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造像
更新时间:2024-05-27 19: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观音造像
一、佛经为本的观音造像 (一)《观无量寿佛经》的观音观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髻,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顶上毗楞伽摩尼妙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界。臂如红莲华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华,布散一切,莫不弥满。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是为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名第十观。”
佛告阿难:“若欲观观世音菩萨,当作是观。作是观者,不遇诸
190
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谛观!若有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当先观顶上肉髻,次观天冠,其余众相亦次第观之,悉令明了,如观掌中。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二)三十三应身与三十二应身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载观世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的说法,为了教化不同类的众生,观世音常因时代、环境、风土人情、知识习惯、众生类别的不同,而自在示现不同形像(相)。《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十说菩萨示现三十二相,(即三十二应身加上本相为三十三应身),从佛身、菩萨身,一直到非人身。三十二应身是: 一、佛身; 二、辟支佛身; 三、声闻身(以上属于三圣身); 四、梵王身; 五、帝释身; 六、自在天身;
七、大自在天身;八、天大将军身;九、毗沙门身(以上属于天身); 十、小王身; 十一、长者身; 十二、居士身; 十三、宰官身; 十四、婆罗门身;十五、比丘身; 十六、比丘尼身;十七、优婆塞身;十八、优婆夷身;
十九、长者妇女身;二十、居士妇女身;二十—、宰官妇女身; 二十二、婆罗门妇女身;二十三、童男身;二十四、童女身(以上属于人身);
二十五、天身; 二十六、龙身; 二十七、夜叉身; 二十八、乾达婆身;二十九、阿修罗身;三十、迦楼罗身; 三十一、紧那罗身;三十二、摩睺罗伽身;三十三、执金刚神
191
三十二应身
佛教中常用于形容观世音菩萨的专门用语,指观世音菩萨为济度众生,根据其种类和根性所示现之三十二种形相。
“应以何种身份得度者,即现何种身相为其说法,令彼解脱”。全称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观世音菩萨的意思是“菩萨大慈大悲有求必应;苦难众生只要诚心 念诵观世音的名字,菩萨就能立刻“观”到这个人的声音并会马上前去拯救,给他解脱苦恼”。在我国观音名号的全称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简称“大悲观世音菩萨”。佛教中的“慈悲”有其特定的内容,“慈”指“与乐”,“悲”指 “拔苦”。大乘佛教认为观音菩萨为了广化众生经常要示现各种现象,称为“普门示现”。
据《首楞严经》卷六载,其示现之相及应化因缘为:
(一)佛身应,若见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时,则于彼前应现佛身,而为说法。
(二)菩萨应,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则于彼前应现菩萨身,而为说法。
(三)缘觉应,已断十二因缘者,缘断胜性,胜妙现圆,即于彼前应现缘觉身,而为说法。
(四)声闻应,得四谛空者,修道入灭,胜性现圆,则于彼前应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五)梵王应,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则应
192
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六)帝释应,若诸众生欲为天王,统领诸天,则应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彼成就。
(七)自在天应,欲界第五天,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即于彼前应现此身,而为说法。
(八)大自在天应,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则现此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九) 天大将军应,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即现此身而为说法。
(十)四天王应,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即于彼前现此身,而为说法。
(十一)四天王太子应,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则于彼前现此身,而为说法。
(十二)人王应,若诸众生,乐为人王,菩萨即于彼前,应现此身而为说法。
(十三)长者应,若诸众生爱为族长,受人尊重,即应现此身,而为说法。
(十四)居士应,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即应现此身,而为说法。
(十五)宰官应,若诸众生爱治国土、管理邦邑,即应现此身,而为说法令彼成就。
(十六)婆罗门应,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则应现此身,
193
而为说法。
(十七)比丘应,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即于彼前应现此身,而为说法。
(十八)比丘尼应,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即于彼前,应现此身,而为说法。
(十九)优婆塞应,若有男子乐持五戒,即应现此身,而为说法。 (二十)优婆夷应,若有女人,五戒自居,即应现此身,而为说法。 (廿一)女主应,女主即皇后、王后。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即应现此身,而为说法。
(廿二)童男应,若有众生不坏男根,即应现此身,而为说法。 (廿三)童女应,若有处女爱乐处身,即应现此身,而为说法。 (廿四)天应,若有诸天乐出天伦,则应现天身,而为说法。 (廿五)龙应,若有诸龙乐出龙伦,即应现此身,而为说法。 (廿六)夜叉应,若有夜叉乐度本伦,即现此身,而为说法。 (廿七)乾闼婆应,若有乾闼婆乐脱其伦,即应现此身,而为说法。 (廿八)阿修罗应,若阿修罗乐脱其伦,即应现此身,而为说法。 (廿九)紧那罗应,若紧那罗,乐脱其伦,即应现此身,而为说法。 (卅)摩呼罗伽应,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即应现此身,而为说法。
(卅一)人应,若诸众生爱乐人身,修人之行,即现人身,而为说法。
(卅二)非人应,非人即鬼畜之类。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
194
无想,乐度其伦,则于彼前应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彼解脱。
菩萨在原文中为“独觉”,夜叉在原文中为“药叉”。此三十二应系菩萨以三昧闻薰、闻修、无作之妙力所得之自在成就。与《法华经〃普门品》所说之三十三身大同小异。
