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大纲)

更新时间:2023-11-08 23: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大纲)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想来源

第一章 古典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导 言

一、熊皮特的观点

为什么在经济学这门科学中研究分析工作的历史,较之在其他学术领域更显得重要。

首先,那些企图仅仅根据最近的论著就来进行理论研究的教授或学生,不久就会发现他们正在为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我们的头脑很容易从科学史的研究中得到新的灵感。

第三,对于任何一门科学或一般科学史,我们所能提出的最高要求是它能把人类思维的方法告诉我们很多。 第四,对于上面的论证,至少前面两条,我们有理由认为应用在经济学这个特殊例子方面更显得有力。 二、古典政治经济学概说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含义作了如下说明:“我所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从威廉·配第以来的一切这样的经济学,这种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相反,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又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作了说明:“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它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把剩余价值的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到生产过程,并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即利润、利息和地租,初步分析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马克思对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批判地加以吸收,而对于它的庸俗因素,则进行了深刻的和彻底的揭露。

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于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初期,封建制度虽然仍占统治地位,但资本主义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达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工场手工业阶段。

英国在十七世纪工商业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人口的绝大多数依然从事农业。在工业和农业中资本主义同时得到发展,这是英国经济史上的一个特点。

由于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现代的无产阶级,他们的生活日益贫困化。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在文化思想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发展。经过文艺复兴,科学从神学中解放了出来。力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自然科学,在十七世纪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些都为新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培根的方法论,对于一切科学思想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经济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英国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2、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法国在十七世纪的情况,和英国有所不同。当时法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贵族一般没有资产阶级化,工商业资产阶级也没有能够成长为独立的力量。

由于当时的法国是靠牺牲农民的利益分发展工商业的,所以很自然地使当时关心经济问题的人,把农业和工商业对立起来,在批判重商主义政策的时候,走向重视农业。

在法国,由布阿吉尔贝尔掀起了对柯尔培尔主义的斗争。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开创了法国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同时,对柯尔培尔主义的批判,又为法国的重农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 一、威廉?配第

配第的功绩,在于他最先提出劳动价值论的一些最根本的论点,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说明其他问题,从而奠定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1)配第的价值理论

配第是劳动价值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劳动的量,剩余价值的来源不在流通过程,而在生产过程内部。

配第是在他的最初的著作《赋税论》中提出“劳动价值论” 的。他认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认为作为财富之母的土地上的生产物,是由作为财富之父的更有主动作用的劳动生产出来的

配第在《赋税论》中分析价格时,还进一步把它区分为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他所说的自然价格,实际上是指价值;他所说的政治价格,实际是指市场价格。配第不但断言商品的自然价格,即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决定的;而且断言,商品的自然价格,即价值,是和开采银子所消耗的劳动的生产率成正比的。配第断言,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并且提出作为货币的白银的价值,也是由劳动量来决定的,这是配第的创见,是配第对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巨大贡献。

不过,配第的价值理论是有很大的缺点的,还没有把价值和交换价值,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价值和财富等概念区别开来。

(2)配第的工资理论

配第依据他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工资的高低决定于生产工人生活资料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因此工资就是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配第的这个理论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配第在他的工资理论中,已经把工人的劳动日分为维持最低生活所需要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配第的工资的数额决定于工人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的理论,也就是他的最高工资限额的理论,只是从工人的生理需要来说的。 (3)配第的地租理论

将土地的自然力看作地租的源泉,并将地租归结为扣除生产费用后土地的自然产物,是配第关于地租问题的基本观点。

配第恰当地将地租归结为商品价格扣除成本以后的剩余,但未将利润包括在这一剩余之内,也未将这一剩余归结为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这一地租论,同他的土地也创造价值的思想相符,但与他的劳动价值论相悖。

配第已经感觉到级差地租的存在。

1

(4)货币和利息

配第将货币看成身体的脂肪,太多不灵敏,太少则不健康。所以,在估算货币流通过时,配第第一次提出了货币流通速度概念,认为商品所需的铸币(金或银),应视交换的次数和支付额的大小而定。

