宁波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重要制造业中心和全国的工业大市,工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2、工业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去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1148亿元和654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和2.6倍。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每人每年11.3万元,比2005年提高了68%。工业产业结构加速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25%和

7

32.3%。209种工业产品销售居全国同行业前三甲,其中135种产品居同行业首位。去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2000家,是2005年的1.6倍,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10家、超百亿元企业10家,均为2005年的2.5倍。

3、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层次演进

宁波工业发展初期,依托区位优势、劳动力优势、工商业传统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在纺织服装和轻工机械等领域发展起步,工业发展“轻、小、集、加”特征十分明显。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宁波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重化工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竞争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临港大工业的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重化工业基地的初步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宁波以轻加工业为主的低水平产业结构格局,逐步形成传统优势轻工业和临港重化工业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进入新世纪以后,依托传统工业和临港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出现迅猛发展,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工业设计等新兴产业对工业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升,全市工业呈现出传统优势产业、临港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市有209种工业产品销售量居全国同行业前三甲,其中135种产品居同行业首位。由于我市的文具、模具、注塑机、厨具行业在全国具有相当高的市场占有率,因而,我市先后被评为“中国文具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注塑机之都”、“中国厨具之都”。

8

4、工业创新能力快速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企业不断突破禁锢,逐步建立了以发展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企业产品创新为主体的综合创新体系。企业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从2000年的92家增长到2009年的615家,增长6.7倍。特别是“品牌、专利、标准”三大战略的大力实施,切实推动了宁波由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变,由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转变。宁波已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97件,中国名牌产品61个,国家级品牌数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品牌发展道路,并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品牌之都”。专利数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第三位。

5、工业产业空间布局更趋集约化和合理化

全市共形成近150个块状经济,其中年产值超过10亿元以上的近90个,多年居浙江省首位。塑料机械、西服衬衣、模具产业、家用小电器、文具等5大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名单,服装、家电被省认定为现代产业集群的示范点。2004年以来,宁波本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集聚、错位发展的原则,做好开发区(园区)清理整顿,逐步调整、整合现有工业空间布局结构,全市开发区(园区)从原来的97个整合为14个,初步形成了“三带、六区、13+1园”的工业产业布局。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化率达到50%以上,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开发区(园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6%。

9

(二)宁波工业发展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工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相比,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发展要求相比,仍然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 1、发展素质有待提升

我市工业经济产业层次和素质总体较低,不少企业对传统发展模式依赖性较强,对价值链高端的研发设计和营销控制力较弱,工业附加值较低。行业企业发展难以迅速适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大部分行业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击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弱,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行业发展遇到严重困难。 2、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集中反映工业产业层次高度的工业增加值率“十一五”期间持续低位运行,低于国内主要工业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重大、成套产品少,产品加工精度、可靠性、自动化程度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在全市工业中占比较小;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全面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仍然较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尚不能有效满足地方工业发展需求。 3、创新能力有待突破

“十一五”期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这与我市经济在全国、全省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我市大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所需的技术仍以引进、模仿为主,缺乏具

10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主导产品技术水平低,迫切需要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产品档次。企业研发能力总体薄弱,大部分企业没有研发团队,创新型拔尖领军人才严重匮乏,企业的技术中心层次实力尚待加强。

4、发展后劲有待加强

受制于工业结构调整和房地产投资挤出效应,我市工业投资年均增长率长期低于全社会投资水平,特别是2009年受金融危机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企业家对扩大投资更趋谨慎。从项目储备看,产业项目总体偏少,特别是具有战略性的大项目储备不足,难以支撑下一轮工业持续较快增长;从发展环境看,可适用的建设用地、环境容量、资源要素极为有限,工业规模扩张受到空间刚性约束。 (三)宁波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转型升级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 不断演进的过程。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转型升级的过程,转型升级必然贯穿在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

