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最终成果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3 21: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 1

(一)法治与德治的内涵 .......................................... 1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互关系 .............................. 1 1.两者的区别 .................................................... 1 2.两者的联系 .................................................... 2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 ............................... 3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深刻总结的需要 3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 4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具体体现 .... 4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具体途径 ............................. 4

(一)发动群众制定和执行各种道德、守则、公约,法律则对这种活动给予一定的支持 .......................................................... 5

(二)运用立法、执法、法制宣传等手段,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 .................................................................... 5

(三)从严治党,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成为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表率,成为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有力推动者 .......... 5 四、关于进一步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建议 ........................... 6

(一)以加强党的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作为实现以德治国的重点 .......... 6 (二)以加强对在校学生的道德教育作为实现以德治国的基础 .......... 6 (三)坚持道德教育要有良好氛围,增强舆论宣传阵地意识 ............ 6 (四)进一步发挥人民军队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 7 (五)进一步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造活动,移风易俗。 ................ 7 五、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 7

(一)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 7 (二)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7

(三)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I

展 .................................................................. 8

(四)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加强我党对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科学认识 ........................................................ 8

(五)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9 参考文献 .......................................................... 10 谢 辞............................................................. 11

附 录

1. 任务书?????????????????????????????12 2. 中期检查报告??????????????????????????14 3. 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15 4. 结题报告????????????????????????????16 5. 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17 6. 答辩过程记录??????????????????????????19

II

试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摘 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治国方略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实现好这两个治国方略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法律和道德在治国上各有特点和优势,法律是刚性手段,具有强制性、权威性、严肃性;道德是柔性要求,具有感召力、引导力、亲和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有法律来为之提供硬性保障,同时也离不开道德的影响与支持。因而,法治与德治应同步并举,刚柔相济,才有利于国家的治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本文通过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阐述,使我们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不同,进而说明使其二者相结合的必要性,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使二者结合起来,从而提出使其结合的具体途径,以更好的方式使它们结合起来,最后阐发其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法律;道德

III

Try to Talk About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And Morality Combined

Abstract: The rule of law and rule of rule of virtu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wo strategies, they are supplement each other, promote each other, therefore, achieve good this ruling for two emphas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Rule of law and morality in each hav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the law is rigid means, have mandatory, authoritative and seriousness; Morality is the flexible requirements with charisma, guiding force, the affinity.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needs both have laws to provide the rigid security, also cannot leave the influence and moral support. Thus, the rule of law and morality should be synchronous simultaneously, neat, is conducive to national governa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rule of law and managing state affairs by ethics fundamental connotation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and make us to understand th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different, then explain their combining its necessity, also is why we want to combine make both,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way that their combination, with better way to make they combine, finally combining elucidating its significance. Key Words: Rule of law ;Rule by virtue ;Law ;Virtue

IV

法律和道德在治国上各有特点和优势,法律是刚性手段,具有强制性、权威性、严肃性;道德是柔性要求,具有感召力、引导力、亲和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有法律来为之提供硬性保障,同时也离不开道德的影响与支持。因而,法治与德治应同步并举,刚柔相济,才有利于国家的治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一)法治与德治的内涵

以法治为特点的现代国家的形成,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纵观人类发展史,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活动封闭、保守,伦理规范是社会通行规则,政治生活则趋于专制独裁。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也有“德治”,但这种“德治”实际上是家庭伦理道德的放大,本质上为人治。法治则相反,它根源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政治、文化生活发展的内在需要,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带来的经济发展使人有了成为独立平等的权利主体的要求,反映到政治等上层建筑上,民主、正义、平等、人权等价值观念取代了把血缘、情感、伦理规则等观念绝对化的伦理体系,体现在法律之中。而法律的性质、内容、适用范围和效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以德治国”,就是在法治的同时辅之以德治。“以德治国”的关键是以什么“德”去治国,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以代表最先进文化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去治理国家,这种道德是无产阶级道德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有机结合的产物,是融传统道德与现代美德于一体的现代道德,是时代性与历史继承性相统一的新型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互关系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两者的区别

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1],是保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

1

基础,也是维系社会进步、保障人民福祉、促进经济繁荣的关键所在。而以德治国是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道德传统,继承和发扬了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站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发展方向的高度,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关键所在[2]。

第一,两者在实施依据上不同。依法治国强调的是依照法律来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明确内容的规范;而以德治国强调以道德来规范,道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存在于人们的社会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论和行为表现出来。

第二,两者在实施方式上不同。依法治国强调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以德治国在实施中虽然也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没有国家强制力,它主要靠社会舆论和内心的道德信念以及修养等力量来获得实施和维护。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过程中,要分清这种区别,不能以国家强制力来推行德治,否则,将损害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造成法律难以执行。但是如果依法治国仅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推行法治,那么,依法治国将成为一纸空文。