配第的利息论对后人也有一定影响。在利息的性质上,他除了重复某些经院学者的观点,将利息看成一定时间内不能使用已让渡货币的报酬之外,又从地租导出利息,将地租看作利息所以存在的原因。

配第还有一种利息论,即认为利率高低不仅取决于地租大小,而且取决于货币数量多少。 二、约翰?洛克

洛克著有《关于政府的两篇论文》(1690)。《论减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影响》(1691)等著作。

洛克采用了配第的劳动价值说,认为土地生产物价值中的99%,是由劳动创造的。洛克认为在土地私有制下,对土地的不平等分配,产生了土地的租借关系,结果使佃农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以地租的形式,归地主所有。所以他对于高利贷和地主表示了反对的意见。

三、达德利?诺思

诺思1691年发表了《贸易论》,严厉地批评了贵金思想和重商主义。诺思认为重视货币是愚蠢的行为,如乞丐乞求货币,并不是为货币而乞求货币,而是要用货币去购买面包。诺思还反对为取得贸易顺差而采取的保护干涉政策,并提出自由贸易的主张。诺思是最初正确理解作为剩余价值形态之一的利息的人。

四、大卫?休莫(1711——1776) 休莫因著《人性论》(1740)而在英国经验哲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同时因著《政治论》(1752)而在经济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休莫从货币数量说的观点来反对重商主义,并从国际分工的利益,主张自由贸易主义。 五、詹姆斯·斯图亚特(1712——1780)

斯图亚特的主要著作是176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斯图亚特分析了资本的形成过程,论述了在独立生产者手中的生产手段是如何和劳动力分离的。这是他对于资本的研究建立的最大功绩。

六、布阿吉尔贝尔和康替龙

重农学派的先驱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著作有《法国详情》、《谷物论》、《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和《货币缺乏的原因》。康替龙的基本观点同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相近,但他最早对社会产品流通进行较详尽的探讨。 ①强调农业是社会的基础

布阿吉尔贝尔指出,真正的财富是对人们生活有用的物品,构成一国国力和财富基础的是生产这些必需品的农业。因此,社会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农业上。康替龙同配第一样,强调农业是社会的基础,将土地看作财富之源。 ②商品价值

布阿吉尔贝尔用劳动时间在社会生产各部门间的分配来说明“真正价值”。

康替龙的价值观与布阿吉尔贝尔有所不同,而与配第几乎完全一致。他用商品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代替配第的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 ③货币

布阿吉尔贝尔指出,货币不能吃也不能穿,只能作为交换和支付之用。他有力地批判了唯货币为财富的思想。

在货币问题上,康替龙赞成洛克的货币数量说,并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了货币数量的增减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商品价格,从而成为货币数量对经济发生影响的传导机制的最早探讨者。 ④康替龙对社会产品流通的初次说明

康替龙未用图表说明社会产品的流通,但他关于这一流通的说明,实际上是一种“文字式的经济表”。康替龙的说明虽然简单和片面,但这是描述社会产品流通的第一次出色尝试,为后来魁奈天才的《经济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七、魁奈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最重要的代表为魁奈 魁奈著有《农民论》、《谷物论》、《人类论》和《赋税论》等论文。而影响最大的经济著述为1758年发表的《经济表》和1766年发表的《经济表的分析》。

在理论方面,“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精髓,贯穿于重农主义的全部理论之中。所谓“自然秩序”,既包括自然规律,也包括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在重农学派看来,自然秩序是由上帝赋予的,人们的责任只是在于了解它,并使人为秩序与之相一致。

重农学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经济学。

他们认为,自然秩序是判断一个社会健康与否的标准。如果社会秩序同自然秩序相一致,社会便处于健康正常状态;反之,社会便处于病态的不正常状态。使社会秩序同自然秩序保持一致的好办法是自由放任。自然秩序旨在以最少支出获得最大满足。而这只有在自由放任的条件下才能做到。