1、转型升级是宁波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宁波外向经济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 “十 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那么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从中长期看,主要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磨擦加剧等现象,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全球总需求在可预计的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相对萎

11

缩态势。这就逼着我们要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市场生产转变。

2、转型升级是应对劳动力、要素等成本倒逼的客观要求

长期以来,宁波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 现在这种模式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以建设用地为例,“十一五”宁波新增建设用地GDP单位产出率为5.11亿元/平方公里,如果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按此计算,到2015年宁波GDP要达到7500亿元的预期目标,就要在“十二五”累计新增建设用地568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需要新增114平方公里,这是不可能的。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目前全市登记外来人口总数接近400万,如果产业不转型升级,那么到2015年末全市外来人口将达到近700万,这种压力显然难以承受的。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撑。两三年前一般服装业工人一年加一次工资,每次加100元;而今年以来已经加了两次,每次要加300到400元;这样服装企业连原来仅有的3%左右的利润也保不住了。应对这些倒逼,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转型升级,要提高“亩产率”,要走“两头大、中间小”的“微笑制造”之路。 3、转型升级是应对节能减排严峻形势的现实举措

节能减排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对于国家调控政策来说,节能减排 是硬指标、死任务;对于老百姓来说,节能减排是强愿望、高要求。这对于企业来说,两头挤压,绕不开、躲不过。宁波是全省节能减排压力最大的城市,在浙江有一种说法,讲节能减排“全省看宁波、宁

12

波看北仑镇海”。“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面临的困难不小。以节能为例,如果宁波完成“十一五”计划节能目标,万元GDP能耗0.75吨标煤,“十二五”要再下降20%,到2015年要降到0.6吨标煤,也就是当年全市能耗总量要控制在4500万吨标煤,“十二五”累计需节能1100万吨标煤,在生产、生活用能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这也是相当有难度的。这就逼着企业加快技术升级、经营模式创新,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总部经济、新兴产业、智慧城市的机遇。

4、转型升级是宁波工业顺应新技术产业革命发展的内在要求 综观近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领先发展,部分新兴国家迅速崛 起的历程,无一不是在10-30年时间里,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升级,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给宁波带来了巨大机遇,企业如能抢抓科技和人才的先机,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专利技术、品牌标准等创新投入,就能走上从“宁波制造”迈向“宁波智造”的升级之路。

(四)宁波工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和主要任务 1、宁波工业转型升级内涵

工业转型升级内涵很丰富,有很多层次。

第一层次是工艺(流程)升级,指生产体系的重组或新技术的技 术采用;第二层次是产品升级,指产品档次的提高,不断推出新品种和新款式;第三层次是功能升级,即从生产环节向商讨和营销等利润

13

存在的环节跃升,一般由贴牌生产到自主设计加工,再到自主品牌生产的转变;第四层次是价值链升级,即从一条价值链跨越到另一条获利能力更高的价值链。

2、宁波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

宁波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临港工业循环化发展。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宁 波拥有一条气势恢宏的临港工业带。宁波要择优发展临港产业,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按照基地化、循环化、高端化的要求,延伸临港产业循环经济链,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小、产出效益高的临港先进制造业。

二是传统产业集群化发展。宁波服装、家电等传统制造业,要以 提高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向技术自主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集聚化、市场全球化、服务网络化方向发展,从劳动密集的制造环节突围,向产业链两端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延伸,积极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三是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升级不仅是存量的提升和改造, 更是增量的引领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此成为“宁波智造”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加快发展宁波业已确定的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内先进的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等。

14

二、国内外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举措和经验借鉴

推进转型升级是世界各国、各地区都长期面临的共同课题,先进城市和地区对此已经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为此,我们总结了实现成功转型的韩国和新加坡两个近邻国家,以及在国内工业转型升级走在前列的深圳、江苏等地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举措和经验,并得出了几点启示。 (一)国内外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举措与经验 1、新加坡