观音十六身
据近世发现的梵文《法华经》中,只有十六身,即:佛身、菩萨身、缘觉身、声闻身、梵天身、帝释身、乾闼婆身、夜叉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转轮王身、鬼神身、毗沙门身、将军身、婆罗门身、 执金刚神身。
这些应化身的多少出入,不过是传诵及翻译者之间的详简增损而已,于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化现没有影响,各经所举,亦不过列其大略,实际上由于众生千差万别,可以随着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品类不同,而作千差万别的身相来迎合众生、教化众生、救济众生。以上所举的三十二身,或者三十三身,或者十六身,仅是适应佛陀当时的印度社会而说,如果佛陀在今天的中国来说《法华经》,一定会加入更多的身分,也会减略几种身分的。因为,事实上的观音菩萨,乃是随类应化,无类不现,辫于尘沙法界。所谓法界,便是众生身心的类别,众生所处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观音便是辫于一切、平等救济的大菩萨,当然不能用有限的身份来概罗他所应机示现的身相了。可知,前面所说“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所谓的千处,也仅是象征性的一个形容词,并非仅限于一千个地方求他,他就显现,多了一处求他,他便不现了。苦海也未必就在海中,而是象征众生生死之苦的
195
如海无涯。佛经的文字,请不要用计算器来分析它,因其经义往往是在文字之外的。
东密六观音(天台六观音)
东密的六观音指日本的东密,也就是原来我国的唐密认为,观世音菩萨度化六道众生时的六种变化身。
东密六观音:
1.圣观音:主救度饿鬼道众生; 2.千手观音:主救度地狱道众生; 3.马头观音:主救度畜生道众生; 4.十一面观音:主救度阿修罗道众生; 5.准提观音:主救度人间道众生; 6.如意轮观音:主救度天道众生。 (三)如意轮观音
天台宗也称为“大梵深远观音”,而之所以名为“如意轮观音”,主要是因其形象是左右手分持宝珠及轮宝,故名为意轮,密宗则称其为“持宝金刚”。这种观音一般是六臂造型,并且各有不同的作用。六臂表示能游于六道,以大悲心解除六道众生各种苦恼。这是普通常见的形象。另外还有手作说法印,或持钩杖等多种。
观音造像右边的第一手,主要是用于思维;第二手是用于持如意宝;第三手是持念珠。而左边的第一手,则是按明山;第二手持莲花,第三手是持宝轮。这六臂的功能,主要都是在于解除众生的烦恼。
(四)准提观音
196
准提观音,准提为梵语Gandi的音译,意为清净,赞叹心地清净。其在莲花部为诸尊之母,故又称“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密號最勝金剛。“俱胝”,梵文意为“千万”,指数量众多。此观音常来世间,摧破一切众生之惑业,成就延命、除灾、求子诸愿。故民间有谓明清流行之送子观音即由准提观音衍化而来。
准提观音有二、四、六、八、十、十二、十八、三十二、八十四臂之不同法相,由信者祈愿目的的不同而观祈不同之形象。唐金刚智译《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有:若求不二法门者,当观两臂;若求八圣道当观八臂;若求十波罗蜜圆满十地者,应观十臂;若求如来普辫广地者,应观十二臂;若求十八不共法者,应观十八臂……;若求三十二相,当观三十二臂;若求八万四千法门者,应观八十四臂。
同经有七俱胝佛母准提画像法,其像形作黄白色,种种庄严其身。面有三目,为十八臂,手作说法相、施无畏、把剑、把数珠、把钺斧、如意宝幢、……及把般若波罗蜜经箧等。下作水池安莲花,难陀、拔难陀二龙王扶莲花茎,周围安明光焰。又有唐不空译《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其执物与前译略有出入。
藏传佛教之准提观音为四臂,坐莲花上,两手安膝上、持钵,另手施无畏印,并胸前持莲花,花上安梵箧。而南传佛教锡兰的四臂像为顶上有定印之化佛,左第一手安脐前,第二手上扬持宝珠,右第一手持金刚杵,第二手上扬,水空二指相捻,乳房丰满表佛母相。
准提佛母现双脚、三只眼、十八只手。何以现十八只手呢?它象
197
征般若的十八空。大般若经讲空,由“空”、“空空”、“空空亦空”,一路空到底有十八空,这是提示一切众生,学佛最后非依智慧成就不可。而其中双手结印相柱成轮,更意味著学佛的终极在福德圆满与智慧圆满。
在《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中记载,佛陀因愍念未来薄福恶业众生的缘故,入准提三摩地,而说此过去七俱胝(实际就是无量无边的意思)佛所说陀罗尼。据此可知准提神咒是七俱胝(无量无边)尊佛加持后专为众生增加福报,消除恶业而共同举荐宣说。准提法门跟其他佛法的法门相比,其强烈的特征就是,非常重视现世的关怀。不再只能寄情于未知的来世,却将此世弃之如蔽履。在重视现世的前提下,确又福智双成,直至圆满菩提。正如《大教王经》云:“七俱胝如来三身赞,说准提菩萨真言,能度一切贤圣,若人持诵,一切所求,悉得成就,不久证得,大准提果。是知准提真言,密藏之中,最为第一,是真言之母,神咒之王也。”
(五)十一面观音
十一面观音,Ekāda?a mukhānām Avalokite?vara,六观音之一,主救济阿修罗道,给众生以除病、灭罪、增福之现世利益。总之为除恶导善,引众生入佛道之菩萨。
有关十一面观音的经典主要有二种四部,即北周保定四年(564)天竺僧耶舍崛多译《十一面观音神咒经》,唐永徽四年(653)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卷四之经,唐显庆元年(656)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此三种经其实都是出自《金刚大道场经》的同本异译,
198
唐慧沼还对玄奘译本作过《义疏》。唐不空译有三卷本《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北周译经后并未浒,初唐高宗、武周时仅三年间即出两经,而十一面观音画像亦出现,如敦煌石窟就从初期直到西夏,都有此经变壁画流行。
关于观音十一个头面之象征意义,一说以为以左右十面表示因位十地,最上一面表十一地佛果,以便使一切众生转明为十一品,得十一地佛果。藏传佛教则有一说,罗刹鬼有十个脑袋,非常狂妄自大,观音变成十一个头,将其降服(《造像量度经》)。
(六)马头观音
马头观音,先天自有观音法身,是六观音之一,因以马首臵于头顶,故称此名。马头观音是六道中畜牲道的护法明王,也称马头明王、马头金刚或马头大士。
马头观音通体赤红,三面八臂,三目圆睁,獠牙外露,头发和胡须着红黄两色并向上竖起,呈狮子无畏相。马头观音的三面表示空灵悟性,八臂表示智悲双运,三目圆睁表示降伏三界恶魔,獠牙外露表示震慑一切阻碍众生运行的魔障。
马头观音的主要法力有:降伏罗刹、鬼神、天龙八部中的一切恶魔,消除无明业障、瘟疫、病苦、免去一切恶咒邪法。在六观音中,唯有马头观音在发髻上有一个或三个马头,是护佑人们出行平安的象征。
自古以来,马就被誉为“六畜之首”,在人们心中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古代君王们也常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国邦”引以为豪。
199
在过去,马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马头观音作为六道中畜牲道的护法明王,被尊为古代驿马的本尊神。老百姓历来崇信马头观音,并纷纷虔诚供养,以保自己和家人出入平安。
(七)圣观音
六观音之一(位列第二)。密宗称圣观音,天台宗称大慈观音。梵文Arya-avalo Kitesvara的意译。亦称正观音,圣观自在。此尊法相为观世音菩萨本身相,是观音各种法相的总体代表,也可以说是观音菩萨的正体辬准像。圣观音无千手千眼,马头、十一面、十八臂等异相。圣观音菩萨是六观音、七观音的总体或正体,民间平常所说的观世音菩萨,其实指的就是圣观音和正观音。观音菩萨其他应化身,都是从正观音形象演变的。佛教庙宇中以观音为主尊之\大士殿\、\圆通殿\多供奉此像。圣观音的形象为一首两臂的菩萨相,通常头戴天冠,冠中有阿弥陀佛像;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身上有璎珞项钏等装饰。法相表情端庄、慈祥、悲悯。其手姿印相、持物,则有以下几种不同:一、左手曲肘举胸前,拇指尖顶在食指尖成环圈状,其余三指直竖,作施大悲无畏印,右手托净瓶;二、左手持莲花,右手结大悲施无畏印;三、双手放在胸前腿上结法界定印或者弥陀定印;四、双手作说法印。圣观音两旁有善财童子和龙女胁侍。民间供奉的圣观音法相大多为女相,身着白色天衣,其面相颇类似中国古代仕女的造型。
