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定稿)

更新时间:2024-03-27 09: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阿坝州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1级区域经济学专业 周严国 [内容摘要]发展特色农业是改造传统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阿坝发展经济的客观要求。

研究阿坝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阿坝特色农业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经济发展符合经济运行规律内在要求。本文以阿坝特色农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区域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为基础,以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为研究重点,着重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探讨阿坝特色农业发展问题,寻求促进阿坝特色农业发展的合理对策。

关键词:特色农业;比较优势;农业产业化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s all effective way to transfor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adjusting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also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ba。

The reason of study the development issues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s designed to better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Aba,to improve the income level of farmers, rationally adjust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so that

1

make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conomic operation law.In this paper,the study based on the relevance of regional economics agroeconomics and Industrial Economics theory,the object of study is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Aba,the emphases of study is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l,which be focus on the Macro、Meso and micro view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issues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Aba,seeking the reasonable ways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Aba.

Keywords: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Comparative Advantages,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农业是阿坝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典型的弱质产业,更是具有巨大潜力的优势产业。经过建州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快速发展,全州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特色农业已初具雏型。与此同时,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制约,阿坝州特色农业发展水平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全州农业生产力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农业的自然性、分割性、封闭性特征尚未根本改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生产效益差、产品质量低、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少、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能力弱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不仅不适应当前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也无法应对市场化大流通的冲击。

2

挑战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立足特殊的区位气候条件,积极破解瓶颈制约因素,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是阿坝州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主动适应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体制深刻转换的新形势,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培育名优市场品牌、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创新等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能力,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 1.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趋势

1.1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

目前,国内对特色农业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规范一致的界定。综合文献资料应用较多的一些表述可把特色农业归结为:“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在于“特”,特色农业之“魂”相对来说就是惟我独存或惟我独尊。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才能“特”起来。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农业资源禀赋、生态适宜性、产地环境、市场区位。特色农业之“本”是生产规模、质量和品质,通过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品质和质量,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益。现代经济学家

3

一般认为特色农业包括水体农业、绿洲农业、旱地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高优农业)等。

1.2国内特色农业发展概况

对特色农业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发达国家。我国探索与实践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方向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国外特色农业的发展经验。从理论研究、经验总结到付诸大规模实施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1994年后农业面临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入世后国外农产品的竞争压力和农业长期过度开发生产引起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应“压”而生的农业经济课题。当时在四川等省统称为“三高农业”或“两高一优农业”。目前全国各地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作为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主要措施,在基地建设、争创品牌、提升质量和效益等方面收到了显著成效。在种植业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山东的蔬菜产业、河南的优质小麦产业、新疆的棉花、葡萄、哈密瓜产业等在全国已成鼎足之势。省内凉山州的马铃薯、苦荞产业、资阳与乐至的柠檬产业、成都市郊的休闲农业产业等都独具特色,发展迅速。

1.3国内特色农业发展的趋势

归结国内不同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目标取向、市场需求趋向,特色农业总的发展趋势和理论支撑为以下六个方面:

1.3.1特色农业规模化

4

特色农业规模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基础,是实现区域专业化,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实行区域内或跨区域合作,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规模经营战略。

1.3.2特色农业企业化

特色农业企业化发展,是通过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方式,是带动特色农业面向市场,面对竞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1.3.3特色农业品牌化

特色农业发展要重视品牌效应。只有实施品牌战略,才能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抓精品、创名牌,把特色农业与品牌有机结合起来,是特色农业持续发展,占领市场,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的根本。

1.3.4特色农业产品标准化

特色农产品要保证长期的市场竞争活力,要对抗国外农产品“低价”的优势,就要实现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将是我国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1.3.5特色农业科技化

科技化是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不论对于特色农业中较为传统的水体农业、绿洲农业,还是新兴的都市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等,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促进特色品种的更新换代,以科技的提升促进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5

1.3.6特色农业信息化

信息化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中,产业与市场、市场与农户、生产与加工、技术来源与传输等诸方面进行有效连接的关键。在特色农业生产、营销管理上,都离不开信息化,如质量检测、病虫害预防、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等方面都需要利用信息来指导推进特色农业健康发展。

2.阿坝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984年以来,阿坝州围绕稳粮调结构、致富奔小康这条主线,对发展特色农业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发展至今,现代特色农业已具雏形。