但自由放任只使政府很少作为,而并非无所事事。 ①净产品学说

净产品学说是魁奈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石。

经营任何产业都要有一定的支出,在生产新的财富时,必然有一定数量的现存财富被破坏,从新生产的财富中减去为生产这些财富所耗费掉的财富,剩余部分就是重农学派所说的“净产品”。

在魁奈看来,社会各生产部门中只有农业能够生产净产品。

只有农业是生产的,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工业、商业等其他产业是不生产的。

魁奈所说的财富实际上是指有价值的物品,而净产品则是一种价值剩余或剩余价值。

魁奈净产品学说的贡献在于:批驳了重商主义者关于货币即财富、商业是财富之源的片面观点,认定净产品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这一学说的缺陷在干:片面地将农业劳动看成是唯一的生产劳动,而将其他产业劳动看成是不生产的,并将净产品归结为土地自然力的产物,是上帝通过土地所赐予。

2

②财富的流通——经济表

魁奈用《经济表》来说明一国财富的流通。 魁奈认为,《经济表》是对社会财富流通秩序的一种简单说明。

③赋税论

魁奈的赋税理论以他的净产品学说为基础。他将净产品看作一切税收的源泉,主张直接向净产品的占有者——土地所有者征收。 魁奈反对向租地农场主征税。

魁奈认为,对其他阶层的人,可以征税,但比例应适度。 魁奈主张直接税,反对间接税。 ④自由放任思想

魁奈非常强调经济上的自由放任,这是在自然秩序的条件下得出的必然结论.他认为,自由放任能使人为秩序同自然秩序一致,达到以最小耗费获得最大收益的效果。

自由放任原则,既适用于国内交换,也适用于国际贸易。 但是,自由贸易和发展农业在当时并不冲突。 八、 杜尔哥的经济学说

杜尔哥的代表著作为《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1766年)。

从基本学术观点上看,杜尔哥仍然是重农主义者。农业仍被看作是一国财富的唯一源泉;农业阶级支持和喂养着社会所有其他阶级;农场主的经营被看作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制造业者的活动仅限于改变物品的用途。

杜尔哥从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中划分出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两个阶级。杜尔哥对不生产阶级资本家已持较为肯定的态度。 重农学派对古典经济学的贡献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重农主义是十八世纪下半叶对法国经济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学说,这个学派不是在流通领域而是在生产领域中寻找剩余价值的起源,因而成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第二,自然秩序是重农学派全部经济理论的精髓,这一秩序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既是人们必须理解和服从的必然秩序,也是对整个社会最有益的秩序。

第三,在社会经济各部门中,只有农业能够使财富得以增加,因此,只有农业阶级是生产阶级。

第四,重农学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几大基本阶级及其相应的收人形态作了初步划分,尽管这一划分并不科学。

第五,重农学派在马克思以前就对社会的再生产作了最天才的说明。他们用最简单的方式,说明了社会再生产中最基本的问题。 重农学派的两个主要缺陷是:1、他们在考察一国经济时,只将农业看成社会唯一的生产性部门,将剩余产品完全归结为土地自然力的产物。2、他们几乎没有探讨价值问题,缺乏有影响的价值观,在价值理论上比古典经济学的先驱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反而有所倒退。

九、亚当·斯密 斯密的生平和著作

斯密于1759年出版了《道德哲学》一书,并因此成名。斯密的经济著作《国富论》初版于 1776年。该书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是经济学说史上最著名的著作之一。

《国富论》全书分为五篇。第一篇研究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和劳动生产物在社会各阶级之间进行分配的自然顺序。第二篇研究对生产性劳动者人数有决定作用的资本的性质、积累方法及其用途.第三篇研究历史上的各种经济政策,说明人们采用和规定这种政策的背景。第四篇评述历史上出现的不同经济学说,指出它们在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上述四篇集中说明广大人民收人的构成和每年消费的资源性质。第五篇则讨论君主或国家的收人。 《国富论》的哲学基础