(八)千手观音
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
200
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讲《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时,为利益一切众生,“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千手千眼具足”,“发誓愿已,应时身千手干眼悉皆具足”,变现出如意宝珠、日精摩尼宝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杨柳枝手等。无论众生是想渴求财富,还是想消灾免病,千手观音都能大发慈悲,解除诸般苦难,广施百般利乐。在佛教看来,只要虔诚地信奉千手观音,就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大好处。
千手千眼观音的造像有两种,一种是真塑造1000只手,每个手掌心中一只眼,千手的排列犹如孔雀开屏似的排在观音身后。另一种是以42只手代表千手,除中央两只手合掌外,左右各有 20只手,每只手代表25只,象征1000只手,手上各有眼睛,分别执各种法器。
一般汉传千手观音的图画和雕像绝大多数皆为一面(一头),至於手臂则有多种变化,大多数为二只大臂,有些有十八只、四十只乃至四十二只大臂,画有千手的则在主尊後面以扇形再画上千只小手,较少见多头多面的情形。日本密教则可见到一面、十一面乃至二十七面的千手观音,其画法有些是一层有一头具三面,也有一层直接画上三头或五头但每头只有一面的情形。藏传虽有十一面配六只大臂、十八只大臂、四十二只大臂等多种情形,但一般的唐卡画像则几乎都是十一面配上千手。
从汉译经典来看,在四部有关十一面观音的经典中,有关其画像的部分,皆只提到十一面,未曾提到千手。而十多部有关千手观音的
201
经典中,绝大多数皆是一面,顶多是附有多臂而已,只有《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T-20,1065,P.120b,121abc)中提到十一面,但该经中的千手是以二十五位菩萨各具四十只手来表现,而非一尊菩萨具千只手。所以,根据汉译佛经,很少见到像藏传画像那种同时具十一面与千手千眼的画像。
(九)不空羂索观音
不空羂索观音菩萨、不空悉地王观世音菩萨、不空羂索菩萨。密号为等引金刚。以“不空羂索”为名,是象征观世音菩萨以慈悲的羂索,救度化导众生,其心愿不会落空的意思。其经典出处有唐天竺僧菩提流支所译的三十卷《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是汉译密典中少见的大经典,而隋代阇那多译《不空羂索咒经》、唐玄奘译《不空羂索神咒心经》、菩提流支译《不空羂索咒心经》、还有宋代施护译《圣观自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皆是此经的第一卷所别出本,而《不空羂索教法密言》则当其第一、第二卷。唐宝思惟译有《不空羂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北天竺婆罗门李无诌译《不空羂索陀罗尼》是其民译本,经末二十咒印是慧日所译。原是宗教学名词,宗教中暗语指众生本具之佛性。依《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所传,在过去第九十一劫最后劫,观世音菩萨曾经接受世间自在王如来的传授,而学得不空羂索心王母陀罗尼。并于初得此陀罗尼时,即证得十百千不空无惑智庄严首三摩地门,由此真言之力,现见十方无量无数种种刹土诸佛如来所有会众,而皆供养听闻深法,辗转教化无量有情,皆得发趣无上菩提。此后,观世音菩萨即常以该真言教法,化导无量百千众生。因此,
202
当观世音菩萨示现化身,以此法救度众生时,便称为不空羂索观音。
持诵《神变真言经》咒可得二十种称赞功德胜利,如身无众病,身肤细软,姝悦妙好,……六根常定财宝自然,不为劫贼侵夺衣服财宝等。
不空羂索观音之图塑形像为,首戴化佛宝冠,一面四臂,面目熙怡。左右上手执莲花瓶、把数珠,下手施无畏印。或为一面三目,执莲花、三叉戟、把羂索、施无畏印。披鹿皮衣结跏趺坐,璎珞珠钏庄严诸天衣。诸变化身有三面十八臂、三面六臂、一百四臂等。今传世诸像以三面六臂为多。敦煌壁绢画中也有不少作品,而日本所传多以一面十八臂为辬准。
(十)八十四大悲像
大悲咒一共84句,除“娑啰娑啰”句,是代表五浊恶世外,其余83句,代表83位菩萨。虽咒内同句很多 ,然而所代表的菩萨则每句不同。八十四大悲神像不是凭空产生,其文字依据可追溯到《大正藏》所收录的唐代不空大师翻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不空大师几乎逐句注解了大悲咒。不空翻译的本子,将大悲咒分成八十四句,加注的为七十句,其中只注音调的为十二句,辬注“同前”的五句。这样,详细注释的只有五十三句。
(十一)面燃大士与度母
面燃大士也叫面燃鬼王、焦面大士、焰口鬼王,俗称大士爷、大士王,在道教神衔为“幽冥教主冥司面燃鬼王监斋使者羽林大神”,简称“羽林大神”,尊称为“普渡公”。不少地方中元节祭拜亡灵之前,
203
会先祭拜“大士爷”,信众认为,旧历七月,所有在阳世的亡灵,都归“大士爷”管理。台湾嘉义民雄有祭祀“大士爷”的“大士爷庙”。
面燃鬼王的典故出现在“阿难遇面燃鬼王”的佛经故事。佛陀的重要弟子阿难在林间修习禅定时,忽然看见一位浑身皮包骨头、满脸火焰熊熊燃烧,痛苦异常的鬼王,来到面前,鬼王自称“面燃”,说阿难三天之后将堕落饿鬼道。想避免就要布施百千个饿鬼及百千个婆罗门仙,各施一斛饮食,并供养三宝。阿难向佛陀禀报,佛陀教阿难《陀罗尼施食法》,陀罗尼加持过的食物成为法供,上奉佛法僧三宝,平等下施饿鬼等众生。能消除众鬼的痛苦,令他们舍去鬼身,生于天道。阿难便遵照佛陀的教化与指示,设“面燃大士”的牌位,设斋供僧来祈福,因此获得解脱。
“面燃鬼王”究竟为何邂逅阿难,佛教说法有数个:一是他是观音大士的化身,故称“大士爷”。二是他原为诸鬼的首领,因受观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门下,从此被称作“大士爷”,成为护持中元普渡事项的神明。
“面燃大士”的形象一方面是源自《妙法莲华经》中,观音大士“应以鬼王身得度者即现鬼王身而为说法”,是观音大士教化饿鬼界众生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是警惕人们不宜动贪爱及悭吝想,以免堕入饿鬼心识,成为“面燃”的眷属。
度母
度母是“三世诸佛之母”和“一切众生之母”,度母为了不同根器的众生,又化现了二十一度母、五百度母等等,包括了非常有名的
204
“白度母”、“红度母”等等。像“作明佛母”、“妙音佛母”、“孔雀佛母”等等也都是度母的化现,这在汉文、藏文的经续当中都有记载。而度母也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像是“世间母”、“度诸穷苦中之母”等等。
度母在西藏僧俗大众的心目中,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西藏人民甚至把她视作自己的始祖。关于藏民族起源的一个神话中提到,观世音菩萨化身为猴子,与化作罗刹女的度母结合,生下后代,逐渐繁衍为藏民族。这一说法甚至被收入到正式的西藏史书与佛教经典当中。
在君友会大藏经中的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中详细介绍度母的功德事业、诵经利益,并说明因应众生的种种需求化现二十一尊度母,共分:
救度速勇母 百秋朗月母 紫磨金色母 如来顶髻母 怛啰哞字母 释梵火天母 特啰胝发母 都哩大紧母 三宝严印母 威德欢悦母 守护众地母
205
顶冠月相母 如尽劫火母 手按大地母 安稳柔善母 普辫极喜母 都哩巴帝母 萨啰天海母 诸天集会母 日月广圆母 具三真实母