2.1阿坝州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 2.1.1发展历程

阿坝州特色农业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984—1993年为苹果和金川雪梨快速发展期和秋淡蔬菜探索发展期,苹果、梨在全国优势突出,在种植区农户收入中占主导地位。但此期粮食生产仍然摆在突出位臵,苹果、梨品种布局重点不突出,区域布局严重突破次适宜区。1993—1998年为山东、陕西苹果和全国梨子以及多种水果发展的鼎盛时期,阿坝州的苹果、梨失去竞争优势,市场急剧萎缩,进而进入多品种全面推进和市场开辟期,秋淡蔬菜开始在汶(川)、理(县)、茂(县)兴起,大白菜、“三木” 药材、党参发展较快,但主打品种不突出,粮食生产仍然摆在突出位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秋淡蔬菜、特色水果规模发展,进入产业发展多而全、小而全的盲目探索期。1990

6

年至今,为突出产业重点、优化区域布局、优化品种结构、质量效益显现的同时并进期。基地建设明显加快,产品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销售市场较为稳定,特色农业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1.2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阿坝州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同步推进产业重建和基础设施重建,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整合产业项目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强化技术、信息、市场服务,创新发展模式,特色农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

2.1.2.1基地建设明显加快,高半山特色农业发展提速。截至2013年12月,全州发展以五大特色产业为主的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基地总面积127.65万亩,年总产量达到176.6万吨,与“十一五”末比,面积增加了63.2万亩,总产量增加83.7万吨。由于特色产品产量、产品优质率大幅增加,总产值达到21.6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4.71亿元。特色农业产业给农户带来的人均纯收入达1540元以上。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和特色、重点扶持、稳步推进的思路,在全州高半山和高寒牧区的栽培适宜区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优质蔬菜、高原中低温食用菌等特色效益产业,有力推进了高半山产业结构调整。高半山特色水果面积已达到23.5万亩,占总面积42%;蔬菜面积达到32.3万亩,占总面积55%。高半山特色农业产业的加速发展,已成为全州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新亮点。

7

2.1.2.2特色农业的优势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已经确立,正逐步向名、优、稀、特、新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特色水果、秋淡蔬菜、优质马铃薯、高原中低温食用菌、道地中药材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格局。秋淡蔬菜已成为目前全州规模最大和价值最高的特色效益农业产业,2013年无公害蔬菜基地45.73万亩,总产量达102.3万吨,总产值达7.1亿元。水果产业品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苹果、雪梨为主的果业商品生产时代已经结束,优质高附加值的特色水果产业正在兴起,特色水果基地面积达47万亩,总产量达45.9万吨,总产值达6.13亿元,优质特色水果面积达10.8万余亩,比“十一五”末增加近1.3万亩。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面积达24.7万亩,比“十一五”末增加4.16万亩,总产22.84万吨,总产值达3.3亿元。道地中药材人工栽培利用正在不断兴起,人工栽培面积由2008年的11.2万亩增加到16.7万亩,总产量达2.79万吨,总产值达3.01亿元。以金针菇为代表的中低温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已成为高原农业开发的一大亮点,生产规模已达3100万袋,总产量近4万吨,总产值达3.5亿元。

2.1.2.3品种结构优化效益凸显。针对市场对优质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变化,在优化品种、提升品质上下功夫。

一是蔬菜产业打破了昔日单一以大白菜、莲花白为主的格局,目前大白菜、莴笋、豆类(含绿豌豆)、辣椒、莲花白、萝卜、番茄、甜椒、芹菜等成为产量和面积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的商品蔬菜品种,占所有蔬菜面积的83%以上,产量占蔬菜总产量的90%以上,产值占

8

蔬菜总产值的87%以上。发展区域由汶、理、茂河谷重点地区,加速向半山、高海拔、高原地区辐射。

二是岷江流域以甜樱桃为代表的多种特色水果经济正在兴起,甜樱桃面积从1998年的不足100亩发展到了如今的4万亩以上。玫瑰红李这一老品种基本被高接换种为青脆李、脆红李,面积达3.2万亩;新增猕猴桃2万余亩、酿酒葡萄1万亩,油桃、柿子、杏、枇杷、桃等其它特色水果2.3万亩。汶川三江地区的猕猴桃、汶川雁门地区的泥枣和杏子、茂县南新的反季节枇杷、理县的鲜食杏、桃、李等,由于生态优势带来的品质优势,加上地处旅游要道,购销两旺,成了岷江流域果业的一大特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多种小水果发展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全州岷江、涪江流域水果产业的格局。