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自1959年自治和1965年独立以来,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殖民地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并成功走上了工业化和建立多元经济结构的发展道路。综观40多年来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之路,其经济奇迹的发生与产业结构的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将新加坡经济转型升级划分为5个阶段,如表2-1所示。

表2-1 新加坡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历程和主要做法 主要特征 具体内涵和主要做法 单一转口贸易以单一的转口贸易为中心的模式受到东南亚其他国向进口替代工家开展直接进出口贸易的冲击,政府提出了实行工业转变 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着力发展进口替代工业,以改变对转口贸易的依赖。在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新加坡的进口替代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进口替代工业以新马共同市场为基础的进口替代工业举步维艰,向出口工业转西方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出口工业向发展中国家变 转移,新加坡正是利用这一国际机遇,开始重点发展造船、 电子和炼油三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以制造业、贸易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和旅游业等五大产业为支柱的多元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重组 劳动密集型出口工业失去比较优势,政府实施“第二次工业革命”,着力重组经济结构,大力引进高技术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制造业朝着高附加值,高度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出口工业方向转变。15

时间与阶段 第一阶段(1959-1967年) 第二阶段(1968-1979年 第三阶段(1979-1985年)

期间因过于冒进而导致经济增长回落。 第四阶段发展战略调整 政府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方向与对策措施,正(1986-1996) 式确定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的双引擎,即在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出口工业的同时,着重转向优先发展有增长潜力的服务业(主要包括物流业和金融业等), 第五阶段 知识经济为主为应付经济衰退,开始进行全面的结构性改变,发(1997年至今) 的产业结构 展以服务业、信息产业为重心,加速经济国际化、自由化、高科技化,积极创新,制定实施从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战略规划,发展知识型产业,从而应付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经济环境。

经历以上五个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新加坡经济结构和产业水平发生根本性的蜕变,由最初的单一转口贸易转变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在顺应全球经济形式变化的同时,利用本国优势重点打造以服务业和信息产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产业要素中多纳入了知识、技术和创新因子。借助于适时不断的产业结构转型,新加坡不仅迅速摆脱了经济衰退的困境,而且实现了经济持续和高速增长,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2、韩国

韩国是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迅速崛起的代表性国家,韩国经济转型演进历程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见表2-2。

表2-2 韩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历程和主要做法 时间与阶段 主要特征 具体内涵和主要做法 第一阶段(20进口替代韩国实施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着重点是保护世纪60年代以阶段 和促进消费品工业的发展。 前) 第二阶段(20出口导向实现以农业为主导向以轻纺工业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世纪60年代) 阶段 产业转变 第三阶段(20重化工产实施“重化工业发展计划”,之后形成重化工业体系;世纪70年代) 业发展阶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源、资金密集型转变 16

第四阶段(20世纪80-90年代)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段 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阶段 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实施“科技立国”战略;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高技术产业转变 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

韩国政府依托基础优势,其工业转型升级从改造存量和发展增量“双管齐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方面,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比如,纤维纺织行业曾经是韩国的战略产业之一,但受到中国等亚洲国家产品的激烈竞争,韩国对该产业进行结构大调整,组织化纤、纤维、印染和纺织企业展开大协作,共同合作,加强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形成了从染色、配色到实验、数码技术开发、集中污水处理、热能供应等一体化研制、开发和应用。

另一方面,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韩国提出“集中国家力量,发展十大新引擎产业”,即数字电视和广播、液晶显示器、智能机器人、未来型汽车、新一代半导体、新一代移动通讯、智能型家庭网络系统、数字内容及软件、新一代电池、生物新药及人工脏器等,目前这些高端制造业都已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3、深圳

深圳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核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始终坚持“产业第一”的原则,以产业高端化为目标,不失时机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逐步由低端向高端发展。

特区成立之初,深圳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开启了工业化进程。

17

上世纪90年代后,深圳不惜暂时牺牲经济增长速度,以巨大的勇气调整产业结构,集中精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业结构实现新的跃迁,这一时间至少比一般城市提前了5-10年。