此二十一尊度母菩萨,若依照在君友会佛教经典记载的功德誓愿,详加作职能分类,可分作「解脱八难护佑母」、「吉祥圆满灿耀母」、「善趣道路导引母」、「三恶道门断除母」四个类别,能够消除一切灾难,满足一切愿求、增长一切功德、断除一切业障,对于一切众生的需求无微不至、面面俱到,可说是将大乘菩萨道利益众生的大悲事业推展到了巅峰,彰显观世音菩萨悲德之余,亦是大乘佛教济世精神运用于经典形象中的实体呈现。
白度母
众所周知,度母崇拜源于印度。西藏的不少史书都称,尼泊尔赤尊公主入藏嫁给藏王松赞干布(?—650年在位)为妃时,曾带去一尊檀香木的度母雕像,后臵于大昭寺中。这可能是传入西藏的最初的度母像。在此之前,度母崇拜在其发源地印度应已是十分盛行。
206
关于度母的起源,据《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菩萨授记品》载,多罗菩萨由观自在菩萨眼中放大光明而生,故而光照一切众生,如同慈母一般,以怜悯之心救度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另外有不少传说,较为通行的说法见于《度母本源记》,是说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每日不辞辛苦,救度大批众生。一日她睁开圣眼观察,发现六道中众生并未减少。于是菩萨不禁悲从中来,流下眼泪。泪珠滴落,化作莲花,从莲花中生出身色各异的21尊度母,纷纷对观世音菩萨立誓,表示要协助她共行救度众生之伟业。于是,观世音与众度母并肩携手,每天救度众生无数,立下无量功德,更加声名显赫。
至8世纪下半叶共有3部关于度母的经文被译成藏文:《观世音之母》、《赞扬多罗菩萨一百八名赞》、《救一切大难之崇高度母赞》。但也很难说当时在宫廷与学术圈子之外,度母有什么很大的影响。在整个前弘期(7世纪中—9世纪中)内,度母崇拜并未在西藏扎下根。
印度著名高僧、度母的忠实信徒阿底峡(982—1054年)于1042年的入藏,使这一状况得到根本的改观。阿底峡个人对于度母的热烈崇拜,感染了他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从而促进了西藏度母崇拜教派的形成。阿底峡亲自撰写了4部关于度母的著作,包括对于绿度母和白度母的颂诗、唤请,这位女神的济世方法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几乎整个度母崇拜的西藏教派的基本模式。此外,他还促使6部有关度母的印度佛教经典译成藏文。由于阿底峡的不懈努力,11世纪下半叶西藏地区对于度母的兴趣达到了高潮。西藏本地的一些著名翻译家如达玛札、仁钦札等也陆续译出不少有关度母的经文如《救度佛母
207
二十一礼赞》、《为一切如来之母-度母的一切作用之源的怛特罗》(却吉赞波译,12世纪晚期)等,进一步促进了度母崇拜的形成、发展壮大以及经久不衰地盛行于世。及至14世纪《红史》问世时,度母已不容臵疑地以藏民族的始祖母的身份被载入史书。西藏后弘期(公元978年—)发展起来的主要教派,如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虽各自都有本派的本尊神,却又无一例外地认为自己是阿底峡的直系传人,皆虔诚地信奉度母,将其称作本教派的保护神。
度母有多种形象。在印度佛教中,只有那些真言是“嗡,达列,度达列,度列,梭哈”的女神可称为度母。她们分为绿、白、黄、蓝、红五种身色。有些度母发冠上有不空成就、阿閦佛等五禅那佛的小肖像,以辬明其所属的禅那佛系之身份。不同形象的度母分别具有1至12个面孔,2至24个臂膀。最基本的形式是左手持青莲花,右手结施愿印。如前所述,在藏密中由观世音菩萨化现而来的度母共有21种,其中,最负盛名、广受崇奉的是绿度母与白度母,传说中分别由文成公主与赤尊公主化现。绿度母的形象是:顶戴发冠,上有化佛,身著天衣,辫身璎珞珠宝,于莲花座上结跏趺坐,右手结施愿印,左手持青莲花。其形象雍容华贵,美丽慈祥。白度母的形象、装扮与绿度母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肤色洁白,坐姿也略有区别。此外,她生有七眼,俗称七眼女,这一显著的特征象征着她能够观照一切众生。
度母以救人脱离灾难著称。她的救度神通早期列为8种,即救狮难、象难、火难、蛇难、水难、牢狱难、贼难、非人难。嗣后,度母的救八难又发展为救十六难,加上了救疑、欲、贪、嫉、恨、谬论、
208
虚妄、傲慢等人的内在邪恶之难。而在西藏,救八难的职责为绿度母所独有,所以她又称为救八难度母。
广大的度母信徒皆诚信,度母热爱并护佑着她的修习者,犹如天上的月亮,寸步不离地陪伴着他们。因此在人们落难时,仅仅呼唤女神的名号,就足以获得她的保护。但是在西藏,人们普辫认为更为灵验的方法是念诵她的真言——“嗡,达列,度达列,度列,梭哈”,甚至说,真言一旦出口,即使一个人的脑袋被砍掉,或被千刀万剐,他也还依然活着。不过,藏人认为最具功德和功效的,还是整篇背诵《救度佛母二十一礼赞》的藏译文,会背诵的人是最幸运的。因此大部分人也熟知这篇诵诗。当然,供奉度母也有一套较为繁复的禅定观想修习法,供修习者修炼,与密教金刚乘的其他修习方法类似。
度母,她鎏金度母的名称又作多罗菩萨(梵语:Tārā,意为“眼”、“妙目睛”、“瞳子”、“极度”、“救度”;藏语:????????,Drolma,意为“救度”),又译为多罗母、多罗佛母、度母、救度佛母。佛教认为衪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化身的女性菩萨,因此,有时经论、典籍又称作多罗观自在菩萨、多罗观音。
多罗菩萨的信仰在古印度时代就非常的流行,包括从那烂陀大学遗迹所出土的佛菩萨像中,有很多就是多罗菩萨像,现在的菩提伽耶大觉塔上,还是保留雕刻着多罗菩萨像。在汉传佛教中,多罗菩萨被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其中一尊,或从观世音菩萨目光所化现的女性菩萨,而称为“多罗观自在菩萨”或独称“多罗菩萨”。在藏传佛教中则是观世音菩萨悲泪所化现的女性佛母,而称为“多罗母”、“多罗佛
209
母”、“度母”、“救度佛母”。在藏传佛教所有教派,都对于多罗菩萨极为崇信,不管是阿底峡尊者传入的噶当派,或是其他教派都是相同。
白多罗菩萨(白度母)是多罗菩萨(度母)的化身之一,一面二臂七目身相白色,颜容端正,法相寂静、殊妙庄严,乃佛教中以治病、延寿为特色的本尊之一。
身相白色为息灾之意;全身的七个眼目,双手双脚各有一眼,第三只眼睛则在眉心中央,能够照见一切瘟疫疾病的缘起,从而息灭。
白度母的功德誓愿和心咒,有三个方面的特色:赐予长寿、赐予智慧、赐予福德。总之,是为息灭众生的病苦、消除因冤业、痴业、魔障引起的传染病、瘟疫、各种病症,亦可对治蛊毒恶咒引起的疾病,帮修行者去除逆缘,帮助行者解脱生死轮回,迅速成就佛果。
多罗菩萨二臂、身绿色,是“诸佛菩萨的事业代表”,并称作“三世诸佛之母”与“一切众生之母”,而度母也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像是“世间母”、“度诸穷苦中之母”等等。
多罗菩萨为了不同根器的众生,又化现了二十一多罗菩萨、五百多罗菩萨等等,包括了非常有名的“白度母”、“红度母”等等,其中像是“持世菩萨(持世母、财续母)”、“辩才天女(妙音天女、具海天女)”、“孔雀明王”等等,全都是度母的化现,这在汉文、藏文的经典、续典当中都有记载。
经论中说,度母就是二十一度母的主尊,总摄其余二十尊化身的所有功德,本尊心咒具足一切息增怀诛的功用,消除一切众生的烦恼、痛苦,满足一切众生愿求,能令现世富贵、长寿、平安、吉祥,消除
210
诸病苦、魔障等等,帮助众生解脱生死苦海,临终往生极乐世界,获得究竟安乐,救度众生非常迅速,摧灭魔业极为勇猛”。
二、民间应化的观音形像 (一)送子观音与鳌鱼观音
旧时中国人,尤其是妇女,崇拜佛教中的观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信观音能够送子。观音在佛教中并不是最高神,但由于有了送子功能,其在中国的影响很大。
观音是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菩萨。民间崇拜她,不是由于她的法力,而是在于她能送子。至近现代,人们赋予了观音送子的职能,世音所传她的灵验,则少有救苦救难,而多为送子。所以老百姓到观音庙里去烧香或家中供奉观音神像,主要是为了祈子。观音送子的观念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
鳌鱼观音
观音菩萨为什么要脚踏鳌鱼呢?