2.1.2.4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专业户在特色农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由于阿坝州高半山和高原牧区农业劳动者商品意识、科技意识不高,市场开拓能力有限,发展特色农业离不开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引领。

一是拉动了苹果产业的复苏。2006年宝清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落户小金县,并开始收购残次果进行深加工,拉动了小金苹果生产走上复苏之路。由于加工用残次小果的收购,小金县鲜销苹果商品率大幅提高,苹果鲜销价格大幅回升,2008年鲜销价格接近小金苹果产业历史以来的最高水平。苹果价格的回升,产业效益的复苏,直接促使了果农对水果管理投入的增加及其种植积极性的高涨,金川、小金、马尔康新定植加工苹果澳洲青苹的种植面积接近3万亩。

9

二是促进了新兴特色产业的发展。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12000吨级的葡萄酒加工厂,在小金和金川定植和建设了10000余亩葡萄原料生产基地;茂县红星领地酒庄有限责任公司立足于“建千吨葡萄酒厂,建千亩葡萄园”,并以茂县雅都为主完成了千亩以上葡萄园建设,建成了600吨级的葡萄酒加工厂。九寨沟县也开始了葡萄原料生产与葡萄酒酿造的探索与实践。葡萄酒加工所带来的葡萄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正成为阿坝州又一个优势特色水果产业。给果区农户增加了收入,为全州水果产业增加了亮点。

三是促进了土地流转和特色产业向新区发展。比较典型的是松潘县从2002年开始通过推行农业科技人员承包,实行土地向县外和县内蔬菜种植大户流转,示范带动了全县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蔬菜种植面积由2004年的不足3000亩,发展到去年的5万余亩;2010年,松潘县流转土地500亩给大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高山娃娃菜180亩,开发了200亩荷兰豆、120亩豌豆苗出口基地,产品远销新加坡;马尔康县梭磨乡在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引领带动下,蔬菜产业从无到有,几年时间从不足300亩迅速发展到3000亩。小金县农户到阿坝县租赁土地种植绿豌豆,带动了当地以绿豌豆为主的蔬菜产业发展,目前面积已达2万亩。全州流转耕地面积2.78万亩,占农户承包地面积的0.56%。流转入专业合作社、企业和其他主体的面积分别较2010年增加57.7%,457%,433.3%。共有6451户农户流转了家庭承包土地,占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总数的5%;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农业规模效益凸现。

10

2.1.2.5特色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效明显,产品质量快速提升。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人民普遍关注的大事。“十一五”以来,阿坝州围绕农产品外销和旅游消费,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农业工作重点。成功注册“川藏高原”集体商标,已有23家企业、合作社使用该商标。新获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新获认证绿色农产品2个、有机农产品32个;新获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18万亩。全州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分别累计达到67个、17个、32个、2个(共118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面积分别达到78.34万亩、4.99万亩、0.776万亩。

2.1.2.6特色农产品品牌正在形成,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近年来,针对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调优、调新、调高特色农产品内部品种结构,发展名、特、优、新品种。积极组织参加产品推介会、产销对接会,扩大阿坝州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2013年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阿坝州的松茸、野生菌、人参果、蕨菜、牛肉干、猕猴桃、芤山大枣、雪梨等特色农产品,都以特色、质优、反季、安全,在成都、重庆及周边市场唱响了品牌。

2.2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产业基地规模效益不高

由于阿坝州耕地总量较少、土质较差、分布较散等客观原因,全州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不大,布局较为分散,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

11

产品规模小,基地建设滞后于农产品加工需求的矛盾突出,特色农业规模效益还不明显。

2.2.2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一是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全州龙头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对特色农业发展缺乏拉动力。二是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对龙头企业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三是企业与基地、企业与农户、基地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比较松散,约束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四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全州农产品加工率不足8%,与国内30-50%、发达国家90%的加工率相差甚远。五是龙头企业筹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2.3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民组织程度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育程度的标志。阿坝州近年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与扶持虽然迈出了较快的步伐,但是还存在专业合作组织总量少、规模小、规范运作差、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多数合作社的年销售收入仅十几万、几十万元,百万元以上规模的甚少,上千万元的目前没有一家。