第三,两者在适用范围上不同。依法治国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那些对建立正常社会秩序具有比较重要意义的、在法律上有明文规定的社会关系;而以德治国的适用范围比依法治国广泛得多,它几乎涉及到社会关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正确适用法治与德治两种方式,不能把法律调整的领域只用道德来谴责,也不能把道德调整的领域用法律来制裁。

第四,两者在发挥作用上不同。依法治国发挥作用的侧重点是保证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而以德治国发挥作用的侧重点是通过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来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和规范良好道德行为,约束和制止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2.两者的联系

首先,法治需以德治为基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道德是立法的基础,重要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来源之一,先进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价值目标之一,良好的道德规范是评价法律规范善恶的主要标准之一。第二,道德是执法的基础,法律规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能否公正、准确的把握立法宗旨,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而执法者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能否

2

恰当地运用这一权利,则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第三,道德是守法的基础。大多数人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是法律存在的基础,权利是现代法治的核心,如何将法定权利表现成为现实权利取决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与权利意识相对应的义务意识也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相关联。

其次,德治需以法治为补充与保障。德治着力于通过提高人的内心觉悟和建设人的动机文明来端正人的文明行为;法治则着力于通过约束人的外部行为和建设人的行为文明来发掘人的内心文明;以德治国着力于建设个体文明,通过榜样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群体文明水平的提高,依法治国则着力于建设群体文明,通过群体文明的提高,防范、震慑个体的越轨行为;以德治国着力于强调人的义务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治国着力于维护人的权利,强调人的权利意识,两者相得益彰。[3]

最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被认为对阶级利益是非常重要的、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并且会造成不良影响的道德逐渐凸显出来,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因而需要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断探索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我党在新形势下对执政治国经验的最新总结。因此,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深刻总结的需要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不少开明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萌发并提出过治国不能没有法治又不能没有德治的思想,认为只有二者相结合才是治国之道。比如,孔子就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

意思就是,严刑只能使百姓因害怕而不敢做坏事,但不能使人们自觉知耻而守

法;相反,以道德治理国家,以礼乐教化人民,则可使百姓自觉知耻,自我规范,自我约束。

社会主义法制是自有法以来最能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法制,社会主

3

义道德是比人类社会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高尚、积极和健康的道德。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对人类社会优秀文化遗产的吸收和借鉴,也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为了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行依法治国。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道德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在其运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不仅离不开法律的调整和规范,而且也离不开信用的维系和约束。社会信用出现危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成为一种混乱经济。如非法集资、虚假出资、制假贩假、蒙骗欺诈等不讲信用的行为使市场经济不时出现病态和混乱,使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遭到干扰和破坏。鉴于此,要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具体体现

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当代社会深刻变革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变革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信仰、行为模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关系日益复杂,法律和道德、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但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使得法律并不能完全满足现实的需求,法律“真空”和“漏洞”的存在,使部分社会关系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以至在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出现无序状态。同时,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又使优秀传统道德受到冲击和侵蚀,与社会现实相适应的新型道德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和形成,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思想和道德乘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坚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坚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做到“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并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兼用。[5]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具体途径

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将二者更好的结合起来,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发动群众制定和执行各种道德、守则、公约,法律则对这种活动给予一定的支持

我国宪法在总纲中明确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又是基层民主建设实行基层组织自治的重要内容,政府依法对这种活动提供一定经费、给予一定的指导等[6]。

(二)运用立法、执法、法制宣传等手段,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

一要通过立法,直接把社会主义道德中最低限度的义务法律化,使之取得全社会一起遵行的法律强制力。社会主义道德靠个人的良心和舆论来保障实施。然而,在利益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条件下,良心和舆论尚不足以防止反道德的行为发生。在道德体系中,有一些道德义务是最低限度的义务,它们能否得到普遍遵守意味着社会基本秩序能否存在,必须利用法律手段使之上升为法律义务,以法律制裁为后盾予以强制执行,这样就会大大增强道德义务的约束力,使之从“软约束”变为“硬约束”。从这种意义上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我们还可以通过立法,以奖励性的手段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对违反最低限度道德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的同时,对见义勇为等先进行为,法律给予各种物质和精神的奖励,积极引导人们向先进榜样学习,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二要通过公正执法,惩治不道德的行为,增强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家庭美德意识。例如,政务公开、审判公开,既可增强公民的监督意识,又可强化公务人员的廉政意识;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的刑事犯罪活动,既可增强公民对国家、社会的信任意识,又可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依法打击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活动,可以促进职业道德的提高;依法惩处虐待老人的行为,可以促进家庭美德的培育。三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奠定道德基础。

