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更新时间:2023-03-08 05:17:1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80人,两个班,主要来自学校附近的5个自然村。农村学生在动物、植物方面的知识和视野虽然相对比较开阔,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差,习惯于死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但通过上学期的科学实验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农村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特别是家长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但是在小学阶段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些因素表现在

在科学课堂特别是实验课上,看起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只顾玩不知学习的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同时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小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给学生探究科学、创新科学的启蒙种子。

二、教材的知识内容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比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是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8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选择儿童身边熟悉的常见物体(玩

具、空气、磁铁、各种动物、昆虫)作为探究对象。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从三年级上册的用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到定量观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的能力的培养上,体现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值得特别指出的:本册科学探究内容相对丰富,在强调学生动手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学生动脑的引导。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包括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为后续探究制定的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他人之间的交流,等等。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

1、知道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2、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

4、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设

计、制作磁铁玩具。

5、知道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和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6、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解释;能制作简易日晷模型和简单的计时工具。

7、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四部分组成;能用导线、灯泡、电池等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

8、知道什么是导体、绝缘体,能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9、培养学生充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习惯和能力。能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10、知道人体骨骼的结构及其作用,并能在自己的身上指出部分骨的位置。知道脱臼及其急救处理。 理解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1、认识人体的骨骼、肌肉、关节及它们的作用,知道人体中几个主要的骨、关节、肌肉的名称和位置。

12、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了解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归纳鸟的共同特征。认识猫和兔的外形、运动方式和吃食情况。

13、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归纳三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本册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三个单元,特别是有关物理学中里的相关知识和电学中电路常识性了解。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

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辅,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 教改思路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教具与学具准备

在本学年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外,需要的各种教具与学具可以参照计划中“教学进度安排”每一课的教具与学具准备一栏。 六、周次及课时安排

新授 复习 机动 合计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14 (14) 2 (3) 3 (2) 19 课时数 28 (24) 4 (6) 6 (3) 38 (33) 周次 1 时间 教学内课容 时 教具学具准备 备注 2.25-3.3 熟悉学2 生 第1课 小车、尺子、钩码、线(计时器) 2 3.4-3.10 第2、32 课 弹簧秤、木板、木块、毛巾 杠杆尺、支架、钩码、镊子 弹簧、橡皮筋、弹力玩具 3 3.11-3.17 第4、52 课 第6课 复习1 第7、82 课 第9课 1 2 4 3.18-3.24 各种形状的磁铁、铁钉、细线、烧杯、 水、大头针 手电筒、铅笔、白纸 5 3.25-3.31 6 4.1-4.7 清明 7 4.8-4.14 第九课 复习2 2 8 4.15-4.21 第11、2 12课 电池、开关、导线、灯泡、电池盒、灯 座多个灯泡、电源、导线、开关、灯座电池盒 9 4.22-4.23 第13课 第14课 2 铝片、铁钉、塑料、干木块、电池、导 线、开关、灯泡、灯座、电池盒 10 4.29-5.5 复习3 11 5.6-5.12 第15课 第16课 12 5.13-5.19 13 5.20-1 2 骨骼模型 5.1 第17、2 18课 复习4 2 关节模型 肌肉演示装置 蚂蚁模型 5.26 第19课 鸟类模型 猫、兔模型 14 5.27-6.2 第20、2 21课 15 6.3-6.9 第22课2 第复习5 16 6.12-6.16 研究与1 实践1 17 6.17-6.23 研究与2 实践2 期末复习 18 6.24-6.30 19 7.1-7.7 期末考2 试 暑假开 始 端午

教研组意见:

教学进度安排的课时数和周次与课时安排不对应,未考虑清明端午五一假期的课时问题,望及时改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l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