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从人的同情心出发,讨论了道德伦理问题.而《国富论》中,他则用人们互通有无、相互交换的倾向,代替了人的同情心。

以利己心为基础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对立统一,是贯穿整个《国富论》的基本哲学思想。 斯密的经济学说

关于财富的性质和源泉

斯密在这里将劳动看作一切财富(价值)的源泉,并且是财富的唯一源泉,但他未将这一观点贯彻始终。后来,他在财富源泉的行列里,又把土地和资本也加人其中。 关于分工和交换

既然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增加劳动数量,提高劳动质量,就成为国民财富增进的原因。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因此,论分工成了《国富论》的第一章。

斯密用两个著名例子说明分工对劳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一例涉及企业内部的分工.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斯密列举呢绒上衣为另一例,进一步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社会各部门间的分工。

斯密不是第一个发现分工所带来的神奇效率的人,也不是第一个对分工本身进行详尽描述的人。但是,分工理论经斯密推崇,并将其与国民财富的增进相联系后,因而在经济学中便具有新的重要意义。

分工不仅从交换倾向产生,其发展亦受交换范围(市场)大小的限制。 关于货币

在斯密看来,货币首先是流通媒介,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产生.通过货币,一切货物都能进行买卖,都能相互交换。离开货币,商品交换常常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货币的首要职能既然是流通手段。基于这样的认识,斯密认为用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不仅使用便利,而且费用低廉。但是,使用纸币必须十分郑重谨慎,否则容易酿成灾祸。

在讨论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时,斯密已触及货币的本质,看到货币自身具有价值,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斯密也谈到货币的储藏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但是,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手段这一职能,这与他反对重商主义的思想有关。

3

关于价值论

明确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又不将使用价值或物品的效用看作交换价值的决定因素,是斯密的正确见解。由于斯密的权威,英国古典经济学在许多年以后才提起效用价值论。

斯密感兴趣的是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为要探讨支配商品交换价值的原则,他给自己提出了三个研究课题:第一,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或者说,构成一件商品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第二,构成商品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第三,什么情况会使商品的市场价格有时高于或低于其自然价格?

斯密从生产的角度,从价值决定的角度,将价值归结为劳动。 斯密认识到商品与商品的交换无非是劳动与劳动的交换。

斯密认为,价值形成于生产过程,其大小取决于商品生产上所耗费的劳动。其次,斯密又认为,价值在流通中实现,其大小通过与另一个商品的交换比例得到表现。价值决定交换价值,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形式或现象形态。但是,交换价值(所换得的劳动)可以与价值(所耗费的劳动)相等,也可以表现为比这更大或更小的量。交换价值的大小既取决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又受供求关系等流通因素的影响,斯密的这种解释,适用于说明交换价值的大小,而不是交换价值的决定,更不是价值的决定问题。由于他未将这三者尤其是价值和交换价值加以区别,所以,他便认为以上两种解释同样是正确的。

斯密的价值学说虽然也存在价值由利润和地租决定的思想,但是不能将其同以前和以后的生产费用论思想相提并论。 关于分配

斯密从分工论及交换,从交换中引出货币和价值,又从商品价值的构成和源泉谈到收人。他最早正确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将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看作社会的三大基本阶级。他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既为商品价值的三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构成社会三大阶级的基本收人。随着英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与劳动者阶级之间的斗争日趋加剧,这种按阶级划分收入的做法更具有实践意义。

劳动工资

斯密实际上同配第一样,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工资归结为最低限度的必要生活资料。所不同的是,斯密不反对工资的提高。相反却把工资的提高看作社会财富增进的结果和标志。

在斯密看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增长和资本积累的增加,工资将不断趋于上升。

资本利润

利润大小同工资高低密切相关。工资上升,利润减少;工资下降,利润增加。由于工资高低取决于劳动供给数量的多少,利润大小又制约于资本数退的多少,因此,利润的相对份额,既取决于资本数量多少,又取决于劳动(相对于资本而言)的供给数量多少。此外,利润作为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其总水平取决于劳动生产物的多少。