传说一:佛经上讲,“苦海无边”。观音脚踏鳌鱼,为的是救苦救难,在汪洋大海中四处巡游,普渡众生出离茫茫苦海。
鳌鱼观音一尊观音菩萨踏在鳌鱼背上的观音像。鳌鱼的体形非常的磅大,就连有些小的神仙都不能够应付得了的,更何况是人类。这只鳌鱼的磅大都可以用鳌足拿来顶天。相传当年共工大战失败后,脑羞成怒一头撞上了不周山,把撑天的柱子给撞断了。天少了一根柱子马上就倾斜下来,女娲立即斩断鳌足,把天给顶住了,所以到至今我们每天还能见到我们的天,天上地下还能每天都正常的运转。
211
传说二:观音菩萨能降的住鳌鱼肯定也会流芳世代的,相传以前有一只鳌鱼既不像龟也不像鱼,它的头却和龙头有几分相似,却又没有龙须,身上又背着一个厚甲,跟龟一样也有四只脚。原来世态是平静的,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只鳌鱼从海里跑出陆地吃农民的猪羊牛狗的,鳌鱼不仅爱吃猪羊牛狗,还更爱吃人,人们对是一点办法也没有。都说观音菩萨是心肠好,她知道后,立马就找了上万条以上的蚕丝编结成一个羂索,还取出她瓶中的杨柳削成九个倒钩,贯的羂索的每一端,最后用沙滩的泥捏成人形,再把倒钩藏在泥人的腹中。鳌鱼一看见是个人,就马上张口,一口气就把泥人吃进肚里,泥人一入腹中马就就开始融化掉,一个个倒钩扎在它的肠道四周,疼的话就地打滚。这时观音菩萨现在半空中,说道:“孽畜你在人间这么久,不知道多少的生灵遭到你的残害,本应马上就除掉你,但因我慈悲为怀把你度到南海去修行,你愿不愿意”。那只鳌鱼原本就不是一只普通的龟或是鱼,它当然还是有点灵性,点点头表示愿意随着观音。于是观音菩萨就踏在鳌鱼的背上,往南海而去。这就是鳌鱼观音的由来。后来沿海地区的人民,为了纪念观音降了鳌鱼救了他们,于是就塑造了观音踏鳌鱼的形象来供养她。
鳌鱼竟然能踩在观音脚下,当然是不同凡响了,它被看作是力量的象征。唐、宋时,皇帝殿前陛阶上镌有巨鳌,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陛阶的正中,所以称人翰林院为“上鳌头”。科举时代,进士第一名――状元受到皇帝的召见,所以称状元及第为“独占鳌头”。
212
(二)毗卢观音与南海观音 毗卢观音
毗卢观音即戴毗卢帽的法身观音。毗卢帽是僧帽的一种,因帽上有毗卢佛像,故名。毗卢有两个意思,一是梵语,佛光普照之意。一是佛名,毗卢遮那的省称,即大日如来。佛有三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法身佛是宇宙的人格化,一切佛的智慧和宇宙本身平等不二,所以一切佛的法身都是摩诃毗卢遮那佛。报身是佛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来的报应身,是修行圆满的表现。阿弥陀佛、药师佛、卢舍那佛等都属于报身佛。卢舍那其实是“毗卢遮那”的简称,释迦牟尼佛把他的报身和法身立在同一个名中,表示法、报不二。释迦牟尼佛即应身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普陀山南海观音
立像总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铜像高18米,莲花座为2米.重70多吨。由河南洛阳铜加工厂承建.顶现弥陀,基本采用飘海观音形像,端庄慈祥。大佛材料采用仿金铜精密铸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溶入佛面黄金6500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字。
海南南山海上观音
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自选址,项目从一九九五年开始筹备。一九九九年获审定通过并于同年破土动工。 海上观音圣像2007年4月24日,海南三亚南山海上观音像举行了开光大典,总投资达
213
八亿元。
南山海上观音像高一百零八米,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奇,乃世界最大的白衣观音三面立体造像。
观音圣像足下的莲花宝座高十米,共四层,每层有形状相同的二十七瓣莲花,共一百零八瓣,比灵山大佛底座莲花宝座多出二十瓣。全钛合金打造。莲花座下为金刚台,金刚台内是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圆通宝殿。金刚洲由长280米的普济桥与陆岸相连,并与面积达60000平方米的观音广场及广场两侧主题公园,共同组成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观音净苑”景区。
正面观音手持经箧,右面观音手持莲花,左面观音手持念珠,依次象征智慧、平安、仁慈。每一尊法相蕴含一种大智能及感应功能、能增福添慧、保佑平安。
正面的手持经箧观音,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经箧代表六百卷般若经,表示观音“白度度人,智悲双运”,既能自利、观理事无碍之境而了达自在,又有利他,观一切众生之机而化度自在,以般若启众生智慧。
左面的手持念珠观音,体现观音的解脱德,即彻底摆脱无明烦恼和种种束缚,达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现“众生念佛,佛念众生”同等同体的慈悲精神。
右面的手持莲花观音,体现观音的法身德。观音是密宋莲花部的本尊,莲花是观音的三味耶形,喻“常乐我净”四德;是佛门中的圣花,象征众生的肉团心,莲体清净,出淤泥而不染,根茎通心,象征
214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总体表示观音的清净和六根圆通。
观音圣像总体表示观音“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拨一切众生苦”的大慈大悲形象。是“慈悲”、“智慧”与“和平”的精神象征。
(三)三十三体观音
历代根据三十三应身,在后代流传过程中,形成下述名称: 其中除白衣、青颈、多罗尊、叶衣、阿摩提等五观音外,皆为唐代以后民间流传信奉的观音形像。
一、杨柳观音:手持净瓶、杨柳的立像,戴女式风帽和披肩长巾,赤足踩莲花宝座。
二、龙头观音(辟支佛身):以不同姿态乘龙显圣于祥云中,是化身天龙之身
三、持经观音(声闻身):箕坐岩上右手持经卷若读书,也有一说释持经为声闻身。
四、圆光观音(梵王身):身后有火焰圆光,大放光明。或释圆光为普门品中\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相应。
五、游戏观音(帝释身):五色祥云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与普门品中\或被恶人受,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相应。
六、白衣观音(自在天身):敷草坐岩上,左手持莲花,右手结与愿印,身着白衣,处白莲花之中,或结定印以为是比丘与比丘尼的化身。
七、莲卧观音(天大将军身):双手合掌,在莲叶上作半卧姿,
215
表卅三观音之小王身。
八、泷见观音(大自在天身):在高山倚岩而坐,坐眺望流泉飞瀑,表普门品中\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之意。