2.2.4品牌建设还须加大力度

品牌战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注册商标,打造品牌,是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从产品质量竞争上升到形象竞争的新阶段,着力打造品牌、商标、包装、信誉等无形资产形象,显得十分重要,其中品牌战略尤为

12

突出。近年来,阿坝州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虽然创立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但仍然存在覆盖面窄、名牌不多、包装混乱等问题,严重制约全州农产品的上档升级和市场拓展。

2.2.5基层专业人才匮乏

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方面的人才匮乏现象比较突出。一是缺乏领头人。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乃至农户,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乐于献身农村事业的管理人才和带头人不多。二是技术骨干缺乏。企业、合作组织基本上都依靠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培训传授技术,自身技术力量缺乏,难以指导到一家一户。三是农牧民素质还不高。民族地区农牧民的合作意识、市场意识、法治意识、风险意识较弱,缺乏主动性,“等、靠、要”思想严重。

2.2.6特色农业发展投入集中度不够

受客观条件影响,国家对阿坝州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相对小且分散,项目又多是涉及村多、面大的普惠制项目,体现到具体项目上补助标准偏低,资金量小,项目实施难以集中连片,看点不多,亮点不突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加之地方财政和金融对农业支持十分有限,招商引资力度不大,融资渠道不宽,多元化投入格局难以形成,直接影响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进程。

3.阿坝州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风险 3.1阿坝州发展效益农业的优势 3.1.1生态及资源优势

13

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形成了相对平坦的西北高原地貌和高差明显的东南高山峡谷两大形态单元;西南季风、东南季风、高原季风交替控制,全州由南向北形成了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冻原带分异清晰的立体气候。气候总的特点是日照长、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小气候分异明显。独特气候及其各种小地貌、小气候与其下发育的特定土壤等自然条件组合,造就了苹果、梨、樱桃、李、葡萄、杏等水果,蔬菜、中药材、中低温食用菌、马铃薯、绿豌豆等特色农产品生长发育的最适生态。不仅盛产苹果、雪梨,反季节蔬菜,也是发展甜樱桃、酿酒葡萄、晚熟李、晚熟桃等多种水果的最佳生态区域。其中:小金县、茂县是我国唯一的获苹果生态条件满分值的县,金川的金花梨品种,是我国梨优良品种资源库中的重要品种构成。甜樱桃品质名列全国前茅,小金酿酒葡萄的生态条件与法国的波尔多相近;有野生中药材品种1960多个,其中松贝母、虫草、九寨沟刀党等名贵中药材驰名中外;可规模开发的野生食用菌品种35个,可开发的山野菜品种20多个。

依据最适生态、耕地资源、区位优势的实际,以及生态环境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区域分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全州实际可发展优质和加工型苹果10万亩、优质梨4万亩、以甜樱桃为主的优质特色水果10万亩、蔬菜30万亩(其中以秋淡蔬菜为主的优质无公害蔬菜25万亩以上)、马铃薯24万亩、道地

14

中药材人工种植基地10万亩(不含三木药材)、中低温型食用菌人工栽培5000万袋以上。

3.1.2 产地环境优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的条件得天独厚

阿坝州的农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半山、高山及高原,远离工业、生活污染源,环境优良,水源洁净,土壤无有害物质污染,春、夏、秋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不利于病虫发生与流行,大大降低了农残的危害;而且有机肥资源丰富,农户又有少施或者不施化肥、农药的传统习惯,为大力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提供了先决条件。2012年,省农业厅绿色食品办公室对土壤、水质选点进行抽样检测,全部达到安全产地环境标准,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得天独厚的场所。

3.1.3相对的区位及互补优势

阿坝州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在历史上是毗邻地区商品集散地。随着灾后恢复重建道路建设和途经阿坝州出川通道的全面开工,全州交通、通讯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产品进入毗邻的成都、绵阳、德阳乃至重庆的通道将更加快捷。旅游可进入性明显增强,阿坝州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正向经济优势转变,为发展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旱作有机农业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使阿坝州在发展特色农业地域分工上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与产业结构趋同、同属高原的其它少数民族地区相比,更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反季节特色产品可以快速进入市场的互补优势。