使用资本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资本的可流动性使各部门利润率趋于均等。从长期看,利润率具有下降趋势。因为随着资本的积累,资本效应相对于劳动而言具有增加的趋势。

除了指出利润与工资的对立、利润率随着资本积累具有下降趋势之外,斯密在论述利润问题时还指出了企业主监督工资、利润和利息这三者之间的区别。

地租

斯密的地租论包含部分重农主义见解。同重农学派一样,他有时将地租看作自然力的产物,将它归结为无需代价的自然力和人共同劳动的结果。

斯密还探讨了社会三大阶级收入的长期变动趋势。在他看来,一国经济的发展,会直接或间接地有助于地租增加。地租之所以增加,不是因为土地所有者比原来耗费了更多辛劳,而是因为劳动成本将随劳动生产力的增进而降低。

关于资本的性质和用途

斯密的资本理论比重农学派前进了一步。斯密认为,资本是一切能够带来收人或利润的资财。人们将属于自己的一部分资财贮藏起来,投人生产,这部分资财即成为资本。但是,斯密在避免重农主义缺陷的同时,却忽视了资本的社会历史性,即将所有生产资料均看成了资本。实际上,人们从原始社会就开始使用生产工具,但这些工具在当时并不提供利润。 斯密第一个使用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对术语,但他对两者的划分有相当缺陷。 关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斯密对生产性劳动下了两种定义:一是从商品的价值观出发,将生产性劳动定义为能够增加产品价值的劳动。二是从商品的物质观出发,将生产性劳动定义为可以储存起来,必要时再提出来使用的劳动。这样,一种劳动是否属生产的,就取决于该劳动是否生产物质产品,从而可将所产价值储存起来。

斯密认为,上述关于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的两种划分是一致的。 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的第二种划分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有力论据。 关于信用货币

斯密关于信用货币的观点独特而深刻。他较正确地揭示了银行券的本质和流通规律。

斯密提出了“真实票据”说。他主张,银行只为那些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真实”票据进行贴现。 “还流规律”和“真实票据”论揭示了信贷和商业票据流通中的货币规律,为调控货币流通量、防止通货膨胀,提供了政策指导,因而被视为货币金融的经典学说。

关于赋税原则

斯密对赋税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四大赋税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和经济。在四项原则中,他十分强调税收的确定性,税收不确定,就会使人民不得不乞求收税人员的怜悯,使后者腐化堕落。

十、大卫?李嘉图

1817年李嘉图发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他的见解常比同时代的经济学家高出一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能够撇开起干扰作用的各种现象,直接对事物的基本性质和规律作出判断。

①价值论

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古典经济学家中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在第一章中就专门探讨价值论的名著,正好显示他对价值理论的重视。李嘉图从分析和批判斯密的理论出发,特别接受并发展了斯密的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这正是他在价值

4

论上与斯密和马尔萨斯不同之处。

斯密价值论的主要缺陷在于:他从商品价值等于该商品所能换得的劳动量这一原理出发,又将商品价值归结为所换来的商品价值的三个分解部分:工资、利润和地租。指出和纠正斯密的这一错误是李嘉图的功绩。

李嘉图从坚决维护价值仅由劳动决定的原理出发,最后不得不承认工资对商品价值也会发生影响。但他从未将其与所费劳动相提并论,他认为,这种影响是微小的,是一种例外,绝对没有取消价值由劳动决定的原理,仅仅是使这一原理受到了限制而已。

李嘉图的绝对价值,解决了商品交换价值发生变动的原由及其度量问题,事实上也部分地解决了价值决定中的“例外问题”。他在绝对价值范畴形成并将它归结为生产上所耗费的劳动后,又开始为商品价值寻找另一种尺度,即不变的价值尺度。 ②分配论

李嘉图在分配问题上的一个重大贡献是:指出了工资与利润的对立运动。

李嘉图同斯密一样.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利润水平将不断下降,但他们的区别则在于:斯密将下降的利润率归之于资本的积累及其供给的增加,而李嘉图将它与边际收益递减和人类从优等地向劣等地的扩展顺序相联系。