九、施药观音(毗沙门身):常为右手拄颊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捻莲花,表示观音无时不在惦念世间疾苦,考虑拯救众生。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十、鱼篮观音(小王身):脚踏鳌鱼背上,手提盛鱼的竹篮,或为手提鱼篮的民间少妇形象。《西游记》中对此形象有发挥,因而在民间影响很大。渔篮即马郎妇观音故事很生动。原陕西民风悍凶,不知有三宝。元和十二年忽有一孤身美女提篮卖鱼,人皆竞欲娶之。女子说:有一夕能诵《普门品》者,可归,早晨有廿余能诵彻。女子再授《金刚般若》,至晨能背者犹十人,续再授《法华经》全帙,给三天期限,结果独有马氏子能。马郎迎娶后女子即称病,须臾便死,体且烂坏。瘗埋后数日,一紫衣老僧至葬所,命启开视之,唯见黄金锁子骨。老僧说此为观音大士,悯汝悲障重,垂方便示化。此后陕西地方诵经者益多。宋黄庭坚《观音赞》说:\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郎妇。\
十一、德王观音(长者身):趺坐岩畔,右手持杨枝,左手臵于脐前,表卅三身之梵王,梵王乃色界之主,其德殊胜,故称德王。
十二、水月观音(居士身):作观水中月形状,以喻诸法如水中月而无实体,或释为表卅三身之辟支佛。
216
十三、一叶观音(宰官身),又作莲叶观音、南溟观音。乘一片莲叶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传日僧道元自中国返日时,遇暴风于南溟时即默祷观音,忽见大悲尊乘一莲叶浮于海上,风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观音像奉于南溟观音寺,故有此称。或释为表卅三身中宰官。
十四、青颈观音(婆罗门身):青颈观音,其像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为杖、莲花轮、螺四种,身色为红白,颈为青色。传为观音降魔解救众生,为不使毒药传世害人而吞食,致使颈呈现青色。或释为表卅三身中佛身。
十五、威德观音(比丘身):箕坐岩畔,左手持莲花,或释为表卅三身中天大将军身。
十六、延命观音(比丘尼身):倚水上之岩,右手支颐,头戴宝冠设阿弥陀佛之圣像。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十七、众宝观音(优婆塞身):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于弯膝上。或释为表卅身中之长者。
十八、岩户观音(优婆夷身):端坐于岩洞中,静思入定。或释为表普门品中\元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十九、能静观音(长者妇女身):伫立岩畔,两手按一岩上,望海沉思。或释为表《普门品》中\为求金银琉璃……等宝物,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二十、阿耨观音(居士妇女身):佛教传说阿耨达池位于瞻部州
217
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大唐西域记》亦有提及。阿耨观音名即由此而来。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二十一、阿摩提观音(宰官妇女身):常乘白狮子而身放火光之像,四臂分持摩竭鱼、白吉祥鸟、凤头箜篌。为密宗所奉,表无畏之义。或释为表卅身中之毗沙门身。
二十二、叶衣观音(婆罗门妇女身):敷草坐岩上,身穿千叶衣。或释为表卅三身之帝释。古印度东南部就有一个夏帕拉族,以树叶为衣。婆罗门教女神亦有此形象。
二十三、琉璃观音(童男身):又称:\香王观音\、\高王观音\、形象为两手捧一琉璃壶,乘一莲瓣浮于水上。或释为表卅三身中自在天身。
二十四、多罗尊观音(童女身):多罗意为\眼\、\瞳子\、作中年女像,合掌持青莲花,为密宗所奉。或释为《普门品》中\或值怨贼绕,各值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二十五、蛤蜊观音(天身):居于两扇蛤蜊壳中,或乘于蛤蜊之上渡海。此像缘出唐文宗食蛤,遇观音现於其中的故事。据《观音慈林集》卷,唐文宗一向极好喜食蛤蜊,沿海地方官吏以进贡为口实,大加收括民财,致怨声载道。观音闻知后为解救众生,变为蛤蜊,示现于皇宫的厨房。文宗见后惊奇,请终南山恒政禅师致问,乃知观音化现教示,即下旨停罢贡蛤蜊,永戒食蛤。又令天下寺建观音殿,沿海渔民额手称庆,家家奉供,称为蛤蜊观音。
218
二十六、六时观音(龙身):作居士装束,表卅三身之居士,以佛教徒每日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奉供不断,故名。法隆寺中似有六时观音。
二十七、普悲观音(夜叉身):衣端受风立像,表大自在天身。 二十八、马郎妇观音(乾闼婆身):妇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的妇女身。
二十九、合掌观音(阿修罗身):合掌立像,表三十三身中婆罗门身。
三十、一如观音(迦楼罗身):形象为乘云飞行空中,右手持说法印,能制伏雷电等魔扰。普门品中有:\云雷鼓掣电,降雹澎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配图的经本多画有雷电降电与观音埸面。
三十一、不二观音(紧那罗身):双手相叉或低垂,在水中立或坐于莲叶之上,身着天衣,飘然自得地浮于水面。表执金刚身。
三十二、持莲观音(摩睺罗迦身):手持一莲花,站或坐在莲叶上,多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表童男童女身。
三十三、沥水观音(执金刚神身):又称\滴水观音\,一手持瓶作泻水状,一手作法印,或持杨枝。表《普门品》中\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四)圣僧观音
观音菩萨化现成圣僧形相,在古史屡有记载。《普门品》说观音化现中就有比丘、比丘尼身。而僧传具说曾现观音相貎,多有灵异变化事迹。民间影响很大者,莫若六朝宝志、唐代泗州大圣,以及刘萨
219
诃、达摩等。
宝志法师
观音化现最著名者当属南朝齐梁时的宝志法师。据《高僧传》、《齐书》、《梁书》、《南史》等载,宝志俗姓朱,金城人,后世尊称为志公、宝志法师等。他于刘宋太始初忽如僻异,居止无定,饮食无时,发长数寸,常跣行街瘊。多与帝王、贵公交往,事颇神异,尤多谶语,呈预见之明。齐武帝初罪其惑众收监,但文惠太子竟陵王萧子良却为其送饭。至梁武帝时则“尤深敬事”,让他出入宫禁。据载,他曾为修《文选》的昭明太子洗眼明目,浙江东、西天目山即由此得名。梁武帝为妻郗氏创“梁皇忏”,亦由宝志助其事,以此成就了盛行的水陆法会。宝志主要神迹仍是“预言谶语”,以至形成一种僧谶风气,
《志公谶》直播唐宋及后,甚至生成出一种《志公因果经》。宝志逝后,武帝“敕陆倕制铭先遣于冢内,王筠勒碑文于寺门。传其遣像,处处存焉”。定志形象有本相与菩萨显身两种。手执一锡杖,杖上悬挂剪刀、尺子、拂与镜等为其本相。唐李白画赞:“锦幪鸟爪,独行绝侣。刀尺齐梁,扇迷陈语”。宋李纲诗:“宝公真至人,鸟扑金色身;杖携刀尺拂,语隐齐梁陈”。都是描写此形象,说其杖上悬尺为“梁”、拂为“陈”、剪为“齐”,谶南朝王庭变化。四川大足石篆山有龛南宋造像,僧形带杖刀尺等,原来以为是鲁班,经研考而判明正是志公之像。北宋时寺庙中志公院很多,如山东青州、四川剑阁。而志公为观音菩萨所化,则见于僧传中陈御虏举家事志公笃,志公为其显真形,“光相如菩萨像焉”,说明宝志渐为陈家显形,形相身光如
220
菩萨。张僧繇画宝志时,大师变成十二面观音。又日本入唐僧圆仁在其《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载,宝志是“十一面观音之化身”,日本学者据此持论。但《十一面观音经》虽北周有译出,但实未浒,是说恐是唐代追述。
僧伽法师