15

3.2发展特色农业的机遇与现实基础

3.2.1农业合理的地域分工为阿坝州发展特色农业提供良好机遇。特色农业是生产力布局分工的具体实践,国家农业发展区域布局分工中,西部重点是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四川省特色农业地域分工上,阿坝州则重点围绕温带生态优势特色资源型开发反季节、无公害、名、特、优农产品,蔬菜、特色水果、中药材、中低温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已纳入《四川省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十大产业规划,其中蔬菜基地7.5万亩,特色水果基地17.4万亩,中药材基地2万亩,中低温食用菌0.5万亩,设施农业基地7.25万亩,累计达34.65万亩,占全州总规划面积79万亩的43.8%。201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川办发[2010]77号)文件,又把阿坝州列入了全省五大蔬菜生产区。全国和四川特色农业发展分工,得到了中央和省委、政府及各级涉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引起了一些龙头企业和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关注,为阿坝州特色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四川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确定把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作为阿坝州经济发展的基本取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四川生态经济增长极,阿坝州特色农业的发展迎来了又一契机。

3.2.2国家加大对藏区发展支持力度的重大机遇。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支持除西藏以外的其他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国家在“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启动实

16

施藏区高标准农田、村组道路、农田灌溉等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支持,制约阿坝州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建设等投入瓶颈问题将逐步得到破解,为阿坝州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3.2.3日趋旺盛的生态健康型食品需求提供了市场机遇。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型、健康型食品的追求日趋旺盛。阿坝州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以及较长的反季节差优势,在满足日益兴起的“绿色需求”的同时必将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3.2.4 良好的现实基础。阿坝州特色农业的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今天,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的培育引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国家近年在阿坝州实施的扶贫开发与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以及扶贫“以工代赈”和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加速了特色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13年年底,全州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6.23万亩,建设村以下机耕道6000余公里,为特色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二是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区域布局总体构架基本形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特色农产品总量增加、质量提升,产品“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品牌效应日趋凸显,市场效应、形象效应逐年提升,为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了品牌基础和市场基础。三是目前全州已有从事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加工企业4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州级15家),培育专业市场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大户带动型、特色产业

17

带动型农民专合组织998个,带动成员二万多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已探索出了一些路子,土地流转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提高特色农业发展组织化程度总结、探索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拓宽了思路。

3.3发展特色农业的风险评价

由于阿坝州特殊的地理位臵和自然环境,以及农业的自然属性,发展特色农业主要面临两大风险。

3.3.1自然风险

特色农业依然属于自然农业的范畴,是利用植物生理机能的自然再生产过程的露天产业,决定了特色农业也要受来自自然的影响。阿坝州干旱、冰雹、早晚霜、阵性大风、低温、洪涝泥石流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交替出现,发生频率高,受灾程度深,影响范围广,承灾能力弱。1990年以来的20多年间,全州共发生直接损失超过1000万元的特大、重大自然灾害30多次。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次生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洪涝等)频发,2010年的“8.14”映秀特大山洪泥石流、2011年的“7.3”罗圈湾泥石流、2013年的“7.10”特大山洪泥石流,就不同程度造成进出阿坝州的重要生命通道——国道213线中断,雨季期间正是阿坝州水果、蔬菜大量上市季节,给果农、菜农造成极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震后至去年年底,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减产、减收折合人民币12.5亿元,占全州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0.96%,占农牧业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6.71%。这对特色农业发展肯定会带来影响。除此之外,频发的

18

干旱、冰雹对产品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近年常发的沙尘天气造成特色水果授粉不良,座果率严重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较大。