李嘉图指出,商品价值仅仅由生产上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所用劳动未变,商品价格当为不变,工资增加的结果必然是利润减少 ③级差地租

李嘉图对地租问题也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李嘉图指出,地租不仅不是自然的恩赐,相反却是其吝啬的结果。如果土地数量无限,谁也不会为使用土地支付地租;如果所有土地都同样富饶,地租便不复存在。他将地租的产生归结为两个原因:土地肥力的等级差别,追加的资本和劳动的生产率与以前不同。

李嘉图不仅阐述了级差地租的第一种形态,而且指出了级差地租的第二种形态,并准确地说明了两者赖以产生的条件和数量规定。

李嘉图地租理论的重大贡献是:第一次将地租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用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来说明地租。 在经济学说史上,有关级差地租的理论总是同李嘉图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④比较利益说

比较利益说是李嘉图经济理论中的奇葩。

李嘉图指出,一国即使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无绝对利益,仍然可以在某种或某些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利益,通过生产和出口比较利益商品获取利益。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 ⑤货币论

李嘉图在货币理论上的成就不能与其价值论和分配论相提并论。虽然他在论证货币问题时也试图坚持劳动价值论,将金属货币价值归结为生产上所必需的劳动量,但同时又沿用了休谟的错误观点,将它们的数量多少看作其价值大小的决定因素。

直至今日,李嘉国仍然是将理论与政策相结合并在两个方面同时获得成功的杰出典范。 十一、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

(1)西斯蒙第的对政治经济学的看法

西斯蒙第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中,首先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独特的定义,西斯蒙第说:“从政府的事业来看,人们的物质福利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虽然西斯蒙第没有认识到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这是他很大的缺点,但他对于国家的重视,却是一个很大的特点。在西斯蒙第那里,政治经济学就不是研究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内部因果关系的科学,而是研究经济规范和政府行动指南的学问。不仅如此,西斯蒙第还把政治经济学看作是道德的科学,提出政治经济学不单纯是计算管理的科学。

西斯蒙第认为政治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消费问题。 (2)西斯蒙第关于价值和生产的理论

西斯蒙第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应由生产商品所费的劳动量来决定,但是他的劳动价值论,也涂上了一层消费的色彩。他把社会必要劳动归结为:全社会的需要和足以满足这种需要的劳动量之间的关系。在这里,他强调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社会性是对的;但他过分地强调消费因素,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是满足社会需要所必要的劳动,则是不对的。

从价值论来看,西斯蒙第却要求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要求由国家来制定经济生活的规范,所以他反对价值规律起经济生活的调节者的作用。

关于生产理论,西斯蒙第认为消费先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目的。 (3)西斯蒙第的分配理论

西斯蒙第对于分配问题的看法是:首先他认为分配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伦理问题。 在分配问题上,西斯蒙第明白地分别了“劳动收入”和“不劳而获”,说明了企业家的利润,都来自对工人的掠夺。 在工资问题上,西斯蒙第认为工资有下降趋势。竭力反对当时流行的反动的“补偿说”。 (4)西斯蒙第的实现理论与危机理论

西斯蒙第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必然要发生经济危机。

西斯蒙第的危机理论,尽管存在许多缺点和错误,但还是有一定的贡献的:第一,他不把危机看作是偶然的现象,而把它合作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伴随物。第二,他在危机论中最集中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指出那是一种充满矛盾的制度,虽然他并不真正了解资本主义矛盾的真正本质。第三,他激烈地反对“调和论”,特别是反对萨伊与李嘉图的庸俗实现论。第四,在危机理论中贯穿着对劳动者的深刻同情。

第二章 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含义及其发展

这里所讲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是指产生于十九世纪初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思想体系。恩格斯曾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如何从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建立没有私有制和人剥削人现象的新的社会制度。这种学说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而产生的。它的某些因素,虽然可以从古希腊的思想家和中世纪的农民异端中看到,但它们同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ly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