(三)从严治党,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成为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表率,成为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有力推动者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因此,坚持这一方

5

略,关键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督促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党要成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党,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道德楷模。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示范群体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积极探索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途径是我们执政党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立足本国实际,认真总结人类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实践,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法治和德治的鲜活经验,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制度和模式。

四、关于进一步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建议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同“依法治国”思想一起构成了我们党面向新世纪的治国方略。这一方略的贯彻实施,定将进一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那么,如何进一步深刻领会和贯彻“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就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加强党的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作为实现以德治国的重点

所谓实现德治,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领导干部的道德模范作用,以德服人,以德感人。思想道德的培养应该成为干部工作的突出重点,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要重视对干部道德品质的考察。在当前,要进一步开展反腐倡廉,表扬和提拔那些廉政勤政、严守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好干部,严惩腐败分子。 (二)以加强对在校学生的道德教育作为实现以德治国的基础

在校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道德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抓住了对在校学生的道德教育,就抓住了以德治国的关键环节。要使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成为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中的道德教育。 (三)坚持道德教育要有良好氛围,增强舆论宣传阵地意识

舆论宣传阵地对思想道德意识形态的传播、教育具有保证作用,我们要针对过去存在的传统阵地有所丧失,新的阵地未能完全占领的状况,进一步加强宣传文化教育的阵地建设,最大限度的扩展意识形态宣传舆论的覆盖面,充分利用理论阵地和文化阵地。如报刊杂志、电台电视、新闻出版、通讯网络等都应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阵地,只要落实好以科学的理论武

6

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品质鼓舞人,就会营造一个浓厚的氛围,极大地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的建设。 (四)进一步发挥人民军队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无产阶级军队,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大学校,是共产主义道德典型层出不穷的先进集体。建国以来的道德楷模雷锋、王杰等都是人民军队培养出来的优秀代表。在新时期,应该继续发挥人民军队在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五)进一步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造活动,移风易俗

社会主义道德只有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渗透于风俗之中,才能够充分发挥德治的作用。要努力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代新风。

五、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生的先进社会意识,能够对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反作用,促进社会有序运转。坚持依法治国,通过特有的国家强制力惩恶扬善,能够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全体人民过上健康、民主、文明的生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执法者和守法者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为法律发挥应有的作用提供积极的软动力,保障和巩固法律的实施效果。因此,始终坚持法制和道德教育“两手抓”,对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能够起到双重强化作用,有力的维护社会稳定。 (二)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制和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为其服务。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坚持以马列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为我党实施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道德提供了政治基础和理论基础。毛泽东曾提出:“思想和政治是统帅,又是灵魂”,“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7]严格地讲,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

7

我党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是比较重视的。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还是要搞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就解决不了”。同时又强调:“解决以上所说的制度问题,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包括进行教育和思想斗争”。要“用共产主义道德约束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言行。”邓小平同志关于既要抓法制建设,又要抓道德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思想,为我党正确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广阔道路。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和总结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治国之道。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之后,他又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强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江泽民关于“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以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一系列论述,在我党历史上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还是第一次,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规律的最新把握,是我党对治国之道进行不断探索所取得的新的真理性认识,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新形势下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三)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内容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法律通过确认市场经济主体的独立地位,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经营行为,建立自由、平等的市场经济秩序,有力地保障了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能够提高劳动者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性因素的思想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能够有效推进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加强我党对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科学认识

法律与道德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和行为规范,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8

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只对主体的行为进行调整和评价,虽然调整时也考虑其主观过错,但并不单纯地调整其内在的思想活动;道德不仅对主体的客观行为进行调整和规范,而且也对主体的主观思想进行调整和评价。二是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道德则依靠人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发挥作用。三是道德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更具有广泛性,一般来讲,法律不宜调整干预的,则需要道德来调整干预。同样,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8],正是我党对社会主义治国方略全面科学的认识。

(五)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国家发挥对内职能作用的具体体现,二者是一个相互连结的统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能够有效同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法治国就是把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和保护,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方式,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进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和国家机关民主作风的增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在坚持依法治国为本,重视以德治国方略的指导下,只要我们立足实际,认真总结人类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经验,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我们必然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制度和模式,从而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和发展。

9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84. [2]罗国杰.论以德治国[J].求是,2001(15):46.

[3]孔喆.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N].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 [4]孔子.论语﹒为政.

[5]陶信平.当代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M].西安:陕师大出版社,2001: 325. [6]郝铁川.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J].求是,2001(6):25.

[7]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N].人民出版社,1957-6-19. [8]2001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中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1.