3.3.2市场风险

特色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一样,生产中受自然约束,销售中受市场约束,这也是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动力的驱使下,“买方市场”特点更加明显,农产品市场竞争更为剧烈,尤其是在阿坝州特色农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龙头企业实力弱小,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市场风险。从多年的实际情况看,阿坝州特色农产品遭遇市场风险可能性比较大的情况有三种。一是全国风调雨顺,产品布局和茬口安排过于集中时,阿坝州大宗蔬菜的个别品种会出现短时期的滞销,主要集中在春夏蔬菜。二是对全国性的品种更新换代信息掌握不及时,没有顺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品种结构,对一时有优势的产品管理不善或跟风赶热带来的市场风险,这种情况在大宗水果、中药材品种上可能出现,一旦出现,在短时间内难以复苏,全州的苹果、梨产业就是深刻的教训。三是遭遇国际经济动荡引起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市场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如全州的苹果汁加工,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不仅加工产品销售不出去,而且也影响到苹果的鲜销。

4.阿坝州特色农业的定位

通过综合分析、总结阿坝州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限制因素、机遇及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结合国内、省内特色农业的发展趋势,走具有阿坝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才是唯一选择。

19

4.1骨干产业定位与主攻方向

根据阿坝州具有的生态、区位和市场条件,确定以蔬菜、特色水果、特色马铃薯、高原中低温食用菌、道地中药材为骨干产业。蔬菜发展空间大、市场竞争优势强,品种更新换代快,带动农户增收面宽,见效快,应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重点发展营养丰富、品质优良、上市期迟的绿色秋淡蔬菜生产基地,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发展出口创汇特色品种。其次是特色水果中的青脆李、脆红李、羌脆李、甜樱桃、酿酒葡萄等反季节、高附加值水果,产品独特,效益高,应在规模上加快发展,主攻质量、创建品牌。特别是青脆李、脆红李,可以向岷江流域、大渡河流域高半山适宜区扩张,延长供应期。酿酒葡萄加工附加值高,在今后应作为农产品加工的骨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其三是马铃薯,马铃薯适应范围广,是稳定阿坝州粮食生产的强势产业,又是集粮菜兼用、加工用途广、单产潜力大的产业,面积上保持基本稳定,主攻单产和高附加值的特色品种。岷江流域和牧区三县应主攻彩色薯、适宜精深加工的低还原糖特色品种和脱毒种薯。大渡河流域主攻适宜淀粉系列加工的高淀粉品种。其四是道地中药材产业,阿坝州道地中药材资源丰富,适宜高半山种植,特色品种效益高,应作为高半山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重点开发。但中药材主要功能在于药用和营养保健品,作为药用是被动消费品,作为营养保健是高档消费品,而不是生活消费必须品。中、西药之间可替代性强,加之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分摊到年际间的效益虽然远高于粮食,但有可能低于蔬菜,且市场风险大。名贵中药材

20

种植技术复杂,种子种苗贵,采集种子对资源有影响。因此,中药材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应围绕自身的优势、人工栽培容易成功品种进行。按照GAP道地中药材规范和GMP标准,重点发展党参、秦艽、黄芪、红毛五加、大黄等特色中药材品种,适当发展柴胡、黄芩、重楼、猪苓、天麻等人工种植。实施川贝母、冬虫夏草、羌活等名贵中药材资源保护与人工抚育。其五是高原中低温食用菌产业,产品独特,市场竞争优势强,适宜在阿坝州高海拔地区发展,发展空间大,生产周期短,效益高。但技术性强,一次性投资大,因为农户涉足不多,带动面比较小。今后主攻的重点是积极探索当地农户入股、培育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带农户等经营模式,把产业培育成促进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

4.2主攻目标及市场定位 4.2.1主攻目标

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以特色、高端、生态特色农业为终极目标,发展独具特色、优质高端的农业产品与加工品。

4.2.2市场定位

4.2.2.1 蔬菜:在标准化建设老基地的基础上,大力扩张新基地,把阿坝州建设成为四川省内最大的优质大地秋淡蔬菜基地。市场定位为鲜销,重点面向成都、重庆及周边市场,积极开发东部沿海城市,发展高山娃娃菜、西兰花等精细菜市场和荷兰豆、豌豆苗等海外精品菜市场。

21

4.2.2.2特色水果:岷江流域,以扩建新基地,大力改造提升老基地为突破口,调减低质、低效的金冠苹果、玫瑰红李等老品种,发展优质、高附加值特色水果,形成区域特色品牌,市场定位以鲜销为主。大渡河流域特色水果产业要走鲜销与加工相结合的路子,改造提升金冠苹果、雪梨,适当发展加工型苹果,着力在最佳适宜区建设高标准酿酒葡萄基地与加工企业。