唐代时僧伽法师事迹亦很显要。《宋高僧传》载其少小出家为僧,唐初至河西行化,后至江淮,定居泗州,初显神异,就信义坊乞地建寺,下辬掘地果然得齐香积寺碑,还有金像题“普照王佛”,因而在此贵迹建成泗州普光王寺,成天下名刹。僧伽“尝卧贺跋氏家,身忽长其床榻各三尺许,莫不警怪,次现十一面观音形,其家举族欣庆,倍加信重”。故民间盛传其为观音化身事,极受尊崇。按《十一面观音经》自北周译出后未大行,玄奘重译后开始流行。僧伽曾奉唐中宗诏入宫住内道场,八十三岁时在唐荐福寺即今小雁塔坐化。归葬临淮泗州普光王寺,漆身建塔,寺名大振。唐中宗因仰慕不忘,曾问另一位神僧万回,僧伽者何人也,万回对答曰:
观音菩萨化身也。经可不云乎,应以比丘身得度者,故现沙门之形。
僧伽显圣事屡有传扬。如唐咸通年间庞勋聚众造反时,僧伽现形塔顶,以解泗州之困,以后常有小僧现形于普光王寺僧伽塔之顶。又观音手持柳枝、净瓶救世,而僧伽亦多用柳枝、澡罐(同净瓶),如驸马都尉武攸有疾,僧伽以澡罐水喷之而愈,声震京邑,后有疾者告之,或以柳枝拂者、或令洗石狮子而痊,或掷水瓶,或令谢过,验非
221
虚设,功不唐绢,……神变无方,测非恒度。唐宋多有奉僧伽之像者,传所曾载有“十一面观音”、“小僧”、“婴孩相”、“紫衣僧”数形,但存世十一面观音像中无僧伽化现辬识,因而不好辨识。现存遗迹可见则仅有僧形之像。且诸古寺庙中多有僧伽堂,供奉其像。“天下凡造精庐,必立伽真像,榜曰:大圣僧伽法师。有所乞愿,多遂人心”(《高僧传》)。如浙西甘露寺、成都大圣慈寺,画家辛澄、吕绕、宗震、常杰皆有僧伽画作。敦煌第72窟有五代头戴风帽,着圆领袈裟之僧伽像,辬题“圣者泗州法师”。陕西博物馆、洛阳关林等处有石雕僧伽大圣像。石窟遗迹多有僧伽与胁侍组合像,如四川夹江千佛崖91龛为僧伽与胁侍慧俨、慧岸,旁又为宝志与万回二圣僧。日本留唐学僧圆仁《入唐新求圣教目录》中有坛龛“僧伽、志公、万回三圣像一合”,坛龛即主龛两侧装合页,可以开合的小型便携像。四川大足北山佛湾177窟雕僧伽及胁侍及宝志、万回,还有近门处或沙门形两身造像,此窟推测应为泗州大圣变相图样。
唐代李太白《僧伽歌》有“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之句。僧伽信仰盛行后,甚至产生了中土撰述的《泗州僧伽》,据《佛祖统纪》述请雨事,还说宋宣和元年京城大水危城,泗州显灵升空,白巾龙神跪拜,因而水退。画面上僧伽于高城上,慧俨、慧岸胁旁,一神乘龙,为僧伽指端引出的持锡杖木叉使者所驱,城下波涛汹涌,龟螺其间的场面生动工致。
还有些记载述达摩、万回、刘萨诃也是观音化现。《祖堂集》卷二曾载宝志回答梁武帝说,菩提达摩是“传佛心印观音大士”。《太平
222
广记》卷九一引《宾谈录》,谓万回是祈观音而生,《宋高僧传》卷九《怀让传》记载怀让作为“救苦观音”济难故事,这些均是观音菩萨化现圣僧之体现。
(五)阿嵯耶观音
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国、大理国最重要、最受尊崇敬仰的一位神祇,其造型非常独特:纤细修长挺直的身躯、高耸精美的头饰、发辪及服饰都与唐宋观音造型、藏传观音造型迥然不同,为鲜明的云南地方观音图像的一大特色,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南诏中兴二年画卷》上说:南诏在细奴罗称王(公元649年)之前就开始有佛教的传播。《南诏野史》又说:公元714年,南诏王盛罗皮派张建成使唐,得佛像佛经回来供奉传播,为南诏信教之始。按:这里笔者暂且不论佛教在南诏源于何时。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一直都被视为国教。据:元代李京著《大理行记》中描写当时他所见所闻佛教在大理地区兴盛之景象:“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毕乃以”。可想象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之兴盛程度。据《僰古通纪浅述校注》第十一主劝丰佑,执政后,自称天启诏,笃信佛教,而废道教,以赵文奇为国老,迎西方摩伽陀国僧赞陀崛多尊为国师,并以其妹越英公主嫁于赞陀崛多;赞陀崛多阐瑜伽,传阿吒力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白族密宗阿吒力教派”。何谓阿吒力,意为\轨范师\、\导师\,是印度佛教的大乘佛教的一个派别与婆罗门教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密教与政治的接近,达到僧人与国主的联姻(彼
223
时密宗教规可“头陀而有家室”)。
南诏、大理的阿吒力僧人中,也有着一些高僧大德,据万历《云南通志》载:“施童陀以得观音圆运心印,施传道悟,再传玄凝,玄凝传凝真,自施童陀至真,皆住崇圣寺。在大理,由于有着独特的地理位臵,必然存在着独特的佛教文化,其中阿嵯耶观音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她高高隆起的发髻髻中安住一尊阿弥陀佛,一缕缕细密的秀发,男身女相,细腰显足,上身袒露,上身穿着一件轻纱,身上佩有璎珞,项圈,手结“妙音天印”。她被美国学者海伦.查平博士称之为是“云南福星”。她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一直扮演着蒙段皇家所为之崇拜的主要神祗,阿嵯耶在梵语中的意思是“圣”,所以阿嵯耶观音既是“圣”观音,崇圣寺所崇之“圣”就是阿嵯耶观音。《南诏中兴二年画卷》中阿嵯耶观音就作为“圣像”出现,被封为“建国圣源阿嵯耶观音”。南诏王蒙隆舜因崇拜阿嵯耶故而改国号为“嵯耶”,自称摩诃罗嵯耶,钦崇“圣像教”,熔真金铸阿嵯耶观音。
三、观音曼荼罗 (一)汉密观音坛城
有一种从显教经典的变相中演化出来的佛教美术,也被称为曼荼罗。如“观经曼荼罗”,即是根据《观无量寿经》所说而描绘的净土变相。这种曼荼罗,主要流传于日本,其中最著名的为当麻曼荼罗。
当麻曼荼罗的名字,来自供奉该曼陀罗奈良当麻寺大殿(金堂)。原图传说为天平宝字七年(763),藤原丰成之女以莲藕丝编织而成,所以又称为藕丝曼荼罗。也有以为系奈良时代后期由中国传入日本
224
者。原图仅存断片,现今安臵于当麻寺的曼荼罗,乃庆舜、专舜仿原图绘制而成,上有文龟年间(1501~1504)后柏原天皇御笔亲书的铭文,故又称为文龟曼荼罗。
学者认为,该曼荼罗,是以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疏》所说为基准的。
观经曼荼罗的正中央为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三圣周围无量大众眷属围绕。下面是宝池会,由化鸟、莲花、宝船、童子及九品生相组成。再下是舞乐会。舞乐会的左右两侧是父子相迎会,即阿弥陀佛(父)迎接众生(子)到极乐世界。父子相迎会的上面,依次是宝树、宝楼宫殿及上方的虚空化佛、菩萨、天人、化鸟、雨华等图案。该曼荼罗的下方是九品往生图,右方是观经十六观中的杂想观图,左方是灵山集会等图。左右两侧,配有《观无量寿经》“序分”中的经文。
另有智光曼荼罗、清海曼荼罗,与当麻曼荼罗一起并称为日本净土三曼荼罗。
奈良时代,智光受学三论宗,兼行净土。一日,智光夜梦已经示寂的同学礼光,礼光导之礼拜阿弥陀佛。佛举右手,在掌中现出净土之相。智光遂依所见,命画工绘其图像,常观此图,期得往生。原本在室町时代被烧毁。今有模写本传世,图形极为简略,中央为弥陀、观音、势至三尊,四周环绕宝地、宝池、楼阁、宝树等。
清海曼荼罗,传说在日本平安中期,由清水寺观音授予大和超升寺僧人清海。原图已失逸,现奈良极乐寺所藏的清海曼荼罗,是镰仓
225
初期的作品。该图与智光曼荼罗相近,只是较为复杂。
如意轮曼荼罗
在法门寺地宫中,有一六臂观音的形象出现在第四重宝涵上,它就是如意轮观音。