当前又以巨大决心和魄力推进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继续支持四大支柱产业做优做强,推动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互联网、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表2-3 深圳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历程和主要做法 时期阶段 主要做法 转型升级成果 重点是抓工业,为工业化创造第一次升级 迅速成长为国内重要的基础设施、金融、物流体系等(1986年) 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 配套条件 第二次升级 (1994年) 政策重心转向发展高新技术产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业,大量“三来一补”加工业第一支柱产业 外迁至邻近的东莞等地区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由高新技术产业转向“高增值产业的总规模在1万亿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上,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超过5000亿 第三次升级 (2005年)

深圳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是抓住“好项目、大企业、新基地、强投资和高支撑”,即持续抓好市场前景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能耗污染低的好项目;培育和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强劲行业带头作用的总部型大企业大集团;持续发力高标准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形成一整套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投融资体系;打造高效的政府支撑服务系统。

在核心驱动力方面,深圳坚持以自主创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尤

18

其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2010年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234家,约为宁波的5倍。深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科研投入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专利生产于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同时千方百计集聚全球创新人才和资本为深圳所用。深圳服务创新的投融资体系发达,全市注册有1500多家风投机构、500多家担保公司、180多家保险中介,深圳基金业控制的资金份额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2010年累计68家股权投资基金落户深圳,注册资本和募集资金总额达184亿元。 4、江苏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率先拉开了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帷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2010年苏州、无锡、南京三地规模以上企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24599亿元、12959亿元、85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20%和27%;分别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022亿元、5700亿元和325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高达36.7%、44%和38.2%。江苏三地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上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有:

一是坚持以思想转型为先导,牢固树立“敢为人先、率先发展”的理念。城市产业发展战略是一个城市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决定一个城市产业发展高度的关键。江苏三地城市产业发展战略定位高、主攻方向明,都将工业转型升级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19

其中,苏州的产业发展战略定位是,创建成为国内最大的现代高端制造业城市、全球重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制造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制造业自主研发创新基地。苏州的工业转型升级路径可以概括为“343”战略,即主攻产业结构调整、高新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三个方向,积极实施新能源、医药及生物技术、新型平板显示和智能电网产业四大工程,狠抓优势产业向高端环节延伸,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创建知名品牌,打造地标型企业、特色产业基地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四个重点。

二是坚持以大项目、大投入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2010年,苏州市完成工业投资1555亿元,是宁波的2.27倍。其中工业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70.5%,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561亿元。

三是坚持以推进产业高端化为主线,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无锡市坚持把加快政策创新作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保障,围绕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微电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船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专门制定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针对产业链条的短缺环节,明确重点招商对象和项目,精心编制了18条重点产业链,确定了一批核心企业和重点突破技术,组织力量强力推进。

四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引领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比如苏州2010年R&D经费支出达207亿元,是宁波的2.5倍,占GDP比

20

重达2.3%,无锡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5%。苏州已经是国内唯一拥有三个国家高新区的城市,无锡也已建成了一批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技术创新公共平台。 (二)对宁波的几点启示

综合新加坡、韩国、深圳、江苏等地推进经济和工业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对宁波的主要启示有以下几方面: 1、科技创新是工业转型升级的主动力

要学习深圳等地区,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和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动力。一是要学习深圳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走市场→产品→项目→成果的逆向创新路子,并大力鼓励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二是要高起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产品配套起步,高起点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三是要推进支撑自主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创投行业,政府发起成立的高新投、创新投、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等科技融资服务平台。四是要着力学习深圳推进自主创新最重要最本质的一条经验,即通过鼓励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吸收全球的创新项目、技术、人才和市场等创新资源汇聚为己所用。 2、新兴产业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活力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存量与增量协调互动、增减互补的有机整合过程,在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同时,新兴产业作为主要的工业增加投资,有效地优化了地区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方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所有地区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新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m8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