10

谢 辞

本次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指导教师孔润年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最终完成,孔老师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谨向孔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许多可敬的师长、同学,给了我无尽的帮助。在此,我还要感谢本文涉及到的大量学者,如果没有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启发,我将很难完成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他们不但为我提供很多论文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排版等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和热情的帮助,但由于我的水平有限,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指正。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11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课题条件及性质: 课题条件: 1.近期在学校图书馆收集查阅了相关著作如《法学基本范畴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等图书资料,这些研究资料为我的论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学校图书馆大量的藏书和杂志,为学位论文的完成提供了便利条件。 课题性质:理论型 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一)法治与德治的内涵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互关系 1.两者的区别 2.两者的联系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深刻总结的需要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具体体现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具体途径 (一)发动群众制定和执行各种道德、守则、公约,法律则对这种活动给予一定的支持 (二)运用立法、执法、法制宣传等手段,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 (三)从严治党,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成为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表率,成为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有力推动者 四、关于进一步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建议 (一)以加强党的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作为实现以德治国的重点 (二)以加强对在校学生的道德教育作为实现以德治国的基础 (三)坚持道德教育要有良好氛围,增强舆论宣传阵地意识 (四)进一步发挥人民军队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五)进一步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造活动,移风易俗 五、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三)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加强我党对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科学认识 (五)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谢 辞 注:课题性质分为①理论型②实践应用型。下同。

12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84. [2]罗国杰.论以德治国[J].求是,2001(15):46. [3]孔喆.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N].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 [4]孔子.论语﹒为政. [5]陶信平.当代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M].西安:陕师大出版社,2001: 325. [6]郝铁川.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J].求是,2001(6):25. [7]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N].人民出版社,1957-6-19. [8]2001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中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1. 指导教师意见: 1.通过; 2.完善后通过; 3.未通过 签 名: 年 月 日 注:以上各项内容由学生填写,指导教师审核后签署意见。 13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报告 学生撰写情况: 吴楠同学选定的题目为《试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选定题目后,他认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了论文提纲,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进一步的做了修改,并为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该论文初稿提交后,指导老师审阅后提出一些建议。目前论文正在修改之中。 指导教师: (签名) 教师指导情况: 检查人: (签名) 系主任: (签名) 注:学生撰写情况由指导教师填写,教师指导情况由检查人填写。 14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 指导的具体时间及指导内容(由学生分次填写): 2011年1月3日确定论文选题和方向为试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2011年3月18日 审定题目,与学生第一次谈话,指导研究方向、角度、思路。 2011年3月30日三级提纲 略作修改,引导写作思路 2011年4月11日 审读及修改初稿 。要突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2011年4月20日 审读二稿。重新组织摘要内容。 2011年4月27日 审读三稿。规范论文格式。 2011年5月23日 审读四稿,定稿。 对第一稿提出的修改意见: 1.论文内容要多涉及以德治国,突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性,要求进一步查阅资料 2.参考文献不能太少 对第二稿提出的修改意见: 1.重新组织摘要内容; 2. 文章总体框架基本可以,内容有待完善; 3.目录、标点、错别字认真检查,不要犯低级错误; 4. 修改文章格式及框架结构。 指导教师: (签名) 学 生: (签名) 注:指导的具体时间及指导内容由学生分次填写,对第一、二稿提出的修改意见由指导教师填写。 15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结题报告

本课题完成情况,包括研究过程、结果及存在的问题等:(由学生填写) 一.研究过程 1.调研:近期在学校图书馆收集查阅了相关著作如《法学基本范畴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等图书资料,这些资料为我的论文完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选题:有了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关资料,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最终确定以《试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为课题来研究。 3.框架: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内涵及其关系;第二部分介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介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具体途径;第四部分介绍进一步加强以德治国的建议;第五部分介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4.修改: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在选题、结构、思路、内容、文字等方面进行了反复修改,最终得以完成了一篇从点到面进行思考的理论型文章。 二.研究结果 通过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研究,并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指出了如何使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存在问题 对以德治国措施的分析还不是很完善,争取继续努力。 四.尚需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指导教师意见: (同意、不同意)答辩 指导教师: (签名) 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委员会审查意见: 经审查,(同意、不同意)答辩。 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委员会主任: 16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 (签名) 17

答 辩 小 组 评 定 成 绩 答辩成绩: (答辩小组成员打分的平均值)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答辩 委员 会意 见 主席签名: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权重50%) 年 月 日 答辩小组评定成绩 总评成绩 (权重50%) 总评成绩 毕业论文成绩 毕业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评定成评阅教师评定 答辩小组评定成绩 绩(权重30%) 成绩(权重30%) (权重40%) 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委员会 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18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过程记录(附页)

答辩记录(所提出问题及对问题答辩要点) 注:每名学生的答辩过程都要分别记录。 秘书: (签名)

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li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