4.2.2.3马铃薯:岷江沿河谷重点发展粮菜兼用的中早熟低淀粉品种,走市场鲜销之路,高半山重点发展高端彩色薯、适宜薯条、薯片的低还原糖专用加工薯,走产品鲜销和就地加工之路。大渡河流域的小金、金川、马尔康、壤塘,重点发展适宜淀粉及产品系列开发的高淀粉品种,走就地加工之路。九寨沟县及高原阿坝、若尔盖农牧结合区,充分利用脱毒马铃薯种薯扩繁的最佳自然优势和四川九寨沟岷山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阿坝州九寨沟脱毒马铃薯组培中心基础条件,以四川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为主攻方向,打造四川省川西高原脱毒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走内地销售为主,州内销售为辅之路。

4.2.2.4道地中药材:产品面向全国市场和旅游市场,开发本地精深加工产品。

4.2.2.5中低温食用菌:产品定位以金针菇为主打品种,面向成都市场鲜销为主,积极开辟南方市场。

4.3 规模与布局定位

阿坝州气候、村落、耕地呈立体分布,难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布局,一个品种更不能象内地一样形成连片规模。

22

因此,在规模上要定位为相对集中小而精、小而特的点状分布或适宜区域内的带状分布。不能过分强求“一村一品”,更不能强求“多乡一品”,应注重因地制宜,根据生态条件,确定特色产业的空间布局,实行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药则药的“一村多品”经营模式。

4.4产品加工定位

按照经济规律,农产品加工原料供应者农户、加工者企业都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原料收购价高于加工企业的运行成本,企业没有效益,反而亏损,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加工出口农产品已处于艰难的境地。农户销售给企业的原料低于市场销售,显然不愿卖给企业。而阿坝州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是,农产品鲜销走势好,价格高,加工企业收不到原料,加上原料基地建设在短期不能投产,企业原料不足是制约农产品加工的主要问题,科学定位阿坝州农产品加工业很有必要。阿坝州农产品中:优质、高档特色水果、蔬菜、食用菌以及岷江流域、高原牧区的马铃薯,应以市场鲜销为主,产品加工主要围绕鲜销的冷链贮藏和分级包装为重点,解决产品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腐损,错开产品滞销时间,提高鲜销产品档次,增加产品效益。产品深加工的重点应主要放在中药材、酿酒葡萄与大渡河流域的苹果、梨果以及马铃薯的深度开发和下游产品开发。对五个特色产业而言,除引进培育特色水果、蔬菜、食用菌冷链贮藏、分级包装企业和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外,重点扶持现有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从事基地建设与营销的企业,不再盲目引进新的加工企业。

4.5质量和品牌定位

23

充分利用阿坝州的产地环境质量优势,把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作为终极目标,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识。抓紧开展以县为单位的基地整体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产品认证,创建品牌、注册商标,申报地理标志保护。

5.阿坝州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基本原则 5.1发展思路

阿坝州特色农业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按照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发挥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点,遵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的标准,立足改造提升老基地,高标准建设新基地,着力打造川西北高原优质大地蔬菜、特色水果、高原中低温食用菌、特色马铃薯、道地中药材五大特色骨干产业。坚持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壮大生产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农村专合组织,着力增强产业带动功能;坚持产业发展与提升产品质量相结合,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优质产品供给,提高商品率和加工率,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基本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建立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使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5.2基本原则

24

5.2.1坚持突出特色原则

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形成拳头产品,加速现代生产要素向优势区聚集,引导优势产业向适宜区集中,不断扩大特色产业区域骨架,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经济,构建“全州一盘棋、区域独具特色”的新格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2.2坚持整体构建原则

立足产业布局,打破区域界限,积极推进“整体构建、抱团发展”战略,在整合优势资源、优化资源配臵的前提下,大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形成相对统一的品牌、商标、包装、质量标准、技术体系和销售渠道,推进产业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5.2.3坚持质量为本原则

立足产业基础,注重提高质量,积极推进“提升改造、引进培育”战略,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引进、培育优质新兴产业,最大限度避免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逐步形成农业产业新的增长点,让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