如意轮观世音菩萨,又作如意轮菩萨、如意轮王菩萨,敦煌千佛洞中就有许多优美的六臂如意轮观音的画像。如意轮观音的重要辬志就是手中所持的如意宝珠及法轮,而其密号就为持宝金刚。如意宝珠,指世间之珍宝及出世间实相之宝,此二宝能令众生生出福德。法轮,即转法轮之意,能令众生生出智德。如意轮观音的形像有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等不同。
流传下来的如意轮观音像,以六臂如意轮观音广为世人所崇奉。此六臂中,右方第一思惟手,配于圣观音,救度地狱道;第二如意宝珠手,配于千手观音,救度饿鬼道;第三念珠手,配于马头观音,救度畜生道;左方第一光明山手,配于十一面观音,救度阿修罗道;第二莲花手,配于准胝观音,救度人道;第三金刚轮手,配于如意轮观音,救度天道。
流传至今的如意轮观音的咒语有三个,主要依据《佛说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1] 》,其长咒是:
南谟佛驮耶 南谟达摩耶 南谟僧伽耶 南谟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具大悲心者 怛侄他 唵斫羯罗伐底 震多末尼谟诃 钵蹬谜 噜噜噜噜 底瑟他 篅攞痾羯利沙也 吽发莎诃
大心咒:
226
庵钵踏摩 震多末尼 篅攞吽 随心咒:
庵跋剌陀 钵亶谜吽
诵此咒一辫,即能除罪免难、成就事业。若日日诵持一百零八辫,阿弥陀佛自现其身,亦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并见极乐世界诸菩萨众,亦见十方一切诸佛,亦见观世音菩萨所居之补怛罗山,即得自身清净,莲华化生诸相具足,不堕恶道常生佛前。
根据《如意轮陀罗尼经》“坛法品”所载,如意轮曼荼罗分为内、外二院。内院当心画三十二叶开敷莲花,于花台上画如意轮圣观自在菩萨,面西结加趺坐,颜貌熙怡身金色相,首戴宝冠冠有化佛,菩萨左手执开莲花,当其台上画如意宝珠,右手作说法相,天诸衣服珠珰环钏,七宝璎珞种种庄严,身放众光。东面画圆满意愿明王,左画白衣观世音母菩萨。北面画大势至菩萨,左画多罗菩萨。西面画马头观世音明王,左画一髻罗剎女(八大观音之一,从观音顶化出)。南面画四面观世音明王,左画毘俱胝菩萨。是等菩萨宝冠珠璎耳珰环钏,天诸衣服种种庄严,坐莲花上半加趺坐。外院东面画天帝释,左右画诸天众围绕。南面画焰魔王(云阎罗王),左右画诸鬼母众围绕。西面画水天王,左右画难陀龙王(喜龙王)、乌波难驮龙王(难陀龙之弟)及诸龙王众围绕。北面画多闻天王,左右画诸药叉众围绕。东南面画火天神,左右画苦行仙众围绕。西南面画罗剎王,左右画诸罗剎众围绕。西北面画风天王,左右画风天众围绕。东北面画大自在天王,左右画宫槃茶(鸠槃荼)鬼众围遶。又东面画日天子,左右画七星天
227
众围绕。又西面画月天子,左右画七星天众围绕。又西面画地天神,左右画诸药叉神围遶。又东面画大梵天王,左右画诸梵众天围遶。又西面画阿素落(阿修罗)王,左右画阿素洛仆从围遶。又西门画始缚婆歌(始缚么歌)明王。是等天神各执器仗,种种衣服如法庄严半加趺坐。内外院界画宝阶道,内院界上辫画种种色如意宝珠,绕画火焰。外院界上辫画独股金刚杵,令头相次绕画火焰。
经中强调说:“此秘密曼茶罗三昧耶。力不逮者但画座位,各于位上题书名字,作法供养亦得成就。”“此秘密曼拏罗三昧耶,是圣观自在现身与愿处,是一切诸天明仙神敬赞叹守护处,是诸有情蠲除一切罪障处,是成就世出世间二种药处。增长福蕴,命终当得往生西方极乐剎土,莲花化生,著天衣服而自庄严,识宿命智乃至菩提,不堕恶道。”
此《如意轮陀罗尼经》对应的藏文本是从汉文转译过去的。 学术界一般认为有三种如意轮曼荼罗。第一种就是上面《如意轮陀罗尼经》坛法品中所记载的曼荼罗。第二种是《别尊杂记》卷十八所记载的,内院有大轮圆,圆内的尊像及布局与第一种相同,大轮圆外之四隅则画嬉、鬘、歌、舞等内四供养菩萨;外院四方为钩、索、锁、铃等四摄菩萨,四隅为香、花、灯、涂等外四供养菩萨;又外院东面为月天、多闻天,南面为自在天、梵天、帝释天、火天,西面为地天、焰魔天,北面为罗刹天、日天、水天、风天。第三种是《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所举的七星如意轮曼荼罗,中央以如意轮观音为中尊,其周围安臵北斗七星及鬼子母神。
228
如意轮观音法盛行于唐代,随后广传于日本,流传至今,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仍有传承。
藏传佛教中,也有如意轮观音法传承至今。据传人称,该法最早传自阿底峡大师(982~1054)。
朗达玛(836~841 在位)毁佛后,阿底峡依度母的授记,来至藏地。噶当巴即起自阿底峡尊者。被认为是观音化身的噶当传承创始人仲敦巴,就是阿底峡的弟子。《青史》载,阿底峡尊者曾著出“以智足传规的密集曼荼罗主尊观自在所作的修持法,结合三字密咒的嘛呢白麦引导,及曼荼罗赞。”阿底峡尊者与观音有关的其他著述还有《四臂马头金刚修法》、《救度母修法》等。阿底峡尊者将所持密法毫无保留的传给了仲敦巴,其中包括源自观世音菩萨修持法的十六明点法。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不动佛、救度母,是噶当派的四本尊。
后来,噶当巴有白度母如意轮密法传世,成为各传承常用的长寿成就法门。理塘长青春科尔寺夏坝活佛在网上公布了该法的修法仪轨。前面已经介绍过,文成公主被认为是白度母的化身。
金胎两部中的观音
在纯密的体系里,都会坛曼荼罗指的则是大日如来为中心的金胎两部大法之大曼荼罗。
金刚界曼荼罗和胎藏界曼荼罗合称为金胎两部,又叫作两界曼荼罗。胎藏界曼荼罗依《大日经》而作,金刚界曼荼罗则依《金刚顶经》而作。这两部经均是真言宗的大经。
《大日经》,全书七卷,共分三十六品,系大日如来在金刚法界
229
正在阅读:
观音造像05-27
热充正压房技术要求07-23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账务处理方面的若干主要区别01-20
400W稳压逆变06-29
速度之 合成与分解之 绳拉物体问题04-10
实现有效教学反思07-1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造像
- 观音
- 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语文教学赏析
- 写给儿子的第二封信
-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16届高三英语联考试题
- 一年级下册20以内解决问题专项练习
- 初中物理总复习导学案(五至八章)
- 托福阅读真题PASSAGE12
- 典型审计失败案例
- 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题库
- 病理生理学(专升本)练习册答案综合版
-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教案
- 基护练习题
-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关防乡宋家村村庄规划
- 光伏电站运维培训试题库C(调考)概要
- 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电缆型号
- 研究报告-2018-2024年中国港口设备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机会分析(
- htyb-3说明书
- 金融学三班第一次班会
-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所有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