5.2.4坚持基地优先原则

立足优势资源,注重基地发展,积极推进“生产为基、延伸发展”战略,把特色生产基地与精深加工、产品分级、包装预贮、冷链运输等紧密结合起来,加快特色生产基地发展、壮大,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夯实产业化经营基础,最大限度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5.2.5坚持龙头带动原则

25

加、大黄等品种,适当发展柴胡、黄芩、重楼、猪苓、天麻等。分别在松潘县建设川贝母人工抚育生产基地,在小金县建设冬虫夏草人工抚育生产基地,在若尔盖县建设秦艽、大黄人工抚育生产基地。

6.5食用菌 6.5.1主攻方向

品种以金针菇为主,积极开发野生食用菌人工栽培。充分利用高原生态气候优势,依托四川省“菌种研发与推广体系”、“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服务体系”、“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市场流通体系”四大体系这个平台,以红原县为核心,州内金针菇种植大户为基础,以规模化发展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和实现食用菌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的,推进中低温食用菌产业化经营和加工增值。坚持农户受益与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引进企业、资金和人才的方式,通过“专业大户带动”,“入股分红”,“专合组织联合”等多种经营形式,在建设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逐渐培养和带动本地农户发展产业,最终实现依靠本土技术力量发展产业。

6.5.2区域布局

以红原、松潘为核心区,辐射理县、马尔康、若尔盖、壤塘、阿坝、九寨沟县。品种以金针菇为主,积极开发野生食用菌人工栽培。

7 支撑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推进阿坝州特色农业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立足州情,顺应时代要求,坚持

31

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臵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必须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路远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阿坝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7.1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有序流转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对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阿坝州自然地理,尤其是高半山和半农半牧区农民文化意识不强,仅靠政府促动、助动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要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

32

制度。要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改变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除补偿农民被征收的集体土地外,还必须对农民的住房、社保、就业培训给予合理保障。因地制宜采取留地安臵、补偿等多种方式,确保被征地农民长期受益。提高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健全征地争议调处裁决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监督权。要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有序流转,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进一步优化布局、优化品种结构,培育壮大现代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实现特色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7.2 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特色农业的发展,与自然农业一样,离不开政策支持和资金的扶持,从各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历程,从初始阶段到鼎盛时期,都得到了各级财政的大力扶持。作为老、少、边、穷、病地区的阿坝州,地方财力极其有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实力弱小,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在农民自我投入、主动投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更需要得到上级财政的扶持。今后,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等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特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优惠政策,有效整合地震灾后发展振兴项目、扶贫资金和两项资金项目,投入发展特色农业的水网、路网及支撑体系建设,扶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同时,积极拓宽“三农”投入资金渠道,健

33

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重点用于特色农业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工作经费和培训经费,支持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实行以奖代补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专业户创建品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按照稳定存量、增加总量、完善方法、逐步调整的要求,积极开展改进农业补贴办法试点试验。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完善森林、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制度,继续执行公益林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稳步推进从财政预算编制环节清理和归并整合涉农资金。加强专项扶贫资金监管,强化州级层面对资金和项目的监督责任,县级政府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盘活农业结余资金和超规定期限的结转资金,由同级预算统筹限时用于农田水利等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

7.3积极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纵观目前特色农业发展有声有色的地方,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都相当高,如山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协会每年都要组织一大批人员跑信息、联系市场、签定产销合同。浙江省特色农业之所以发展较快,整体效益较高,主要是农村专业合

34

作经济组织发展快,管理运行规范,对特色农业发展带动辐射能力强。阿坝州特色农业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品牌创建和统一推进之所以比较困难,除投入不足外,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太低是客观因素之一。要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引导规范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财政要积极开展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集群发展,密切与农户、农民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关系。鼓励地方政府和民间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落实和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

7.4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农业高产高效的坚实支柱,它能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最大效率地利用和节约资源,提高农业产量和收益,改善农产品品质,保持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持续竞争力。总体而言,阿坝州蔬菜、食用菌种植,整体技术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大宗水果技术退步,特色水果、马铃薯栽培管理离集约化、标准化还有一定差距,中药材生产集成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特色农业整体技术含量不高,是阿坝州亟待研究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对具备条件的项目,实施法人责任制和专员制。明晰和保护财政资助科研成果产权,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发展农业科技成果托管中心和交易市

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kzr.html

Top